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方案【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50655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方案【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商城建设【第一篇】

关键词: 商业综合体;防火设计要点;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距离;消防设施

中图分类号:S7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也越来越多。这类商业综合体最大的特点就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消费功能于一体,具有面积规模大、人员密集、建筑功能复杂。由此可见,此类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将极容易蔓延迅速、人员疏散量大,而且扑救难度大。因此,如何保证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防火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是当前设计人员值得探索的话题。

1 工程概况

某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10228m2。该项目地上部分西边为一个24层的综合楼,建筑面积为47855m2,东边是由8个多层建筑围合的步行商业街,建筑面积为25300m2。地下室为二层,地下一层由一个近7900m2的大型超市和地下停车场组成,地下二层为停车场兼战时人员掩蔽工程,地下车库总面积为39800m2,停车位616个。综合楼为一类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步行街为2-4层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2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加强消防通道、内街、疏散通道的防火功能

建筑的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复杂多样,往往给消防扑救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如果在设计中对消防车道布置考虑不周,火灾时消防车将无法靠近建筑,无法进行扑救。因此在该项目总平面设计时,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下,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广东省建设、公安厅文件要求,在一类综合楼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并在综合楼北面、西面距建筑外墙10~15m处分别设置了7m×45m、7m×32m的消防登高场地;在综合楼裙楼的西侧、南侧距建筑外墙5~10m处设置了7m×41m、7m×47m的消防登高场地。登高面均大于周长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登高面与建筑之间不设置妨碍登高操作的设施,为消防车能及时开展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由于该项目为狭长地形,东西总长473m,南北最窄处25m,最宽处131m,仅步行街东西总长就为280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当建筑物沿街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第条:一、改建、新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m;二、新建步行街长度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小于5m宽度供消防车通行。第条: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500m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m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第条:步行商业街两侧如为多层建筑,因交通功能而设置外廊、天桥和梯道时,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依据上述规范,该项目步行街设计为8个多层建筑单体,通过集散广场、天桥连通,在满足规范要求下将商业街设计为敞廊,同时尽量加宽商业街的内街宽度,既满足消防车的通达,又起到防火隔离的作用。

防火分区划分和防火分隔

防火分区是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该项目综合楼三层以下为商业功能,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氛围,设置了中庭和自动扶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此类空间设置已明确了防火分区的划分;商业步行街因无顶盖且每一商业单体均设封闭楼梯间,防火分区划分也很清晰;地下车库设有人防工程,可参照《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来划分防火分区;有争议的是地下超市部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且建筑内部装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有关规定时,地下商店营业厅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2000m2。据此规范,该项目地下超市需划分为4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两个出口,依规范折算后疏散总宽度为47m(7900×××1/100),按梯段宽楼梯(商业建筑营业疏散楼梯最小宽度)设计需34个疏散楼梯,楼梯间采用实体防火墙,这样占用了大量商场内部空间。针对这种情况,《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当设有直通室外安全区域的出口,且出口宽度能满足该防火分区所需安全疏散宽度的1/2时,该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2。本项目现在地下超市的东西两端均设置了下沉式广场直通广场地面,广场具有一定的长度和面积,且通向广场的隔墙上设足够的出口宽度,采取以上措施,防火分区面积可以扩大至4000m2(地面营业厅防火分区面积),对此种国家规范没有明确,虽有个别地方标准允许的,仍须以当地消防部门要求为准。建议此种情况规范统一要求,以免引发争议。

防火分隔有三种形式:防火墙、防火卷帘和防火水幕。由于该项目的商业性质,采用防火墙作为防火分隔,影响商场的平面布局、空间的通透,也不便于经营;而如果使用水幕,用水量过大,不经济。因而该项目仍采用特种防火卷帘的形式作为防火分隔,防火卷帘以背火面温升为判断条件,耐火极限不低于3h,达到防火分区分隔的要求。

