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选秀活动策划方案(实例)(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8799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选秀活动策划方案(实例)(精彩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策划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选秀活动策划【第一篇】

关键词电视媒体;大型活动;活动策划

电视媒体产业化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电视市场全方位的竞争格局日渐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受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促使电视媒体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建设,通过市场份额的巩固和扩大,提高媒体竞争力。作为电视媒体产业重要的内容资源和文化产品,大型活动已成为重要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创新经营的平台,在国家的大政方针支持和相关制度的管理规范下,其对电视媒体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的提升作用日益凸显。成功的大型活动通过完善细致的策划呈现出成熟的商业模式,实现了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双重实现,这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的。

一、电视媒体大型活动策划的定义

电视媒体大型活动,主要是指电视媒体基于品牌宣传、营销盈利、或二者兼有的目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针对相应的受众群体,利用电视传媒的传播优势,以电视节目为表现形式,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的社会协调活动,如电视晚会、慈善募捐活动、评选活动等。电视媒体大型活动策划即为展开电视媒体大型活动所进行的指导思想、目标、策略设定,为活动的完整实施进行方法、途径、步骤的构思和设计,所形成的系统、完整的方案。电视媒体大型活动利用电视媒体直观性强、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时效性强的传播优势和既已形成的社会影响力,能使活动本身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产生轰动效应,相对于非媒体策划活动而言有更多的成本领先优势。

电视媒体大型活动策划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即时间、地点、人员、主题和流程。其中,时间不仅是节目筹备、制作、播出的时间,还应考虑到活动预热造势的时间,受众便于参加和收看的时间段;人员包括活动主办、承办、协办、赞助方等相关机构及工作人员,主题即是活动的目的,电视媒体的大型活动按活动目的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品牌宣传型、营销盈利型、两者混合型。品牌宣传型基本以塑造和推广电视媒体品牌形象为目的,关注于社会责任的履行和社会慈善的推广,是“社会活动的电视化”,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慈善1+1》、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春暖2007》、贵州卫视的《中国农民工》、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善行2009-少年川湘行》等;营销盈利型活动以盈利营销为主要目的,如房产交易会、汽车团购活动、婚庆博览会等,在提高电视传媒的知名度的同时,更注重吸引企业广告主的广告投放和目标消费者的票务收益,其是“电视节目的社会化”;两者混合型电视活动在当前比较常见,是最为典型的”电视活动“,以电视节目的形式,来体现活动主题,其完善的计划性和形式的新颖性,往往获得赞助商的冠名投放或定额广告投放、观众与节目互动的报名费收益、短信费收益等。此类活动兼顾了电视媒体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现今已成为电视媒体活动的主要形式。

二、电视媒体大型活动的类型

电视媒体具有媒介功能和产业功能的双重属性,电视媒体一方面作为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主体,需要引入营销理念进行市场竞争,另一方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洞察社会,协调社会关系,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的社会责任,因此,尽管各种类型的电视媒体大型活动的活动主题和活动主题各不相同,节目形态和节目元素各有特色,但都应注意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兼顾和统一。

1.公益类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经济、文化、社会的深刻变革,关注弱势群体也成为电视媒体的重要职责,2007年被称为电视传媒的”中国公益年“,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春暖2007》、《慈善1+1》、《圆梦行动》等慈善公益活动,2008年地震发生后,从央视到地方的电视媒体纷纷行动起来,策划大型募捐活动,凝聚起中国民族的力量,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伸出捐助之手,《爱的奉献――2008年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以生命的名义》《鲁川血脉情》《爱心总动员》……将电视公益活动策划推向高潮。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央视《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共募集善款亿元人民币,也从侧面凸显了电视公益活动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2.商业类

(1)竞赛类活动

按参与者的专业程度不同,竞赛类活动又细化为专业竞赛和选秀活动,专业竞赛最具代表性的是央视自1984年创办的“青歌赛”,作为央视创办的历史最为悠久、最长盛不衰的电视节目之一,在荧屏上活跃了近30年,极大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生活需求,为中国歌坛发现和输送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近年来,随着电视传媒产业化的不断深入,专业竞赛与电视频道的品牌建设联系越发紧密,如央视的”青歌赛“、CCTV模特大赛、主持人大赛、,已经颇具品牌影响力。目前最热门的竞赛莫过于各大电视台举办的各类选秀活动,以2005年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生》为起点,央视的《梦想中国》《星光大道》,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再到近期火爆屏幕的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无不以“海选”“草根造星”为主要特征,引发了全民娱乐的浪潮。

