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端午的记忆作文字 端午的记忆作文16篇样例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端午的记忆作文字 端午的记忆作文16篇样例”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端午的记忆作文字 端午的记忆作文【第一篇】
现在的端午节对于我来说,只是多放一天假而已。实在没啥好过的,粽子?不爱吃。我们这里呢,风俗又不多,算来算去,除了吃粽子也没有别的了。你说这让人怎么过呢?就在我一筹莫展的同时,似乎想起了些什么。
对哦,我想过个具有十足风味的端午。别处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呢?吃粽子,挂香包,赛龙舟,将彩线绑在手腕上。放在能想到的,我能想到的估计只有这些了吧,不过赛龙舟这也太不实际了。我怎么可能变出龙舟呢?思索中,突然电话响了起来。我抱怨这打扰我思绪的坏家伙,算然很是生气。但电话是不能不接的,接起电话,我没好气的说着。原来是我的同学闲的无聊找我去玩呢,当时我笑开了花,看来不是我一个人无所事事咯。
我听了她的话,去了她家。心想:这可是第一次在朋友家过端午呢!一定有别样的趣味。我迫不及待的去了,之见她悠闲的做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见我来到,“奸笑”起来,悠闲的说到:“等候多时咯!”没等我开口说话,他变将我拉到了厨房。“她这是要做什么?我可不想跑过来就为煮午饭给她吃吧?我可不要!”我胡乱的猜想着。
“嘿,发什么呆呢?我知道你在家无聊,特意让你来做一项什么有意义的事哦。还不快感谢我。”她嘟着嘴,装成生气的样子。我也无奈了,只得随声应和了声。走进厨房一切我都明白了,就家伙果然是想我来做苦力呢。让我包粽子。虽然我吃了很多年的粽子,可还真没尝试过包粽子呢。既然这样,我就放开了弄。她似乎是真的准备了这项活动,因为没有她的家人在一旁。但有做够的材料让我们来弄。她见我很是兴奋便干咳了几声,“你可不要给我让来哦,这些可是要钱的呢!”我督了她一眼,摊开手,万分无奈的说:“我也想弄好啊,可是我又不会,怎么可能不让你浪费一些呢?你说对吧?要不你来教我啊?”
一场大战就这样展开了,一开始是有很虚心的跟着学。可是总觉得很难,学着学着就开始闹了。抓起一把糯米向她丢去,她很是成熟的说了一句:不要闹了,都多大的个人了,如果你包出个像样子的粽子,你这么,我也不好说什么,可是你看看你那个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怎么好意思的呢?我不好意思了起来,一个和我同年的丫头片子,把我说了一文不值。我也怒了,开始专心包粽子。经过我的努力终于包出了像样的粽子。我趾高气昂的笑着说:“你看你,要不是你那激,估计还真学不会呢,不过……嘿嘿”我坏笑着将一把糯米丢向正在忙碌的她。
我们终归还是孩子,闹了好久。
朋友?她应该算是我最要好的,也是最真实的朋友。这个端午因为有她,我学会了包粽子。哦,不。是包像样的粽子!
端午的记忆作文字 端午的记忆作文【第二篇】
我是一个乡村的孩子,居住在一个平凡而又安详的小村庄里,我热爱着这个地方,爱这个地方的山水和这里独特的民间风俗。在众多的民俗中,我最盼望、记忆最深的就是过端午了,因为每年端午我家都会包粽子。
包粽子在端午节前一天进行,要用到许多糯米。通常在这天吃完早饭后,妈妈就会将糯米洗干净了,浸泡在木桶里,将糯米泡涨起来。这天,像往常一样,等到妈妈将糯米准备好了之后,我就跟着她去我家后面小山上的竹林里采粽叶去了。路上,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呀?”妈妈回答:“那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他因祖国灭亡而投江自杀了。”我又问:“那屈原为什么要自杀呢?国灭了,不照样能活吗?”