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和疏散楼梯的设置

规范规定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且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综合性建筑的商店部分的安全出口必须与其它建筑部分隔开。商场平时人流可依靠电梯、扶梯以及水平方向通道等多种交通手段进行疏散。而火灾时,除消防电梯外所有电梯均应停用,平时使用的某些通道(如防火分区分隔设置防火卷帘的地方)也会停用,此时楼梯是唯一的疏散通道,因而楼梯数量和楼梯总宽度便成为防火设计的关键。该项目为城市商业综合体,疏散楼梯应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疏散楼梯的设置尽可能地在商场四周外墙设置封闭楼梯间,这样可自然采光,省去前室。因疏散距离不满足必须在商场内部设置楼梯的可将楼梯成组布置,使两个防火分区共用楼梯,为商业留出灵活的空间。《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营业部分公用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结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每股人流宽度,梯段宽度取较为合适。该项目商业部分层高均为,按梯宽,将楼梯设计为4跑,可节省近1/3梯间面积。若设计成2跑剪刀梯,则一个梯间位置可设置2部楼梯,可节省更多梯间面积,为业主争取更多营业面积。但现有规范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仅对塔式住宅规定两部楼梯分别独立设置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梯外,并无明确规定。按“法不禁止则许可”的原则,已建成的公建工程中也已出现剪刀梯,说明采用剪刀楼梯是一项合理经济的措施。在此,为使在公建中疏散楼梯的设计更合理,建议相关部门对剪刀梯宽度、出口数量如何计入疏散楼梯进行明确。

疏散宽度计算

疏散宽度=人数/百人×疏散宽度指标。

商业疏散宽度计算公式为:

W=A×B×D×E(m)

其中:

W为疏散计算宽度(m);

A为营业厅建筑面积(m2);

B为营业厅折算系数,地上取值~,地下取值;

D为营业厅内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地下二层取,地下一层、地上一二层取,地上三层,地上四层及以上;

E为每百人疏散净宽度(m/百人),地下层取或,地上一二层取,地上三层取,地上四层及以上取。

该项目为城市商业综合体,人员密集。在进行安全出口宽度计算中,若按《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的人员密度指标(/人,推车选购/人),计算出的结果远高于业主和设计单位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经验取值。通常为满足计算结果需要,于是对《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的营业厅面积的理解上就出现了偏差。对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文注释中已明确指出:“营业厅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建筑面积内。

以上A、B、E值明确后,要想做到设计的合理、准确,只需明确D值的取值。现行国家规范没有区分商场尤其是各类专业商场和综合商场之间的人流密度差异,而实际上商场的业态不同,人流密度有很大差异,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浪费或不满足疏散宽度要求。为避免此矛盾,一些省市针对大型商业建筑设计规范中对商业建筑的各种业态情况已有具体体现,建议相关部门是否可根据各地区发展的情况出台相应的规定,正确引导设计,以免发生歧义。

商场内的通道宽度

通常人们通过疏散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或安全出口,而在商业营业厅内,人员是通过通道进行疏散的,这里的通道是指营业厅内由货架或柜台布置分隔出的人行走道,不同于公共走道,它缺少防火防烟的保护,加之货架、柜台之间的火灾蔓延,烟气扩散等不利因素,会大大增加了疏散时间。通道宽度过宽会减少营业面积,过窄又会影响使用和安全疏散。虽然商业营业厅中的通道宽度在《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已有规定,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商业业态不同,造成一定的矛盾。近几年,一些地方已经制定了相应标准。随着此类综合体的不断增多,建议尽快制定相应标准,列出各种营业厅布局方式及通道设置情况,作出具体的通道最小净宽度规定。

疏散距离的确定

疏散距离是保证人员安全到达安全区域的主要途径,它主要是指房间内最远一点到门口、门口到疏散楼梯口、楼梯口到室外地面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所规定的疏散距离,是设计时控制的疏散距离。而装修时由于布置货架形式不同,造成营业厅等大空间的行走距离过长,对此规范无明确数据要求。因营业厅货柜或货架对人员疏散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应标准。

