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提升学习者语文能力的语文A技术方案样例(通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00855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提升学习者语文能力的语文A技术方案样例(通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提升学习者语文能力的语文A技术方案【第一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xx教函〔2020〕266号)、《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x教电〔2020〕5号)等文件精神,全校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根据学校的基本现状,特制定研修方案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参训教师基本情况。

我校是农村小学,位于xx镇上,现有参训教师41人,其中50岁以上教师有13人,约占32%,40岁以下教师仅19人,占47。5%,整体年龄结构两极化;从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来看,50岁以上的比较差,40-50岁的稍微懂一些,40岁以下的要好得多。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学校现有微机室一间,班主任教师、中层人员基本配备电脑,班班电脑联网并有一套电子白板系统。但电脑使用年限较长,电脑运行慢,使用效果较差。

(三)存在问题。

1、由于学校教师年龄的两极化,教育信息化理念不均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水平不足。地处农村,教师网络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主动性不强。学校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教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系统培训也很不足。

2、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3、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氛围不足,大部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力较弱。

二、研修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培训,能够应用搜索引擎、图片处理、视频录制等相关信息技术能力,并能够按照要求提交认证材料,全体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

1、以学校整校推进为基础,促进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与培训团队建设,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水平提升。

2、精准对接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要求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3种教学环境中的30项能力点,学校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能力点,通过培训和学习,完成线上30学习和线下校本研修30学时的学习任务。

3、通过信息技术2。0项目的全校推进,加快学校信息化发展进程,营造本校信息技术应用氛围,促进学科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修内容。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三个环境中选择了2个环境,4个维度中选择了三个维度中的8个能力点,具体内容为:

1、a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2、a2教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3、a3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4、a5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5、a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6、b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7、b2教学设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8、b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演示交流。

四、研修方法。

研修学习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网络研修,二是校本线下研修。

(一)网络研修(30学时)。

1、六月底组织教师进行线上进行微能力点选择,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能力点。

2、七月15日以前按要求自主观看通识课程及教师自己所选的能力点课程,累计学习600分钟以上,其中通识课程200分钟,4各能力点课程400分钟。(各能力点视频均要观看,不能只看某一段或部分视频)。

3、在线讨论活动:参训学校管理者可通过培训平台,设置在线讨论活动,本校参训教师需选择2个在线讨论参与留言,对本校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工程建言献策。

(二)校本线下研修(30学时)。

学校信息技术2。0全员培训+教研组为单位校本研修。

教研组研修:骨干教师培训;教研组选点;作业辅导、评价。

1、7-8月各教研组组织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教研磨课、观课议课等),形成活动成果材料。

2、9月按照所选能力点要求制作并提交认证材料,并对提交认证材料进行自评和互评。教研组活动形式,切记保留活动痕迹。

3、10月坊主对教师所提交的认证材料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各坊主对所在坊成员考核负责);学校对考核进行抽查、监督。

五、研修保障。

(一)组织保障。

建立管理团队和指导团队。

1、管理团队。

组长:xx(校长)。

副组长:xx(副校长)。

成员:xx(教科室主任)xx(教导处副主任)xx(教务员)。

2、指导团队。

组长:xx(提升工程2。0学校管理员)。

成员:xx(语文组组长)xx(数学组组长)xx(综合组组长)xx(体育组组长)。

3、骨干教师团队。

组长:xx(提升工程2。0学校管理员、音乐教师)xx(语文教师)xx(语文教师)xx(数学教师)xx(体育教师)xx(英语教师)xx(美术教师)。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在规定的时间里,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个人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各坊主对所在组成员学习情况进行监督)。

3、硬件保证:学校给老师配的电脑,可以在假期对培训教师开放。

(三)制度保障。

1、晋级、提薪必须要有信息技术2。0合格证。

2、与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抽检不合格者,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提升学习者语文能力的语文A技术方案【第二篇】

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xxxx年至xxxx年,我省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了首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意识明显增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初步具备,信息素养初步形成,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优化课堂等方面进行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出现,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各级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切实增强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和我省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xx省教育工作大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xxxx-xxxx年)》及xx省委省政府印发的《xx教育现代化2035》总体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xxxx-xxxx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xx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xxxx-xxxx年)》、xx省教育厅《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育信息化有力支撑我省教育现代化。

