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推荐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24987

【导言】此例“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推荐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第一篇】

物联网工程专业涉及计算机、通信、电子、控制、电气及自动化多门学科,其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也处于研究阶段。特别是在多学科环境下开展实践教学将是专业研究的重点。目前,华中科技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校也正在开展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方面的研究。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批批准的本科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已积累了大量经验,基本的教学与实验条件也较完善,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最佳时期。

二、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作为一个为建设智慧城市培养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的本科专业,其与传统的专业存在着众多的差异。它没有成熟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经验可借鉴,项目旨在建设适合区域学生层次,符合师资条件,富有专业特色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由于物联网的研究内容比较宽泛而且涉及多学科的融合,也是下一代互联网(“互联网+”)所需的学科专业。未来对各高新技术行业人才的需求将非常大,同时此专业的技术也与学校的其他专业存在密切的关系(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可以更好地突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行业特色,满足市场需求和具有更宽的就业面,培养出国家急需的人才。

(2)具体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物联网工程专业需要根据现有学科基础、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方案,结合实验室的条件、校内外实习、实训开展的情况及校内外教师的教科研情况,研究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通过分析物联网工程专业国内外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形成行之有效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理念的集实践主体、实践评价机制、实践理念、实践层次、实践过程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分析实施该实践体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着眼于人才需求和自身的办学优势,在体现国内物联网工程专业共同特点的基础上,突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特色,培养出“互联网+”背景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夯实硬件是开展物联网实验教学与研究的基础。由于物联网专业是新开设的专业,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和经验可供借鉴,各个高校都在探索课程如何设置、实验室如何建设、实践教学如何改革。物联网是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多个学科交叉的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高新技术专业,因此建设基于CDIO的践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4)实现多学科技术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之贯穿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整个知识和技能体系的教学过程中。

三、结语

项目的成功实施既充分体现了对相关专业的继承和拓展,又强化了实践训练,突出了能力培养,对专业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实现实践教学案例化。在案例教学中,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以来自行业的一组工业案例为载体,以教学工厂型实训基地为平台,使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与实际应用环境相结合,从而达到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按照案例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与训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第二篇】

关键词电信专业 物联网技术 校企合作 教科研

近几年来,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以下简称电信专业)在市场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岗位操作工严重饱和,新岗位设置不明朗,招生人数连年滑坡。与此同时,以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为重点的市场调研在全省职业教育界广泛开展,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行业企业调研、同类学校走访、专家咨询,进行了多次研讨,抓住无锡物联网发展机遇,确立了在电信专业建设中嵌套物联网技术的新思路,着力打造电信专业升级版。同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等方面也逐步完善,提高了电信专业适应新形势、新技术的能力,更大程度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专业焕发出新活力,为电信专业的内涵建设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电信类专业嵌套物联网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市场给力

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被提出,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技术、传感网络(WSN)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M2M物物数据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电信类专业中涉及的物联网相关技术比较多,尤其是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广泛。最近几年,物联网的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物联网超过一半的标准采用无锡创造,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产业成为无锡的一个热点,也必然会成为新一轮社会发展的一个增长点。目前而言,物联网尚处于产业化初期,对于人才的需求体现出高端性,研发和设计人才需求量比较大,但随着近期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安防等应用项目不断催生,系统安装、调试、维护等方面的一线技能人才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所以,电信类专业与物联网技术匹配度还是比较高的,无锡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电信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就业机遇。

二、专业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善借外力

专业建设的传统做法是通过市场调查,先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组织教师研讨构建课程体系,然后购买各种实训设备,最后派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开发课题,组织教学。这样一种按部就班的专业建设方式看似有条不紊,但实施起来很难完全对接,由于物联网技术的特殊性,目前各厂家的实验实训平台很难与课程体系完全符合,教师参与的各类培训也很难与要构建的课程完全吻合,教师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无从下手。对于一个新的专业方向来讲,首要任务应该是解决开什么课(教什么)和以什么形式上课(怎么教)的问题。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以及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探索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体制机制已成为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结合几年来的专业实践,我们认为:专业建设应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要善借外力,借力使力。

