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篇)
【导言】此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第一篇】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我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有关规定和《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及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应急
本预案所称的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为应付突发性地质灾害而采取的灾前应急准备、临灾应急防范措施和灾后应急救援等应急反应行动。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质灾害应急分应急准备、临灾应急、灾后应急。
地质灾害应急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分工
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为三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突发性地质灾害后为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
总 指 挥:矿 长、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安全矿长、生产矿长、开拓矿长、后勤矿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总会计师
成员:矿其他副总以上领导及调度室、武装部、水电公司、技术科、通防科、供应科、机运科、医院、行政科、保卫科、安质科等科长。
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职责:
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各专业组划分及主要职责:
1、技术工作组
组长:总工程师
成员:各专业副总及技术科、地测科、通防科、机运科科长。
主要职责:1)预测预报可能要发生的地质灾害。2)制定防范地质灾害发生的预案。3)制定救灾应急措施及方案。4)提供所需技术资料。
2、人员抢救、工程抢险组
组长:后勤矿长
成员:保卫科科长、武装部部长
主要职责:1)负责调集民兵赶赴地质灾害发生地。2)抢救被压埋人员。3)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3、特种抢险组
组长:后勤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丰达公司副总经理
成员:保卫科长、武装部部长、机运科科长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第二篇】
1总则
编制目的
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体系,高效有序地做好省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避免和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结合福建实际,制定本预案。
指导思想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处置突发地质灾害的长效机制,掌握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主动权。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网络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处置机制,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各级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适用范围
处置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或者可能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适用本预案。
地震和洪水引发的地质灾害依照相关的规定处置。
2机构和职责
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出现超出事发地设区市人民政府处置能力,需要省人民政府协助、指导应急和救灾工作的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时,根据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由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下称“省应急指挥部”)负责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指挥和部署。需要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派出专家组的,由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报省应急指挥部批准后上报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市、县(区)人民政府可参照省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
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者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时,所在地市、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
3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照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者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
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因地质灾害造成大江大河及其支流被阻断,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因地质灾害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民航和航道中断,或者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地质灾害。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者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4监测、预防预警和报告
监测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报告网络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加强对台风、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地震、气象、水利等部门要密切合作,构建防汛、气象、地震互联并覆盖全省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连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区)的地质灾害监测、报告、信息系统,及时传递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和险情灾情、汛情、气象等信息。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地质灾害预防预警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监测质量。
预防预警
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部门,在每年第一季度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特别是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地区还应标明台风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危险点,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单位与责任人。
