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的教案大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数学一年级的教案大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数学一年级的教案大全【第一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
数学
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课时
1. 智慧老爷爷听说小朋友特别爱动脑筋,心里可高兴。送了份礼物给大家,要想打开礼物,先解开盒上的密码:
(课件:7比4 6比9 8比3 2比9)
学生口答
2. 打开礼物出现水果。(课件出示)让学生对两种水果进行比较导入新课。
1.数圆片
师:数数信封里的圆片,知道了哪些数学
信息
生:红圆片13个
生:蓝圆片8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生: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生:蓝圆片比红圆片少多少个?
生:圆片和红圆片一共多少个?
[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
2.摆圆片
让学生摆圆片,摆出的圆片必须一眼就能看出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学生摆,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摆的情况,说出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观察感知一一对应,直观的发现谁比谁多。]
3.领悟算法
(1)让学生把红圆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数量和蓝圆片同样多。
(2)讨论:老师: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发表意见。
(3)要求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只要怎样?用什么方法?(反过来问又怎样列式?)
从(13)里面去掉和(蓝圆片)同样多(8)个。剩下的是多出的部分。(课件展示)
学生列式
(4)提问:13-8=5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表述,教师评价。
小结: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就是从多的部分里去掉少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少出的部分)
1. 分6组
2. 交代游戏规则:
(1)每组选三人抓棋。
(2)抓棋的人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表格里,然后每人抓一次,数一数抓棋的个数,写在自己每名字的下面。
(3)填好表后,每人根据自己组里填表情况提一个“比多少”的数学问题写在纸条上,最后把纸条贴在表格里。
数学一年级的教案大全【第二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板书:25+4=25—4=。
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4=120+1=21。
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
32+4=26+3=54+4=。
48–5=87–7=66–5=。
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
列式:19–9=10(个)。
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23(米)。
4·独立完成第3、5题。
数学一年级的教案大全【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他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正确判断。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和体验。
兴趣是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上课伊始,创设学生喜爱的智慧老人送给同学们装满礼物的神秘的百宝箱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着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整个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
1、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2、多媒体课件。
3、大小不一的物体模型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flishi播放带子里的礼物;各种形状的实物(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拄)让学生说一说,都有什么礼物。
(3)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一分吗?学生观察并分。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
(二)观察、探究认识物体。
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板书名称并粘贴这集中物体的图,反复让学生熟悉物体名称。利用课件的优势将立体转化空间图,水到渠成,自然明了。
2、动手操作,分一分。让学生将学具袋中的物体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一分,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汇报。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3、摸一摸,感知特征。学生动手摸这几种物体,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集体交流。让学生经历了整个验证过程,这样使孩子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了解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4、游戏,猜一猜。教师准备各种物体的袋子,让一名学生闭眼摸出指令的物体。在同桌利用学具袋互相猜一猜。比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5、课中休息2分。
6、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设计这样的活动,既丰富孩子对物体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知识。既突破了学科的局限性,又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材整合观。
7、找一找,连一连。ppt出示一些实物和这4中几何体的图形,实物与所对应的立体图形相连。既巩固了新知,又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8、数一数,填一填。ppt出示四种几何体组装的机器人,数出四种几何体各有多少个,并填一填。数一数的活动既体现了知识的灵活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具有创造的魅力,使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
9、看谁做得精彩,作业:回家与家长利用这4种几何体体搭建你喜欢的物体。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四)总结反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将这节课所学的几种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展示到黑板上,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数学一年级的教案大全【第四篇】
教材35——3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经历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老师的鼓励下,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
1.认识“+”号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2.通过操作、演示、表达,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3.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
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体会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智慧星、小红旗。
一、情景创设
根据这个情境填空:(板书)“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加法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加法。(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强调“合起来”的意思,复习了前面的旧知识,引出了加法的意义,说明了“合起来”会变多,团结力量大。
二、新授活动:
1.戴花游戏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丫丫他们正在为你们做花呢!请看图(出示课件)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一个女孩和两个男孩一起做花;两朵黄花和三朵红花合起来等。)
我们大家也来一起摆一摆吧!黄色花片表示黄花,红色花片表示红花。请先展示在桌子上,左边一种,右边一种。接着你怎么做就能表示:“一共有多少朵花?”(学生自己表现,看谁是孙悟空,又快又灵,奖励一颗智慧星)。
请学生自己交流,说一说刚才怎么得到智慧星的?