二、目标任务。

到xxxx年,全面构建适合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打造信息化教学应用支持服务体系,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简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三、基本思路。

一是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围绕工程实施总体目标任务,以教师全员培训为核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统筹设计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目标,夯实责任,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奠定基础。做好“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监管服务平台”的建设,为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提供保障。

二是建强队伍,保障全员。调动电教、教研、师训等各部门力量,组建工程培训团队,打造“过得硬、靠得住、推得动”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支持服务队伍。遴选培训资源丰富,专家队伍业务能力强,教师教学信息化培训基础好,管理团队认真负责的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围绕信息化教育教学和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实施开展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确保工程实施各环节、各内容紧密衔接,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的质量。

三是以校为本,整校推进。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际,围绕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模式;探索骨干引领、学科联动、教师选学、整校推进的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形成校有规划、组有计划、师有清单的整校推进新机制。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保证推进有示范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

四是测评并举,推动应用。结合教育部校本应用考核有关要求,制定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县区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督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依托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建立监管评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流程,强化工作措施,发挥团队上下联动作用,加强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培训团队、各中小学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工程实施效益的高效发挥。

五是倾斜乡村,鼓励创新。以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学校为重点,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因地制宜开展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面向信息化教学应用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和学科骨干教师,开展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和名师培训,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团队。指导有条件的县区和学校开展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和示范学校,推动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行动。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试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确保信息技术应用与学校各领域发展紧密结合;组建由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在示范培训的基础上,逐级逐年推进面向所有学校的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作为培训主线,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支持学校管理团队落实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有效提升管理团队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的能力。

(二)开展培训团队指导能力提升行动。

发挥各级电教、教研、师训以及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等专家的作用,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专兼结合,建强省、市、县三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依据中省有关文件精神,面向各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一轮信息化教育教学及工程组织实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学习工程实施先进地区的经验,切实提升团队规划制定、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指导学校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教师,建强培训骨干队伍;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培训骨干队伍专项培训,推动教师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学校骨干团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以及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等的能力。

(三)开展教师全员应用能力提升行动。

在学校管理团队完成培训,明确整校推进能力提升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单位申报研修主题和培训需求,在县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指导下,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整校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提出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三种环境下的四项能力为导向,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专题研修活动,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四)开展信息化教学帮扶行动。

结合我省教育脱贫攻坚任务,根据省内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校际合作,发挥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及示范校等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双师工作坊”等方式,利用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采取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或者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鼓励合作校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延长能力提升工程各承训机构教师培训平台向乡村学校教师开放的时间,助力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

(五)开展信息化教学领航队伍培养行动。

遴选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企业等组建高水平培训团体,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积极发掘中小学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优秀示范案例,形成本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建设一批省级跨学科教学示范校。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重点面向学校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长和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开展引领性信息化教学研修,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创新,优化课程教学结构,积累一批可操作、易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示范培训,帮助参训校长、教师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识,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六)开展教师培训资源建设行动。

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精准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重点,依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实际应用水平,统筹做好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围绕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能力点,遴选培训机构优质资源,引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慕课资源。依托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监管服务平台,建立优质培训资源遴选机制,引入本省优秀教学案例,吸收本周期优秀生成性资源。向一线教师开放资源,推送能力提升相关资源,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适合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的、涵盖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信息素养、学科教学软件等方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库。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制定出台《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市县以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目的,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应用能力评价等为主要内容,制订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校本应用考核由县区统一安排组织,采取教师组内互评、学校骨干复评、县级专家团队审核认定、省市专家团队抽查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参加完不少于25学时的线上培训任务后,依据学校研修目标和教研组研修任务,至少选择2个能力点作为线下实践活动主要内容,通过研课、磨课、授课、评课等环节,最终将线下实践内容转化为成果提交到校本应用考核系统;校本应用考核结果以教师具有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的能力呈现;考核结果在教师教学评比、专家团队遴选、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中作为重要依据,并且作为xxxx年以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主要指标之一,并列入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评估指标体系中。

(八)开展工程实施效益提升行动。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活动,每年由各市向省级推荐参训教师总数1%的教学应用优秀案例和工程实施典型案例,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开展工程实施整校推进示范校、示范县区评选活动,通过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汇总各校、各县区培训数据,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和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结果、以及实地评估检查等综合评定。通过设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课题的形式,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每年定期组织全省工程培训团队、中小学教师赴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优秀县区、学校进行现场学习,交流经验。

