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表达思念的诗句精编句子(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7639

【导言】此例“表达思念的诗句精编句子(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思念的诗句1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浮端咧郧椤 /p>

■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5篇表达思念的诗句精选句子,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思念的诗句的相关认知。

表达思念的诗2

王船山的气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国诗学与气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了解气论,就很难深刻把握中国诗学的精粹要义之所在。从这个角度,唐君毅疏释船山的气论,探索气论哲学美学的基本内涵,把握气论与中国诗学其它概念的联结点,这对于认识中国诗学的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唐君毅 ;船山诗学 ; 气论 ; 疏释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87(2013)02-0028-04

唐君毅是一位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的现代新儒家,毕生充满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他认为文化的核心在于道德理想的建立,一切伟大的哲学思想体系必然首先肯定人的生命内在价值信念。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原论》一书中讨论了王船山的哲学,包括王船山的天道论、人性论、人道论和文化哲学论。他认为王氏著书四十年,经史子集无不赅及,学问通达甚广,精神垂注久远,“其精神所涵润者,实在中国文化之全体。秦汉以还,朱子以外,更无第二人足以相拟。”[1] 唐君毅对王船山的历史地位和学术贡献给以高度评价。在评价王船山哲学思想的过程中,唐君毅对王船山在诗学方面的成就,也给予同情的理解和独到的阐发。

一、“船山重气而表现才情之诗乐”

在中国思想史上,王船山作为明末清初的大儒,强调道德意志的目的性融为自然,人必从融化于道德意义中的自然里汲取诗意。这就形成了以“内圣之学”为尺度的船山诗学。唐君毅重点疏释了船山“礼、诗、乐”的诗学观念。

唐君毅确认“船山重气而表现才情之诗乐”。[2] 从哲学史看,船山把道德理性作为身与物的主宰,而此主宰的背后是“气”,这种“气”是人心根本之性与自然形色之气,真实无妄。诗乐就是人的才情(气)的表现。为什么诗乐在礼仪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呢?唐氏的答案是,“盖诗之意义与韵律,与乐之节奏,固皆表现吾心之理”。然而,人们如果只是理在心而欲显理,还不足以构成诗乐。更重要的是,人类须要既显理又达情,方有诗乐。“盖情原于心有所期,有所志而又与具象会。心之有所期、有所志,原于性,而性即心之理,故诗乐兼达情与显理。”[3] 诗乐创作的过程是,创作者“达情”,借具象之境,以表现内在的情志。作者把情志表现于形色之中,使之融合,需要才情。才情运作,形成诗乐。而才情皆由“气”产生。唐君毅认为,谈论诗乐,必须一开始就要扣住“气”,这样才能揭示诗乐的底蕴。

船山的诗论中,诗言志、诗达情的言说随处有之。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诗人主体心性与客体之物相融相通之论述:“天地之际,新故之迹,荣乐之观,流止之几,欣厌之色,形于吾身之外者,化也;生于吾身以内者,心也。相值而相取,几为通,而勃然与矣。”[4] 唐君毅认为船山揭示了一条重要的诗学原则,即诗乐是源于自然的诗人之情与心中久蓄之志相触相融的产物。

唐君毅发现船山诗论不仅仅停留在言志、达情的层面,而且走向纵深,触及诗美创造的要素:余情。“情而求达,必有余情。没有余情,何求达情。故船山贵余情。余情者,感于物而动,物去而吾之充沛之气有余,仍有所系,而有之情之自动自发,不可自己者也。故余情不生自外境,而生自内心。”[5] 余情,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及其表现,用船山的话来说,这是道的外现,“道生于余心,心生于余力,力生于余情。故于求道有余,不如其有余情也。”[6]而达情之诗之所以可贵,也正在其能表现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之余情。达情之诗的价值在于凸显了道德理性。船山标明达情之诗之作用,在于使人情相感通而仁慈,使情达而顺畅,并贯通形上与形下。