我们成立了包括政府、企业、行业、专业专家在内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讨论交流,集聚本专业的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为专业建设把脉领航,按照企业用人标准设置专业学习内容和课程标准,市场有什么,我们开什么;市场缺什么,我们添什么;市场淘汰了,我们就不学。初步形成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及社会其他组织共同建设本专业的良好局面。

2011年,我校作为成员单位,加入无锡物联网职教集团,以无锡中电科物联网创新研发中心为理事长单位,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和美新微纳传感系统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为副理事长单位,此举也为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培养等建立了很好的平台。2012年物联网职教集团积极发挥在高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路径。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无锡海力士半导体与我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每年为我校提供6万元的建设基金用于“海力士订单班”的学生奖学金和发展基金;无锡红光微电子公司每年接收我校两批电信专业学生下厂顶岗实习。2012年,我校又和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校企共建了物联网基础实训室、物联网综合实训室、物联网开发实训室,涵盖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物联网领域。双方互派学员,企业提供数据源代码,学校引进技术,开发产品,教学内容贴近市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另外,我们积极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实训基地(无锡市公共技能实训基地)为依托,研究校外基地建设的配套问题,研究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完善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去该基地实训,近距离感受物联网技术。

三、专业建设以教科研为突破口――提升内力

教什么、怎么教的大方向问题解决了,如何让各部分内容有题可做、有机组合、有效衔接呢?这就是内涵建设。必须找到专业建设的突破口,只有找到突破口后,专业建设思路才会更加清晰,建设任务才会更加明确,建设过程才会更加快速。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成为他们幸福的生活,使一节节课不至于成为教师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把教师们引到从事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来。”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方式,决定着专业高度。

第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及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明确物联网技术工作领域,研究物联网背景下本专业在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的关系,研究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核心课程。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除了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以外,还要系统学习专门化方向课程:物联网技术导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及应用、EDA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无线传感网原理及应用等。在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构建中,着重注意以下四点:一要“有眼光”,通过市场调研,研究物联网技术与电子技术的衔接点和衔接面,在原有专业基础上科学规划,提高专业对于物联网产业化初期的适应性,提高专业发展对于物联网发展的前瞻性。二要“促就业”,要根据物联网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相应的岗位能力,解析相应岗位的能力与学生核心能力的关系,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三要“优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文本性资料,其涉及的内涵要求关键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嵌套,课程改革的力度必将加大,课程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以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主干课程、课程排序四个方面为维度研究电子类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研究课程内容、实施时间、课程深度、课程难度的关系,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四要“会变通”,目前无锡的制造业市场已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人才培养的规格肯定要顺应市场规律发生变化,在执行这个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方案的实时性。

第二是自主开发校本教材。传统的实训设备和教学资料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要求,我们针对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的不同技术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结合自主要求,努力开发教学讲义。具体说就是由借鉴无锡泛太的产品转向自主开发实验实训项目产品。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先科学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确定实验实训平台的功能需求,同时大力参与企业项目,进行剖析转换,孵化生成,使之适合教学需求。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和教师确定实验实训项目的功能、实训项目名称、教学组织形式等具体内容。目前已经在智能交通和智能物流两块全面铺开,这种做法也解决了许多长期困扰职教专业发展的问题,如课程体系与实训平台不吻合、教学脱离实际、兼职教师难聘任等问题。

第三是全员参与课题研究。依托名师工作室的支撑,鼓励全体教师通过专项课题研究解决自身发展的“高原”现象,要求每位教师主持或参与至少一项校级课题,2012―2013年度无锡市教师教科研专项课题“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中嵌套物联网技术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2WXJYD6)成功结题,多位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这些“接地气”的措施不仅让教师们增强了教科研能力,更主要是拓宽了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增强了驾驭本专业知识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有题可做,得心应手。

