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岗位设置方案精编4篇
【导言】此例“学校岗位设置方案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校 物流管理专业 课程改革
一、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
中职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忽视高等院校与中职院校学生培养定位的差别,一味照搬其他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就是对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定位的结果。
(二)师资业务素质差异较大
不少中职学校的领导均懂得中职学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轻学历而重技能,在招聘专业教师时有意向引进熟悉企业物流管理岗位设置、相关岗位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的人才,应聘者基本上是有着实际物流行业相关工作经验的人,但是却普遍缺乏教学工作经验。而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又欠缺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对物流行业岗位设置及岗位能力要求欠缺了解或了解片面,在编制专业教学计划时往往根据自己的初步了解或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造成专业课程设置较片面,与市场实际脱节。
(三)对校企合作中教师进企业实训欠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使人才培养更好地贴近企业的实际需要,许多中职院校有意识地进行了校企合作。包括聘请企业工作人员进校授课、派教师进入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学习相关技能等。其中,教师进入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了解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后,再返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上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是一项使专业课程设置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有效方法。但是,这一举措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原因出在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上。许多教师在进企业工作学习的这段时间,由于没授课,对学校没有“显性”的贡献,得到的薪资会很少,而对企业而言,这批员工是来学习而不是来创造效益的,因此即使是在岗工作,这批“员工”也无法从企业拿到报酬。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多数教师不愿进企业工作学习。此外,某些学校即使能够解决进企业实习教师薪酬待遇的问题,也会因为教师学习的成果很难进行量化考核衡量的原因而不愿“浪费精力和钱财”。教师、学校、企业三方面的因素使得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真正市场需求存在距离。
二、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以物流行业市场调查为基础,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实施整合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和课程整合方法
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整合方法,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能力、知识与技能分析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国家能力标准,分析和归纳各能力单元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然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属性分析。
(2)课程内容整合
根据能力——课程对应图,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得到新的课程清单,以及课程包含的知识点技能点、课程考核要点与要求。
(3)专业培养方案制订
依据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最后根据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编写专业教学计划。
(4)课程标准制定
针对专业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的特点,编制课程标准。
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要明确改革思路,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
(1)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新生进校,见习物流沙盘模拟(出于实训室建设成本的考虑,可选择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参观见习),可增加对物流流程和相应业务处理的感性认识;接着开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在做业务处理中讲授业务处理需要的知识,这样既掌握岗位技能又掌握岗位知识;最后以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的方式全面掌握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
(2)重构课程体系的特点
重构的课程体系应具有工学结合性、灵活性等特点。一是工学结合性。专业课程的“修学地点”表明该门课程是在学校完成学习,还是在企业完成或者在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完成等多种形式,同时“修学地点”也决定了课程考核形式和地点,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已做出明确规定。二是灵活性。课程的设置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过程,因此可以通过学前考核、工作现场考核其能力,对已经达到的可以减免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多样,针对不同的就业岗位类别,可在课程体系中设置相应的核心课程,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潜质有方向性、有目的性的发展。核心课程的建设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核心课程内容改革。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要跳出传统课程的学科设计理念,依据物流业职业能力标准,围绕岗位技能和知识培养,按照“业务——业务处理——业务理论”三段式结构以业务流程主线以业务处理为中心,把岗位工作任务纳入到教学中,整合课程内容。
(2)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修学地点,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联合物流相关企业,聘请物流企业骨干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进行授课。学生考核方式也可以由企业、学校以及学校和企业结合多主体联合进行。
(二)以具体业务处理为核心,建设综合实训课程
1.建设内容
从岗位群的设计来看,要建设“企业物流综合实训”、“仓储与配送综合实训”和“生产物流管理综合实训”三个模块,分别从综合业务实训模式、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典型方案、综合业务实训教材、综合业务实训模拟软件等方面进行建设。
实训内容的安排突出系统、全面、实用、规范、连续、灵活应变型的训练。通过专业综合业务实训教学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相互贯通的有机的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各种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建设方法
基于实训课程对就业岗位的针对性,学校应与意向就业的物流企业联合开发物流业务实训课程。例如,请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实训方案的制定与修改;派专职教师下企业去调研、收集企业实际的业务流程、业务资料、案例和数据;请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教学指导等等,这方面的前提是企业与学校要有良好的薪酬考核评价体系。
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可通过自主式学习、小组分角色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进行具体实训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监控(激励、答疑、纠错)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更多的采用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激励式教学等方法。
