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具体实施方案
【参考材料】以下精品资料“全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具体实施方案”由阿拉网友分享发布,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思想和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发挥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XX县实际,制定《XX省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一、基本情况
(一)县情概况
XX县位于XX盆地中北部,全县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万,辖33个乡镇,是XX典型丘区农业大县、XX唯一百万人口大县。XX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殷切嘱托,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稳居全省前列、全国百强,生猪出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油料总产连续六年全省第一、粮食总产连续三年全省第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为国家生猪保供和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贡献。与此同时,XX县坚持走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向发展大县、产业大县跃升的强县富民之路,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首位,作为全省唯一的非脱贫县高水平通过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国务院督查中被通报表扬并受到督查激励、全省唯一,先后荣获“全国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等多项殊荣。
(二)试点区概况
综合考虑县域各地基础条件、代表性、典型性等因素,拟选择具有代表西南丘区特点,区位优势明显、改革氛围浓厚、产业基础坚实、基层治理突出的XX镇作为实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该镇地处XX平坝河谷区,是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园区的核心区域,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4个社区,户籍人口万人,是全国重点镇、美丽宜居小镇、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XX出口示范区,XX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镇。
1.交通区位优势突出。XX镇地处“成都、西安、重庆”西三角经济圈,占据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成渝经济圈轴点,距XX县城30公里、中国科技城(XX)20公里,素有XX“北大门”之称,境内绵遂高速、国道G247横贯,未来还将迎来XX机场南迁、绵遂内铁路建设,从而成为全市唯一拥有“铁公机”的乡镇。
2.改革创新底蕴深厚。XX镇先后承接“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证颁证”等中央及国家部委农业农村改革试点2项、省级试点9项,是全省6个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32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2020年7月,省委书记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题,首站即到XX镇蹲点调研,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自此掀开序幕,此后高质量承办全省现场会等重要会议,“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等经验在全省推广,获评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先进集体。
3.现代产业基础坚实。XX镇以XX、生猪、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为主导,拥有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园区、1个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素有“中国XX之乡”称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被广泛报道推广。现有农业龙头企业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镇域内“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衔接、家庭农场参与、社会化服务跟进”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优势明显。
4.数字乡村迈出步伐。XX镇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已建成中国XX电子交易市场、国家生猪交易市场—XX市场、数字农业信息资源平台、生猪全产业链智慧养殖监管平台等数字化系统,“数字+农业”产业体系成型成势。探索“数字+治理”模式,建成智慧综治中心,实现“屏观全镇貌、网尽身边事”,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5.基层治理活力迸发。XX镇探索构建“一肩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三级协同管理监督体系,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创新探索“四联”工作法,XX派出所被评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坚持群众“点菜下单”,以“文化德治”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被评为XX“十大魅力乡镇”,涪城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XX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发展目标和定位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实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加快建设以富民产业为基础、数字技术为依托、人力资源为支撑、乡村治理为保障和集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善治乡村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XX样板,贡献XX经验。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政主导。不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在政策支持、规划引领、资金筹措、考核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不断激发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富民导向作为试点试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培育乡村人才高地、发挥基层干部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作为推进改革的关键支撑和基本保障,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因地制宜。以便于整合农村力量、便于统筹各类资源、便于提高治理效能为目标,结合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按照“生态优先、核心引领、以点带面、点面共进、全域统筹”理念,做精、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同步统筹现实条件和发展远景,着力构建超前谋划、适度留白、协同共生的总体空间布局。