四、形成合力,充分激发专业活力

专业建设的过程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通过两三年来的共同努力,市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五位一体,形成了推动专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这种在电信专业教学中嵌套物联网技术的专业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学校、企业、行业和社会的认可,呈现出教学有实际项目、学习有可行目标、实训有配套基地、就业有对接市场的蒸蒸日上的好势头。本专业也因此激发出新的活力,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连创新高,社会效应不断扩大,招生呈现上坡趋势。在2013无锡市职工技能大赛中,我校青年教师参加物联网智能家居项目,获得一等奖。2013年6月,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成功创建江苏省中职品牌专业,使我们的专业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当前中高职并存的局面下,我们也在研究不同层次类似专业建设之间的衔接和沟通问题,明确了通过合适的内容与方式来进行衔接与沟通,科学定位,合理配置项目资源。今年除了原定计划外,又和无锡城市学院确定举办“3+3”的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我校申报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90129)也被批准为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新增专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坚信,电信专业建设的道路必定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熊泰蓉。浅谈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J].成才之路,2011(15).

[2]李爱涛,孙桂萍,唐艳娜。浅谈校企合作对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28):272-274.

[3]周稽裘。现代职业教育要突出强调转型发展[J]. 江苏教育,2013(44):21-23.

《科学资讯》2012年第19期《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三段式”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一文指出:“三段式”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三大阶段、四个步骤来完成。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第三篇】

关键词:物联网;必要性;技能型人才

物联网,顾名知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的浪潮。面对物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及上万亿规模的高科技市场,职业院校承接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责,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如何定位,如何培养,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社会背景和技术背景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随着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已经成为支撑众多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物联网初期投入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集中在公共安全系统,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市政管理等工程,每一个点无不可以搜索到物联网技术的影子。尤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

技术上,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通信技术,进行信息的传输,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平台或中心,从而实现物物、物人的信息传递,从而提升效率,保障安全,可以跨时间跨空间进行溯源、追踪、定位、管理。

二、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从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在无锡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战略构想,表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继而物联网也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政策层面已经框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蓝图。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的规模,并会在短期内可能超过万亿规模,是一个航母级产业。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战略的竞争。物联网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从事该行业的人才还比较匮乏,仅在交通物流等领域,人才需求量就超过20万,而且每年都在增长。做为基础型的产业对人才的海量需求,这也为职业院校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有一定基础、能力、条件的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与加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与培养工作。

1.职业类院校学生的特点。职业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安装、调试、维护、生产、营销和推广等工作。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众多本科类院校也在开设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但主要面对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和研究方面的研发工作,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且具备专业覆盖面广的优势,职业类院校学生胜任起来有些困难。纵观物联网的从业岗位,对于技术人员,尤其是建设调试、维修保养、技术服务、营销推广等工作,不需要非常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掌握相关的操作规范与标准,具备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岗位必备的技能技巧即可以,正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强、适合奔波式工作的职业特色,所以对于当前人才需求量大的物联网技术相关行业,职业类院校开设上此专业正具备最基础的条件。

2.各行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公共安全、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

我国当前处理物联网技术人才处理缺乏状态,笔者随意浏览了一个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上与物联网相关的招聘信息有500余条,前程无忧网站上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招聘信息达到1000余条,智能招聘网站上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招聘岗位达到400余条,另经常有公司通过微信、QQ、网站平台、私人联系等方式在招聘技高能优的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的几大应用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可能均会超过20万以上,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慧生活等。

3.对物联网应用技术关键领域展开教学与研究。RFID技术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关键技术,众多理工类职业院校有着丰厚的基础,承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职业类院校可以对这些核心的技术展开教学与研究,使得培养的人才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工业等领域得到发挥。

4. 职业院校具备校企合作的基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步伐一直没有停息过,从项目教学法、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微课教学、Mooc教学、混合式教学、顶岗实习等,究竟花落哪种模式,没终极结论。实践场地不断翻新,合作企业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技能不断涌入,已经让当前的众多高职院校具备了充分的校内实训基地,具备了校企合作的基础。