值班制度
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在汛期,各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实行24小时值班;凡逢台风暴雨时,按照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部署,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实行双人值班,领导带班;当发生地质灾害时,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值班,认真接听各地雨情、汛情、险情、灾情报告,并按规定报告、转达、处理。
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在汛期,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人员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巡查、监测和防范,发现灾情和险情要及时处理和报告。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已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要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者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紧急时,应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的发放
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与防御措施
根据《福建省防洪条例》规定:汛期为每年4月1日至10月15日。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由弱到强依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三级、四级、五级时预报。
三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
四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
五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
福建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气象局负责,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省人民政府和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时通过福建电视台等媒体向社会。
设区市人民政府接到本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后,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逐级将有关信息迅速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区域内的村(居)民。各单位和当地村(居)民对照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工作。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三级时,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根据雨情做好值班工作;按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部署防灾工作;乡(镇、街)、村(居)防灾负责人应适时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村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下称“协管员”)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一旦发现险情立即报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四级时,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乡(镇、街)、村(居)防灾负责人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协管员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时启动《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根据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及时组织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避让。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五级时,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领导带班,并组织做好防灾救灾工作;县(市、区)应及时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时启动《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并组织对其它区域进行巡查和防范,派出应急小分队或者包村干部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汛期地质灾害转移对象: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坡、边坡建筑物内的群众;易发生泥石流山沟及沟口(低洼)地带的群众;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其他在汛期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带的群众。
速报制度
速报范围
发生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发生人员死亡和失踪的小型地质灾害灾情;避免人员死亡的成功预报实例。
速报时限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发生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速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应速报省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设区市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时直接报省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禁止隐瞒、谎报或者接受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速报内容
地质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发展趋势和受威胁的人员与财产等,同时提出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对发生的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内容,还应包括死亡、失踪和受伤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有新的变化时,必须及时续报。
5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按照险情和灾情等级,实行分级响应。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防止灾情的加剧和危害的扩大。必要时,可以在抢险救灾区域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
省应急指挥部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和救灾工作。设区市人民政府负责具体组织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和救灾工作,负责指挥、协调中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和救灾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具体组织中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和救灾工作,负责小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和救灾工作。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响应(Ⅰ级)