老师还可以把你们变得更聪明、更棒,因为我知道一种叫加法的算式可以表示“合起来”。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写“+”号时先写“—”(横),再写“|”(竖),要均匀。2和3合起来是5,就在2+3后面写上“=”表示“是”的意思,也就是说“=”两边数目相同(同样多、一样、相等)。象这样的有加号的算式就是加法算式,表示把2和3合起来是5,读作2加3等于5。(板书)
齐读:2+3=5
在这里,“2+3”表示什么呢?(2+3表示2朵黄花和3朵红花合起来)
“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朵花)“+”表示什么呢(合起来)
再读:2加3等于5
设计意图:奖励智慧星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
堂气氛。通过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2.夺红旗竞赛
怎么用学具表示出来?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分四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学具表示出来,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体现算法多样化:“点数”法、从一个数起接着数、用数的组成知识等)。哪个小队完成得又快又好就夺得红旗。(插在前排)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反复操作充分感受加法的内涵,在活动中感知把两个数合起来表示“一共”这一加法意义,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实践应用
1.小朋友们学的这么好,小动物也忍不住带着小宝宝来向大家学习,看,谁来啦?(出示课件)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有3只小鸡,2只母鸡,一共有几只鸡?)
怎样列算式?[指名交流]
2.学学做做(出示课件)
课件演示:3只绿色小鸟和一只黄色小鸟飞到一起。请学生用学具跟着做并列式计算,读出算式,说一说是怎么算的。(3+1=4)
3.赛龙舟(出示课件)
课件演示:两条龙舟,一红一绿。学生相应的分红、绿两队,看图列式计算并抢答,对一次龙舟前进一步,先到达终点的那队获胜。(1+1=2、2+2=4、4+1=5等)
个数字正在吃,但还没吃饱,请从盘子里选一个数字放到他嘴边。选对了他会说,谢谢你!选错了,他会说,大嘴饿了要吃饭!(2+(1)=3、1+(3)=4、1+(4)=5等)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探索技巧,达到准确计算。
四、回顾总结
今天你学的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加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最基础的知,《5以内的加法》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节课我感到学生学的认真、轻松,基本掌握了什么叫加法,也能快速的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数学一年级的教案大全【第五篇】
比较数的大小。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3、结合问题情景对学生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
重点难点数位意义的理解。
目标2。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计数器、数字卡片。
1、第一题。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再交流评议。
2、第二题。
森林里有2棵大树生病了,看,森林医生啄木鸟正在给大树捉虫,第一只啄木鸟说:“我吃了80只。
“第二只啄木鸟说:“我吃了64只。”第三只啄木鸟说:“我吃了48只。”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谁还会用“多一些、少一些”来说。
3、第三题。
(1)。
(2)让学生读懂要求,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选择85、87都可以。)。
4、第四题。
(1)教师示范:老师拨一个数,学生写数。
(2)学生互相拨数、写数。
5、第五题。拨一拨,比一比。
(1)抽两位学生拨数,并写下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多次训练。
6、第六题。
(1)出示2、5、8三张卡片,让学生自己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2)找出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
二、观察与测量。
1、钟芬芳。
观察物体。
金竹镇小钟芬芳。
课标内容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重点感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年看到的形状。
难点发展简单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四人小组分组、每组一只瓷茶杯。
设计理念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采用不同的表达。
方式,以满足不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一、情景导入。
1、投影出示小朋友后背照片: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分享的“数学一年级的教案大全(10篇)”,猜一猜他是谁?
