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8715

【导言】此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1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内容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69-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社会主义思想路线论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根本目的论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那么什么是生产力,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怎样论述的?把发展提到了什么样的地位?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同志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什么,也就是当代中国的国情是什么?那就是我国仍然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六、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

社会主义要发展,而且必须要科学发展。如何科学发展?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七、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八、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步骤是:第一步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九、社会主义领导核心论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十二、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有: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十三、祖国和平统一论

我国政府解决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新形势下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以上“十三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以上3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特色2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体系,这是推进我国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并且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色

邓小平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①“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摆脱苏联模式,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总结前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反思“”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痛,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关乎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应运而生,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它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同时能动地指导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为我们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概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把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党面临的世情、党情和国情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实践探索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在深刻把握新课题新矛盾的基础上,我们党系统总结了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并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面对鲜活的实践,我们要及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这个理论体系以鲜明的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③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改革开放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赋予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之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而“我国具体实际”除了包括革命和建设这一客观存在的实际以外,还有一个社会意识的实际,一个伟大民族独特的传统思想文化实际。

长期以来,民族的传统文化铸造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心理意识和价值标准。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传播、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我国传统文化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比作一粒种子,那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则是一块土地,如何把这粒外来的种子成功得播种、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一个与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结合的问题。否则会遭遇水土不服。只有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性精华,剔除封建性糟粕,使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之中,变成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才能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得到不断弘扬的过程,是推动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时代感。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果创新。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要求,也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根本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的最为合理的结合,是最具时代特色的理论创新。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党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表达,是对传统文化的集成与发扬。与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协调社会发展的理论相比来说,更具有民族特色,更能够激发民众热情,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追求进步、发展壮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色

“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那些落后的思维观念、落后的做法以及那些制约发展的体制中创新出来的最具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不断创新,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时展规律。

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品质。粉碎“”之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解放思想,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作出科学判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世纪之交,我们党紧紧围绕新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新论断,构成了一个具有丰富时代内容的理论体系,反映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

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接合,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创立了科学发展观,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是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而且引领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形成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鲜明时代精神,比如抗洪救灾、载人航天、抗震救灾、奥运精神等。凭借着时代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是与人民的命运同步的,是与时代的步伐同步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够有足够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及时推进理论创新,更多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色,更好地解决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复杂多变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作者分别为邯郸学院副教授;河北大学讲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②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2、2~3、242页。

③《列宁全集》(第2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4页。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产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已经完成,思想属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次历史性飞跃30年前就已开始,至今仍在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 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一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往往是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对这种变化作出科学的回应分不开的。同志曾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论断说明:第一,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代主题已从战争与革命转化为和平与发展,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这种环境对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是有利的。从时间上来说,这种转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的。第二,国内情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已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实践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理论内容和形态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世界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化为和平与发展,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地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个大体系、大范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今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成为科学体系,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理论是系统的还是没有形成系统;另一条是,它对所研究的领域是回答了一系列基本问题还是没有作出这种回答。属于前者,就构成了理论的科学体系。我倾向于后者,因为它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这个理论体系的特点。据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如下四个不同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主题和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要求我们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基本线索贯穿其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并以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提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以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提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并在继承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深刻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总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延伸和展开,体现为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和发展三大问题的统一。

第二个层次: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思想。的思想理论及工作作风和治党治国方略,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长期的深远的影响。所创立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一切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石。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坚持的哲学思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在实事求是的前面加上了“解放思想”四个字,作为新时期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是因为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现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达到实事求是。

第三个层次:核心内容和核心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和制定党的总路线,是首创。党的基本路线(即总路线)是党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方针,它是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的。党的基本路线正确,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前进、胜利;反之,我们的事业就会遭致挫折。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制定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伟大创造。这个创造是和关于抓主要矛盾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我们党在各个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基本路线,都是为着解决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推动历史前进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认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这个核心内容的确立,要求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核心内容。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针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继承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总体概括起来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核心内容,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它;以人为本是核心思想,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它,因此它又是核心的核心。

第四个层次:基本理论和重要观点。在上述三个层次基础之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整套崭新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基本理论中,有的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有的指导意义仅限于某一领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民主革命时期,在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一个半多世纪以来,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始终有一条主线,它和世界革命中心、社会主义运动中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里说的“中心”,不是运动指导中心,而是运动最活跃的地方。18世纪末,中心在法国;19世纪中叶,中心转到了德国;20世纪初,中心移到了俄国;随后,中心又移到中国。随着世界革命、社会主义运动中心从西往东移,在这条主线上形成的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次,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多次指出:“我们的革命是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而西欧的革命是开始困难,继续比较容易。”这里所说的“开始”指的是夺取政权,“继续”指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后来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列宁这个预见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首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在这个难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个理论体系,在中国指导实践获得了成功,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这是我们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贡献。

再次,它是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指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21世纪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邓小平曾说,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解决温饱只是“小变化”;实现小康是“中变化”;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大变化”。他指出: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必将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社会主义必将重振雄风,再造辉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48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