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培训方案例子【汇编4篇】
【导言】此例“软件培训方案例子【汇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软件培训方案【第一篇】
以解决方案支撑过冬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IT是否就不重要了?陈国桂声称:“在经济不景气时,客户最需要更聪明地支出IT费用,所以我们要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帮助客户提高盈利水平。”他认为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反而会给解决方案市场带来机会。
“举例来说,很多客户因为不景气而缩减预算,不得不裁掉很多员工,这时候需要把公司的一些重要的文件管理留在公司,所以,很多客户就非常需要文件管理、知识管理、文件保密等解决方案。现在很多客户因为减缩出差费用,更多需要通过各种通信方式进行沟通。我们统一通信(UC)解决方案就非常适合这些客户。另外,很多客户需要在既有的基础上提升工作效率,我们可以通过OA解决方案来帮助他们。”陈国桂表示。
在这一前提下,微软提出了一些捆绑式的销售方案,如福袋计划。“我们把一些比较具有客户需求的软件,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试着跟微软的Office和Windows 捆绑在一起销售,增加销售的价值,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
这种前提下,微软希望合作伙伴从销售产品向销售解决方案转型,也就有了很实际的目的,那就是切实提升微软平台的销售,从而在寒冬来临时能尽量少地受到影响。
作为微软的核心合作伙伴之一,北京信诺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朱恒欣表示:“面对国际经济危机,我们的宗旨是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企业购买相应的软件,就一定会相应地节省未来的运营成本,节省人力投入。经济危机对很多行业有影响,但对我们来说却可能是一个新的增长机会。”
软件食物链
陈国桂将软件行业的利润分配描绘成一条食物链。其中,单一产品销售的模式位于食物链的最底端,其利润率最低,生长环境恶劣。继续向上,分别是集成、定制、顾问和管理服务,利润率顺次上升。
“如果微软产品价值是1美元,那么在销售过程中,通过集成、咨询等服务,最终产生的利润金额大概有16~17美元。”陈国桂说,“这么大的市场价值在我们的渠道中如何分配,这取决于你在整个食物链中的位置。”
微软如此定义渠道,也就顺理成章地将工作重心放在食物链的高处,或是帮助合作伙伴向食物链上端发展。
为了助力合作伙伴扩大规模,微软不遗余力。培训是微软推动渠道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陈国桂介绍,过去一年中,微软举行了170场面向渠道商的培训,接受培训的人员数量达到12000人次。这些培训中,有针对管理人员的总裁学院,有针对销售人员的销售训练营,还包括一些技术培训。这些培训都被列入微软的渠道学院项目中。
朱恒欣介绍说,信诺时代也经历了从一家单纯的销售软件产品的公司,到成为一家能够提供客户咨询服务的增值提供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微软对其的帮助很多。“从管理培训到建设解决方案销售团队,我们都是微软的受益者。”他的话从侧面证明微软的渠道策略更倾向于培养能提供解决方案、咨询管理的供应商。
软件培训方案【第二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三位一体 软件专业 高职
[作者简介]李良(1976- ),男,安徽泰和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副主任,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江苏 南京 21116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规划课题“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结合的操作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0CX140)、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大学科技园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JSJG324)和2012年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MZ22012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35-02
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软件技术类专业,但很多学生并没有如愿进入软件行业。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学科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软件人才与企业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这几年,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迅猛,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产值和用工人数急速增加,高职院校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与软件企业共同探索和创新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通过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的高度融合,使人才的培养直接面对企业需求,更具有针对性,也使学生更容易把理论学习应用到实践训练之中去,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软件人才,对提高软件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实践
为了培养符合软件企业需要的人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一直在探索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院与软件企业直接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双赢和发展,实现校企在人才培养中的大融合,实现学院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以下是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成功的合作实践:
1.园区企业参与课程嵌入教学的模式。我院与南京白下区政府共同打造“光华科技产业园”,2010年一期项目完工,现入驻企业近60家,我院信息技术系和入住产业园的南京乐游游软件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乐游游定向培养班”项目组,负责学生的动员、组织、生活、教学安排。以企业实际项目案例进行教学实训和学习,融合“JAVA高级编程”“JSP网站开发”“Oracle数据库应用”等核心课程进行实践教学,充分体现工学结合、“做—学—教”一体化的课改思路;推行“双导师”制,每门课程我院选派一位教师完成基础教学,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项目化授课,我院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校内教师可在参与项目案例化教学的过程中,学习企业项目开发经验,进行教学知识储备和应用技能的自我更新。对于我院来说,该合作模式的优势为校企零距离融合,产业园在我院光华校区,学生也从江宁校区搬到光华校区居住、学习。光华校区配备了专用机房,固定分配给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使用。企业不用投入设备,只要将项目案例环境转移到教室,实现项目到教学的转化即可,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实训也都很方便。企业教师因校企零距离,上课较为便利,上课过程中又采用“双导师”制,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上课形式也较为灵活,因而对自身企业工作影响较小。企业又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挑选优秀学生进入公司实习和工作,这种合作模式因此获得合作企业的认可和支持。但该模式目前也有不太理想的地方,主要是产业园一期入驻企业数量不多,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只有10多家,并且规模也不很大,因而吸纳能力有限,目前参与教学的两个班只有不到20%的学生被乐游游公司选中,准备录用为正式员工。