加强诱导疏散设计和消防设施

(1)为便于在夜间和烟气很大的情况下紧急疏散,在营业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间内加强诱导疏散设计,即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对于地下商业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还应设置自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2)防排烟设计。烟气是火灾中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准确合理的防排烟设计对保障人员安全疏散显的尤为重要。

(3)防火门的设置。正确选用防火门,可保持建筑防火分隔完整性,又可保证人员疏散的安全性。

(4)设置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两个系统共同作用可延缓火灾的蔓延,为人员安全撤离火灾区域提供宝贵时间。

3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防火重要性与防火设计复杂性。一般建筑相比,防火设计差异大、难度也高。因此,在防火设计时,应该结合此类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出发,科学合理的进行防火分区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疏散等方面的设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防火设计要求,降低火灾的影响,保证建筑与人身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商城建设【第二篇】

IT建设模式

IT建设模式分类

商业银行的IT建设实施到运营管理,主要分为业务分析与IT规划、IT建设实施、后续的开发升级,以及系统运维管理等几部分工作内容。我们可以从这几个维度的工作内容是由银行方面自主完成,还是由IT厂商实施完成的角度划分如下几类IT建设模式:

全面建设模式。银行方面从业务分析与IT规划、IT建设实施、后续的开发升级,以及系统运维管理,完全自主实施完成,IT厂商只是个别项目和以人员的方式进行支持,通常只有国有大型银行采用此模式。

自主开发模式。银行方面在自主业务分析和规划的基础上,将其中的系统建设实施以项目建设的形式,交由具有相关实施经验的IT厂商实施完成,项目的总体管理和控制以银行为主,后续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上线后的运维管理也都由银行负责承担。通常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会采取此类模式。

自主运维模式。银行方面主要在业务分析、IT规划和系统运维管理方面自主完成,IT系统建设和后续的开发升级都交由具有相关实施经验的IT厂商实施完成,这类模式主要是较为先进发达的城市商业银行采用。

全面外包模式。银行方面主要做好业务分析和IT规划,在IT系统建设和后续的开发升级都交由具有相关实施经验的IT厂商实施完成,并共同承担系统上线后的运维管理工作。采用这类模式的主要是部分城商行和转制后的农商行。

整体外包模式。这类模式是在国外普遍采用而在国内也开始实践的一种新兴服务模式。银行方面只要和IT外包服务商共同制订好IT规划和做好各项业务分析。其他方面从建设实施到运维管理都采取外包服务的方式交由整体IT外包服务商来完成,银行方面只需要对该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督管理,把握好业务的匹配度和风险的管控。

IT建设模式分析

针对城市商业银行的IT建设具体采用哪种模式。需要充分考虑业务理解匹配度能力、总体投资规模、建设周期、人员数量、人员专业能力、风险控制和管理成本等多方的能力是否满足。

上述前几种模式相对于需要快速发展和特色经营的大多数城商行来说,依然需要较大的IT人员和资源投入。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所有的城商行都会有近百人的科技团队、合理的IT治理结构,管理着几十个“随需而动”的业务应系统和一系列技术要求高的基础平台类系统,并能快速的响应业务的变化发展,同时还要运行维护着大量的基础设施,以保障银行系统的7*24小时的安全、稳定的连续运营。这就需要我们找出一条适合一般城商行的IT建设模式。

借鉴国外先进的模式和国内银行的实践经验,更多的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IT强有力的支撑和快速响应,可以采用整体IT外包的服务模式。这类模式针对银行的科技人员,只要专注于业务匹配度和风险的控制,其他IT建设实施、开发升级和运维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交由整体IT外包服务提供商来实施和管理,整体IT外包服务提供商负责IT投资建设、业务与IT规划咨询、IT系统建设实施、IT运维管理服务、数据与灾备中心托管服务,以及部分业务外包服务等。银行方面整个科技团队只需要10多人,就能够及时响应业务快速发展要求。