(2)评选类活动

评选类活动借助电视媒体影响广泛的媒体优势,加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湖南卫视承办的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以中国电视金鹰奖的评选颁奖为主要活动内容,是国内唯一以观众投票为主选方式产生的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大奖,其国际影响力日渐提高。央视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正面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成为传承中华美德、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品牌节目。

三、电视媒体大型活动发展现状及策划误区

1.电视媒体大型活动在规范中的创新发展

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创造了亿的收视人群和平均8%-10%的收视神话,国内电视台从此陷入了“选秀狂热”,一时间各类选秀节目涌现荧屏,但由于简单模仿、抄袭,选秀类节目同质化严重,导致收视平淡,反响寡淡。2007年8月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被国家广电总局叫停,随即在同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措施《进一步加强群众参与的选拔类广播电视活动和节目的管理的通知》,规范群众参与的选拔类广播电视活动和节目。规定自10月1日起,各省级、副省级电视台上星频道所有群众参与的选拔类活动不得在19:30至22:30时段播出。举办群众参与的选拔类活动的后续巡演等各类活动,不得在各级电视台上星频道播出。在2012年1月广电总局正式颁布了“限娱令”,多家电视台对于“选秀”、“真人秀”避之不及。(下转第440页)

(上接第438页)

市场的低迷和严厉的管理制度,促使电视媒体冷静下来,开始探寻电视媒体大型活动新的发展方向,在引入国外版权节目的同时,更加注重本土化节目创新,2012年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以其制作精良、大规模的宣传,带来了与2005年超女同样热烈的全民狂欢。

2.电视媒体大型活动的公益性倾向

电视媒体越发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在上文提及的主题性公益活动外,娱乐类活动的公益化元素也是近年来电视大型活动的新看点之一,央视的《开心辞典》冲关最后的奖品捐给希望小学,在校车安全问题频发之际,湖南卫视《天声一队》,用音乐选秀来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助爱心校车,中国教育电视台《天才知道》节目特别设立了百万公益助学金,为帮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实现成才梦想。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文化复兴的中国梦”的舆论主题下,各电视媒体开展了很多与“梦想”相关的大型活动,如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北京卫视《梦想合唱团》、江苏卫视《梦想成真》等,都为普通人展示和实现梦想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3.电视媒体大型活动的策划误区

(1)定位雷同

对电视媒体大型活动定位的意义在于制造“差异化”,“差异化”才能使观众形成区别于对手的品牌印象,定位包括活动目标定位、受众群体定位、活动属性定位,雷同的活动定位使电视媒体活动呈现“千台一面”的尴尬,活动数量众多而精品匮乏,一旦某种活动取得成功,各媒体便蜂拥模仿,迅速消耗创新活动的生命力,难以形成品牌。

(2)内容趋同

在市场经济效益的促使下,内容为王的电视媒体活动却缺乏创新,流程和形式停留在盲目模仿和简单抄袭成功节目的层面上,电视媒体大型活动同质化严重,使观众出现审美疲劳。引进的国外版权节目,尽管克隆了国外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但并没有对本土化文化的内涵的深度挖掘,从而缺少真正的灵魂,很容易被照搬和替代。

四、电视媒体大型活动策划的价值

1、整合媒体优势,探索大型活动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受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大型电视媒体活动更应注重与新媒体的结合,实现媒体优势互补,加强与受众互动,扩大活动影响力。在电视媒体大型活动的策划前期,深入考量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注重对各媒体平台整合。如推广中,不仅限于通过本媒体通道的反复宣传片进行硬广推广,而是可通过网络媒体的百度贴吧、相关网站主题栏目页、专业视频网站等进行网络舆论造势。在活动的互动上,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移动终端,与受众进行有效交流,实现跨媒体互动。

2、提升媒体价值,创新媒体盈利模式

策划电视媒体大型活动是将受众的“注意力”资源转化为广告价值的重要手段,从而形成产业链价值优势。以湖南卫视2005年的《超级女声》为例,从节目策划、节目制作/播放、市场运营,到品牌运作与衍生产品开发,《超级女声》整合了各种相关产业。随着节目的热播,其产业链逐渐形成,处于这一产业链中的各类商业参与者,都从这场文化盛宴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仅为湖南卫视的带来的冠名赞助收入、广告收入、互动短信收入的直接收入约6800万元,而冠名赞助商以近一亿元的总投入换来的是蒙牛品牌价值的大幅提升和蒙牛酸酸乳25亿元的销售业绩。