2.毕业季冠名班岗前培训教学的模式。我院与睿泰科技合作,在信息技术系毕业班成立“睿泰科技冠名班”,对学生进行免费培训,目标是培养软件测试人才。选中的大三毕业班学生,在11月份完成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后,留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前培训。学院配备专用机房,固定分配给冠名班的学生使用,培训教师由企业外派,费用由企业承担。培训课程由企业设定,包含企业实际项目案例训练。培训合格后,学生到睿泰科技顶岗实习,实习合格的学生由企业留用,毕业后成为企业正式员工。该合作模式的优势是学院成本较低,主要提供场所和计算机等设备。因培训地点在本校,参加培训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都感觉很便利。学生经过3个月的岗前培训,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基本上都可达到企业要求,可成为企业正式员工。企业将岗前培训转移到学校,减少了场地和设备投资,节约了大量培训成本,学生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但该模式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企业对学生进行免费培训,且没有义务的约束,培训后一些学生不到该企业工作,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这也对后期能否继续合作打了个问号;另外,企业只是后期才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需要对学生进行选拔,因而只有部分学生受益。
3.订单班模式。我院与中软国际合作,成立“中软国际订单班”,采用“2+1”教学模式,即两年校内教学,一年企业顶岗实习,考核合格的学生毕业后正式成为企业员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评估方法等在内的人才培养计划。两年的校内教学,企业也全程参与,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企业文化等素质课程均由企业教师讲授。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用人规划确定在我院的订单班主要培养Java方向程序设计人员,全程贯穿项目案例化教学,校内教师完成基础素质教学,并配合企业教师在项目案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该合作模式的优势是,在三年的学生培养过程中企业全程介入,并采用项目案例化教学,教学效果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由于企业在前期的人才培养计划上就开始介入,课程设置符合企业要求,培养过程中穿插企业文化课程以及多样化的企业讲座和活动,学生对公司有了较好的了解,有文化认同感。企业全程贯穿项目案例化教学,学生对工作过程也有较好理解,专业技能也能达到较好的水平,对后期的顶岗实习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通过订单班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培养目标更明确,符合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企业专家的项目案例化教学弥补了校内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培养的学生水平更高,更能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校内教师在参与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可与企业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该模式优势非常明显,主要不足之处是订单班的学生学费高于普通班的学生。
二、高职软件专业“双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经过这几年我院在软件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的积极探索,笔者总结了“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见图1)。
1.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企业、市场三要素为一体的培养模式。市场有需求是我们进行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设置专业并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内容。学校和企业根据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学生。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工作,与企业一起面向市场,为社会服务,满足人们的市场需求(见图2)。学校只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学校、企业、市场三要素的充分结合,高职院校才有可能培养出满足市场、企业需求的技能型软件人才。企业比学校更了解市场需求,它们对市场的变化更敏感,更了解前沿技术和技术发展方向,因而高职院校为实现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必须和企业紧密合作,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依托企业市场化实战经验,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培养学生。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优势,更能满足企业和市场需要。
2.以学生为主体,校内教师、企业教师结合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需要多交流和协作,充分利用企业教师的项目实战经验和校内教师的教学经验,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专业核心课程可多采用项目案例化教学,选择适合教学的企业项目,进行案例化,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模块化分解,为了方便教师讲解和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需要细化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确定重点、难点等内容。通过对项目案例和知识点的分析,确定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以及最后的考核形式和学生评价方法。教学过程中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等教学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见图3)。
[参考文献]
[1]王风茂,郑永果。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
软件培训方案【第三篇】
摘 要:“实训嵌入”是把企业中真实的软件项目引入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实施过程等方面介绍了基于“实训嵌入”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实训嵌入 案例教学 软件 人才培养模式
一、探索软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软件产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软件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从事软件产业的各类专业人员已超过100万人,并且需求量还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递增。
为了缩小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平稳过渡,我院与河北新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入翰子昂软件实训体系,实现“实训嵌入”。
二、基于“实训嵌入”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的“实训嵌入”就是把实训课程嵌入到学校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实训项目全部来自企业中真实的项目案例,其目的是让更多、更广的职业院校学生接受“软件实训”,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职业素质、素养和技术水平,在校即达到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1.课程体系。为了便于实训嵌入,我们把课程体系作了一些调整,签于Java语言是当今比较流行的编程语言,选择了Java方向作为主要的方向,Java课程开设了三学期,包括Java基础、Java高级、JavaWeb编程、Java框架编程等。改变以往什么语言都学,什么也学不精的状况。
开设了软件素养课,从一名普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软件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从基本代码编写,到对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的分析与设计,再到软件团队的协调与组织,都离不开扎实的软件素养。此课程是“软件工程”、“软件测试”、“软件过程”等课程的整合,让学生了解流行软件开发过程及项目文档规范,掌握软件测试方法、软件配置管理方法,体验IT项目管理过程等。