——坚持系统集成。注重综合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围绕区域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一二三产业融合、城乡统筹进行系统规划、统筹协调,运用好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数字乡村发展机制、乡村治理创新等改革创新办法,发挥试点改革创新的集成示范作用,形成以改革促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
(三)战略定位
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以项目落地建设为重要支撑,着力将试点试验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现代化“百亿级”城镇,打造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样板。
——全链化三产融合示范区。坚持“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思路,加快构建集育种、基地、加工、销售、农旅、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健全完善产村共享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数字化乡村发展引领区。坚持将“互联网+”工程与农业提质、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健全延伸到村到户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实现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治理现代化、服务在线化。
——专业化乡村人才集聚区。坚持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与试点试验区总体规划和各项建设紧密结合,编制完善试点试验区产业、治理人才需求目录,探索健全“挖掘、提升、示范、激励”等工作机制,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人才体系全面形成。
——现代化乡村治理样板区。坚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依托镇村活动阵地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综合平台,持续推进基层平安创建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持续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四)发展目标
1.在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到2025年,农产品生产经营收入达到£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生猪、XX、优质粮油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建成生猪种业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400万元以上、突破30万元的村达到10个。
2.在数字乡村发展方面。到2025年,试点试验区数字农业应用场景达到£个,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打造电商品牌£个,电商物流实现全域覆盖,涉农政务服务事项100%全程网办,区域性乡村治理数字管理平台全面建成。
3.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到2025年,建成试点试验区乡村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和3个产业人才示范实训基地,分层分类培训高素质农民和乡村治理人才3000人次,专业化人才队伍对乡村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各类社会主体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格局基本形成。
4.在改善乡村治理方面。到2025年,村级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加强,村民议事决策机制更加健全,基层群众自治试点示范成势见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村级治理综合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23个村(社区)乡村治理工作更加规范、完善,建成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7个以上、省级4个以上。
(五)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思路:一核三区
一核:产城融合、宜局宜业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极核
秉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在XX平方公里的XX中心场镇和XX工业集中区范围内,推动XX种植、生猪养殖优势一产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二产、商贸服务优势三产深度融合、串点成线,统筹谋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物流集散等配套布局,加快构建产城融合、宜局宜业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极核。
三区:
1.涪城XX生态种养循环片区:依托省级XX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和省级生猪种业现代农业园区,在镇江村、枣河村、蟠龙山村、水磨河村规划建设“XX+生猪”种养循环示范区,全域推广“药—粮—菜”“猪—沼—XX”等绿色循环种养模式,创新构建“1+7+N”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打造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
2.永江近郊农旅融合片区: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理念,在五柏村、永凤村、兴相村规划建设西部水乡、印象涪江美丽岛等农旅融合项目,重点发展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和旅游线路,建成集观光科普、研学旅游、加工体验等于一体的XX近郊农旅融合示范区。
3.四平建新优质农产品高产片区:在王家桥村、姚江村、青玉村、金台村等7个村,发挥集中化、连片化、规模化的耕地资源优势,依托省级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积极推广“稻鸭(鱼)共育”等高产高效模式,推动“一田双收、一水多用”。积极开展优质新品种示范推广,发展壮大“台沃大米”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实施智能化与机械化示范行动,打造绿色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示范区。
(六)实施步骤
按照集成设计、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步实施、联动改革的要求,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从2023年开始全面实施,主要经三个阶段完成建设。
第一阶段:试点准备阶段(2023年4月-2023年5月)
贯彻上级部署要求,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初步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报审文案,开展方案申报。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23年6月-2025年12月)
成立领导小组及试点推进工作专班,建立沟通协作机制,落实专门队伍,细化改革方案,明确建设项目,加快动态推进,强化配套措施,加强改革保障,力争在2025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第三阶段:深化提升阶段(2025年1月-2025年6月)
及时开展查漏补缺,整理试点档案,开展试点评估,梳理试点成果,提炼先进经验,形成可供全省乃至全国借鉴推广的XX示范样本。
三、试点内容
(一)聚焦产业富民,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机制
立足“担当使命所在、强县富民所需”,全产业链推进粮油、生猪、XX等特色优势产业,每个产业落实“一名县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扶持政策、一个科技服务团队”,构建以种业为核心、园区为抓手、主体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聚焦种业创新,建设全国种业高地。