当然,各中职学校因就业区域物流岗位分布特点的不同、学生素质的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进行课程改革的实际举措各不相同,但课程改革的宗旨是相同的,即应始终围绕市场需求变化,结合学校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课程改革。秉承这一宗旨,我们将会迎来中职学校物流专业课程改革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鞠颂东。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4篇学校岗位设置方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学校岗位设置方案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范文2
下面,我就全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在教育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也是规范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基础。这项工作的开展,必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性,切实做到人尽其才。因此,广大教职工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心。
第一、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精神上来。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优化配置人才资源、提高用人效益和质量的重要基础,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必然结果。我们只有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局中去思考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作用、去认识岗位设置管理的深刻内涵、去把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按照整体设计、稳步推进的要求,对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其重点是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凝聚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岗位设置管理的目的,一是充分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岗位设置中增加以岗位设置等级、鼓励人才冒尖,打破了身份界限;二是增强了单位的活力,岗位设置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按需聘用人员,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事业单位,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人才配置;三是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为事业单位岗位聘任上岗提供了前提条件,确定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用人机制。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整个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判断在改革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切实提高认识,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增强自身活力,不断促进我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上来。
建立岗位管理制度,符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
在这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原则是:科学设岗,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科学设岗是,所设的岗位是不可替代的岗位,必须是以满负荷的工作量计算的岗位;优化组合,就是要保证各岗位高效低耗,必须是个体最优、整体最优,达到组合最优,必须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动态管理,就是岗位固定,人员动态,在原岗位上工作考核后无新的业绩就降低一级岗位使用,本次岗位设置入围后,按最低一级岗位对待,入围正常后,可申请晋升高一级岗位。
第三、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根本任务上来。
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可以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动人才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在制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时,努力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将岗位设置管理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学校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始终把促进入才队伍发展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留出足够的空间。通过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高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吃透政策精神,周密安排部署,认真开展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是我校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从3月中旬开始,我们已经着手开展这项工作。按照《临夏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成立了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常生强同志任组长,副校长陈贵旭、章俊、吴胜辉同志任副组长,王海忠、马占才、范广斌、刘文礼、马永清、马萍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陈贵旭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刘文礼任办公室副主任,并抽调了史文斌、卢彩云、杨小翠、刘 娟、鄂佩丽、马春英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三是制定了《临夏师范岗位设置方案》。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临夏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根据我校内设机构工作性质、任务、工作量大小、责任轻重以及三类岗位人员结构、文化素质、等因素制定了《临夏师范岗位设置方案》,现已上报州教育局审批。在《方案》制定中充分考虑了我校作为专业技术型单位的特点,在岗位设置中加大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按85%设立了岗位。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来自传统观念和原有制度的阻力,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顺利实施。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把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工作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中来认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稳慎实施,组织精干人员,明确责任,集中精力做好实施工作。
二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切实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考虑个人的意愿,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稳步实施。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范文3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或缓解顶岗实习中的主要问题,应建立针对园林技术专业特点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一)“模块化”顶岗实习结构将顶岗实习划分为“校内顶岗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两个模块,“校内顶岗实习”模块根据技能特点和类型,设置“园林植物应用”单元、“园林工程”单元和“园林设计”单元。“校外顶岗实习”模块内根据实习岗位类型,设置“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单元、“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单元及“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单元。“校内顶岗实习”模块为必选模块,学生必须完成所有单元的实习任务,主要目的是逐项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习活动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但实习内容和场所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践项目,教学人员结合实际项目情况综合讲解相关知识。“校外顶岗实习”模块为自选模块,学生依据自主联系或学校统一安排顶岗实习岗位情况选择相应的单元。实习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但主要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模式,结合实践项目,对照相应单元的学习任务书完成顶岗实习。