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精编5篇
【导言】此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1
编制目的。
为加快建立健全我县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预案。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辽宁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辽宁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预案。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突发环境事件分类。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三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和辐射环境污染事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环境污染事件、严重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污染事故;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污染事件等。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主要是指生物物种受到不当采集、猎杀、走私、非法携带出入境或合作交换、工程建设危害,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失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危害的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辐射装置、放射性废弃物辐射污染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环境事件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城镇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生产和贮存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事件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事件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造成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死亡3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适用范围。
*县范围内的突发环境事件。
2.应急组织体系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由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简称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应急办),专家咨询组、应急监测组、应急处理组组成。
应急指挥部。
应急办。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成。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主任由环保局局长兼任。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
在县应急指挥部领导下,负责组织专家咨询组、应急监测组、应急处理组及时开展应急工作;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负责应急处理队伍的日常训练和应急处理工作的演习;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专家咨询组。
专家咨询组的组成。
建立县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专家咨询组,由县环保局、卫生防护和气象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专家咨询组职责。
专家咨询组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咨询系统。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相关专家参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协助应急指挥部对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负责对事故危害进行预测;负责对在现场应急救援单位进行技术指导。
应急监测组。
应急监测组的组成。
应急监测组由县环境监测站业务骨干组成,组长由站长兼任。重大应急监测将邀请市监测中心站协助监测。
应急监测组职责。
负责污染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数据科学分析污染变化趋势;根据现场调查、监测结果,确定污染事故类型、危害、污染范围并编制监测报告,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安全防范、救援、环境安全处置技术等方面的决策依据;负责对事故污染实施跟踪监测,为应急工作的终止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和检查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应急监测工作;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
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邀请*市环保局核辐处和环境监测站的业务骨干组成,核辐处处长担任组长。
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职责。
负责对放射性污染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负责对事故污染实施跟踪监测,为应急工作的终止提供科学依据;负责对放射性污染源的应急处置和清运工作;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应急处理组。
应急处理组的组成。
应急处理组由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生态科、管理科业务骨干组成,环境监察大队队长任组长。
应急处理组职责。
开展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勘查工作,及时形成报告上报应急指挥部;协助当地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各有关部门职责。
——县环保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应急救援、专家组管理、提供应急救援工作的技术支持,对生物物种安全事件的监督,以及组织事故调查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辐射源的侦察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众疏散,控制和扑灭火灾,控制污染物质泄漏的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治安维护、交通管制等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应急医疗救援、防止食品和饮水污染的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工作,并及时为上一级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县财政局负责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体系能力建设经费,建立救援与处置基金(县环保局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需要,提出项目资金预算,经审核并报县政府审批后,县财政局负责办理资金拨付)。
——县发展计划局负责应急救援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的协调组织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运输保障的协调组织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环境应急所需气象数据资料的提供工作。
——县城建局负责协调有关单位在环境应急突发事件后的自来水保障和恢复工作。
——县农电局负责处理环境应急突发事件的电力保障工作。
——县网通公司负责处理环境应急突发案件的通讯保障工作。
——县人防办负责组织防化救援,确定污染范围,标志污染区等工作。
3.预防和预警
信息监控。
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和有关部门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县内环境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县外、有可能对我县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同时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和统计分析等处理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和辐射环境污染事件预警信息监控工作;特别重大环境事件、重大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经核实后,及时上报县政府。
预防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开展危险重点污染源、放射源和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建立县级危险重点污染源、放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管理;开展危险重点污染源周围环境信息调查,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持系统。