发生和发现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后,发生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开展应急调查与监测,划定危险区域并设立警示标志,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引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有关责任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组织群众转移避灾,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设区市人民政府接到险情和灾情报告后,立即向省人民政府、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调集有关部门和抢险救灾力量赶赴现场,协助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开展抢险救灾工作,防止灾害发生或者险情和灾情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报请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派工作组赴灾区指挥或者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响应(Ⅱ级)
发生和发现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开展应急调查与监测,划定危险区域并设立警示标志,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引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有关责任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组织群众转移避灾,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避灾。
设区市人民政府接到险情和灾情报告后,立即向省人民政府、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调集有关部门和抢险救灾力量赶赴现场,协助发生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展抢险救灾工作,防止灾害发生或者险情和灾情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二次人员伤亡。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发生后,在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省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省级相应应急预案,组织省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组成应急处置小组,加强监测,采取相应的应急防治措施。指挥、协调、组织各有关成员单位分别负责现场调查防范、抢险救灾、善后处置、信息报送以及交通、医疗、物资、通讯、电力、治安保障等各项工作。
必要时,报请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派工作组赴灾区指挥或者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响应(Ⅲ级)
发生和发现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初步判定地质灾害引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
设区市人民政府接到灾情和险情报告后,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设区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地质灾害发生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发生后,在设区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本市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各有关成员单位分别负责现场调查防范、抢险救灾、善后处置、信息报送以及交通、医疗、物资、通讯、电力、治安保障等各项工作。组织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相应的应急防治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险情和灾情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省人民政府派工作组协助市、县(区)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响应(Ⅳ级)
发生和发现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调查,判定地质灾害引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组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抢险救灾,防止灾害发生或者险情和灾情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设区市人民政府派工作组协助县(市、区)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响应结束
经专家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地质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已经完成;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灾害发生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撤销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其它紧急应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在确认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岩土体处于稳定、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才能稳妥地组织已转移的群众适时回迁。
6保障措施
救灾队伍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建设,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武警部队、乡镇(村、居)应急救援志愿者组织,应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
救灾资金及物质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当地防灾工作的需要,将地质灾害防治与救灾经费纳入计划与预算。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资金及物资分别按省财政厅《财政应急保障预案》和省经贸委《省物资储备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地方救灾物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急需等必要的抢险救灾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
应急技术保障