船山提出一个重要的诗学观念:“诗者,幽明之际者也。视而不可见之色,听而不可闻之声,搏而不可得之象。霏微蜿蜒,漠而灵,虚而实,天之命也,人之神也。命以心通,神以心栖。诗者,象其心者也。”[7]这段话包含了独到的诗学见解。那么,诗何以为幽明之际呢?唐君毅作了阐释:诗的在场部分(明),是诗必有文字声音。文字声音是现实世界的媒介。但诗的不在场部分(幽),是字里行间包含的意义和意象,靠读者以心体味。从创作的发生到作品的欣赏,人们将经历幽明交替的情形。诗歌的意象是诗人情景交融的具象表现(幽——明),是诗人内在情感与理想的表现(幽——明)。而读者面对诗歌作品,欣赏意象(明——幽),又是一种情景之交融(明——幽)。意象既表现于形色(明),则人又可于情景双忘(幽),“由意象与形色双忘,而诗之境乃即实即虚,即虚即实,形下即形上,形上即形下之境也。”[8]唐氏认为,从原始宗教和艺术人类学的角度来就,形下则通于人,形上则可通鬼神,因此祭祀不能无诗乐,船山把宇宙看成“虚灵的时空合一体”,里面氤氲着诗的体验。

唐君毅注意到船山论乐时从达情方面考虑的,乐比起诗来,达情更直接,乐纯以声音抒情,“乐者,神之所依,人之所成。……希微之通,通之以音。霏微蜿蜒,嗟吁唱叹,而与神通理。”[9]礼乐同样是人由形下而接触形上。在这个意义上,唐君毅指出古人“立于礼”,必须要依靠“成于乐”,方能成立。船山昭示乐之大用,也是为了彰显先儒的礼义。乐和礼,都是属于全气皆理,全气皆心,上达天德的文化行为,乃可以彻乎幽明而通神。

最后,唐君毅辨析了诗、礼、乐三者相异而相通之关系:“礼以显理于行,诗乐皆以达情。惟诗言志以达情而有文字。志向依心之理而立,文字有意义。乐则春以声音达情和志向,声入心通,而可不用文字。礼则以身体行为为践理。此三者之异也。然有诗有文字,而有音律,则通乎乐。乐有容则通乎礼。礼必有主宰此身物之志向,则通乎诗。”[10]因此,兴于诗而志定,立于礼而行成,成于乐而能通神。

二、船山气论诗学的重要意义

唐君毅对船山诗论的疏释,一是对船山本人学术的欣赏,二是要彰显船山诗论的学术意义。在唐氏看来,船山诗论是古代情气诗学的集大成者。船山诗论重“情志”,但归结点是“气”:“兴于诗者,情见于情志,以导人之形色之气;立于礼者,形色之气显理,而以性治情。成于乐者,即情即性,即理即气,全气皆理,全理皆气。”[11]就中国古代诗论而言,正是船山重“气”的缘故,我们才能细致入微地知晓诗礼乐的复杂含义和微妙关系。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民族,其哲学、艺术具有“气本体论”的特征。“气”在中国文化传统里,既担负了“物质”范畴的功能,也承载了“精神”范畴的理念。中国先哲以“气”的特性、品格功能去构造自己的大千世界,以气的流动(聚散)特征,来说明世界万物的生成和变化,以气的抽象性,来说明精神世界的变易与运动。“气”的概念无论在其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是非常丰富的,它与“道”、“仁”等概念,共同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的基本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内化为一种美学思想的基调。

