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02415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优秀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第一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操作过程,练习仪器的装配、物质的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

3、了解氧气的性质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用品: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燃烧匙、棉花、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

三、预习感知

1、要获得氧气,你知道有什么方法?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两种方法)

3、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根据和来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

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给试管加热时,有哪些不正确的操作会使试管炸裂?

6、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你能用什么方法将氧气装在集气瓶中?

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不含氮气?

8、如何检验气体?

四、教学过程

(一)氧气的获得

1、阅读课本p36三、氧气的获得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2个问题:

(1)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2)工业上获得氧气的原理依据

方法步骤

2、预习课本p36活动与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个问题:

方法:

药品:

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及仪器:

步骤:

收集方法及原因:

验满方法:

检验方法:

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事项:

①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③收集时,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宜立即收集

④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预习课本p34,用收集到的氧气分别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填写实验

反应物

生成物

化学反应表达式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木炭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实验现象?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要在末端系一根火柴?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在集气瓶低部铺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

④有哪些可能会使铁丝不能燃烧?

五、轻松课堂

1、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a、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b、观察气体的颜色

c、闻气体的气味d、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a、防止水倒吸入试管b、防止产生氧气太快无法收集

c、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带入集气瓶d、防止试管破裂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有下面几项操作: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可以收集;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把导管移出水面;④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先均匀加热,然后再固定在盛药品的部分加热。正确的操作程序是

a、②④⑥①③⑤ b、④②⑥①⑤③

c、④②⑥①③⑤ d、②④⑥①⑤③

4、收集氧气可用()

a、排水法和向上排气法b、排水法和向下排气法

c、向下排气法d、都来可以

5、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把和转变成淀粉和其文字表达式为:

6、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不同分离出氧气。首先将空气除尘净化,然后在条件下,使空气液化,接着控制温度液态空气,先跑出来,余下的是再储存在淡蓝色的钢瓶里。

六、回顾:

1、与实验前比较,你对氧气的制取收集有哪些新认识?

2、查阅资料,制取氧气还有哪些方法?哪些方法可在实验室进行?

3、可燃物(能燃烧的物质,如木炭、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哪个更剧烈?

4、在一定的条件下,氧气能与炭、铁等发生反应,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第二篇】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

4.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分享的“2024年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优秀5篇】”,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分享的“2024年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优秀5篇】”,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如何提高化学成绩

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

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第三篇】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用具:

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烧杯

用品:火柴、棉花、玻璃片

教学过程:

预习案: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____    体,密度比空气略     ,     溶于水。

2、实验室中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常采用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或       氯酸钾的方法制得氧气。

3、kmno4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h2o2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5、kmno4是一种      色的     体,h 2o2是一种      色的     体,mno2是一种      色的     体。

教学案:

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

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

用kmn o4制o2,第一过程应考虑实验原理,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请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我们上节课学过的kmno4制o2的表达式)

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我们知 道任何一套制气体的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下面让我们探究kmno4制o2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什么样收集装置?

①多媒体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的二种类型

呈现:kmno4的外观

问:kmno4是什么状态?kmno4制o2的反应条件是什么?

思考:kmno4制o2应选择哪一套发生 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②多媒体投影:三种收集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样的气体?

问:o2应该怎样收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

1、实验室制取o2,第一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

(归纳并板书:1、查)

2、第二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把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归纳并板书:2、装    3、定)

多媒体投影:上课前组装好的实验装置。

问:(1)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对比实验:一个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点kmno4粉末。)

(2)加热kmno4 ,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3、第四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点燃酒精灯,加热)

(归纳并板书:4、点)

问:加热时,能不能一来就固定加热?一来就固定加热会产生什么后果?固定加热之前,要先做什么?怎么操作?

4、加热固体后,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这时候就准备收集氧气。

问: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能立即收集吗?立即收 集会怎么样?什么时候可以收集?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收集一瓶o2,收集满后把它取出来放在桌面上,并撤装置。

(这两位同学的操作规不规范,有没有需要纠错的地方。下面地对操作中的一些要点我们再讨论一下。)

问:用排水法收集o2,怎么知道o2已收集满了?满的现象是什么?

收集满o2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来之后要正立放在桌面上,为什么?

撤装置时这两位同学先撤了什么?后撤了什么?正不正确。为什么 要这样做?

归纳并板书刚刚的操作要点分别是:5、收  6、离  7、熄)

5、问:这两位同学收集到的这瓶气体到底是不是o2,如果我们要验证,应该怎样验证呢?