围绕确保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聚焦生猪、油菜两大重点领域,基地、科技、人才、主体四个关键,在试点试验区内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生猪联合育种创新实体,全省首个实现产学研融合的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省首个油菜制种产业化联合体。
(1)生猪种业育繁基地。强化生猪种业顶端核心育种场建设,提升生猪种源综合性能。在试点试验区建设生猪联合育种创新实体--1200头区域性共享公猪站1个、12000头种猪楼1座,建成后将以“1+7+N”开放式联合育种模式,构建集性能测定、数据传输与管理、遗传评估和精准选配等功能于一体的联合育种技术体系,实现优秀种猪基因的流动和扩散,服务范围覆盖全省近三分之一能繁母猪。
(2)生猪种业创新平台。创新“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形成“运行科学高效、创新能力突出、成果开放 共享、产业推动明显”的生猪种业创新体系。在试点试验区建设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该中心以生猪育种为核心,涵盖生猪疫病防控、动物营养、饲料兽药等环节基础技术研究,促进生猪育种全链条关键技术协同创新。
(3)油菜种业产业中心。围绕油菜制种基地,整合国豪、特研等优势种业企业资源,联合县级平台企业与省、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做强油菜制种科研与油菜种业加工、物流,打造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油菜制种产业化联合体,在试点试验区内建设油菜制种加工物流产业中心1个,依托逐步建成集“研、育、繁、推”于一体的油菜制种产业链。
2.聚焦园区提质,打造富民产业样板。
把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试验田”,通过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全力打造“种业先行、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种养循环、五良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
(1)现代生猪种业园区。围绕高质量完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任务,聚焦生猪种业全产业链发展目标,加快推进龙头企业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及建设自主创新平台。在试点试验区内建设包含15万头生猪育肥楼一座、智慧化屠宰场1个、冷链配送线1条的40万头生猪饲养宰一体化项目,实现企业育繁推、产加销一条龙,为产业园2023年成功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提供有力支撑。
(2)XX种养循环园区。(补充内容)在蟠龙山村建设20000平方米交易市场1座,提升川西北中药材交易市场,进一步拓展涪城XX销售渠道。实施碧淼兴川沼气发电(二期)项目建设,建设沼气生产单元及辅助设施设备等,示范引领畜禽粪污电、气、肥、基资源化综合利用,全面完成园区五年规划及三年创建目标任务。
(3)优质粮油园区。(补充内容)支持斯坦瑞在星楼村新建“中央厨房”一座,建设60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年产预制菜5000吨以上。加快台沃香日烘干能力200吨的油菜籽烘干房项目建设,升级改造3万吨油菜籽和5万吨优质大米精深加工生产线。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力争2023年,优质粮油园区成功入列省级星级园区方阵,最迟2025年晋级省五星级园区。
3.聚焦主体培育,夯实乡村产业支撑。
坚持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引领,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为依托,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探索户建场、场入社、社接企、企入园发展路径,加快培育一批优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
(1)家庭农场培育示范。(补充内容)在试点区加强家庭农场培育力度,到2023年底,全面实现每个村民小组有一户家庭农场,到2025年底,实现每个行政村有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2)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补充内容)在试点区全面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作用,清理空壳社、完善章程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到2025年底,实现每个行政村有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带农农户增产增收。
4.聚焦“三社”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加速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推广股份合作自主经营、资源合作联合发展、资金入股借力发展、托管代理服务发展等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削薄”行动,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在试点试验区依托开展“以粮为主、粮经统筹”改造试点,对区域内试点低效失管经济林腾退,撂荒地治理,探索建设“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的“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复合生产模式。
(二)聚焦数字赋能,探索智慧乡村发展机制
1.推进“互联网+农业”,加快生产端数字化提升。
(1)数字牧场。加快推进畜牧业智能化,利用电子识别、精准上料、环境感知、智能监控等数字化设备,个体体征智能监测、动态数据库建立等手段,实现畜牧,尤其是生猪全产业链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在试验试点区建设生猪全产业链智慧监管平台,通过在养殖端安装智慧养殖精准管理系统,搭建含养殖数据收集、金融保险服务、远程医疗诊断、牧场智能管理等功能的数字经济运营平台1个。
(2)数字农田。加快发展种植业信息化,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等手段,动态监测农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开展水肥药精准施用。在试点试验区内提升改造万亩XXERP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包含1万亩“水稻+”及2万亩“天府菜油”的全产业链数字化溯源体系;新建智慧农机研发、制造、推广中心,引进前端物联采集设备、遥感、无人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XX等特色作物智慧农机开发和服务作业试点。
2.实施“互联网+公共服务”实现服务端数字化转型。
夯实网络基础,加快实现5G网络全覆盖,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实现千兆网络开通能力全覆盖。加快乡村医疗数字化建设,强化远程医疗平台建设,优化医疗配置,降低医疗成本。推动数字广播体系全覆盖。
(1)5G基站基础建设。建设5G基站60个,覆盖率达100%,打造频谱翻倍、速率翻倍的5G数字网络。
(2)数字广播建设。开展乡村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光纤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3.加快“互联网+乡村治理”,补齐治理端数字化短板。
加速实施乡村雪亮工程。建设宅基地利用数字监管平台,全面优化宅基地审批管理、常态化巡查监管、综合执法。推进数字城管、数字交通建设,全面提高镇域城管数字化执法能力,提升乡村交通数字化监管水平。
(1)雪亮工程。新增120台套数字监控监测设备,实现镇域乡村全覆盖。
(2)宅基地利用数字监管平台。搭建镇域宅基地数据库、推动宅基地一宅一码,串联宅基地建房、退出、流转、登记办证、案件办理等业务全流程。
(3)数字城管、数字交通建设。建设违法停车智能抓拍、5G车载及执法记录、智慧停车平台、重型车辆超载超限智能监管等系统和配套硬件设施设备。
(三)以才兴村,人才支撑推进创新驱动改革
1.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落实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健全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配强人才工作力量,加强乡村人才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新型人才工作站”,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延伸人才工作“手臂”,实现党委政府与企业、人才的良性互动。