3、弘扬民族精神,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

文化传递和社会协调是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社会功能,电视媒体策划大型活动,通过活动的精心策划和编排,树立正确的活动中心思想和主体,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为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尤其是在突发灾害性事件的语境下起到了凝聚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良芳。电视媒体大型活动策划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2] 顾遥。我国电视媒体大型活动的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3] 俞秋萍,冯佳丽。“电视活动”的盈利模式及传播学解析[J].东南传播,2009(04):37.

作者简介:贾晓帆(―),男,回族,河北人,大学本科,主任编辑,主要研究:新闻编采、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

选秀活动策划【第二篇】

1从电视传播的层面剖析电视选秀节目

电视选秀节目是近年来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2005年湖南电视台《超级女声》的巨大成功,使电视选秀节目迅速崛起,以至占领了电视娱乐节目收视率的半壁江山。在当今各种传播媒介快速发展的同时,电视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中国科普研究所2006年12月5同的调查表明:在公众每天接触的媒体中,选择电视的公众比例高达%,其次是报纸杂志%。但是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势必会出现传播注意力的离散形式。因此。电视选秀以电视传播为主导,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与手段,达到了电视传播更高层面上的要求。

电视选秀是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但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电视活动。因此它涉及的活动策划、传播途径、传播影响力也是值得研究的很好个例。音乐类选秀活动的典型代表——2005年的《超级女声》,运行低门槛儿一淘汰赛一包装培训一企民参与一评委点评的糕本模式,采用电视传播一网络造势一舞台展现一短信投票等传播模式,为当时的电视娱乐节目注入新的血液,为平民与媒体提供了共同的舆论平台。舞蹈类节目《舞林大会》的大众参与性就相对弱些,但同样是选秀节目。只是内容上较之其他有些“另类”。可以把它定义为明星选秀节目,展现明星的另外的舞蹈才华,其受关注度仍是很高的。虽然专家是评委的主体,但也有观众支持的因素作为评断的标准。观众除对本身平民选秀关注外,对明星的热衷也是有目共睹的。舞林大会就是以此为传播的基点。做出了观赏性、娱乐性同在的节目。从传播学角度分析,选秀节目的诞生与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以往的单一媒介的传播方式和参与度过低的节目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要求,受众需要更加多元的传播方式和表达途径。

2选与秀的结合,受与传的平衡

选秀,顾名思义是选与秀的结合,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协调选与秀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侧重点又应该在哪里呢?选秀节目活动的策划者便进行了很好的处理,实现“为秀而选”。我们知道,选秀活动中,最初的一步就是“海选”,电视媒体通过海选就可以把传播中的受众同时成为传播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刘京林提出了“‘传受者’这样一个大众传播心理学的新概念,并指出,传者和受者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角色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以这样说,在选秀节目当中。受众是一个具有双重价值的主体,它已经不再局限在接受层面上,不再只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了,而是成为了信息的创造主体,从原来的“我听别人说”变为“别人听我说”。受众在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每一位选秀的参与者都想对选秀活动起到一定的作用。他们也许是拥有一个明星梦希望以此为平台展现自己;他们也许是喜欢某位选手,而希望这位选手能赢得比赛而进行支持活动;他们也许是娱乐节目的喜好者,单纯的观赏节目……但是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与心态,传播本能以及对传播权力的渴望是参与者“参与动因”重要方面。

在大多数传统的电视节目中,受众只能是接受者,他们没有更多的表达机会。传播的权力掌握在专业的电视媒体手中。在这种传统的传播模式下,长久以来的传受双方的权力失衡使得受众的渴望获得表达的权力更加突出,而选秀节目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这也是选秀节目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选秀节目中,受众充分行使着传播的各种权力,充分享受着自己作为节目主体的快乐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是“当家作主”了。选秀的成功在于重视并利用了受众资源的巨大传播效用。而人们之所以对选秀乐此不疲、趋之若鹜也正是对表达权力向往的一种表现。当这种传播权力握在手中的时候,人们能不为之欢喜吗?也许有人会说某些节目比赛的结果略显不公,甚至黑幕交易等状况的出现。但就传播层面上来看,传播之于受众是很好的尝试与创新。

