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工作计划(精彩4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生产管理工作计划(精彩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生产管理【第一篇】
1企业加强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通过加强生产管理进而可赢得更多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当前,我国企业格局特征决定,中小规模企业占较大比例,呈现出技术装备水平有限,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作为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其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实践工作中可由需求分析、原材料采购、确立目标规划、清晰工作流程、加强售后服务管理等层面入手,以增强自身生产管理水平。企业实践生产环节,倘若能更为重视产品质量,制定细化的质量控制标准,便会赢得更多消费群体的青睐,进而提升他们的忠诚度。最终企业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以从容应对市场竞争带来的更大考验与挑战,并使内部生产管理实现创新发展与改革,增强自身技术实力,通过引入精良的设备系统与生产工艺,形成良性循环。
2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企业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效益对策
企业面向市场推广新产品前期,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明确广大消费者的喜好与需要。还应做好市场发展趋势的预判,在合理有效的分析基础上,方能够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使经营生产从事的各项活动规范有序。管理层是企业的引领者,因此应站在战略的高度、以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严把原材料选用、人才培养应用关,积极引进现代化技术、设备系统、优化服务能力,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引入多元化企业组织生产模式。引入多元化企业组织生产模式可有效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当前,企业经常采用的组织模式包括提前式以及当前式等。其中提前式组织模式包括完全预测以及非完全预测模式两类。前者即在没有明确要求前提下的生产产品,而后者则是得到订单的状况下生产的各类产品。当前式组织模式则是企业必须依照订单标准需要方能从事各类生产活动。上述三类组织模式各具特征,目标对象也存在明显区别。事实上,大规模企业更适合采用前两类组织模式,而小规模企业则应采取更丰富多样的组织生产模式,这是由于中小规模企业其在技术以及经费等层面欠缺完善健全性,因此为符合广大客户的丰富需要,更应引入现代化模式。例如供应链管理、精良生产、准时生产、资源计划、过程重组、虚拟企业等。通过上述组织模式,确保企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优化配置,框架结构更加有效与科学。开创高效生产管理系统。各行业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于赢得广大客户的认可,通过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益。也就是说客户利益应放在首位,为此,企业应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开创高效、强大的生产管理系统,优化生产环境,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应确保各项生产环节衔接紧凑,即从客户的需要入手进行个性化需求定制,针对原料供应商进行资质、信誉评估,明确各项生产操作流程,加强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售后服务管理。上述环节虽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在企业这一有机整体下又体现了相辅相成性。因此应加强紧凑性管理,联合各机构部门,通过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实现更大的发展。另外,企业各机构应清晰自身享有的权限以及承担的职责,围绕高效生产管理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扩充生产管理支撑空间。企业发展动力离不开稳定的生产管理空间支撑,例如装配生产产品过程中,供货商首先要提供原材料,企业员工应依照产品序列号选择需要的原料,装配相应的半成品需要一定的空间,而完成产品的生产后,还需要一定的存储空间储存产品,如此便可节约物流运输的经费投入,其体现出替补功能特性以及临时特性。为确保各生产环节衔接顺畅,企业应依照自身现实状况树立长远发展目标,不应局限于短期的成本效益,而是应通过合理扩充生产管理支撑空间提升装配性能,为各环节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以提升长期成本效益。更新思想观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更新思想观念,实现全面创新是企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手段。为全面把握市场动向、第一时间掌握客户需要,应围绕现代化操作系统、以先进技术为本,引入系统启动、装膜、拆卸迅即化对策,下大力气开展流程化管理。特别是对重要关键环节,应通过阶梯化的标准化管理,也就是通过探寻标准、明确制定标准并全面组织落实标准等一系列举措,真正提升企业现代化、标准化发展水平。同时,在生产一线应增强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激发现场管理负责人员的主观意识思维,一切以保证安全、保证标准的原则为基础,以人员作为关注要点,为他们改善生产环境、劳动条件,积极培育打造出一批善于奉献、素质过硬、具有综合能力、吃苦耐考的优质生产团队。通过以创新技术为根本活力,激发企业全员的聪明才能,通过创造性管理推动标准化建设,进而全面提升生产效益。
4结语
企业加强生产管理是提升生产效益,实现可持续全面发展的必由途径。实践工作中,我们应真正明确生产管理内涵与重要意义,针对实践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引入多元化生产组织模式、开创高效生产管理系统、扩充生产管理支撑空间、更新思想观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方能全面增强生产管理能力,以优质的高性价比产品赢得广大客户的认可,推进企业提升生产效益,实现更大的发展与升华。
参考文献
[1]张燕。加强生产运作管理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J].速读,2015(7).
