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案【4篇】
【导言】此例“技术方案【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技术方案【第一篇】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效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观念决定行动,思路造就出路,市教育局提出了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五个一”活动,我校根据文件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实施,现制定我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五个一”活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
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校园网络平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为重点内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转变和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把增长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突出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三个转变(转变学习行为、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促进三个提高(提高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和应用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领导
成立xxxx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五个一”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 xx
成 员:xx
三、活动对象及内容
1.活动对象:全校50岁以下的教师。
2.活动内容:
结合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及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五个一”活动:
一是全体教师每人每学期撰写1篇高质量论文。每位教师能够充分吸收和应用优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探讨教学应用研究,撰写应用心得和模式应用论文(如:调研报告、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报告、教学反思等)。该活动内容可以以博文的形式发表在xxxx教师新浪博客圈里。
二是全体教师每人每周设计1篇规范的教学方案。要求根据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至少写出1篇教学设计。
三是全体教师每人每周做一个精品课件。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结合本学科教学,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制作一件具有原创性的精品课件,网页、ppt、flash等形式均可。
四是全体教师每人每周上一节优质整合课。要求每一名教师能通过农村远程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利用优质资源(含光盘),至少上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质整合课,学校将组织教师观摩、研讨,总结经验教训,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该项活动因受学校教学条件所限,不是每位教师每周都有机会在多媒体厅上课,学校将对每个教研组在多媒体厅上研讨公开课的时间作出安排(见附表一)。
五是每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开展一次德育活动。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将德育寓于学科教学中,通过远程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利用优质资源(含光盘),开展一次德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卫生防疫知识教育和主题班会等。该项活动将与每周的班队会课结合。
四、活动安排
1.组织动员(20xx年2-3月):学校召开动员会,部署安排活动,向教师宣讲实施方案,做好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2.培训实践(20xx年3月15日——6月20日):培训学校骨干队伍;学校根据教师实际情况,有目的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并于5月中旬进行考试验收效果;学校启动“五个一”活动,50岁以下每位教师按学校要求,每周按时完成“五个一”活动的任务,并及时上传到xx现代教育技术网“五个一”活动专栏。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和信息处具体负责活动的检查与落实,确保活动有实效。形成由教务处、教研室和信息处负责,教研组或年级组具体抓,教师人人参与的分层管理、各司其职、逐级落实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将组织“五个一”活动领导小组的相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过程指导和督查,将广大教师对此方案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或随机抽查,将实施的情况作总结、分析,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时进行通报。