3对收视率的关注与媒体注意力的争议

电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媒体,其中娱乐节目是重要组成部分,娱乐是电视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电视选秀从开始的“成功狂欢”到后来“同质化”的节目造成的审美疲劳,以至陷入了残酷的拼杀中……这其中所折射出的问题不得不让人思考。选秀节目在追求节目的观赏性、参与性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商业运作,这在市场化时代本是无可厚非的。拿收视率来讲,它可以作为评定节目质量的标准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市场问题。据统计数据表明:飞加油!好男儿》2006年8月26日决赛时创F收视纪录:尼尔森数据显示,仅上海地区收视率就为%,全国为%;《舞林大会》2006年上半年平均收视率达到%。”这样的高收视率体现了大众传播时代的一些特点,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儿,但是,由此为了追求更高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某些电视选秀不惜置社会责任于不顾,打道德底线的“擦边球”,使得传媒的注意力也发生了偏差,闹出一出出丑闻……这样的现象也确实该引发我们对媒体注意力的重新定位。

英国社会心理学家玛罗里·沃伯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个结论:“越不用花脑筋、越刺激的内容,越容易为观众接受和欣赏。这几乎是收视行为的一项铁律。”某些受欢迎的选秀节目似乎也印证了这句话。没错,享受轻松的娱乐是受众的需求,但是“宁缺毋滥”同样也是大众的呼声,更是电视节目制作与策划必须遵循的准则。在选秀活动同质化、庸俗化等问题出现的时候,意味着选秀节目开始进入了一个“节点”、一个特殊时期。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该认真思考一些问题了,比如审视我们关注的重点是什么、怎样才能让选秀节目更好的走下去等等等等。这才是对电视作为重要传播媒介神圣职责的执着、尊重。也是对广大受众的负责。

二、从文化角度看“选秀”

1电视选秀与大众文化的平衡

大众文化是在现代传媒资本市场策动下形成的一种新兴文化产业。在当今社会中,电视选秀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传播大众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间电视选秀的发展速度似乎超越了人们的想象,选秀风暴从2005年开始,以迅猛之势席卷了原本由主流文化引导的电视传媒。“电视作为明眼人都可以感受到的大众文化演练场,已经大规模踏入娱乐文化的追求中不可自拔”,而电视选秀节目已经成为中国电视新生节目形态中的一朵奇葩。

以最初的“超级女声”为典型代表分析。“超级女声”作为音乐类的选秀节目,由普通大众参赛的“民星”选秀。是电视选秀与大众文化文化的平衡的很好案例。其内涵在于将电视文化走向和深入了平民。于是引发我们对大众文化中“草根文化”的探讨。有关草根化,选秀节目的意义在于它最好的发挥了大众的参与性。而“海选”则真正实现了每个人都有几十秒的展示,任何人都可以“想唱就唱”。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个节目里获得均等的机会,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这是大众为之着迷的核心,也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表现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在发生着变化。凭借个人的力争上游,争取成功的精神成为许多人的奋斗观。而“选秀”节目中的精神也是此种个人精神的张扬与放大。选手们凭借自己的实力,努力与永不言弃的方式取得胜利,实现梦想。其实这与大多数中国平民的梦想相似。虽然“选秀”实现的是“明星梦”,而普通百姓各有各的梦想,似他们追求的奋斗精神是相同的。有人批判他们想一夜成名,宣传盲目崇拜的现状,可谁又能否认选手们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付出的努力呢?

今天,这种“选秀文化”已经被大家所适应和习惯,没有了当初的新奇感和当时的“震惊”的体验,而且像一切事物一样,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也肯定开始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但“草根”崛起的趋向和电视与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的融合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草根”文化也正是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新媒体获得了“发展壮大”的机会,拥有了更大更广的表达空间,因此也被放大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力量。在此,电视选秀与大众文化也找到了其平衡发展的基点。