在当前的基础上,开发物联网技术专业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从教学方法上看,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积累了成熟适用的经验,从硬件基础上看,已经具备了搭建物联网相关实训室的基础条件,从师资力量上看,已经拥有了开设此专业的技能与技术。院校与物联网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培养熟练掌握物联网知识与技术的信息服务与技能应用型人才,合作育人,合作发展,达到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开放性、深入性、针对性。

总之,在当前本科类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同时,各职业类院校也必须要迎头赶上,以呼应本科类院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牢牢把握住这一机遇。中高等职业类院校作为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开办此专业显得尤其重要与必要,有处于当前物联网应用技术发展的大好形势 ,扭转物联网人才资源匮乏的局面,从而培养大批的具备物联网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全国的职业类院校都以当前物联网发展的大好背景为依托,积极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质培养人才战略。

由于我国物联网专业教育于2010年才起步,对于很多院校开设此专业还处理犹豫与探索阶段,如如何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从何而来?实验室不完善如何办?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等等诸多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着物联网技术专业的设置与发展,所以研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及输送人才的通道更显得重要。

参考文献:

[1]董荣胜。 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8月。

[2] 彭力。基于案例的物联网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年10月。

[3]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0月。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第四篇】

关键词:智能家居;实训室建设;实训项目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130-03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professional of Internet of things, training room of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is constructed necessaril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rsonnel cultivating program. Through a study on the personnel cultivating program of Internet of things, the goal and scheme of construction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fter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it has proved that the intelligent home training rooms can achieve well results.

Key words: Intelligent hom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rooms; practical training

对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来说,物联网应用的实训场所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高校“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是物联网应用相关专业建设发展的必然[1]。高校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应该与物联网应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关联、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直接相联。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前提是:分析科学、定位准确、适合校情的人才培养方案,且与物联网应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有效互动[2]。

采用实训室教学是物联网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3],实训室是提高科学素质、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科研水平的“风向标”。我校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是――物联网的安装、维护和调试,该人才定位的依据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核心职业岗位,如表1 所示。

1 智能家居实训室建设的目的

从人才需求及教育资本运行来看,物联网应用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所以必须进行教育改革[4],智能家居实训室就是在这种需求下而建立的。

第一,目前大部分物联网专业核心课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实践动手经验,缺少团队开发的合作精神,对理论知识难易理解和融会贯通,更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创新精神,而物联网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综合学科,必须在实践中才有更多的收获。所以在高校建设实践教学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提前让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第二,物联网应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技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开发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智能家居实训室以项目仿真应用环境为依托,构建团队开发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项目架构能力高效完成各种课程设计及相关项目。

2 智能家居实训室的方案构建

智能家居[5]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智能家居实训平台可以包含以下子系统有:家居照明控制子系统、智能门禁控制子系统、家庭环境控制子系统、家庭安防子系统、家庭影视娱乐子系统。学生在项目式教学中,能较好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应用和基本开发方法。智能家居实训平台各控制系统介绍如下:

1)家居照明控制子系统

该子系统共有八盏灯,分为四组,其中一组是调光灯。三种方式控制灯的开关:单独控制等的开关;分组控制灯的开关;总开/关控制灯。调光灯可控制三种效果:柔和开灯、柔和关灯的效果。四组灯可以分别模拟为楼梯间、客厅、房间、卫生间,情景模式可以自行设置,若设置为多种模式控制,那么楼梯间、卫生间传感器感应到有人移动则开灯,没人关灯;定时开启家中的灯光,可模仿家中有人情景。调光灯可根据实际环境的亮度自行调节。