整体IT外包模式

整体IT服务外包模式虽在国外较发达地区已是较为成熟并被广泛采用的先进模式,但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在此我们对此模式提供的服务内容、监管合规要求,对整体外包服务提供商的能力要求和此模式的优势特点进行介绍。为城商行的IT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整体IT外包服务内容

作为整体IT服务提供商,必须与银行的科技部门和相关的业务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承担起全行的IT支撑使命,在为银行带来“IT价值”的同时,还要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市场环境变化和科技的创新发展,为银行带来“业务价值”。这样才能服务好一家银行的整体IT支撑体系。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能为银行带来业务和IT价值的整体IT外包服务提供商,它为银行提供的服务内容将远远超过普通IT厂商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

IT建设投资。协助城商行完成全部IT系统建设的投资,解决城商行IT系统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帮助城商行规避IT投资风险问题。同时为做好城商行长期IT服务,还需要投资建立长期的技术与维护中心,负责为城商行提供IT系统建设、运行、培训等相关服务。

业务与IT规划咨询。在业务方面,协助城商行完成业务发展战略“落地”所需的相关业务需求分析工作;协助城商行完成金融产品创新与设计,包括零售业务、银行卡、电子银行、金融供应链业务等;协助城商行完成大客户市场开发与维护;为城商行提供风险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等咨询服务。在IT建设方面,为城商行提供IT战略规划咨询服务;提供IT系统外包服务期内全程IT架构咨询服务;同时提供IT治理咨询服务,以及业务人员专业培训,保障城商行相关人员在服务期内,对整体IT外包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与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控,以及服务期满后顺利接管。

商城建设【第三篇】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商业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城市的中心区域,“城市综合征”普遍存在,即用地紧张、设施滞后、过度拥挤、交通堵塞等。 城市中心区域一般是城市的黄金地段,应通过改造解决基础实施落后和过度拥挤等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走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的道路,有效地提高城市空间的理论容量,解决城市用地不足的矛盾,同时,通过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开发、城市空间和功能的合理化再分配,调整城市空间组织结构和形式,将城市空间的粗放型开发转变为集约型开发,提高城市空间的运行效率,保障城市功能的良好运转。

一、地下商业建筑的概念

地下商业建筑是指修建在城市繁华商业区域人流集散地之下的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地下人行道,并在其一侧或两侧开设商店和布置各种服务设施的地下建筑空间。它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地下公共活动场所。它不仅改善城市环境,缓解城市交通,同时作为地面建筑功能上很重要的补充,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购物、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了城市生活空间。比如空间的封闭性,使人们无法利用环境的变化来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无法获得精神上的安全感,因此很多人对地下空间是排斥的,这也说明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改善人的心理环境是首要的。

二、城市地下空间商业建筑设计的意义

1、提供城市冬季户外活动场所

商业步行街是一个城市最吸引人群的区域之一,冬季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居民户外活动。地下商业街以其冬暖夏凉的特点,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步行、休憩、购物、社交、聚会的场所,解决了寒地城市人们冬季户外活动不方便的问题,同时有效地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建筑设计领域的拓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使寒地城市的人们同样不受季节约束,有机会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焕发城市活力,增加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2、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发已完成的地下工程,精心规划、科学设计既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地下空间,节省城市建设用地,实现城市的立体化发展,向空间要效益,又可以节省建设投资,并利用地热,减少北方冬季取暖等方面的投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完善设计,提升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各方面的社会需求。

3、缓解城市商业区交通压力

长期以来,城市商业区人流密集,人车混行、交通不畅是个老大难问题。开发利用地下网络改进人群的行进方式和路线,可以一定程度地分担地面街道的交通压力。地下商业步行街通过网络化的交通布局,使商业街区有机的联系起来,借助不同空间层面上的交通组织,有效地实现人车分流和交通分流,可以有效地保证商业区内部购物环境不受机动车干扰,创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地下商业建筑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创造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人文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利用,创造了高密度的综合性空间,利于人际交往,地下人行网络的形成,把人从恶劣的天气中解放出来,增加了地面的开敞空间。