3.成果集结(20xx年6-7月):活动过程中,教师每周应及时将各类成果上传至xx现代教育技术网“五个一”活动专栏,并作为学校考核开展活动的依据(注:电教优质课、德育作品:市直学校每学期各选送二节,要求学校拍摄制作光盘上报)。20xx年6月初学校对上学期的各类成果进行评选,建立学校资源库,并从中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各类成果征集活动(20xx年7月10日)。
4.交流反思(20xx年9月):举办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成果交流展示活动,总结反思前半年工作,部署后半年工作。
5.实践提高(20xx年9月——12月):在总结前半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应用活动。选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参加xx市举办的首届全市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综合应用大赛。
6.总结表彰(20xx年12月):组织开展后半年成果评选和推荐,上报活动总结及优秀成果。我校学期末将组织对各类成果进行汇总,给在“五个一”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研组授予优秀教研组,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表彰授牌,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7.拓展延伸:在开展“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建立长效机制,使“五个一”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技术方案【第二篇】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优势并分类具体归纳其技术、流程,而后从组团、体量、细部三个层级展开介绍数字技术介入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思路,对新技术继承传统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归纳。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数字技术;方案设计研究
作者简介:翟炳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作中心建筑师,徐卫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国外学界在其理论基础及技术路线等方面已有一定讨论。该领域可被看作是设计方法的另一切入点,对我国目前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针和建筑领域语汇的多样性来说均具有切实意义。
一、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
1.传统绿色建筑设计特征
传统的绿色建筑设计,建筑师无法仅从经验或审美来判断方案的节能与否,因此使用相关软件平台以模拟分析的方式对方案进行评测成为了绿色设计的关键之一。[1]绿色建筑设计的一般技术路线,往往是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如风、光、热、能耗等)的模拟,并将结果数值量化对比,以此评估方案的生态合理性。然而,有关生态性能的评测一般在整体设计的后期开展,如节能计算多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用。[2]因此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模拟”环节完全沦为方案完成后的评价与检验工序,并未将其有机地纳入设计前期,性能评测工具失去了对建筑方案应有的指导意义,[3]使生态设计效率变得较低。尼尔斯·拉森(NilesLarsson)在GreenbuildingChallenge20xx中提到一种建筑设计同性能评测模拟相结合的工作流程,[4]其中建筑初步设计被描绘成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概念模型的各类能耗模拟及结构、机电工程师的评价意见等形成一系列“反馈信息”来对方案提出修正建议。此过程经多次反复,可被看作是一种“循环设计”,其本质在于强调“数据反馈”的重要性。
2.数字技术特征
较有代表性的参数化技术,核心在于“关联模型”(抽象的机器)[5]的构建。一般来讲,Rhino、Maya等参数化软件在其早期开发时都定义了一种被称作“记录建构历史(recordhistory)”的功能,可被看作是“关联性”的体现和参数化技术的早期雏形。当几何体在软件中被描述时,不同维度间往往遵循这样一种规则—“低维构建高维,高维提取低维①”,所谓“记录建构历史”记录的则是这种规则下的具体“关系”。当模型建立过程中每一步“关系”均被记录时,改变初始几何信息而最终结果相应变化,这就是参数化系统基础所体现的“关联性”。传统的建模软件平台即使拥有记录建构历史的功能,也相对局限,当今普及最广的参数化平台Grasshopper,其前身名为ExplicitHistory,意为“清晰完整的历史”,即构建完整的“关联模型”。因此,参数化技术可以被概括为“关联模型”(图2),模型一端提供各类输入数据,被用于指导不同类型的操作并在记录关联的前提下不断传递,最终输出一系列设计结果。该“关联模型”的核心即“关联性”(as-sociative),其在对“过程”和“数据”的控制方面体现较大优势。
3.数字技术运用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势