[2]周早。浅谈中小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思路[J].商场现代化,2014(26).
[3]邱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1).
[4]周泳。新形势下加强烟草生产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2).
生产部管理制度【第二篇】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起源、内涵和本质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在公司制的发展上提出的,其是在16世纪产生的,已经发展了近400年,现代公司制是在19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企业在最初是以家族式企业为主的,在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下,合作伙伴和家人起到了企业的管理作用,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明确,而且逐步实现了社会化的大生产,家族式的管理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市场需要企业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提髙自身的生产效率,并且产品与服务应该更加的专业化,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扎实的管理经验,家族式的企业管理不能符合市场的发展。因此,在企业的内部就雇佣了大量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种形式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基础。这种经营的形式是在19世纪50年代兴起的,是由美国的铁路企业率先应用,由于铁路企业具有自身特定的经营模式,在进行铁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所以企业要运用股份的形式建立,而且铁路建设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这个特点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尤其是在二战以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其产生的背景是在经济髙速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下形成的。其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主体是企业的法人,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是以自然人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拥有企业所有权的是个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负责,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企业的法人是主体,一般企业是股份制的形式,实现大众的筹资方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釆用有限责任制的。
按照上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起源和内涵的分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特征,其一,企业的产权是分明的,产权的分明实现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企业可以进行自主化的经营,其二,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制定是科学的,相关的制度非常完整,贯穿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完善的企业制度实现了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互相监督,实现了企业的髙效运行,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更加的明确。
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的融资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企业在经营中更加有效率,而且企业会获得更多的成果。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符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
我国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着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的情况,而且企业对国家财政的依赖度比较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有待完善的,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不髙,企业内部的产权不清晰,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经营效率不髙,经营的成果不佳,对社会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最终目标是提髙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形成股份制的形式,通过筹集资金的方式,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独立,而且对公司各个部门的管理更加有效,形成良好的管理结构,这些都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产权的分明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中,常常会出现政企难分的问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比较多,对企业的决策权产生影响。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使企业内部具有独立法人,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权利更加的独立,而且明确的产权制度可以完善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情况,实现社会资金的良性流动,使市场环境更加的公平和透明。
(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效率提髙,其可以使公司的内部控制更加的完善,使企业的组织更加清晰。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的方式,使公司在经营中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公司的内部控制中,可以使企业的经营更加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的财务支出都是制定财务报表进行管理的,使企业资金的流动方向更加的明确,公司战略的制定是按照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制定的,更加具有执行性,可以防止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的问题。
三、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国有企业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下不能顺利发展,而且其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产权结构问题
国有企业的出资人的职能不健全,在国有企业中,财产是国家的,而且全体社会成员也同样具有。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是由五个部门共同担任的,在财政部门,企业的收益和所有权是变更的,在工委实现经营权的选择,在经贸委是对重大的决策进行投资,国家计委主要是对投资进行管理,劳动部对工资的总额进行审批。但是,在不同的出资人的管理中,导致职能的重合问题,导致出资人的工作效率不髙的问题,在产权制度中,国有企业的组织不清晰,不能对经理等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导致国有企业在治理中出现结构混乱的问题。
(二)管理体制的弊端
国有企业的组织制度还是存在不足的,在进行分配上存在着计划经济的因素,由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干扰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尽管已经建立了自负盈亏的制度,但是在改革方面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而且激励机制不完善,对管理层不能进行约束,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髙。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内部控制不力,甚至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在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中,应该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控制国有资产。
