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方案(案例)精选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大班科学活动方案(案例)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第一篇】
活动目标
1、尝试了解筛子的作用,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
2、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黄豆与芝麻混和物,小勺、镊子、筷子、中孔筛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一盆混在一起的大豆和芝麻,
(出示混合物)
现在,我想把芝麻和黄豆分开,请小朋友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把大豆和芝麻分开呢?
2、认识工具
出示工具:勺子、镊子、筷子、筛子。
你们可以随便选用一种工具,把豆子和芝麻分开,分别放在两个碗里,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二、发现筛子的作用
1、请幼儿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分的?豆子和芝麻都分开了吗?
2、分别请幼儿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3、请用筛子的幼儿进行示范,然后大家都来尝试。
(通过尝试、比较,发现了筛子能分离混合物而且速度很快。)
三、探索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
1、提问:你知道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吗?
(幼儿边操作边讨论)
2、提问:你觉得用筛子分东西有什么好处?
(讨论得出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筛子上有许多筛孔,它能把比孔小的东西漏下去,
比孔大的东西留在上面,这样就把两样东西分开了。)
四、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1、出示: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3个。
2、教师:这些东西你们是不是用一种筛子能分的?
3、教师:米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其他的行吗?我们来试试。
教师演示用大孔的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漏了下去。
4、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让幼儿发现米和面粉都比筛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5、教师:蚕豆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别的行吗?
教师演示用小孔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留在上面。
为什么会这样?
使幼儿明白了分东西时要选择合适的筛子。
五、再请小朋友把这些东西用合适的筛子来分一遍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第二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应用情况,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图片--手球 乒乓球2 网球2
2、收集的各类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网、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蜘蛛。)
它们在干什么?
(织网、捕捉昆虫。)
2、蜘蛛是怎样用网捉虫的?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或经验讲述。)
二、讨论交流
1、教师:蜘蛛网的用处真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网或像网的东西,
你们找到这些东西了吗?在哪里找到的?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看到的网状物品。
启发幼儿:
-妈妈的衣服像网
-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
-足球门像网
-乒乓球桌的中间有网等等。
3、集体讨论网状物品的作用。
教师: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网状的?做成网状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得更清楚等。
三、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1.观看
-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
-电扇上的安全网
-空调上的防尘网
-洗衣机里的滤网
-围墙上的铁丝网
-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四、设计各种各样的网
1.教师:如果请你设计,你想做一张怎样的网,用来干什么?
2.幼儿在纸上自行设计各种用途的网或网状物品。
3.小组交流所设计的网状物品及其用途
如捕捉动物的网,用作游戏的网,用于日常生活的网等。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第三篇】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认知目标:大胆尝试了解盐溶于水中会增加水的浮力,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让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的浅显知识
2、物质、材料准备: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盘子、糖、盐、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块、树叶等)、PPT、动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水》
一种东西清又清,没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简单说说水的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吗?
(小结:水不仅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而且还有浮力呢,所以我们可以在水里游泳,东西还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让幼儿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与"浮"。
1、教师做实验,幼儿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2、教师提问:为什么泡沫、核桃、树叶会浮在水面上,而葡萄会沉在水底呢?
(小结:因为泡沫、核桃、树叶这几样东西很轻,它们的重量比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过了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会沉在水底。)
(二)小魔术"葡萄浮起来了"
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儿讨论)
2、教师演示(变魔术)我也有办法让葡萄浮起来,我既不用___的方法,也不用___的方法。
小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葡萄放进去立刻就浮了起来。
(原来我在水里加了一种神秘的东西,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盐、糖、味精(用不同颜色的碗装着)。
问:我刚才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其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我放的会是谁呢?我现在先不告诉你们,我请小朋友们都来做一个小科学家,自己动手,去试试,发现我的秘密,你们有兴趣吗?
(三)第一次探索: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儿分成三组,每组6人,幼儿人手一个杯子、一颗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种调料,幼儿开始试验,把这三种调料各倒进水杯中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师幼共同总结:从刚才的探索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原来老师放的那个神秘的东西是盐,盐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盐能增加水的浮力,那么盐的多少和浮力有关系吗?(递进的提问引出下次试验)
(四)第二次探索:盐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儿给水中加盐,逐步越加越多,并搅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况,教师逐一指导。
师幼共同总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葡萄才会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扩展经验:观看死海图片及PPT《死海的秘密》。
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盐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鸡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们都可以去试一试,加几勺盐能让它们浮起来,同时也可以想一想,我们能让葡萄浮起来,那有什么办法让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试一试吧,找到办法了带来给我们大家分享吧。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第四篇】
知识背景:
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方法背景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进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可以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许多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在幼儿实验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让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动完成的《纲要》和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有:
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励幼儿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示范性方案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三)活动流程:
(四)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
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
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五)活动评价: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