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元节的二十二个禁忌介绍(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8439

【导言】此例“中元节的二十二个禁忌介绍(汇总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元节常见的四大习俗【第一篇】

普度

普渡时家家门前都会摆设祭品於供桌,屋檐下挂纸灯,用来照路,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养他们的地方。普渡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拜。

“放焰口”这一中元节民俗活动是受佛教影响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佛教六道轮回中有“饿鬼道”,这些鬼腹大如山,咽细如针,饭食到口即为口中火焰烧成灰炭,因此虽有饮食亦不能受。“放焰口”即为救度饿鬼,为其施食的活动。发展到现代,这一节俗已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与此类似的“普度”仪式在台湾仍比较流行。

普度活动一般带有以下三个目的:一、祭奠先祖亡魂;二、荐享无主冤魂;三、超度新死亡鬼。过去,带着这些目的,民间各地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普度活动,如湖南宁远“中元,各家购纸烛、金锞、银锞,或纸箱及冥包等类,焚化。且于三日前,折冬青一枝,置神龛上,并供酒食、馐馔,如待大宾,云每年是节,祖宗灵魂必归家一次。”又如山东民俗以“清明日、中元节、十月朔为三冥节,城隍出巡,仪仗甚丰,妓等白衣白裙手捧链索扮作女囚(囚魂),若戏中所演纸苏三者。乘敞轿随行,谓藉以谶除罪恶”。再如近世湖北监利于“七月七日,祭祖祢、谓之迎亡。连享七日,焚楮荐之,曰送亡。新死者,则于是月朔(初一)迎祭,与此夕奠送”。

在台湾普度的形式又分为公普和私普。私普就是以街、庄等居住单位为主的普度,从七月初一到三十,大家商议好时间轮流普度。普度时都会在门口摆设长长的供桌,摆上丰盛的菜饭以及其它的食物等,每盘菜上都要插上一枝香,俗称“拜门口”。同时,家家门前、檐下都挂盏圆形纸灯,一面写“阴光普照”或“庆赞中元”,一面为“路灯”,这是用来照引路途,使这些孤魂野鬼能找到可以供养他们的地方,又叫“树灯篙”。

公普又称为“庙普”,一般都在七月十五举行,俗语又叫“拜七月半”。通常以寺庙为中心,由庙寺主事者来主持。这一天,人们往往在街头巷口搭起法师座和祭孤堂,设起普度坛。普度坛中央悬挂着“盂兰盆会”的横幅或三官大帝像。祭孤台上立着几块灵位,有“男孤魂之位”和“女孤魂之位”,这是召唤各方没有主儿的“饿鬼”前来受祭。为了怕施食时“小鬼”抢不过“大鬼”,还特设“儿童男女孤魂之位”的灵牌。在坛前边摆有上下两层桌子:上桌放一个斗灯,下桌放神像、香炉之类。斗灯内放白米、古剑、铜镜、剪刀、小秤等物,以作避邪之用。另外,坛前还特设一排长桌,以供民众摆牲之用。中午过后,各家各户便挑起三牲、粿品、水果、纸钱、衣帽、竹笠等祭品前来祭拜。主事者分别在每一件祭品上插上一把黄、绿、红各种颜色的三角纸旗,并写上“盂兰胜会”、“甘露门开”等字形,以作纪念。之后便请和尚、道士各念其经,进行祭拜,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

放水灯

是港口边特有的活动,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因为靠海边,常会有人戏水溺毙或船员出船遭遇不幸的情形,所以除了陆地上的孤魂野鬼,也照顾水中的。台湾以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灯活动最有名,每年中元节都吸引大批民众前往参观。

“放河灯”的民俗起源甚早。原始社会,限于对大自然认识的局限,较长时间,人们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成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吉祥温暖的象征,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又因为民间的悼念亲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汉晋以后,宗教影响日益扩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导办水陆法会,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灯。唐肃宗于759年诏天下设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诞日为放生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届时举灯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养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规定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济孤魂、放焰口、演目莲戏,不少诗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灯欢腾的诗篇。此后,放河灯在七月半举行并随道教、佛教传播而流行全国。这一天,人们在家设酒馔、烧纸钱祭祖,到寺庙、道观参加放河灯等法事或道场活动。如清代皇宫放灯:“每岁中元建盂兰道场,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以数千计。又用琉璃作荷花灯数千盏,随波上下。中流驾龙舟,奏梵乐,作禅诵,自瀛台南过金鳌玉蝀桥,绕万岁山至五龙亭而回。河汉微凉,秋蟾正洁,至今传为胜事。”

北京竹枝词有“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这样的词句。旧时京城的“斗灯会”从七月十三至十七日晚上(尤以十五日为最),各家儿童呼伴结群,执灯遨游于天街、经坛、灯月之下,孩子们众口喊道:“莲花莲花灯啊,今儿点了明儿扔啊!” 但也有其他书中提到:“莲花灯”必须在七月十五晚12点前焚毁,如果放在第二天则视为不吉祥的事情。

旧时这个时节近山人家往山野或岔路口去插纸灯、焚纸、撒羹饭,称“放路灯”;近水人家用竹蔑和纸精制法船,亭台楼阁俱全,且装金刚罗汉等纸像并贴“慈航普波”等楹联,入夜,于河沿,海边,点上油烛,放入水中,焚上冥纸,随水飘流,直至烧尽沉没,称之“放水灯”。

人们认为,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民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比如说,山东 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就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莲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它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跳钟馗

“跳钟馗”是旧时腊月间的习俗活动,由起开装扮成钟馗形象,沿门跳舞。俗谓此举可以驱鬼。一般从腊月初一开始,一直延续到二十四或除夕。所扮除钟馗以外,还有判官、钟馗的妹妹等。