中国思想史上的“气”,是天地万物生存演化的创生元素,体现了古人“万物归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宇宙观。《淮南子·原道训》曰:“气者,生之元也。”王符《潜夫论·本训》云:“天之以动,地之以静,日之以光,月之以阴,四时以行,鬼神人民,亿兆众类,变异吉凶,何非气然?!”王船山说:“太虚即气,絪缊之本体,阴阳合于太和,虽其实气也,而未可名之为气。……气化者,气之化也,阴于太虚絪缊之中,其一阴一阳,或动或静,相与摩荡,乘其时位以著其功能”(《太和》)。气不仅化生万物,而且万物也因此体现出气的运动变化的属性。王船山在《张子正蒙注》别强调:“周易者,天地之显也,性之藏也,圣功之牖也。阴阳、动静、幽明、屈伸,诚有之神行焉,礼乐之精微存焉,鬼神之化裁焉。”船山喜欢用“絪缊”一词表达太和之气的流动洋溢之状态。“絪缊”与“太和”皆指本源的浑沦之气,“絪缊”是强调其弥漫升降,“太和”是强调其浑沦和谐。船山认为太虚或太和自身的运动引起阴阳二气的分化,二气分化之后互相感合,于是凝成万事万物。唐君毅解释道:“船山观客观宇宙,动则实,静则虚,聚则实,散则虚。聚者谓之明,散者入于幽。然散者散所聚,聚复聚所散。幽者幽其明,明复明所幽。客观宇宙以有动有实而为宇宙,亦以有聚有明而为宇宙。故于其散、其虚、不可作入虚无想,而惟可作形之化为气想。气也者,可散、可幽、可静而可虚,又不失其能聚、能明、能动而实者也。虚实、动静、聚散、幽明,皆相待而不二,故二二一,其一即在其二其两中见者也。”[12]唐氏高度评价了船山的气论思想的特质在于天人、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缔结了一种通幽明、上下、内外、物我,道器相涵,天人一本的机体观。

而且,“气”的概念还表明了一种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中立状态,它是形上与形下的交接点。唐君毅以为,气以及气化的诗乐境界呈现出“幽明”交错情形,“明不倚器,即形下而形上;幽不棲鬼,即形上形下,幽明直接,形上形下之一贯也。”[13]气是化生万物之源,这使其具有道的抽象性;另一方面,“气”又是“道”的具体化,人们往往通过对“气”的体察来领悟道的存在,故“气”又是载道之“器”。

一方面,唐君毅肯定船山的气论的哲学意义。唐氏认为,船山在宋明儒家尊理、尊心之外,重视“生”、“气”之流行所成之情才,具有特别的意义,“程朱陆王意在树立一尊理尊心之教,然尊理尊心,而或忘此理此心之必表现生命之气以成情才,则实际上又不免归于对情才之忽视。故船山继尊理尊心而言尊生,更尊此理之表现于生命之气之情才。生命之气之流行,固宜求其充盈盛大,沛然莫御,然后天理或性乃得其充量之表现。”[14]也就是说,船山“气论”的高明之处,在于集气、理、性、生、神于一体。

另一方面,唐君毅通过船山“气论”意义的阐释,彰显其诗学意义。唐氏认为,古之大家,或以情胜,或以气胜。情主于幽细,气主于雄阔。船山两者兼之。艺术表现源于艺术家心中的物感,而物感之所以发生,又在于人与万物都是“气”的运行所致。船山的气论诗学突出了抒情艺术本身的节律和生命。船山基于一种“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观念,强调诗乐本身的生命(文气)和诗乐撷取的世界(元气)。船山强调诗乐是气脉灌注的生命体,推崇“气势”,唐氏以为船山做到了以气论诗,以势论诗。所谓“文者,气之用”、“一气推衍”、“生气绵延”,更时时见诸其诗评。正由于船山在气论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唐氏才予以推崇。

正如有的学者所言:“船山由中国传统浑灏精深的文化体系透视诗之本质,船山之学实乃是中国思想与抒情艺术间的一座桥梁,”[15]唐君毅赞赏的,就是船山的情气论、情才论,“因吾人之生,即一气之流行之历程,情原即性理之表现于气之别名,才即气能表现性理之别名。”[16] 如此,情、性、理、气诸范畴相融相合,一脉相承,贯穿于中国历史、哲学、美学、诗学之中。

“气”概念所具有的哲学思想含义使得船山思想具有特殊的品格,这种品格作为一个“点”渗透在其诗论中。因此,唐君毅断定“船山之能通过理与心以言气,即船山之所以真能重气,而能善引申发挥气之观念之各方面,以说明历史文化之形成者也。”[17]中国文论和美学与气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了解气论,就很难深刻把握中国诗学的精粹要义之所在。从这个角度,唐君毅疏释船山的气论,探索气论哲学美学的基本内涵,把握气论与中国诗学其它概念的联结点,对认识中国诗学的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三、唐氏与船山的学术旨趣