“那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祖国了”妈妈又说,“你也要像屈原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生活才会幸福呀!”我点了点头,继续走着。
采摘包粽子的粽叶也有是讲究的。到了竹林,妈妈看了看,就走进粽叶丛中开始摘粽叶,而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在一旁帮着忙。我想赶快摘了好回家包粽子吃。想着美味的粽子,我的心情变得急迫起来。于是我用豹一般的手速,胡乱、快速的采摘着。所采的粽叶有老的、嫩的,有大的、小的,还有一些被虫咬过的,全都摘了下来。妈妈见了,立刻叫停了我,说:“傻孩子,你这样是不行的,粽叶不能随便摘,不能选太老的,也不能选太嫩的,更不能选有枯叶的;要选颜色翠绿、并没有虫洞的,那种叶子包出来的粽子才最香。”妈妈接着采了两张合格的叶子给我看了看,我恍然大悟:“哦!原来粽叶还要挑选的呀。”我把自己摘的一大堆不合格的粽叶扔在了地上。妈妈看着我微微地发笑,我也笑了。
包粽子还需要娴熟的手艺。采好粽叶后回到家里,妈妈把采到的粽叶洗净了,然后把泡好的糯米倒入一个盆中,准备包粽子。包粽子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加入馅,我家通常用的是花生、红豆、绿豆。包的时候,将馅与洗净的糯米混合起来,加上一点碱水,碱水的用量要把握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样包出的粽子才好吃。如果你喜欢,还可以加糖以增添甜味。妈妈的用量每次都是最好的,反正我是这样认为。包粽子时要用两张粽叶叠在一起,然后把它两端卷起来围出一个漏斗形,接着用勺子舀入糯米,尽量把它装得饱满实在,如果不够紧,还可以用筷子轻轻地插几下,或者用勺子挤压一下,最后把上面的粽叶盖上,并用棕叶绳扎紧。这也是要一定的功底的。像我,跟着妈妈的样子,仔细的学着,每一个步骤都学得有模有样,但是,结果却包出了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它一点儿也不像粽子,倒像一个馒头。妈妈见了哈哈大笑起来,而我也红着脸笑了。
终于,包完了所有粽子。这也意味着马上要进入了最后的步骤了——煮。妈妈把粽子十个十个的捆扎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一提,然后放入了大锅中,掺上水,开始生火煮。短时间是不行的,必须要煮至少两个小时才会熟透。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开锅了。当一揭开锅盖时,热气腾腾的蒸汽冒了上来,香气充满了整间屋子,让人不禁口水直流。妈妈取出了一个粽子递给了我,让我尝一尝。当我拆开粽叶时,香气更浓了,看着洁白如玉的糯米,夹着淡红色的花生,我按捺不住,一口咬了下去。清香、滚烫、爽口,多种滋味和感受一起涌了出来,我不禁感叹:这就是幸福的味道,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味道!
吃着粽子,我感觉格外的香,因为这是我和母亲一起劳动得来的。
我爱我的家乡,爱我的亲人,爱这里的文化,爱这里的一切。
端午的记忆作文字 端午的记忆作文【第三篇】
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据说,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因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于这一天投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这一天当做节日。在南方,每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人们便划龙舟竞渡,初始的时候据说是为了追赶和拯救投江的屈原大夫,后来是为了驱散鱼儿,以免它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同时还向江中投放糯米饭和粽子,喂饱了鱼儿,屈原大夫的尸体就会保存完整,久而久之,吃粽子、赛龙舟就演变为一种端午节的习俗。而在我的东北老家,端午节却是另有一番情趣。