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组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应急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参与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会商,对突发地质灾害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提出建议,参与制订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方案和处置技术方案,对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结束、后期评估提出建议和技术指导。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调查和研究,可根据工作需要,组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组。
宣传与培训
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培训、普及,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演习和培训工作。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地区,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细化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信息
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按照《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监督检查
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的经验和教训。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的相关责任。
7预案管理与更新
预案管理
市、县(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本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设区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市、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预案更新
本预案由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为5年。
8奖惩与责任
奖励
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需表彰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关规定执行。
责任追究
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不及时按本预案要求报告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信息,不服从指挥调度,在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9附则
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地质灾害: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产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地段。
次生灾害:指由地质灾害造成的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水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
生命线设施:指供水、供电、粮油、排水、燃气、热力系统及通信、交通等城市公用设施。
直接经济损失:指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新修复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预案的实施
本预案自之日起实施。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第三篇】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汛期灾情发生后,我矿山应急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公司矿山应对汛期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防控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县市安监局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地质灾害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职责
(一)成立金塔县营盘宏运矿产开发有限公司地质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
组 长:白天云 副组长:邹玉鑫
成员:白天军 苏俊 白天雄 彭英军 殷立军 付万 赵兴兵 李发武 魏国礼 栗长寿 任永福 李建东 胡国亮 闫海国 蔺发雄 王忠祥 鲁永泽 张建斌 闫自飞 李栋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在M739铁矿安全环保生产技术工程科办公室,邹玉鑫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地质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接到灾情指令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调度各工作组开展紧急救援和灾情防控工作。
2、督促各科室落实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在各厂、矿山和各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使地质灾害事件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4、向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汇报有关信息。二、公司各厂矿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及风险分析
1、露天采矿工程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及风险主要有:边坡塌陷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裂缝。2、选矿厂及其尾矿库存在的地质灾害及风险主要有:溃坝、坝体塌陷、泥石流、裂缝。
3、竖井采矿工程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及风险主要有:冒顶片帮、透水、泥石流、地面塌陷、裂缝。三、基本情况
(一)地质灾害环境
1、选矿厂境内黑河东安属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西面紧靠山脉,北有隔壁沙丘,地势犹如一个天然盆地,面积约5274平方公里;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北高南低,尾矿库受此地形的影响。
根据工程地质特征,将库区地层划分为以下3个工程地质层: ① 层碎石土:砖红色,松散、稍密,主要为花岗岩风华产物,呈砂砾状,含未风化的原岩碎块,成分主要为钾长花岗岩,粒径大小不一,主要矿物为钾长石、长石、石英等,成因以残坡积为主,镐铲易挖,根据挖坑注水实验及地区经验,渗透系数25m/d左右,判定为中-强透水层,厂区普遍分布。厚度:~,平均。
②层钾长花岗岩(中等风化层):砖红色,坚硬致密块状,粗 粒花岗岩结构,裂隙比较发育,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含量(50~60%),斜长石含量(10~15%),石英含量(10~20%),黑云母含量5%左右,闪长石含量3%左右,该层在场地内连续稳定,根据地区经验,渗透系数6~8m/d,判断为弱透水层,厂区普遍分布。厚度:~,平均。
③层钾长花岗岩(弱风化层):砖红色,坚硬致密块状,岩芯基本完整,粗粒花岗岩结构,块状构造,出露厚度大 最大揭露深度(未揭穿),根据地区经验,渗透系数小于5m/d,判定为弱-不透水层。
2、M739铁矿矿区地形较为平坦,属中低山区,海拔高程1322~1370米,比高在5-12米之间,最大高差28米。气候干燥,雨量稀少,无常年河流,只有在雨季山洪爆发时形成洪流;矿区冬寒夏热,气温变化较大,年平均降雨量49毫米,多集中在7、8两个月。年平均气温最低-℃,最高℃,11月份开始降雪,翌年3月份解冻,3、4月多大风,最大风速15米/秒,风向已西北风为最多,少时为东南风,风力强烈,属大陆性沙漠气候。矿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3、石板泉铁矿地处甘肃北山中低山区,海拔1200-1500m,相对高差一般在100m以下,最大者为200m,沟谷较开阔,有利于露天开采,主要隐伏矿埋藏于平坦戈壁沙滩之下。