各相关部门负责了解县内外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各相关部门负责指导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县环保局负责对我县新建项目在环评阶段制定应急预案的审核。
预警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级四级,预警颜色由低到高依次为蓝色(Ⅳ级)、黄色(Ⅲ级)、橙色(Ⅱ级)、红色(Ⅰ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收集到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预警措施。
进入预警状态后,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和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开通与突发环境事件所在环境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3)立即向省、市、县政府领导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
(4)预警公告。蓝色预警由县政府。黄色预警由市政府。橙色预警由省政府授权市政府。
(5)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6)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7)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等保护措施。
(8)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4.应急响应
分级响应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坚持属地化处置的原则,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县环保局负责协调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支援。
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Ⅰ级响应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Ⅱ级响应由省环保局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Ⅲ和Ⅳ级响应由市环保局和县政府组织实施。
应急响应程序。
县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应急响应行动,出现问题及时向市政府和市环保局报告突发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情况;需要有关应急力量支援时,立即向市环保局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县环保局按照以下程序和内容应急响应:
(1)及时向县政府报告突发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
(2)组织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分析情况。根据专家的建议,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3)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时,可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并经县政府同意,请求省、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支援。
信息报送与处理。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3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或直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与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核与辐射事件的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
应急处置。
处置措施。
(1)按照《*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实施。
(2)现场应急监测,按照《*县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组织实施。
现场处置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2)控制污染,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扩散和蔓延,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危害。
(3)现场人员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应报请县突发环境事件指挥部或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决定,在不能与之取得联系的紧急情况下,可先行处理后报告。
(4)应急处置工作立足长远,应彻底消除危害,保证污染无继发可能。
安全防护。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故的特点,佩戴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进入和离开事发现场的程序。
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办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向群众告知应采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应急终止。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再次免受危害,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突发事件信息。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原因、危害和损失等有关信息,由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对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字的,应征求评估部门的意见。对于一般性事件,应主动配合新闻宣传部门,对影响重大的事件的信息,应经县政府批准后,根据需要及时。
5.应急保障
资金保障。
县环保局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需要,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县政府审批,经县财政局核准后执行。
人员保障。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县应急指挥部应立即组织专家咨询组的专家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
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要加强环境应急队伍的建设,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
县环保局要加强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管理,培训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监测等专门人才。
装备保障。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应在充分发挥现有的监测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加强环境应急处置硬件建设。配备环境应急专用仪器设备、指挥车辆、监测车辆和放射性应急监测车辆等快速反应装备,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防护装备和对讲机等应急通讯装备。
6.后期处置
善后处置。环境事件发生地的政府在做好受灾人员安置工作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7.附则
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县环保局将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辽宁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报县政府批准。
奖励与责任追究。
奖励。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或挽救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责任追究。
在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视情节和危害后果,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起突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8)其他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县环保局制定,由县环保局负责解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上5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2