绿色建筑设计可被看作一个信息不断反馈、循环的过程(图3)。这种循环的两端分别是建筑设计和评测体系(软件性能模拟、工程师建议),一方面建筑师提供多种可能的预选方案并传递给评测系统,另一方面评测系统将运算、模拟结果数据进行反馈。在这种“循环设计”过程的操作下,建筑方案被不断分析、评价、反馈、选择并最终得到优化。理论上看,这种性能评测同建筑方案相结合的“循环设计”形成了一种完整统一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路线,但在实际方案推进中,建筑设计同绿色技术评价两部分仍是互相脱节。无论是单一方案模拟评测还是多方案对比,建筑设计同技术分析两者间存在的仅是操作上的先后关系。数字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领域的介入则从根本上消解了方案设计同测评分析间的“时滞性②”,对其“循环设计”过程和数据的传递进行更为有效、高效的控制。在参数化关联模型中,“数据”本身可由“循环设计”中的评测体系反馈得来并被不断驱动和传递,同时通过关联模型对原有方案进行优化或生成新的设计备选方案。关于评测体系反馈得来的数据,笔者认为目前其同参数化关联模型结合有三类思路。
二、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归纳
1.性能评测数据的。“可视分析”
实质是在参数化关联模型中加入“生态评价模块③”并链接各类生态分析软件,提取评测结果数据并将之反馈至关联模型,以“数据可视化”(如色彩过渡等)的方式对方案进行反馈和评估,设计师可依此调整方案。严格来说,参数化平台的结果数据可视化并不能完全体现数字技术介入的优势,一是目前绝大多数性能评测软件均具有分析数据后处理(可视化)的功能,二是即使数据在参数化平台可视化,但其并未纳入关联模型系统,无法体现数字技术对信息传递的控制。然而,在Grasshopper等参数化平台中的确存在一部分插件来实现生态模拟数据的可视化,其意义是“统一平台界面④”。同直接使用评测软件进行生态分析相比,参数化平台下的结果可视化有利于设计师对方案的直观判断。因其可在设计推敲的同时得到相应的生态分析视觉化结果,在方案初期给使用者较为充分的性能改进建议,所以该类型亦可被看作数字技术同绿色建筑设计的“弱链接”。
2.性能评测数据的“控制深化”
实质是将生态模拟结果作为过程数据参与关联模型构建并指导后续设计生成。如通过模拟得出方案几何体表面每片区域的阳光辐射量数值,以此控制其开窗、遮阳的生成等。该类型特点在于,所涉及方案的前一阶段(如体量、界面等)已确定,而评测数据能够同关联模型对应,并基于现存的几何体量对方案的后续深化进行控制(如开窗大小和多少、遮阳构件形态等)。由此,设计本身与评测数据间建立了直接且相互呼应的关系:阳光辐射模拟数值较大的区域相应开窗较小或遮阳出挑较多,抑或维护结构较厚等,因此方案的立面或细节处理将更具合理性。
3.性能评测数据的“反馈优化”
实质是在参数化关联模型中加入“优化算法模块”,能以生态评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指标为优化方向,并反向调节初始的输入参数组合,来使输出结果在满足生态评测标准的前提下较为优化。特点在于,所涉及方案前一阶段(如体量、界面等)并未确定,模拟数据所起的作用即反馈并协助获取方案初期较优化的结果。该类型中,概念方案由关联模型控制,一系列不同的输入参数可生成众多的设计备选。关联模型中的“生态评价模块”用以评测这些潜在的备选方案,并得到相关结果数据;“优化算法模块”(例如“遗传算法”)则将评测结果数据作为设计发展方向,通过反馈调整初期的众多输入参数,来将其协调配比并得到较优化方案。
4.相关工具归纳
基于Grasshopper平台,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的辅助工具归纳。
三、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展开
1.组团层级
(1)概述
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居住区或传统聚落,其生态策略可从建筑与环境间关系、建筑与建筑间关系两个角度展开。对于建筑与环境,应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建筑所处的地域资源,即合理调节阳光、风、地形、土地、水源、绿化等要素同建筑间关系;对于建筑与建筑,则需探讨建筑的组团布局,即合理规划建筑群落整体朝向、建筑间缝隙、街道或开放空地等。总体来说,组团层级的生态策略主要体现在建筑整体布局的关系及形态上的优化,从而达到对室外风环境、自然采光、阳光辐射等方面的利用或防控。
(2)数字技术介入
首先,在数字平台中建立关联模型来描述群组的形态及空间关系,精确、多样化的输入参数(如建筑形态、高度、数量、疏密等)能够对建筑群的整体呈现进行调节;其次,评测体系(计算公式或生态模拟平台)可将室外风环境、热环境、建筑采光优劣、容积率等作为待优化目标,通过性能模拟结果数据来“反馈优化”,得到组团聚落的生态最优方案。具体来说,策略一为城市生成,属于方案从无到有的“控制深化”过程,多见于国际城市设计竞赛或数字城市设计研究等。首先需确定形态结构原型,而后性能模拟则会为城市群落的生成提供“中间数据”或切入点。这类城市设计探索更具建筑设计倾向,因其由参数关联模型整体控制,所生成的城市结构和形态更加有机、整体且较纯粹。策略二为“反馈优化”,多见于建筑群组结构已确定的城市片区或居住区,通过设定单或多目标来优化各个建筑单体的朝向、开间进深、层高和布局等。其在工程实践中帮助较大,能在建筑师人为介入的前提下对群组空间结构、形态进行可控调节。此外,由于众多设计规范(如采光、防火、疏散间距等)的严格限定,加之“行列式”等现存参考模式,数字技术的统筹能极大地提高该尺度层级的设计效率。
2.体量层级
(1)概述
该类型建筑的“主体”设计层面,包含建筑形态和功能布局两方面。建筑体量形态在诸多方面(如体形系数、截面形状、庭院设置等)与其节能与否相关;此外,形体的组合关系也会影响建筑整体的生态性能。对于功能布局,可根据用户对其使用的形式及活动量划分,将次要房间作为“生态缓冲区”布置在恶劣气候的朝向,并将机电设备运行区集中布置来降低能耗。
(2)数字技术介入
关于数字技术在体量层级的介入,目前并没有一个被学术或实践界公认的一般流程。因为体量阶段是方案设计从无到有的第一步,而生态策略或评测数据自身无法生成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优化方案植入到具体场所语境的基地中去,所以体量阶段的生态优化必须伴随方案设计的逻辑操作同步进行。总体思路是,建筑师首先应结合场地关系、功能诉求、问题分析、背景信息等对方案体量有一个初步的解决策略或预设,而后在数字平台利用参数关联模型对其进行描述,最后通过生态模拟的结果数据来“反馈优化”,使体量朝着某一个方向发展进化。例如可以通过关联模型将方案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变动(如不同的形体组合、中庭大小或位置等),并通过评测不同可选项的生态性能(体形系数、风阻大小、整体得热等)取得相应数值,以该数据为目标反馈来确定优化的建筑体量方案。
3.细部层级
(1)概述