农历五月初五,大田的禾苗刚刚破土而出,农民们开始为之间苗、除草松土。虽是忙季,但难得夏季里的这个节日,大人们还是要操劳一番的。豆腐是前两天已经磨好的,绝对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生产队也许会杀只猪或宰头牛,给每家分上几斤;鸡蛋也是提前攒下的,那时的人们都不富裕,鸡蛋是每个家庭的灯油钱、食盐钱和孩子们的文具钱,在饭桌上尽情地享用它的时候很少;蔬菜也是生产队菜园里的,虽还未大量上市,但一些早熟的如韭菜、菠菜之类的也已经绿了饭桌。
早晨,天不放亮,大人们就到山野里去采摘带有露珠、带有香气的艾蒿(据说,这一天这一刻的艾蒿晒干后研成粉末是绝好的消炎止血药),然后把它们三五棵一把地插在屋檐下,隔一尺一把,上面挂上五颜六色的纸葫芦,微风袭来,一摇一荡的,煞是好看。我想,这香气四溢的艾蒿挂上五颜六色的纸葫芦插在房檐下,除了装点美丽之外还有驱除瘟疫祈福迎祥之意吧。
早餐前,母亲会把早已缝制好的做工精巧、芳香四溢的香囊发给每个孩子,女孩子会很骄傲和臭美地戴在胸前,既靓丽了自己又芬芳了自己;我们这样的秃小子就只能把它珍藏在衣服的口袋里。
早餐开始了,自然都是农家菜,诸如猪肉炖粉条、猪肉炖豆腐之类,再加上菠菜和韭菜的点缀,色觉和味觉都会勾起人们的食欲。主食是有浓郁特色的粘豆包,大人们还会喝上几杯水酒。特别之处是母亲会端来一盆冒着热气的水煮鸡蛋,每个人都要不放作料地吃掉几颗,据说这一天吃鸡蛋可以养颜,防止脸上长疙瘩雀斑之类的。
外边猪倌的吆喝声想起了,母亲拿起几颗鸡蛋,让我们送给猪倌,或许是因为他是单身,或许是为了感谢人家的辛劳,反正这个行为已成了我家端午节的一个习俗。然后我们背上书包,怀揣着节日的喜悦,蹦蹦跳跳地往学校赶。今天的书包除了课本文具之外还有几颗鸡蛋,上课前,所有的同学都拿来放进老师的讲桌里。这礼物其实很轻很轻,但蕴含的情意却是满满的,它体现了农家子弟对老师的敬重和感激。
长大后,离乡客居锡林郭勒,再也没有像模像样地过端午节,于是孩提时代的端午节连同那屋檐下随风飘逸的艾蒿和五颜六色的纸葫芦便成了美好的回忆而珍藏于脑海深处。这些年,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节日也莫名其妙地多了起来,有农历的有阳历的,甚至还有洋人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每次都是满桌子的大鱼大肉,甚至还要弄点山珍野味,可是我却总是怀念儿时的端午节,怀念那一摇一摆的彩葫芦和精巧芬芳的香囊。
端午的记忆作文字 端午的记忆作文【第四篇】
5月30日,我国的民俗节日——端午节,已隆重登场了,说起这端午,大家肯定先想起了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可是以古传承至今的重要习俗!那池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是包粽子的主要材料之一。粽子的传统形状是三角形的,在粽子白泠泠的糯米中可以包许多种馅、豆、肉、枣——样样俱全,包好的一个个墨绿色的粽子,一个叠一个地放在餐盘里,那欲滴的绿,清爽的白,绿白中间隐约有馅儿冒出,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好不可爱!把粽子吃在嘴里,它的馅儿像个调皮的孩儿,一个儿劲儿地往肚里溜,墨绿色的芦苇叶不仅美观,还很好地裹住了粽子实时的香,打开粽叶后,那四溢的香气不禁让人垂涎三尺!
