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培训方案例子(精编4篇)
【导言】此例“自媒体培训方案例子(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自媒体培训方案1
[关键词]新闻学类专业;工学结合;应用型;教学模式;网络与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8)05-0019-0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教育部要求全国约200所高校试点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作为应用专业的新闻学,理应倡导学理与术理并重、传播文化与传播科技结盟,培养既有深厚人文功底,又有系统社科知识,还能掌握现代传播技能的复合型新闻人才,这是当下政策的导向,也是市场的必然要求。
目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的新闻学教育还存在诸多盲点,尤其表现在新闻教学的实践环节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够重视、不够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与职业竞争意识相对薄弱等方面。可见,传统的新闻教学模式缺乏一个相对完善的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网络与新媒体时代媒体实践的需要。因此,改革传统的以学科知识结构为逻辑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构建以系统化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等为基础的新型课程体系——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将是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类专业办学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国内新闻院系的新闻学理论研究刚刚起步,新闻学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如何改变“新闻实践”就是“放羊”的现状,如何面向基层、面向地方、面向市场,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等居多问题值得研究。本文以惠州学院网络与新媒体实践课程群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新闻学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一、基于职业分析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实践课程设置还是停留在“网络+新闻”的阶段,设置的课程虽然兼顾了新闻和计算机网络的内容,但是各门课程之间融合不够,出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的现象[1]。本课程群在针对网站和新媒体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以及对毕业生进行回访的基础上,发现本课程群的实践课程直接面对的岗位为网络与新媒体采写、版面编排、专题策划、论坛管理、内容传输等技术岗位。这些技术岗位对应的人才培养技能要求为网络与新媒体的“采、写、编、评、传”五个方面的技能。
按照“采、写、编、评、传”五个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规律,经过多次的课程改革和实践,逐渐提炼出了基于职业分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构建了网络与新媒体编辑专业技术课程体系(见图1)。该课程体系按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分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四个阶段。基础能力包括各种网络硬件设备的使用和软件的应用学习,学生在基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完成网络新闻的采写、编辑评论和传输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完成经验层面的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注重策略层面的技能培养,包括第三阶段的综合能力培养和第四阶段的拓展能力培养。
二、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课程体系设计是将课程基本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它直接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效果和我们教育的效果。课程设计思路包括六个步骤:①通过对网络与新媒体新闻采编活动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与东江传媒网、新浪乐居网、惠州西子网进行深度合作以及在毕业生回访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分析;②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业界专家的指导下,集合专家的理论知识、业界的工作需要和教师的经验,共同设计课程,确定课程培养目标;③根据岗位能力培养、职业要求、工作任务选取课程内容和学习项目;④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合作、省市共建等手段完善教学条件建设和设计教学方法;⑤采用工学交替,专兼职教学团队,全真(仿真)实训展开教学;⑥最后,采用理论与实操双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估。这样,才能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改革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具体见图2所示)。
三、根据工作任务分析,选取教学内容
我国拥有网络与新媒体从业人员多达300万人,未来10年总增长量将超过26%[2],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已经成为新兴的职业之一。其从业人员担负着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选题策划、内容选择和审核加工、信息组织、服务设计与论坛管理等工作,是我国网络与新媒体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本课程群紧跟网络媒体、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每年修订一次教学计划。每次修订教学计划,课程组教师与传媒业精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学生代表一起共同讨论,按照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发展需要、岗位需要、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性地选取了网络与新媒体采编中最为常见和实用的采编技能為教学内容模块。
在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时,紧扣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实际,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并通过让学生学习知识点、掌握技能点来达到教学要求。针对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引入双证教育,即引入国家“网络与新媒体”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让学生走出校门不仅有毕业证还有职业资格证,可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
四、按照网络与新媒体工作内容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理论联系实际
网络与新媒体编辑是一门与一线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群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网络与新媒体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强调在“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的同时,将理论融入实践,不但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实现教、学、做、用一体化学习项目的教学组织如图4所示)。
