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94327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与感悟【第一篇】

“自由事业终未竟,风雨飘摇两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以全球为关注视域,谋求人类前途命运共同繁荣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和力量。

树立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念,提升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对巩固各国的生产经济文化发展成果具有深远意义。经济全球化把全世界范围内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已经不再局限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而是整个世界。在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上,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的人文基础,尊重差异,以谋求人与事物内在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一切生产趋一体化全球化,谁拒绝了它,谁将会被它淘汰。

树立多元、公平和合理的全球观念,建立一个统一的类型学和共同的法规,是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目标的愿景蓝图。要逐渐对世界的内在结构进行细致而具体的研究,从旧单一的生产方式交替到新多元的生产方式,建立公平合理的“两制”新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只有正确把握谋求人类当下的幸福存在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与时代同行,推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全球治理的良性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全球治理方案”,才能早日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福祉的“大同世界”理想。

树立互鉴、共治和可持续的全球观念,继承和发展“真正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是各国投入人类文明与进步事业的呼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世界各国也将会给中国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前途命运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成为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如中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推动国家间的联动发展和全球经济更加平衡。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全球视野、全球观念,充分认识“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坚定不移支持“中国方案”,在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与当代同进步、共发展。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意识自觉,厚植人类情怀和家国情怀,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大我的“无我”状态之中,用新思想新思维提升新作为新担当,让国家政权更加牢固。

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第二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体现在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中,也体现在中外社会治理水平的强烈对比中,是理论层面的精辟概括,更是实践层面的生动注脚,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我们已经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之路,只要我们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天地万物是一体的,人类命运也是一体的。我不是孤立的我,人也不是孤立的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每一个国家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全球供应链是一副多米罗骨牌,任何一块倒掉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这个世界的供应链网络,因为疫情遭到破坏的话,这个世界的危险程度就会增加。

世界变得越来越撕裂,没有国家能从一个撕裂的世界中受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对国外疫情幸灾乐祸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的文明,就是从互相帮助开始的。我们和世界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意思【第三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由2012年秋天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

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

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

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第四篇】

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一文中提到,“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将“蓝色信念”深植于心,培养“海洋文化”,从“知海懂海”出发,为建设海洋强国而努力。

厚植“蓝色信念”,铸好海洋这块“蓝色国防盾”。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历史上的中国一段时间内曾囿于“大陆文化”,修长城,守边塞,以及“隔海内迁”“闭关锁国”等政策,无不显示着历代封建帝王以及朝廷对于“海洋文化”的消极认识。正是这种盛长的“大陆文化”以及消极的“海洋文化”最终引爆了来自海上的“危险”,“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无一不在用坚船利炮告诉国人,“海洋上的军事落后就是国防上的落后”。六百年前,郑和也曾说过,“国家欲富强,不能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以及数代“海洋人”的艰苦奋斗下,海防力量不断增强,现已在三百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上建成一条钢铁长城。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从“心中有海”出发,深刻理解海洋对于国家国防、经济的重大影响,从自身出发,增强“蓝色信念”,厚植“海洋文化”,铸好海洋这块“蓝色国防盾”。

厚植“蓝色信念”,读懂海洋这张“蓝色藏宝图”。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国土,又称“蓝色国土”,我国的蓝色国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拥有长达18000千米绵长曲折的海岸线。物产丰富,资源储量很大。但是由于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海洋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既有开发不足和巨大潜力,又有过度利用和资源衰退问题。因此,必须读懂海洋这张“蓝色藏宝图”。在开发海洋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要下定决心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坚持开发和保护双管齐下,积极治理海洋污染,维护海洋生态的再生产能力,科学合理地用好海洋资源。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的发展道路,扩大海洋开发领域,加大海洋建设力度。通过读懂、读通海洋“藏宝图”,让三百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发挥其最大价值。

厚植“蓝色信念”,用好海洋这块“蓝色聚宝盆”。我国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在新时代、新的挑战下,我们在筑好海洋这块“蓝色国防盾”的同时,也要充分开发好、利用好这块“蓝色聚宝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坚持“保护优先、红线管控、节约集约、绿色发展”的原则下,在建设海洋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我们要加快建设海防力量的同时,继续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强各国在海上的经济贸易、国防军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合作,使海洋产业更上一层楼。通过多措并举,合理用好海洋这块“蓝色聚宝盆”,使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全方面的支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39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