耳边隐约响起了打水的啪啪声,手里操一个粽子。走近方知——赛龙舟。
这赛龙舟的习俗相传是古时楚国人因不舍得当国贤者屈原救河自尽而死去,许多人便赶紧划船追赶,拯救其。之后,后人便有了比赛龙舟的民族特色。
相传,屈原投河自尽之后,人们为了不让水里的蛟龙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于是,便做了一些包着肉菜等馅儿的糯米团,把它们扔下河去想让蛟龙吃饱后便放弃吃屈原的念头,由于用糯米包制食物这一方法味道鲜美、香浓,便流传下来了端午当天包粽子的习惯,而粽子也如此由来。
在古时,人们以为将雄黄酒抹涂在脸就可以免受虫蛇伤害。
因此,便流传下来了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薰苍术,薰苍术就是民间传统用苍术消毒空气;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可以散发出清香,而且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雄黄的传奇,薰苍术的祝福,这便是我记忆中的端午节,温馨的端午节。
端午的记忆作文字 端午的记忆作文【第五篇】
时间如流水般流逝,眨眼,又是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已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在家里过过端午节了,离家几年的节日也总是过的平平淡淡,豪无节日的韵味。
有句话说越长大越孤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孤单的不仅仅只有自己,就连节日,也变的冷冷清清。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节了,只要一过节,就会有好吃的好喝的,小时候,过节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只因有好吃的。
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能感觉到有节日气息的日子也就那么几个,像现在的一些节日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都是闻所未闻,更别说什么过节了。
端午在我们那算一个重要的节日。每年端午学校都会放一天假给我们过节,也许那时候喜欢过节,除了喜欢吃喝,就是因为学校可以放假给我们,可以不用起大早去上学,可以带着玩伴疯狂的玩一天,所以都很期盼过节。
每年端午,都会起个大早,就连平时的懒觉都不见了。每次睁开眼,都会发现绑在胳膊和腿上的花线绳,五颜六色的,拧成麻花状,绑在胳膊和腿上,因为在我们那老人圣言,如果端午当天不绑花线绳,出门就会有蛇缠上胳膊和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因为很害怕蛇,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敢有人去试试,所以在端午当天都会或多或少的绑一根花线绳。
记得我问过父亲不绑花线绳真的会有蛇缠上腿和胳膊吗?父亲笑笑说当然不可能,不相信我可以试试。看着父亲的笑,听着父亲的话我半信半疑,却不敢去试试看,现在想来都觉得很好笑。
早上一睁开眼,花线绳母亲就早已替我绑好了,看着胳膊腿上的花线绳也就安心了,因为花线绳要绑三天才能取下来的,这三天之内是不能往下取的,所以看它绑结实了,也就放心了。起个大早挨家挨户叫上村里的玩伴,向山上爬去,任务是摘柳树条子,因为要向家里所有的门窗上插柳树条子,至于为什么要插柳树条子,从来没有问过,就是觉得好玩,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糟蹋树木,不怕被抓住了受批评。
一路向山上跑去,见到柳树就往上爬,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柳树条子就往下摘。一人爬一棵树,拼命的摘,摘下n多之后,先把所有的柳树条子堆放到一起,然后每人开始用柳树条子编个草帽戴着,再拧几个响响儿,比比看谁的响响儿最响,声音最好听。等这些忙完以后,戴着自己做成的草帽,吹着自己拧的响响儿,每人扛着一捆的柳树条子满意的向家里走去,满山都是所谓的响响长长短短,尖尖闷闷的声音,好听就不说了。
等回到家里时,母亲的摊叶饼早已烙好,蜂蜜早已炝好,就等我们来吃了。先把那些柳树条子挨个的插在窗子上门上,就准备吃端午节的饭了。母亲的摊叶饼做的很棒,摊叶饼摊的那叫一个圆,把摊叶饼卷成一个棒棒,蘸着热热的蜂蜜,一大口送进嘴里,那叫一个爽。刚做的摊叶饼软软的,薄薄的,提在手里看有点透明,明啾啾的,泛着亮闪闪的光。吃蜜太甜总会腻的,再配一碗刚刚出锅的大米稀饭,才明白这就叫过节啊。
那时候,只知道端午节是吃粽子的,可是生于北方,又生在一个小农村里,根本不知道粽子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味儿。那时候就想,总有一天我要将粽子吃个够,于是在端午节这天能吃到蜂蜜已是一种奢侈了。
