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热选精编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热选精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会4个生字,认识笔画。
2、懂得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才能有所创造。
3、注重培养学生主动、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等。
创建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懂得课文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字都认识了吗?
2、指名学生读生字。
3、指名学生读课文。
二、愉快学习,主动求知。
1、让小朋友边读课文边想一想,各人知道了什么?(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几遍)。
2、分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说说自己不同的意见。
(1)理解“做工”
a、出示书上69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b、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双手会……”句式)。
c、体验:将手背到后面吃东西。
d、师: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2)理解“思考”
a、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
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二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1、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识写汉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投影片、词语、准备书上的插图和一张白纸。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新课文。(出示课题)。
2、里面有两个生字,会读吗?(出示卡片)指名读。
3、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词(出示词:两个宝)这里的“个”和刚才读的“个”读音有何不同?“个”单独一个字读第四声,但在这个词中读轻声,要读得短而轻(领读——指名读)。
4、词读好了,谁能把课题读好?(指名读——齐读)。
5、读了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6、小朋友们,你们真爱思考,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注意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正音——齐读。
3、大家读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些大苹果,你看,这些苹果又大又红,想要吗?但这些大苹果都有一个词,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大苹果就归谁。为了让大家都有机会,在小组里互相练习一下。
4、字词都读好了,相信我们再去读课文,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
再读课文。
指名分句读(正音,指导)——指名读全文——齐读。
1、出示第一句:什么样的东西才能称为宝?
是啊,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才是宝。人有哪两个宝呢?
2、双手和大脑,这两个都是我们的宝啊!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3、瞧,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宝贝——手(师伸出手,)我们来认识一下手,这里是手心,手背,手掌。
4、手会干什么呢?(出示:双手会做工)谁来读?
6、(看图)瞧,这些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练习说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7、人还有一个宝是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图)看,图上的小朋友在这些事情的时候,回想些什么呢?(练习说完整的话:做模型的同学会想……,弹琴的小朋友会想……)。
8、脑指挥手做工,手实现脑的想法,这两个宝的用处可真大呀!谁来把这句话读读?
9、这两个宝这么好,我们该怎么用呢?(出示最后一句话)自己读一读你有什么问题吗?
让学生拼图来理解用手,用脑和创造。
对,陶行知爷爷说得好,“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饭也吃不饱,用手不用脑,快要被打倒,手脑全都用,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刚才,我们用手又用脑终于解决了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你能谈谈自己现在的心情吗?让我们通过朗读把此时的心情表达出来吧!
(1)读一读。
(2)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比较异同点。
(3)说笔顺,书空。
(4)范写,生描红、练习写。
这是学生上完拼音,接触到的第1篇课文,针对学生拼音能力不够均衡这一特点,我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自己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然后请小组长把事先准备好的生字卡片拿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卡片,注意纠正组员的错音。老师边巡视边指导组长和组员的错误。提醒学生读时声音不能太大,不能影响别的组。然后老师检查小组读词情况,集体纠正。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读词儿,指导学生把词儿连读,再读课文,提出要求,把句子读连贯,读通顺,最后指名读课文,正音。若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习惯会养成,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会提高。
《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那么用什么启发?讨论、探究、研究什么?——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再是老师发问学生被动作答,教师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有哪两个宝?”、“为什么说它们是宝?”、“用这两个宝能做什么呢?”三个有效性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接下来教师再将问题逐个提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互相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当然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简短的小结适时地传递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识。此外,学生每次读过课文后,教师都组织学生展开互相间的评价,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的双手会……”“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并让学生动手去拼一拼,去想一想,来体会:“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并展示自己的创造作品,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三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飞鸟的基本特征和凤凰形象的来历。
1、过程与方法:参照凤凰的产生方式,参考相关自然之鸟想像画出新的鸟之王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鸟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鸟的基本特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组合,创造心中鸟之王的.形象。
创造出有特点、漂亮的鸟之王。
教学方法:
观察欣赏、讲解演示、合作探究、实践创作。
一、导入。
1、大家会画鸟吗?
