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具体实施方案材料
【参考材料】以下精品资料“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具体实施方案材料”由阿拉网友分享发布,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思想和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发挥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XX省XX市XX县实际,制定《XX省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域基本情况
1.区位交通情况。
XX县位于XX盆地中部偏北,XX市东南部,距离成都约140公里,距离XX市约60公里。境内有成巴、成渝环线高速及西XX、遂XX四条高速经过,是XX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已全面融入成都一小时、重庆两小时、西安三小时经济圈,区位交通便利。
2.自然资源概况
(1)气候条件。XX县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降水集中,冬季干燥少雨,温暖多雾。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15℃,平均气温℃,日照1376小时,无霜期283天,年降水量882~1134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9%,适宜于农业发展。
(2)水系资源。XX县境内地表水丰沛,有大小江河溪流46条,有XX、凯、XX、郪四大江,水能蕴藏量27万千瓦,可供开发万千瓦。有人民渠、武引渠、百里渠等人工水渠,形成了团结湖、鲁班湖、永和埝、大围埝四大自然灌溉体系,蓄水量4亿多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3)土地类型。XX县有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田万亩。坝区、沟谷属于灰棕潮大泥田,间有灰潮土,具夜潮性,土层深厚,质地和色泽均一。pH值中性至碱性,有机质、氮素和磷的含量较低。境内有高丘中窄谷区、中丘中宽谷区、底丘宽谷区、陡壁宽谷台地区,地形地貌丰富。
3.经济社会情况。
XX县幅员面积2659平方公里,辖31个镇2个乡、383个行政村、79个社区。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万人,其中乡村人口万人。全县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增发展态势,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202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022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2元、同比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20622元,同比增长%,超过XX省的平均水平。
4.农业基本情况。
XX县是粮猪型为主的丘区农业大县,主要农产品经济指标持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是重要的农产品保障基地。2022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万亩,实现粮食总产万吨,比上年增长%,总量稳居全省第三;实现油料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实现生猪出栏万头,比上年增长%,位居全省第一。目前XX种养循环和生猪种业园区已进入国家产业园创建名单,成功创建了省五星级XX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市五星级XX现代农业园区、市五星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了优质蔬菜、稻香渔村、崭山米枣等16个县级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发展特色显著、亮点纷呈,先后荣获了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等多项荣誉。
5.农村综合性改革情况。
2022年XX县成功参与承办XX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XX现场推进会并荣获先进集体、XX省教育系统两项改革现场会等会议,盘活镇村闲置资产相关经验入列“党的十九大以来XX省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XX县探索“两定一用”村常职干部任期目标管理机制》《探索乡镇购买社会化服务以“政府买单”代替“政府包办”》《“构建三大体系”筑牢城乡生态环境绿色本地》《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构建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等40余篇改革经验被省市内部刊物刊载,189余条(篇)改革典型经验被《人民网》《XX日报》《XX日报》等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刊载,涉及提升城乡教育供给水平、中心镇打造、基层纪检监察、农村“三变”改革、构建基层环境治理体系等改革典型经验。
(二)试点试验区概况
1.试点区域。
选择试点积极性高、区位优势明显、乡村产业基础好、基层组织战斗力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XX镇作为实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区域。XX镇距XX县城30公里,距XX市区20公里,逐步形成“一个机场(已选址)、一条铁路(设站) 、一条国道、两条省道、两条县道、三纵三横四环”的交通格局;全镇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4个社区,镇域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12万人(其中镇区万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5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400万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35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432元,均为全县第一。
2.基础条件。
(1)试点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基础条件:拥有XX工业园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市级XX现代农业园区三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46家;被XX县委定位为XX县域副中心,XX市委定位为XX平坝河谷区,与XX科技城同城化发展;“3+2”(XX、XX、生猪及优质粮油、蔬菜)农业主导产业体系铸就产业基础好,适度超前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使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后劲足,对周边乡镇具有很强辐射带动能力。
