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30314

【导言】此例“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第一篇】

结合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现制定《滁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服务全局、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完善机制、持续发展,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建立统一认证的电子身份系统及单点登录系统,构建行政办公、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实训实习、学分管理、质量监测、家校沟通、校企合作、后勤(生活)服务、资产管理、学校安全管理、学生实习跟踪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

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治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助推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化、教育管理更加精准化,以智慧化引领职业学校现代化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特色应用系统,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的智能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

智慧校园建设工程涉及到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五大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特别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着力于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技能提升,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的教学模式、治理模式以及服务模式。

(一)加大智慧校园基础环境提升。坚持政府引导、标准引领、项目示范、分步实施,全面建成覆盖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快速、高效、安全的教育信息化运行网络,实现市、区、校三级网络高效互联互通,逐步提升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的接入能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立统一认证的电子身份系统及单点登录系统,构建行政办公、教学、实训、科研、管理、学生实习跟踪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全面使用或对接国家核心系统、省级通用系统、市级教育平台,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各类特色应用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科研、资产等各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二)整合和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适应“互联网+”信息化环境及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大力推进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研发,有序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开发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自主学习资源,支持建设一批微课、慕课、SPOC等多种形式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建设国家、省、市及学校四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推广应用。采取汇聚、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服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推进名师网络工作坊建设,强化优质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三)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开展智能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互联网+”智慧课堂,建设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并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远程协作、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四)统筹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搭建集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和后勤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信息发布、项目管理、顶岗实习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就业信息分析等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及网络运行环境。通过平台,加强管理信息化应用,实现过程跟踪、精准监控和数据分析,做好信息采集、统计和更新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效能与决策水平。统筹完善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在学校内部,推进管理系统平台在学生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校产管理、项目管理和工作流程管理等环节中的广泛应用,实现管理教学相衔接、个人空间全联通,智慧化助力学校教学管理改革。

(五)提升师生和管理者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会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做到熟练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着力提高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与执行力,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学校管理者要具有信息化规划能力、执行能力、评价能力及沟通能力等,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六)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建立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建立多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按需配备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配备统一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升级维护、病毒防范及重要数据的备份,确保各类设备和软件平台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三、实施步骤与阶段目标

20xx年,遴选天长工业学校作为省级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先行先试,探索经验。

20xx年,在试点校建设基础上,列入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库的学校开展市级智慧学校创建。

先行试点学校以完善硬件设施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物联网系统化、多功能一卡通、监控全覆盖,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支持各类设备的多媒体运用,实现对装备使用管控的智能化。

到20xx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覆盖面达50%以上,建成滁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到20xx年,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力争50%的中职学校达到建设标准。滁州市中职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步骤与阶段目标见附件。

四、保障措施

创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管理服务平台,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培育智慧型的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扩大优质数字职业教育资源的广泛覆盖。

(一)落实发展责任。市教体局成立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制定评估标准和评分细则,检查、督导、评估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智慧校园信息化工作培训。县(市、区)要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要将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纳入本地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强统筹,落实经费,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要依据《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xx)等现行国家标准,整体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逐步实现升级改造的预期目标。

(二)健全工作机制。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健全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信息化运维管理、安全保障、人员培训、经费保障等机制。将信息化教学研究列入教科研课题,将信息化应用能力要求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要重视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人才考评和激励机制,增强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服务能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能力的信息化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各职业学校设立由学校领导或专职人员担任的首席信息官(CIO),负责统筹信息化规划、建设和实施。

(三)完善政策保障。结合实际,各地积极争取和落实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探索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坚持政府引导,在地方财政职业教育经费预算中,把智慧校园建设和日常运维服务作为重点予以倾斜。多渠道筹集智慧校园建设经费,鼓励各类信息技术企业、专业机构、行业组织等积极有序平等参与智慧校园建设与服务。组织市级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和推荐参加省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智慧校园建设学校的教师;评选市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和推荐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成果。

(四)加强督导考核。将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情况作为智慧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县(市、区)教体局目标考核指标,定期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专项督导和指导,按照规划进度,适时组织评估验收工作。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第二篇】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20xx年连云港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工作要点》要求,进一步完善智慧教育学习环境,架构智慧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全面发展智慧教育,加快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质量提高。

坚持应用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和师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县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建设围绕智慧环境、数字资源、信息素养、融合创新、支撑保障、特色发展等六个方面开展。

(一)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千兆进校、百兆进班。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生活等场所。支持视频点播、电视电话会议及语音、图像等各类信息的多媒体运用。采用智能化设备对装备使用情况进行自动追踪、管理和控制。

⒉信息终端。拥有支撑教学、学习和交互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建有智能卡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等应用服务。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食堂、宿舍等)配置公用信息终端,为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

