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蓓蕾之歌教学设计实用(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9965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蓓蕾之歌教学设计实用(精彩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蓓蕾之歌教学设计【第一篇】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互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梧桐)(梧桐雨)。

枫(枫树)(枫叶)。

松(松鼠)(松树)。

柏(松柏)(柏树)。

装(装修)(装饰)。

桦(桦树)(白桦)。

耐(耐心)(忍耐)。

守(守护)(守卫)。

疆(疆土)(新疆)。

银(金银)(银色)。

杉(水杉)(杉树)。

化(变化)(化学)。

桂(桂树)(桂花)。

5读一读,记一记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材分析:《树之歌》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识字第二课,本单元全部是识字课,本课程的主题是“树木”。本课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

蓓蕾之歌教学设计【第二篇】

这是一首以“树”为主题的识字儿歌。通过不同的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很多与树有关的带“木字旁”的生字,了解汉字的偏旁表意的特点,加以归类识字。还能够了解树木的种类和特点等自然常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神奇,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了解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机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桐掌枫松。

柏装桦耐守。

疆银杉化桂。

5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蓓蕾之歌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生生互动,激发情感。

1、同学们课前已经观察了周围环境中自己喜欢的树木,老师还希望你们画一画喜欢的树木,你们的画带来了吗?当然搜集有关树木的图片也可以。

1、小组内交流:我喜欢的一课树。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树:杨树。板课题:杨树之歌,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例如:树怎么会唱歌?它会唱什么歌?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同桌相互展示,纠正字音。

三、表情朗读,体验意境。

(一)师生品赏第一小节。

1、杨树高大挺拔,多么有精神,听,他们在风中唱起了歌。

课件展示杨树摇头晃脑、边唱边笑的动画形象。

读读第一节,读出杨树快乐的心情,怎么快乐就怎么读。

2、学生自由展示。

引导: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快乐的杨树,读出快乐的感觉。

教师关注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态度,允许学生对个别词语的个性化处理。

(二)小组合作,品赏第二、三小节。

2、小组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第三小节时,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明白了什么?美在哪里?然后引导学生把这种美表达出来。

积累词语:金色的()翠绿的()金黄的()。

结合看图,朗读理解“聊家常、悠闲”的意思之后再自由练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想象: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会对大叶杨说些什么?

四、感情诵读,升华情感。

1、师:孩子们,许许多多的大叶杨美化了我们周围的环境,他们默默的为人类贡献关爱和快乐。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诗歌,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热爱之情吧。

2、配乐朗读。

蓓蕾之歌教学设计【第四篇】

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这次帅气的网友为您整理了(*),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

二、教学过程。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

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节拍:4/4拍(强弱。

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xx和xx·。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

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

2、分析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

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

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

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四)拓展探究。

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

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教师圆舞曲》??师:根据时间安排,让学生有选择性的欣赏。

三、课堂总结(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师: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一定深深感受到教师对你们的辛勤栽培,你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会让每一位老师感到幸福。为你们的梦想插上翅膀吧!为你们的梦想扬帆起航吧!每一位老师会真心的为你们保驾护航,让你们在摇篮中茁壮成长!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听唱法中学会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能够依据《蓓蕾之歌》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甜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歌唱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依据《蓓蕾之歌》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甜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歌曲中切分节奏和七度旋律音程的大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歌《飞来的花瓣》。

2、同学们搜集到的关于歌唱老师的歌曲有哪些?鼓励同学们都唱上一两句。

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

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教师圆舞曲》。

3、我带来一首我很喜欢的歌曲,它是《蓓蕾之歌》,它唱出了对老师的心愿祝福。

二、新课教学。

(一)感受聆听。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

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

节拍:4/4拍(强。

弱次强。

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

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xx和xx?(二)学唱歌曲。

1、切分节奏练习。

(1)师:师领生打节奏(1—4小节)并加入歌词边拍边念。

4/4xxxxx︱xxx—︱。

阳光明媚春。

吹,

xxxx?︱xxx—︱。

大地一片青。

翠,

(2)师范唱全曲,生拍打节奏。

2、学唱。

(1)生按照节奏读歌词,师电子琴伴奏。

(2)随琴加入歌词演唱,注意两个小节一呼吸。

(3)难点处理——七度音程大跳。

(4)随伴奏演唱歌曲。

(5)有感情的演唱全曲,强调演唱姿势和唱歌的状态。(6)创作活动。

(1)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演?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复习小学学过的音乐知识。

师:根据时间安排,让学生有选择性的欣赏。

三、课堂总结(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课题。

教师。

学校。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唱歌课。

班级。

初一。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通过聆听、学唱该歌曲,能用歌声唱出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音乐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老师的主导下学唱该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

