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第二课堂活动方案(案例)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97990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第二课堂活动方案(案例)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课堂要求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实践育人

共青团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这同样也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任务。2016年8月颁布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共青团工作应该直接面向青年的改革方向,深刻指出增强广大青年的获得感是共青团工作的努力方向,为此应进一步拉近与广大青年的距离,让团对青年的服务更实。据此,在地方高校,为了切实深化共青团与青年大学生的联系,第二课堂建设应该成为共青团主动作为,并且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抓手,通过第二课堂建设,可以让团的工作更接地气,更好服务青年学生。因此,共青团应该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发挥牵头作用。

一、高校共青团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作为共青团组织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高校共青团相较于其他共青团组织,有着很多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更有利于高校开展各项活动,而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往往正是基于这些活动,经过整合细化,最终构成完整的高校第二课堂体系。具体而言,这些优势包括以下方面:

(一)组织优势:高校共青团的服务对象更加明确

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党组织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高校团员青年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高校党组织联系青年学生的纽带和桥梁。这就要求高校团组织必须密切联系青年,事实上,在高校,广大在校大学生占据了青年团员的绝大部分,而且这一群体地理上相对集中,人数众多,同时年龄相近,生活环境相同,兴趣爱好类似,便于组织协调,有利于开展第二课堂建设。与分散在社会不同工作岗位上的青年团员相比,在高校,共青团组织更容易找到自身的服务对象,更容易根据需要结合实际开展活动。由此可见,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引导青年学生方面具有天然的组织优势。

(二)品牌优势:高校共青团的主要职能更易实现

高校共青团在各自学校都发挥着服务引导青年的作用,而服务与引导作用的发挥往往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或具体工作来实现,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等,在长期的活动开展中,各高校共青团往往都形成了品牌活动,积淀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并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代表性青年自组织。因此,利用这些品牌活动,充分发挥青年自组织的作用,将品牌优势融入第二课堂建设中,更容易实现高校共青团的服务引导职能。

(三)高校对第二课堂建设的现实需求

在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下,第一课堂更多的是承担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讲授,而运用知识的技能、迁移知识的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则需要利用第二课堂进行补充。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要求,高校第二课堂应运而生,它有着丰富的人文类、科学类、实践类活动,在行为养成、健康身心、健全人格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也有着生动的体现,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兴趣和生活乐趣。因此,第二课堂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

事实上,高校共青团主动参与第二课堂建设不仅有着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而且也顺应了高校共青团深入青年、依靠青年、服务青年的时代要求,顺应了地方高校改革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共青团组织不但不能放弃引导青年群体的主动权,而且应该顺势而为,充分利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这一重要抓手,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切实履行共青团职责,牵头参与第二课堂建设。

二、高校共青团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校共青团参与第二课堂建设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但必须承认的是,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不可能由共青团组织独自完成,需要各方协调配合。鉴于此,高校共青团组织需要主动作为,发挥主力军作用,理顺各方关系,实现高校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高校共青团参与第二课堂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高效原则。共青团参与第二课堂建设必须提高效率,这要求高校共青团一方面要牵头完善相应的制度,将所有第二课堂活动都纳入到制度和规范中去,用制度来说话,用制度来避免和化解矛盾,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一般都由专职辅导员来承担,第二课堂的建设应该成为他们工作新的抓手,而不应该变相的成为增加辅导员工作负担的理由。健全的制度安排,科技手段的融入,更容易让高校的第二课堂顺畅的运转起来,否则,很可能陷入忙于解释、忙于应付,单纯增加辅导员工作量的尴尬境地,最终导致运行效率低下且无法真正实现第二课堂的作用。

其次,有效原则。有效原则着眼于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保障体系及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这其中尤其要突出的是将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突出学校以及院系的办学特色。按照各自办学定位,将不同专业与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方案相结合,以此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事实上,缺乏专业特色和文化积淀的第二课堂,往往容易陷入机械性简单重复的境地。因此,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实施的过程应该努力避免重复无效的环节,无论是活动的开展,还是教师的指导,都应该更多的从自身挖掘真正有特色的措施、有作用的制度安排,尽量让所有在第二课堂实施中所采取的措施都是有效的。