(1)提升乡村人才服务水平。加强乡村人才信息化建设,开展乡村人才分类统计,制定乡村人才认定标准,建立在外人才和本土人才数据库、区域(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人才队伍实行精确管理、开展在线服务。全方位加强人才服务载体和机制建设,整合村(社区)资源,建立集人才政策宣传、工作展示、业务办理、活动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成果发布、政商路演以及商务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启动乡村人才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2)积极搭建人才“回乡”平台。摸清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离退休干部等在外人才资源,组织县乡村干部结对联系和常态化走访服务在外优秀人才,定期举办人才联谊会等各项活动,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吸引在外人才关心回报家乡、助力乡村振兴,力争3年内回引优秀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300人以上。启动“归雁兴乡工程”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2.完善人才协同发展机制
围绕生猪、XX、粮油产业和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创新搭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平台,深化合作机制构建,加快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一体化发展。
(1)加强人才协同培养力度。依托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在生猪种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建设近2000平方米的生猪种业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的教培基地,加快补齐园区人才教培短板。启动生猪种业创新人才孵化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在XX镇水磨河村规划700余亩,建设集XX科研试验、科技展示、科普体验、人才实训于一体的科研基地,为XX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启动涪城XX产业人才培育平台建设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2)搭建产业技术创新新型研发平台。围绕壮大XX、生猪、粮油等主导产业,鼓励支持试点试验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联合创办独立运营、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最高给予新型研发机构10万元资助;优先支持试点试验区内研发机构申报国省级研发平台,对新获批的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一次性补助。启动产业技术创新新型研发平台建设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3.创新产业人才孵化培育机制。
依托生猪、XX、粮油等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培养集聚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和一二三产融合需要的优秀乡土人才,围绕培养深化人才培养、管理等制度机制改革创新,着力提升乡村人才生产经营、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能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重点面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强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支持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提能计划”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倍增工程”,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选拔培养、考核管理试点,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XX镇全域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乡村产业带头人全部培育成高素质农民,并将其中部分优秀人才培育成农业职业经理人。启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2)加强培养农村创新创业致富带头人。全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定改革,科学评价、精准培养乡土人才,对区域内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进行全覆盖培训,重点对优秀返乡农民工、下乡创新创业企业家、退伍军人等进行培训,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对评定为县高级农村实用人才的,3年管理期内给予3000元/年资助奖励,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纳入村后备力量培养。启动农村创新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4.健全乡村治理人才培养机制。
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发现和培养党员、村干部,探索健全村常职干部任期目标管理机制,坚持“正向激励担当+反向约束整改”系统发力,着力打造一支会治理、懂治理的乡村骨干队伍。
(1)加大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以实施“红领计划”为统领,大力推进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不断发展壮大基层骨干力量,构筑起农民工回引、培育、使用立体生态圈,定向回引培养优秀农民工,把优秀农民工引回家乡创业兴业,把返乡创业农民工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为优秀返乡农民工创业给予支持,打造优秀返乡农民工(人才)创业示范点、示范带,引导优秀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启动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2)积极引导新乡贤参与治理。实施新乡贤“挖掘、提升、示范、激励”四大重点工程,大力培育返乡创业人员、乡村致富带头人、热心乡村公益事业人士等“新乡贤”。建设新乡贤名录库,组织新乡贤到省内外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搭建新乡贤调解工作室、新乡贤志愿者工作站、新乡贤智囊团工作室等平台,开展“最美新乡贤”评选活动。支持有条件的村(社区)组建新乡贤理事会,建立新乡贤堂,丰富新乡贤交流、提升、作用发挥载体。启动新乡贤培育工程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四)聚焦乡村善治,构建乡村文明治理机制
1.健全村级党组织体系。
规范村党组织设置,加强群众自治组织和村级纪检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及社会组织建设,构建“一核多元”村级组织体系,不断提升组织引领力、共治力、发展力。
(1)建强乡村善治骨干队伍。大力开展“头雁提能”行动,深入实施系统轮训、蹲点提能、学历提升、持证晋级四大计划,全面提升村(社区)干部能力,重点培育一批担当作为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力争2年内实现试点区所有43岁以下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00%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掌握1至2门专业技能。