对于建筑细部层级的绿色设计讨论同样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优化设计方案外围护体系的细部构造。对此,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好坏决定其生态与否,一般认为构造层次的传热系数K值较小则较为绿色低碳,[6]即“墙体越厚越保温”。而细部的优化处理则为了防止因结构外露及门、窗等处形成“冷热桥”而降低外围护体系的整体性能。二是建筑外立面(如开窗、遮阳等元素)的设计深化。开窗处往往是维护体系热工性能的薄弱环节,其大小、位置以及用材、构造等都需从生态优化的角度重新定位。遮阳是建筑被动节能的主要措施之一,其能有效降低进入室内的阳光辐射,并改善自然采光均匀度,是构成建筑外立面的一类重要元素。有研究显示,外遮阳措施节能效率可达10%~24%,而其造价仅占工程总造价的2%~5%,可被看作低投入、高效率的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典范。[7]
(2)数字技术介入
在已经确定方案体量的前提之下,数字技术在细部层级的介入主要体现在性能评测结果数据的“控制深化”,例如运用参数化关联模型总体控制建筑表皮的生成,而生态模拟则为之提供了合理的数据来源,即表皮构件中各元素递变的“外力”,用以整体控制、干预界面的结构形态和呈现效果。
4.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归纳
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按照不同层级,可归纳如表3所示。
四、结语
影响建筑生态性能的主要策略基本在方案设计阶段确定,即初期的概念设计成果往往对建筑最终生态节能与否有较大影响。[8]无论从国家对建筑节能的硬性指标、国内目前的建筑能耗现状,还是从建筑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出发,推行绿色低能耗设计都势在必行。数字技术是设计中的一股革新力量,其并非“宏大叙事”,而是以“局部渗透”的方式影响建筑研究及实践领域。除新的组织形式、形态关系创生外,其在建筑的生态低碳、结构优化、辅助施工等领域也极具潜力。而参数化技术将在建筑的绿色可持续方面发挥巨大价值,体现出社会及人类发展的关怀。
参考文献
[1]毛鸿霖.浅析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设计结合[J].科技传播,20xx(12):191,193.
[2]胡玉梅.面向节能建筑设计的计算机能耗模拟[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xx.
[3]申杰.基于Grasshopper的绿色建筑技术分析方法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xx.
[4]张承.面向建筑设计过程的能耗模拟分析—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程序的开发[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5]徐卫国.褶子思想,游牧空间—关于非线性建筑参数化设计的访谈[J].世界建筑,20xx(8):16-17.
[6]张欢,杨斌,由世俊,等.遮阳板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J].太阳能学报,20xx(3):14-18.
[7]胡深,冉茂宇,袁炯炯,等.关于居住建筑遮阳优化设计的探讨[J].建筑科学,20xx(12):88-91.
[8]夏春海,朱颖心,林波荣.方案设计阶段建筑性能模拟方法综述[J].暖通空调,20xx(12):32-40。
技术的方案【第三篇】
一、学习方式
本节课以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把握每次实践练习的机会,充分熟悉,熟练。理解搜索的要领,达到活学活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从教材地位上分析,本课在此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介绍搜索引擎的两种使用方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网络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网络使用技巧,提高上网效率。教材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学生能够自的,自觉的使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从本课教学要求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并且学会比较,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高其信息素养。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性分析,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从学生特点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精神不易长时间集中,需要教师始终掌握学生思维动向,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学习情绪,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
鉴于以上考虑,对本课的'讲授选用任务驱动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模式上使用探索研究式教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分组式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让其在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热情以达到尽可能高的课堂效率。
四、教学媒体和工具
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
屏幕录像软件
搜索骑兵软件
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
