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意见领袖(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0863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意见领袖(优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意见领袖【第一篇】

关键词 微博;营销;意见领袖;综艺节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0-0062-01

1 文献综述

微博的研究始于2007年,2010年至2013年是研究的高峰期,与微博的相关的理论也在不断完善与创新。通过对微博、微博营销及意见领袖相关文献的阅读与思考,对微博营销中意见领袖的研究进行以下总结。

意见领袖研究现状:

2014年度舆情报告显示,微博舆论场及其“意见领袖”作用机制解析中对微博舆论场的活跃社群及其影响力进行分析,草根网友、律师及维权人士活跃度最高;媒体人、草根网友和律师及维权人士有更高的时政关注度;党政官员有着相对较高的活跃度,而且趋势略有上升;学者、行业专家和娱乐明星活跃度都不高且有下降趋势。

2 微博中的意见领袖

含义

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可以定义为:那些活跃在网络上及时信息、积极为他人解答问题,在拥有一定粉丝数量的基础上,能够产生相关影响力微博用户。

形成

根据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信息由大众传播流向意见领袖,再由意见领袖传递给一般受众。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渠道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1)现实世界中的人气王。典型代表为明星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由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知名度高,在开通微博之后理所应当的成为被关注对象。由于微博的互动性特征,现实生活中高高在上的明星可以在微博中与粉丝互动,拉近两者的距离;2)影视节目中的公众号。电视节目为了维系观众的忠诚度、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积极开通微博账号,打破电视节目中时长的限制,利用微博保证收视率,也根据微博上观众的留言积极调整和改进节目;3)网络中的新面孔。一些微博账号虽然在现实中默默无闻,但它们有些依靠独特的言论和信息、有些借助自身的优势特长。他们与受众有着相互作用力,他们通过受众成为微博大V,反映来自社会底层的声音或提供相关信息。

3 《了不起的挑战》中微博营销的意见领袖

含义

根据以上对微博意见领袖含义的界定,可推论出“了不起的挑战”微博营销中意见领袖的定义:与“了不起的挑战”节目相关内容的明星嘉宾参与者、节目组的公众号及相关工作人员,且内容转发及留言率高,影响面广。

特征

1)独家信息且准确。对于“了不起的挑战”的观众而言,在微博上最具吸引力的点莫过于与该节目有关的独家花絮或幕后内容。节目参与者都成为节目观众的追随对象,他们的信息以独特性、娱乐性、亲民性等受到粉丝的喜爱,以另一种渠道维系了观众的忠诚度;2)实名认证且互动频繁。与节目内容相关的微博明星均经过实名认证,粉丝在阅读其的内容时可以确认其身份的真实性,保证了信息的高可信度。节目参与嘉宾在微博上相互关注,将节目中的互动转移到微博中,避免了节目中明星刻意隐藏自己的性格、在节目中作秀的嫌疑;3)与粉丝互动亲民性强。“了不起的挑战”官方微博会转发粉丝的与节目有关的信息,如节目中的亮点或笑点、自己为明星做的表情包、弹幕等,使粉丝们更加忠诚的追随节目。明星大V也通过回复粉丝留言,参加微访谈等拉近与粉丝的距离,亲民性的举动能更好的增强节目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作用

1)提升节目收视率和知名度。在微博中,粉丝数量决定了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碎片化时代的注意力经济使得粉丝更倾向于关注各行各业的名人明星。在“了不起的挑战”中,除了每期节目的固定嘉宾对节目内容的外,节目的邀请嘉宾也会信息;2)提高粉丝对节目的忠诚度。在注意力经济盛行的今天,维系观众忠诚度是众多综艺节目面临的巨大难题。央视适时推出的“了不起的挑战”被认为是良心之作,一时间好评如潮。节目的相关微博已不再是明星个人的生活举动,而是在一朝一夕中代表着节目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3)互动反馈机制倒推节目创新。微博的留言及私信功能都使得节目中的明星微博变成了舆论阵地,粉丝可以在微博下畅所欲言,发表对节目的喜爱或看法,节目组可以通过了解受众的看法而对接下来节目的录制进行调整。

运营机制

“了不起的挑战”在微博营销中采取步步为营的方法,循序渐进,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相结合,在微博上达到相应的影响力。由于节目参与嘉宾的粉丝数量大,节目开始被更多的观众所知晓观看;在之后的节目播出中,各大媒体的官博也开始对该节目进行报道,在议程设置中占据了主动性。