三、城市地下建筑设计的特点

地下建筑的特点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有一定的影响。生理影响主要是由于天然光线不足,缺乏紫外线照射而影响身体对维生素和钙的吸收;新鲜空气不足、室内空气污染容易导致头晕、烦闷、记忆力下降;湿度大可导致类风湿疾病;非正常噪音可直接损害听力,并诱发烦躁情绪。心理方面的影响主要有因缺乏自然环境的参照物造成的与世隔绝、紧张、焦虑和恐惧感。

地下环境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人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同时生理环境与心理环境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了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善,应当从3 个方面着手解决:

1、提高舒适度,着重研究解决地下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问题;

2、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设计较简单的系统,解决天然光线和景物传输到地下的问题,以及改善光环境和声环境等问题;

3、从建筑设计上加以改进,增加建筑布置上的灵活性,努力实现“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同时,地下建筑由于特殊环境和结构,一旦出现灾害,安全疏散困难。 地下建筑不同与地面建筑有外门窗可以利用,只能从安全出口疏散出去;地下建筑依靠人工照明,灾害时,正常电源切断,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灯,照度明显不够,有的甚至无事故照明。同时由于出入口少,空间封闭,扑救难度大。因此,地下建筑的内部防灾问题,在设计中应占有突出位置,重点应是防火、防爆、防水等。

四、地下空间商业建筑设计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创造地下商业建筑的空间方位感和增加空间的开敞性

空间方位感是指人们通过对周围环境相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的判断而形成的对自身所处空间位置的知觉。因此,在建筑设计上应打破地下传统的布置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封闭部分,增加开敞部分,实现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的融合与流通,使之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空间形态和环境形态两方面创造地下商业建筑的空间方位感和增加空间的开敞性。

城市地下建筑和城市地面建设应有机结合,统一规划

城市规划必须统筹地面和地下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取长补短,去弊存利。同时,由于地下设施较多,也应从使用上、地质条件、技术条件上以及对能源的消耗等方面深入研究各种地下建筑的合理埋置深度,因车站造价与深度成正比,越深造价越高,也不利于运营成本的降低及乘客上下的便利。一定要作好地下空间的立法,以达到可持续利用地下空间的目的。

3、注重地下商业建筑的空间形式和内部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把购物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购买商品的活动,而更重要的是一种休闲、消遣的方式,人们还渴望在这里进行休息、娱乐和社交,以此来实现精神和心理的满足。商业空间—作为现代人公共活动很重要的场所,其空间形式以及内部环境等应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因此,把商业空间建成充满生气、舒适宜人的公共交往场所,就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4、合理解决地下商业建筑的消防安全

由于地下商业建筑是人员及商品高度集中的场所,空间封闭,着火后烟气大,温度高疏散困难,避难和扑救的难度大,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远远多于地面。地下商业建筑火灾与地面建筑空间火灾相比具有更高的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及重大财产损失, 所以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商场内的人员的安全疏散,防火等问题,综合判断商场内消防设计的合理性。

总结

城市功能空间转入地下的领域是很广阔的,不仅仅包括了商业、交通,还涉及部分市政设施、文化娱乐休闲、工业生产、仓储、防灾(避难)和救灾空间等。我国及国外大城市的地下商业城(街)、地下车库、地下影剧院、地下铁道、地下人防系统,都是众所周知的城市地下工程,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了解和研究地下商业建筑对未来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有很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博。 浅谈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05)

[2] 段志浩。 浅议以人为本的住宅设计方法[J]. 民营科技。 2008(05)

商城建设【第四篇】

关键词:商贸流通效率;城镇化建设;影响机制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加快,从而带动了城镇化的进程与发展,一方面商贸流通业不断渗透与延伸,进一步加大了城镇与乡村间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推动了乡镇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与进程。本文探讨城乡商贸流通效率与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影响机理与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助于提高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为快速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提高其流通效率并加快对城镇化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商贸流通效率与城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

