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及安排(实用实用4篇
【导言】此例“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及安排(实用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1
关键词 新课程 教研组 实效 研究
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也步入了实质性阶段,新课程理念冲击着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三级课程管理形式给予学校更多的课程管理权限。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教研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实效性,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构建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思路是在科学组织片中心组活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建组、彰显主题、评价促进的评课活动,进一步规范教研行为。具体可细化为:(1)根据片中心组活动开展的方法与过程,明确片中心组的组成和分工。(2)以评课为中心设计分组评课,规范评课行为,提高评课质量。(3)通过一系列的评课活动,加强体育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4)研究结果指向于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进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的发展。
二、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的组织构建
(一)科学建组
片中心组学习共同体主要是以片中心组教师为基本单位,围绕教研活动过程进行科学建组。
1.片中心组的组成与工作任务
“片中心组”是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学校地域,从便于开展校际之间教研活动出发而组成的教研活动组。片中心组设组长1人,具体负责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组织方法与联络。设中心组成员2―3人,人选一般为优秀教研组长或学科大组成员,具体负责活动的开展。具体分工及要求见下表1:
2.片教研活动中评课组的组成与工作任务
片中心组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时进行科学建组。科学建组主要按综合评价组、环节评价组和专业技术技能评价组三个方面进行建组。
(1)综合评课组
综合评价组的成员组成:教研员与片中心组长。任务:确定活动主题;组织活动;监控活动。综合评价组是综合听课、评课组的简称。综合评价组的任务是对本次教研活动组织、过程、效果作一个综合的评析。在具体到一节课中也是对一节课作综合点评,也可以把几节课同时点评。综合评价组点评的要求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把课的情况结合起来,既要指出亮点,也要评析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要使片中心组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使课堂教学趋于有效,即形成最优化课堂,综合评价组对片的教研活动的效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综合评价组引领着各片课堂教学的方向。
(2)环节评课组
我们把一节体育实践课通常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环节,一般时间安排为8-10分钟、30-32分钟、5分钟。环节评价组对课的三个环节进行听课、评课。具体评价的组织要求见表2
从上表所列内容可见,环节评价组由两个组组成,组织过程中都是由中心组成员负责;评价要求是对全体听课、评课人提供参考,也为课后评课提供依据。
(3)专业技术技能评课组
专业技术技能评课组是指在听课、评课过程中,专门负责对具有技术技能含量的主教材的教学技能目标制订、技术环节在课中的设计及以技术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的专业性进行评价。专业部分的评价是针对主教材的技术来确定评课人员,在评课中具有详细的技术分析。因此,这一建组是按体育教师所学的专业或特长来进行专业分组。专业建组是每位体育教师参与课堂教研的最重要环节,也是通过取人之长、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我们在实践中把专业技术技能组细分为田径、排球、篮球、足球、体操、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8个专业组,其中活动负责人为组长,即中心组成员。专业组在片教研活动时所要做的评析工作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检查公开课教师所在学校的年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三者与本课内容(主教材)是否配套一致,另外还要了解单元计划的技术教学到哪个环节。第二是小组研讨本课技术环节与教学目标制订的有效性,即根据技术动作环节来制订适合学生的技能目标,关注技能目标达成度。第三是对授课者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技能的教学情况进行评析,并提出建议。
四、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实践
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及安排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教研组将认真解读、贯彻、落实学校和教导处的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思路,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设计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学校及教务处的指导下,有研究、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被社会公认的“基础实、思维活、兴趣广、能健体、会审美,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学生”;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而努力。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认真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认真写好教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讲究备课的实效;认真解读备课制度改革方案,本学期将按照“教师个人钻研教材——形成个性教案——实施课堂教学——反思记录教学得失”的过程进行备课。
(二)加强学习,重视提高自身素质。
组织每位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通过“赵老师讲座”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同时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组内形成一种和谐、默契的同事关系,以求大家共同进步。
(三)组建兴趣组,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抓好特长教学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搭建舞台。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重视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处理好各学之间的关系,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赛促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共享读本不断发展
新的学期,综合组全体教师将本着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学校的口碑负责的态度,积极投入到教学和教研工作中来,用学生的进步证明自己的努力,用学生的出色证明自己的优秀!