2“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博弈

伴随选秀的PK,“下旱巴人”和“阳春白雪”也来了场大PK。2007年下半年,以重拍红楼梦的消息为发点,“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又掀起了盛况空前的“全民入梦”风潮。在此,“选秀快餐”与“国学大典”联系在一起,霎时间,“亵渎经典,赚钱阴谋……”等各种言论层出不穷。而这次选秀活动究竟是“贾雨村言”还是“尉为大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红楼梦》的文化底蕴之深是众所周知的,其中的金陵十二钗也可谓都是阳春白雪。而他们的扮演者真的可以是普通民众吗?在此,便要求我们这些“下里巴人”有对经典的认识,对文化的充盈。而在选秀活动中真可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啊!你会把“王熙风”写成“王西凤”吗?或是把“探春”认成是“惜春”吗?在参加报名海选中的各路美女帅哥当中,可不乏这样的“经典之作”啊。据调查。参加海选的人有六成没有读过《红楼梦》原著,看都没看过的人们该如何去演绎这部国学经典。可能是无知者无畏吧,这也算选秀风潮中特定的“无畏文化”吧……

如果说是否读原著只是“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文化表层上的博弈,那么接下来的某些荒唐状况就不得不说是精神意义的撞击。有人想晋级,出现了刀逼评委的意外事件;有人要“智取”,发生了用钱去买角色的恶劣行为;也有人想入选,花大代价去整容,最终也没能成功。许多人是基于对明星梦的追求参加选秀,许多人也是对文学经典的热爱。我们无从去辨别其中味。只是“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博弈在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着。一如平民文化与精英文化共存的现状。用曹雪芹的话来解读这场选秀博弈吧:“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3选秀中,主流文化的回归。

选秀文化多归属商业、大众文化。但也有许多选秀节目另辟蹊径,展现了主流文化与选秀节目良好结合。其中以代表本土主流文化的《中国红歌会》的屡获成功,实现选秀中,主流文化的回归。同时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则是“为选而秀”的范例,它不是普通选秀的范畴,却也有全民参与的选择权。它所传达出来的文化道德精神更是让我们为之感动,甚至落泪的经典文化。

主流文化寓意于选秀节目中是一种创新,也使主流文化更好的传播。主流文化与选秀节目的理性结合,正展现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以红色经典、主流文化为主题的电视电影作品也受到好评。例如《亮剑》《敌营十八年》《集结号》等优秀的作品。

它们传播的不只是电视信息,更彰显了主流文化的影响力。而且红色文化所蕴涵的革命精神显示其厚重与崇高。

美国著名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克在谈及电视文化的时曾说:“我把电视看成足意义与快乐的承载体和激励体,而文化则是这些意义与快乐在社会中的生成与传播。电视是一种文化,是使社会结构在一个不断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得以维系的社会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义、大众娱乐和传播就是这一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

那么,就让我们的电视节目在博弈与创新中绽放中国文化的奇葩吧。

三、电视选秀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其低谷与巅峰同在。选秀节目的同质化已经让受众对电视文化的庸俗化深感忧虑。电视选秀的发展方向,各类电视节目的良好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的。

媒体传播之所以选择电视选秀,是因为它可以体现核心价值。那么,电视选秀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电视选秀的核心价值就是它的媒介影响力,它构成电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价值。文化活动之所以选择电视选秀,是因为它的注意力,公信力;但是这种公信力必须通过注意力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形成媒体与公众双赢的影响力文化。经济活动之所以选择电视选秀,是因为它广泛的传播途径,较大的传播范围,带来的经济利益。

电视选秀之路,既需要创新,更需要坚守。

摘要从超女到好男儿,再到舞林大会、红楼梦中人,以至中国红歌会的选秀活动,引发了中国电视狂欢,连秀节目也在中国一路飘红。各种传播媒介的综合运用,使得选秀在传播方式上实现平衡与创新,同时各种文化的交融与博弈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选秀活动策划【第三篇】

关键词 媒体;活动;瓶颈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022-02

随着媒体间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廉价销售——扩大发行——吸引广告客户”的盈利模式已不再适应媒体的发展需求,媒体普遍将眼光转向“活动创造财富”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从媒体发展的未来方向着眼,自行组织、举办大型活动是必然趋势。 “假若我们把版面称为‘第一战场’,那么,还有一个‘第二战场’。这个‘第二战场’就是适合于报社举办的各种社会活动。”①媒体自行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自办活动是媒体自身的职责和优势所在。媒体通过各种自办活动,可以带来“多赢”的效益:受众可以从活动中了解新闻、信息、知识,了解社会的动向和变化;政府可以借媒体活动宣传政策,增进群众对政策的理解程度;企业可以通过赞助活动来宣传自有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媒体自身更可以通过活动来丰富其传播内容,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有助于媒体公信力的提升,使媒体自身更好地担负起社会责任。