第一次吃粽子是在t市上学的时候,也是长那么大第一次一个人在外面过节。端午当天,和舍友兴致冲冲的跑出去买了好多粽子,打算好好补偿一下长那么大从未吃过粽子的遗憾。看着裹的严严实实的粽子不知有多兴奋,棱角分明,立体感超强,也真无法想象那发明包粽子的人是多么的能干聪明。慢慢的拆开,红白相间,可以清晰的看见露在外面的大枣,红红的,黏黏的。迫不及待的一口咬去,等一口下咽时才发现,粽子原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因为是第一次吃糯米,黏黏的感觉,觉得不好吃,有点小失望。
从到t市读书以来,就从未在家过过端午节,也是从那以后,过端午再也没有买过粽子。反而每年端午,都好怀念母亲做的摊叶饼和炝的蜂蜜。
那时候,每年端午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游林。我们邻村,有一片原始森林,相传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一片森林,那里本来有大片的森林,可是由于一次地震,只剩下了现在的那么一小片,说起来小,可是走起来却一点也不小。
每年端午都会约上同学玩伴一起去游林,于是游林也自然而然成了如今记忆里的一部分。一大片的绿色,如瀑般倾泻而下,繁茂的树叶,层层叠叠的,脚底下是厚厚的树叶,阴暗潮湿,茂密的树叶遮挡住了太阳,偶尔风吹过,有细细碎碎的阳光洒落,照射在厚厚的落叶上。
因为是很久以前的树林,里面的树又高又粗,喜欢找一棵很粗的树,然后几个同学伸出胳膊围个圈,来圈下那树到底有多粗,然后回去告诉其他人,那棵树真的好粗好壮。如今想来,觉得好傻,却又傻的那么真,那么可爱。
今天端午,哥哥突然问我说小时候端午节我们经常摘的花叫什么名字?我想了又想却没想起来。狗蹄蹄花?还是马蹄蹄花?哥哥问我,马蹄蹄花吧,我想了想回答。才发现,小时候最喜欢的花,我居然忘了它叫什么名字了。
给母亲打了个电话,问她我们小时候端午节经常摘下来编花冠和做胡须的花叫什么名字,母亲告诉我说狗蹄蹄花,我才想起它叫狗蹄蹄花。真的很纳闷,为什么如此好看的花居然叫狗蹄蹄花呢?
这个季节,狗蹄蹄花会漫山遍野的到处开放,纤长的腰身,细细长长的叶子,白色的花瓣,红红的花苞,小小的,圆圆的脑袋,像一个绣球。而狗蹄蹄花从来不是一枝独秀的,它总是一株一株的生长在一起,所以一摘就是一大把。
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将狗蹄蹄花摘下来,将花多倒过来,摊开手掌,将花朵在手心里慢慢的敲,嘴里还念叨着抱,抱,抱个狗娃子,于是会发现手心里会有好多黑色的小东西在跑,开心的向其他人炫耀,看,我的狗娃子抱出来了。长大了才知道,那根本就不是什么狗娃子,而是花里边的小虫子。真不知道长大是好是坏,破坏了我太多儿时天真无邪的念头和幻想。
和小伙伴们摘好多的狗蹄蹄花,坐在山坡上,做一个长长的胡须,挂在耳朵上,粗声粗气的学男孩子讲话。编一个漂亮的花冠戴在头上,一簇簇堆积在一起的狗蹄蹄花,周围吊着长短不一的花朵,高傲的像一位公主,活在自己编纂的故事里,简单而又快乐着。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小时候我们所说的,最喜欢也最钟爱的花,它有名字,叫狼毒花,不叫什么狗蹄蹄花。我又一次纳闷了,这么漂亮的花,名字却是那么的毒辣。不管多么的毒辣,都改变不了儿时对它的钟爱,也改变不了,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戴着用它编织的花冠,仿佛自己就是高傲的公主,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陪衬。
如今,这些美好,都已成为了永远的过去。端午节再也没有了儿时的韵味,也没有了儿时的乐趣,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节日,没有期盼,没有欲望,没有节日的气息。节日对于奔波的我来说只是一个休息日,可是放松放松心情。
母亲打来电话说今天端午,让吃好点喝好点,过节嘛,就好好过个节。可是于我而言,过于不过,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多想回家陪陪日渐年迈的父母,陪他们过一个团圆的节日,哪怕只是说说话也好。
端午一年一个,可是深埋在记忆里的过去,那些曾经的美好,会不会像我忘记儿时的花朵一样,不经历,不碰触,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忘却?忘记没有理解,没有借口,时间带走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快乐,还会剥夺我仅有的记忆。
记忆里,那年端午,那满山的狗蹄蹄花,那杂乱不成声的音乐,那尊贵的花冠,那高傲的公主……
端午的记忆作文字 端午的记忆作文【第六篇】
离端午还有几天,卖粽子的老头就开始吆喝,唯恐谁耽误了端午节。
年幼时,家乡的端午节常会被耽误的。每年农历初五,正是收麦子或者种夏苗的时令,村里人都是全家上下齐上阵,在庄稼地里忙活,哪还有心情过端午呀。就连刚上小学的我,也要在放学后挎个篮子,到地里捡麦穗,更不用说大人了。有时候,在麦地里遇见一个癞蛤蟆,就会有人说:嗬,在这儿躲端午呢!
