计量经济学论文stata精选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计量经济学论文stata精选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计量经济学论文stata【第一篇】
计量经济学涵盖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知识,不同于其他本科核心必修课程,它对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更为突出的强调,也是经管类专业所有开设课程中学习和教学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之一。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任教计量经济学课程所积累的经验,以甘肃政法学院为例,在深入分析本科生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该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先修知识的衔接问题。
计量经济学家福瑞希指出,计量经济学可以看成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结合。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应该在先修知识的学习中打下良好基础,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然而,我校的国贸专业基本都是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功底薄弱,对上述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导致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众多数学推导避之不及,出现畏难情绪。另有部分学生由于国际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中理解不够,掌握不深,导致对于计量经济学中模型的经济学原理不能很好领悟,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于计量经济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的理解。另一方面,是与先修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由于该专业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是由其他院系的教师来任教的,而计量经济学是由我院的教师任教,由于相关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一些先行课程讲授难度和讲授内容难以与计量经济学讲授内容很好的衔接。
2.2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现在我校已经具备开展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有可以供学生使用的实验室及电脑相关设备,但软件建设不到位,目前尚缺乏可供计量经济学实验的相关软件。每次实验课时都需要学生自己从网上下载破解版的相关软件,临时安装的机子上进行相关的操作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对实验教学过程中实时可控性也得不到保证。教师需要对学生在实验室计算终端的操作进行实时指导,布置实验内容和任务,下达操作指令,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提示,同时,在实验室计算机保持联网的状态下,学生在浏览查找数据时可能因其他信息干扰而进行与课程无关的操作活动,所以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在实验课期间的行动有所监控,而目前我校实验室还不具备实现实时可控的条件。
2.3课程考核方式不完善。
课程考核方式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与学的有效手段。我校的计量经济学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考试毕竟受到时间的限制,而且考核相对不是很全面,例如不能锻炼学生的数据搜集能力、文献检索能力。
3.1夯实先行课的知识。
首先是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应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可以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结果的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夯实微积分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统计学等课程的知识。主要是通过与相关的授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这些课程的讲授难度和扩大讲授范围,以满足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需要。
3.2加强实验课环节。
完善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完整性、配套性。在此基础上应该加强实验课教学环节,并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加以强化。课堂教学部分建议将2/3学时用于讲授理论和方法,剩余1/3学时讲授相关的方法在软件上的实现,即在课堂上同步完成软件教学,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有“即学即用”的感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效果更好。
3.3完善考核机制。
全部课堂内容讲授完毕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一次综合性的上机实习,结果形成课程论文,包括选题背景、理论依据、变量选择、数据的处理、模型的设定、模型的优化和估计,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升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论文的水平作为学生最终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量经济学论文stata【第二篇】
我国医学类院校最早成立统计学本科专业的是第四军医大学,随后中山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院校也相继成立了统计学本科专业。
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和i皆发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熟练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卫生行政机关、卫生防疫及医药相关部门从事统计调査、统计分析工作,或在医药卫生、教育机构从事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院统计学专业本科(卫生统计方向)自开始招生,其培养友案涉及的主干课程可分为医学类(含基础医学_、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统计类、数学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外语及人文社会科学7类课程。
其中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基础理论,通过模型研究经济问题的数量规律,对经济问题的前景做出正确的预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评价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即学生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组成。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终结性评价存在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等诸多缺陷,而“一考定乾坤“的不公平评价方式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造成一定的考前突击、考试作弊现象ra,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迄今为止,尚没有形成性评价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应用的文献,但形成性评价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表明,它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m。
因此,有必要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案进行探讨。
2调查结果分析。
自制“计量经济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态度等,以便改进。
计量经济学论文stata【第三篇】
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石并结合统计学、数学而产生的计量经济学从其诞生到现今短短几十年所发展完善的一系列实证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与管理类各学科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中,成为指导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证工具。计量经济学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理论教学具有强烈的专业性、针对性。在理论教学中,包含着建立在经济学理论上的大量数学公式推导,各类统计量的选取与设定,繁杂的数据演算,复杂的模型参数计算与检验。但当在实际中面对着大量的数据进行参数估计时,理论教学方法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算法便很难解决冗杂的数据运算问题,限制了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类经济计量统计软件应运而生,为以理论课程为指导的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硬件支持。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与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实践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尚未充分认识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计量经济学自身集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三大学科于一身,有着其专业性和一定的难度,内容偏向于数学、统计学方法和推导的介绍与讲授,其核心便是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所倡导的建模、参数估计、检验等一系列方法的具体过程。但是这会使广大低年级本科学生感觉其内容深奥、晦涩难懂,在实际解决问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应用所学知识,极大影响其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验教学却缺乏重视,认为实验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中的方法与结论或者只是单纯的软件使用方法介绍。笔者认为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是将复杂的理论、繁琐的数学推导、高深的统计量具体化、形象化;在实际操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将计量经济学中的“为什么”变为“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培养学生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逐步解决问题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掌握计量经济学从建模、数据收集整理、参数估计、检验、模型修正、预测直到政策评价的完整意义、结构和步骤。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用具体形象的结果掌握一系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理论计量和应用计量的完美结合。因此,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绝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实验教学模式僵化,难以满足不同层次需要。
1、教学模式僵化。目前,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法。对于先讲授后实验这一方式,徐占东等学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无法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后一种方法,尽管能够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但是与第一种教学方法一样,它们均采用讲授、验证式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向学生展示软件如何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从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