4 存在不足及改进建议

不足之处

1)微博意见领袖的宣传力度不足。与其他节目相比,“了不起的挑战”22万的粉丝数量偏少,宣传力度较弱。同时和快乐大本营及奔跑吧兄弟主持团队相比较,了不起的挑战也处于劣势。节目官博应该向这些已经成熟的官博学习运营方式,积极关注社会热点与公益事件,在信息中传递节目的品牌价值,增强受众认同;2)与粉丝互动意识差。与大多数综艺节目的意见领袖相同,了不起的挑战在与粉丝互动方面有所欠缺,微博的信息经常@节目中的嘉宾主持人,却极少回复粉丝留言。官博及明星应该及时、有选择性地与粉丝互动,增强其存在感。

改进措施

1)根据节目定位选择合适的意见领袖。在综艺节目中除了官博及主持人嘉宾外,节目的制作组、剪辑组、摄像组、导演组都是节目的全程参与者与策划者,他们开通微博有利于观众近距离的接触节目的内容制作,微博也可以向观众传递节目的录制进程,增强受众的参与感;2)通过与粉丝互动进行节目创新。微博是很好的观众发声平台,关注粉丝在微博的留言和意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当的对节目进行调整或修改,对观众喜爱的环节设置继续保持或创新,对与抨击较多的地方也要及时做出修改和调整。在受众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受众意见不容忽视;3)利用意见领袖寻找节目卖点。节目进行微博营销时,应该注重公关、广告等多种传播手段,以达到节目效益的最大化。在节目宣传时根据节目中的笑点、泪点及冲突点为噱头,利用意见领袖的高传播度卖力宣传,激发受众的好奇心。

5 结论

意见领袖作为互联网时代中主要的信息传递者,能够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相关的营销信息,由被动传递变为主动接受,受众会积极的关注他们喜爱的意见领袖的微博信息。在营销活动中要充分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减少负面效应和公关危机,在整合营销的基础上实现营销效益的最大化,保证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兵。新闻传播学大词典,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1231.

意见领袖【第二篇】

一、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背景

(一)微博特征概述

1.及时性与互动性。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由于用户每次用于更新的信息通常被限定于140字符以内,不能长篇大论,短小精干,因此得名“微”博。微博所有的功能都是基于一个核心理念:信息的及时性,共享性以及基于即时共享信息形成的动态信息传播网络。

以5・12汶川地震为例,地震发生后,网络上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是在北京时间下午2点35分35秒的,比彭博新闻社快了22秒。此外,美国航空2009年元旦的空难,孟买的连续恐怖攻击,网络微博传播出的目击照片和信息都是最及时的。微博不仅在第一时间向网友了很多第一手信息,甚至成了一些专业或非专业记者获取新闻报道素材的信息源。而大V就是在微博上面主导信息的领袖,他们言语犀利,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声音,具有极强的影响力,这就使其成为一个可“由小到大”的传播渠道。微博不要求人人做出巨大贡献,但至始至终提倡“全民参与”与“实时互动”。正是这种开放包容与草根参与、即时互动等特性,在降低人们参与公益活动门槛的同时,传递出公益新理念,且这种理念正逐渐被大众接受。

2.匿名性和平等性。

微博的意义远不止于“快速”。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中“传”者与“受”者的明显分别,微博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传统互联网时代,有这样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互联网的匿名性,“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名人还是普通人”,这说的便是微博的平等性。

一个账号,一个文字框,一个提交发言的按钮,就是全部。在微博上,一条留言被阅读的次数,往往取决于发言者被关注的程度。微博允许用户自由选择发言者予以关注。“听”或“不听”,“听”谁说的权利,全在每位网民自己手中。140个字的容量限制,意味着寥寥数语即可成篇。这使不善言者平添自信,也决定了这个平台拒绝宏大叙事,拒绝长篇大论,拒绝高高在上。对于政府和机构而言,要在这个平台上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就必须抛弃“公文式语言”,适应这种平实的、人性化的交流,精思慎言,依靠有效的信息,坦诚的交流来吸引关注,留住“粉丝”。“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这是国内某微博的广告语,也很好地点出了微博平等交流的实质。