(一)能音准节奏准确地、能有朝气地演唱歌曲《蓓蕾之歌》。

(二)复习巩固已学过的音乐知识,练习、掌握两拍切分节奏的打法及演唱。

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准确演唱歌曲。

难点:切分节奏及七度大跳。

教学。

方法。

聆听、体验、模仿、练习。

教学。

用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由设问开始引导同学们从认识李岚清总理。

1、了解《蓓蕾之歌》词曲作者李岚清总理,进而知道该曲创作的背景。

2、回答理解歌词是唱和我们自己有关系的歌曲。

1、为正确把握该歌曲的创作背景,为更好地演唱该曲做铺垫。

2、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兴趣。

二、新课教学。

(二)复听该歌曲。

(三)练声。

(四)跟录音小声哼唱歌曲旋律。

(五)模仿老师学唱歌曲旋律。

(六)跟老师一块齐唱该歌曲旋律。

(七)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旋律。

(八)单独检查学生演唱歌曲旋律。

(九)唱歌词。

(十)齐唱该曲。

(十一)对比原唱。

(十二)齐唱该歌曲。

老师组织同学们欣赏该曲,同时展示问题:

1、该曲是几段体的歌曲?

2、该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歌曲轻快活泼,充满朝气,表达了对人民教师的尊敬和赞扬)。

1、教师组织学生复听该歌曲,展示问题:试着从歌词、旋律律、速度、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尝试分析原因。

(歌词:赞美歌颂老师;旋律:轻松活泼;节拍:四四拍;节奏:稳健而不失动感)。

2、稳健而动感的节奏体现在哪儿?(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

二、教学过程。

生:(讨论)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__x和xx?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

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

2、分析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

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四)拓展探究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

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教师圆舞曲》……师:根据时间安排,让学生有选择性的欣赏。三、课堂总结(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大部分学生家长包办过多过细,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很差,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因学生家庭环境等原因,安全隐患多。

七年级的学生对"意志"的内涵可能认识并不深刻,有必要让学生对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3重点难点重点:深刻体会歌曲《蓓蕾之歌》的内涵。

难点:。

了解歌曲《蓓蕾之歌》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及以歌曲《创世纪的新一代》为题材复习小学学习的音乐知识。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歌曲导入语言导入1.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进行导入。

2、同学们,从蓓蕾成长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创作背景1.李岚清简介:1932年5月生,江苏镇江人,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大学文化。曾任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国务院副总理(1998、3-2003、3)。李岚清主要作品有《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音乐·艺术·人生》、《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李岚清篆刻艺术俄罗斯巡展作品集》、《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等。

2、创作背景:《蓓蕾之歌》是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爷爷创作的,当时作为分管教育的中央领导,十年期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级院校,因而对工作在教育岗位上的园丁们有了更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特别是了解到许多条件艰苦的地方,教师们仍能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此,他深受感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1999年,他为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创作并谱写了这首歌曲。歌曲为二段体,歌词朗朗上口,表现了对人民教师的尊敬和赞扬。歌曲轻快活泼,充满朝气。

活动4测试音乐知识以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为内容,复习小学学的音乐知识。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1.深刻体会歌曲的内涵,并学习老师的品格。2.认真复习小学学习的音乐知识。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蓓蕾之歌教学设计【第五篇】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纵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对伟大的祖国的赞美之情。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他们哺育了数以千计的华夏儿女,应热爱她们、应保护她们,让母亲河随着时代的变迁焕发出更迷人的风采。

学生已经处于高年级,分析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强,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能够自学语文。

1、了解一些有关长江的知识。

2、理解重点词、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培养、提高学生朗读、综合分析能力。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及创造能力。增强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诗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长江的图片及资料介绍,教师搜集有关专题片及歌曲,执着生动、形象的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情绪高昂地学习。

1、播放有关片段,使学生思想产生强烈震撼。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的伟大精神。

3、汇报资料,谈感受,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磁带。

一、激发情绪,初识长江。

1、播放长江片段,学生欣赏。

2、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说一说?

3、教师和学生共同说一说《长江之歌》的写作背景。

二、理解诗歌,走近长江。

2、提出目标:理解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读2遍课文。注意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流畅。

指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你理解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4、提出问题。

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针对句子提出解决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赞美、依恋长江?

(2)长江的无穷源泉、母亲的情怀体现在哪些诗句中?

5、小组合作。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后的讨论、交流学习。

6、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自己结合诗句理解到的内容。

7、练习朗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抓住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读:品读、指读、齐读,激发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

三、发挥想象,赞美长江。

1、你心中的长江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把对长江的赞美、感激之情写下来。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写一写,议一议。

四、跟唱歌曲,依恋长江。

教师:这首诗歌配上乐曲后,词曲珠联璧合,相互辉映。让我门把从长江身上汲取到的力量、感受到的精神转移到我们身上,将来为祖国效力。

跟唱歌曲,结束本课教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0 1899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