2、你刚才都画了鸟的哪几个重要部分?小结:鸟一般包括头部、颈、身体、双翅、尾羽、脚爪。
二、讲授新知。
1、今天不是画一般的鸟,而是要通过想像创意画出鸟之王。
2、讲述中国的传统鸟王(课件展示)——凤凰的相关知识。凤凰是现实生活中的鸟吗?不,是理想的鸟的形象;那它是怎么来的呢?是鸡头、蛇颈、龟背、鹤脚、孔雀尾羽和鹰翅的组合体;有灵性,是仙鸟;也分雌雄。羽翼丰满美丽,形态灵健,人们赋予了它吉祥的寓意,常用来象征祥和瑞气与高贵。是鸟中之王,有王者风范。
3、在自然界当中,你认为哪种鸟是鸟王呢?为什么?小结:不管是老鹰、秃鹫、孔雀、天鹅、白鹤、鸽子、海燕,它们或有美丽的羽毛,优雅的体态,或者善于翱翔,或威猛,或代表美好意愿,各有所长。
三、发挥想像。
1、那么在你心中完美的鸟王是什么样的呢?
2、课件欣赏展示:《鸟之王》学生优秀范画数幅。
四、尝试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9页学习活动三,运用局部重组的方法,画一只鸟之王。注意事项:构图要丰富饱满,鸟王太弱小可不行;集美丽威猛于一身;最后添加有关背景。
2、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五、展示评价:
表扬并展示作业过程中画得较好的。
第2课变形的魅力。
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结:鸟一般包括头部、颈、身体、双翅、尾羽、脚爪。
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第四篇】
1、昨天我们学习了《人有两个宝》的生字,以及初读了课文。下面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听写词语:人才大手用水个子工人又去了。
1、小朋友们,请大家猜猜谁的本领最大啊?(人)。
是的,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走的大路,还有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都是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2、请再想一想: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的?(人有两个宝)。
4、领读课题。
学习第一句:
过渡:人有哪两个宝呢?小朋友们把课文的第一句读一读就知道了。
给双(shuang)脑(nao)注音。
2、(1)师范读,领读,学生跟读。可加上动作读。
(2)指名读。
(3)集体读。
(4)男女生比赛读。
学习第二句:
过渡:为什么说人的手和脑是人的两个宝呢?自由读读下面一句找找答案。
1、一个学生读课文: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2、师正音,给会(hui)注音。
3、师领读,生跟读。
4、什么是做工啊?我们来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吗?我们的双手会干吗?
做工这里指干活,做事情。
什么是思考?图上的小朋友在想什么?你知道吗?
思考就是动脑筋想问题的想办法。
师总结:他们做这些事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5、(1)师范读第二句,领读,学生跟读。可加上动作读。
(2)指名读。
(3)分组读。
学习第三句:
过渡:我们怎么用好这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三句: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2、正音给创(chuang)造(zao)注音。
师总结:小朋友们,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用手又用脑,手脑并用才能有许许多多的新创造。
4、(1)师领读,生跟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3)男女生比赛读。
本课总结:
1、这首儿歌我们学完了,大家都会读了,有没有小朋友会背出来的?
2、先背给你的同桌听听。
3、指名背。
4、会背的站起来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书读,不过要加油啊。
把课文补充完整。
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五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以第八节为切入点,进行写作练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巩固,引入课文。(3分钟)。
1。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背景音乐:荫中鸟)谁来试着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背诵文中有关笛声的句子。
2。本文以笛声为课题,并且用笛声贯穿全文。透过笛声,所表现的是聂守信怎样的情感?(对音乐的热爱。板书:热爱音乐)。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共7分钟)。
默读课文思考。
三、深读课文,拓展延伸。
1、老木匠的笛声深深地吸引着聂守信,并激发出他内心对音乐强烈的热爱与渴望。
2、可是,这一天,他却没有等到老木匠的笛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指名朗读课文7、8小节。
3、在惟一一次没有听到笛声的傍晚,在老木匠为了一个大件忙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也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聂守信迈出踏上音乐之路的关键一步——当他把工具一件一件递给老木匠,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在他们的共同的劳动之中,成了莫逆之交。
理解:莫逆之交。(忘年交)。
4、老师将第7、8小节进行了改写,请男女生分节读。
老木匠和聂守信,因为对音乐的热爱,由陌生到相知,他们之间一定有一段特别的对话。
请你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这天工作结束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出示要求)。
5、写段。
夜色渐浓。小小的作坊里又传来了悠扬的笛声,窗外树梢上的一弯明月正咧着嘴微笑呢!(10)。
6、学生书写,师巡视。
7、交流,点评。(5分钟)。
二、感情朗读,深华情感。(5分钟)。