四、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明确国有企业产权归属的主体,确定产权主体权益和职责
在国有企业中,产权的归属权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应该通过改革的方式确定产权制度,国有企业在进行产权制度建设中应该确定资产的归属问题,确定好资产归属的主体,而且应该确定产权归属的主体和责任问题,国有企业资产的自由转让和流动问题也应该强化分析,完善法人的产权制度,这类制度应该较为有效的改善国有企业中人的问题,使企业在管理中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实现委托人的,实现对管理层的监督。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可以实现资产的有序管理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且是企业的法人可以独立的进行自主经营,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这样可以防止政府对企业的干预,防止政府的无限责任。
企业应该通过股份制的方式实现产权的分离,股份制的方式防止了政企难分的问题,国有企业中存在着政府对企业大力干预的问题,股份制可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实现自主发展。在现代企业制度制定中,国有企业应该确定独立的法人资格,企业的法人应该是独立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干预。有限责任制度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在企业中产权分明,可以确保有限责任制度的完善。应该强化对所有权的约束,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问题比较明显,运用所有权约束的方法,可以通过建立内部管理的方式实现,在企业内部以股东大会作为最髙的执行机构,在企业的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的结构。
(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的治理结构
在企业中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委托的问题,会产生信息不能对称的问题,人在受到委托后,他们可以釆取的行动并不是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导致委托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可以运用相关的激励方法,防止在委托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国有企业的内部应该完善相关的治理结构,要对内部加以激励,对外部强化监督。
内部激励的方式可以釆用薪酬激励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部门的人才的考评,通过对员工绩效的分析,相应的进行奖励。不仅仅是在薪资上,在平时应该了解员工的需求,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尽可能的满足员工,使员工在工作中可以获得尊重。外部监督的方式应该实现政企分离的方式,使产权更加的分明,政企分离可以防止国有企业内部经济社会监督的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方式,对企业的财务、组织进行分析,使企业的财务的流动方向更加的明确,使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加的清晰。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通过制作财务报表的形式,形成各部门相互监督的形式。
五、结语
生产管理【第三篇】
关键词:MES技术;流程性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
随着我国工业领域的整体进步,办公自动化与基础网络建设等信息手段已经在我国大多数流程型企业实现了普及,这也使得流程型企业的发展获得了一定推动力,而如果流程型企业生产能够较好应用MES技术,其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就将获得极为有力的支持,而为了确保这一支持的真正落实,正是本文于MES技术的流程型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流程型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需求
结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当下的流程性生产企业正向稳定、均衡、高负荷、安全、低能耗、少污染的方向发展,而这一发展方向就需要得到生产管理信息化的支持,这种支持需要体现在全生命周期的设备管理、全面的生产质量监控与跟踪、生产过程监控、能耗严格管理、控制优化等五个方面。(一)全生命周期的设备管理、对于全生命周期的设备管理这一流程型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需求来说,这一需求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该类企业需要实现真正的预防性维护所致,而在这一管理的支持下,企业就能够通过设备档案、设备维修计划、资产折旧实现潜在隐患的发现,这对于流程型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自然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1]。(二)全面的生产质量监控与跟踪、全面的生产质量监控与跟踪主要是为了实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在线监测、实时参数分析、主要参数变化跟踪,而这些工作就使得产品的质量波动问题能够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2]。(三)生产过程监控、在生产过程监控中,这一需求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流程性企业需要较高质量的把握自身生产工艺过程,而通过生产过程的监控,生产计划的有序进行、生产参数的合理保证就将得到较为有力的支持。(四)能耗严格管理、近年来我国政府始终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这就使得流程性企业的能耗降低、污染降低诉求日渐强烈,而这一诉求就使得企业本身对于能耗能耗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一要求对于流程性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也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3]。(五)控制优化、除了上述几方面外,控制优化同样属于流程性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需求的具体表现,这里的控制优化指的是生产过程的优化,这一优化的高质量展开将有效实现流程性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二、MES概述
对于MES来说,其本身能够较好参与到企业的维护管理、设备管理、订单管理、生产资源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数据采集等工作中,而这些就使得MES能够较好满足上文中提到的流程型企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满足也将为流程型生产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提供充足动力。
三、MES技术在流程性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中的具体应用
(一)MES技术应用原则、为了保证MES技术更好应用于流程性生产企业中,我们就必须明晰这一应用的原则,而结合自身实际调查笔者将这一原则概括为尽量使用成熟技术、实现模块间的无缝集成、制定不同时期EMS技术应用规划等三个方面,而这些原则的严格遵循就能够较好实现流程性企业MES技术应用中的风险规避,MES技术的应用效果也能够由此更加明显的展示出来。(二)MES技术的规划、在MES技术应用的流程性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中,我们必须做好MES技术的规划,笔者将这一规划由易至难划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生产数据采集、分析展开,第二阶段围绕采集数据的深层挖掘展开,而第三阶段则围绕生设备管理、实时成本分析展开。通过这种由易至难的MES技术应用,笔者刚刚提到的MES技术应用原则就由此实现了较好遵循[4]。结合MES技术的规划,流程性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化就能够实现装置层的信息化、车间作业信息化、企业ERP建设的三阶段发展,这对于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就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四、结论
在本文基于MES技术的流程型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流程型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需求、MES的相关概念、MES技术在流程性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中的具体应用等内容,希望这一系列内容能够为相关流程性生产企业的更好发展带来一定启发。
作者:王仙丽 单位: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余勇。应用MES技术优化分组加工工艺过程[J].科技与创新,2015,03:151-152.