(2)深化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深入实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达标工程,改建XX镇及下辖23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建设区域性党群服务综合体和社区网格、小区党群服务站点,创新“££”党群服务新模式,逐步构建起“££”党群服务中心体系,促进警务助理、法律顾问、职业经理人、乡村医生等人群服务基层。启动镇村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3)完善党校教学体系构架。以党建提升工程为抓手,充分利用村级室内综合服务用房、室外活动广场等现有资源,参照基层党校“六有”标准优化布局,加快XX镇党校村级教学点规范化建设,配套完善办公室、研讨室、阅览室以及可容纳300人以上的培训教室等。启动XX镇党校村级教学点建设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2.完善“四治融合”治理体系。
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乡村自治基础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德治教化作用、智治支撑作用,进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1)优化群众自治服务载体。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分批次优化升级XX镇23个村(社区)村级便民服务室,部署开展乡镇和村(社区)社工站建设,探索推进市场化的就业服务、养老托幼等基本公共服务,丰富农技推广、文化娱乐、物流配送等服务场景,在3个村探索乡村治理服务智慧场景建设。启动基层群众自治场景营造试点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2)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加快推进XX司法所“枫桥式司法所”建设,丰富完善镇村法律服务室、综治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软硬件设施设备。深入推进村(社区)网格员、法律顾问、警务助理“三支队伍”建设,构建“££”综治大格局,创新“££”应急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治安隐患、矛盾纠纷排查管控化解及应急排险处置,织密治安防控、应急处置网络。深入推进“六无”平安乡村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完善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助推稳定和谐乡村建设。启动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启动乡村综治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3)提升崇德尚善教化水平。围绕涪城村XX产业发展,大力挖掘“三国文化”“XX发源地”等文化元素,在4个中心村建立村史馆。依托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立文明实践积分兑换机制,常态化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在涪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率先开办“家风学堂”,深入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等活动,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动乡村移风易俗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4)加快乡村治理科技赋能。结合数字乡村规划,建设集公共服务、安全预警、智能监控、信息共享等于一体的综合治理网络平台,通过手机、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等数字端口,在镇村范围内构建“线上+线下”的高效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森林防火、地震、洪涝灾害智慧预警,广场、市场、村级活动阵地等人口聚集重点区域日常监控,以及政策发布、法律法规宣传智能发布。
3.优化乡村公共服务配套。
持续推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着力加强乡村公共服务配套,不断提高医疗、教育、养老服务水平,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聚力夯实村级网底阵地建设,对XX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及附属设施进行改扩建,按照“每个行政村办好1所达标村卫生室”标准,规范设置19个建制村卫生室,实行“乡聘村用”,推动乡镇卫生院选驻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定期到村驻点,常态化开展上门巡诊等服务。启动XX镇中心卫生院救治能力提标扩能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500万元。
(2)提升乡村教育服务水平。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校舍安全保障性项目,对XX中学附属初中操场和宿舍楼进行维修改造。优化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条件,新建XX第二幼儿园,改扩建XX第三小学校(花园小学)、XX第三幼儿园,提升办学条件,满足适龄学生入学需求。启动XX中学附属初中运动场建设项目、XX中学附属初中学生宿舍改造项目、XX第二幼儿园新建项目、XX第三小学校(花园小学)扩建项目、XX第三幼儿园扩建项目,总投资33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0万元由中央和省财政全额投入,有专项资金。
(3)提升关老爱幼服务水平。2023年组织实施养老巡访建设,建立23支养老巡访队伍,并建立23个办公场所、落实办公经费。挑选有条件的村建立“童伴之家”,吸引广大大学生、社会爱心人士等志愿者参与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暑期志愿活动等。2023年重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工程,建设6个养老服务站,并完善防走失、安全监控等相关配套设施,招标1家第三方服务公司进行服务。启动养老服务体系和留守儿童关爱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4.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片区联动垃圾转运体系,持续推进城乡污水治理行动,确保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
(1)完善垃圾处理机制。建立每个村民小组1名专职保洁员的日常保洁员队伍,常态化维护公共区域环境卫生;以“家庭积分制”为基础,全面开展“最美家庭户”评比活动;按照“群众交一点、政府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的方式,筹资购置6辆生活垃圾转运车,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片区联动垃圾转运体系,逐步构建全域“垃圾不落地”收集模式。
(2)开展污水治理。优化地下管网设置,逐步实现场镇及农村地区“蜘蛛网”入地问题。加大排污设施扩容工程,实施污水处置扩容改造工程,并根据行政村住户聚集情况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XXX万元。
五、资金管理使用
(一)试点试验总投资
XX省XX市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合计32个子项目,总投资133550万元。
1.创新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机制共计16个项目,投资114950万元;
2.创新数字乡村发展机制共计8个项目,投资6300万元;
3.创新乡村人才振兴机制共计2个项目,投资2720万元;
4.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共计6个项目,投资958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根据试点试验任务和项目建设需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计划投入财政资金240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农村综合性改革转移性支付资金15000万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60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3000万元。此外,计划通过试点财政资金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资金投入89310万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农民筹资投劳等其他资金20250万元。