从之前福建的铜酸水渗漏事故,云南曲靖的铬渣污染事故,蓬莱的海底漏油事件到今年山西长治的苯胺泄露事件,上海的黄浦江废油运输船只泄露事件和死猪漂流事件,北方大范围雾霾事件。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触目惊心的后果以及十分惨痛的代价,因此,如何做好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目前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门户沿杭州湾地域,区内有数条省际高速,便利的地理优势造就了现在特殊的产业格局。化工作为金山区主要产业定位,境内有已具规模的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等重要化工产业园区,毗邻宁波北仑港、浙江独山港等石油化工集中区。特殊的产业特征和区位特色,造成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机率更高,预防性环境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
通过对数年来各种环境污染事故的分析,结合金山区环境安全监管中的问题,我们发现从污染的源头隐患开始识别、分析和预防,并构建区域特色的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对环境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更为重要。下面以金山区的环境安全管理为案例,从基本环境风险识别入手进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初步构建工作探讨。
1 金山区主要环境安全问题的初步识别
根据金山区的区位特征、产业结构和环境特点等实际情况,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对存在的主要环境(含生态)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环境安全问题。
化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含生产、储存、运输)
化工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行业特征,无论在其生产、物料储存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风险事故,对环境造成安全危害。从金山区地域范围来讲,西南和东南分别有上海石化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以下简称“上海化工区”)两大化工基地,这是对金山区环境安全最大的威胁和隐患。根据有关资料,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已建和在建生产工程五十余个、装置几百套;上海化工区已建和在建生产项目三十余个,生产装置一百余套。全区共有化工类企业包括各类生产、使用和处置危险化学品企业200多家,其中主要集中在以精细化工为产业导向的金山第二工业区(已建和在建化工类企业40余家)。这些企业存在非正常工况下可能导致物料泄漏扩散污染地表水、空气,以及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因处置不当引发环境污染风险事故。
饮用水源地安全
根据上海市和金山区统一规划,截止2013年,金山区已经关闭所有分散式饮用水取水口,统一从位于黄浦江断面的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2013年“事件”和黄浦江大量死猪事件对金山区全区万人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冲击后,揭示了突发的环境污染风险已经成为现有环境安全的重要威胁。而这些突发事件背后又是海事运输和农业养殖等环境监管所无法触及的监管范围,也给我们的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监管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交通运输环境安全
金山区境内公路纵横密布,总里程达775公里,公路密度网达到公里/平方公里;区内河网密布,大都是通航河道,长度达到247公里(包括区水源保护区的紫石泾与张泾河)。由于金山区化工的产业定位,化工产品和物料的运输、装卸使得这些交通运输通道在运行时,会成为风险事故发生的场所,而且一旦对重要环境敏感目标(如水源地、农业生产场所、居民住宅等)造成污染影响,后果将十分严重。
2 金山区环境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历年来,金山区在环境安全管理及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的防范、应急等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是从全面构建和谐金山、建设上海国际化工城的整体要求和金山区存在的环境安全问题来看,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实施应急计划是需要具备一个完善的协调机制的问题。金山区内化工片区多且较为集中,在管理体制上各成一体,分别有各自的应急预案,没有形成统一的沟通协调机制,当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会发生相互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损失。采取任何污染应对措施,都应有法律保障为前提,防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是某个部门独立可以实施的,它需要协调区域内各部门的力量,从而把污染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对能力不健全
各级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应急计划的实施是由各级的反应人员来完成的,尤其应急反应指挥人员的综合素质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应急反应的效果,金山区应对环境事故能力,在制度上还应有相应的执行标准,在人员和监测配备配置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潜在的环境安全问题重视不够
尽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但所发生的污染事故大都与管理不当和预防措施缺乏有关。通常从事故发生到污染物进入环境有一段时间间隔如果能够建立有效的预防计划和措施就有可能防止污染物进入环境。金山区区域跨度广,化工企业众多,潜在的环境风险高,突发性环境事故极易发生,目前还重视不够,对于区域风险源监控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研究。
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重大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的巨大费用来源,主要由主管机关来垫付,而对于一个大型污染案件的索赔审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就给相关部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压力,甚至可以使企业运营困难。如果在某一区域连续出现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则会由于资金问题大打折扣。
3 构建金山区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探讨
根据对金山区环境安全问题的初步识别,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控制和监管对策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金山区的环境安全监管体系 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图1 金山区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框架结构
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
根据金山区环境安全问题的各种情况,分别进行科学的分析甄别,对这些问题隐患的控制、预警、应急、监测和善后等各方面加以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规划,制定相应的环境安全管理规范性文件(规划或规定);同时,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责任制、问责制及考核制度,以保障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贯彻落实。
预防优先于应急,坚持源头控制
对于环境安全问题,必须充分重视预防措施,坚持源头控制,掌握好环境安全管理的主动性。根据环境安全管理规划或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区可能存在的各类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风险和隐患进行全面彻底地排查,尽快及时地发现问题,落实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做好环境安全防控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的石化、化工行业的防护控制距离标准调整环境敏感目标与上海石化、上海化工区以及金山第二工业区等化工类企业的距离,如没有标准则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同时还应充分考虑风险事故发生时的扩散影响问题,尽快搬迁控制区内的现有居民住宅,建立绿化隔离带。应按照新项目严格控制,现状逐步改善优化的原则,从空间布局上主动预防化工行业环境安全隐患。
完善应急响应处置系统
按照国家的各种规定,针对金山区存在的环境安全风险事故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响应)预案或计划,务必做到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同时,按照应急预案或计划的要求,分别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范围、不同类别的演练和演习(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在演练中锻炼、考验并提高应急的能力和水平。
健全预警监测系统