三、本学期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教研组召开教研会,共同商讨拟订工作计划,保证各学科工作开展目标方向统一,增强教研组凝聚力。
2.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
3.抓好队形队列和广播体操的训练,准备参赛。
4.科学教研课。(执教者:朱玉芹)
十月份:
1.组织本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一次业务理论学习,主要学习《教师教育》等杂志上的教育案例、教学研究等内容。
2.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课堂实录,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3.音乐示范课。(执教者:陈兴业)
4.参加学区文艺汇演。
5.体育教研课。(执教者:曹文岗)
十一月份:
1.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2.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3.美术教研课。(执教者:崔振芳)
十二月份:
1.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2.电脑示范课。(执教者:安瑾丽)
3.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测试上报。(各班体育教师)
4.品德与社会教研课。(执教者:王丽)
一月份:
1.各学科进入成果汇总阶段,做好各学科期末收尾工作。
2.期末考评。
3.召开教研会议,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教研工作,为新学期的开始做好铺垫。
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3
关键词:人才培养 专业综合改革 管理模式 拓扑图 交流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值得探讨的课题[1-4]。我校从2009年7月开始实施“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传统的大四两个学期拆分为三个小学期,第一、二个小学期中还包含两段实习、就业休假阶段,7月进入第一小学期,利用暑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10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初稿后,学生即可着手就业与考研。为了能够使第四年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在部分专业进行了专业综合改革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有益的
体会。
1 优化专业结构,明确课程之间关联
由学院学术委员会与企业专家根据我校厚基础、宽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规划,以及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研究专业之间、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方案,论证教学资源、人力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和依据,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依据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教师经集体讨论后,绘制课程关联拓扑图;成立课程建设教师组,研讨并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在此过程中,对于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的课程,须向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咨询,获取建议,对于与考研、就业关系密切的课程,还须与大四学生座谈,获取建议。依据课程关联拓扑图及课程教学大纲确定课程授课计划,依据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及课程授课计划确定实验实训授课计划。
将课程关联拓扑图、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发给学生,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由校内任课教师与企业培训教师共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作出评价,作为进一步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重要参考。专业教学规范的制订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
2 规范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实创能力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以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教学为核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工程实践和科研前沿,让学生参与到“产学研”的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生产过程并能够提出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毕业设计实行导师组制(至少3位指导教师),介入科研,设计真题。
按照河北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制定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数量与实习学生数量相符的工程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并在不涉及企业技术机密的前提下提供毕业设计所需的相关工程技术
资料。
成立实训中心管理工作组和科技创新工作组,指导学生会科技创新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训中心进行监管,对各类科技竞赛进行动员、宣讲、组织、培训,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讲座,进行经验交流,以赛促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团队协助精神;建立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制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和实验设备,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权;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固定实验时间与浮动实验时间相结合,除完成必须的教学实验任务外,根据专业要求和学习兴趣选做部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特别是对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实训实验室优先开放,并提供技术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实施流程框图如图2所示。
3 加强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企双方建立联动的联系和交流机制,在每届学生开始到企业实习前,组织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针对当届学生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层次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共同制订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实习实训计划,以保证企业实习和实训达到培养目标和标准的要求。
专业教研室、实验室及实践实训中心制订教学人员培养与培训计划,支持专职实训技术人员通过继续学习和深造,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选派实训教师参加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进修和培训;对于企业兼职教师,在实践实训中心的安排下定期开展基本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建立专任教师、实验教师、培训教师、学生之间长效沟通机制,专任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实验教师、培训教师鼓励学生面对面提问、探讨;以科技竞赛的队员选拔、组队、经验交流为契机,建立高低年级学生之间团结、和谐的交流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师生全方位、多渠道交流与沟通机制结构框图如图3
所示。
4 结语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考虑学校外部环境的影响,面向社会人才需求,针对学校过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大的系统的改革,形成了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反映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相应的专业综合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还要通过自我认知和社会反馈两个维度,加强改革实效性的评价,以提高整个系统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杨方,袁胜发。通过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1):65-66.
[2] 黄道平,胥布工,乔连芝。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2):11-12.
[3] 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2-15.
[4] 周合兵,黄晓波,沈文淮,等。建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4-7.
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4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电工学课程体系 myDAQ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45-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即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1]。2010年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成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我校成立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四个优势学科为依托,选择矿物资源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作为首批卓越计划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
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非电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既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又强调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目前传统的电工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跟卓越计划的培养理念和教学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如何较好地实施卓越班级的电工学教学,已成为了各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目前我校的电工学在进行针对卓越计划的仿真与实践相结合的电工电子课程改革,这是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类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该教改项目已经实施一年多,下面结合笔者在卓越班级课堂教学的工作实践,谈谈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电工学课程改革的粗浅认识和一点体会。
一、针对卓越划提出的教学要求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在能力方面要达到以下五方面要求[2]。(1)学习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2)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4)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5)危机处理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结合卓越计划,在仿真与实践相结合的电工电子课程改革中,该教研组针对目前电工学课程体系中不适合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一系列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二、针对卓越计划课程提出的电工学教学不足
结合电工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以及课时安排,目前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环节存在的难点和不足。
1.教学内容方面