五、工程保障。

(一)加强领导。省教育厅成立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师工作处,负责能力提升工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制订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执行办公室设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工程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统筹规划好本市各县区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整校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好本区域能力提升工程的监管评估,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明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和业务联系工作。

(二)明晰职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调动电教、教研、师训等部门力量,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有效遴选学员,打造本地工程培训团队和整校推进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落实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落实经费。省级充分利用“国培计划”等项目,做好省市县三级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和整校提升示范性培训,2019年完成省市县三级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和214所省级试点学校的整校推进任务,为全面推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打好基础;支持56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完成能力提升工程任务,2020年,完成贫困县辖区学校总数30%学校(1874所)的整校推进,2021年和xxxx年各完成贫困县辖区学校总数35%学校(2186所)的整校推进。地市及区县要建立经费分担机制,将教育经费向能力提升工程倾斜,全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经验推广;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2020至xxxx年,各市分别完成辖区内20%、50%、30%学校的整校推进任务;省市严格按照任务分解开展整校推进工作,各市年度推进计划和完成情况报省教育厅备案。中小学校要统筹整合多方资源,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提供良好条件。

(四)监管评估。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市县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监测、督导,定期汇总各地各校整校推进情况,并进行公布。通过招标遴选前组织专家对各培训机构的资质、资源、上年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培训过程中,组织专家到县区、学校对机构专家力量、课程设置、资源提供等进行检查;培训结束后,结合调查问卷、各级培训团队实地检查及各县区优秀课例参评情况等对培训机构培训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中小学校制定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由区县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审核,在教师全员培训、线下研修、校本应用考核过程中,由区县培训团队全程进行监管和督导。省、市培训团队根据各县区工作安排,在培训期间每县区抽查3-5所学校检查学校全员培训的组织实施情况。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现场、书面等形式作以反馈。必要时进行复查,确保培训质量。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及整校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规划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报省教育厅审核;各县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和工作计划总结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省教育厅备案。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自我测评,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提升学习者语文能力的语文A技术方案【第三篇】

很有幸参加了本次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了能让本次培训有所收获,我制定了如下的自己研修计划。

通过诊断测评,我觉得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测评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训中我能收获多多。

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

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

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和作业。

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

6、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提升学习者语文能力的语文A技术方案【第四篇】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达到“培养信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管理员、坊主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

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整校考核、重在普及、发展为先。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1、相对一致性:在连续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在1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基于适当的原因可对考核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分配做相应的调整。

2、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情况,避免由于光环效应,亲近、偏见等带来误差。

3、公平性:对全体教职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防止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见性。

4、公开性:每位教师都必须清楚考核方案是如何运作的,考核结果教师应签名,有意见可表述、申诉,无签名考核结果同样有效。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参训教师。

1、融合意识:是否能主动、有意识的借力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

2、能力提升:是否能在个人成长上达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3、责任感,进取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一)校本应用考核侧重“整校推进”考核。

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以及教学能力通过率等。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微能力考核内容以及标准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侧重于考核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能力。

2、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能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

3、学校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实际,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学习,完成50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多加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

(一)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校本应用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

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50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25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校本应用考核是指校考核组,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其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采用“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辅导——课后评价——数据分析——研修活动”的路径。

(三)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

(四)校本应用考核标准。

考核等次。

考核内容。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课前备课。

1、运用互联网搜集备课资料、素材;

2、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课件制作;

3、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教案设计;

4、会用至少一种影音或图文编辑软件;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出处

课中授课。

1、会使用至少一种授课软件授课;

2、会使用手机播放课件;

3、会应用授课软件中的互动工具;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出处

课后辅导。

1、会用至少一种app进行检测发布,查看,监管。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出处

数据分析。

1、会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出处

研修活动。

积极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出处

1、不按时上交各类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资料每次扣一分。

2、在各级有关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中迟到一次扣一分,旷到一次扣5分,(包括备课组组织的培训)。

3、在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中获奖加分项按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加分。

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得分在80—100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0—80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60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

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考核领导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

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提升与测评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