2、教学手段、媒介单一。在应用计量经济学实际处理数据以及实验教学中,计量软件的运用是计量分析的基石。eviews、stata、spss、sas等各种计量软件在处理不同的问题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计量经济实验教学中,往往只会粗略的讲解一种软件的使用,软件使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用一些命令来完成预想的结论。学生对于软件的知识极为有限。国内大量计量实验教学均使用eviews作为教学软件,当面对着大量的截面数据或者是面板数据时,其在估计、验证、作图方面的功能远远不如stata。而在处理巨大的金融数据时,sas的功能便会凸显。因此,提纲挈领的向学生介绍各类软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站,介绍各类软件基本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层次模糊,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无论是面对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的本科生还有已经具备一定积累的研究生,计量经济实验教学均采用相似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对于功底相对薄弱的本科生,实验教学目的是让他们从另一个环节进一步学习计量经济学,并逐渐掌握其实际应用。而对于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他们更希望能熟练运用软件来解决他们所思考,所面对的问题。对于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模式更应该有所差异,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和解疑者,实验教学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去发现新问题,得到新启示,实验教学应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4、实验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作为理论课程补充的实验课程,对学生考核往往是通过其上交几份实验报告为基础。然而我们目前要求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往往是以教材上已有案例为基础,加之老师在实验教学课堂上一步步演示如何操作得到结果而生成的报告,学生只需简单的模仿,甚至是抄袭,背离实验教学初衷。
(三)专业针对性过强,限制了跨学科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尽管计量经济学诞生初始是为了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量的说明和预测。但是七十多年来,理论计量经济学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研究应用方法:诸如ols参数估计法、回归法、方差分析法等已经被广大社会学科所采用。以诺斯为主的经济学家更是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发展成为“历史计量学”并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现代学科的发展,各学科的融合性大大加强,而计量实验教学对象仍主要针对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学生,所分析和验证出发点均是常规的宏微观经济问题。不仅限制了其他专业的学生学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本专业所遇到问题了途径,也禁锢了经济类专业学生跨专业研究问题的思维。只有走出传统“计量经济学”理论思维的实验教学,才能满足“宽口径、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四)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亟待改善。
由于长期以来对包括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在内的经管类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实验教学师资不足,缺少计量经济学功底扎实并掌握各类软件应用的实验教师,实验课课时过少。近年来,各大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中心蓬勃发展,各类软件安装完善,但由于种种限制,学生缺乏充分利用已有设备的机会。
二、国外实验教学特点和经验。
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创新的源头,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中心,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提供优良的软硬件基础,保障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与最新经济社会问题保持一致。
美国的高校和教师都十分注重将最新的实验软件,前沿的相关问题和最新的方法引入到实验教学当中。他们不断更新和变化各种案例,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采用各类计量统计软件,分析解决各类经济社会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应用方法的基础与现实世界保持一致。
(二)高度注重实验的层次性。
在美国,各高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水平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其最终落脚点均是使学生掌握相应课程的基础概念,操作方法并最终独立完成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美国高校将实验课作为必修课程开设,教师主要角色是一个引导者,指导学生剖析问题,给学生留下启发性的问题和专题实验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参考资料和网站,供他们自主学习与探索。
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问题重重,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实验教学理念和方式上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因此,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让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冲出理论教学的包围,探索一条开放式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跨专业、具有创新性的实践型人才。
(一)走出计量理论桎梏,重视实验教学,培养计量分析思维与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大实验课程比重,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和老师参与到实验教学中。经管类实验室应保障对学生的开放,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在实验教学中抛开繁琐的理论证明和推导步骤,应该向学生展示一幅计量经济学的整体框架,培养他们从问题产生、模型建立、数据收集整理、回归分析等一系列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掌握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在建立模型、收集整理数据等产生问题给出必要的解答和协助。教师更应该收集最新的前沿问题案例以及经典案例,通过案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理论和应用知识的架构与结合,触类旁通掌握各类计量软件。
(二)跨越“计量经济学”,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随着各学科融合的加深,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剧增。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需跨越其“经济计量”基础,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弥补不同专业背景间的断链现象,让更多人更多学科融合到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眼下大量社会科学研究已经开始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无论是对统计学有一定要求的社会学研究,还是看似毫无关系的历史学、心理学、法学等研究上,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在进行因果关系研究和预测上都已被广泛使用并以事实证明其相关性。然而,由于这些学科的学生在数学、统计和经济理论上的欠缺,并且我们不可能采用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向其论证和解释方法的内在含义。因此,面向不同专业学生以不同形式开设开放式实验教学课程,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实践项目,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欠缺,在其有需求时给出指导和讲解。通过这种跨越计量经济学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其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扩大计量经济学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专业素质。
国外相关经验告诉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专业素质高低对实验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负责实验教学的老师只有自身充分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了各种软件的操作使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和手段,跟上现实问题的步伐。
(四)探索型实验的考核方式,调动自主学习能力。
改变原有的验证型的考核方式,不给学生任何话题限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现实问题进行探索,通过群体的讨论,共同协作与交流,完整地完成计量经济学分析步骤。促进他们主动去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尝试使用各类软件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应用的掌握,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现代研究方法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众多学科的人才均或多或少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和相应软件的使用。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正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探索性实验教学方式,不禁锢于“计量经济学”专业理论的实验教学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学为主”,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跨学科、宽口径的实践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包慧敏,乌云花.改进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高校教育研究,20xx(1).2、彭长生.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xx(6).3、徐占东,王维国.计量经济学探索型实验教学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4、王立平,王健.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xx(12).5、龙春阳.国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特点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xx(10).6、朱强,夏艳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xx(12).*本文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项目编号:e201019。
计量经济学论文stata【第四篇】
《经济改革与发展》。
《经济问题探索》。
《世界经济文汇》。
《南开经济研究》。
《铁道运输与经济》。
《林业经济问题》。
《农村经济与科技》。
《经济地理》。
《经济问题》。
《经济管理》。
《经济林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计划经济研究》。
《农业经济》。
《上海经济研究》。
《生态经济》。
《世界经济研究》。
《税务与经济》。
《企业经济》。
《商业经济研究》。
写作部分:
一、计量论文的两大要点是什么?