在我们家乡,传说中癞蛤蟆是要躲端午的。当然,也包括蛇,这一点和《白蛇传》里是一致的。
偶尔也有空闲的一年,村里人便会显得特别兴奋。一大早,父亲便会起来,有时也叫上我,去村外的野沟里割一种艾草。我和父亲一个人抱一大捆回来,挂在屋檐下晒干,以便等到夏夜里熏蚊子。晴朗的夏夜里,村里人都会睡在村头的打谷场里,夜风习习,月朗星稀。人们都会感觉到说不出的惬意和舒畅,根本用不着艾草。到了阴雨天气里,没有办法睡外面了,一到傍晚家家户户就会飘起雾白色的轻烟,氤氲着浓郁的艾草味。艾草的味道有点苦,有点涩,可是人们却都喜欢闻,仿佛产生了烟瘾的人一样,还觉得特别好闻。
蚊子傍晚被熏出去,往往后来还会回来。夜里,我总会被蚊子叮醒,这时候,爷爷就会拿着蒲扇,拍打着蚊子。那个场景,成为我记忆里特别温馨的细节。
如今,家里封闭得很严,很少有蚊子。即使有,也有蚊香、灭蚊剂、电蚊拍……哪还有蚊子的立足之地。可是,依然有许多人在夏夜里失眠,不知什么原因。
中午,父亲会割很少的猪肉,剁上韮菜,包一顿肉馅的饺子。为了庆祝这一年的端午节没有被耽误。记忆中,一年是吃不上几顿饺子的,除了春节,端午,清明。清明是因为割肉祭祀祖先,所以中午会吃上一顿饺子。甚至,我的生日也没有吃过饺子,我好像也没有过过生日。
那顿饺子,既是因为端午节,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庆祝丰收,在我们家乡又叫“垛垛食儿”。意思是麦子颗粒归仓了,麦草也垛上垛了,秋庄稼也都种上了,应该好好庆祝一番。有那么好的心情,饺子自然很好吃。真的,比现在的饺子好吃多了。
现在的端午节,不是因为农忙而耽误,而是因为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而被遗忘。人们坐在空调室的电脑前,只是想着情人节卖剩下的玫瑰,有几人还记得端午的艾草、雄黄、癞蛤蟆。纵然有谁想起了白蛇,那还是惦念着她的性感和美丽。
听说,杭州的西湖小了许多。就连端午卖的粽子,很多也都是超市里批发的速制食品,失去了竹笋叶的味道。不用再往汩罗江里扔粽子了吧,江里的鱼虾已经濒临灭绝了。白娘子也不用担心,雄黄酒伪劣产品多,喝不醉人的。
今年,国家规定端午节为法定节日。或许,许多人在放假的时候,会想起故乡的艾草,想起水田里的癞蛤蟆,想起江南的雄黄酒,想起善良的白娘子吧。
端午的记忆作文字 端午的记忆作文【第七篇】
端午节前夕,商店超市都开始叫卖着粽子,价格几元、几十元,上百元不等,甚至出现天价粽子。一边是商家为促销而打着漫天的广告,一边是国家三令五申的严查买粽子送礼。不知什么时候,粽子这么神圣的食物也和腐败挂上了勾。
记得小时候,剑阁乡下过端午节是不吃粽子的。粽子是南方特产,是为纪念屈原投江而喂鱼的祭品。剑阁因地处川北,大多数地方山高缺水,水稻产量又低,糯米很少种。剑阁是没有粽子的。
剑阁农村过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分三次过,农历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分别叫大端阳、中端阳、末端阳。而一般的家庭只过大端阳。大端阳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出嫁的女儿会在端午节回娘家看望父母。而父母招待女儿女婿最隆重的形式就是蒸馒头。头一天发好酵面,端午节一早就开始和面。馒头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桃子、有的像斑鸠、有的像喜鹊、有的像青蛙…条件好的还会蒸各种馅的包子。当然是素菜的,或是米拌的。孩子们回到外婆家,挑最喜欢的斑鸠,它最形象,拿在手上舍不得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闻了又闻,爱不释手。直到馒头冷了,才掰了斑鸠的小腿慢慢品味着,回味无穷。