原有的电工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问题,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建立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之上,在知识点的选择和安排上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理念,所用教材的知识内容体系创新性不够,没有体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所要求的“工程能力”主线,与生产实际要求的课程内容或知识点的编排存在一定的差距[3]。
2.实验实践方面
原有的电工学所进行的电工电子实验均为验证实验,且在在实验箱内进行,大多数的实验电路都已经连接好,学生来到实验室进行简单的连接就可以验证实验了,这种情况虽然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实验,根本体现不出卓越培养计划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验内容上缺少综合实验、自主设计实验的内容,不注意注重实际应用和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无法体现卓越培养计划的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
3.师资方面
卓越计划的实施,师资是关键。目前的青年教师大都是博士毕业之后直接上岗,科研经验丰富而工程实际经验相对不足,在实践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对于如何将基础知识和工程实际结合起来还有一些力不从心。
同时教师不注意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活动,忽视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方式的运用,导致教学信息量太小,无法传授更多的知识[4]。课程教学中只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讲解,没有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教学[5],无法针对卓越培养计划中的学习能力,既对学生应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三、针对卓越计划的电工学课程改革
为达到工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求,提高“电工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该教研组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尤其是进行了实验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主要内容如下:
1.优化教学内容
电工学主要内容包含电路分析,变压器,电动机,电气控制,PLC,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因此针对卓越计划电工学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对电路分析的内容可适当减少,而数字电子技术的内容适当加强。对于非电类专业卓越计划的学生而言,电路分析的内容只要保证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生活和工程实际中常遇到的如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以及安全用电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第二是学习电子电路所必须的电路分析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基本定律、基本定理和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等。
分立电路的内容可大大压缩,没必要进行系统的介绍。在介绍集成器件时没必要介绍集成器件的内部电路原理,而主要介绍集成器件的外部特性、主要功能、主要参数以及如何应用。使工程应用更多的集成电路( 如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等模拟集成电路和集成门电路、集成触发器等数字集成电路)的学习有了必要的基础和更多的学时保证。
于此同时,还应加大与工程相关的强电、电机及控制方面内容的比重,以适应培养卓越计划人才的需求。电工学在课程内容组识和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立电工电子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培养卓越计划中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基本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制定教学目标
电工学课程需要为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于非电工程实际应用打下必要的基础,使卓越计划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有较宽的视野,能从学科交叉应用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除了保证其基础性外,还要特别注意其在非电工程领域的应用性。因此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要避免完全的纸上谈兵,应强调理论知识的工程应用。每章给出应用举例,使得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力求基础性与应用性的较好统一。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中,选取一定量的综合应用系统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的介绍,不但使学生巩固从单元电路学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拓展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对不同单元电路、不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还建立了工程应用系统的概念。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该教研组针对卓越计划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针对卓越计划的学生分属不同的专业,进行了电工学的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法是指依据各专业及各专业的特点,合理划分学生层次,研究各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特点。例如针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特点,注意机械和电工电子的学科交叉,重新提炼教学内容,增加符合机械学科要求的实例,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系统的设计,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感知到所学知识和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针对卓越计划的学生进行了电工学的项目教学。其中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例如在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要求学生设计各种功能的数字电路,并通过仿真软件Multisim12来实现。这样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更能符合“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需求。
针对卓越计划的学生进行了电工学的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新问题,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作为侧重点,使他们从烦琐的记忆中摆脱出来。让学生在围绕问题进行学习,能准确地把握住要点,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病房优先呼叫系统中,如何设计呼叫具有不同优先级别,针对不同的芯片如何实现等问题展开教学。
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针对卓越计划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该教研组将Multisim等仿真软件及myDAQ套件作为学习工具融合于电工电子的课堂及实验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直观、形象的仿真实例教学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自己动手设计,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另一方面由于myDAQ套件便于学生自主操作,可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实验空间和时间,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根据实验室现有的条件,通过完全开放和自主实验等手段,给卓越计划的每位学生发放一份实验套件(其中包含myDAQ套件、各种二极管、三极管、运算放大器、面包板、各种型号的电阻、电容、电感、导线、电烙铁等),让每位学生按照实验的要求课下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以及调试,调试好以后再到实验室跟实验老师进行交流,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课下学生独立动手组装、焊接、调试电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独立面对问题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节省了大量课上试验时间,使学生在课上了解并实践更多诸如Multisim仿真软件应用等方面的新内容、新技术,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软、硬平台相结合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除了设置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还增加了一些设计性综合实验,学生可以应用myDAQ套件方便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实验进行团队合作,有的同学进行实验设计,有的同学进行实施满足了对不同层次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求,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实验效果。由于应用myDAQ套件促使学生参加创新实验成为可能,进一步提升实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实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设计开发感兴趣的电路,激发学员创新性思维。创新实验为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工程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卓越计划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5.考核机制的改革
针对卓越计划的学生,把平时自主设计开发的一些实验的纳入到考试成绩中,大幅提高平时成绩的比列,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提高到一定程度,摒弃以前只靠卷面分数,平时作业确定最终分数的考核机制。
6.建立教学团队合作
卓越计划的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既要根据改革后的课程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研究性教学方式组织和开展教学,又要确保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这些工作不可能由一位教师单独完成,因此需要担任课程教学的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电工学教研组由若干名知识、能力和经验互补,既分工明确、又密切配合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中的每位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研发水平和工程经历等方面既各有优势,又各有不足,针对卓越计划在教育教学方面提出的要求,需要教师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四、小结
本文首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进行了介绍,然后针对“电工学”课程不足的基础上,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要求,教改组各位教师进行团队合作,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度改革。在电工学课程的教学中,只有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途径等不断进行改革与优化,才能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提高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 教高 [2011]1 号 ).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22.
[3] 高有华,翟慧萍,邵 岳,等。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学”课程改革[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9):74-76.
[4] 邓红雷,李春茂,张廷锋。 “电工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 南京: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4) : 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