第三,实效原则。实效原则着眼于第二课堂实施的结果,即效果要切实有效。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应注重实效,活动的开展应该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每一项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都应该能够着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引导广大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实现从个体素质发展到群体素质的提升的目标。不应仅仅为了活动而活动,这样的活动效果不大,也不一定贪求活动的大而全、轰动效应,小而精的活动往往更容易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三、高校共青团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实现路径

高校共青团应该成为第二课堂建设的牵头落实部门,牢牢把握第二课堂建设的主动权,承担起高校共青团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牵头丰富第二课堂内涵外延

从高校共青团的主要职责来看,大部分第二课堂建设的内容同样也是共青团工作的内容,细分一下,高校第二课堂至少包括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共青团工作的内容往往也是第二课堂建设的内容,但第二课堂建设的内容并不限于共青团工作的内容,此外还应该包括学术报告、社会工作、技能训练、课外阅读等内容。这些共同构成第二课堂的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既然要做好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工作,就应该从全局着眼,从细处着手,厘清关系,分清轻重缓急,合理界定高校第二课堂的内涵与外延,这是开展第二课堂建设的基础。

(二)牵头完善第二课堂管理机制

共青团作为第二课堂建设的牵头落实单位,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主动与宣传、学工、教务、财务等有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统筹协同,构建起全员参与第二课堂管理的工作格局。同时落实相应的经费,保证第二课堂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与教务部门合作,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争取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共同完成第二课堂管理工作,尤其是需要着重提出的就是指导老师的问题,有些时候,辅导员虽然承担着指导第二课堂建设的任务,但是由于缺乏专业背景和一定的理论深度,往往导致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表面轰轰烈烈,但实际上缺乏实效,青年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高校第二课题建设应打造了一支作风硬、素质高、能力强的专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并以此为突破口,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第二课堂管理制度。

(三)牵头协调第二课堂保障措施

高校第二课堂的高效、有效及富有实效的运行,离不开一整套科学的保障措施。以本文作者所在的盐城师范学院为例,学校团委先后牵头修订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意见》、《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等制度。同时,还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制定了《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学分制实施办法》、《第二课堂活动成果奖励和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和相关配套方案。同时,各二级学院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实施学分制管理,让作为第二课堂建设主体的青年学生及指导老师能够减少后顾之忧,保证第二课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牵头规范第二课堂评价体系

完善的高校第二课堂评价体系,不仅仅只注重对学生的考核,更应该注重对指导老师的考核,从而让优秀的指导老师始终以昂扬的热情工作在第二课堂建设的一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推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备齐配强,否则,光靠学生的觉悟和自觉,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事实也证明,缺乏规范评价的第二课堂大多流于形式。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两种方式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共青团组织可以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甚至可以作为推荐其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重要参考因素,通过这一系列的抓手,不断规范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

总之,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第二课堂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素质,提高能力,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第二课堂阒挥杏行Э展才能展示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从而不断有效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地方高校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成瑶。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魏蕾基。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3]乔江艳,孙伟。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功能与机制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6(17)

[4]李航。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探究与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5(8)

课堂活动方案【第二篇】

一、活动主题:“团结 合作 信任”

二、活动意义:

1、走出课堂教条式的教育,通过户外游戏,培养同学们的团体协助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2、在活动的过程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大家彼此增进了解,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发挥团队精神,把班级建设得更好!