2.模型中的系数如何估计出来。
二、如何判断计量论文的水平高低?
掌握了上面两个要点,只是说你能写出1篇计量论文,并不是说能写出1篇高水平的论文。水平的高低在于你处理这两个要点时水平的高低。
三、做计量的“杀手锏”有哪些?
所谓的杀手锏,不是指超级复杂的计量方法,而是指这种东西一旦用起来,一般不会有人来攻击。所谓的一招毙命,毙了审稿人的命。计量方法很多,可以说满天飞。但是,真正有价值的方法,被人公认为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方法(所谓的“杀手锏”),只有5种(贪多嚼不烂)。并不是你所看到的所有的方法都有人信。这点大部分初学计量的人都不会意识到。看到书上介绍一个方法,就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其实不是。你如果查阅一下国际上关于经验研究类的论文,会发现大部分论文所用方法无非是:简单回归;工具变量回归;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差分再差分回归(differenceindiffernece);狂忒二回归(quantile)。
工具变量(iv)回归,这不用说了,有内生性变量,就用这个吧。一旦有内生性变量,你的估计就有问题了。国际审稿人会拼了老命整死你。国内审稿人大部分不懂这东西(除了经济研究季刊等等这类刊物的部分审稿人以外)。工具变量的选择只要掌握一个关键点就行:找一个和内生性变量有数据相关的,但是和残差没有关系的东西,这就是你的iv了。例如贸易量如果是内生的,那么你找地理距离作为iv。北京到纽约的距离,那是自然形成的,没人认为是由你的y或者残差导致的。但是你会发现贸易量和地理距离在数据上具有相关性。这就很好。这种数据相关性越强,iv的效果就越好。就这么一段话,iv变量回归就讲完了。
要注意,iv不灵不代表你不能发表。你只要找到一个iv,效果不是差的太离谱,一般都能发。当然不能发国际一流了。国内是没问题。国内审稿人没人会重复你的结果看看是否有问题,因此你说这个iv效果已经是最好的了,世界上还找不到第二个比这个更好的了,审稿人也没的话说。就发表呗!如果审稿人说,另外一个iv效果可能要比你的好。那你就采纳他的建议用他的iv,然后感谢他一下。第二次审稿就发表了,哈哈哈哈!
四、差分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s),或者叫作差差分法、双差分法,是固定效应的一个变种,在估计某个事件发生带来的效应时最有用的方法,特简单。关键思想是通过差分的方法把相同的固定效应差分掉,就剩下来事件的净效应了。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大家都知道买房子靠不靠学校医院等设施还是有很大差别的。zf为了拉动某个地方的房价,直接把地铁建到那里。但是你不知道这种设施到底导致价格有多少差别。你看到学校旁边的学区房价格上升,难道一定是学区房因素导致的吗?北京房价一直飙升,很可能是学区房以外的因素导致的。现在你要检验一个假设:学区房因素导致房价上升。差分再差分,这个方法要凑效的秘诀是:学区房因素发生变化,而其他因素基本维持不变。例如zf重新划分学区,一个著名小学突然在某个没学校的地方建分校,或者一个著名小学搬迁,这些因素导致房子是否属于学区房发生了变化。以建分校为例。建校后周围一片区域a的房子都属于学区房,这个区域以外附近区域(b)的其他房子就不算该校学区房。然后收集建校前后两个时间点上、a和b区域房价的数据。所谓的差分再差分法,就是:a区域两个时间点上的平均房价差距-b区域两时间点上的平均房价差距=d,这个d就是建校对房价的影响了。d是两个差距之间的差距,所以才叫做差分再差分。用计量回归把这个d给估计出来,是有办法的:
p是房价,da是虚拟变量,在区域a则为1,否则为0,dt是时间虚拟变量,建校后为1,建校前为0。stata一跑,就把d估计出来了。为什么d可以如此表示?自己思考一下啦。实在想不出来,wooldridge的书上有精确严格的解释。这里给出一个直观的粗略解释:北京所有区域的房价每个月都在上升,因此需要控制这部分因素,这就是时间因素dt;区域不同自然也有差别,需要控制区域位置因素,这就是da,这就控制了即使不建校也存在的差距;控制住其他因素x,那么剩下的da*dt就是建校带来的房价提升效应了。这下明白了哦。
,pp26,见下面)。如果是异方差问题,那么不同x位置的正太分布图的方差就有变化。这个图上注明了预测值是e(y|x),就是y的条件期望,就是那根回归预测直线啦。在正态分布下就是y的密度函数的中心点的连线,就是1/2分位数点的连线。如果那条预测线画在密度函数的1/4和3/4分位数点上,那么预测结果就不是y的均值(在非正态下可能是均值),而是1/4和3/4分位数点的预测值。这下明白狂忒二回归了吧。分位数回归就是看看那根预测直线在不同的分位数点上有什么结果,得到什么样的回归系数。通常的ols预测直线,仅仅是一个特例而已。进一步推广,可以推广到任意分位数点回归的情况。道理一样。
计量经济学论文stata【第五篇】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学学科,是本科院校经济学基础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笔者一线《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对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教材选取,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1998年7月被教育部定位经管类八大核心课程之一。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领会如何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本科层次的院校,经济类各专业也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教材选取不当,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料过多等问题,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的基础不扎实,学习的主动性,用心性差。众多因素结合使得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差强人意。基于这种状况,改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迫在眉睫。
(一)课程体系安排不恰当。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经济学课程。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务必具备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以及经济统计学的知识。因此在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之前,务必开设宏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课程。但是因为教学体系安排的缘故,有些经济学专业在同一学期安排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时候并没有足够的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另外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知识较差,讲授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老师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讲解的知识资料过少以及过于简单。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缺乏足够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材选取不合理。