五、学习起点能力
前几节课使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网络知识,基本能够使网络为自己进行较为简单的服务。但面对略高级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相关技巧。通过日常观察和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能正确有效地应用网络,没有养成较好的上网习惯的现象。这些问题通过本课都
将一一进行解决或改善。
六、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自觉锻炼,动手动脑,勇于实践。正确认识网络的便利和信息化社会对于网络服务的使用要求。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及实践,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信息。并引导学生在搜索中建立分类查找的思想,掌握对关键词的提炼技巧和要领,提高上网效率,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与优势,令其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种搜索方式:相关专题搜索(即分类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每种方式的形式,特点,使用技巧是学生应该重点把握的尤其是关键词搜索,使用熟练后将非常方便。而且此方法目前在网络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难点:
(1)分类搜索对学生分类能力的考察和要求。在学生没有正确把握搜索对象的归属分类的情况下,很难顺利使地用
其完成搜索任务。这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日常生活知识和经验。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类概念,培养其分类能力。
(2)关键词高级检索方式(使用”空格”,”+”或”&”连接多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关键词搜索的核心在于关键词的提炼。要提高搜索效率,做到”用最少的关键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这样三最的标准对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也不是一堂课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例练习要注意尽可能引导学生努力掌握提炼关键字的技巧,自觉培养提炼能力。
技术方案【第四篇】
为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科学掌握矿井瓦斯涌出规律,提高矿井瓦斯管理的针对性,有效防治各类瓦斯事故的发生。根据矿井瓦斯涌出规律,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矿井“一通三防”管理,制定瓦斯管理制度,防治瓦斯事故提供依据。
一、矿井基本情况简述
一)、矿建情况
本矿井为建设矿井,目前矿井建设基本概况:矿井一期井筒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巷道及硐室工程(除中央变电所、井下爆破材料发放硐室外)基本完成;三期工程:三条下山已掘进至首采工作面所需位置。待采区水仓形成后即进入顺槽施工。主要通风机已经安装并投入使用。
20xx年度矿建计划:采区水仓、9101运输及回风顺槽、工作面切眼、及三条下山剩余段等工程施工。井下各生产系统和地面建筑工程预计于年底已形成,进入联合试运转。本年度主要进行矿井建设、井下通风、排水、瓦斯检测等工作。
二)、矿井通风方式及主要通风机情况
通风系统为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本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回风斜井安装有FBCDZ—型主要通风机两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矿井总进风量20xxm3/min,总回风量20xxm3/min。3个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型号为FBD—/2*11kW対旋局部通风机通风。实行“双风机双电源”和“三专两闭锁”制度。
三)安全监测情况
安全监测监控本矿井装备1套KJ95N型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生产调度系统,对井上下生产环境及各主要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分别实施数据采集、传输、显示、记录等在线监测,一旦发现有瓦斯超限等立即声光报警,并切断相关设备电源,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矿井瓦斯涌出规律及危险性分析
一)、瓦斯来源分析:
根据20xx年度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鉴定,x煤业矿井为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来源主要为巷道掘进时涌出。整体来看,矿井巷道掘进时涌出的瓦斯,是影响瓦斯涌出量的主要因素。
二)、矿井瓦斯涌出规律及危险性分析:
(1)掘进工作面落煤期间,工作面顶部的瓦斯容易积存,必须加强通风管理,确保安全。
(2)掘进工作面过煤体裂隙发育等地质构造带时,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会明显增加,必须高度重视。
(3)掘进工作面局部地点放炮时瓦斯涌出量增加,对安全生产的威胁较大。
(4)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还受大气温度、气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换季时,大气压力急剧下降,瓦斯涌出量会增加,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防治瓦斯重点区域:
工作面采用局扇供风,因此巷道冒高点、密闭区域、掘进机械落煤部、停风、无风区是瓦斯易积聚的主要地点。容易发生瓦斯积存的区域:
(1)8号、9号为极近距离煤层(仅有平均厚度),8号煤采空区瓦斯涌出。
(2)掘进工作面:各掘进工作面迎头,密闭墙。
三、成立瓦斯防治领导组
一)建立瓦斯防治领导组: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瓦斯防治工作通风部具体负责,总经理助理兼瓦斯防治办公室主任。
瓦斯防治领导组下设
通风组
组长:
成员:、
标校组
组长:
成员:、
密闭组
组长:
成员:、
瓦斯组
组长:
成员:、
防尘组
组长:
成员:、
巡检组
组长:
成员:、
二)、公司各级领导及人员关于瓦斯防治工作的具体职责
(1)组长对矿井防治瓦斯事故全面负责,定期检查,解决所需人、财、物等问题,保证矿井防治瓦斯工作正常进行。
(2)总工程师对防治瓦斯事故负技术责任,负责组织编制、审批、实施、检查矿井防治瓦斯工作规划、计划和措施,指导矿井开展防治瓦斯工作。
(3)按照岗位管理责任制,各分管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瓦斯管理工作负责,负责落实所分管业务范围内的瓦斯防治工作。
(4)通风部负责瓦斯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及技术指导。
(5)相关部室的部长:对分管单位业务范围内的防治瓦斯工作负管理责任。
(6)相关单位技术员:对分管单位业务范围内的防治瓦斯工作负技术责任。
四、“一通三防“管理
一)、通风管理
(1)所有通风设施的构筑,必须符合矿井通风质量标准的有关要求。
(2)进、回风井和主要通风巷道之间每个联络巷道中,必须砌筑永久挡风墙,需使用的联络巷道,必须安装两道正向和两道反向的风门,防止在反风时风流短路。
(3)由技术、基建、通风等部门严格把关,消除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扩散通风。合理调配风量,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4)矿井通风系统标明风流方向,风量和通风设施的安装地点,必须按季绘制通风系统图,并按月补充修改。矿井投产前,必须进行一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二)、巷道贯通通风管理
(1)一般巷道贯通必须编制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的包括瓦斯防治内容的贯通安全技术措施,并贯彻到部门队组;与采空区、老窑的贯通措施以及有可能和老窑区、小窑破坏区贯通的措施,(必须先探明情况),公司总工程师现场指挥,通风部负责贯通时的通风系统调整及瓦斯检查工作。
(2)一般巷道贯通的规定炮掘面相距20米,机掘面相距50米,贯通执行下列规定:
①地测部门必须向公司总工程师报告,并书面通知通风部,通风部门事先必须做好贯通时的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瓦斯检查工作。
②地测部门下达通知书后,公司调度中心每班必须通报掘进进度,通风部每班掌握瓦斯、风量变化情况,并汇报当日值班负责人。
③对掘工作面必须停止一个面作业,且该面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设置警戒,保持正常通风。
④与盲巷贯通时,应先对该巷进行瓦斯排放,排放完毕,恢复正常通风,并设置警戒。
⑤每次放炮前,掘进工作面班组长必须派专人和瓦检员共同到对方工作面,检查该工作面回风流及附近20米内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先停止掘进工作面作业,然后处理瓦斯,只有在两个掘进面、回风流及其附近20米内的瓦斯浓度都在%以下时,方可进行掘进工作和装药放炮。每次放炮前,必须在两个工作面安全地点设置专人警戒。爆破工作应坚持“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每次放炮后,瓦检员和掘进工作面班组长必须巡视放炮地点及附近,检查通风、瓦斯情况,如果有异常,应立即处理,双方工作面检查完毕,认为无异常情况,才允许进行该面的下一次放炮工作。
⑥需要做风门或调节风门时,在贯通前必须完成设施工程,在主要进、回风巷之间严禁临时替代永久工程。
⑦贯通的巷道属于主要通风巷道,并直接影响矿井通风系统时,公司总工程师必须负责贯通的指挥工作,通风部长负责贯通时的现场指挥工作。其它贯通,通风部必须派干部现场统一指挥,确保施工安全。
⑧贯通后应及时调整通风系统,形成正常的全负压通风系统后,方可停止局扇运行,同时要检查回风流,作业地点以及相关地点的瓦斯浓度、检查通风设施,以及风流状况。如果有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⑨参与贯通的部门应明确岗位分工,特别是贯通后通风系统受影响的区域,必须设置专人检查瓦斯、停电撤人、设置警戒,同时要进行风量测定。
三)、盲巷通风管理
(1)凡是井下6m以上不通风的独头巷道称为盲巷,建设技术部在安排生产时,应避免出现盲巷,在生产施工过程中造成盲巷时,建设技术部必须书面通知通风部,说明造成盲巷的原因和时间,通风部在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安排进行管理。
(2)对暂时停止施工的停风巷道采取临时密闭或设置栅栏,对永久报废巷道采用永久密闭进行盲巷管理。
(3)密闭要设置距盲巷口6m范围内,并按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施工,密闭前设置栅栏(距盲巷口不超过2m),说明牌、瓦斯检查牌、警标,按标准悬挂并齐全完好。
(4)通风部必须建立盲巷管理台账,对井下出现的盲巷进行定期检查,注明造成盲巷的原因、时间、长度、管理方式等。
(5)盲巷密闭前的瓦斯检查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写在检查牌上。
(6)任何人不得随意打开密闭进入盲巷,当因工作需要进入盲巷时,作业单位必须提前编制安全措施,经通风部等业务科室审批,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
(7)盲巷密闭、栅栏5m范围内严禁堆放杂物、材料等。
(8)通风部每周对盲巷进行一次检查,发现管理设施损坏,要及时维修,防止人员误入盲巷。
四)、局部通风机管理
(1)局部通风机必须由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