1 媒体自办活动的“瓶颈”之局

目前,一哄而起的各类媒体活动数量很多,但质量堪忧。当媒体纷纷投身于各种自办活动中、希图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注意力经济”的先机时,很多“活动”中便出现了消极内容和负面社会效应。表现为理性思考让位于凑热闹,不少媒体以“活动营销”为名,只顾眼前利益而全然不顾媒体品格和长期效应。

数量多、规划少

目前很多媒体在举办活动时,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盲目地追求活动的数量,通过简单模仿、大量复制的方法来办活动,虽然活动的数量很多,但是因为没有针对市场和自身特点以及社会热点来规划,一味求多,致使过多的活动互相竞争,活动的结果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没有达到活动的目的。

雷同多、独创少

缺少独创性是目前很多媒体活动的问题所在,大多数活动都集中在“选美、选秀”和“唱歌比赛”类型,其中当然有一些运作成功的活动,但大多跟风模仿的就不免粗制滥造而少有突破。大量缺乏新意的活动,只会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我们所说的独创性并非是指现有的活动模式不可以借鉴,关键是应该在了解自已受众的特点基础之上,发挥地域优势,开展活动。

随性多、标准少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媒体中具体从事举办活动的人员,往往是由编辑、记者或是媒体管理者转化而来的,对活动的策划和营销并没有专业的知识。而媒体活动的策划应该是一个科学的创造过程,所谓经验的、随性的、即兴的“点子”,都不能称之为策划。依靠经验和灵感的策划是不可能获得长久的成功的。

在活动的策划和执行过程中大多缺乏标准,活动执行的程度也是随性所至。确立标准,就是确立媒体自身的价值标准,以及确立受众思考、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标准。

2媒体如何办好活动

娱乐活动中的公益性

从当前的一些媒体活动来看,公益性是使公众认可媒体形象的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媒体在举办一些娱乐性活动的同时,能够与活动内容相关的政府机构或社会团体合作,就会使媒体的公益性得以凸显,使公众对媒体产生信任感,从而奠定媒体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例如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旗下的《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等多家日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同时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于2012年7月17日在武昌楚河汉街积极报道“体彩杯”湖北省第四届全民健身日活动仪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全民健身的意识,赢得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体育新闻中心大型活动部为了迎接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及为广大的江城球迷提供一个看球的平台,曾会同华润雪花(武汉)啤酒、省体育管理中心在菱角湖万达广场共同主办了一场“激情欧锦赛”活动。为了广大武汉球迷能更好地感受现场气氛,主办方在活动中提供了一个喝酒、侃球、抽大奖、看表演的多元化环境。

舆论导向中的权威性

作为“公共领域”,媒体在当代社会中的舆论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也必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要求媒体在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表达民情民意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公信力。公信力是建立在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基础之上的,只有以冷静、务实的态度来观察社会和报道新闻,才能使媒体在公众面前塑造出权威感。媒体在组织举办活动的过程中也应该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标准,时刻维持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权威感。

武汉市近几年积极开展的“治庸问责”活动,受到全国各方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报道武汉“治庸”风暴,标题为《武汉不许“庸班子治庸”》,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也相继关注武汉“治庸问责”活动。再如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栏目邀请武汉市各部门领导在节目中现场回答群众的质疑,解决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被“久拖不办”的难题,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并已经引起全国各媒体的关注,同时媒体的这类活动也为自身塑造了一定的权威性。

活动策划中的专业性

任何一场活动都离不开策划,从前期的宣传报道到活动内容的具体执行直至活动结束的总结性报道,都需要专业的策划。所谓策划,就是指预测和决定一项活动所需要的内容和工作,以及如何让这些活动内容和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育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媒体就要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专业的活动策划与执行团队。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体育新闻中心大型活动部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经常举办一些益智类、趣味性的大型社会活动,如举办《湖北省业余棋类竞标赛》、《“羽林争霸”2012红牛城市羽毛球赛湖北赛》《青少年围棋竞标赛》等等,这类活动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注释:

①郭洪新,刘振生。社会活动即将成为传媒发展的新增长点。现代传播,2005(3).

参考文献

[1]唐燕,唐力。媒体活动策划的社会责任及其对媒体品牌经营的影响。科技传播,2011,12.

[2]贺燕川,赵胤。论电视媒体活动的策划与意义。视听纵横,2005(3).