1、合作朗读:又见红霞飞上西天,聂守信却没有等来老木匠的笛声。他茫然若有所失,急急来到木工间。原来老师傅正忙着赶制一个大件。孩子没有作声,看见老师傅忙得满头大汗,就把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他……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不久,聂守信从老木匠那里学会吹笛子,简直可以跟师傅的笛声比美。
2、音乐是沟通人心灵与心灵的桥梁,音乐能点燃人对生活的激情。以做木工为生的老木匠也许从未想到他这一“无心插柳”的举动,使年幼的聂守信得到启蒙,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聂守信的这一切成就都来源于他内心对音乐的热爱、无限的兴趣。所以,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板书:得到启蒙、成为音乐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7笛声。
老木匠。
热爱音乐——莫逆之交——得到启蒙——成为音乐家。
聂守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第六篇】
讲读全文,知道野兔的勇敢机智,懂得在一定的条件下,弱者也能战胜强者。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防备、奇异、俯冲、敏捷、巧计、扑棱、盯住、警惕、弹出。)
2.选词填空。(选择复习中的词语,填入文中)
那只野兔竖起两只长长的耳朵,( )地趴在坑里( )前方。我悄悄地饶到它背后,伸手去抓。不料,它早有( ),只见它( )地往旁边一跳,飞快地逃跑了。我正要去追赶它,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幕( )的情景——野兔居然用( )踢死了老鹰。
师:眼前出现的是一幕怎样的奇异情景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三、第四小节。读了课文后,你想提些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学习。
学生设疑,教师整理。
(1)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老鹰的凶猛?野兔的机敏又表现在哪里?
(2)野兔用怎样的巧计踢死了老鹰?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抓住词句,自悟解疑。
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读读课文,想想意境,品品词句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用直线划出表现老鹰凶猛的词句
(1)一只老鹰在低空打了个盘旋,斜着身子,向野兔俯冲下来。老鹰张开了爪子去抓野兔的脖子。(俯冲、张开、抓)
(2)老鹰盯住野兔不放,扇动有力的翅膀朝野兔身上大去。(盯住、打去)
(3)那只老鹰猛扑到野兔身上,要啄它的眼睛。(猛扑、啄)
2.面对如此凶猛的老鹰,野兔表现得十分勇敢、机智,再读课文,用曲线划出表现野兔机智的词句。
(1)眼看就要抓住了,野兔敏捷地往旁边一跳,躲开了。(敏捷、一跳)
(2)它并不逃走,反而迎着老鹰跳过去,跳得比老鹰还高。(迎着、跳)
(3)忽然,野兔不动了,四脚朝天躺在地上。(不动了、四脚朝天)
(4)突然,野兔弹出后腿,重重地踢老鹰的肚子,一连几下,踢得老鹰扑棱着翅膀,一头栽倒在地上。(弹出、一连几下)
师:现在我们知道是怎样一幅奇异的情景了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第四小节。(男生读老鹰的句子,女生读野兔的句子)
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七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一、聆听《万马奔腾》。
1、初听时完整地聆听作品,并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乐器的音色。
2、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
4、聆听《万马奔腾》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也可鼓励学生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现象。
二、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三、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四、跟着音乐,学动作。
五、随音乐舞蹈。
六、分组展示。
七、小结。
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第八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辕、辙、梁、驶、楚”等11个生字,会写“南、该、虽、系、担、错、越”7个生字。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辕、辙、梁、驶、楚”等11个生字,会写“南、该、虽、系、担、错、越”7个生字。
把握寓言的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恰当地运用“南辕北辙”。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2.查找“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和同学共享。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吧。谁说说我们以前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什么叫“寓言”呢?
“寓”的意思是寄托。
“言”的意思是讲道理。
“寓言”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既是喜闻乐见的读物,又是深受教育的题材。寓言是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再学习1篇滑稽可笑而又富有深刻含义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课学习。
1.解释文题。
师:南、北,我们都知道,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但“辕”和“辙”指的又是什么呢?
出示辕和辙的课件,仔细观察“辕”“辙”,你有什么发现?
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