(三)中央资金使用方式
根据《财政部中央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性支付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突出改革和创新,严格按照试点试验任务及项目建设内容制定各项资金使用补助环节和补助金额。实行县级报账制,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并按国库集中支付相关规定序时拨付项目资金。
1.以财政补助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方式,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投入。在试点区域内引导粮油、生猪和地方特色XX产业三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丘区发展现代农业机制体制,通过财政资金扶持,支持其高度参与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农村旅游等融合发展,3年共投入中央资金6700万元,占中央资金%。
2.以财政补助和直接投入的方式,加大数字乡村建设投入。重点支持智慧农业、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体系建设和机制探索,3年共投入中央资金2800万元,占中央资金%。
3.以财政直接投入的方式,落实人才振兴提升投入。建设农村人才培育基地,健全吸引激励等体系建设和机制探索,3年投入中央资金1400万元,占中央资金%。
4.以财政补助和直接投入的方式,多渠道筹资瞄准乡村治理机制建设投入。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聚焦提升乡村治理基础、完善平安乡村建设协作、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等机制体制,支持和探索乡村治理机制,3年投入中央资金4100万元,占中央资金%;具体情况详见《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资金安排计划表》(附件2)、《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绩效目标申报表》(附件3)。
(四)绩效管理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试点工作纳入绩效管理范围,使用绩效自评、重点评价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对重大项目全周期进行绩效评价,关注财政资金支出结果和试点目标实现程度。严格按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任务绩效目标,由财政局牵头,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和控制,落实绩效目标执行中的跟踪监督,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确保绩效目标执行到位。试点期内,每年2月底前完成中央财政资金绩效自评工作,并接受中央、省级财政绩效实地考核和检查,及时整改各类问题,确保绩效目标序时完成。
六、负面清单
严格执行中央财政资金管理规定,不得用于单位基本支出、修建楼堂馆所、市政道路等,不得用于征地拆迁补偿,不得用于偿还债务本息,不得列支管理费等。根据XX县农村综合改革实际情况,建立《XX省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负面清单》如下:
XX省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负面清单
序号负面清单项目项目数量综改资金投入是否涉及该项目备注
一禁止建设类8否
1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1否
2违反国家土地管理使用相关法律法规1否
3搞房地产修建项目1否
4镇村举债开展试点试验工作1否
5非粮化、非农化建设项目1否
6市政道路1否
7建楼堂馆所1否
8 搞形象工程1否
二禁止准入类5否
1严重信誉不良企业或经营主体1否
2环境污染大、淘汰落后企业1否
3不符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1否
4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域内建设1否
5无技术、无资金经营主体1否
三禁止使用类8否
1项目资金用于发放绩效、奖金1否
2项目资金用于补充经营主体亏损1否
3征地拆迁补偿1否
4地方政府将此资金用于经常性支出1否
5偿还债务本息1否
6列支管理费1否
7用于开展金融相关经营活动1否
8项目资金纳入融资平台1否
合计21
七、可行性分析和预期成果
(一)可行性分析
1.经济效益持续提升。试点试行后,通过把牢主导产业方向和片区规划,突出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有效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试点区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将不断攀升,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越发强劲,“一核三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结构更加合理、优势更加凸显。到2025年,预计试点区村集体平均经营性收入突破□万元,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推动镇域经济突破亿元大关。
2.社会效益显著增强。试点试行后,通过创新利益联结和“人才回引+项目招引+政治吸纳”两大综合性机制,将有效带动试点区农民就近就地就业,促进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效益,推动试点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和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均衡化跨越式提升。到2025年,将培引乡村振兴人才□名,累计带动试点区□名群众就业,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3.生态效益日益凸显。试点试行后,通过重点探索打造“XX+生猪”种养循环模式,全面推行“一控两减三利用”,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持续推动生态立镇、产业兴镇,促使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轻简化清洁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宜居宜业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预计试点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占比达□%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置率、生活垃圾治理率分别达□%、□%以上。
(二)预期成果
1.乡村产业发展持续壮大。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发展机制,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和政策集成,持续提升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和科技创新水平,实现现代农业园区三次产业融合、要素高度聚集、辐射带动有力。积极探索现代种业创新机制,通过打造全国生猪种业高地、油菜种业创新高地,探索生猪、油菜种业“卡脖子”问题解决路径,形成一批行业领先的生猪、油菜种业关键技术成果。积极探索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机制,通过不断补齐和完善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推进以“猪、粮、药”为代表的优势特色产业链多向深度融合,实现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双提升。积极探索产业联农带农扶农机制,通过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鼓励生猪、XX、优质粮油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农户开展专业化生产,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2.数字乡村发展初具规模。