[3]张志玲,张志云。浅析电视媒体活动营销。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

选秀活动策划【第四篇】

江西教育电视台(以下简称“江西教育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崛起的一个专业频道。它立足于教育行业,涵盖了现代教育的各个方面,以教育立台,以教育活台,现已拥有一批稳固的受众群体,正在形成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条发展之路的主旨就是以大型活动为抓手,稳步推进频道的新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大型活动,营造与观众互动关系,电视专业频道能够提高亲和力,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有效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频道新的发展。

依托大型活动,抓观众,带动频道高收视

这里所说的大型活动,是指由电视媒体独立主办或者参与举办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电视论坛、电视晚会、电视评奖、事件直播等等。电视媒体独立主办的活动,有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电视媒体参与举办的活动,有如北京卫视的“重游大观园,品红楼文化”主题文化活动。这些电视活动无一例外,都为主办方或是参与方提升了社会认知度,扩大了观众收视群体。这些活动的特点就是采用参与门槛低,观众关注度高的“选秀”形式,在大型活动的开展期间集中了社会大众的注意力。同时,电视节目运用活动每一阶段结果的悬念性来吸引观众的收视。在这个过程中,电视的媒体优势和资源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正是看到了这点,我们寻找到了教育专业频道聚拢人气的突破口。

江西教育台于1994年12月开播,一直仅以高招时期的信息为主要生存点,偶尔摄制播出一些教学类节目,社会认知度相当低。当今时代,教育是全民关注的大事,人们热衷于教育,思索教育,探寻着科学的教育之道,其中蕴含着许多阶段性的亮点。如何将这些亮点展现在电视观众的眼前,形成教育电视的收视亮点呢?大型活动成了承载这些亮点的平台。当代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这一群体人数众多,思维活跃,正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江西教育台首先针对这一群体展开了活动策划。2006年,正值全社会掀起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高潮之时,为了让这一厚重的主题教育形式多样化,江西教育台策划运作了“全省大学生‘知荣明耻树新风’歌舞电视大赛”。这个活动因主题重大,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他们积极参与进来,使得活动具有了权威性和广泛性;这场活动的形式时尚,其中选秀方式的运用激发了大学生个体的参与热情。正如活动的主题词一样,七十多所江西高校实力出击,八十多万莘莘学子全体动员,一百多场载歌载舞的同台竞技,带动了三千多万电视观众的收视欲望。

电视媒体策划大型活动的目的就是拉动电视节目的收视,将社会大众对大型活动的参与热情转化成对电视节目的收视欲望。这就要求媒体在活动策划时,把大型活动与日常播出的电视栏目和节目结合起来,用电视节目把大型活动的影响引向深入。在“全省大学生‘知荣明耻树新风’歌舞电视大赛”尚未开始时,江西教育台就在《动感歌台》栏目中推出《动感歌台――校园行》特别节目,走进参赛高校校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传递各参赛高校的排练花絮和准备情况;大赛的预赛、决赛和颁奖晚会阶段,江西教育台的所有相关栏目都进行了跟踪报道,安排阶段性的赛程录播;大赛结束后,江西教育台又在黄金时段播出了整个大赛赛程的精编版。从而最大限度地拉长了这次大型活动的收视时长,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大型活动的影响来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在“全省大学生‘知荣明耻树新风’歌舞电视大赛”取得成功以后,江西教育台顺势陆续推出全省“‘和谐校园’青春赛歌会”和“我爱老师”推选等大型活动,使得教育台的收视亮点连续不断。2006年至2007年,全台节目收视率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56%。社会认知度得以提高,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依托大型活动,做品牌,树立频道新形象

北京市委原副书记李志坚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假若我们把版面称为‘第一战场’,那么还有一个‘第二战场’,这个‘第二战场’就是适合于报社举办的各种社会活动”。报纸媒体如此,电视媒体更是如此。策划推出各类大型特色活动,已成为媒介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从媒体实践来看,这些大型活动要取得成功,必须在全过程贯穿品牌理念。就像说到“超级女声”就会让人想到湖南卫视,说到“我型我秀”就知道是东方卫视,一聊“红楼梦中人”就提到北京卫视。这些都是品牌概念。正因为这些品牌的效益,观众们开始了解这些台,手中的遥控器也会习惯性“遥”到这些台。