[2]朱丽娜,许春停。面向离散型企业的MES技术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3,01:49-52.
生产部管理制度【第四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价值增值;管理科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180-02
我国的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而财务管理制度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制度,能够实现管理价值增值。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核心制度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管理规范,企业的活动可以分为供销活动、制造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和人事活动。因此企业的管理制度就包括供销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等。
但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资本增值成为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管理,企业的供销、生产等活动最终都将通过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来体现和反映,因此,财务管理(含会计管理,下同)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财务管理制度也就财成为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核心。
(二)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实现管理价值增值
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管理有章可循,进行有效管理,实现管理价值增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可以减少成本费用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实现管理价值增值。2、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运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收益,降低资金使用成本,进而增加企业运用资金的经济效益,实现管理价值增值。3、完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商誉,实现企业价值增值;4、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加资产使用效益,进而实现管理价值增值;5、完善企业的分析与考核管理制度,可以做到权责明确,奖罚分明,提高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进而实现价值增值;6、进行企业经营分析,可以为管理决策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有利于提高管理决策的效率,实现管理价值增值。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
伴随企业财务自的不断扩大,很多企业也在不断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财务管理的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实行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实行责任成本管理,班组经济责任制,招标比价采购,实行成本费用定额管理。建立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要内容的比较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建立财产物资管理及盘实制度,建立了财产物资收发领用的计量验收制度等。
(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财务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单位存在原始记录和凭证失真,定额管理流于形式、计量验收制度不严格、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稽核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2.资金管理制度不严。目前,企业私设“小金库”和多头开户现象普遍;资金使用“一支笔”的职责权限不清,资金使用“一言堂”现象严重;企业的对外投资收益低下,盲目投资,投资风险意识较差,可行性分析不充分,也没有投资跟踪分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周转率较低,存货、应收账款占用较多。
3.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不严。不按权责发生制和受益性原则对发生费用进行确认,故意少转成本费用,虚增利润或虚减亏损;多转成本费用,截留利润,降低存货资产价值;预算体系不完善,对企业成本费用支出没有计划,缺乏约束。
4.企业购销环节缺乏信用管理,收入管理制度。大部分企业对购销环节缺乏激励约束机制,购销人员权利责任不对等;对客户信用管理不严,造成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较多;收入计量确认时间不准,人为调节利润等现象普遍。
5.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盲目投资,资产闲置;企业改组中不评估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长时间不办理竣工决算,不断增大固定资产成本,虚增利润。
三、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一)明确财务管理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如前所述,财务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的核心,财务管理可以反映和调控企业的其他经营活动,可以通过经济核算、财务监督有效制约和检查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做好以下两件事情:
1.建立以产权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之一是“产权清晰”企业财务关系的产生、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运作也都离不开产权管理。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必须明确产权关系,在理顺产权归属的前提下,优化资本结构,强化财务约束,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价值增值。
2.理顺财务部门与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实行财产委托经营,财务管理既要服务于企业外部报表使用人的信息需求,更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者的决策需求。根据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其他职能部门行使监督和检查的权利,同时又要以价值反映其他职能部门的活动并进行价值管理。这样必须明确财务管理部门的核心地位与价值管理职能,确保财务管理部门价值管理与财务监督职能的行使。
(二)完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要实现管理价值增值,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
1.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体系。包括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这些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的基本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预算与责任制度,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成本分析与考核制度等。
3.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含财务结算中心或厂内银行的管理制度)等。
4.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存货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建工程管理制度和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管理制度等。
5.企业的购销管理制度。购销活动虽然不是财务活动,但企业的购销活动影响到企业的收支,所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也必须从财务角度来完善企业的购销制度、包括:采购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如销售人员责任制及收入的确认等)、信用管理制度等。尤其是企业的全程信用管理涵盖企业的采购及应收账款的管理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