当前国内大部分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强调理论方法和数学推导,课本资料注重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理论介绍,对如何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说明甚少。另外虽然国外的计量经济学书籍资料体系完整,案例资料丰富,但是思考到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课时较少,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因此并不适合作为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材。
(三)教学资料设置不恰当。
计量经济学的资料包括经典计量学知识和现代计量经济学知识,经典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主要以回归分析为主,现代计量经济学知识包括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和非参数计量经济学等。独立学院教师上课时选取的教学资料偏少,只包含回归分析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不涉及任何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这种教学资料的选取使得学生对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基本一无所知,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讲授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简单,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对一些理论进行板书推导。在这个过程中缺乏良性的师生互动,课堂的气氛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差,学生开小差,玩手机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学的效果普遍较差。
(五)考核方式不全面。
目前独立学院教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较为简单,期末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或者4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或者60%。这样的考核方式单一,不全面。同时期末考试的试题主要是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很难综合考察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潜力。因此最终得出的成绩很难综合评价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整体知识的理解程度。
根据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对应的推荐:
(一)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根据计量经济学课程资料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时间上,计量经济学适合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开设。课程上,提前安排微宏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料上,讲授这些课程的教师在讲解这些基础理论课程时,既要强调理论性,也要强调应用性,以帮忙学生更快构成对经济学整体资料体系的认识,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计量计量经济学打下良好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
(二)合理选取教材。
一本优秀的教材是学好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教材选取不恰当,会大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心性。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综合状况,一般不适合于选取国外的经典的计量经济学书籍作为教材。一般来说选取一些国内的专家编写,逻辑结构比较完整,应用资料相对丰富的计量经济学书籍作为教材比较适宜。比如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庞皓编写的《计量经济学》。该教材逻辑结构完整,资料丰富,案例详实,浅显易懂,很适合作为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材。
(三)合理设置教学资料。
计量经济学包含的资料十分的丰富,即包括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也包括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教师在选取的教学资料不能过少,结合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的独立自主性较差的状况,能够以经典的回归分析的知识资料为主,辅以时间序列分析。在讲授资料的时候,以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为主,理论的证明推导为辅。讲授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应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
在课程资料讲授中,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课件展示主体的教学资料,板书展示理论的演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多采取案例教学和提问教学。要选取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关心的,并且了解的案例材料;讲解中注重透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忙学生构成一套完整的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框架体系。同时能够增加小组课程论文,并要求每组学生上讲台把自己组所做的论文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听。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用心提问,并给与提问的学生适当的考核加分。
(五)创新考核方式。
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校园,那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也就应以这个大方向为基准,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出勤的基础上能够增加其他的考核方式,首先,增加随堂作业,并规定完成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用心性。第二,增加小组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一个实际的经济问题,考核学生对应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潜力。这样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
[1]庞浩主编.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科学出版社,2014.
[2]李文洁.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创新教育,2013(30).
[3]郭学能.关于“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校科技.