学术思想的生成与展开,总是同中国社会的文化渊源与转换进程保持着密切关联。从学术渊源来看,唐君毅与王船山皆青睐《易经》的阴阳气化哲学。诗学所表现的境界特征,根基于中华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禀天地之气而生,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构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天地境界和生命之舞的合一,天地意识与生命情调的深化,是中国诗学的至高境界。唐君毅之所以对船山哲学和美学给予高度评价,是因为他们的学术旨趣和主体气质有着相通共契之处:

其一,清峻刚健之气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气”不仅根源于自然元气的化生力,生命情感的勃发力,而且也根源于人的道德、精神的浩然伟力。人的生命力量与元气化生力相感通,构成苞举宇宙、笼括万有的无限崇高性。因此,“气”常常指清峻刚健的气貌和旺盛的气势。诗乐的气势的根,在于强烈的生命力、情感与意志,在于非凡的经历和感受。有了这样的根,才能放而不尽,气势才是真气势。船山认为在太和之中,气与神合,气化之后而聚为有形,不同形体的个体之间有攻有取,取是吸引,攻是排斥。重要的是“健顺和而太和”。唐君毅钦佩船山在明清易代之际,独持操守,百折不饶,发愤著书,以开“六经”生面,字里行间,精光永在。唐氏本人也在现代文化振荡、花果飘零之际,坚持灵根再植。两种的生命情调类似。

其二,生生不已之气脉。王船山与唐君毅两人都服膺《周易》之元、亨、利、贞的思想观念。船山曰:“天以阴阳、五行为生人之撰,而以元、亨、利、贞为人生之资。元、亨、利、贞之理,人得以为仁义礼智;元、亨、利、贞之用,则以使人口知味,目辨色,耳察声,鼻喻臭,四肢顺其所安,而后天之于人乃以成其元、亨、利、贞之德,非然,则不足以资始流形,保合而各正也。故曰:成性天事也。”[18] 显然,船山强调了一种“天命不息,而人性有恒”的历史观与人性观,重视“天人相续”之际的不主故常,以及个体在总体人性规定不变的情况下的精神力量。船山的哲学与诗学是从天人相续的维度而论人性的生成和文气的展延的。因此,唐君毅盛赞船山“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他也常常用“元、亨、利、贞”来阐释中国人文演变的趋势和规律,对《周易》的变易、简易、不易之原则深以为然。

作为现代新儒学大师,唐君毅不但对于中国哲学的道、气、性、理、仁、心等概念范畴有所了解,而且能以“返本开新”的视野予以理解与分析,他对于“道”、“气”观念的连接、观念在具体历史场域的浮现,以及观念与具体的人文活动的关联,都有认知与体认。这些都有助于他诠释船山的气论诗学。唐君毅与王船山都是思、史、诗三者合一的大哲学家,他们重视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对诗学与艺术的影响。他们把诗学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因为诗学能把文化的各个方面综合地、整体地呈现出来,是文化精神的突出表现。

总之,唐君毅欣赏船山文本所表达的宏大器局和诗学气象。揆之于中国哲学史,唐君毅认为,船山重“气”,会通了理、心、气的脉络,中国哲学中的理、心、气三个重要概念,“唯有船山能通之,并由而知历史文化之大用,以苏国魂,以启来哲”。揆之于世界哲学史,“船山之学问精神唯西方黑格尔差可拟。”[19]俨然,在唐君毅的心目中,船山“重气而表现于情之诗乐”,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其学术思想具有“卷之则退藏于密,放之则弥六合”之精神气度与诗学魅力。

参考文献

[1][2][3][5][6][8][10][11][12][13][16][17][19]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0、420、420、421、421、423、425、425、425、348、423、、439、411页。

[4][7][9] 王船山:《诗广传》卷五,《船山遗书》曾氏金陵刻本。

[14][16]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9、319页。

表达思念的诗3

故,用典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意蕴,使语言既简洁又意味深长,而且对突出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方文山在歌词创作时,也借鉴了这种方式,常常借助于典故来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深化意境,用有