成员:xxx教研主任,xxx信息中心主任,年级组长及学科组长。

提升学习者语文能力的语文A技术方案【第五篇】

今年,有机会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我十分高兴。通过培训,不仅能提高自己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而且还能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打算下功夫学好培训的所有课程内容,真正学到一些信息技术,学以致用,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用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启迪学生,使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认真学习各个阶段的课程内容,按考核的要求高质量完成作业任务,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培训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把信息技术与自己从事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让技术服务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习所有推荐的选修和必修课程,对部分课程进行反复学习,摸索研究,争取学到更多的东西,使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有一个大提升。

1、研读网络培训资料。采取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身的成长需求,认真研读教材,学后做到及时反思,认真完成作业。

2、积极互动,参与网上讨论。围绕学习内容和进程,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预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同伴的认知,感悟专家的点评。

3、积极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能力。

4、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每天先看课,边学边实践练习。如果这样不行,先通览课程一遍,明确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有针对性地请教专家同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心里越来越觉得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使自己的学习更有目的性,更有实效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我们知道,不论学习什么,技术也好,知识也好,最困难的环节就是能否转变思想,付诸行动。所以我首先从转变自己的思想做起,为了能够更快地转变自己的思想,我一方面自觉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一方面主动地运用电脑,操作电脑,哪怕是一些最简单的也绝不放弃。

“以一带五”活动,就是一名资源教师带领五名非资源教师,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运用教育资源,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啊!是绝对应该积极参加的。我准备珍惜每一次的活动,认真聆听资源教师的讲解,细心领会资源教师的操作,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要向资源教师主动请教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

要真正让信息技术走进自己的生活,走进自己的教学,走进自己的课堂,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频率。哪怕是运用word打印一两道习题,一两篇心得体会,运用powerpoint制作几幅幻灯片。刚起头,重要的不是你一口气要学会多少,重要的是要坚持学,要不断用,要有进步,要有提高,否则,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便“欲速则不达”,因为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以上就是我的学习计划,相信在计划的帮助下,在学校资源教师的带领下,我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本领会一日比一日增强,自己的教学实效也会一日比一日提高。

提升学习者语文能力的语文A技术方案【第六篇】

自我分析:测评结果,很令人尴尬,一直以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感觉运的很少,参见这次国培,期望自己在利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更上一层楼。环境分析: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一般,只有少数班配置了白板,安装了实物投影仪。这在农村小学中是比较先进的了,但是信息化资源库还没有建立。

发展总目标:力争获得优秀学员,完成此次培训。

3、能熟练的应用移动信息设备,推动学校整体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我深知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任务繁重,除了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教学活动都要占去我很多的时间,在网上培训,整块的时间学习,有点困难,但是这我也明白,做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否则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于我来说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时间紧,工作繁忙,而切本校的信息设备配备不能满足每个教师学习。抽取零散的时间,我想我也能完成本次培训任务,很是期待。

1、认真学习国培课程、并及时做好笔记和反思。

2、加强交流。信息是需要交流的,在这样的`信息能力平台,希望更和我一样的同事,交流心得,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或者是在实践中理解和消化新学习的内容。

2、我校特岗教师多,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有非常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我会多向他们请教。

3、充分利用和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多请教、勤沟通,努力完成此次培训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载入自己的人生履历。

为了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速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xxxx]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以及吴江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吴江区20xx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种子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校本培训的函》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

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制作工具培训(ppt、camtasiastudio)。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时间: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自20xx年10月开始,20xx年11月结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进行集中培训,其余时间学员分散学习。

地点:亨通楼四楼报告厅、电脑房。

集中培训,分散学习,互帮互助,提高成效。

在培训结束后,每名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具体要求为40周岁以下教师提供微课程成果,40周岁以上教师则提供微课程成果、ppt课件成果或其它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三选一)。11月中旬把成果交董永飞老师。

提升学习者语文能力的语文A技术方案【第七篇】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总体部署,结合xxxx市教育局《xx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黑龙江省教育工作大会精神为指导,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黑龙江省教育厅《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通过组织实施xxxx市第一中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推动我校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深入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到xx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简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xxxx年6月启动阶段。

第二阶段xxxx年9月——xxxx年7月推进阶段。

第三阶段xxxx年9月——xxxx年7月考核阶段。

第四阶段xxxx年下半年验收阶段。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

1、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书记。

副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副主任教研主任副主任。

成员:学年及其他各部门负责人。

2、职责分工。

教务处负责工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协调,制定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业务管理与支持服务等具体工作;教研处负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校本研修、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等指导工作,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工作;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培训工作,网站设置等技术支持;其他部门具体实施。