(2)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条件:重点构建“3+2”(XX、XX、生猪及优质粮油、蔬菜)农业主导产业体系,拥有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两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XX镇XX、生猪产业在全省占有优势地位,形成了完善的XX和生猪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全镇“XX城XX”种植面积达万亩,XX年产量占全国的70%、出口量占全国的80%。现有XX绿色加工中心5个、气调库4座,年XX深加工能力达万吨,还开发了“生脉饮”“二冬膏”“XX旺”“精脉皇”等XX系列药品、食品、饮品。建有生猪核心育种场2个(全省共6个)、规模养殖场3个、无疫小区1个,以国家级核心育种场明兴牧业、铁骑力士“枫叶牧场”为首的生猪龙头企业带动年存栏生猪6万余头,出栏育肥猪11万余头、出栏子猪3余万头。“天府肉猪”、“XX藏黑猪”两大生猪新品种配套系被誉为XX猪振兴的两大芯片。“黑味美”“忆乡”等“园区产、园区造”产品热销省内外。试点区域生猪育繁体系健全,种养结合度深,综合效益突出,于2019年获评XX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0年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培育体系,实现总产值47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万元。2018年由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试点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在全县名列前茅,拥有农业农村部、省、市人民政府发文认定的4个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分别是XX省XX县现代农业产业园、XX县XX州XX现代农业园区、XX县优质粮油园区、XX城XX科研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XX种植面积万余亩,年产量占全国的70%、出口量占全国的80%,产值达亿元;年存栏生猪6万余头,出栏育肥猪11万余头、出栏子猪3余万头,产值亿元。XX现代农业园区种植XX面积7000余亩,产值达2100万元。优质粮油园区粮油种植面积达万余亩,产值达亿元。
(3)市场主体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等情况: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兴办实业“见成效”。XX城村、永凤村整合资源、资产300万余元,建成XX加工中心,占地面积6900余㎡,现已正式投产,并提供XX淘系、烘干、代销、代收等服务,年增收万余元;采取“筑巢引凤”的方式,招募青贮饲料加工合伙人,采取集体出场地,企业管产销的方式深化合作,实现年增收10万余元。二是投资入股“保分红”。枣河村、镇江村等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选取生产效益好、信用度高、有固定资产抵押的的本地企业,采取保底分工方式,将2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到XX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XX县花园镇冬平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助推辖区内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年增收万元。三是劳务服务“利创收”。永凤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充分论证和考察下,利用扶持壮大村集体专项资金17万元,购买垃圾清运车1辆、添置垃圾桶150个,组建垃圾清运服务队,为3村2企业,提供垃圾清运服务,年增收8万余元;兴相村、水磨河村等依托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启动垃圾收费制度,为辖区内经营单位提供卫生管理服务,年增收3万余元。四是闲置资产“废变宝”。营城村、蟠龙山村等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张榜公示、公开竞争、价高者得”的方式,将6处老学校、7处办公楼、60亩河滩地等闲置集体资产,进行流转出租,年增收39万余元。五是利益链接“增活力”。XX城村、鹤林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台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XX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XX县民康喜XX专业合作社等公司合作,采取“公司+企业+农户”发展方式,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协助推广高架蔬菜、有机XX、稻田养鸭等新型农业种养模式,为企业提供土地流转、产品代销等服务,企业负责提供生产原料、种养技术、销售渠道,实现共建共赢,年增收4万余元。
(4)开展试点前期准备等情况:一是抢抓机遇主动试。深入贯彻落实XX省委书记到XX调研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承“先行先试”和“优先试点优先发展”的理念,主动加压乘上改革的“高速列车”,特别是市委印发了《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意见》和 28 个专项工作方案后,认真学习并一一对照精心谋划,最终承担了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提升民政机构服务质量等 9 个试点,承担的试点数量位居全市第三、全县第一,切实担负起了作为XX县域副中心的责任和使命。二是一体谋划统筹试。 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整体工作方案,明确了“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牵头、负责部门联动、村(社区)实施”的工作要求,在第一时间内完成 9个试点工作的初步方案,将每个试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分解为近期、中期、长期三步来推进,层层压实了责任。除此之外,对另外 19 个试点工作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统筹一体化推进,力争达到“有条件的都参与、参与的都有突破”的效果。三是实事求是精准试。注重倾听基层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收运用到试点中。坚决杜绝“胡子眉毛一把抓”和搞“假、大、空”,确保试点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并既有文本经验、又有实物呈现。针对提升民政机构服务质量试点等 6个有项目、资金支撑以及成熟方案的试点工作,集中火力搞“攻坚战”,以便立竿见影,取得成效。针对加强农房建设宅基地管理等政策性较强、重在工作机制体制上创新的 3 个试点,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反复和牵头的县级业务部门沟通讨论,确保依法依规、平稳顺利实施。