2)智能门禁控制子系统

该子系统以单片机作为门禁终端,并配合显示屏。进行密码输入与修改。如果密码错误,则会给主控模块发送消息,弹出对话框,同r给主人发送短信,提示家中有人来。共分为输密码模块和修改密码模块。输入密码流程:如果输入一次错误,黄灯会亮,提示还有两次输入机会,如果输入三次错误,则红灯亮。修改密码流程:首先输入旧密码,如果旧密码输入错误,可选择退出不修改,或者继续,如果旧密码错误,则输入新密码,输入后,则密码保存。

3)家庭环境控制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三个控制模块:智能空调控制模块可以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将家中的空调开启或关闭;智能窗帘控制模块主要实现窗帘的打开与关闭动作,每个窗帘根据需要可以单独控制亦可集中控制。智能温湿度探测模块主要负责对家居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的采集工作。智能光照度探测模块主要负责对家居环境中的光照度的采集工作。

4)家庭安防子系统

在门厅安装一台摄像头可以进行网络实时监控,也可进行设防和撤防控制,设防时,可监视和联动报警非法入侵之人。

5)家庭影视娱乐子系统

该子系统可以通过电话或触摸屏进行控制电视、音响和投影仪的开启和关闭。

3 智能家居实训室的实践教学

智能家居实训室的主要设备

根据智能家居实训室的构建方案,智能家居各个子控制系统需要的主要设备如下:IP路由器、调光(灯光、窗帘)驱动器、移动(光)感应器、触摸屏、电话网关、定时器、电源供应器、红外发射器、三联面板和五联面板等。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设备外,还有配备的诸如:电视机,音频播放器,窗帘,空调,电话机,安防报警器等。

智能家居实训室的系统教学

智能家居实训室中各个子系统的控制可以通过中控触摸屏和智能五联面板进行,通过各个子系统的设置,进行总控、某几个子系统控制以及单独子系统等不同情景模式运行。教师和学生通过IP路由器组成局域网,在教师和学生的机器上均可修改物理地址、控制模式以及子系统参数的设置等工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实训项目可由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训练,综合提高学生对物联网应用技术掌握的能力。亦可通过互联网,让学生亲自控制智能家居实训室的各个子系统,切实深刻理解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技术[6]。

智能家居系统的主要实训项目

根据学生人数将其分组进行授课,首先,讲解有关硬件电路、元器件、代码编写和调试步骤等基础知识[7]。

4 智能家居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对于新兴的物联网专业而言,高校实训室建设的质量高低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物联网技能的高低,本文就智能家居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和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智能家居实训室的建设的教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对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工程现场化、开放模式的实训室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的接触智能家居系统,并学习其应用案例,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提供了必要平台,是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桥梁。

第二,对物联网专业的教师来说,开放的智能家居实训室是教师进行科研的有力保障,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物联网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上的优势,通过理论研究、实验解决一些工程难题,可以进一步培养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第三,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或教师来说,如计算机软硬件、通信、自动化、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或教师,可以通过物联网实验室进一步深入掌握物联网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为将来就业和科研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5 结束语

2012年,我校物联网专业顺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发展,建设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相关实训室,在物联网专业技术的实践授课中使用效果良好。智能家居实训室的建设,让学生深层次的接触物联网,学习物联网知识,研究物联网技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方案设想与实际验证的结合、感知体验与动手开发的结合,让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的落到实处,从而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实践证明,智能家居实训室的建设方案是可行的,对物联网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训内容和开发项目设置合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结合较强,智能家居实训室总体价格较低,但利用率较高,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好评,取得良好的科研和教学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长凤。 高职院校智能家居实训室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 电气自动化, 2014, 36(3): 28-30.

[2] 江进, 王浩存。 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10): 38-39.

[3] 胡。 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D].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 2014.

[4] 徐鲁宁, 郭晓功, 胡斌。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实训平台建设探索[J]. 河南科技, 2014(10): 258-259.