计量经济学论文stata【第六篇】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经济学科。计量经济学在199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将计量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教学。
内容多,该课程教学难度比较大。综合实际教学效果,本专业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1.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
计量经济学存在教学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开设本门课程时,没有明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由于本专业学生大多是文科生,所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数理基础薄弱,间接增加了本门课程的教学难度。
3.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脱节。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的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本院财务管理系从20xx级学生开始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总共48学时,师资力量薄弱,实验条件较差。针对20xx级、20xx级学生,本专业培养方案没有设置实验课程,导致最初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严重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因此,从20xx级开始开设实验课程,共16学时,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实验课,但是由于总学时太少,理论课教学任务繁重,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论知识,无法理解实验教学的内容,最后导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脱节。
4.师资薄弱,学生创新能力差。
很多高校经济学教师由于数学功底薄弱,没有学过计量经济学,认为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是同一类学科,这种理解上的偏误和薄弱的基础导致大多数教师对这门课程望而生畏。以本院财务管理系为例,目前能讲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只有2人。但是每年需要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大概有300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指导学生进行上机实验,课后还需要批改实验报告。教师的工作量较大,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本校是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和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差,在实验中,大多数学生领悟力差,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普遍懒于钻研学术知识,不会主动地学习思考,创新能力较差,面对实际的经济问题,不能灵活地运用计量方法进行分析。
三、
教学改革的建议。
1.正确认识本学科,调整课程定位。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计量经济学不同于经济理论,也不同于数学、概率论、统计学。如果要开设一门课程,那么我们必须明确本课程的定位。如果不明确课程定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感到迷茫,教师很难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2.坚持“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课程论文”三结合的教学模式。
经管类学生应该注重计量分析思维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后不知道怎么运用,对计算的结果难以做出合理解释。因此,课堂讲授时,教师应该降低难度,学生只需要理解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即可;实验教学时,学生必须熟练应用计量软件进行建模分析。为了培养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独立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1篇课程论文,亲自体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实际应用,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量分析的实际运用能力。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针对经管类本科学生,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变,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切不可以“一言堂”的方式死板地讲课,而应该大量使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进行研究。在课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多交流、多讨论,引导学生自觉地上机实践,结合实际经济环境,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计量经济学论文stata【第七篇】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对二本经管类学生在教授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思想的同时,更应该结合实际以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为首要目标,选择经典案例、合适的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尽可能做多的实验,运用并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二本经管类学生;计量经济学;教学。
1引言。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发展时间较晚,到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才确定《计量经济学》为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八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自此,才逐渐被各个高校重视[1]。作为经济学科的工具性课程,计量经济学运用到实践中,满足具体经济职业的实际要求,才是开设计量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教授好学生计量经济学更是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客观需要。计量经济学对于二本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可以说一直是比较难的甚至是所学课程中认为最难的一门课。原因有多个方面,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综合,对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学、统计学都具有比较高的要求,可想而知,这对于经管类文科背景而且又是普通二本的学生是多么巨大的挑战。那怎么才能让二本经济类学生学好计量经济学呢?本文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教好计量经济学进行了探索,希望对相关同仁有一定帮助。
笔者刚开始教学时也有很多误区,当时只想尽量的把知识教授给学生,每个过程尽量的给推导证明,但是效果却很差,进度慢,导致学生把计量经济学的运用抛诸脑后,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计量经济学所运用的数学方法上,从而最后学生认为太难而又没用。随后根据学生反应,笔者进行反思,根据学生的不同改变教学思路,多年下来,也有较明显的效果。所以,教学计量经济学首先要了解学生及所拥有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主要问题如下:
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公式推导,比较繁琐,而且没有很好的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基础,理论与公式根本无法理解,教授过程也比较难。如果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只注意理论讲解、公式推导,学生只会感觉晦涩难懂,很难跟上,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大部分会半途而废。
学生基础比较差。
计量经济学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比较高,但是二本经管类的学生大部分文科多些,本身数理基础相对就差些,而且计量经济学的概念是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综合,这三门都较难,如果任何一门学的不好,以此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就更难学好了。另一方面,本身经管类好多课程记忆类比较多,二本的学生自觉性也差,好多学生养成了期末靠背,平时只听不练的习惯,而计量经济学一般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用此学习习惯学习计量经济学可想而知效果如何。
学习认识有偏差。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工具性课程,不像与英语、会计、金融、保险、海关等方面的证书相关课程那么直接,有些学生认为上课学的东西将来没什么用,上课去了也不好好听,甚至看手机,做其他作业、看跟考证书有关的课程;即使有部分学生虽然想好好学,但听着听着就感觉难了,跟不上,也就不好好学了。
学习知识太僵化。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二本的好多学生的学习思维僵化,一是一,二是二,不会变化,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按照老师说的死记硬背,稍微一变,就错一片。不知是长期学习方法的结果,还是上了大学之后,一些课程学习习惯或认识导致的结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计量经济学,只能学到表面,根本无法灵活运用。
教学课时少。
除了基础差、缺乏兴趣,学习课时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现在大多高校上课时间改为16周,每周课时,课程学分不断减少,计量经济学本身及所学的基础课程都是比较难,需要时间较长的课时,在只有48课时情况下[3],学习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都困难、课时很紧张,更何况要理论与运用共同进行呢,最后就可能导致重理论轻实践的结果。但是即使学生理论学习的好,没有实践,理论也很快就忘,到期末学生就感觉什么都没学会。