我们村是有名的贫困村,一年粮食不够吃,大女孩都远嫁绵阳等富裕地方。在大集体那个年代,我们村很少有人家蒸过白面馒头。
端午时节,正是麦收季节。经历了青黄不接的二三月,每个人都翘首期盼着这个可以吃饱的节日。金黄的麦子,飘着诱人的麦香,飘荡在村庄的每个角落。
在端午节的前两天,生产队就会把还未晒干的麦子,折算斤两后分几十斤给各家各户,让人们可以过一个饱胀的端午节。在那样一个机械化落后的时期,要把这些还带着水分的麦粒,磨成白面,几乎不可能。而乡下人自有办法,他们不用晒干麦子,就把这些麦子用筛子去掉麦壳,淘干净后和着井水,用石磨磨成浆,那连着麦皮的面浆,白中带黄,从石磨流出来,就像小小的瀑布挂着。这时候,院子里热闹开了,每家每户都忙着推腰磨子,大孩子帮着妈妈推磨,小孩子则围着石磨转圈、叫喊着、兴奋着。一会儿,父亲开始抱着麦秸,把锅烧热;婆婆则熟练的用高粱做的锅扫把,沾一点菜油,刷一下锅,然后用勺子舀一勺麦浆倒进锅里,用锅铲轻轻一刮,很快,一张有软又香的水摊面馍就起锅了,放进干净的竹筛子里凉一下。一张两张,还不等凉好,就被围着锅台的孩子一抢而空。婆婆一边叫着:“慢点,慢点,别烫着”。孩子们则不管,早就饿瘪了肚子,就等着去填饱。他们也不去计较那白味的水摊面的味道,只觉得它软软的,香香,甜甜的,真好吃。婆婆则站在锅台边,不停地刷着,直到刷完为止。她也不会提前尝一口。孩子们都差不多了,就把后面剩下的面皮,切成小块,放一些盐葱吵一下,那便是端午节上的美味。
而我们家小时候姊妹多,分的粮食少。婆婆管家,为了节约麦子,一年最多只能有一次这样的享受。婆婆为了让我们能吃上水摊面膜,就鼓励我们和她一起去拾麦穗。因为大集体劳动,有的麦子很成熟,加上太阳晒,就有麦穗掉在地上。很多老年人和小孩就会去拾麦穗。别人睡午觉时,我们就戴顶草帽,跨一个竹篮子,和婆婆一起去拾麦穗。有时候运气好,一个中午就能拾一篮子。估计队里出工的时间,就回家。(因为怕队里发现没收),然后把那些麦穗晒在自家院子里,等积累多了,再用小锤去捶。看着那些胜利果实,心里向往着下一个端午节的美味。
那飘着麦香的端午节,已留在了记忆深处,而那美味的水摊面也留在了时代的记忆里。
端午的记忆作文字 端午的记忆作文【第八篇】
今天是端午节,朋友圈里有晒龙舟的,有晒假期生活的,但更多的还是晒吃和晒娃,再不然就是晒娃吃东西。
很多照片里,都是晒的小朋友拿的蛋袋,还有拿小粽子,桃子,还有漂亮的荷包一样的饰品。
想起了小时侯的蛋袋,那时没有这么花里胡哨绣着漂亮的图案,却是简单又接地气的很。
那时候妈妈会用五颜六色的毛线绑成一个蛋袋,然后每个小朋友都能分到一个用艾草煮过的鸡蛋,一个桃子放在蛋袋中,袋子是一格格的镂空的,都能看到里面装的东西。
于是乎,一群小朋友开始在院中攀比起自己的小蛋袋。看看谁的颜色好看,谁家的鸡蛋大个,谁得毛桃新鲜。有的小朋友蛋袋大个,能钻下两三个鸡蛋或者毛桃,那得意劲,可真是别提了。
即使是很嘴馋,那也是先得瑟过了再说吃的事了。
以前端午节,都会用艾草水洗澡,现在因为沐浴露的普及,基本上艾草水用来洗手洗脸的居多了。
艾草煮沸的香味也很好闻,人家把晒干的艾草也插在大门的两旁,有着节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