2.教学方法。(1)在教学方法上引入翰子昂的LTM教学方法,下面对LTM教学方法进行介绍。Learning:小项目,辅助教学,通过项目理解相关技术的重点难点;Training:大中项目,教师充当项目经理,教师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全过程;Mentoring:大中项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充当客户方与技术顾问的双重角色。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分享、传授,不仅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与项目能力,而且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人生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所有的项目具有真实性、合理性、规范性、涉及多个行业的特点。(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其基本原则是用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法,所有的案例均来自于企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实现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无完美对接。
3.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从项目立项开始,进行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评价等各环节,每个阶段应递交相应的文档,并进行检查和交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求进行改进和完善,才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每一个阶段都要求严格控制。检查、交流与指导工作可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进行,各组汇报进展、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其他同学可提问和给出帮助性建议等。特别是做同样项目的小组会针对性很强地提出实际问题或从中得出有益的启发,老师在最后提一些建议和要求。
三、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把软件项目更好地嵌入到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所以,要积极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高水平教师。对现有教师队伍,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利用假期外出参加短期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另外,从重点院校引进高学历的优秀应届毕业生,采取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参加岗位技能实践,后上岗的策略,并利用假期外出参加短期培训,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在学生完成项目实训时,可以多指定几个辅导老师,共同完成项目的指导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锻炼。
2.教材建设。教学体系的实施必须有配套的教材作保障。目前部分教材陈旧、知识结构滞后。因此,教材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专业课程的教材要强调应用性,理论以“够用”为度。按照实训项目的要求去组织教材内容,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际项目的开发中去。
四、总结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实训嵌入”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为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软件培训方案【第四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软件工程
一、引言
软件工程是一个新兴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工程型、应用型的专业软件人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也面临着全新考验。软件工程建设重在实践,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升学生的技术和技能,为社会提供适用的专业软件人才。本文结合近年来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实践,探讨校企融合下应用型软件工程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软件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1],使学生成为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1.强调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校、企业双方的合作融合,引入实训机制,形成以“3+1”模式为框架、产学一体化为特色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并把在企业培养的1年时间分散在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不断接触软件行业与企业[2],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学生对行业的认识与理解。
2.目的是形成“工程化教学—课程实验教学—基地实习实训—真实项目开发”的培养过程,建立“课程实践—项目实训—项目开发”的教学、实训模式,引导学生树立系统、科学的工程项目概念。
3.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研究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共同实施,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软件企业的要求[3]。
4.每学年根据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在大一至大三期间,请合作企业选派资深工程师来校开设相关技术讲座,并选择部分专业课程由合作企业选派师资负责课程实践教学、实训的具体实施,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再集中到合作企业进行强化训练。通过改革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3+1”合作模式,借助企业的平台,按学期逐步推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使学生能不断接触软件行业与企业,使其观念及早融入社会,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软件行业的认识与理解[4],逐步形成“课程实践—项目实训—项目开发”的教学、实训模式。
三、实训体系构建
通过高校、企业双方合作融合,将实训引入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中,探索校企融合下应用型软件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以JAVA专业实训为例,我们的实训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软件企业的要求。在企业项目经理和学院教师的共同带领下,通过实训中的具体项目,将原来分散的专业知识系统化,把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贯穿于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始终[5],使学生获得综合性应用锻炼,进一步了解标准软件开发过程与规范,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锻炼其团队协作精神。