三、活动流程:

1、班**做活动目的介绍,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各组选出组长一人。

2、各小组集合在一起,小组负责人简单介绍游戏流程。

3、开始第一个游戏“我信任你”。游戏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交流刚才游戏的体验和在学习生活中对“信任”的理解。

4、进行第二游戏(“解手结,化心结” ),之后进行第三个游戏(“分工不分家” )。第三个游戏结束后大家第二次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交流刚才游戏的体验和心得,谈谈对班级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5、进行第四个游戏(“找东西” ),游戏结束后大家第三次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交流刚才游戏的体验和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对团结力量和合作精神的看法。

6、进行第五个游戏,全部成员进行“屈指可数”游戏。

7、小组派**简单汇报小组成员游戏心得,班**做总结。

四、游戏规则

1、 “我信任你”

带眼罩行走,两人一组,各组进行比赛,每个阶段看哪一组最先到达目的地。

第一阶段:一个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手牵手,可以

提示,但不能语言

提示;

第二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在其左右,但不能身体接触,也不能使用语言

提示;

第三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与你保持一定距离,不能使用语言

提示。

游戏说明:

1.**行为、观点的连续性、一致性,保持沟通,是信任建立的根本保障

2.手把手教—引导—建立信任,授权,同时不断给予指导

2、 “解手结,化心结”

小组的成员靠成一个圈,向中间伸出双手,每个人的左、右手分别握住不同的人的其中一只手(左手握住别人的右手)。当每个成员双手都握住其他人的手后,开始寻找路径揭解开“手结”,但在这过程中握着的手不能松开,最终解开“手结”后大家是手牵着手围成一个圈,可能会出现面部朝向相反方向。(可以进行几个小组之间的比赛)

游戏说明:这个游戏主要考察同组成员的耐心以及彼此之间的配合。

3、 “分工不分家”

每小组成员根据实际人数随机分成几组,每组至少6人,分别抽取写有“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嘴巴”“屁股”的纸条,抽到“左手”的表示只能使用左手,抽到“右手”的表示只能使用右手,抽到“左脚”的表示只能使用左脚,抽到“右脚”的表示只能使用右脚,抽到“嘴巴”的表示只能使用嘴巴,抽到“屁股”的表示只能使用屁股。

具体分工如下:“左手”“右手”拿气球给“嘴巴”吹气,气球变大后“左手”“右手”把气球绑起来,然后其中一只手拿起气球放到地上让“左脚”“右脚”将气球夹住,最后“屁股”把气球压爆,看看哪一组在5分钟内压爆的气球最多。

游戏说明:气球的大小要适当,吹得太大会浪费时间,但也不能太小以免出现气球压不爆的现象,缺少任何一个成员都完成不了任务。负责人先示范,小组成员分组进行比赛,五分钟内压爆气球最多的一组可获得奖品。

4、“找东西”

1、分组,根据班里的人数,具体分组,最好每组五人以上。给每组一个袋子

2、在限定的场所中,寻找二十六个物品,每个物品名字的开头必须是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并按顺序排列起来,看哪一组最先完成。

游戏说明:一个人是完成不了任务的,借着找东西培养组中的团队精神

5、 “屈指可数”

全班同学围成一圈慢跑,负责人在圈内。当负责人吹响哨子并喊出一个数字n时,此时需要有n人马上聚成一小组,剩下凑不足或超过n人的小组同学就得为大家共同表演一个小节目。

课堂的认识范文【第三篇】

从参加的两次活动说起

笔者曾观摩南通英语学科的两个大型活动:2012年12月在海门市召开的南通市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年会;今年3月,由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在海安县海陵中学举办的南通市初中英语学科基地第二次教学观摩活动。这两个活动含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英语第二课堂”:在海门召开的英语年会上,海门能仁中学教师袁婕通过一堂英文电影赏析课,展示了该校开设第二课堂的成果;在海安海陵中学的活动中,海陵中学编排了一场“海陵英才秀”的文艺表演,同样展示了该校第二课堂的喜人成果,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中,一位教师在海门年会上对海门能仁中学所开设的电影欣赏课的评价是:震撼、羡慕、难学。这样的评价,颇能代表参加这两次大型英语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对第二课堂的观点和心声。针对此评价,笔者又做了个人的一些注解:震撼,是对所开设第二课堂取得的成果的充分肯定;羡慕,反映了大多数一线同仁对英语学科开设第二课堂开始认同;难学,客观反映了一些英语老师在对第二课堂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在实施第二课堂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目的是借助此文对英语第二课堂进行重新认识,探讨解决第二课堂操作层面上存在问题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认识,使第二课堂的功效最大化。