该区气候干燥,常年多风沙,雨雪稀少,日温差变化悬殊,冰冻期长,无霜期短,属典型大陆干早性气候。根据2012年金塔县气象站资料显示,区内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为℃,最低气温为℃,日温差很大。
年平均降水量,且集中于6、7、8三个月,占到了全年降水量的70%,年平均蒸发量大于2600mm。风向以西风和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 m/s,平均风力达7级,集中于4-6月与11-12月,由风力作用所产生的沙尘暴天气主要集中在4月和6月。4、王许黑山铁矿区行政区划隶属甘肃省金塔县管辖,地理座标:东经99°06’20”~99°10’35”北纬40°42’30"~40°44' 40”。矿区位于金塔北山,直距90公里(见图2),矿区有简易公路通至酒(泉)航(天城)公路,到金塔县城115公里。至兰新铁路酒泉站约180公里,交通方便。
勘查区位于北山地区,气候干旱,风多雨少,日温差大,结冰期长。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年蒸发量为降雨量的17倍,平均相对湿度43%,属大陆干旱性气候。每年多西风、西北风,最大风速17米/秒,9月至次年4月为冰冻期。
矿区属浅切割的构造低中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切割由北向南加剧,切割深度10~40m,海拔1500-1650m。水系属黑河水系,水系较为发育,主要沟谷均有常年流水。矿区基岩裸露区较大,大部分面积植被稀少。
(二)诱发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量,降雨强度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三)危险对象
矿山周围工矿企业点多,交通线路和水系分布都有一定的规模。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而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
根据以上因素,结合地质灾害调查成果,预测如下: 四、预防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规和要求。
(二)制定地质灾害防御预案,落实预防措施,使矿山每个员工都明白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
(三)建立“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
防御地质灾害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工作,“群测群防、群专结合”是防御地质灾害的根本方针。大力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基本的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报知识和避让措施,强化防灾、减灾和救灾意识。增强全社会防御地质灾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在灾情发生时应及时出动,确保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时监测方法得当,组织避险措施得力,险情信息反馈迅速。
(四)完善制度,协调配合,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金塔县营盘宏运矿产开发有限公司地质灾害防御领导机构,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加强与防洪、气象、地震、救灾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制定当地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正确依据。确保各厂矿科室、公司、上级主管部门之间信息畅通,联系密切。
组织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地区重点地质灾害和危险区进行巡回检查,了解其发展趋势,督促有关部门落实预防措施,努力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减灾。
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安排以下几条汛期巡回检查路线: 1、选矿厂铅锌尾矿库北-铁尾矿库南黑河边;选矿厂铅锌尾矿库、铁尾矿库东一选矿厂西侧公路;
2、M739铁矿露天坑东边硅石矿--西边排土场;M739铁矿露天坑北侧西边排土场-破碎厂北边防洪坝北; 3、石板泉西边95线楼天坑北侧--东边10千伏变电站; 4、王许黑山西矿生活区南北一东矿区破碎厂东边。
五、矿山工程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及风险分析主要有:透水、山洪、泥石流、滑坡、塌陷。
(一)透水
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由于防治水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通常也称为透水。
当地降雨量少,但有时会突发暴雨,若井口未高于当地洪水标准地表lm以上设置,井口位置低,周围未设置排洪设施,井口外分布有堑沟等,另外在露天采坑上游若未设置排洪设施等,在突发暴雨时,雨水从塌陷裂隙缝与矿井连通处流入就会形成透水。1、地面有塌陷区,裂隙遇大雨和暴雨时,雨水从塌陷裂缝与 矿井连通处流入形成透水;2、地质 钻孔未封闭或封孔质量不好,将成为导水通道,威胁井下安全;
3、由于排水设备不足,水仓容量不够等造成井巷局部被淹没 或全部被淹没;
4、如果井下掘井过程中不能坚持探放水原则,可能造成矿井涌水事故;
5、探放水措施制定不完善,现场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未进行相关培训,可能造成透水。
(二)山洪
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系统所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应采取下列措施: 1、结合工程施工特点,对防洪工程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清挖河道及排水沟淤泥,做好河道及水沟的疏浚清障工作,引洪水主流顺河道或排水沟而下,避免洪水对施工现场及驻地的冲击。2、防洪系统如有薄弱环节,应及时加高、加宽,以保证防洪的需要,并在雨季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防洪材料,以备现场使用,提前安排好防范设备和组织好防洪突击人员。
3、采坑边坡如遇大的雨情,应采取筑土疏通等临时性措施,防止雨水淹没设备和工作面。
4、要准备足够的排水设备、防洪器材、物品。
5、如遇山洪防汛领导小组应及时组织抢险救灾人员进行抢险救灾活动,各施工单位要领导要坚守在本施工区域,负责组织抗洪抢险工作,任河段,做好堤坝监视、汛情通报和险情处理工作。6、如遇山洪井、坑下人员立即撤出,并迅速观测并判断水情。在危及人员安全时,立即组织人员把设备撤离到安全地点。7、洪水暂退时期,要增设现场值班人员,昼夜观测水情,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领导和调度室。
8、如遇暴雨冲刷,边坡遭到破坏,有大量雨水泄入时,要将坑 下设备转移到地形较高之处,并加强排水和疏通工作。
(三)泥石流
1、首先应要求治理泥石流上游形成区的滑坡、崩塌防止河道两岸的、松散残坡积物淤积河道,切断泥石流的物质来源。2、清理河道中已经淤积的松散堆积物,保证水流畅通,避免洪水直接冲刷坡积物。
3、重要建筑设施前方应修建楔形分流堤,防止被泥石流直接冲击。4、整顿治理区域内不合规范的小矿井
5、未作治理工程时,应以避让为主,建议搬迁泥石流影响区居民,并禁止在该区域修建长久性建筑物。
6、应急路线应由中间向两侧撤离,随时保证道路的畅通无阻。7、汛期应有雨情、水位、泥位专职值守,定期观测,形成数据 体系,并定期上报。
(四)滑坡
露天边坡发生事故的主要类型是滑坡、坍塌事故,即岩体经开采后,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破坏了岩体的原始应力,使围岩在较大范围内沿某-特定的剪切面滑动、坍塌,对现场作业人员造成伤害。原因是掘进方法不合理,掘进顺序不妥当;边坡有大的结构弱面;未依岩体节理、层理顺势开采。
边坡监控方式、方法和预防措施: 1、设置露天边坡观测线;
2、发现有边坡坍塌预兆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最 近的安全出口撤离;
3、必须迅速撤至相对较安全位置等待救援;; 4、设立安全岗哨,禁止非救灾人员进入灾区;