为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将突发环境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预警监测能力建设的健全和提高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金山区环保局2006年引进开发了VOC在线监测车辆,开展本区域环境应急监测和巡查执法;从2011年起,针对金山区金山卫化工集中区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了对金山第二工业区环境质量监测的整治评估。为了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环境突发事件,弄清区域VOCs排放特点,建立区域环境空气VOC污染因子排放清单,开展相关化工企业的重点监管,区环保局投入约八百万在金山第二工业区边界建立了两个空气自动在线监测站,并联网上海石化边界的VOC自动监测站形成了金山区第一个化工集中区域敏感地段的监控子网络,专门针对化工区的污染排放日常监测、污染物排放溯源和环境污染的预处置。
加强环境安全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设置环境警示教育专栏,及时报导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面向社会、基层和青少年,做好环境保护知识的基础性教育和岗位培训,制作突发性环境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教学片,传授“事故预防、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知识。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有奖举报、环境诚信等机制。保障新闻舆论对环境问题的监督权,以及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公众广泛参与、自觉投身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真正做到全民参与的“大环保”。
加强区域联动联防
从2012年的几次事件可以看出,环境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联手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把管理工作做好。金山区内化工片区多,企业集中,因此,要彻底解决金山区域内的化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安全问题,在环境管理上必须相互沟通,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实现区域安全管理、预警、监控和应急等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实现区域环境风险控制管理的有效联动。同时,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制度,长抓不懈,并且在工作中针对存在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研究,不断改善,使得整个管理体系充满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王金南,吴舜泽,曹东等。 环境安全管理评估与预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付保荣,惠秀娟。 生态环境安全与管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 吴舜泽。 国家环境安全评估报告[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 张 勇。 环境安全论[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 王忠伟。 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需要[J]. 环境科学与管理,
[6] 雷 鸣。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贯彻实施与环境污染应急措施实用手册[M]. 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 2006.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3
关键词: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措施
引言:社会生活以及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危险品,在这些危险品的生产、运送、使用以及销毁的过程中,因人为忽视或者是因不正确操作而导致的污染源泄漏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事件叫做环境污染事故。像这类型的环境污染问题很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或者是霎时排放出大量污染物,有着十分明显的突发性,因此会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以及身心健康。
1 、本地区污染源台帐的构建
建立本地区污染源台帐首先要对该地区各个特大环境污染源展开全方位调查,挑选出主要危害该地方环境的污染源构。一般而言,基层的县(市)级监测站会比较了解该地方中现有的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以及潜在具风险的污染物。因此,在本地区污染源及风险源台帐的构建中一定要保证内容细致,并且是一厂一档。同时每个单位台帐的内容也一定要包含本单位所在的地理位置、最快捷的线路图、原材料的名称以及使用量、产品的名称以及产量等最基础的信息,除此之外,应该规整污染源台帐档案且保留电子版本,以便于日后查阅。有了该台帐提供的基本信息,不管管辖范围中哪个企业出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监测部门都可以按照台帐中的信息及时汇报出现场的基本情况,及时推测出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污染源,为进一步确定污染事件中的污染物提供了有效的根据,从而使得环境应急监测的准备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能更快地做好污染事故的善后工作。
2 、深化环境污染应急措施预案
产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难以预测性决定了应急监测准备工作的经常性,并且从事故发生之前到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以后,这三个阶段都离不开应急监测准备,可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必须要深化这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所谓应急监测预案,即根据会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而制定能够高效的开展应急工作的条理清晰的方案,并要求内容一定要精简,方便操作。迄今为止,每个环境监测部门均依据要求编写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方案,但是介于基层的环境监测站通常都不会有专门的应急监测工作者,他们的应急人员大多由本监测站各个科室的人员兼任,那么,基层的环境监测部门则应该把握每个机训练应急监测小组的成员们。使他们清楚的知道身为一名应急监测者该做些什么,不仅要孰知急监测工作程序以及一些应急办法,还应该清楚每一种应急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在何条件下可以使用,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当出现应急事故时可以快速反应并选择出最佳应急监测方案。
3 、提高现场应急监测能力
有了良好的方案,那么有较强的现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必然是如虎添翼。因此,能力方面的提高同样不容忽视,必须做到迅速、变通并且要具有可行性。因此,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找出监测因子,根据所得充分的现场资料以及详细的数据库资源对监测因子展开分析并鉴定污染因子。然后按照布点的办法进行严密分析。例如:某一个突发性的化学物品气体泄露事故,因为受其影的范围具有无法预知性,所以要根据气象等来判断出风向、风速,从而找到距离事故点较近的位置,并在那里安置便携式气体应急监测仪器,严密布点,再经过检测、分析以及计算,算出污染物浓度并找到其扩散方向以及影响的范围。再者,还要进行跟踪监测,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具有短期持续性,因此在它持续污染的这段时间里应该跟踪监测对污染的源头和环境的质量,从而令事故发生的环境和它周围的环境条件得到保障。最后,污染事故发生后,各地方政府、部门以及民众均会在事故发生以后深入了解与事故相关的环境信息,监测信息。因此,采取标准的方法第一时间发表监测信息,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并且对事情的发展形势也有一定帮助。
4 、深化培训并拔高监测人员的应急监测能力
由于我国现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并且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因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也会时常发生,与之相配套的环境监测仪器也越发高科技,因此监测人员应急能力的提高便成了应急环境监测中的主要部分,而且一定要由那些具有较好专业素养的环境监测员去满足现实的工作需求。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家对事业单位编制的管理相当严格,编制环节高度紧张使得本科毕业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去环境监测部门工作变得十分棘手,从而导致了现存的监测人员多半是曾经的职工,而这些员工狭隘的业务知识面并不能迅速顺应新潮流之下的应急环境监测业务工作。环境应急监测不单单结合了体力和脑力劳动,它还具有一定的高风险性,所以身为一名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其自身的素质要远远高出其他工作。只有深化现存职工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应急监测素养是环境应急监测水平更上一层楼的重要保障。