[5] 彭玲, 黄松发。 关于高校物联网实训室建设的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36(10): 8848-8849.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第五篇】

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区域,海西经济区建设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闽台经贸合作站在—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闽台之间的贸易量持续增长。福建省作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惠台政策,闽台贸易发展将有一个健康与乐观的前景,也必将带动两岸物流业走入蓬勃发展的新纪元。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新兴复合型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以港口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大网络、大服务、大产业”发展格局,对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合作,物流先行。理论与实践证明,物流合作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两岸物流合作可以显着降低经贸成本。闽台物流合作要全方位进行,分为“硬件合作”和“软件合作”两部分。从“硬件”部分来看,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物流运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与对接。从“软件”部分来看,重要的是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双方关于物流业法律法规的协调及对物流业的服务与便利化、物流人才培养的合作等。

二、物联网的发展推动物流智能化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领域广泛拓展,必将把我们带入一个信息与物流结合的崭新时代。有专家指出,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的诞生直接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物流行业走向智慧化、智能化。智能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移动的整个过程,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服务,同时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物联网应用于物流运输,可以实现货物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应用于仓储领域,可以实现货物识别智能化,采用RFID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可以有效避免人工输入可能出现的失误,大大提高入库、出库、验货、盘点、补货等工作的效率。在物流业中物联网主要应用于四大领域:基于RFID等技术建立的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的智能配送的可视化管理网络,对物流车辆配送进行实时的、可视化的在线调度与管理的系统;基于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局域内的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基于智能配货的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物联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物流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三、物联网背景下闽台物流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1.加快物流学科体系改革,突出专业与技术融合,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物流人才《福建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加大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鼓励物流企业广泛采用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等,实现商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流程可视化。大力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推动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系统,并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其他应用信息平台对接。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业和物联网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技术体系的标准,产业融合需要跨学科专业、理论与技能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中、高级应用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适时根据闽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及时调整物流学科体系,优化课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从我省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缺少学科前沿模块类课程,内容上无法紧随时代的发展,以上专业课程均没有涉及到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或者有也只是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作概括性介绍,篇幅短小,停留在了解这一层面。从调研中得知,我省物流人才存在巨大缺口,且难以满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升级和人才储备的需要。物流专业作为前沿学科,这几年不断崛起,福建要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学习和追赶台湾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体制、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闽台高校联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嵌入物联网技术相关的课程,如射频识别技术(RFID)、条形码技术,物流标准、互联网等。突出物流业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特点,为海西建设输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2.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合编企业实训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大陆与物联网相关的教材尚缺,大多教材是近一年内出版的,还有待教学实践的检验。台湾的学校知识教材开发比较成熟,可先引进台湾的优质教材如《RFID规划与应用》、《智慧型运输系统》等。但由于物联网是一门新兴信息技术,其在物流业的应用由于成本高、技术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等多方面的原因仍处于探索阶段,也无典型成熟企业经验可作借鉴,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物流企业实训教材善缺,闽台两地的专业教师可以联手编写,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充分了解闽台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动向,进行严格的论证,对比分析物联网技术在闽台物流业应用中存在的差异、把RFID数据收集与传输设备、移动跟踪设备的使用等编入实训教材,不仅使学生了解关于物联网的新理论,还要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充分汲取到物联网的最新技术营养,为他们毕业后能够顺利地在大型先进的物流企业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及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教师的水平决定着专业教育的质 量。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教师是关键。目前从事高职教学的骨干教师大多为70年代、80年代人,而物联网概念于1999年才提出,国内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立、物联网课程的开设、RFID的应用培训却是近几年才展开,掌握物联网技术的教师较为缺乏。而台湾高职教育拥有丰富资源:台湾高校对物联网课程的开设较早,如台湾树德科技大学96年就已经开设了与RFID基础应用技术、RFID科技及应用等相关专业课程。可以聘请台湾知名教授通过定期授课、现场教学、座谈交流、专题报告、实践操作、主题讨论、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重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中心实训室建设物流实训室可以给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先进的实验环境,学生不仅从课堂教学中掌握书本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在这样一个真实的实验环境中了解物流业务流程,并熟练操作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的每个环节,从而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024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