(二)“意见领袖”的特征

“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某种影响力的中介角色者。意见领袖的首要任务是对先行收到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解释,而后以微型传播的方式传达给受众。所以,意见领袖们的意见不仅影响关注他们的人,而且一定程度上会对受众的思维具有支配的作用。大众媒介吸引和引导意见领袖参与重要问题或热点问题的讨论,也有利于调动大众的积极性,大众媒介充分发挥舆论权威左右舆论的积极作用,就可以抵消意见领袖的消极影响,提高大众传播的正面效果。在微博中,我们称意见领袖为“大V”,微博大V是网络时代与时俱进的“新贵”,是新传媒造就出来的新星。他们主要是一些学者、名人、明星等,由于他们粉丝数量较多,所以在微博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一些大V通过与网络推手、“水军”合作,形成利益链条。这个利益链条的运转是网络谣言的重要来源与传播渠道,甚至可以说他们时时引导着网络上的言论和话题。这些大V的好形象、好观点,有利于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反之,则会害人害己。

(三)大V的角色演变

研究学者认为,“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可见,传统意见领袖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扮演较为直接的“劝说”角色,在小众范围内形成“点对点”的人际交往圈,个人舆论引导的传播范围有限。且传统意见领袖舆论引导影响的扩大,还需依托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提升来实现。

进入21世纪后,媒介环境发生大变革,“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公开发表自己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见解并提出意见,‘意见的自由市场’渐渐成型,网络意见领袖应势而生。”随着网络的普及尤其微博的出现,为新意见领袖的崛起提供了传播技术支持。

微博意见领袖中,“很多意见领袖本身是公共知识分子,力图成为超越利益的、代表社会良知的公共事务的介入者和公共利益的守望者,因而也常常被视为‘沉默的大多数’的代言人。”这类意见领袖通常有着一定学历背景,热衷通过网络表达自身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关注,通过舆论引导来追求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他们常深入社会底层,调查民意。他们虽获取凝聚民意的第一手资料,但迫于现实人际交往关系传播的窄面化,故而转移到微博平台这类能实现大量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新媒体平台来表达民意公共诉求。借助微博的超强大群际传播效应和即时互动交流优势,微博公益意见领袖的声音可被快速深层传递,其声势浩大的舆论引导效应常常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引起多方重视。

二、微博意见领袖的类型

媒体争议性(指传统媒体与网媒,不包括网民意见)代表了媒体对意见领袖意见的认可度。媒体争议度越高,意味着该意见领袖本人或表达的观点越富争议性,媒体对于是否报道该意见领袖的相关新闻或传播其观点的考量也会越谨慎。

另外,活跃度来源于意见领袖的日均发表微博的数量,可以反映该意见领袖更新微博的频率和表达传播的积极性。

笔者根据不同的媒体争议性以及活跃度将意见领袖分为四类:

1.“打酱油人士”型。

此类意见领袖发表的公益言论次数较少,但为数不多的几次言论发表,却能在相关信源不够清晰的情况下引起一定舆论关注。随着信源逐渐清晰,他们的“发声”次数逐渐减少,其声音会被传播影响力更大的意见领袖的声音所湮没。这类意见领袖通常以公益事件中信源的亲历者或爆料者居多。例如“救助白血病女孩鲁若晴”微博公益活动中的原始爆料者鲁若晴,她通过微博直播自己的病情恶化情况,很快得到大众关注,其个人粉丝量也由初始的不足百人迅速增长至二十多万。

2.“敏感人物”型。

此类意见领袖发表的言论能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公众注意,但获得的舆论关注不够长期稳定。主要包括知名媒体人、以质疑见长的个别网友、公益信息的核心转发者等。例如以质疑声音为公众所熟识的网友“落魄书生周筱S”,他曾多次质疑慈善组织的微博账务公开存在漏洞,如质疑中华少年儿童慈善基金会微博账单中有48亿巨款“神秘消失”,引起社会关注。再比如《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因其微博的过激言论,剑走偏锋,成为关注焦点,现已淡出微博圈。

3.“焦点人物”型。

这类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效应与其自身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素养紧密关联。在微博公益传播中,意见领袖间歇性发表言论并能引起较大舆论效应。这类意见领袖多为知识精英,如知名明星、业界权威专家等社会精英个体。例如知名主持人邱启明通过微博多次助力“天使妈妈爱心基金会”官方微博澄清“救助烧伤男孩小传旺”事件的相关事实,舒缓网友对微博公益的负面质疑情绪。