(2)掘进工作面所用的局部通风机功率应根据所需风量进行匹配。所用的局部通风机必须配备安装同等能力的备用局部通风机,并能自动切换。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必须采用三专(专用开关、专用电缆、专用变压器)两闭锁(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供电。
(3)严禁使用3台以上(含3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掘进工作面供风。不得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
(4)正常工作和备用局部通风机均失电停止运转后,当电源恢复时,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和备用局部通风机均不得自行启动,必须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5)掘进工作面与瓦斯电、风电、主备风机自动切换设施必须做到“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6)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的掘进工作面,不得停风;因检修、停电、故障等原因停风时,必须将人员全部撤至全风压进风流处,并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必须由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风机及开关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都不超过%时,方可由指定人员开启局部通风机。
五)、测风管理
(1)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配备足够的测风工坚持正常的测风工作。每10天对矿井主要大巷进行测风,采区的进风、回风风量,掘进面及其它用风地点的风量根据实际需求随时进行全面的测风。因井下风量调整或主要通风机工况变化等原因,使井下风量发生较大的变化时,由通风部门领导安排测风工及时进行全面测风。
(2)掘进工作面测定局部通风机的全负压供风量、出口风量、入口风量及全负压总回风量。
(3)安装局部通风机前测定局部通风机前的全负压供风量;更换局部通风机后及时测定局部通风机前的全负压供风量、风筒出口风量、局扇吸风量。
(4)主要通风机的外部漏风量至少每年测定一次。
(5)瓦斯涌出异常的采、掘面以及通风巷道,通风部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测风次数。
(6)所有测风结果要及时填写到测风地点的记录牌板上和台帐上,数据要求真实可靠,严禁弄虚作假。测风员在测风过程中如发现通风系统有问题,要立即查明原因并向通风部、调度中心汇报,待通风系统稳定后重新测定风量。
(7)矿井主要进、回风巷必须建立正规的测风站,掘进工作面及其它巷道的测风点建立临时的测风站,测风站必须挂测风牌。对正规测风站的断面每季度进行一次校正,对临时测风站的断面每月进行一次校正。测风时将巷道风量、风速、断面、温度、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时间、测风员姓名填写到测风牌和测风记录本上,内容齐全清楚。
(8)风量测定结果每旬报总工程师、通风部长审查,每月以报表形式报集团公司通风处。旬报要在每月5号、15号、25号后报出,当矿井风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
六)、矿井风量管理
(1)根据每月的生产计划和矿井通风状况,编制合理的矿井配风计划。
(2)矿井配风计划必须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核签字后,方可执行。
(3)测风报表必须按要求进行填写,数据真实、准确。
(4)井下主要进、回风巷必须建立测风站,并符合规程的要求。
(5)测风站要设记录牌板,牌版的内容有:测风站断面、风速、风量、负压、空气温度、瓦斯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日期以及测定人员等项目。
(6)井下所有的通风巷道或地点的风量每旬至少全面测风一次。每次测风结果必须填写在现场的测风牌板和测风记录上。
(7)主要大巷要实行每十天至少测风一次。掘进工作面根据实际要求随时测定进风巷和回风巷的风量,并记在测风牌板和测风记录手册上。
(8)巷道中风速必须经过验算,不得有无风、微风或超速巷道。
(9)工作地点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低于4m3/min。
(10)巷道贯通前、系统调整后主扇风机倒机或改变叶片角度后都必须进行测风,测风结果必须填写在测风记录上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11)发现风量与配风计划差别较大要及时分析原因、检查系统,并及时调整设施状态。
(12)矿井外部漏风率不大于5%,矿井有效风量率不低于85%。
(13)测风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人员担任,持证上岗。
使用合格的测风仪器、仪表。
五、瓦斯防治技术措施
一)、瓦斯检查
(1)建立瓦斯巡回检查制度,通风部要根据矿井通风系统划分瓦斯检查区域、确定检查人员,规定巡回路线、检查时间和内容,同时要在井下牌板上注明,并制定瓦斯巡回检查计划图表。
(2)瓦斯浓度的检查次数规定为:矿井的掘进工作面每班至少检查二次。“每班”指八小时工作制。密闭处可能涌出或积聚瓦斯的机电峒室、巷道、煤仓、无人工作区域等地点的瓦斯检查及检查次数在本公司“矿井瓦斯巡回检查制度”中明确规定。掘进工作面至少应检查工作面风流、工作面回风流、局部通风机附近等处的瓦斯。
(3)瓦检员必须使用光学瓦斯检定器检查瓦斯,且带有不少于长的胶管。
(4)每次检查瓦斯的结果都必须通知现场工作人员,并由所在队组的班组长在巡回检查图表上签字,瓦斯超过本规程有关条文的规定时,瓦斯检查员必须立即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安全地点,再向通风部、公司调度中心汇报。现场人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瓦斯检查员的命令,不得拖延,更不允许超限违章作业。
(5)安装瓦斯监测装置的地点应在瓦斯巡回检查计划图表中标注,瓦检员每次检查瓦斯时,都应对管辖范围内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校对和记录。