结语
应急监测能够在第一时间判定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污染源的类型、浓度、波及范围以及会带来那些破坏,如此,不仅使得决策部门可以利用可靠的理论依据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高效处理,同时还防止污染源四处扩散取得足够的时间。所以,有关部门应该特别注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体系的构建以及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强化监测员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统筹兼顾,尽可能讲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效益发挥到最大,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4
关键词:应急监测;预案;突发性;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12102
1引言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形式多样、发生突然、危害严重、处理处置艰巨的特性。应急监测又是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救援工作和处理处置工作的前提与关键,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以上特性,当事故发生时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监测预案,应急监测工作的开展将举步维艰。
2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的必要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二是对污染事故的处理处置[1]。而应急监测必须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数量、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扩散态势等),以便于快速、准确地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提供环境动态信息资料。
但现行的各种应急预案主要针对的是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和工业污染源监测,且内容相对笼统和空洞,这对监测部门的应急监测工作缺少现实指导意义[2]。 因此需要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实用、科学、完整的应急监测预案体系,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提供前提保障。
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的编制步骤
确保应急监测预案的权威性是首要任务
应急监测预案如果没有权威性,那么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它不能起到相应的指导协调作用,如同一纸空文。通常应由国家或者省级监测站下达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的文件,市级监测站积极响应;或者市级监测站根据所辖区域具体情况,自行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然后报上级部门批准,以此保证所编制的应急监测预案具有法律保障和权威性。
成立应急监测预案制定小组
在编制应急监测预案时所涉及到的内容专业性较强、知识面较广,这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一支由各领域专家和学者组成的队伍――应急监测预案制定小组。小组主要负责制定日常准备工作程序、辨识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制定应急监测行动响应计划、确保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演练。
明确预案目标与范围
为了编制出的应急监测预案更具有针对性,必须先确定预案适用的行政区域范围、环境污染事故种类以及应急监测所要达到的目的。
做好区域内潜在风险源的辨识与评价是关键
应急监测预案应该建立于潜在事故源的辨识与评价之上,故该步骤是关键步骤[3]。通过调查和辨识,理出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单位及分布情况,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场所特征和生产过程。摸清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评估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造成的危害程度。此外,风险源不仅包括厂矿企业等所属的固定源,还包括流入所辖区域内的流动源,例如危化品运输车辆等。这类污染源可以从已发生的污染事故中筛选确定,建立本区域内流动风险源档案库。
客观地评价自身应急监测资源与能力
应急监测资源主要包括应急监测人员的数量、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应急监测人员的防护设备、应急监测车辆、应急监测通讯和后勤保障等;应急监测能力主要包括应急监测人员的响应能力、布点采样能力、实验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急监测培训经历等。对应急监测资源与能力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根据潜在的泄漏源制定出与自身应急监测资源和能力相匹配的应急策略,从而编写出更符合实际的应急监测预案。
阐明应急监测级别的划分
在环境污染事故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应急监测行动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对事故发展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可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中的分级标准或者所在省(市)及地级市出台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分级标准对事件进行分级。事故发生时可根据不同的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监测组织机构、调配相应的应急监测资源。以市级监测站为例,一般分为三类情况。一类:污染程度大需全面监测评估;二类:污染程度一般需一般性监测;三类:污染程度小仅需了解掌握[4]。
应急监测机构及其职责的确定
对应急监测机构及职责的确定在应急监测预案中显得尤其重要,应急监测机构通常由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应急监测现场小组、实验室分析小组、质量控制小组、综合信息小组、专家咨询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小组构成,可将其绘制成组织结构图。在应急监测预案中必须预先详细地阐明各成员小组的职责,以保障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确定应急监测行动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前、中、后期各应急监测小组所采取的实际行动就叫应急监测行动。应急监测行动是应急监测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如下程序:接警、事故地理位置的确定、潜在泄漏源信息库查询、事故评估和定级、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初步拟定应急监测方案、准备仪器开赴现场、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应急监测方案并展开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数据汇总编制应急监测报告或快报并上报、应急监测终止、跟踪监测、应急监测总结评估并归档。该部分应详实地阐述应急监测行动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方法,且宜将应急监测行动绘制成流程图,有助于更加清楚的呈现应急监测预案。
阐述应急监测培训和演练制度
应急监测预案后,并不能完全的保证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应急监测人员能快速有效的展开应急监测工作。所以,在编制应急监测预案时还应阐明对应急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的相关内容,有利于应急监测人员对应急监测程序的了解和应急监测技术的掌握,同时也能找出应急监测预案的缺陷并及时做出修改。
构建应急监测数据库系统
研究A案适用区域范围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规律,分析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建立“潜在泄漏源信息库”、“危险品特性库”、“危险品历史事故库”。调查区域范围内饮用水源地、医院、学校等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建立“环境敏感点数据库”。同时还应建立“应急监测专家信息库”等数据库。
4结语
虽然近20多年来,我国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方面做出了不断的努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应急监测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对于如何编制出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监测预案仍在不断的探寻。本文提出的编制思路在应急监测预案的编制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骁,连萍。加强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5 (2):34~36.