(二)“递进式”顶岗实习方案将原本在第5学期(约16周)集中完成的顶岗实习分散到第3、4、5三个学期,按时间由短到长、内容由简到繁、自学由少到多的步骤,循序渐进展开“校内顶岗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校内顶岗实习”模块设置在第3、4学期,历时约8周。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的课程进度,“园林植物应用”单元在第3学期开设,约两周;“园林工程”单元和“园林设计”单元在第4学期开设,约6周。“校外顶岗实习”模块设置在第5学期,历时约8周。根据行业的季节特点,在第五学期前期开设。实习结束后在校内开设生态类、管理类、法规类职业拓展课程,要求学生结合顶岗实习案例,对前期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图1)。(三)“系统性”顶岗实习考核鉴于顶岗实习划分为三个学期、两大模块,其考核方式也对应调整,顶岗实习成绩由每个单元的分项成绩组成。同时,考虑到学生实习岗位的差异性,对校外顶岗实习的考核除了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和实习单元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外,还将毕业设计(论文)融入顶岗实习考核体系。具体考核评价标准初步规定为:顶岗实习成绩=校内顶岗实习成绩×50%+校外顶岗实习成绩×50%。其中,校内顶岗实习成绩=“园林植物应用”单元成绩×25%+“园林工程”单元成绩×50%+“园林设计”单元成绩×25%;校内顶岗实习成绩=实习岗位对应单元成绩×70%+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考核成绩×30%。这一标准鼓励学生联系顶岗实习情况选择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向,带着专业问题展开实践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在工作中思考、总结的习惯。(四)“综合型”顶岗实习平台传统的顶岗实习主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学生的顶岗实习主要通过“校中厂”、“厂中校”一类的方式展开。这类模式中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学校与实习企业的交流层面,而以学校为媒介形成的企业间、行业间的交流并不广泛。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江苏省内外部分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组建了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为顶岗实习搭建“政校企”三方合作的综合型平台。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有效地获取政府政策导向和行业动态信息,从而快速调整顶岗实习方案。实习结束后,也可以综合多家企业的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形成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结论。此外,“政校企”合作的模式深化了学校“产学研”一体的内涵。顶岗实习人员作为学校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企业的实践项目中,同时也作为企业技术人员协助学校展开科研活动及成果转化。学校的科研及对外技术服务活动与学生顶岗实习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真正从“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中获益。
改革后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范文4
关键词:高校 岗位设置 工勤岗位 思考
为了给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要注重校内职员的岗位设置工作,使教师及在其它工作岗位职员共同参与到校园现代化建设中。基于岗位设置管理之后,高校需对工勤岗位工作提出新的思考,即使调整原有岗位工作模式,以保证岗位工作流程的创新改革,为现代高等教育提供诸多的保障。
一、高校岗位设置管理的作用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是致力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教育机构,每年高校大量毕业生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加快了社会经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新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高校进一步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讨出更加符合校内教育发展的管理方案。岗位设置是高校现有人力资源调配的主要方式,借助岗位设置管理可实现师资队伍的合理化配置。比如,由于受学校类型、办学水平、办学历史及办学特点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各高校发展不均衡,人员结构状况有区别,且存在不合理现象。高校建立岗位设置管理模式,可对内部人员结构重新调整,加快人员岗位设置的科学化运行,解决了高校岗位设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工勤岗位工作存在的问题
工勤岗位是指在岗位设置中的从事简单体力工作或一般技术工种的岗位,在这种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为工人编制。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编制人才培训方案,从而实现了当代教育体制的时代价值。除了注重内部师资队伍建设外,高校还需注重工勤岗位工作的科学规划,尽可能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利用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高校工勤岗位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问题。一直以来高校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对内部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思想上未能重视工勤岗位工作的调整。高校在工勤岗位编排上缺乏合理性,对于工勤岗位工作意义缺乏认识,对一些非主要职工人员缺少日常管理。比如,技术工人、水电工、司机、通讯员、打字员等,这些岗位工作就缺少足够的重视程度。
2.考核问题。工勤岗位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的基本构成,其日常工作也应受到高校常规化管理的重视,才能更好地配合校内管理工作。但是,高校对工勤岗位工作成效的考核力度不足,导致工勤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不强,在岗位工作期间无法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本质工作。其中,在岗人员失职问题普遍严重,这反映了高校工勤岗位管理的缺陷。
三、高校工勤岗位工作的创新思考
基于岗位设置管理理念指导下,高校应注重工勤岗位工作的创新改革,利用先进岗位管理模式指导内部人力调控,强化我国高校工勤岗位管理的力度。当前,高校工勤岗位工作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实况,从多个方面拟定岗位工作计划。
1.科学设岗,宏观调控。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出发,统筹学科建设,妥善处理教师与其他各类人员关系,合理确定岗位总量。无论是哪一个工作岗位,高校管理层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逐渐增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力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后勤岗位工作的改革建设。
2.优化结构,精干高效。要完善岗位设置分类分级体系,从本校发展需要和人才队伍现状出发,以教师队伍为主体,优化各类人员结构比例,适当提高人才遴选的竞争性。根据高校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用人质量与用人效益。
3.按岗聘用,规范管理。以岗位设置为基础,深化聘用制改革,完善人才遴选、评价、激励与保障机制。加强规范管理,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自主发展和自我约束,全面提升校内职员在岗位工作中的价值作用,从多个方面保障岗位工作机制的深化改革。
4.稳慎实施,促进和谐。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十分敏感,既要做好制度入轨,也要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既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也要公平公正地聘用人员;既要按制度规范操作,也要体现本校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各个岗位之间的协调性,提高人才的可利用价值。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从事着不同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具有多项推动作用。基于岗位设置管理思想下,高校工勤岗位工作也要进一步调整,以人力资源优化为宏观指导,全面推广工勤岗位工作模式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孙新卿,王朋举,梁妍。河南高校岗位设置管理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中旬),2011(9)
[2]吴凌尧。基于职称-岗位分级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