4.“好好先生”型。

这类意见领袖发表的公益言论最多,基本上充当微博公益的“代言人”或“主要传声筒”。他们密切关注微博公益传播,事无巨细地把自身接触到的信源信息或从大众媒体获取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微博传递给大众。他们的传播影响力非常大,总能引起多方关注和舆论回应。主要包括知名微博公益项目发起人、长期关注微博公益活动的人气明星、掌握权威信息的官方微博者等。例如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女医生于莺,在微博上以乐观、直爽、豁达、幽默,爱帅哥、爱美食、爱旅游、爱家庭,颠覆医生以往刻板、保守的形象,从而博得200多万粉丝的喜爱和追捧。

不过,由于微博缺少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角色,虚拟性、不规范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个别信息是不准确的,个别观点混杂着个人情绪,并且这种情绪可能被过度放大,导致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微博引发的舆论混杂着个人情绪,偏离于事实真相。微博舆论容易被具体事物左右,以多数人的观点来压制少数人的观点,用平民的价值和理想来批评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社会体制。

意见领袖【第三篇】

今天怎样看待邓小平?

《财经网》2008年12月8日

背景《人民日报》发表系列评论员文章: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归根到底靠改革开放。

《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杜导正认为,我们今天仍生活在广义的邓小平时代。邓小平不是神,也不是完人,不可能句句正确、事事正确,对他不能搞“两个凡是”。但也必须仔细分析应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邓小平曾自谦说,他读书不多,只懂得对人民好一点,办一点实事。所以,有的同志不认为邓小平有这个理论那个理论,而是概括为四个字:求实胆大。

可以肯定的是,邓小平的治党治国路线,确实突破了层层陈规陋习。有些人惯于讥讽“白猫黑猫论”不够深刻繁复,更谈不上响亮动听。但国家富强,百姓生活幸福,就是一切!邓小平为这个目标奋斗了一生。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对非洲领导人的谈话记录里说:“我劝你们现在不要搞社会主义。我建议你们集中精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只要经济搞上去,人民生活改善了,满意了,叫什么主义都可以!”最后一句话尤其精彩。

未来的奋斗,不能再靠“乌托邦”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改革的促进者们应当理解、支持和富于建设性地提出主张。而政治家的思考必当是先讲是非,后讲利害;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既是决策的出发点,也是决策的归宿。一代领导人最终能否在历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当取决于此。

财政刺激如何避免挤出社会投资?

《财经网》2008年12月16日

背景11月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地方项目投资略有走软。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招商银行董事长秦晓认为,如果财政大包大揽、不计效益地投资,会为日后私人投资进入,设置很高的门槛。如此,不仅没有带动起私人投资,反而会造成“挤出效应”。

港口、公路领域,通过建设―经营―转让(BOT)模式招标,颁发经营许可证,原本可以进入市场。但最重要的关卡是投资成本太高。社会资本不能像财政那样,不计成本地全面投资。尽管钢材水泥的价格降下来了,但土地费用太高。加之政府财政在大量投资,造成“挤出效应”,社会资本投资公路已经冷了好几年。

如果政府能拿出一部分钱补贴公路地价,带动私人资本,无异于“四两拨千斤”,可借少量财政投入,撬动大量私人资本。

房地产行业亦如此。如果政府能以财政补贴一部分地价,同时监管房地产商,将房价降下来,使消费者能购买得起,会比建廉租房的带动效应更大。

“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实施过程中,要防止太注重大规模的财政投资,忽略“挤出效应”。倘若将上述问题作为约束条件和优先考虑的因素,在此框架下再去研究“如何分钱”,或许能取得更高的共识。如果对上述问题不作深入考虑,只着眼当前如何救市,到发现问题时,恐为时已晚。(《财经》记者龙雪晴采写)

(以上内容详见《财经网》“意见领袖”栏目省略/leader/)

本栏目其他重点提示

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危机能证明政府干预的优越吗?

周天勇(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

政改如何搬掉经济拦路石?

蔡(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就业如何“过冬”?

田中伸男(国际能源署(IEA)署长)

油价补贴是借机加码还是逐步取消?

意见领袖【第四篇】

《财经网》2008年9月27日

背景日本野村控股以2美元收购雷曼兄弟欧洲分部。此前,野村控股已收购了雷曼兄弟的亚洲业务;巴菲特也出手投资高盛。

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范文仲认为,“抄底”是不可实现的,中资银行要理性对待海外并购。中国银行业需要“走出去”,但需根据自身能力和风险评估决定发展计划。

永远不要想在市场最低的时候买,想着要抄别人的底,这种贪婪心理是造成所有金融业危机和泡沫的最根本原因。只要是学经济学的,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永远不要想“抄底”。作为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有自己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当市场形势或产品价格到达一定程度,让你认为现在已经是合理的,才去投资。如果超过一定程度,已经出现了泡沫,就把它卖出。

商业银行在做海外并购决定时,首先应该确定这个决策对它自身的发展是否必要;是否有好处;它本身有没有能力走出国门,开放国际业务。同时,也不要一味惧怕风险,因为金融本身就是个风险定价和交易的过程。

但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要有清醒认识。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大方向要坚持,但也要更加注重风险控制。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因为“这就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启示教训,我们应该体会、记取得更加真切”。

如何医治官员“瞒骗症”?

