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575970

【导言】此例“小学德育案例分析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1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案例教学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5-0167-0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动了德育课教材的改革,新的德育课教材抛弃了传统德育课教材说教性、灌输性的方式,代之以案例性、问题性、活动性的方式呈现,因此,每个中职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在新课改背景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应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教学,将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的活动,让学生从特定的体验中分析、决策、锻炼,从而培养他们独特的、综合的工作能力及团队精神,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笔者通过在课堂中的实践,谈谈对案例教学法的一些认识。

一 教学案例准备

1.抓住教材,运用案例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新教材,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各门课教材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到教学内容图文并茂、体例活泼、语言浅显易懂,选配了不少生动、典型的案例,如《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就有大量的课首案例、文中案例,这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从中感悟、理解本课的主要观点,教师将其穿插教学中,既调动学生参与,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编选案例

德育课新教材,每门课程的每一课基本上都有案例,且针对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但也可根据本地、本专业学生的实际等另编选案例。案例的编选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多阅读《半月谈》《时事报告》等各类报纸杂志,多收看《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等电视节目,并做好摘记,广览博取,整理相关材料,编写成册,不断充实教学资源,随时供教学使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典型、适当的案例应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目的性。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在选编教学案例时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去进行。

第二,生活化。即提供给学生的案例要贴近学生实际,尤其要选择贴近学生心理和年龄实际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较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激起探究的兴趣,从而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三,本土化。引用的案例最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使学生感悟更深,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进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课的“依法纳税”的教学时,选编案例:2011年春节,我有几个在外地工作的大学同学回来过年,经倡议组织了一次聚会,大家一起到某宾馆吃饭共消费了800多元,但在饭后结账索要发票时竟遭到饭店老板的拒绝。我们当即向税务部门投诉,当税务局依法追查开发票事件时,老板采取藏匿等手段逃避检查,后经税务执法人员进行税法的宣传教育,他最后认识到了消费者索要发票也是防止税费流失的一种规定。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识别社会中违反税法的现象,并能正确对待。

第四,典型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在社会、生活和职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影响力,使学生认识到德育课是对时代的正确认识,是一个人了解社会的一扇窗户,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条途径,从而感悟到德育课的价值。

第五,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确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

第六,时效性。选择的案例要反映时代的最新成就,反映当前的热点问题,紧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增强时效性和新鲜感,切中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二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如何实施案例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读案例,自主质疑

教师在讲授案例前布置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提供一些资料或提示查找必要的信息,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此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或点拨,引导学生发现和整理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环节必须抓牢,否则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三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的教学时,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首案例“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学生通过这个案例的自主学习,很快掌握了本课教学内容,并加深了理解。

2.分组讨论,进行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多样化,使他们在讨论时能够表达不同的意见,对案例的理解更深刻。安排讨论时要确定主题,主题应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做到畅所欲言,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便利的助手,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一起参与。这个过程是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团队智慧的环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加以重视。

3.集中讨论,达成共识

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表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让学生自由讲述他们对案例的理解、分析、判断、论证过程,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教师担当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达成共识。这个过程也是知识升华、认识深化的过程。

4.认真点评,科学总结

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即评价总结环节。此环节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还应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抓住问题的本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科学地释疑、解疑,说明案例的关键点。

三 案例教学法的实效

案例教学法符合中职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德育课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情境,提供生动、逼真的案例,引发思维,启迪思想、碰撞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德育课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把课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符合新课改教学大纲的要求。

3.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理念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探究未解的问题,这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四 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遵循启发引导的原则

在采用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切忌包办代替,从而违背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阻碍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2.掌握教学时间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给学生留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对问题展开讨论,但有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因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争论不休,辩得兴起而忘了时间。这时,教师要有效地加以控制,要根据讨论问题的情况合理分配时间。

3.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集幻灯、录音、电影、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于一体,可以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色彩等多种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具有大容量、超时空、交互式、多感官体验等特点。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最佳优势。

总之,案例教学法适时、恰当地运用于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效果显而易见,是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德育课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大胆运用案例教学法,经过不断探索,努力实践,一定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8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3篇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小学德育案例分析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2

关键词:职业教育;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30—01

一、案例的编选

案例的编选是案例教学最基础的工作,这需要教师来时要多下功夫:多看报纸杂志、多听新闻广播、广览博取,编好之后成册存放,随时供教学使用。新编中职课教材,尤其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中每节都有节首案例,针对性较强,应尽量采用。但也可根据本地、

本专业实际另选案例。典型、适当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目标的明确性。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

第二,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表述,又包含着问题。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案例,对其中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和认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

第三,选材的生动性。案例的直观性和可视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第四,较强的综合性。在案例教学中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品德教育等任务,都是借助案例展开的。