随着计量经济学的越来越重要,在如何能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以及相对轻松最好能够感兴趣主动去学习的方法上,无疑值得我们老师不断探索,笔者经过教学,与学生交流,不断进行实践,总结出几点经验:
合适的定位。
二本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有点低,学习的自觉性相对也较差,如果想让他们门门课都学好除了个别学生,有很大难度,而且计量经济学要求的基础课程较多,而且门门有难度,这样怎么办,让他们继续把所有理论与过程都掌握,这样显然行不通,结果只能是老师辛苦而学生人人如听天书。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我们不能像对理科的学生那样要求他们,也不能按计量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要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的目标,我们学习计量经济学,如果所有理论与计算原理都掌握那当然是好,但是我们最终的要求是会运用,对于二本的学生既然达不到那样的效果,那么我们就更应该注重我们最终的目的,在有限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掌握计量经济学思想方法原理,而不重视方法推导[4],会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计量经济学作为工具性课程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尽量少用数学与统计学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复杂的计算有软件帮助,只要懂得原理,这样计量经济学减少了难度,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少畏难情绪。
经典的案例。
运用,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学生掌握了建立模型的步骤并进行检验,但是依然很难运用到实践中,如何运用?这才是我们教授学生计量经济学的根本目标。学生的经济学知识,及相关专业的知识掌握的并不是太灵活,即使掌握较好地,让他们运用到实际中也很困难,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结合到理论教学中[5],目前,我国大多数计量经济学教材偏理论,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这就需要教学老师,课下下功夫,寻找适合、浅显易懂、容易操作的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使他们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尽可能了解这门课的意义,为学生打好计量经济学的入门功底。
选择合适的软件。
如上所说,我们对二本学生更重视结果——运用,而不是过程,那么复杂推导、计算不要求他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也无法要求,那就需要运用辅助工具——软件,来帮助所有的过程计算,软件给出最后结果,只要学生掌握了方法原理从而可以对结果进行分析,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学计量经济学让他们感觉也更有意义,而不会因为复杂的计算失去了兴趣,也不会让学生认为计算才是计量经济学的主角。但是又一个问题来了,现在大学课程所给的教学课时越来越少,一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已经很紧张,再加上一个软件学习是不是更难?是的,有些软件确实很难,要编程,那就要单独学习,但对于本科学生的要求本身不是太高,有一个软件——eviews,可以解决本科生所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傻瓜式的软件,操作起来也很简单,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再编程,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同时就可以附带学习。
合适的实验。
虽然理论教学课堂上理论加上案例,让学生基本理解计量经济学的运用,但是距离真正独立运用还有一定差距,更何况同时还要学会软件运用,所以必须安排合适的实验。每章代表一个大的知识点,里面会有许多小的知识点,怎么才能更好的巩固这些,除了适当的课外练习,更需要合适的实验,才能达到让学生运用的目的。实验课上,为了学习巩固课堂知识,同时学会软件运用,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完成老师自选数据的实验报告,课后再让他们自找数据根据所要求的知识点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完成实验报告,这样会具有明显的进步,也能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查找数据、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一学期只有48课时的时间内,包括理论又有实验,想学完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教材所列的内容,非常困难,那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在大学中,比较自觉的学生,而且有兴趣,才会主动去学,很多都是被动的接受。如何积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觉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除了课后实验、练习外,同时给学生分组让他们课后完成经典案例寻找,引导优秀学生国外经典教材(比如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精要》、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的同步学习,并用软件操作训练,作为平时分的评价标准,起码让以后继续深造的学生,自学完成相关内容,不会感觉困难。
4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打好计量经济学基础,因材施教,不能纯粹的理论教学,也不要妄想学生能掌握所有的理论,同时又要相关的辅助课程作为基础,要运用考试、小组讨论、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运用实际案例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分析经济问题及构建模型,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计量经济学论文stata【第八篇】
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石并结合统计学、数学而产生的计量经济学从其诞生到现今短短几十年所发展完善的一系列实证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与管理类各学科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中,成为指导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证工具。计量经济学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理论教学具有强烈的专业性、针对性。在理论教学中,包含着建立在经济学理论上的大量数学公式推导,各类统计量的选取与设定,繁杂的数据演算,复杂的模型参数计算与检验。但当在实际中面对着大量的数据进行参数估计时,理论教学方法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算法便很难解决冗杂的数据运算问题,限制了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类经济计量统计软件应运而生,为以理论课程为指导的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硬件支持。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与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实践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尚未充分认识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计量经济学自身集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三大学科于一身,有着其专业性和一定的难度,内容偏向于数学、统计学方法和推导的介绍与讲授,其核心便是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所倡导的建模、参数估计、检验等一系列方法的具体过程。但是这会使广大低年级本科学生感觉其内容深奥、晦涩难懂,在实际解决问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应用所学知识,极大影响其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验教学却缺乏重视,认为实验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中的方法与结论或者只是单纯的软件使用方法介绍。笔者认为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是将复杂的理论、繁琐的数学推导、高深的统计量具体化、形象化;在实际操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将计量经济学中的“为什么”变为“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培养学生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逐步解决问题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掌握计量经济学从建模、数据收集整理、参数估计、检验、模型修正、预测直到政策评价的完整意义、结构和步骤。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用具体形象的结果掌握一系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理论计量和应用计量的完美结合。因此,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绝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实验教学模式僵化,难以满足不同层次需要。
1、教学模式僵化。目前,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法。对于先讲授后实验这一方式,徐占东等学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无法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后一种方法,尽管能够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但是与第一种教学方法一样,它们均采用讲授、验证式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向学生展示软件如何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从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