对中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再认识

部分英语教师对第二课堂的认识还存在的一定的偏差和疑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与英语课堂教学有何区别 普遍认为,第二课堂教学的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内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指的是学校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如果说依据教材、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不是中考测试的范畴,却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渠道。”英语第二课堂正是英语学习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对课堂英语教学有效的补充。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比,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时空上的自由性、参与主体上的主动性、目标效果上的全面性、实现方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和优势,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延伸和必要补充,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是教师上课还是学生活动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动员者,是学习方式的设计者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是学生自我管理学习的咨询者和参谋者,同时教师也担当着第二课堂活动中学习成效的评估者。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二课堂由教师主宰和控制,即便是类似于“阅读与鉴赏”“影片欣赏”等形式需要教师发挥积极指导作用的第二课堂活动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归根结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第二课堂增强了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如果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活动变成“第一课堂化”,如果学生们参加第二课堂不是凭自己的兴趣,而是服从于学校、教师的安排,那么第二课堂就失去它的应有之义。那种以教师的讲授作为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会使学生丧失学英语的兴趣。

是否可有可无 在应试的大环境中,中考仍然是英语教学的指挥棒。一些英语教师认为,第二课堂的内容中考不会考到,从这个角度看,“第一课堂必不可少、第二课堂可有可无”。在这种观点下所开设的第二课堂,也大多流于形式,带有一些功利色彩。然而,开设英语第二课堂,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特长。在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必然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此外,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既可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也可以拓展学生诸多能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是实施“大一统”的方式还是采用因材施教的形式 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此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那种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而硬性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和参加哪一项活动的“大一统”式的第二课堂,难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其结果是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畏惧情绪不减,尖子生得不到更好地发展。第二课堂活动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用不同层次的形式和内容,给全体学生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使全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活动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第二课堂活动必须以学生自愿、自主为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参加和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喜好,可以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英语第二课堂,如英文影视欣赏、阅读与欣赏等知识类课堂;辩论、演讲、采访等交际课堂;学唱英文歌曲、戏剧表演、朗诵比赛等表演类课堂等。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舞台,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大显身手。

是否要考试或评价 恰当的评价能产生正效应,如发挥导向作用、反馈作用、诊断作用、促进作用、激励作用等积极的效应。第二课堂的评价有别于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它既要能对第二课堂的活动起到促进作用,又不能因设置了评价而增加学生负担。第二课堂的评价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对学生最有用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对第二课堂的评价时,应当贯彻“重过程,轻结果”的基本准则。“重过程”应当重视对第二课堂所设置的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过程的评价:要看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是否有较强的思想性、实践性;看学生在活动过程表现出的兴趣、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看教师指导的方式与方法。“轻结果”指在第二课堂的评价中,不能过分注重第二课堂活动的结果,因为第二课堂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粗放型的,教学内容是多元型的。

操作上存在的困难及应对

课堂的重要性范文【第四篇】

摘 要 实用性体育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必要的环境,既增强学生体质、利于健康,还能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乐观精神,发扬个性心理特征,同时从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运动中结交朋友,融洽关系,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职业需求 导向 实用性体育 第二课堂 重要性

一、体育第二课堂的特点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技术了解、练习掌握、改进提高、不断巩固练习等几个阶段形成的。而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动作运用自如是难以办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课的基础与延伸。所以只有通过在第二课堂的学习才能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体育课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只要积极地自主地加入体育锻炼,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技术人才。