(一)城镇化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商贸流通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商贸服务业角度而言,2013年国内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万亿,较2012年增长了约17个百分点,更快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商贸流通业还为城镇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为较快地实现城乡间的流通市场顺利对接、积极促进流通商品以及各种流通要素的合理与自由流动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也为商贸流通业的稳定展提供了基础与经济保障,有利于较快实现城乡要素与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城镇化发展带动经济与商贸流通的良性发展(任保平,2014)。

(二)城镇化建设改善城乡单一的商贸流通方式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会改善单一的城乡商贸流通方式,通过有效协调城乡之间的资源,做到合理分工,进一步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快速形成,同时不断扩大流通渠道、丰富流通形式,从而顺利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业的一体化、健康发展。同时城镇化建设还可将社会闲置的劳动力集中起来,通过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内需从而带动地区与周边的经济发展,对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以及提高社会消费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三)商贸流通业促进城镇化顺利发展

城乡商贸流通业的稳定发展还可提升城市的总体功能与价值,有效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融合发展;在对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产业的综合实力、人口集聚等方面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城市一体化的发展。此外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又要求对商贸流通业的服务质量与流通效率有所提高,从而加快城乡商贸间的转型与升级,更快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城乡商贸流通效率与城镇化相互影响机理

(一)城镇化进程与商贸流通效率的关系

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水平对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与影响。进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镇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商贸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会影响到商贸流通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对与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以及流通效率的提高过程相关的资源需求,例如人才信息、道路交通运输、楼房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也都会产生更新的要求,由此通过提高城乡商贸的流通效率进而提升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十分必要。通过积极发展城乡商贸流通产业,能够全面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更好地为城镇化的良性发展提业支持与保障,两者之间是相互发展与促进的和谐互动关系,商贸流通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两者互为正相关,其关系如图1所示(魏婕等,2011)。

(二)城镇化进程与商贸流通效率的相互影响机制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与相互协调的,不管是短期内的还是长期内的,城镇化的发展都会对农产品的物流效率以及效益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商贸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地区开放程度以及该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到城乡商贸流通业的顺利流通,影响到其效率的提高。城镇化进程中会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多数农村居民转化成城镇居民,他们的经济收入与消费能力大大提升。根据2014年我国社会保障劳动局的相关研究表明,城镇化建设过程会对居民的消费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考虑到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商贸流通的效率是长期协整的关系,因此城镇化会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城镇化进程与商贸流通效率的相互影响机制中,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商贸流通业与其流通效率的提高,反过来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同样会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业的不断发展,两者互相发展共同促进(刘徐方,2014)。

城镇化建设中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与困境

(一)发展现状

1.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分工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村商贸流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也面临不足: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较为粗放、产品流通速度与资金周转速度缓慢;流通成本高、流通环节繁琐且商品的库存量大,从而导致商贸流通的效率偏低等问题,不利于城镇化的快速建设与健康发展。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当前农村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的速度逐年增长,2012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万亿元,到了2014年这一数值提高至万亿元,涨幅较大,其中2013年的农村地区的餐饮业营业收入突破18927亿元,较上年涨幅%。农村地区还积极培育具有特色的电子商务企业,使得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现出良好的势头,我国先后推行“家电下乡”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惠民工程活动。据2012年国家商务部不完全统计,直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改造或建设农家店超过65万个,农村覆盖率达到%,其中全市家电下乡的备案商家已经超过152家,而且家电产品的经营补贴种类提高到12个。2013年我国农村地区的“农超对接”指定店数量突破16家,而直接成交的农产品达到37个品种,农村商贸流通业的累计交易金额也已经突破1亿元大关(马凯,2012)。2.农村商贸市场日渐繁荣。农村的商品市场所经营的产品种类丰富多彩,主要涉及生鲜、蔬菜瓜果、食品、农资产品、医疗器械、工艺品、建材、通讯、家电、儿童用品、汽车及其配件、机电、食品、图书音像以及旧货市场、电脑、花卉类产品,进一步推进了现阶段农村各类专业市场的良好健康发展。农村地区商贸流通市场不断兴起的农产品交易区、各专业市场,开始由小型化与综合化逐步朝着专业化与规模化方向不断发展,由此促进了现阶段农村商贸流通市场与城镇化建设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二)发展困境