二、发展定位和目标
(一)实施周期。
按照集成设计、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步实施、联动改革的要求,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从2023年开始全面实施,分三年完成建设。
1.试点准备阶段(2023年5月)。贯彻上级部署要求,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初步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报审文案,开展方案申报。
2.方案实施阶段(2023年5月-2025年10月)。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门机构,细化改革方案,明确建设项目,压实工作责任,建立推进体系,加快动态推进,强化配套措施,加强改革保障。
3.总结提升阶段(2025年10月-2025年12月)。开展查漏补缺,整理试点文档,开展试点评估,梳理试点成效,总结试点成果,提炼试点经验,形成示范样本。
(二)发展定位。
打造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样板区(全国富民乡村产业优势区、数字乡村先行区、乡村人才振兴示范区、乡村治理样板区)
(三)试点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有关部署,以探索创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机制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实施农村综合性改革,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引领作用,招引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有效的新型经营主体,连片发展优质生猪、XX两大主导产业,将试点试验区建设成为三产融合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样板区。通过试点试验,实现乡村产业发展高质高效,数字乡村基本建成,乡村人才振兴,农民收入实现持续性增长,乡村治理机制完善,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XX样板,贡献XX经验。
1.在富民乡村产业发展上
大力发展生猪、XX等主导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以劳务派遣等方式,实现种养植基地务工、旅游协会务工等补齐工资性收入短板;建立产村共享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利用“闲置村委会、学校,闲置农房”等资源,增加财产性收入;探索产民利益联结机制,以“五统一”带动农户实现抱团发展主导产业,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到2025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区20%以上,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在数字乡村发展上
项目区“数字智慧乡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互联网实现户户通。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大数据建设不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体系、服务体系、销售体系等加速融合,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全面建成,电商物流实现全域覆盖。公共服务、政务服务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乡村数字服务体系,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
3.在乡村人才振兴上
加强对乡镇党政领导、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乡村旅游专题培训,加大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水平等。探索创建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引导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转业军人等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改善乡村旅游人才结构。建立完善的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强化农技人员技术服务能力。整合县域涉农企业技术人员资源,壮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引进培育力度,深入开展职业农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指导,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
4.在创新乡村治理机制上
村级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加强,村民议事决策机制更加健全。全面推广“枫桥经验”、“三治四共一服务”等机制模式,设立“红黑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依托“千村整治万家评比”活动,大力选优树优,建立激励奖励机制;乡风文明大幅提升,不断优化村规民约,健全完善红白事理事会、美丽乡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体制机制,教育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
(四)建设思路。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重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综合性改革相关体制机制。
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有效发挥政策的综合效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农村发展规律的农村经营制度,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升级和农民合作经济壮大,加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健全“自治、法治、XX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为牵引,加速实现乡村振兴。
(五)空间布局。