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该课程应该以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教学的组织实施应该以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例如,将学生分组模拟编辑部创办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新闻站点、电子期刊、论坛等,教学内容与真实的媒介工作流程一致,教师在课堂上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按照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对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新闻站点、电子期刊、论坛进行市场定位分析、选题策划、选稿组稿、制作校对,最后完成工作任务。这种情境式教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服务专业教学,以任务和项目为载体,以师生互动和综合实训为平台,逐步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要求。
五、按照教学规律,设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群基于工学结合模式、双证书制度、核心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按照教学规律,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向媒体从业人员的转型,设计了工作和学习交替的六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图5所示)。六个实践环节包括:选择实训项目、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准备素材和设备、实施实训、撰写报告。教师通过设计方案的答辩和实训报告的答辩两个环节介入实训中,在实训开展前进行选题和方案的把关,对实训的结果进行考评,以保证实训的效果。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有两种:一是项目导向法,二是任务驱动法。
(一)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
“项目”是指以完成一个具体的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为目的的任务,在完成此课题过程中,能将此课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项目导向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的开发过程转换为教学过程,把企业的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的载体,实现校企的零距离对接[3]。网络与新媒体编辑专业立足编辑岗位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实训中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学过程完全按媒体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来运作,把一个班分成若干实训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项目的组织与协调,且每个小组的组长采用轮流制。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责任心,实现了校内教学与媒体岗位间的直接对接。
(二)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课程的日常教学由课程组教师首先按课程要求把知识点提炼成学习项目或工作任务,学生必须完成每一个学习项目或者是工作任务,课堂上就是让学生寻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每一个学习项目或工作任务,教师只做基本的讲解,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和思路,最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份角色完成项目,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中的生产流程一致。课程的综合训练教学则采用了两种任务驱动方式,一是将媒体的实际工作任务放到课堂上,由学生根据媒体要求进行新闻产品的策划和制作,学生完成新闻作品后,由媒体进行评选与采用;二是进行产训结合,学校利用现有设备,主动承接新闻业界各种业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这4篇自媒体培训方案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自媒体运营培训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自媒体培训方案2
关键词混合学习;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2―0027―05
一 混合学习的内涵
1 混合学习概述
混合学习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李克东[1]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何克抗[2]教授指出“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简单而言,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以实现最小的成本和最高的学习效果。[3]
2 混合学习的设计模型
Josh Bersin 认为混合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四个基本环节:(1)识别与定义学习需求。学习者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在混合学习中需要对学习需求进行识别与定义。(2)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定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学习者的特征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学习风格、原有知识及技能结构、智力水平等,混合学习需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定具有适应性的学习计划以及确定的测量策略。(3)根据实施混合学习的设施(环境),确定开发或选择学习内容。混合学习基本形式是面对面与在线学习的混合,基本设施通常指实现在线学习的设施,由开展混合学习的单位建设,还应考虑带宽、电脑的配置,学习管理系统的限制,时间的约束等。(4)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该过程是混合学习的最后阶段,主要是执行学习计划,跟踪学习过程,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目的。[4]
RIT混合学习设计模型是由Rochester理工学院(RIT)所提出的一种混合式学习设计模型,在该模型中,认为混合学习是将面授学习和网络学习活动相结合,以纸质教材和在线课程两种资源支持学习活动。[5]
二 混合式培训的设计原则
1 以培训目标为导向
在混合式培训的设计中,也要以培训目标为导向,以保证培训在目标方向前进。培训的目标来自于培训的需求。
2 将培训内容与学习者经验、水平相结合
调查了解学员当前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教学经验等,将教学内容与学员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相结合,才能确实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
3 提供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资源和工具
在混合式培训中,相当多的时间是学员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提供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资源和工具,以保证混合式学习有效实施。
三 培训设计
1 定制培训内容
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学员当前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选择和制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培训内容的设置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整个培训活动的重要支撑。