5、当发现有异常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向安全地方撤离。(五)地面塌陷
空区回填,采区预留保安矿柱,防止塌陷继续下陷和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1、坑道闭坑道应严格按规范验收,特别是对采空区的处理,闭坑报告的提交应严格按程序,并要求真实客观反映井下情况。2、禁止非法进入矿井挖掘残余矿柱。3、搬迁采空区上部及塌陷影响区居民。
六、加强领导,增强防危意识;我公司非常重视该项工作,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常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防危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处理防危工作。
七、根据各处地质灾害点情况,全面落实了预防方案和措施,落实了防御责任人,值班报警制度,重点地质灾害长期监测,监测人员要做好记录,建立了厂矿、车间(区、队)、班组三级地质灾害防御体系。把灾害减轻到最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组织机构:为了更好地落实防灾预案、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调查等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和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金塔县营盘宏运矿产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队。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指挥长:邹玉鑫 副指挥长:白天军
应急分队成员:苏俊 白天雄 彭英俊 殷立军 付万 赵兴兵李发武 魏国礼 栗长寿 任水福 李建东 胡国亮 闫海国 蔺发雄 王忠祥 鲁永泽 张建斌 闫自飞 李栋。
金塔县营盘宏运矿产开发有限公司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以及各厂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和抢险队组成。
金塔县营盘宏运矿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8年3月15日
小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第四篇】
小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1:格冲小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格冲小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切实作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校舍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现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及法律法规,并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订本预案。
一、救灾机构及职责。
(一)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刘仕德
副组长: 刘 龙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领导组主要职责:
1、建立学校及周边地质、地貌档案,建立有效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快速反应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作好日常监控工作。
2、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上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指挥和下达其它地质灾害防治救灾任务。
3、监督、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调查,预防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威胁,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二、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师生安全和财产损失。
三、工作原则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学校成立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故,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四、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领导和管理。将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2、经常性地对校舍、场地、围墙、水沟、电线等建筑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学校应在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前进行师生员工疏散演练。
4、增加学校投入,切实加固好自然灾害事故易发生的基础设施。5、不乱拉乱接临时线路,不违章使用电器,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6、开展火灾自救、恶劣天气自救逃生知识演习活动。
7、按规定使用和管理好消防器材,落实学校消防责任制度。
8、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严格按规定停止教学活动,请家长配合接送学生放学。
五、善后处理
在事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过程中,应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立即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治疗,尽量安慰受伤人员及家属,妥善解决他们的要求,并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事故处理结束后,及时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县教育局。
凯里市格冲小学 2014年5月8日
篇2:中心学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纳雍乡中心学校突发性地质灾害
应
急
预
案
纳雍乡中心学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我乡各学校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工作。针对本辖区所属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排查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坚持以人为本、群测群防、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健全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学校防灾抗灾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学校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织金县2011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适应范围
纳雍乡中心学校、中学、各基层小学、幼儿园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或者可能引发的危及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适用本预案。
工作机构及职责
1、成立纳雍乡学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 远
副组长:谢忠福 李家华
成 员:曾 东 周光学 周光亮 罗发章 刘 杰 李厚传
刘国远 詹德金 张安学 李兴昌 罗来刚
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在中心校,谢忠福任办公室主任(兼)。