(6)瓦斯检查员必须了解所辖区域的通风系统,掌握风量变化、局扇开停、风门开关、通风设施、防尘设施、监测装置完好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通风部请示汇报。
(7)瓦检员每班汇报二次,做到图表、牌板、调度台帐“三对口”。
(8)巡检瓦检员必须在井下指定地点交接班,跟班瓦检员在工作地点交接班。交接班时必须交清本班情况及下班须注意的问题,并在对方的图表上签字交接。如当班发现瓦斯超限、无计划停局部通风机或未处理完瓦斯时,必须在现场交接班。
(9)通风部值班人员,必须班班审阅瓦斯台帐,掌握井下瓦斯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重大的通风、瓦斯等问题,当班发生的瓦斯超限必须当班报集团公司调度,同时汇报处理瓦斯超限所采取的措施及处理结果。
(10)公司总工程师必须每日审阅通风瓦斯日报。通风部必须每日审查通风瓦斯日报,每旬至少一次审查瓦斯巡回检查图表,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1)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通风部,每季对瓦检员的定员情况核定一次,人员不够的由总经理负责配备。瓦斯检查人员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持证上岗,必须跟有经验的瓦检员实习三个月后,方可独立工作。
(12)瓦斯检查员必须按瓦斯检查制度检查瓦斯,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不得空班漏检,严禁出现脱岗、虚报、假报瓦斯情况。二)、瓦斯报表审批管理
1、瓦斯员在井下检查瓦斯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对口”原则并通现场工作人员。
2、通风部和调度中心值班员必须审阅瓦斯班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公司总工,并做好处理措施。
3、瓦斯报表要按要求报总工程师,调度中心,通风部,经各级主管人员签字生效后存档。
4、瓦斯日报表每天必须报总经理、总工程师签字。
三)、加强瓦斯超限治理
树立瓦斯超限、无计划停风即是事故的理念,树立数据上传中断就是事故的理念。当出现瓦斯超限、无计划停风、数据上传中断,严格按照事故进行分析调查并采取措施;加强对井下硐室等局部区域和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瓦斯管理,做到每班认真检查、思考,发现问题及时向调度中心汇报并采取措施。
六、完善“安全监测系统”,加强现场基础管理。
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值机人员负责矿井安全监控异常信息的调度工作,实时监测矿井安全浓度、主扇状态、局扇状态、井上下通讯状态、风门开并和设备馈电及网络通讯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按照本公司制定的《监控系统异常情况处理流程图》进行调度报告,同时须将安全异常处理情况按要求上报集团公司。
二、严格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监控检测系统,及时更换老、旧及功能落后的设备,加强井下传感器的安装到位并符合《规程》中的各项标准,保证瓦斯传感器的调校尽
最大努力做到“零误差”,并定期对瓦斯电闭锁、故障闭锁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做到“监控有效、闭锁可靠”。做好质量标准化工作,对线路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对老、旧、乱的线路进行更换、整改,保证安全监控检测系统的正常、有效的运行。抓好我公司JK95N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全年搞好在岗人员的专职培训不少于一次,定期对井下监控系统进行维护和调校,确保系统运行正常数据传输可靠。
三、安全监测安全监控系统异常报警信息必须认真核查、处理、备案和上报。矿井安全监控异常信息包括以下12种:
1、安全超限;
2、主要通风机停风;
3、局扇停风;
4、风门一直开;
5、矿井监控系统全部无记录或部分无记录;
6、探头报警点、断电点定义不当,导致异常断电的;
7、探头位置图纸填充不当;
8、监控出现异常未进行调度汇报的或弄虚作假的;
9、调度指令不及时上报或上报指令弄虚作假;
10、监控系统相关设备未按规定检测、校验、维护保养导致数据传输不正常的。
四、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值机人员发现安全超限报警、安全曲线不正常、风机停风及设备开停断电报警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执行调度程序,由调度值班领导负责组织隐患排查,直至恢复正常。
五、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中心须建立健全档案制度,包括运行记录、设备台帐、传感器校验记录、传感器和瓦检仪对照记录、隐患审阅和处理台帐、检修记录、交接班记录等。
六、人员定位系统报警信息处理制度
1、建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人员负责通讯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2、所有下井人员必须佩带人员定位卡。
3、人员定位卡由调度中心统一发放,个人保管,如丢失、损坏根据情况制定处理措施。
4、人员定位卡必须由本人佩带,不得乱戴、换戴。
5、人员定位卡损坏要及时向调度中心管理人员反应,及时补办。
6、井下主要进回风巷、各工作面进回风口必须安设人员定位读卡器。
7、监控巡检员要经常检修读卡器能否正常使用,是否灵敏、可靠。经常清洁设施、电缆的卫生,做到无煤尘堆积。
8、所有人员要爱护人员定位设施设备,对于故意损坏者,严肃处理。
9、监测中心站必须保持24小时连续运转,监控室值班人员每日要将人员定位监控记录与实际下井人员核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报监控中心主任。
10、要经常保持监控室的卫生清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