限的文字,最大限度地融汇曲折深邃的内涵。

关键词:方文山;歌词;典故;意蕴;历史故事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使用典故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个人情绪、愿望或者是对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和看法等。我国古典诗词中常常把古代的故事和前人的语句进行压缩,通常会变成一个短语甚至是一个代表词。用短短的

几个字既能体现典源特点又能标识典故的主要内涵。同一典故可以在不同诗词中进行变形或灵活运用。例如《庄子・逍遥游》中有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

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①于后人根据这个故事,便用“鹏程万里”“鲲鹏展翅”、等词语来描写人的事业成功、前程远大或雄心壮志。

使用典故,可以用有限的字句表达丰富的意义,还可以形成比衬效果。如李白写安史之乱题材多用谢安把水之战、永嘉南渡的典故,他在《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永王东巡歌・试借君王玉

马鞭》以“永嘉南奔”比拟安史之乱、以谢安、诸葛亮比自比,表达了乱世中空有一身抱负却报国无门的哀怨情怀。如《清平调词》三首就用了汉武帝李夫人、赵飞燕等来比拟、衬托杨贵妃之美,易引

发读者深思她们的历史角色。

使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融典入景,利用典故营造情景交融、活泼生动的意境,还可以多角度地活用典故,重新创造出自然天成的意境。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用了“庄周梦蝶”“望帝化为杜鹃啼

血”“明珠有泪”“蓝田玉生烟”四个典故,但作者并没有使用典故的本义,而是渲染了一种悲剧气氛,营造了一个迷离恍惚、凄凉感伤的审美意境,重新赋予了这些典故诗意化的特征。

一般而言,古典诗词中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即引用历史故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方文山进行创作时,也借鉴了古典诗词的这两种种用典方式。

一、引用历史故事

歌词是抒情性作品,方文山在进行歌词创造的时候,精心选用典故的目的是借典故表达情思。他使用典故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常用典故,借其喻义表达情感,另一种借用陌生故事,营造语义场。

第一,使用常用典故。我国古典文学中有些典故因在诗词中反复的隐喻使用,其内涵已经变得非常丰富深刻。如《发如雪》《娘子》《青花瓷》中使用的一些典故,这些典故不需要作者刻意地为其营造

一种抒情的氛围,读者也可以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寓意。

《发如雪》一词中的典故较为丰富,且为大众所熟悉。首先,它的题目“发如雪”把读者带入一个想象的空间:何情如此,使人华发生雪?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有:“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感叹时光易逝。近代著名武侠小说家有名篇《白发魔女传》,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其内容讲述的是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与此处所写的坚贞不渝的爱情如出一辙。“繁华如

三千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这一小节两句话是两个典故的完美结合。“弱水三千”的典故原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宝玉之口“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用来指感情专一。

“梁祝化蝶”的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这两个典故用在此处寓意深刻,含蓄蕴藉地表达出“我”不会因为世事沧桑的变化而改变情感,显示出对待爱情的坚贞执着。

作为“中国风”代表作之一的《娘子》可谓用心良苦。这首词利用反衬手法,写娘子折柳相望苦苦等候的情景实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娘子对故里的思念之情。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

情,或用“柳”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感。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

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是用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的。因

为古代诗人墨客的偏爱,柳树在古诗词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其意义也由惜别之情升华到了思念之意。文中另一处表达思念之情的典故是“相思奇红豆”。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

大树下祈望,其情形与作品中所描述的天天折柳等待的“妻子”相似。这位女子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天天倚树而泣,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泪,血泪滴到树梢上,后来结出黑红相间的果实

,被称为“红豆”,又名“相思子”。从此,红豆成了相思的代名词,并被后来的文人不断使用。方文山在这首词里借用“折柳”和“红豆”两个典故表达思念之情最妥帖不过。

《花恋蝶》中转化运用了《世说新语・言语》“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表达对爱情再也不能回到当初那种感觉的失望痛心之情。《青花瓷》中用雨打芭蕉的典故表现清冷之景。这些都是典故经常被