3.智慧教室。教室配置多媒体交互设备,建设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录播教室、支持教学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智慧教室和学习体验中心。能实现教室、电子设备的集中智能化管控。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

4.信息安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网络安全设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

5.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能实现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

(二)数字资源

1.资源开发。通过自建、引进、合作、共享等多种方式配备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资源和数字校本特色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数字资源能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2.资源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师能有效运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学生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

3.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字资源。

(三)信息素养

1.学生发展。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同时注重自制,不沉迷网络。

2.教师发展。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3.信息化领导力。校长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根据区域信息化发展目标,明确建设思路,具有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

(四)融合创新

1.智慧教学。教师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和数字资源进行电子备课或网络协同备课。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能采集、汇聚、整理、分析教与学过程的大数据,实现师生教与学双向适时反馈。

2.智慧管理。依托国家、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校园智慧管理,推动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实现办公、教务、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等智能化管理。

3.智慧服务。提供基于PC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交流。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家庭、社区和其他学校提供教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社会化公益服务。

(五)支撑保障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实施。

2.机构人员。学校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每门学科配备教师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

3.经费保障。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学校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教学资源更新和日常运行维护。开展校企等合作,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智慧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

4.制度建设。学校建立教育信息化运营、管理和激励制度。

(六)特色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重在深化应用、融合创新,鼓励各校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在“智慧校园”前沿研究、特色应用、突出成果、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打造亮点,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特色发展。

四、考评细则

详见附件。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智慧校园”创建活动是加快教育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重要举措。各学校务必要高度重视,将“智慧校园”创建作为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来抓。要做到建设与应用并进,在完善硬件环境的同时,加强应用推进。要以“智慧校园”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学校内涵建设步伐。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实施。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3.明确目标,细化落实。各学校要组织管理团队、全体教师及各职能岗位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积极落实“智慧校园”创建工作。要对照建设标准,根据建设项目和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分工,逐项逐条责任到人,确保创建工作有效落实。

4.措施到位,确保实效。各学校在“智慧校园”创建活动中,要完善措施,加强管理。一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以制度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规范有序运转,有效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各种学习能力和优良品质。三是加强学习交流,有计划地组织工作意愿较强、工作成效较好的业务骨干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四是注重“智慧校园”安全管理,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升级维护、病毒防范及重要数据的备份,确保各类设备和软件平台安全、稳定运行。切实以“智慧校园”的创建促进学校建设和管理上水平、上台阶,真正实现为学生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目标,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品位。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第三篇】

为根据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要求,按照县委“14456”工作布局,为进一步夯实教育信息化环境基础,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推龙游教育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和国家、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以建设为基础、应用为支柱,以促进教育改革和质量提高为核心,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活动,全面提升我县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纵深化、多样化推进“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管理方式和教与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助力“学在龙游”品牌落地。

三、重点工作

(一)推进基础环境建设

1.夯实硬件基础。每年安排15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添置与更新计算机、多媒体、图书、教学实验仪器、音体美卫器材等常规设备,计算机有效生机比达4:1,师机比达1:1,100%教室和多功能场所装配多媒体教学设备,并配备交互式教学系统。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创新普通教室、传统实验室和功能教室,50%以上学校建成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和校园智能感知环境(责任部门:教育局、财政局)。

2.提升网络环境。在全面完成千兆网络“校校通”、百兆网络“班班通”的基础上,20xx年起对全县所有学校工作、学习区域进行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处处能学、时时能学、人人可学”的信息化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管理)做好基础环境建设(责任部门:教育局、财政局、各通信公司)。

(二)推进应用融合创新

1.深化大数据应用。深化信息化工具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优势,拓展教与学空间,优化教与学过程。通过数据动态采集、实时分析和学习诊断,实现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精准化,促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责任部门:教育局、大数据局)。

2.探索新技术应用。以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等为载体,鼓励中小学校积极探索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等教与学新方式。组织开展基于移动学习终端、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的教研活动与交流活动(责任部门:教育局)。

3.推广数字阅读。打造数字化书香校园,引进数字图书馆和图书阅读终端,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网络化。全面布置数字图书阅读终端,配套建设校园电子班牌、室内外LED电子屏等宣传终端设施(责任部门:教育局、财政局)。

4.辐射优质资源。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均衡发展。深入推广“之江汇”教育广场,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深化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等数字资源建设,加强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网络教研空间建设和应用,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从而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公平(责任部门:教育局、财政局)。

(三)推进教育智能管理

1.推广智能办公。全面开展教育局和学校办公自动化、督查督办、工作交流、应急处置、绩效管理、视频会议等政务(校务)办公应用,加快推进移动办公,实现政务运作高效协同(责任部门:教育局、大数据局、跑改办)。