2 定制培训环境
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共同作用下,需要为培训创建培训环境,该培训环境应该包括所需的物质环境以及人力资源,诸如多媒体教室、网络学习平台,在线辅导教师等等。
3 开发培训资源
根据培训需求和培训内容定制相应的培训资源。培训资源的设计、组织与开发对培训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得到相应的培训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定制培训策略
培训策略的定制是实施培训的关键。在混合式培训中,为培训活动选择适合的培训策略包括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两个部分,主要用到的策略有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和协作学习教学策略等。
四 广东药学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混合式培训实施方案设计
1 分析学习需求,确定培训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22份,有效问卷22份,回收率达73%,问卷有效率为100%。教师们普遍反映信息技术在教学和备课中具有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节省备课时间并提高效率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关于授课使用方式或者运用多媒体时,多媒体课件,尤其是PPT的使用率是最高,其他媒体或者方式如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程、网络课件应用的情况很少,如下图所示。
我院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会用到信息技术,但是教学方式比较匮乏,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课件,创设情境,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处于初级水平。
在培训方式方面,60%的教师选择采用面授和网络培训的方式,40%的教师选择面授培训,没有教师愿意采用全部的网络培训进行学习,如下图所示。
学校共有四个校区,地理分布分散,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完全采用单一集中面对面培训很难满足相当一部分教师接受培训的需求和接受培训教师后续学习和获得支持的需求,进而影响培训的效率。
通过对教师的实际培训需求的调查和分析,我们确定如下培训目标:采用混合式培训,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和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研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 培训内容和学习形式
通过对以往教师培训的分析,认为培训内容要和教师的工作需要紧密联系,以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在内容的设置中要根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差别和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模块,让教师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学习。通过对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所期望的培训内容的调查得知,教师们希望在参加的教育技术培训中,得到以下内容的学习:音频、视频的编辑,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网络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网络教学资源的搜索与利用,演示文稿的制作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如下图所示。
将内容分为初、中、高级,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的教育技术水平灵活的选择不同的内容学习。在每个单元中,结合具体案例学习,将教育技术理论融入到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中。例如下表中数据:
学习在Excel中将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如下更为直观的图,如图6:
用戴尔的金字塔理论对其解释:在各种媒体中,语言文字最抽象而图表是相对其更直观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以上例子使学习者即学习信息技术技能(如何在Excel中将数据转化为更直观的图表)又学习了教育技术理论。
3 实施混合式培训的环境和资源
(1) 培训环境
本培训需要进行集中培训的多媒体教学课室,需要进行网络学习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全校建有多媒体教室78间,所有教室都配置有高清晰度的投影机和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中心拥有多媒体机房,而且学校于2007年7月正式购买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为网络化的培训提供了实施平台。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提供虚拟学习环境,补充课堂教学和提供远程教学平台。该平台拥有一套强大的核心功能,使教师可以有效的建立和管理课程,制作课程内容,生成作业和加强协作。平台中的协作工具提供了实时同步的交流互动,支持文本聊天环境和完全的虚拟教室。教师可以选择任一环境安排协作学习。除了文本聊天,虚拟教室提供协作白板、问题和解答集锦以及退出教室功能。学习者可以参与实时课程和讨论。为了支持小组协作,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工具建立不同的学生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文件交换区(与小组成员共享文件)、讨论区和虚拟教室(与同学和教师一起进行实时讨论或共同完成任务)以及给小组成员发送信息的小组邮件工具。学生可以同时属于多个小组。教师能够为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作业和项目。平台中的讨论区支持多议题的异步讨论。教师可以围绕不同的主题设置多个论坛,并嵌入到合适课程中。学习者可以张贴讨论项,并能够修改、删除、匿名留言和添加附件(包括视频格式)。论坛内容可以根据议题、作者、日期或主题排列和浏览,并支持完全搜索。学校具备混合式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硬件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的网络环境和网络学习平台的条件,将面授培训和网络化培训方式结合,扩大培训收益面。
(2) 培训资源
如果说硬件环境是基础,学员和教师是核心,那么培训资源就是确保混合式培训成功实施的关键。学习资源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物质基础。在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学校已经具备网络学习的硬件条件,使用BB网络教学平台自带软件环境。因此,对学习支持服务的软硬件环境不做考虑,主要考虑的培训资源是在线课程。本校以BB平台建立了在线培训课程和网络学习环境,如下图所示:
五 结语
在培训实施方案的设计中,我们以混合学习思想和混合学习设计模型为基础,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环境和学习平台,建设学习资源,提供在线学习支持,保证网络学习和面授学习质量。培训活动是一个系统,培训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更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培训方案的设计是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的。
参考文献
[1][3]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 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 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7-11.