据清代地方志和风俗志记载,不少地方一进腊月门就有“跳钟馗”的习俗。清乾隆年间《奉贤县志》说:腊月初一日,“乞人始偶男女傅粉墨妆为钟馗、灶王,持竿剑,望门歌舞以乞,亦傩之遗意。”这记的是江南的风俗,顾禄的《清嘉录》记述的也是江南吴地的岁时风俗,其中也提到跳钟馗:“丐者衣怀甲胄,装钟馗,沿门跳舞以逐鬼,亦月朔始,届除夕而止,谓之跳钟馗。”装扮钟馗者,青面钢髯,破帽蓝袍,手中挥舞宝剑,或者是一把板斧,张牙舞爪,气势汹汹,为非作歹的大鬼小鬼们见了纷纷望风披靡,退避三舍,换来家门清净,吉祥安宁。

跳钟馗的习俗,至迟在宋代已经见于文献记载了。吴自牧《梦粱录·十二月》:“自入此月,街市有贫丐者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形,敲锣占鼓,沿门乞钱,俗呼‘打夜胡’亦驱傩之意也。”

由于 “跳钟馗”的驱鬼作用,台湾地区将其引入到了中元节庆活动中,形成了现在其特有的中元民俗活动。而我国其他地区一般在端午节(安徽省歙县城南渔梁古埠)或腊月(江南一带)才进行此项民俗活动且表演形式不同。

跳钟馗是要借着钟馗的法力赶走留连忘返的鬼魂。通常是在普度以后,以寺庙会请道士、法师或戏班中人来扮钟馗,跳钟馗时,一般民众都不敢在现场逗留,以免被煞气冲到。跳钟馗结束后,中元祭礼就随着告一段落了。

抢孤

台湾某些地方盛行在中元时举行“抢孤”的活动,孤棚是由在四根柱子所构成,上面涂满牛油,参赛者分成四队,从四个方向爬上孤棚,在孤棚的顶端,四边都有祭品在上面,先抢到的队伍获胜。这项活动在头城中元已成为最重要的活动,并吸引许多观光客前往参观。

“抢孤”是中元祭祀活动中台湾所特有的活动。但在中国旧时民间也有过。中元节期,旧时往往有设坛延僧道斋孤之俗。其坛上除锣鼓丝竹之外,要放水果包子。这本是用以祭祀、施舍孤魂野鬼的,但斋蘸仪式结束时,僧道将其抛下,众人争抢,故称。俗说已婚妇女抢到可得子,小孩抢到则一生平安。

台湾百年前即有许多大陆闽粤移民,生活方式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节庆礼俗也与中国大陆大同小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台湾的三大节庆,而每逢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乞巧节) 等中国传统节日, 在台湾民间也有不同的庆祝礼俗。此外,尚有多项深具台湾特色的民俗庆典,如迎妈祖、盐水蜂炮、东港烧王船、头城抢孤等等。

台湾有些地方在中元普度的庙会后,会将祭祀的供品提供民众抢夺,称为“抢孤”。一种说法是为了与孤魂野鬼抢夺祭品,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吓退流连忘返的鬼魂。台湾最负盛名的“抢孤”是宜兰头城镇的“抢孤”活动。“抢孤”是先搭设数十公尺高的“孤棚”,在搭建“孤棚”时有许多禁忌,如上下主普坛的人员必须吃素斋戒,戴孝者或做月子的妇女不得接近,女性不得碰触“孤棚”祭仪法器,以避免抢孤时发生不测。“抢孤”在七月的最后一天午夜举行,比赛时棚柱上涂满牛油,参赛者以叠罗汉的方式,踩在队员肩上向上攀登,登上“孤棚”后再向上攀登“孤栈”,在攀登过程中所抢下的食物则丢下供棚下的民众捡拾。

这项活动往年常有意外发生,因此在清朝时期刘铭传曾经下令禁止“抢孤”活动。1991年,宜兰头城镇恢复举办“抢孤”,并且改善了活动抢夺的方式。以往为了账济贫苦亡徒争抢祭品的掠夺活动变成了目前具有竞赛性的民俗活动。参加的队伍以每五人一组,每队各据一根柱子,待主办者一下令,选手便奋不顾身望往上攀爬,能够首先取得栈顶的“顺风旗”就算夺标。由于有游戏规则所以没有混乱的场面,是一项值得提倡的民俗体育。而民间相信抢得顺风旗的人,可以获神鬼的庇护。

中元节的风俗和禁忌【第二篇】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中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习俗

我们称呼的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的一些祭祀仪式。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是古代节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节,庆贺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寒食节,纪念古代先贤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每年主要集中在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祭祀活动,但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传统。也有一些地方从七月初就开始祭祖的仪式,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后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

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鬼门大开,阎罗王 特许阴间的鬼会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拜,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找食物。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节有什么禁忌和规矩【第三篇】

1、忌半夜晾衣服

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2、忌披头散发睡觉

鬼月,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3、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更加不要去偏远或者人少的地方,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4、忌半夜庆生

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5、忌说“鬼”字

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6、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7、忌乱拍他人肩头

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8、忌将筷子插在碗上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鬼魂来与你分享食物。

9、床头忌挂风铃

因风铃会招阴。

10、忌偷吃祭拜的祭品

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11、忌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否则会有麻烦。

12、忌下水游泳

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13、忌吹口哨

晚上吹口哨,容易吸引鬼魂的注意。

中元节的风俗和禁忌【第四篇】

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1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

5晚上晒衣服

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

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乱看

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 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0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11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3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麼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