2、教学手段、媒介单一。在应用计量经济学实际处理数据以及实验教学中,计量软件的运用是计量分析的基石。eviews、stata、spss、sas等各种计量软件在处理不同的问题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计量经济实验教学中,往往只会粗略的讲解一种软件的使用,软件使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用一些命令来完成预想的结论。学生对于软件的知识极为有限。国内大量计量实验教学均使用eviews作为教学软件,当面对着大量的截面数据或者是面板数据时,其在估计、验证、作图方面的功能远远不如stata。而在处理巨大的金融数据时,sas的功能便会凸显。因此,提纲挈领的向学生介绍各类软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站,介绍各类软件基本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层次模糊,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无论是面对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的本科生还有已经具备一定积累的研究生,计量经济实验教学均采用相似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对于功底相对薄弱的本科生,实验教学目的是让他们从另一个环节进一步学习计量经济学,并逐渐掌握其实际应用。而对于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他们更希望能熟练运用软件来解决他们所思考,所面对的问题。对于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模式更应该有所差异,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和解疑者,实验教学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去发现新问题,得到新启示,实验教学应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4、实验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作为理论课程补充的实验课程,对学生考核往往是通过其上交几份实验报告为基础。然而我们目前要求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往往是以教材上已有案例为基础,加之老师在实验教学课堂上一步步演示如何操作得到结果而生成的报告,学生只需简单的模仿,甚至是抄袭,背离实验教学初衷。
(三)专业针对性过强,限制了跨学科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尽管计量经济学诞生初始是为了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量的说明和预测。但是七十多年来,理论计量经济学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研究应用方法:诸如ols参数估计法、回归法、方差分析法等已经被广大社会学科所采用。以诺斯为主的经济学家更是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发展成为“历史计量学”并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现代学科的发展,各学科的融合性大大加强,而计量实验教学对象仍主要针对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学生,所分析和验证出发点均是常规的宏微观经济问题。不仅限制了其他专业的学生学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本专业所遇到问题了途径,也禁锢了经济类专业学生跨专业研究问题的思维。只有走出传统“计量经济学”理论思维的实验教学,才能满足“宽口径、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四)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亟待改善。
由于长期以来对包括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在内的经管类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实验教学师资不足,缺少计量经济学功底扎实并掌握各类软件应用的实验教师,实验课课时过少。近年来,各大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中心蓬勃发展,各类软件安装完善,但由于种种限制,学生缺乏充分利用已有设备的机会。
二、国外实验教学特点和经验。
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创新的源头,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中心,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提供优良的软硬件基础,保障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与最新经济社会问题保持一致。
美国的高校和教师都十分注重将最新的实验软件,前沿的相关问题和最新的方法引入到实验教学当中。他们不断更新和变化各种案例,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采用各类计量统计软件,分析解决各类经济社会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应用方法的基础与现实世界保持一致。
(二)高度注重实验的层次性。
在美国,各高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水平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其最终落脚点均是使学生掌握相应课程的基础概念,操作方法并最终独立完成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美国高校将实验课作为必修课程开设,教师主要角色是一个引导者,指导学生剖析问题,给学生留下启发性的问题和专题实验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参考资料和网站,供他们自主学习与探索。
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问题重重,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实验教学理念和方式上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因此,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让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冲出理论教学的包围,探索一条开放式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跨专业、具有创新性的实践型人才。
(一)走出计量理论桎梏,重视实验教学,培养计量分析思维与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大实验课程比重,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和老师参与到实验教学中。经管类实验室应保障对学生的开放,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在实验教学中抛开繁琐的理论证明和推导步骤,应该向学生展示一幅计量经济学的整体框架,培养他们从问题产生、模型建立、数据收集整理、回归分析等一系列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掌握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在建立模型、收集整理数据等产生问题给出必要的解答和协助。教师更应该收集最新的前沿问题案例以及经典案例,通过案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理论和应用知识的架构与结合,触类旁通掌握各类计量软件。
(二)跨越“计量经济学”,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随着各学科融合的加深,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剧增。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需跨越其“经济计量”基础,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弥补不同专业背景间的断链现象,让更多人更多学科融合到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眼下大量社会科学研究已经开始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无论是对统计学有一定要求的社会学研究,还是看似毫无关系的历史学、心理学、法学等研究上,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在进行因果关系研究和预测上都已被广泛使用并以事实证明其相关性。然而,由于这些学科的学生在数学、统计和经济理论上的欠缺,并且我们不可能采用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向其论证和解释方法的内在含义。因此,面向不同专业学生以不同形式开设开放式实验教学课程,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实践项目,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欠缺,在其有需求时给出指导和讲解。通过这种跨越计量经济学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其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扩大计量经济学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专业素质。
国外相关经验告诉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专业素质高低对实验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负责实验教学的老师只有自身充分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了各种软件的操作使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和手段,跟上现实问题的步伐。
(四)探索型实验的考核方式,调动自主学习能力。
改变原有的验证型的考核方式,不给学生任何话题限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现实问题进行探索,通过群体的讨论,共同协作与交流,完整地完成计量经济学分析步骤。促进他们主动去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尝试使用各类软件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应用的掌握,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现代研究方法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众多学科的人才均或多或少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和相应软件的使用。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正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探索性实验教学方式,不禁锢于“计量经济学”专业理论的实验教学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学为主”,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跨学科、宽口径的实践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包慧敏,乌云花.改进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高校教育研究,20xx(1).