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机制,通过引入5G、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化主流技术,建设“云网一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养、加、销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产业绿色智慧发展。积极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机制,通过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同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补齐乡村治理的信息化短板,提升乡村治理的透明度、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乡村数字惠民服务机制,通过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实施“互联网+社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等拓展优化工程,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积极探索乡村数字平台建设机制,通过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加快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3.乡村人才体系健全完善。积极探索优秀人才招引机制,通过深入开展跨区域人才交流合作,畅通XX籍专家、企业家回乡创业“绿色通道”,健全完善“柔性引才”机制,补齐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力量薄弱短板。积极探索本土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深化人才培养、管理等制度机制改革创新,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提升乡村人才生产经营、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机制,通过完善乡村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使用、流动、保障等制度,健全乡村人才选育用留机制,推动人才智力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一线聚集,加快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培育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4.乡村治理融合高效。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基础整体提升机制,通过党建引领,吸纳各类治理主体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凝聚合力、开展服务,建设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平安乡村建设多元协作机制,通过整合各方力量,规范村社综治建设、强化防控网络、打造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与乡村治理资源整合,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通过加强乡镇便民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全力提升基层公共服务环境,打通基层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常治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循环利用机制,积极推行种养结合、立体种植为主的生态循环模式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产业、村居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八、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行“双组长制”,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财政、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担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局、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科技局等职能部门和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于县财政局。坚持县委主要领导主动带头,亲自联系试点乡镇,领衔抓好试点工作。抽调精干人员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办公,统筹协调和推进试点工作落细落实。
(二)强化责任落实。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整合县镇村三级力量,协同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建立清单化推进机制,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要求,层层分解落实改革任务,形成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联动推进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和每月会商研判制度,加强专题研究,加快推进速度。各职能单位要做好各自改革具体任务的统筹协调、上下对接和整体推进工作,配合单位要各司其职,积极做好负责的相关工作,形成上下齐心、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凝聚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要素保障。建立政府投资稳定增长机制,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试点扶持政策,加大试点区域财政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县本级财政资金三年专项投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三年投入达2亿元以上。吸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试点建设,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和农民筹资投劳,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深度参与改革投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推出普惠性金融产品,推动金融资源向试点区域下沉。编制试验区产业人才需要目录,到2025年,建成试点片区乡村人才综合服务中心、3个产业人才示范实训基地和多个产学研用平台,分层分类培训高素质农民和乡村治理人才3000人次,吸引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的社会人才500人以上。加强试点试验区规划与涪江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衔接,严格执行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四)强化督导总结。将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县委、县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常态督查通报机制,实行月度报、季度查、年度考评制度,分年度对有关责任单位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及时总结方法经验,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面自查,每年度进行系统总结,试点结束进行全面总结,在自查、总结过程中不断完善试点政策措施,确保试点成效符合预期,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无
附表: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任务清单
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资金安排计划表
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绩效目标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