[2]薛锐, 赵美玲, 曾皓锦,等。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研究[J].中国应急救援,2007(5):33~34.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5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电磁辐射,以及核、生物化学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二、组织机构
市环境保护局成立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市环保局局长XX同志任组长,下辖市环境监察应急小组和市环境监测应急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受理辖区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报告,调查事故原因、污染源性质及发展过程,立即作出应急处置措施反应;及时向市政府报告辖区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及其处理情况;组织辖区内重大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事件的现场监察、监测及处理;领导市环境监察应急小组和市环境监测应急小组的应急处理工作。
市环境监察应急小组由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和市环境监察大队组成。负责应急事故的现场调查、取证;提供应急处置措施建议;协助有关单位做好人员撤离、隔离和警戒工作;立案调查事故责任;做好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任务。
市环境监测应急小组由市环保局自然保护科和市环境监测站组成。负责污染物的现场快速定性分析、为应急处理提供依据;对环境污染物的性质、危害程度做出准确的认定;对环境恢复、生态修复提出建议措施等;办好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交给的其它任务。
三、工作程序
(一)任务受领及要求
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在接到污染事故发生的警报后,应立即通知市环境监察应急小组和市环境监测应急小组赶赴现场,当出现重、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时,领导小组应有一名以上成员到现场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市环境监察应急小组受领导任务后,应尽可能了解以下内容并及时向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原因以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围;
(2)污染源种类、数量、性质;
(3)事故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可控性及预采取的措施;
(4)本小组基本任务、到达时限等要求;
(5)友邻小组的任务,可能得到的支援及协同规定;
(6)上级指挥机构(指挥员)位置、指挥关系、联络方法;
(7)受领任务后48小时内发出速报,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源、经济损失、人员受害情况等;
(8)其它需要清楚的情况。
市环境监测应急小组受领任务后、应尽可能做好以下工作并及时向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1)一般情况下,水污染在4小时内,气污染在2小时内定性检测出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可能的危害;
(2)一般情况下,24小时内定量检测出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并发出监测报告;
(二)赶赴现场
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按指定路线组织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应急人员和车辆赶赴现场,明确途中联络方法,灵活果断地处置开进途中情况,确保按时到达应急地区。
(三)应急处置
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应急小组到达现场附近后,应根据危害程度及范围、地形气象等情况,组织个人防护,进入现场实施应急。要尽快弄清污染事故种类、性质,污染物数量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围等第一手资料,经综合情况后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经批准后迅速根据任务分工,按照应急与处置程序和规范组织实施,并及时将处理过程、情况和数据报指挥部。
1、现场污染控制
(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与相关部门配合,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
(2)及时通报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3)参与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
2、现场调查与报告
(1)污染事故现场勘察;
(2)技术调查取证;
(3)按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程度认定事故等级,共分四级。根据《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进行报告。
(4)环境监测应急小组应采取污染跟踪监测,直至污染事故处理完毕、污染警报解除。
四、后勤保障
(一)通信保障
1、应急启动时的通信保障。应急通知下达与接收以有线通信为主,利用办公电话,实现应急信息快速传输。在外应急员的联络以移动电话等无线通信为主,确保应急通知快速下达。
2、开进中的通信保障。以无线通信为主。应急指令的下达与接收,事故现场应急信息的通报与反馈,主要利用移动通讯。
3、处置中的通信保障。采取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与运动通信相结合的方式,以无线通信为主。指挥部(或应急办)可利用现场临时架设开通有线电话指挥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实现上情下达;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移动电话,辅以运动通信,实现信息双向交流。
(二)运输保障
运转的确认和调度由局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平时各应急车辆须保证100公里以上的行车用油。开进中根据实际情况由局应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交通等勤务保障。
(三)其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