2、切换成侧面:再猜一猜他可能是谁?
3、切换成正面:看一看他是谁?
这张照片拍的是同一位小朋友,但看到的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二、探索发现。
1、猜一猜。
出示四位小朋友观察茶杯图及四张图片:他们分别画的是几号图?(四人小组讨论一分钟)把你的想法藏在心里。
2、观察体验。
a、画一画:把你观察到的茶杯形状画下来。
b、想一想、猜一猜:你左边、右边、对面的小朋友观察到的茶杯是怎样的?
c、安秩序换角度观察体验。
d、评一评:通过换位置,你觉得你们小组小朋友画得怎样?
e、实物投影展示作业,校对。
f、请一位小朋友起立,其他小朋友猜测他画得是几号?为什么?
g、出示3、4号相反图:你要站在哪一个位置才能看到?为什么?
3、判断猜测。
三、比眼力。
1、小气车开来了,小朋友给它拍了四张照片,猜一猜他是站在哪一个位置拍的。
2、看,可爱的熊猫走过来了,淘气和笑笑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呢?
3、大象博士也来凑热闹,看,小猴和小猫分别站在哪里观察?
看到的又是怎样的呢?
四、游戏:摆积木。
出示三个正方体,猜一猜,如果老师把他们放在桌上,你能看到几个面?(猜一猜,摆一摆)。
五、小结。
小朋友,课上到这儿清大家自己评价评价,觉得这堂课你学得怎样?都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2、叶丽红(无)。
3、黄素娥(无)。
4、杨秋林。
课题估一估量一量。
遂昌县实验小学杨秋林。
三、加与减(一)。
1、毕文军。
课题:《小兔请客》第一课时。
高坪小学毕文军。
2、郑勇民。
采松果。
设计:郑勇民。
教学内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一年级的教案大全【第六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数学一年级的教案大全【第七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数学一年级的教案大全【第八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并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课件。
一、复习引入。
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95里面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8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梳理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桃?
(2)一共有34个桃,去掉框里的30个,还剩多少个桃?
3、怎样列式?
(1)先想一想。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根据看图,数出来的;用小棒摆出来的;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4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是4。
4、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先想一想。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因为30+4=34,所以4+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结合学生回答适当补充。
5、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子,在每一个算式中每个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子。在加法算式30+4=34中,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指名说出算式4+30=34,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说说每道算式表达什么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63你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集体核对结果。
4、“想想做做”第4题。
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了解“相邻数”是什么意思,再写数交流。
6、“想想做做”第6、7题。
先说说每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再自己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数学一年级的教案大全【第九篇】
(第2~5页)。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数量。
人和物。
数量。
人和物。
1
国旗,楼房,老师……。
6
花坛里的花,校园周围的大树……。
2
农舍,单杠,跳绳的学生,讨论问题的学生向校园走来的学生。
7
鸽子,锻炼身体的学生……。
3
石凳,踢足球的学生……。
8
校园外绿地上的树,戴红领巾的学生……。
4
垃圾筒,小气象站里的学生……。
9
所有女同学。
5
校园外的楼房,国旗上的五角星……。
10。
所有男同学。
教学建议。
(三)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3.利用“美丽的校园”数数,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数学一年级的教案大全【第十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学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周围的世界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1、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围绕新课标的这一具体要求,力图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数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为了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过程中,为此创设了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动氛围,从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统计观念。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注意在课中引导学生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积极发言,“长高了、长胖了、……。”
看,大头儿子也来参与咱们的发言了,(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唱着歌向同学们走来,最后,露出两颗掉了的门牙笑着问候大家),谁发现大头儿子的变化了?(换牙了)。
有换牙经历的孩子说说自己换了几颗牙?
生:汇报自己的换牙数量。
师:面对全班换牙的情况,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换几颗牙的人最多?换2颗牙的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