《财经网》2008年9月26日

背景因在山西襄汾“98”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中,涉嫌谎报事故原因、瞒报死亡人数,涉嫌、,中共襄汾县县委书记亢海银、县长李学俊、副县长韩保全等被刑事拘留。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认为,之所以发生官员瞒报或谎报信息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现有规范执行不力,对官员不具威慑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其他的竞争信息源,使垄断信息的官员瞒报与谎报成为可能。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对于官员信息,不是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关键的问题是执行效果太差,对官员没有威慑力。突发事件发生后,有些官员的第一反应就是谎报、瞒报。这表明,对官员如实向公众报告信息,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之所以说“有效”,是因为很多规范和要求的确存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规范执行不利,官员从实际经验来看,“不报”可能没事,“真报”反而后果严重。规范执行不力,是官员权衡利弊时,选择不说或说谎很重要的原因。

为防止和杜绝公共治理中信息混乱的情形,需要法律责任的严格化,要求官员主动及时报告信息,包括此次刑事责任追究。这固然有震慑力,但责任追究还是较少的,而且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因此,应充分考虑“另一条腿”,即媒体监督。媒体监督是大规模、可持续的,也符合个体、社会和中央整个共同体的利益。

很多国家的政府官员不说话、说假话,或许可以骗得了上级官员,却骗不了新闻记者。因此,除了官员内部的层级监控,鼓励、允许和方便媒体对此类事件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可以说是抑制官员说假话、改变“欺上瞒下”状况的很重要的解决方案。(《财经》记者秦旭东采写)

(以上内容详见《财经网》“意见领袖”栏目省略/leader/)

本栏目其他重点提示

哈继铭(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扛得动能源补贴吗?

郄永忠(建银国际研究部主管)

试点融资融券应如何立意?

意见领袖【第五篇】

舆论即众议,是由数量众多的人就特定话题发表意见。舆论表现为表述某些意见的相应的“论”,就某些人与事而“论”,或褒或贬,或向或背;将意见发表出来与他人互“论”、共“论”。舆论既然是众议,那就不是个别人的窃窃私语,而应当是群体之议、之论。

网络舆论的六大特点

现实环境中的舆论,主要借助于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方式和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方式形成。网络舆论则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形成和存在的舆论。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每一个拥有相应条件的人,都具备了作为信息披露者和意见表达者使信息及意见广为传播的现实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无法从管控严格的传统媒体那里获得。公众在网上发表意见、参与众议相对自由,较之在现实世界中更放心、更大胆、更便捷。一般而言,网民在网上发表的意见,大致是其真态度、真性情、真见解、真心声的流露。正因为如此,领导者、管理者要想了解人民群众真实的心声,上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与存在于现实环境中的舆论相比,处于虚拟环境中的网络舆论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一是在“众声喧哗”方面表现尤甚。甘惜分先生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将舆论界定为:“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定义舆论,着眼于“共同意见”自有其道理。但依笔者之见,即便是在现实环境中,舆论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是众多的人参与议论,并且形成了共同意见;另一种形态则是公众议论纷纷,甚至是莫衷一是。“众声喧哗”属于后一种舆论形态,而且往往是常态。而在网络环境中,由于网民人人手中都握有“麦克风”,舆论的“众声喧哗”情形显得尤其突出。对“众声喧哗”宜作两面观:一方面,它是政治民主、社会昌明的重要表征;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信息和意见将变得更加芜杂。

二是网民作为草根,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设置议程、形成舆论和把握舆论运行方向的主动权。在一些事件中出现的、现实环境中鲜见的“舆论倒逼”现象,是这种主动权的体现,充分彰显了网络舆论的力量。在此情势下,一部分主流媒体和政府有关部门则显得相对被动。

三是传播快捷,覆盖宽广,影响力大。一个帖子、一条微博,经反复转帖、众人附议和多人“围观”,便能迅速发酵、急遽膨胀和大幅蔓延,从而形成舆论狂潮。一些地区性的小事端,瞬间便能引发舆论海啸并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件。