2.延伸便民服务。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教育便民服务领域延伸,基于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等政务(校务)服务入口,聚焦教师招聘、新生入学、教育缴费等民生热点,实现“一站式”便民服务(责任部门:教育局、大数据局、跑改办)。

(四)推进信息化素养教育

以第二轮教育信息化全员提升工程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强学校信息化课程建设,积极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丰富学校课程内涵,培养良好的数字化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责任部门:教育局)。

四、保障机制

(一)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网络。县教育局与全县学校分别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学校应设立教育技术中心科室,科室主任纳入学校中层管理,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水平。

(二)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保障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坚持开放办学思想,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补助资金。切实加大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确保不低于8%的公用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拓宽经费筹措渠道,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进一步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高速、稳定、安全、绿色、文明的教育专用网络。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设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教育信息化安全运行保障机制,加强信息内容管理、网络舆情管理和网络安全监控,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推进智慧教育有序健康发展。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第四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和《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切实推进我县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根据《广德县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服务全局、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完善机制、持续发展,推动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方式,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创新教学、服务和治理模式,提升职业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

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和能力,以智慧化引领职业学校现代化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智慧校园基础环境建设。坚持政府引导、标准引领、项目示范、分步实施,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建立统一认证的电子身份系统及单点登录系统,构建行政办公、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实训实习、学分管理、质量监测、家校沟通、校企合作、后勤(生活)服务、资产管理、学校安全管理、学生实习跟踪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全面使用或对接国家核心系统、省级通用系统、市级教育平台,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各类特色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科研、资产等各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加强学校专业仿真实训系统建设,重点解决实训教学中“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难题。

(二)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与研发。适应“互联网+”信息化环境及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以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微课、慕课、SPOC等多形式的优质共享数字教育资源。按照“能学、辅教”功能定位,支持建设国家、省、市、县及学校五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推广应用。根据需要,有序引导职业学校开发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个性化自主学习系统。整合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省级特色示范校、示范专业和示范实训基地等项目已建成的专业资源并推广应用;支持省、市、县级名师工作坊(室)研发建设数字教学资源,并提供资源推广应用。探索建设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服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依托专业机构,建立健全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加强优质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三)探索“互联网+”智慧教学模式。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互联网+”智慧课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加强教与学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开展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

(四)统筹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建成集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和后勤管理于一体的智慧信息服务平台,符合实施校企合作信息发布、项目管理、顶岗实习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就业信息分析等需要。建设平安校园、节能校园平台,实现过程跟踪、精准监控和数据分析。加强管理信息化应用,做好信息采集、统计和更新工作,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统筹完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建立统一集中的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在学生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校产管理、项目管理和工作流程管理等重点工作中的深度应用,提高教育服务与决策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提升师生和管理者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会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增强网络自觉自制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做到熟练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有效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着力提高校长及管理人员信息化领导力,增强其信息化意识,提升其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和评价能力。

(六)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加强对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建立多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按需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升级维护、病毒防范及重要数据的备份,确保各类设备和软件平台安全、稳定运行。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三、建设安排

20xx年,遴选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作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到20xx年,力争全县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覆盖面达到100%。

四、组织机构

(一)县教体局成立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县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制定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和参加智慧校园及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等培训。

(二)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成立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本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制定本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本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做好迎接上级督查、指导、评估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和参加智慧校园及信息化工作等培训。

(三)县教体局成立由学校、政府、相关机构和企业等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研究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县级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专家组,在县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对全县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发展责任。各校要把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纳入本校发展规划,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统筹,落实经费,积极推进。组织参加和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培训,注重开展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增强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提升其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和评价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依据《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xx)等现行国家标准,按照有关要求科学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或设计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实施,逐步实现升级改造的预期目标。

(二)健全工作机制。中等职业学校要健全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信息化运维管理、安全保障、人员培训、经费保障等机制。将信息化教学研究列入教科研课题,将信息化应用能力要求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要重视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人才考评和激励机制,增强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服务能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能力的信息化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提倡设立由学校领导或专职人员担任的首席信息官(CIO),负责统筹信息化规划、建设和实施。

(三)完善政策保障。结合实际,按照有关信息化运行维护保障经费基本标准,积极争取和落实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探索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省级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学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之后,要将“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智慧校园建设。多渠道筹集智慧校园建设经费,鼓励各类信息技术企业、专业机构、行业组织等,积极、有序、平等地参与智慧校园建设与服务。组织县级职业学校教学能力大赛和推荐参加省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智慧校园建设学校的教师;评选市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和推荐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成果。

(四)加强督导考核。将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情况作为智慧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专项督导和指导,按照规划进度,适时组织评估验收工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6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