二、体育第二课堂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校园体育生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许多的高职学院许多学生在没有课的情况下,或者在课余的时间的时候,就不知所为,无所事事,从而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学校开展多彩丰富的第二课堂,其一对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控制分流作用,其二给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帮助学生找到在学习中失去的自信,让好大一部分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的组织,积极加入到学校第二课堂中来,充分发挥施展自己的才能,寻求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搞活了学校的第二课堂的气氛,而且还可以为学校培养了各方面的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三、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模式

(一)以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体育教学为对象进行改革阐述体育第二课堂实施的重要性,设想主要以“俱乐部和社团并举”的模式进行

实践“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共同体育爱好、兴趣、特长的学生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为增进健康,促进相互间的协调和睦,以学校场馆为依托,围绕体育项目自愿选择和参加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打破原系别、年级、班级的建制和性别的限制,根据教学课程及体育场馆和教师分设多个项目的俱乐部,每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至二个项目上课,课后学生到俱乐部去参加锻炼和接受指导,这种模式将“学生所好”和“教师所长”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体育俱乐部以功能为导向结合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各项运动项目划分为健身俱乐部可开设网球、攀岩、健美操,太极拳等、娱乐俱乐部开设羽毛球、乒乓球、围棋、排球、轮滑、体育舞蹈等和技能发展俱乐部保健学、体操,跑、跳、投等技能技巧项目。使课内、课外体育合二为一,为学生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进行体育教学俱乐部选择创造了条件,使学生建立起科学体育锻炼的理念,对挖掘体育课程的教育内涵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通过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活动与交往能力,完善了大学人才社会化发展的培养机制,为学生融入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载体,而且增强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活力,另外,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俱乐部,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这也就是我们学院的活动课的特色和意义之所在。比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健身俱乐部,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多锻炼下肢力量,酒店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娱乐俱乐部,了解各项运动项目的知识,特别是新兴项目的学习在酒店康乐服务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的学生可以选择技能发展俱乐部,了解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学习理论知识和保健知识为今后在工作上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身心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还有艺术设计的学生、音乐教育的学生等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择业、就业、从业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社团的开设

社团是培养学生身心,发扬个性,培养合作与竞争,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健全个性品质的又一个重要平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所以教师在俱乐部培训学生骨干并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也就不容忽视。体育教师可以对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特别的指导,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将社团开展起来,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协助老师进行指导,互帮互学,全面提高,同时减少了老师指导的片面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该项目更好地在学校开展。在我们学校刚刚开展羽毛球社的时候,真正会打、水平很高的人全校屈指可数,但是就是通过发挥这部分人的骨干作用,从而带动了很多人加入羽毛球社、再通过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会打球的人越来越多,喜欢羽毛球球的人也越来越多,社团还通过学生自己的能力多次举办了羽毛球比赛和一些联谊活动,在学院和学生中产生了在学生中的影响更大,更可喜的是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去看比赛,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还有我们的健美操社团、街舞社团活动也十分火热,受到社会影响,被聘请成为市篮球协会、篮球联赛宝贝,其对学生素质各面培养有着重要的地位。

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基地,自然要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角度来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是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学生社团是以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适应了学生兴趣多样性特点,为学生发现、发展、挖掘自己的兴趣、潜质、特长创造了条件,为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个性拓展空间。另一方面大学生社团能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减轻心理压力,他们在活动和交往中,有高度的心理自由,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有利于其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发挥,能促进学生情感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激发起上进心和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学生社团一个活动的设计、一个项目的策划以及一次成功参与的体验,都能极大地丰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个性潜能、素质和修养。其次,社团走出校园,直接与校外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在社会上吸收了资金、先进的理念、有用的信息,为社团活动注入了新的思想,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大学生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之广泛地接触社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结论

体育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的重要环节,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体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第二课堂才会经常持久。通过我们学校体育现状,开展第二课堂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行性,希望体育第二课堂能在全面推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应有的效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远航。浅谈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结构[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59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