四是以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方式同时并存于虚拟空间中,这种景观也是网络舆论所特有的。人们调取不同时段的舆论素材与调取同一时段的舆论素材,都只是举手之劳。

五是更容易被“推手”们利用。从以往和目前的情况来看,网上存在着一批专事炒作的职业“推手”。有资料说:“网上炒作总的说来就是利用网络媒体,通过推手或者幕后人,发动网络推手对某个人物或者公司、或者机构进行两个方面的评论,一个方面是正面效应,另一方面是负面效应。这些评论会引起网友的关注增加人气,当人气达到一定程度,这个人或者公司、或者机构就会被网络关注,从而把这个人或者公司机构“炒红”。“推手”们的炒作,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在网上却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实施。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推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捧”和“压”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或有利于或不利于特定对象的网络舆论。

六是为意见领袖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宽广舞台。意见领袖的情况虽然并不整齐划一,但从总体来说,他们不同于有着某种图谋的职业网络“推手”。他们多有思想、有担当、有勇气,能说出为众人所赞同或高人一筹的意见,因而在网民中具有很大号召力和影响力。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意见也会有偏激和偏颇之处,他们有一个用好手中“核按钮”的问题。政府处理与公众舆论的关系,经常性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要妥善处理与公众中的意见领袖的关系。不宜将意见领袖视为“异见领袖”,虚心听取意见领袖的意见并择善而从,这才是上策。

主流舆论的几个基本条件

网络舆论能不能代表主流舆论?对此似乎不宜一概而论,应作具体分析。

在回答这一问题前,有必要先对主流舆论作一番探讨。主流,原意是水之干流,与之相对的是支流。主流常被用来喻指占主要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人、事、物。主流舆论则是指占据主流地位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舆论。主流舆论不是一个“数量”概念,也不是一个“音量”概念,它必须符合如下基本条件:

首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作这样的理解:“三个倡导”的十二个方面,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存有海量信息和众多意见的网络环境中,网络舆论所涉广泛,只有符合上述要求的,方才称得上主流舆论;与以上要求相背离的舆论,即使一时之间影响很大,也是不配叫作主流舆论的。

其次,舆论赖以形成的信息或事实必须真实可靠,据此所作的判断评价必须恰当准确。真实地披露事实和信息,是网络舆论体现正能量和成为主流舆论的基础。凭借被歪曲的事实或杜撰的事情形成的舆论,即使风起云涌、山呼海啸,也难成主流舆论且不可能持久。对真实事件有意无意地进行错误的解读,并作出不准确、不恰当的判断,这样形成的舆论也不可能是主流舆论。有人曾经利用网络的力量,制造过“史上最恶毒后妈毒打女儿丁香小慧”的舆论。铺天盖地的网络舆论,似乎是在仗义执言、伸张正义,然而实际上是众议受到虚假信息的严重误导,网络舆论构成了对无辜后妈的极大伤害。它怎么可能是主流舆论呢?这一案例提醒人们:公众使用自媒体信息和发表意见,须加强自律,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社会、对他人负责,决不可任性而为、随意而行。

最后,有利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依靠众人的智慧推动问题解决。相当一部分网络舆论,真实地反映了民意、民声,汇聚了公众的智慧和才能,体现了公众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热情,其中包含了不少真知灼见,是难能可贵的。这部分网络舆论体现出一种向上的和向前的力量,堪称主流舆论。若干年前,围绕“华南虎事件”,网上形成了“打虎派”和“护虎派”两大阵营,最后是“打虎派”的舆论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舆论,成为主流舆论。这种舆论讲求科学、体现真理、令人信服。诚如《东方早报》评论《“华南虎事件”见证网民力量》所说:这次“纸老虎事件”,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依赖民间的努力和民间的能力解决全部疑难问题,未经政府权力和智力的裁决;主流网民表现得相当理性与成熟,他们用冷静的话语摆事实讲道理,技术性地证明真假善恶;无组织、无指挥的网上互动自发形成“热情和智慧的增长点”,最终“功到自然成”。应当说,公众舆论包括网络舆论中包含着巨大的正能量。“华南虎事件”给各级政府官员很好地上了一课,提示他们不可无视网络主流舆论。但愿各级政府官员能从此类案例中汲取丰富营养,善待公众舆论包括网络舆论,切实提升自己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6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