1.实训内容和阶段。我们的实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的校内专业实训为基础实训,一般以基础性的、业务简单的项目为案例,训练重点放在编码实现上。第二个阶段的企业工程实践为大中型项目实训,一般由合作企业从其案例库中选择其之前实践过的真实项目作为案例,内容涵盖一个软件项目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目的是通过项目的强化训练过程,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技术,熟悉企业级的运行环境和框架。两个阶段的实训都贯穿软件项目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项目管理、需求分析、技术储备、系统设计、编码、测试、提交、项目评审等阶段,但第一个阶段侧重于技术储备,体验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培养学生掌握软件项目的调试方法和技术[6]。以JAVA实训为例,在技术储备阶段,第二个阶段侧重于项目的开发流程和各类项目文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了解行业前沿应用状况和项目开发的业务流程和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通过项目的实战训练过程,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技术,熟悉企业级的运行环境和框架。通过完成案例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集成、测试和项目评审过程的实践,了解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和规范。
2.实训目标。我们的实训目标按阶段的不同,具体内容也有所区别,要求学生实现的分段目标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1)第一个阶段的校内短期实训:该阶段属于基础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引入单元测试技术、软件工程、质量管理和ISO体系概念,让学生了解到企业软件开发对质量的要求和管理方法,提高学员对自己编写的软件的测试和调试能力,修正和增强学员对软件测试和质量的意识。在实训过程中引入新的Web标准、HTML5、CSS3、Canva、SVG等,为学生将来进入互联网或移动开发领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等的技术储备。(2)第二个阶段的企业工程实践:该阶段为大中型项目实训,在大三第二学期校内短期的基础实训、学生技术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按照Java方向、Android和PHP前端开发三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分组进行项目实训。期间结合加强项目训练和创新创业指导,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以及如何把个人价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衔接。以JAVA实训为例,该阶段的实训目标如表3所示。
3.预期成效分析。通过校企融合,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应用型软件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模式:一是能使学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二是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企业接触机会,创造就业机会[7],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三是可以为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和环境。(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关统计信息表明:我国软件专业毕业生,无论是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还是高职软件专业,其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都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企业又普遍反映找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两难”局面[8],纠其原因在于目前高校软件专业的培养与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不对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无法紧跟市场,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相对较弱,与企业直接顶岗的要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校企合作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2)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软件工程的发展与信息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是息息相关的,而目前高校该专业的教育模式仍然集中于过多过泛的基础教育,教学方式仍然沿袭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失衡[8]。因此,我们通过校企融合,整合优化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目标,深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第二学年开始,每个学年度请合作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为同学们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实训,使同学们逐步对大型软件的开发流程和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体验软件开发的工作氛围,逐渐树立基本的职业观念,以便到毕业时,能很好地适应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岗位,提升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3)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参与相关项目开发实践,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教师的工程经历和软件项目设计、开发经验,了解大中型软件项目设计开发过程,提高教师实际工程研发能力,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和环境,使专业教师得到工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为以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培养模式的开展提前做好师资储备。此外,通过校企融合模式,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还可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软件人才。
四、结语
大学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在层次上来说应该是中高级的,他们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和理论教育,但由于传统的闭门造车式的培养模式,缺少实践的机会,而且所教授的理论和技术跟不上企业的现实需求,导致传统学历教育模式培养出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往往是理论知识有余而实践操作经验不足,毕业生不能够马上和完全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当前高校软件产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要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学历教育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矛盾相当突出。而校企融合模式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软件人才。
作者:黄茹芬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柳婵娟,邹海林。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4):9-12.
[2]张广泉,杨季文。面向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1):29-32.
[3]张丽。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农业网络信息,2015,(8):137-139.
[4]徐洪智,覃遵跃。校企合作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128-130,160.
[5]王爱民,谷川。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43-145.
[6]范会联,仲元昌。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