自媒体培训方案3
近年来以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容纳性为特征的新媒体空前繁荣,成为公众表达自己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态度、情绪、观点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新媒体环境下供电企业舆情应对模式是国网公司建立企业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客观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媒介素养的提升是建立新媒体环境下国网公司舆情应对模式的需要。
一、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媒介素养培训体系的内容和做法
(一)构建培训体系媒介素养模型体系
由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全球化,相关课程模型呈现出多样化态势,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媒介素养培训体系模型在根据其使用环境、内在需求,以及国网公司管理人员媒介素养发展的现状等因素,在充分论证以往培训工作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设计新型媒介素养模型,其是以提炼媒介素养培训过程中的关键点为基本元素进行设计。
模型核心思想是培养国网公司管理人员的自主媒介意识,媒介可以产生正反两面的作用,取决于管理人员在何种程度上以何种方式来使用它们,每个管理人员都应对自己的媒介行为及产生的社会效应负有责任,促进管理人员形成自主地批判思维,这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内化到管理人员心里,贯彻到日常媒介接触行为当中。根据这一核心目标,结合管理人员媒介素养现状,提炼出媒介素养培训体系模型的主要因子:媒介认知、媒介解读和媒介创造。
1.媒介认知。媒介信息认知是指在媒介素养培训过程中,要树立科学面对媒介信息的态度,既不是全盘地抵制媒介传播的信息,也不是全盘接受媒介的信息。并且对媒介新闻的传播媒体、传播的机制、媒介传播的技巧、媒介信息的取舍方式要有清晰的认识。在培训中通过课程讲授以及案例引导,让管理人员了解媒介的特点,发现媒介的运[]行机制,正确的树立供电企业管理人员的媒介意识,对媒介信息批判的接受,不盲目相信,才能使学员理解媒介传播的过程,掌握新老媒介运行的方法,熟悉与不同媒体沟通应对的技巧。
2.媒介解读。在学习媒介素养体系的过程中,了解媒介的特点、运行机制等传播性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解读媒介信息。媒介信息的解读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要求能够分辨媒介信息的来源,判断信息的背景和影响;二是理解媒介信息,不但要求能够在了解媒介信息内涵,同时能够了解媒介信息的外延伸含义。通过培训,加强管理人员媒介解读的能力,增强学员在对外宣传工作、舆情处置协同工作、新闻应急工作等的能力,突出“外部评价推动”、“问题导向引领”,以舆情推动管理改进与服务提升,进一步推进公司发展环境建设,确保公司形象安全。
3.媒介创造。仅仅具备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正确地解读媒介信息是不够的,管理人员要具备在媒介时代的引导领航能力。只有通过各种媒体手段,正确信息,陈述观点,才能够掌握媒体时代的话语权,才能创设平等的媒介环境。在培训中,通过设计课程挖掘管理人员的媒介创造能力,促使其吸收媒介信息并加以自我创造,提升与主流媒体传播合力,持续推进公司品牌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责任央企品牌形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中持续提升公司品牌塑造、传播和维护能力。
(二)建设媒介素养培训教学平台,实现培训教学知行合一
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媒介素养培训体系是以全媒体教学平台建设为支撑的。应建立相关配套的教学平台进行,例如“新闻会”、“媒体采访、媒体访谈”等模块的媒体沟通情景模拟演练设施,最大程度的将真实的舆论环境展现在企业管理人员面前,在全媒体时代针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平台也应打造网络舆情监控应对模拟教学系统。
(三)设计培训框架课程体系,创新培训实践模式
1.制定媒介素养培训方案并提炼媒介素养培训关键点
针对国网公司管理人员媒介素养水平和地区性差异的现状,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特征,应因地制宜的制定媒介素养培训方案。
2.开发培训课程体系
依据学员对象和培训班主题,企业管理人员媒介素养培训体系培训课程按能力要素和技能模块可以进行分级设计和组织实施。其中理论课程是针对广大需要提升媒体沟通素养和能力的学员,从教案设计到教学点评都突出“普适性”,落脚点在管理人员与媒体面对面的举止形象整饰与表达技巧掌握。而实践培训针对的学员是公司内兼职新闻发言人,安排针对学员本人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新闻处置方案,包括新闻会、媒体访谈、媒体采访访谈三个教学模块,从教案设计到教学点评都突出“个性化”,落脚点在危机事件的新闻处置及常规和敏感问题的综合系统应对。
3.创新建立“剖析案例、模拟环境、实战演练、专家点评”的媒介素养情景模拟实践培训模式
企业媒介素养能力提升培训体系是在“剖析案例、模拟环境、实战演练、专家点评”的媒介素养情景模拟实践培训模式基础上建立的。通过选择真实案例、请真人记者、真提问、真演练的方式构建适应新媒体特点的“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演练呈现――专家点评”的实训模式:
(1)创造真实氛围,激活学员思维
情景设置是通过营造仿真的情景,激活学员调动知识内存学以致用,并且即兴发挥那些突破思维定势来解决问题的潜能。在培训教学过程中,要求学员根据案例的情节与发生环境,自行定制模拟的情景和扮演角色。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设计新闻会、媒体采访、媒体访谈的情境模拟等教学场合,这些教学场合的案例内容可以取自真实的舆情案例。矛盾典型性、可操作性、具有潜在易发性或现实争议性是案例素材选编的基本原则。
为了在现场模拟演练中发挥水平,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在课前精研教案中的背景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参加情景模拟的企业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上网搜集与案例相关的信息,还需要与同组其他人碰头讨论,预测记者可能的提问并商议回答问题的口径。促使学员把理论授课中学习到的处置原则落实到方案设计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站在多个利益相关方的不同角度思考,在争论和冲突中抓住主要矛盾,厘清各种关系,在拓宽思路和丰富认识的过程中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实战实训演练,师生共同参与
实战演练的教学组织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人员培训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充分重视师生全程共同参与,特别强调学员的主体性地位。模拟演练的主角是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教师以企业管理人员为中心,帮助其放下心理包袱,全力进入角色。培训教师要课前进行教学导入说明,既要消除学员的陌生感和紧张感,也要让学员明确特定的角色扮演和流程设计是必须遵守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以放松而充满鼓励的话语促进学员积极表演踊跃互动,活跃教学气氛,又要指导及时有力,牢牢把握教学节奏的主控权,规范学员有序演练。
(3)专家现场点评,双向互动交流
自媒体培训方案4
[关键词]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 新型农民培训 应用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革新和深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普及,而且在新型农民培训等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相当多的农民培训机构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局限于电视课堂、放录像、ppt课件等简单的外在形式,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缺乏深入了解,或者装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却不知道如何系统实施和有效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民培训中的巨大作用。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加深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农民培训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对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重建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帮助农民培训机构改进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效率,达成培训目标。