然而,在各大媒体的频频打出“以活动拉动收视牌”时,大多缺乏新意和品牌意识,“克隆”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选秀”活动泛滥的尴尬局面。江西电视台的“中国红歌会”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它将“选秀”活动和江西特有的“红色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了营造“红色文化”的独特品牌,其他的媒体即使想“克隆”也“克隆”不了。那么江西教育台的特有资源是什么呢?相对于其他的频道,江西教育台的特有资源应该是教育资源。当前,教育是除医疗以外的另一重要民生话题,教育电视对教育话题的发掘,应着眼于“大教育”、“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范畴,这样视野将更开阔,大型活动的策划也会有更大的空间。

目前,江西教育台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全省“‘和谐校园’青春赛歌会”、“‘我爱老师’推选活动”、“全省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全省福彩助学活动”和“全国‘阳光伙伴’江西赛区选拔赛”等活动,从诸多层面来挖掘教育题材,既扩大了影响又提升了人气,但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实现大型活动的主题化。主题是凝聚人心的保证,只有找准了主题,才能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注意,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拉动节目的收视。如即将举办的“全省‘喜迎奥运・共建和谐’青春赛歌会”就是力图展示人们从自身做起、营造和谐氛围来迎接北京奥运会这一重大主题,契合了当今社会大众的普遍心态。其次,要实现大型活动的系列化。活动的系列化能延伸观众对大型活动的情感,形成长久的关注度,如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系列,江西电视台的“中国红歌会”系列。另外,活动的系列化还便于借势造势,深度挖掘大型活动的各种资源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三,要实现大型活动的艺术化。艺术化是大众情感的润滑剂。大型活动的艺术化能将厚重的主题软化,产生亲和力和吸引力。它包括展示个人情感,寻找娱乐元素,美化场景设计等,如北京卫视的“红楼梦中人”活动就通过创新的艺术化处理,用选秀的方式把每个人心目中的《红楼梦》角色形象展现出来,用反差来制造娱乐,用认同来展示情感,把高雅的“红楼文化”与大众的娱乐方式进行了无缝对接,从而产生了轰动效应。

依托大型活动,聚资源,推进频道新发展

著名的新闻理论家胡乔木曾说过:“办报有两条路子,一条是看了我的报,就不要看别的报;一条是看了别的报,还得看我的报。”这句话用在现代的媒体竞争中具有现实意义,那就是媒体权威性的打造。这种权威性的打造,实际上是建立在优势资源的占有度上的。

现代的主流媒体无不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资源和强势的话语地位就是独有的优势资源,湖南卫视的娱乐品牌是建立在长沙及周边城市丰富的娱乐业基础之上的,上海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强势地位为东方卫视提供了开放的视野,这些媒体所特有的资源优势是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江西教育台是一个专业性的教育电视媒体,强大的教育资源是同一地域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它最靠近高考、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贫困助学等重大民生问题的话题中心,众多高校的专家学者能让它在整合专家资源时领先一步,庞大的在校生群体为它的收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策划大型活动能让这些松散的资源得到整合,营造强势舆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中央电视台通过《百家讲坛》将易中天、于丹等打造成“学术超男”和“学术超女”,使他们出现在哪个栏目,哪个栏目就有了收视热点。江西教育台2007年推出的“‘我爱老师’大型推选活动”也在广大中小学师生中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以后的运作是如何将这项活动做深做透,使它成为媒体收视热点,形成教育电视台的优势资源。

一个媒体的前进和发展需要专业的媒体从业者,而“实战”是最好、最直接的练兵。大型活动的策划和运作为媒体从业者个体业务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会,检验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不断摸索中成熟起来,这也为电视媒体培养出了一批自己的优秀队伍;大型活动能磨合媒体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考察部门、岗位的设置和人员安排,人力资源的整合开发,锻炼媒体办大事的能力,便于形成先进的企业文化;大型活动可以带动整个节目资源、时间资源、广告资源等的大规模整合,使节目的设置、时段的安排、广告的经营更科学、更合理,从而增加团体效应和规模优势。比如湖南经视就通过策划运作大型活动拉起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这支队伍不但成了湖南卫视的智囊团,而且走出了省门,为其他媒体提供策划方案,参与其他媒体大型活动的流程操作。

总之,在当今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电视媒体应该利用自身特色,以大型活动为抓手,做好做强特色活动,整合频道内外资源,推进频道品牌化建设,从而,树立新的频道形象,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频道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52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