选择在XX镇全域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试点试验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4个社区,镇域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12万人(其中镇区万人)。按照“生态优先、核心引领、以点带面、点面共进、全域统筹”的试点试验理念,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以片区为单元,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构建“四片区四中心村”的总体空间布局,呈现优质粮油为基础,种养循环产融合为先导,三产融合为突破,农旅融合为聚集的乡村特色产业格局,全面协调推进一二三产业全方位融合发展。
空间按照“四片区四中心村”布局:
“四片区”即芦花新型城镇三产融合片区、XX城XX种养循环产业片区、永江生态宜居农旅融合片区、建新四平优质粮油种植片区。
“四中心村”即星楼村、镇江村、五柏村、王家桥村4个中心村。
三、试点内容
(一)以业兴村,全链同构推进产村融合改革
1.改革机制。
立足全国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成果和猪、粮(油)、药(XX城XX)全省产出首位基础优势,围绕建设成渝食品药品大健康产业枢纽为发展方向,不断补齐和完善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推进以“猪、粮、药”为代表的优势特色产业链多向深度融合,放大产业协同效应,降低多元发展成本,引领XX猪产业集群、“天府菜油”产业集群和XX药产业集群持续做大做强。推动产业发展资源快速增值,从基础设施提升、绿色低碳发展、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机制;加快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体系,培优培强农业高效生产能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总结和优化小农户和村集体经济通过“飞地建设”方式深度参与产业发展机制,激活农村闲置资源,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和富民兴村融合协同发展。
2.支持项目。
(1)XX城XX乡土特色产业全产业建设。重点推进XX北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采用“飞地建设”方式整合村级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引进合作方在XX大健康产业园新建XX西北中药材交易市场一期60000平方;推进XX趁鲜加工中心和定制基地建设,新建1000吨XX趁鲜加工中心和1万亩XX城XX标准化定制基地。
(2)全国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提升。重点推进国家级联合育种中心-1200头区域性共享种公猪站建设,引进XX种业集团与XX繁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1200 头区域性共享种公猪站;推进粪污沼气发电建设,依托40万头生猪共享养殖小区开展畜禽粪污电、气、肥、基资源化综合利用,配套建设预处理单元、沼气生产单元、固液态分离单元、沼气贮存单元、沼气发电单元、辅助设施设备等。
(3)联农带农工程-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示范建设。依托产业化联合体改扩建片区农事综合服务中心1个,村级服务站点7个,开展生产托管及烘干、仓存、冷链、物流等社会化服务。
(4)永江农旅融合区提升建设。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试点推进“果粮菜(药)”高效融合基地改造,配套完善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农事体验、观光休闲设施设备等,联合狂欢小镇、樱花谷、中国XX博物馆、生猪主题公园、绿溪优食谷等农旅元素,打造XX精品农旅环线。
(5)产业基础设施补短。在试点区域整治产业道路17千米 ,整治山坪塘35口,配套新建灌溉沟渠及蓄水池等。
(二)以智兴村,数字赋能推进技术应用改革
1.改革机制。
以农业农村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乡村产业、行业监管、产品流通、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农民生活的数字化水平,加快引入5G、区块链等信息化主流技术,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打造“云网一体”的信息化设施,推进“数据上云,服务下沉”,为智慧乡村提供创新能源。加快融通数据孤岛,以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数据治理,打破信息孤岛,融通数据应用,沉淀数据资产,为乡村精细化管理、城乡一体化管理、产业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推进建立全域数字乡村市场化建设运营新机制,以国家生猪市场-XX市场、中国XX电子交易市场、益农信息社等平台为载体,推动区域XX、生猪、台沃香米等主导产品在线销售额突破20亿元,实现信息技术推动数字乡村融合发展。
2.支持项目。
(1)生猪全产业链智慧养殖监管系统。设生猪全产业链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全县智慧养殖精准管理系统,建设养殖、金融、保险数字经济运营系统。
(2)XX城XX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改造。提升改造万亩XX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系统。
(3)农业大数据互联互通工程。整合区域内现有XX、生猪、虫情测报等数据资源,搭建XX镇主导产业大数据、农业园区大数据、种植/畜牧养殖大数据、农品市场大数据等不同维度的农业数据专题,服务全镇农业产业经济数字化发展。
(4)智慧农机开发推广中心建设。整合农机开发资源,利用集体经济闲置资产,改建40亩丘区适用机械研发及推广应用中心,引进前端物联采集设备、遥感、无人机等现代信息技术,针对性开发XX、XX、大豆等特色作物适用机械。开展智能农机开发和服务作业试点。
(5)XX镇智慧广电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实施乡村广播电视网络光纤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发挥智慧广电优势,建设乡村智慧党建、数字广播+乡村治理智慧综合运用、智慧乡村公共服务等系统,巩固和加强乡村宣传舆论主阵地建设,更好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建设,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6)XX智慧文旅中心建设。智慧乡村旅游建设:建设智慧旅游游客服务中心,新建“数字旅游中心、指挥调度中心”两大中心,新建“政府管理平台、游客资源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平台”三大平台,实现片区乡村旅游基础大数据库互联共享。两大中心和三大平台建设;建设XX江片区文化服务中心,结合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将之打造成集阅读服务、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和文化体育活动为一体的文化中心。
(三)以才兴村,人才支撑推进创新驱动改革