1.城乡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滞后难以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商贸流通现代化程度明显偏低且商贸流通交易方式落后,导致流通效率低下,远不足以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加上商贸流通的网络体系关系到物流管理以及信息平台、专业的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条件要素,但农村地区缺乏该条件,导致网络基础的设施建设成效不明显且投入的建设资金不足,最终难以满足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消费需求,不仅增加了商贸农产品的流通交易成本而且还延长了流通的时间,大大降低了商贸流通的效率。2.城乡商贸流通组织滞后。现阶段我国各地方的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与网络体系发展不一,很多地方都未形成较为合理、完善的流通体系结构,导致流通损耗较大,其中水产品、肉类12%以及果蔬等产品的流通耗损率分别为:15%、12%以及2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中肉禽以及果蔬冷链的有效流通率达到98%与95%。2012年国内的流通物流成本接近万亿元,比重占整个GDP的约%;到2013年,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近万亿元,比重占%(洪涛,2012)。可见我国商贸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远高于国外。3.商贸流通主体出现普遍缺失现象。当前农村商贸的流通方式仍然以单个农户面向市场销售农产品为主,贩运商负责农产品的收购,而农家店则为农用日用品与物资的供给者。由此导致了农村商贸流通出现“低品质、高成本”的现象,不利于农村商贸流通的稳定长远发展。其次对于信息与技术、交通极不畅通的农村偏远地区而言,容易出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生脱节现象,不利于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影响了城镇化的建设步伐。4.缺乏高素质的城乡商贸流通管理人才。首先,长期以来受到轻流通、重生产观念的影响,导致我国流通产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进一步降低了商贸流通效率,不利于城镇化的顺利与快速发展。其次,流通过程中的物流业起步与发展较为缓慢,导致商贸流通企业缺乏熟悉计算机、物流管理以及通讯与网络技术知识的人才。最后,城镇商贸物流的信息化运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与技能要求,城乡商贸流通企业未重视人才的培训工作,使得流通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难以满足城乡商贸流通业的长久顺利发展,最终影响城镇化的顺利进行。

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四川省元谋县为例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元谋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概况

首先,四川省元谋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当地的城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不同业态间也保持了各自的功能特色与合理的比例结构,大大促进了商贸流通业态的良好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的统计,四川省经济总量由1983年亿元人民币提高到2012年的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4%。截至2013年元谋县完成生产总值即GDP约万元,较上年提高万元,其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近121400万元,比重占生产总值的%,较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从而拉动该地区经济增长个百分点,进而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其次,四川省的住宿餐饮业、仓储邮电业、交通运输以及批发零售行业的增加值由1978年的亿元提高到2014年亿元,平均年增长约%。该省2005-2014年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对商贸流通业的贡献度(%)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表1可知,四川省元谋县的商贸流通业逐年取得不断增长,主要得力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不同生产要素的投入,使得商贸流通业取得不断发展,同时加大了该地区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对于城乡地区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均起到促进作用。可见该地区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该省的经济总量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商贸流通业也逐渐改善商贸的产业结构,一方面有助于协调该省的社会劳动力、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加快农业与工业产品的周转速度,通过提高商贸流通效率促进该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从而更好地更快地促进该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城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二)元谋县提高城乡商贸流通效率促进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商贸流通产业的内部结构欠合理。该地区的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急需进一步优化;流通产业中传统经营的方式及业态形式仍然大量存在。农村商贸流通产业中的发展资金紧缺且严重不足,流通产业的长期发展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集运与中转中心区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于顺利进行城镇化建设。2.商贸流通过程中物流体系尚未完善。元谋县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物流、交通等方面显得更为闭塞,部分地区还未能顺利通车。由此制约了农村商贸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得商贸流通的效率大大降低,最终造成有效的商贸需求难以在短期内形成,严重阻碍了农村商贸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步伐。3.商贸流通网点与设施较为滞后。当前元谋县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与标准化建设十分滞后,有关商贸流通的标准与规章制度缺乏必要的力度,不仅制约了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而且还影响了商贸流通效率的提高,不利于该地区城镇化建设与商贸流通业的协调发展。另流通企业未重视培训工作,造成精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影响城镇化的顺利进行。