应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地质灾害应急事件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处置。组长刘远任总指挥,负责地质灾害应急事件工作的总体部署。副组长谢忠福负责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监测和巡查工作,分析、排查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动态信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负责救护、疏散、抢险、排险等日常应急事务的现场指挥。副组长
李家华负责向中心校全体师生及家长公布本预案并做好相关安全教育,组织中心校各应急工作小组开展救护、疏散、抢险、排险等日常应急事务。领导小组成员中的各学校校长(负责人)负责向本校师生及家长公布本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做好相关安全教育,组织本校各应急工作小组开展巡查、救护、疏散、抢险、排险等日常应急事务。
2.成立中心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小组。
1)巡查小组组长:李家华 成员:罗孔阳 李光杰。负责做好学校及周边地质灾害危险地带的巡查,发现险情立即启动预案并及时上报。2)救护组组长:周光学 成员:冯家林 周光丽 詹光勋 徐 静 周厚平 李 婷 李家先 周 林 杨海燕 赵 芬 周仕师。负责对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中受伤师生进行救护、处理和包扎伤口,做好及时送医院治疗的准备工作。3)疏散组组长:罗发章 成员:刘 杰 刘发贵 刘 迅 罗达炯 李 鹏 左 羽 彭祖兴及发生灾害时各年级上课老师。若发生地质灾害突发事件,负责立即组织全校师生有序的疏散到安全区域,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
4)通讯联络组长:谢忠福 成员:陈正品 车燕平。负责向学校指挥部及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报告相关动态信息,若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发生,负责立即电话报告乡政府、县教育局、县国土局及上级有关部门,以最快速度得到上级的指示。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协调各职能组做好应急抢险工作。
5)后勤保障组组长:周光亮 成员:周路佳 陈 艳。若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发生,负责应急物资准备与供给。
安全教育组组长:李家华 成员:各班班主任。做好日常地质灾害专题安全教育工作。
工作要求
1.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和工作安排,不得推诿延误工作。
2.共产党员应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急师生之所急,忧师生之所忧,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战胜灾情。
3.各职能小组应全力配合学校及相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等各项工作,做到尽职尽责,同时应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加强自我保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4.监测、巡查要求: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4月1日—10月15日每15天测量、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师生及村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5.灾后处理。灾情发生后,学校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全体师生的思想工作,安定师生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师生,及时组织开展自救。
各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组,明确分工和职责,一旦发生险情,应急抢险工作好有序开展。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纳雍乡中心校 2012年3月1日3:禾丰小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禾丰小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保证我校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有效的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减轻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地质灾害事件发生后,学校各应急组立即自动按照本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全校教职工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在出现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危急时刻,学校领导和老师,特别是共产党员、中青年老师和学生干部要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以全力保护学生的安全为宗旨。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学校要对教育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和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在地质灾害发生时,领导小组成员要立即集中到组长处,听从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动和指挥。本应急预案由学校灾害领导小组制定,并分发到每一个成员,定期组织温习。预案的实施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在灾害发生后,由于相互推委、工作不到位,而造成不应有的人生或财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
成立校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负责该校救灾应急工作。
组 长:王永洪
副组长:邬姝妮
成 员:蔡成华、王晶、杨廷英、詹清秀、李成国、蔡勇 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
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政教办公室承担。
领导小组下设小组: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
(一)校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学校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灾疏散知识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应急意识和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2、制定学校破坏性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3、临灾预报发布后,负责对学生进行防灾、避灾、自救互救知识的强化宣传和校应急预案的实施;
4、地质灾害发生后,全面负责学校应急工作,指挥各专业工作组 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灾救灾;
5、负责向上级汇报灾情,必要时争取外援。(二)校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职责分工
组长:王永洪(书记、校长)
全面负责应急指挥工作,签发有关灾情、应急工作情况的上报或下达的文件,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开展抢险救灾,上级部门及有关部门汇报工作。
副组长:邬姝妮(副校长)