文人墨客使用到的典故,另一类则是没有经过反复使用形成隐喻意义、不为大众所熟悉的典故。如果使用这样的典故来抒情达意,势必需要作者营造一种语义氛围,使得情感和韵味美得到统一。

《烟花易冷》的故事源于《洛阳伽蓝记》,讲的是两个相爱的人因战乱而分离,苦苦等待彼此,终于等到了相见的时机却是天人永隔。为了借用这个深情的、不为大众所熟悉的历史故事谱写成一首旋律

悠扬的流行歌词,方文山在营造情境氛围方面颇下功夫。

歌词受篇幅和字数的限制,不适宜表现复杂的故事情节,这就需要诗人在对故事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本词作者选用了第一人称口述式抒情法,“我”是故事中的男主人翁,

是思念活动发出的行动者。以“我”与虚空中“你”的对话口吻营造了一个诗意化氛围,取消了意识与无意识的界限,眼前之景与记忆深处的景物融为一体,共同抒发了“我”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歌词

中反复出现的“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一句一方面增强了歌词的节奏感,另一方面是为营造情境氛围服务的。下雨天本就容易逗发思念的情思,故里草木的隐喻含义也是思念,两个意象融合在一起,更

加深刻地表现了思念之情。

方文山在《爷爷泡的茶》借用陆羽写茶经的故事,把两个时空背景融合为一体,表达一种文化上的乡愁。词中抒写了双重的感情,一是对儿时爷爷泡茶情景的怀念,一是对千年前陆羽写茶经的间接思慕

。这首词时间跳跃性很大,明明是写自己对童年的怀念,对家的思念,对爷爷的思念,却从七岁写到现在又回溯到了千年之前。这种大的时间纬度上的跨越与对比,目的是营造一种淡淡的忧伤情境。历

史的质感和厚重感使这首词超越了单纯的对思乡之情的描绘,使得全词的感情从单纯的思乡之情升华成了一种文化乡愁。整首词传达了对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继承汉文化传统的决心。

二、化用古典诗词中的诗句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学中的瑰宝,其中的很多诗句都是前人呕心沥血、精雕细琢的结果。流行歌词是用现代汉语创作的,不可避免地带有现代汉语与生俱来的粗糙、拖沓的毛病,恰如梁宗岱指出的:“我

们不得不承认所谓现代语,也许可以绰有余裕地描画某种题材,或惟妙惟肖地摹写某种口吻,如果要完全胜任文学表现的工具,要充分应付那包罗了变化多端的人生,纷纭万象的宇宙的文学地意境和情

绪,非经过一番探检,洗炼,补充和改善不可。”②显然,如何客服现代汉语的弊病,在配韵、组词、结句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创作像古典诗词一样具有音乐美、意境美相统一的作品,成为

当代诗词作家努力的一个方向,任重而道远,而选择与歌词表达主旨相一致的古典诗句进行化译为我所用,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流行歌曲化用古典诗词,在歌词里加入现代元素,把古典诗词的神韵与现代潮流融合在了一起,既突出现代汉语的语言特点又保留了古典诗词的雅风韵致。著名言情小说家琼瑶在为电视剧作词时对用古

典诗词情有独钟。她为《梅花三弄之鬼丈夫》写的片头曲《鸳鸯锦》一词就是在化用古典诗词语言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情韵兼胜的典型文本。《鸳鸯锦》:梅花开似雪红尘如一梦/ 枕边泪共阶前雨点点滴

滴成心痛 /忆当时初相见万般柔情都深重 /但愿同展鸳鸯锦挽住时光不许动 /情如火何时灭海誓山盟空对月 /但愿同展鸳鸯锦挽住梅花不许谢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 /旧时天气旧时衣点点滴滴成追忆

/忆当时初相见万般柔情都深重 /但愿同展鸳鸯锦挽住时光不许动 /情如火何时灭海誓山盟空对月 /但愿同展鸳鸯锦挽住梅花不许谢 /但愿同展鸳鸯锦挽住梅花不许谢

这首词中有两句是写景的,一句是“梅花开似雪”化用了宋朝诗人吕本中的赏梅怀人词《踏莎行・雪似梅花》 中的“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另一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 ”化用了著名诗人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中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两首诗词原都是借景怀人之诗词,作者在这里选取化用本来就是为表达缠绵悱恻情感服务的诗句,一方面借精致典雅的古典化语言增强歌词语言的