四、实施路径。

(一)健全工程管理机构。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围绕工程实施总体目标任务,以教师全员培训为核心,统筹设计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内容。

(二)组建骨干培训团队。积极配合各方力量,同时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建强校级培训团队;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实施团队培训,同时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的质量。

(三)有序实施整校推进。分年度实施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xxxx年6月,启动提升工程2。0工作,xxxx至xxxx年完成整校推进及考核任务。

(四)测评教师应用能力。按照“省市统筹、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结合省、市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实现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精准测评。

五、主要措施。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行动。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组建由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开展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着重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学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能力;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二)开展培训团队指导能力提升行动。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升团队规划制定、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指导学校选拔一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教师,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培训骨干队伍专项培训;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推动教师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等的能力。

(三)开展教师全员应用能力提升行动。整校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专题研修活动,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四)开展工程实施效益提升行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活动,每年逐级上报,最终向xxxx市推荐教学应用优秀案例和工程实施典型案例;开展工程实施整校推进示范校评选活动,通过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汇总各校培训数据,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和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结果、以及实地评估检查等综合评定;通过设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课题的形式,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工程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

(二)明确职责任务。我校将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各方力量,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有效遴选学员,打造市级工程培训团队和整校推进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落实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做好监管评估。我校制定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由市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审核,在教师全员培训、线下研修、校本应用考核过程中,由市级培训团队全程进行监管和督导。

总之,信息技术2。0工程关系到教育长远发展大计,我校认真实施,提前准备,精准落实,推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提升学习者语文能力的语文A技术方案【第八篇】

通过对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转变和师德故事的自主学习,进一步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课程进行研修。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己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1、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学习word文档的`编辑、图片的编辑、视频的编辑、flash模板的制作、微电影的制作。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1、每天按要求学习网络国培课程。

2、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3、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4、写1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己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1篇研修成果论文。

提升学习者语文能力的语文A技术方案【第九篇】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xx〕1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266号)和《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8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现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通过对区域骨干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的专项培训,全面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建立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整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发展。

建强区级研训团队;

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以及社区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序列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

(一)合格认定。

测评结果由20课时线上网络课程培训和30学时线下校本实践应用(其中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两个板块构成,认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证书打印。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合格证书。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实践”的混合模式。

第一阶段:20xx年1—4月,xx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项目办)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团队进行政策解读与理念更新。

第二阶段:20xx年4—8月,新区“项目办”对试点校参培教师情况进行摸排,审核“整校推进”方案,进行全体管理员培训。

第三阶段:20xx年9—12月,基于试点经验总结,组织学校教师(人数约为全区教师总数的60%)参与培训,初步形成区域精品应用成果。

第四阶段:20xx年3—6月,组织余下学校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实施,完成合格认定,形成可推广应用成果。

第五阶段:20xx年6—12月,对全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进行全面总结,打印证书,梳理各校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个性化学科教学模式等实践应用成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2、加大经费预算,确保经费投入;

3、开展督导评估,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速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xxxx]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以及吴江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吴江区20xx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种子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校本培训的函》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

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制作工具培训(ppt、camtasiastudio)。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时间: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自20xx年10月开始,20xx年11月结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进行集中培训,其余时间学员分散学习。

地点:亨通楼四楼报告厅、电脑房。

集中培训,分散学习,互帮互助,提高成效。

在培训结束后,每名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具体要求为40周岁以下教师提供微课程成果,40周岁以上教师则提供微课程成果、ppt课件成果或其它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三选一)。11月中旬把成果交董永飞老师。

提升学习者语文能力的语文A技术方案【第十篇】

为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学习内容。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实施计划。

2、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3、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4、写1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预期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1篇研修成果论文。

本次国培计划,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在研修二班进行学习,真正能够从信息技术培训中学到知识,为了能够让培训落到实处,让自己真正的.学到知识,特此制定本次研修计划。

在培训前,认真阅读关于培训的要求,遵从领导安排,按时入班报道,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培训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研修培训与学习,能让我深刻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在本次的国培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活相结合,用信息技术改变我的教学方式,真正的让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生活。在培训后,及时总结,让自己真正的能够从研修中学到知识,并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让自己通过培训受益。

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小组合作、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效的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25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