负责组织校办公室准备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应急工作总结;组织召开校抗灾救灾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负责领导校办公室、后勤或总务处开展校抗灾救灾小组办公室、安全保卫组及接待和后勤保障包括紧急用车、物资、设备的协调等工作。负责校救灾领导小组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协调及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抢险搜救、救护等自救互救工作。
抗灾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组长:施跃花
成员:王淑君、朱江、刘艳丽、李成国、邱艳、周燕
职责:
(1)承担草拟草拟学校开展应急工作的报告、总结及上情下达,下情(灾情)上报职责;
(2)承担领导小组,在灾害发生后提出具体的应急工作方案;
(3)协调各专业组之间的应急救援工作;
(4)制定和定期修定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5)负责宣传报道,起草简报,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6)组织开展学校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组织应急模拟演练。
(7)进行应急资金的调度及所需物资、装备、设备、器材的供应;负责接待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
(8)安排应急期间的值班工作。
抢险救灾组组成及职责
组 长:李萍
副组长:倪丽、唐建成、陈碧英、陈柳、卢斌
成员:以下人员如当班代课教师、各班班主任、年级组长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疏散和学生伤亡统计、上报、安抚学生,还有校抗灾救灾指
挥部领导小组成员到学校规定的集中疏散地外,其他人员全部为抢险救灾组成员,包括:学校人事干部、医务人员、非当班代课教师、图书室管理员、阅览室管理员、学校保管员、后勤或总务处工作人员等。
职责:
(1)负责组织抢险救灾队伍进行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
(2)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
(3)开展或配合有关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供水、供电等设施;
(4)负责轻伤员救治、联系急救中心抢救重伤员;
(5)负责可能发生的火灾预防和扑救。
(四)应急疏散组
组 长:王晶
副组长:杨敏、王建华、邓富彬、王玉辉、刘赵平、王英、王晓风、李双丽
成员:所有上课教师、班主任和各年级组组长
职责:
(1)破坏性地质灾害发生时,具体负责师生就近避灾,并组织有序、快速疏散;
(2)制定学校地质灾害应急疏散平面图和各年级疏散路线图,包括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标志等。利用学校操场、绿地和空旷地带,以方便疏散为原则,当地震发生时,在教育的师生,谁上课谁负责组织学生就地避灾并在灾后有序疏散。
(3)组织开展师生避灾、疏散、简单救护演练。
(4)妥善安置受伤师、生的安置工作,做好灾情调查、统计、上报(指挥部)工作。
(5)疏散安置应急期的生活必须食品(吃、穿、住、用)等工作。
(五)安全保卫组
组长:蔡成华
成员:杨廷英、李成国、蔡均慧、王小东、李萍
职责:
(1)破坏性地质灾害发生后,负责重点部门(部位)的安全保卫保护工作,避免哄抢和人为破坏。
(2)负责维护治安,协助开展伤员救世主治和火灾等等扑救工作。
三、灾前应急准备
灾前应急准备工作是在本预案颁布后,当临灾预报发布后的紧急情况下完成的。1、指挥部办公室(校办公室)要定期修定学校预案,并组织指挥部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灾救灾设备、器材、装备、工具等,并落实数量明确到人;校团委经常组织学校广播、宣传栏开展防灾科普知识宣传。
2、疏散组要制定人员疏散方案,各疏散路线,疏散场地环境平面图并在校办公室备案。
3、抢险救灾组熟悉预案,明确职责,尤其对水、电设施及火险等事件要经常开展训练;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组织抢险救灾组成员定期进行演练。
4、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5、出现地质灾害谣传,校办公室要及时平息谣传或误传,开展防灾科普知识培训,提高师生识别谣传的能力,安定人心,保证学校安定。
四、临灾应急反应
学校接到上级有关部门发布的破坏性地质灾害临灾预报后,校领导主持召开应急会议,宣布校区进入临灾预报期,布置防灾工作,有关部门和人员应迅速进入临灾应急状态,按本预案和各部门的破坏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学习和熟悉应急预案、应急工作程序,广泛开展防灾科普知识的培训、避灾及疏散演练,落实保障抢险救灾设备、物资,检查并排除水、火、电、暖设施和危险建筑物安全隐患。
校抗灾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应急反应
抗灾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党委的领导下:
1、召开校防抗灾救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通报灾情,部署紧急避险和抢险救灾工作;
2、向上级抗灾救灾领导机构报告防灾减灾措施;
3、向学校抗灾救灾领导小组各组长宣布有关抗灾救灾方面的规定; 4、掌握地质灾害动态并随时向上级抗灾救灾领导机构和校抗灾救灾领导小组各组长通报;
5、根据上级指挥机构发布的灾害动态宣布临灾应急期的起止时间,根据灾情发展趋势决定师生避灾疏散时间及范围;
6、检查学校各部门、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应急措施和防灾减灾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7、强化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信息误传和谣传,稳定社会秩序; 8、督促校重点部位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部位,采取紧急措施和特殊保护措施,检查消防设施;
9、校抗灾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抗灾救灾指挥部报告掌握的各类灾情信息(校办公室为灾情速报小组)。重大地质灾害和特别重大地质灾害情况可越级报告。
五、灾后抢险救灾
发生破坏性地质灾害后,领导小组即刻转为抗灾救灾指挥部组织实施学校破坏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开展灾后抢险救灾工作。
1、抗灾救灾指挥部成员立即进入各自岗位履行各自职责; 2、指挥各部门按职责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根据灾情,及时组织救援队伍的任务,迅速开展自救互救; 4、建立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受伤师生;
5、及时上报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接受上级的有关部门的指导; 6、必要时请求援助。
五、安全防护及救援行动
应急疏散组:具体制定师生疏散的方式、程序、行动的组织指挥方案;规定疏散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师生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
抢险救灾小组:协调组织开展前期校区内搜救工作;进行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出现重大灾情,请求上级灾害紧急救援队开展校区搜救救援行动;对灾后破坏的供排水、电、校内路、基础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学校基础设施功能;协助公安、消防部队扑灭火灾和保护校内重点文档资料、重要设施,请求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迅速请示调集部队和组织师生员工抢救被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抢险。
医疗救护小组:协助市卫生医疗救护部门开展校区疾病预防控制和水源监督、食品卫生监测工作。抢救被压埋人员,协调医药管理部门迅速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
安全保卫小组:维持治安。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保卫科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