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程改革【推荐4篇】
【导言】此例“英语新课程改革【推荐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英语新课程改革【第一篇】
知道了这些要求,那我们英语老师应该怎么做怎样来改变我的课堂呢?
第一,要能够合作。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就是教师走下讲台,置身于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愿意合作,更要能够合作,教师不要把自己看作孤立一个人,而是要把自己作为课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讲课”容易,合作则不容易,可能因为相互启动发而产生新的想法。合作的课堂不那么“规规矩矩”,不那么整齐划一,合作的课堂效果的保证是靠情境的创设、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调动、思维的激活。
第二,英语教学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对于农村中学来说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同时,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多年来,我们总是把知识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在课改中,我们的英语教学要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学,承认学生之间是有个性的差异的,比如,女生长于记忆单词、规则,男生长于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学生擅长书面表达,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抓住每一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英语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于英语的学习,跟注重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这四种技巧,这四种技巧实际上是融为一体,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特别是现在,随着英语在社会上实际运用越来越广,对英语的要求进一步的提高。高考已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
第四,学习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虽然,我们反对把英语课上成语法课,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必学语法。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虽然不能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不能把英语课上成语言知识课,作为一门外语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人就认为是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就是把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会把基础语法融于学生应用当中,例如,课堂上的造句是最好的讲解短语应用的好方法。也就是说我们老师怎样把无味知识结合课堂实际,用生动方式教给学生,才是我们课堂的重点。
英语新课程改革【第二篇】
一、兴趣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也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普遍感受英语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较远,而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改变以往对英语学习的看法,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把英语学习作为自身的一种内在需要,才能真正爱上英语学习。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兴趣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如世界上用英语交流的人口比例为百分之七十,绝大部分的商业信件用英文来撰写、世界上四分之三的书籍与报刊是用英文编辑出版的等,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是世界上第一大语种,在我国的综合发展与国际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教学氛围的营造到教学方法的采用,从课堂教学的设计到作业的布置都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为出发点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而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突破学科的限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美的人格修养。
首先,要以良好的教师形象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外塑形象、内修品质,做到仪表端庄,衣着整洁大方,亲切待人,有爱心与耐心,做事有原则。比如要求学生做到上课不迟到,教师首先就不要迟到;要求学生不吸烟,上课不玩手机,教师就要上课不接听电话,不吸烟;要求学生待人诚恳礼貌,自己首先就要以礼待人,以理服人等。正所谓言传身教,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会以教师为榜样,将道德准则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其次,要挖掘教材德育因素相机渗透。英语教材所选入的文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希望得到他人帮助时,态度要诚恳、要注意礼貌用语;得到了他人的帮助要说一些感谢的话来答谢对方。
再次,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围绕五一劳动节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十一国庆,组织学生写相关的标语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开生日Party,培养学生团结同学,珍惜友情等。
三、人文教育,突显人文关怀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倡进行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树立人文观念,挖掘教材内在的人文因素,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它所构筑的一整套文化世界;掌握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获得一种新的对世界的看法。”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讲解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艺术风格与发展现状等,真正把英语当作一门艺术、一种语言来学习,而不是简单地学习它的单词与语法。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习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史,有机地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是把人文教学列入教学目标,将人文教育有阶段、有层次地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中;二是把握好人文教育渗入的度,要以实用性为原则。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学生就可以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情况,认识中西方文化等的差异,尊重文化多元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来。
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英语新课程改革【第三篇】
研究表明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有巨大的反拨效应(washbackeffect)。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在语言教学领域指的是语言测试对相应的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Wall&Alderson(1993)指出:“考试会对教育过程中的各环节产生影响,而考试更容易对教材、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方面产生影响。”ArthurHughes(1989)提出了提高测试正反拨作用的建议,他指出:“测试要立足于教学目标,测试要培养能力,测试内容覆盖面要广。”Alderson&Hamp-Lyons(1996)研究发现:“测试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因教师的教学理理念、教学风格而异。”测试和语言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杨惠中指出“:语言教学是等一性的,语言测试为语言教学服务。不同的语言观决定语言测试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题型。”杨惠中认为测试的反拨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涉及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等一切与考试有关的人员,人们应该对考试的反拨作用进行考试本身以外的研究。测试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的方法、教学的重难点、教材的编排、设计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然而对于新课改所提出的新目标,传统的英语高考无法全面的为高中英语教学服务,也难以促成新课标多元化的目标的达成。科学的高考英语测试考试能更好地用来指导高中英语教学,同时也是促进高中英语新课改稳步向前根本保障。因此高考英语测试改革对于实现新课改理念、提高高中语言教学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高考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外语考试之一,对高中学阶段的英语学科的教与学有着不可低估的反拨作用,对英语高考测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考英语测试改革的建议
新课改从宏观方面对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既是高考英语测试改革的方向也是其重要依据和基本点立足点。高考英语测试必须体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改革精神,其命题方向必须符合并服务于高中英语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要求。高考英语测试的改革应有助于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其反拨作用于教学时,应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利用高考英语测试的反拨作用促进语言学习,实现基础英语教学的重点从单一侧重语言知识灌输的模式转向学生语言人文素养、语言交际策略、语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养成的转变,做到“以考促改,以考导教,以考导学”实现高考英语测试的正反拨。
(一)英语高考命题必须切合课改目标