二、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根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案例讨论法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讨论案例时一条最根本的原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深入案例,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案例和案例中的问题。当然讨论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组织和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训练和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

例如,在讲“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诚实守信”这一内容时,我提前设计了一份“虚假欺诈行为及其危害”调查表,学生对此进行了认真填写。课上,学生对这些资料非常感兴趣,并展开了热烈讨论。尤其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缺斤短两、坑蒙拐骗、偷工减料等行为的利弊争论不休。这时,我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进行启发、点拨。这些真实资料使他们终于心服口服地认识到:“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人际交往和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的道德规范”。

(二)案例讲授法

它是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使案例与教材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职业性格的形成”这一内容时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案例:拉赫美托夫从懦弱到坚强。首先,我向学生介绍:拉赫美托夫是世界著名作家车乐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中的主人公。他出身贵族,从小过锦食玉衣的生活,性格一向懦弱。自从他加入19世纪俄国民主革命队伍后,觉得自己这种文弱不堪的样子无法承受革命斗争的严酷考验。于是他下定决心有意识地去做重活、苦活,用吃苦劳累的生活磨炼自己的性格。经过长期的锻炼,他终于成为了一名性格刚强的战士。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树立了“职业性格是可以调适的”的观点,找出了自己的性格与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对职业性格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根据差距制定了职业性格培养、调适、提高的措施和计划,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德育课的实效性。

(三)案例模拟法

它是一种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感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人身自由”时,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案例:某校一女大学生到某超市购物,保安怀疑她偷盗,就将她带到人多的地方当众强行搜身并侮辱其人格,使该生身心受到很大伤害,她为此到法院。然后选定学生分别扮演女大学生、超市保安、法官等角色来演此“剧本”由于学生身临其境,获得了真实、具体的情景感受,从而加深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认识,高效完成了教学目标,增强了学生的法律观念。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3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案例分析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小学生的鉴别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偏差。在学校中,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我们应从小学生的心理入手,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发掘出小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渴望,为小学生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小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将从案例中学习和成长,分析小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法。

一、将学生放在教学主置上

王某是学校的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平常成绩较差,并且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不写回家作业。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母亲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在教学中,王某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但是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到问题的严重性,将这类学生划分到“坏学生”的范畴中, 对其不闻不问,使得学生更不愿意来到学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将学生放到教学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解和沟通,让学生能够对教师敞开心扉,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用阳光、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更多挑战。因此,教师与王某进行了深刻的谈话,并用很多鼓励性的语言,使王某渐渐打开心扉,与教师讲述了自己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教师对王某心理中的担忧和焦虑进行了疏导,并与王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多多关注王某的心理变化。慢慢的,王某在教师的关怀下渐渐抛开了阴影,拥有了更多的好朋友,与家长的关系也更好了,在学习上也更加努力,与同学互帮互助,终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成为班级中的数学课代表。

二、提高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并且对于教师的一举一动非常敏感,教师的态度和话语将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个人素养是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位教师,教学水平较好,是团队中非常优秀的教师,但是却非常不注重自己的口头用语,经常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不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例如,在他的课堂上曾经有一名女同学由于肚子疼旷课,这名女生的性格比较内向,面对男性教师不好意思说出自己旷课的原因,在教师询问她的时候闪烁其词、支支吾吾,最终这名教师由于生气不由得讲了很多脏话,使女学生心理上非常的害怕,以为教师在骂她,最终回家以后生了一场大病。这位教师本身没有太大的恶意,只是在态度上和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就使一名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受到损害。由此可见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必须要强化自己的德育意识,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和行为方面的影响,全面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首先,应提高文化素养,不仅让自己在学科专业上有较强的素养,也能够具备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应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注重对自己行为的监督,坚决不说脏话,注重自己的x表和卫生,在品行方面给予小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应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在教学空闲时间多多学习额外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并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个热爱学习的教师形象,为学生做好带头表率作用。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教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多让学生参观些革命烈士纪念馆,沐浴在革命烈士的教育之下,体会新生活的来之不易,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这样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的活动深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例如,在每年的元旦、清明节、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国庆节等等我都会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然后通过板报、手抄报、写感受、表演自编的节目或开辩论会、走出校门体会外界大自然的美好和社会的变化等等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生活、内心充满对生活的一种向往。这样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风,南天涯,冉旭。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的实证研究[J]. 运动,2016,(18):58-59+135.

[2]闫闯,郑航。 小学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嬗变――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为文本[J]. 课程。教材。教法,2015,(10):72-78.

[3]毛云飞,李宇。 “立体交叉”:联通和优化儿童德育与心育流程――楚州实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创新研究[J]. 学子(理论版),2015,(08):3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57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