一、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影响
教育技术也称教学技术,是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视觉教育运动。目前,我国的教育技术也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的应用,也为新型农民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条件,促使培训的观念、内容以及思维、学习方式的变革,对培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对学习资源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使用,从传播渠道来说,学习者容易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培训教师和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获得渠道;从传播特性来说,提供了形象化的间接经验来代替直接经验,使培训更加生动有趣。
2.对培训者的影响
培训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员学习的帮助者或指导者。培训师的角色从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活动的导演者。
3.对学员的影响
学员的地位从原来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有机会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
4.对培训模式的影响
使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转变为个别化培训、集体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的有机结合。
5.对教学媒体的影响
教学媒体向多媒体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储存光盘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培训过程智能化发展。
二、新型农民的特点与培训要求
新型农民培训的特点是学习者的身份是在乡的农民,是成年人。作为成人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讲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
成人的学习特点和方式与青少年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
1.问题导向
成人的学习是一个密切结合真实生活情景的目的性极强的学习过程,不是单纯地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
2.自主学习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有其自我意识,他们在培训中不仅是被塑造的客体,也是主动自我塑造的主体,喜欢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进度学习,喜欢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接受和理解现在的学习内容,掌握和运用新的知识;
3.体验式学习
成人会自觉不自觉地抵制单纯的知识单向传授,而对于“在体验中学习”则非常欢迎,通过在一种情景模拟的环境中经过反复体验与总结,能够较快地自己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实用的工作方法,这样的培训效果是传统讲课式教学所达不到的。
三、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构建新型农民培训的新模式,必须通过学员的参与,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提高学员的创造能力。具体地讲,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像播放技术
传统的音像培训资料包括录像带、录音带、CD片、电视教学片等,不具有线性播放的特点,课堂播放不便。多媒体技术则可将音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数码技术将迅速融合,计算机检索、非线性控制播放系统与录像带素材库相结合,实现了音像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实时非线性任意组合播放。
2.多媒体课件(CAI)
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共享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变。
3.远程培训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得培训在对象、时间、空间都实现了突破,将培训从固定的时间、空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员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自主的学习,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集中培训模式。对于分散居住的农民朋友,远程培训技术使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农民兄弟接受大规模分散式培训成为可能,节省了巨额的培训开支,并可大大减少因集中培训带来的工作延误和时间损失。
4.开放式学习资源
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实行开放式培训,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和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非线性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培训机构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员创造一个宽松的自主学习环境。
四、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有很多的优势,但是,要保证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应用和实施,一是需要培训机构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软硬件系统,二是储备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知识不断更新的培训教师团队,三是需要进行复杂的培训方案设计和技术运用工作。因此,运用好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进行新农民培训应坚持做到:
1.加大资金投入
充足的经费,才能保证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应用和实施。要改变经费来源机制,采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办学机构和广大农民共同分担的办学模式,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保证培训经费的需求。
2.强化师资培训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农民培训中的应用,关键是教师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要不断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积极与相关高校联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对培训教师进行新理念、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保证培训师资的质量。
3.加强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