1.改革机制。
突出市场需求导向,统筹建立多类型、多层次和跨区域布局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开发机制。持续推进XX州英才计划,加快构建人才支撑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格局,落实《关于深入实施“XX州英才计划”支撑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形成具有XX特色的“1+N”人才政策体系。持续推进校地政企“四方”合作,深化“两江四地”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机制,柔性引进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发挥好行业领军人才在产业技术体系、行业重大专项等领域中重要作用。健全以用为本的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加大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乡村产业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和优秀乡土人才培训和新职业开发力度,培养懂农业、爱农村和爱农民的乡村骨干人才队伍。加快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综合利用地、税、费、资措施,调动下乡投资和建设乡村积极性,助力创新驱动乡村全面振兴。
2.支持项目。
(1)生猪种业创新实用人才教培中心。种业教培基地补短板,在种业园区核心区,提升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生猪种业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的教培基地,补齐园区人才教培短板。
(2)农村适用人才培训工程。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乡村产业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和优秀乡土人才培训300人/年。
(3)乡村文艺人才引进。引进艺术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在当地从事小型公益文艺表演、群众文艺辅导、培训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等,年均开展各类活动不少于100场次,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进程。
(4)创新创业孵化器。引进金融资本参与建设XX返乡创业孵化中心,为优秀乡村创新创业项目搭建低成本办公、交流、融资和培训场地。
(5)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人才涵养工程。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作用,引育一批懂农村、善治理、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开展“雁归桑XX”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人才座谈会,赴外招引人才和举办人才联谊等活动。加大各类乡村优秀人才培育力度,组织各类人才外出培训。全覆盖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完善新乡贤制度。
(6)人才联建共享项目。依托园区人才优势共建“园区-驻地-企业”人才驿站;搭建园区-高校-镇政府-企业四方“校地政企”合作机制,培育农文旅融合人才队伍,构建XX、生猪、粮油等产业全产业链人才培养机制,每年给予高层次人才专项补助。
(7)人才平台建设项目。围绕XX、粮油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院士(专家)产业园、科技孵化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平台。
(四)以治兴村,多元共治推进发展决策改革。
1.改革机制。
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改善乡村综合治理机制,推行多元主体参与、各方合作共赢的治理新模式,推动产、村、人、景和公共服务“多治融合”,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加快完善便民服务机制,协调推进农村雪亮工程、畅通工程、平安工程和便民商业服务网点建设。健全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和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成果,探索建立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循环利用机制,积极推行种养结合、立体种植为主的生态循环模式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种养循环试点。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机制。统筹抓好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管理创新等工程,加快构建产业、村居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机制。大力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婆媳”、“最美庭院”、“最美邻居”评选以及好家风家训家规传承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类活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具有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编制村民委员会职责清单和协助政府工作清单,建立履职履约双向评估机制。推进民主协商制度的建立,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载体,丰富完善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协商形式,探索村民小组协商和管理的有效方式。
2.支持项目。
(1)绿色XX建设。新建10000亩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系统,购置垃圾清运车5辆,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经处理生活污水和养殖场粪污通过循环系统实现农业还田利用。
(2)雪亮工程建设。全域全覆盖雪亮工程。
(3)综治中心建设。升级完善村居综治中心办公场所建设(包括场地、办公设施),建设面积600平米的镇综治中心。
(4)公共汽车站含物流库。建设公共汽车站配套物流库1座。
(5)便民商业服务网点建设。改造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四平、花园、光明、XX场镇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中心4处,配套完善村级便民供销服务网点50个。