(三)元谋县提高城乡商贸流通效率促进城镇化良性发展的措施

1.进一步完善该地区城乡商贸流通的基础设施。按照《元谋县“十二五”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各城乡地区的政府部门积极转变观念与解放思想,坚持做到“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发展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加快城乡商贸流通的体制改革,同时加大政策与税收的支持力度。一方面不断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的软件与硬件环境,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还应提高信息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水平,较快地形成区域的交通以及信息网络,提高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商贸流转能力,进而提高商贸流通的效率,有效促进该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黄国雄等,2013)。2.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中心促进城乡商贸流通效率的提高。该县积极进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体系的建设,把统筹城乡商品市场发展视为突破口,通过积极建立功能及分类完善、齐全的流通商贸服务模式,不断加快商贸新型商品流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一方面通过有效促进城乡商贸与城镇化建设的大融合与协调发展,全面快速实现各产业间的及时交流与友好合作,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并不断加深各区域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产业链的整合,加快城市与农村间商贸流通速度与效率,最终有助于快速形成商贸区域一体化的商贸流通空间格局,为全面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与城镇化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基础与保障,最终促进城镇化的稳定发展。3.积极扩大城乡商贸流通业物流网点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合理增设商业营业网点,完善城镇商业网点布局,促进商贸流通快速发展。逐步建立形成了“以城区店为依托——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由此为城乡商品的流通提供了有效渠道。该县不断深化城乡商贸体制改革,从而积极推进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努力繁荣城乡商贸市场,先后建成了黄瓜园林产品交易市场与元谋工贸市场、元马商贸街以及特色饮食街区等专业市场。重点将实体物流配送体系、仓储配送设施与虚拟物流网的信息系统衔接起来,从而提高商贸流通的效率,最终发挥其对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4.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助推商贸流通效率提高与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工作,该县不断扩大与其他县份的农产品流通半径与流通的效率;政府重点培育并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引导发展连锁流通业态。此外政府鼓励连锁“龙头”企业发挥企业的资本与优势,进行技术的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加强引导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完善或进一步健全新型农资流通组织,并且以集中采购结合统一配送模式,积极构建辐射能力范围较强且网络覆盖面较广的新型农资经营体系。5.加大对商贸流通人才的培养确保商贸流通业与城镇化建设和谐发展。在依靠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商贸企业的连锁率,一方面促进农村物资的流通效率提高,全面提高农村商贸流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以便快速提高城乡商贸流通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大对商贸流通人才的培养,提高流通从业人员的总体知识与技能,提高商贸流通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积极促进城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使得城镇化建设水平更快地顺利进行(郑勇军等,2014)。

结论

总而言之,进一步加快城乡商贸流通效率与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就需要积极转变城乡商贸流通企业的观念、不断丰富商贸流通的形式与渠道;有效合理配置商贸流通中的各物流要素。一方面积极活跃农村的商贸流通市场,提升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的整体发展与竞争力,从而提高商贸流通的效率,进一步发挥对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还需加大对商贸流通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运用有关网络信息、物流等技术知识提高农村商贸流通的效率,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业的长远发展,最终确保城乡商贸流通效率的快速提高,共同促进城镇化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保平。统筹城乡商贸流通:态势、机制与模式选择[J].社会科学辑刊,2014(4)

2.魏婕,何爱平。城乡分工、交易效率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

3.刘徐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一体化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4(3)

4.马凯。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5)

5.洪涛。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路径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

6.黄国雄,杜听然。在新的形势下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3(1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125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