英语高考考核目标就必须与新课改英语的学科教学目标一致。通过考题的设置引导教师和学生对新课改英语的学科教学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在日常教学中按照考试目标和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和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英语高考对英语教学的正反拨效果。新课改提出:“高中英语教学要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要实现这样一种新理念,就要求英语高考必须实现由“语言知识核心”至“语言综合能力能力核心”的转变;由“简单考核语言知识的试卷”向“一个一个多元的、全面的评价体系”的转变。考题的设置要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考核中必须考核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能力。力求通过高考这一指挥棒,改善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现状,让广大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全面能力的培养。首先,高考英语需要结合听、说、读、写等相关语言技能对语言知识进行考核,题目的设计不应该单纯的只针对英语语言知识进行考查。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技能的提高离不开语言知识,但离开语言技能的简单的词汇题或语法知识题作为考试内容无法检测出学生真实的语言能力。因此题目设计要注重创设语境,避免孤立考查语言知识点。其次,试卷中必须体现对积极情感态度的考查。具体可以在阅读理解中适当增加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积极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此外还可以利用写作题考查学生是否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三,英语高考还应渗透对学习策略的运用的考查,可以在听力、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题中考查考生语言学习策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英语高考还应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文化意识的考查,考试中渗透英语文化特色考查考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可以促进学生加强对语言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语言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感悟性,最终达到扩展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目的。
(二)稳中求变,循序渐进
高考英语测试必须在确保测试试题整体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下,逐步减少客观试题的比重并适当增加主观试题的比重。目前英语高考试题中选择题过多,最后的成绩就难以确保分数能准确判断出考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因为在以选择题为主的考试中,考生通过猜测答案,也有可能做对试题。这样一种以客观题为主的考试形式传导到教学上将无可避免的阻碍学生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地发展。因此,在考题的设置上减少选择题,而相对应的提高非选择题的设置,逐步实现从控制性语言测试向半开放或开放性语言测试的过渡。这样的考试模式可以有效的避免猜测答案,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增加主观试题可以增加语言测试的真实性、互动性和人文性。开放性的综合性题型利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生在答题中可以更为自由地使用语言,这种模式的测试能更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更符合新课改的语言评价理念以及语言测试的最新发展的理念。这样的变革将会对语言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到良好的反拨作用。有助于引导基础教育语言教学重心从单一语言知识的培养转向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可以放开手脚采用真实语言运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相信随着高考英语测试改革的不断完善与深入,这一理念和实践必将得到推广和升华。
(三)重视英语高考测试的交际性
新课改提出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高考英语也应体现语言学习的交际性目的。“高中英语课程标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然而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观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由语音、语素、句法、话语组成的结构层次分明的系统,将词汇和语法的学习看成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内容。受此影响,传统的语言测试的重点在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评估和检测,通过语言学习者的语法和词汇知识来评价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在日常的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教师过于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而忽视语言意义的教学的倾向。因此,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英语命题既要测试语言知识的准确性,也要测试语言运用的得体性,重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题目源于现实生活、在真实语境中,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实用和交际能力。
(四)考试设计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变压力为乐趣设计试题。长期以来语言测试的个一次性的、单一维度的、关注点为语言形式的考核,试题难度也逐年变难,学生考前心里焦虑感普遍较高,考试前战战兢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充满恐惧。这种现象传导到教学上必然会导致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形式的教学上,而忽略了对试题的内容的理解,对试题文本的解读。高考英语测试命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去理解试题内容,进而欣赏试题。首先,试题内容的选材要注重试题的生活性、实用性、时效性、知识性可读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其次,尽量避免出现大词、长词和晦涩难懂的偏词;尽量避免结构特别复杂的长如扁担的大句子。通过一系列的改变力图让更多的考生能轻松平和地满怀自信地迎接考试,体验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实时、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第三,在测试的形式和方法也应力争有所改变。在高考改革中,可以通过实行多次考试的方式来弥补一次性考试的缺陷;可以将听力与口语单独划分出来开展常规的等级考核以减少学生在高考中的压力;也可以通过小论文、口试、试验等方式丰富考试的形式,以全面考核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结语
英语新课程改革【第四篇】
关键词:英语教师;开拓者;创新者;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历史的潮流。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观念并形成良好的角色转换机制,才能更好地为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
一、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个体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团队活动。合作学习将教学视为多边互动的立体交流过程,而且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因而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角色较传统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反思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宰者,他们总是在尽心训导、竭力传授,呈现出权威无边、积极有为的架势。学生成了客体和附庸,成了被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他们经常体验的是被动、无为、无助和无奈。人们称这种关系为“操纵―依附式”的关系,导致的后果必然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阻隔乃至对立,教学活动难以高效顺利进行,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难以得到培育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密切合作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的社会建构的目的。
二、教师应是新教材的研究者
使用新教材以来,许多教师面对新教材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去教,学生不知如何去学,于是就出现了新教材、老教法的不正常现象。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研究者。
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在大力提倡广大教师研读教材的同时,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对数学教材是什么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后,研读教材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效度。研读教材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应把研读教材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研有所得。
三、教师应是教学方法的开拓者和创新者
新课改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学方法的开拓者和创新者。
现代教学论强调“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新课程标准不只是给教材编写者留下了解读与创作的空间,更给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留下了因材施教、为我所用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教师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泼生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涵,同时不被教材束缚,设法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新的教材要有新的教法,新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教材的优势和特点“开发”出来。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英语教师要适应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定位问题,找到自身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不足,切实转换以往形成的传统角色观念,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多种角色的综合型教师,推动英语教学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代保民。新课程改革,校长不可缺位[J].基础教育研究,2011(10).
[2]马瑞光。新课改理念下班级工作初探[J].成才之路,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