美感,另一方面,作者化用在情感取向上具有一致性的诗句,增强了歌词的蕴藉美。

方文山歌词中化用古典诗句的地方较多,古典诗词的幽情雅致为他的歌词平添了古典风韵,他化用古典诗句的方式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第一,化用整首诗或整句话,取其原意或近意,表达具有一致性的情感。《娘子》中“景色入秋 / 漫天黄沙掠过 / 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的马儿有些瘦”明显是化用了马致远那首有名的小令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虽然把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改成了塞北的客栈,但是歌词语言中透露出来的天涯游子只身在外的惆怅之

情与《天净沙・秋思》是相通的;文中有句“相思寄红豆”则应追溯到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和曹雪芹的《红豆词》“滴不尽相思

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取其相思与愁闷之意;《发如雪》中有“邀明月/让回忆皎洁”、“我举杯/饮尽了风雪”的歌词,分解式地化用

了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一句,表达了一个人在思念之际的孤独情怀。这种化取情感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诗词方式,易于读者更深刻地体悟语言情感。

第二,方文山还钟情于化用古典诗句中意义深刻或是具有特殊韵味的字词,增强语言的形象美和蕴藉美。《千里之外》“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中的梨花白意指眼泪,唐朝白居易《长恨

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与宋欧阳修《渔家傲》:“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都为“梨花白”一词倾注了情感内涵,方文山以梨花漂落的状态来形容女子楚楚动人的眼泪

,增强了语言的形象美和情感韵味。《东风破》歌词里有“酒暖回忆思念瘦”,语意近似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瘦”字具有拟人化的色彩,方文山的“瘦”字却是把抽象

的思念之情形象化、具体化了。《台》中的“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一句就转化了《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蚱蜢

舟,载不动许多愁”与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句,并且把三句话的意义融为一体,增加了语言的意义承载量,深化了语言的意蕴内涵。

典故本身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双重内涵,从语言学角度而言,用典最大程度上丰富了诗词的所指,即内容意义。言简义丰的典故丰富了方文山歌词的表现内容且深化了其文化底蕴,使欣赏者感受到了歌

词内在的古典而优雅的韵味。

基金项目:本文系黄冈师范学院青年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3029303

注释:

表达思念的诗4

最伤感的思念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

李清照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俞彦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晏殊

最痛苦思念的诗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晏殊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

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

陆游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

李商隐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

离别忧伤狂风雨; 相思苦楚寒霜雪;往事点点繁星夜;续待明日彩霞天。

独自漂泊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杨柳枝》

温庭筠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徐再思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思念的诗句《凤求凰?琴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秦观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

周邦彦

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

沈鲸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

纳兰性德

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苏轼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叶梦得

望海潮?柳永(北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张泌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减字浣溪沙》

况周颐

莫道弦歌愁远滴,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曾几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杜牧

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西乡心

表达思念的诗句 精选74句5

1.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2.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3.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4. 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5.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

6.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7.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8.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

9.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

10.

11.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12.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

13.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14.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15.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16.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7.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18.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19.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20.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21.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22. 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

23.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徐再思

24. 最伤感的思念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李清照

25.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26.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27.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28.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2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30.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31.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32. 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33.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一样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34.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35.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36.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晏殊

37. 不好正因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好正因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

38.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39.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40.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41.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42.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43.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44.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45.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46.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47.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48.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1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赋别》。----郑愁予

49. 别离是淡苦的水,孤独是一匙咖啡,我把相思煮得浓浓,品你留下的芳味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

50.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51.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52.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53.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54. 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

55.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56.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57.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58.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59.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60.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李商隐

61.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62.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63.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64.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关于感情的日志《虞美人》----纳兰性德

65.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66.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67. 最痛苦思念的诗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晏殊

68.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69.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70.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71.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72.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减字浣溪沙》----况周颐

73.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74.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47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