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精编3篇)
【导言】此例“设计方案(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设计方案模板1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以“社校共创全,同圆民族复兴梦”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通过社区文化与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宣传《活雷锋》提升社区文明程度、提高成员文明素质。在天平社区文化教育发展的途径上,不断向“首善”的目标推进。
一、校园安保培训活动
活动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全社区保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切实提高校园安全防护等级,有效防范校园案件发生,街道将开展为期3天的社区保安队、校园保安与门卫相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技能培训活动。
活动时间:8月21日、22日、23日
活动地点:初级中学
责任部门:综治中心
二、慰问困难教职员工活动
活动内容:慰问学校中有特殊困难的教职员工。由辖区15所中小学、幼儿园(包括市立幼儿园、市委机关幼儿园)上报1位特困名单,在教师节来临之前进行慰问。
活动时间:9月中旬前
活动地点:特困教职员工家中、学校
责任部门:社会发展科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3篇设计方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设计模版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设计方案模板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定义,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1和性质定理2,井能用定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4.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菱形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能力.
5.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
2.难点:把菱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综合应用.
三、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
(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透影胶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用投影仪打出)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矩形中对角线与大边的夹角为36°,求小边所对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
3.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把较长的边分成5cm、3cm,求矩形的周长。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这时可将事先按课本中图4-33做成的一个短边也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4-39,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引出菱形概念.
(三)讲解新课
1.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讲解这个定义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应突出两条:
(1)强调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邻边相等.
2.菱形的性质:
教师强调,菱形既然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和矩形类似,也比平行四边形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质.
下面研究菱形的性质:
师:同学们根据菱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让学生们讨论,并引导学生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分析).
生:因为菱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
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由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
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引导学生完成定理的规范证明.
师:观察图4-40,菱形ABCD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生:全等.
师: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生: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一半.
师:如果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a、b,则菱形的面积为什么?
教师指出当不易求出对角线长时,就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计算菱形面积.
例2 已知:如图4-4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
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
引导学生用菱形定义来判定.
例3 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cm,∠BAD=12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图4-42,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
(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积.
(2)还可以引导学生求出△ABC一边上的高,即菱形的高,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菱形的面积.
小结:(打出投影)
1.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2.菱形性质:
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特有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
(四)练习
教材P.153中1、2、3.
(五)作业
教材P.160中6、7、8;P.192中10.
设计方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客、何”2个生字,会写“音、客、何”3个生字。
2、情感目标:理解领悟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力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谈话、激发了兴趣: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你愿意背给大家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2、导入新课:同学们背诵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国诗歌是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明珠,徜徉在这艺术的河流中,我们心旷神怡,今天就让唐代著名的诗人贺知章老爷爷带领我们再一次走进古代诗歌中。
3、作者生平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这位老爷爷年轻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去外地求学,他克服困难用功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后来他到京城去当了大官。他和唐代的另外一位著名的诗人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他回到村口会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就知道了。(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师:读了课题你知道“偶”“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书:写,偶书:随便写的诗。)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回到家乡,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5、〈WWW.〉师:你真能干!那么诗人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看一看吧。
二、自由读诗,初步感知。
1、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3、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4、师:小朋友们读得太棒了,这回老师要把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出他们吗?(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5、师:把掌声送给这列小火车。接下来生字宝宝和他们的朋友在一起了,谁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
6、师:生字宝宝真想请它们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而我们今天学的古诗里正有这个“客”字,你找到了吗?(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紧扣“客”字读诗
1、师:请再读读这句诗,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客”是谁?贺知章。“客”从哪里来?板书“何来”“客”来做什么?)
2、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提了不少好问题。老师也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诗句里的“客”也就是贺知章是指从外地来这里做客的客人的吗?(板书“客?”)(生交流:贺知章不是做客的客人。)你从诗歌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师:他从小离开了家乡,到老了才回来。这五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什么变化?
(生:乡音无改鬓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