2、彭长生.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xx(6).
3、徐占东,王维国.计量经济学探索型实验教学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4、王立平,王健.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xx(12).
5、龙春阳.国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特点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xx(10).
6、朱强,夏艳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xx(12).
*本文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项目编号:e19。
计量经济学论文stata【第九篇】
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该课程的教学定位是理论课,在教学中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谨性,以数学课的讲授方式为模板,且课程国内教材过分偏重于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理论的推导,逻辑性强,内容紧凑,数学公式多,并且教材内容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不紧密。再加上农林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起来更为困难,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缺乏热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很多学校增设了“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实践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得当、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操作过程是否切实得到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目前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验证式实践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式。对于前者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无法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后一种方式,尽管能够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但也是一种“填鸭式”的向学生展示软件如何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从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范教师所展示的内容。并且学生的实验作业大多是教师结合典型案例或者书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而这些案例难免有些过于陈旧,不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缺乏经济热点。这些显然都不符合计量经济学这门应用性极强的教学要求。完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一般步骤:
(1)模型理论设计—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和模型的数学形式;
(2)样本数据的收集;
(3)模型参数的估计;
(4)模型的检验—统计检验、经济意义的检验和预测检验。但目前实践教学中实践内容都是典型案例或书本的例题和习题,因此实践中只需要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检验和估计方法的操作,忽略了变量的选取,数据的整理和理论模型的构建,这使得学生不能全面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步骤,更不能将所学的计量模型准确的用于实际生活案例,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动手能力不强。
提前让学生做好软件学习准备工作。
包括安装eviews、阅读eviews软件中英文操作手册和相关参考书。在授课的前半学期,每2周采取一次“1节理论课+1节软件操作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即学即用”的方式,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对理论方法能进行基本的实践操作。
目前,国内教材的案例过于陈旧,样本数据偏少,模型解释变量个数偏少,使用这样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使用软件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潜力;作为计量经济学的主讲教师,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案例库。案例素材可以从本科生的优秀论文、教师的学术成果、专业期刊的学术论文中挑选从而建立有特色的案例库,并注重选取与农林经济研究密切相关的案例素材。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对案例调查、阅读、分析、讲解和讨论,传授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加强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养应用能力。并且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推行课程论文。
主讲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经济热点给出课程论文的题目,也可以是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的拟定论文题目。通过推行课程论文,学生根据研究内容来确定变量,整理变量,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并进行估计和检验,最终撰写规范课程论文,完整了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激发学生做定量分析的兴趣,积累了建模的检验,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并对今后的专业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计量经济学论文stata【第十篇】
计量经济学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一种学派,也同时是现代很多学科的基础工具。无论是在经济领域、管理领域还是国际化金融领域,都逐渐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应用作用,同时,计量经济学家也非常受各方面专家的尊敬。因此,对计量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论就以此为初衷,对计量经济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几点思考,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把握,旨在对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内涵是一门专业研究经济相关领域的经济学特征、经济数量模型和经济关系变动的经济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内涵和现实意义。计量经济学学科可以说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也是一种学派,也同时是很多其他各类学科的基础工具和分支内容。它能够通过将经济理论数量具体化等方式,通过经济数学模型和方法的不断钻研,更深刻地把握现代经济和客观规律,更好地根据规律来研究很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为社会宏观、微观经济问题都可以提供经济方面的智力支持。
目前,很多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和方法已经被应用与世界各大国中央银行以及金融市场方面的基础学科内容,尤其是在一些金融比较发达国家的评估投资组合中,在金融系统风险这个方向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和实际意义。许多计量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都逐渐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模型来诠释很多金融市场活动规律。在金融市场上,经济变量具有一定的变动性,这些变量会随着时间而发生一定的波动,随机出现一些经济学实际意义。最常见的将其应用在全球的股票市场中来诠释很多方法、规律。例如,假设人们对股价的评估是比较理性的,则可以得出一个企业股票的价格应该等于其在未来某时间的预期股息的现值。再比如,恩格尔发明的计量经济学arch模型,这个模型能够非常有效地对金融经济数据在不同时期时间的金融规律变化比较精确的估算出来。这个模型可以对金融投资等收益的风险和价格,通过不确定性的度量,采用一定经济学模型以及经济数据来阐述,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剖析。这些都说明,计量经济学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国金融领域。
现代计量经济学趋向于把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结合得更紧密。
近年来,由于计量经济学中的面板数据(paneldata)等研究越来越丰富,经济学者逐渐利用数学等计数方法将经济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变为一定的方程和系统来更形象的表现,最后通过数学等统计方法来估算。这样的方法结合和流程转变,也更加促进我国计算gdp,以及各个行业的基准价格、利率、股票价格等很多经济数据的规律和变化。所以,新发展的趋势是经常采取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结合,使得现代计量经济学趋向于把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结合得更紧密。
参考文献。
[1]苗丽娜。关于《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陇东学院学报,20xx(4)。
[2]戴丽娜。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
[3]刘芳,桂林。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