(6)建强基层组织体系。建立“党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基层党支部标准工作法,建立村干部综合评价体系,村级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加强,村民自治、法治、XX治、智治能力更加有效,开展村级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村级“五老”、“新乡贤”等体制机制。
(7)建强法治服务保障项目。持续巩固“枫桥式派出所”建设建设,“枫桥式司法所”,提升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和警务助理,配备专业警用设备,建设法治文化广场。 实现雪亮工程全域全覆盖,各村居升级完善综治中心办公场所建设(包括场地、办公设施),建设面积600平米的镇综治中心。
(8)乡村移风易俗项目。大力挖掘“三国文化”“XX城XX第一村”XX发源地等文化元素,注重保护周家祠堂、莲花台等名胜古迹,建立各类村史馆,开展园区潼XX豆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持续开展小庙治理,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开展家风家训传承活动,完善村规民约,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开展“最美家庭户”评比,持续推进村民移风易俗。
(9)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留守儿童关怀项目。建立养老巡访制度;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有条件的村建立“童伴之家”,吸引广大大学生、社会爱心人士等志愿者参与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暑期志愿活动等。
(10)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镇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1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3个村开展“最美家庭户”评比活动,配强镇村两级保洁人员,优化地下管网设置,逐步实现场镇及农村地区“蜘蛛网”入地问题。加大排污设施扩容工程,实施污水处置扩容改造工程。
(12)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持续推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符合要求的加装电梯,增设老旧小区停车位、免费公用停车场等设施,开展老旧小区私拉乱接、污水乱排、噪音扰民等综合整治。
具体情况详见《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任务清单》(附件1)
四、管理和运营机制建设
(一)管理监督。加强资金监管。县财政部门要坚持监督、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在试点过程中加强业务指导,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试点工作纳入绩效管理范围,使用绩效自评、重点评价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对重大项目全周期进行绩效评价,关注财政资金支出结果和试点目标实现程度。加强同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积极借助专业机构和专家的优势,将监督工作融入日常管理之中,实时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问题,切实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资金监管的力度和有效性。
(二)风险控制。建立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和特色保险,采取“政银担”合作模式,扩大乡村振兴产业风险基金和担保贷款,多渠道、多方式增强风险防范能。
(三)收益分配。探索“按交易量返利+二次分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分配方式,正确处理农民与村集体、农民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关系,充分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切身利益。
(四)联农带农机制。
1.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在XX镇五柏村、兴相村、永凤村等,将道路、沟渠、塘堰、提灌站等基础配套设施,量化给村集体经济组织,试点推进“果粮菜(药)”高效融合基地改造,配套完善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农事体验、观光休闲设施设备等,联合狂欢小镇、樱花谷、中国XX博物馆、生猪主题公园、绿溪优食谷等农旅元素,打造XX精品农旅环线。整合农机开发资源,利用集体经济闲置资产,改建40亩丘区适用机械研发及推广应用中心,引进前端物联采集设备、遥感、无人机等现代信息技术,针对性开发XX、XX、大豆等特色作物适用机械。开展智能农机开发和服务作业试点,多形式拓展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探索生猪无疫小区共建共享利益联结机制。在XX城村、星楼村、枣河村等村,一是三方合伙共建生猪无疫小区,所需资金由“龙头企业、农户、养殖专业合作社三方共同投资,二是三项分工共治。无疫小区由龙头企业、农户、村养殖专业合作社三方按照合伙契约约定职责密切协作,实现小区的统筹管理。 龙头企业负责统一培训入场农户、统一提供优质猪苗、统一提供安全饲料、统一严格疫病防控、统一组织养殖管理、统一管控产品质量、统一粪污资源化处理。三是安全效益、生活效益、生态效益三种效益共享。实现生猪XX种养循环,变废为宝,绿色生态。
3.探索“六金一利”联营共建利益联结机制。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重点发展台沃粮油、本源XX、XX州农业等4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采取“订单农业有订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承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风险防范有基金、参股经营有红利等“六金一利”的联结方式,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提升农民合作社服务能力,强化家庭农场生产能力,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五、资金管理使用
XX省XX市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合计33个子项目,总投资5352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资金2697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200万元,市、县等地方财政资金5560万元,金融和社会资本资金15340万元,其他资金4450万元。
1.富民乡村产业发展共计8个项目,投资万元;
2.数字乡村发展共计6个项目,投资万元;
3.乡村人才振兴共计7个项目,投资万元;
4.乡村治理共计12个项目,投资万元。
具体情况详见《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资金安排计划表》(附件2)和《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绩效目标申报表》(附件3)。
六、可行性分析和预期成果
(一)经济效益显著。通过产业基础设施补短项目的实施,试点试验区的水利设施更趋完善、宜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得到有效推广,试点试验区的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必将实现双提升,从而增加农户的经营性收入。一批农产品加工流通项目、农旅融合项目的建成营运,可以有效试点试验区农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从而增加农民就业收入。通过利益联结纽带的形成,创新了利益联结机制和模式,促进了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效益。此外,项目实施还将创新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到2025年,预计试点试验区农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村集体平均经营性收入突破10万元。
(二)生态效益显著。通过项目建设,试点试验区全面推行“一控两减三利用”,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控害,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更加轻简化、清洁化;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必将从根本上上解决“脏、乱、差”等问题,极大地改善村容村貌,打造舒适、美丽的生活居住环境,实现乡村美丽宜居。到2025年,试点试验区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面积2万亩以上,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水平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9%以上,XX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以上。
(三)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实施党建提升工程,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施“XX州英才计划”,建立健全了“人才回引+项目招引+政治吸纳”综合机制,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推行多元主体参与、各方合作共赢的治理新模式,乡风文明得到加强,村风民俗积极向上,农民生活更加便捷。基层干部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将探索并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从而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七、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财政、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担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发改局、县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商务局、工信科技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试验工作的研究、部署、指导、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牵头研究制定试点试验相关规划和政策,做好信息收集、情况报告和服务工作等,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负责抽调精干人员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办公,统筹协调和推进试点试验工作落细、落实。
(二)建立责任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协同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要求,层层分解落实改革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重点,协调发挥好各职能部门作用。各职能单位要做好各自改革具体任务的统筹协调、上下对接和整体推进工作,配合单位要各司其职,积极做好负责的相关工作,形成改革合力。
(三)加大政策扶持。加大对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从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农业保险、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加强政策创设,出台与中央、省、市、县有关政策的配套落实文件,修正、完善XX县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乡村综合治理等扶持办法,建立完善的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支持政策体系。
(四)落实资金保障。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用于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财政局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和控制,严防出现资金滞留、挪用、虚列支出现象,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对重大项目进行全周期绩效评价,切实保障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五)强化考核督查。把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对相关部门、乡镇年度综合考核评价范畴。建立常态督查通报机制,实行月度报、季度查、年度考评制度,分年度对有关责任单位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对改革试点工作态度不积极、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将通报批评,及时归纳总结试点经验。
(六)及时总结提炼。对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情况进行经验总结,认真总结工作中呈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对其完善,树立典型,在全县大力宣传推广,相互借鉴学习,共同促进提高。试点试验工作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取得符合预期的试点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