问: 在实验室中除了用排水法收集o2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o2?(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

问:怎么知道这瓶o2已收集满了?

问:用排水法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哪种方法收集到的o2更纯净呢?

环节4:课后小结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

(三)操作步骤

熄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装入药品并塞一团棉花;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

5、收集气体;

6、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

操作歌诀:茶庄定点收利息

(四)收集方法及依据

1.排水法        依据o2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  依据o2的密度比空气 大

思考:这两种方法收集到的气体哪种方法更纯净?

(五)检验及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了,则气体是氧气。

验满:1、排水法:当大量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o2已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六)放置方法:正立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 片。

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大的性质。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第四篇】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该内容隶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里,首先说一下制取氧气在课标中的解释:它属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和地球周围的空气。在教材的编写顺序上,前期有小学科学介绍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单方法,上了初三学习化学后,进一步系统的学习了氧气的主要性质,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应该初步掌握了气体制取中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方法,进而为下一阶段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准备。

前期,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是氧气基本性质,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实验操作。

要想顺利选择出制取氧气的仪器,还需要掌握的是:用什么药品能得到氧气,以及对所学实验仪器的熟练操作。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掌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气体性质+仪器使用=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得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内容是关于气体制取实验装置的学习,并总结出选择装置的一般方法,方便在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学习中应用。

难点是通过本节课对仪器装置的探究学习,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且能在实验中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以后的探究题目练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总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复习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入新课。

之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怎么得到一瓶氧气呢?进行氧气制取的学习。

最后总结归纳出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而在重点介绍的气体制取过程中,又分为三步来学习:反应原理介绍,装置仪器猜测,以及最后教师演示制取一瓶氧气。

下面进入整节课过程说明。

通过图片和ppt的复习,巩固基础,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并且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用完整规范的语言来说明,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之前一系列性质实验的演示,学生都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如何得到一瓶氧气。

这种条件下,以生活中实例介绍两种生成氧气的方法,通过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介绍,为一起选择做铺垫。

在进行反应物介绍时候,就可以带出仪器选择方法了。对比两种反应物状态:一种固体,一种液体和反应条件:一种加热,一种不加热,得到两套发生装置。注意让学生观察他们搭建的仪器和ppt上的有什么不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并在此解释一下棉花的作用。

在复习氧气密度和溶解性之后,根据氧气性质特点,密度比空气大,利用物理上学过的知识,学生很好理解氧气应该沉在空气下方,空气从上方跑走,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因为此前在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比较的实验中已经介绍并亲身尝试过,所以难度也不大。

在介绍完向上排空气法,可以马上追问学生,利用此种收集方法,你们怎么能观察到氧气是否收集满呢?并结合之前学习的氧气助燃性,由此引出验满的操作。

以上内容完成后,本节课重点部分已经可以算介绍完了,之后就是对制取气体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详细解读,学生进行语言表述训练。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第五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二节《碳的化合物》第二课时的内容,co2是初中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物质。

co2的学习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起始章节。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中学化学极为重要的基础知识。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但认识co2相关性质,也为后续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co2的化学性质,因为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中考命题的习惯,co2在中考中会占10%左右的分数。

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co2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根据课本安排的实验,无法从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因此造成难点。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程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2.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几个章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

三、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1.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推进教学思维的顺利开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学生对co2的认识很肤浅,可能只知道co2是一种温室气体,而对它的化学性质、应用却是一无所知。为了将学生对co2的认识引导到本节课的知识点上。我设计了这个导入:

播放动画“死狗洞”

利用动画时间板书: co2的.性质

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可溶于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这节课学生要学习的co2的性质有这几个方面。

①对于第1、2个性质,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是:二氧化碳的倾倒。我觉得这个实验的视觉冲击力不够,因此我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

事先我告诉学生第①瓶气体是空气,第②瓶气体是co2,通过①②两瓶燃烧现象的对比,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得出第②瓶中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接着我将第②个瓶子瓶口朝下倒掉,同样将棉芯伸入,会发现现象和①中的一样,也就是说co2被倒掉了。根据学生初二学习的物理知识,密度大的会往下沉。通过这个改进的实验,学生也能够很直观的得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这两个性质。课本安排的实验作为实验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这时候,再返回来解释“死狗洞”的原因。co2密度比空气大,下沉到山洞下方,狗在下方便会窒息而亡。然后联系下生活实际,co2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用时13分钟)②对于第3、4个性质,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课本中的实验是直接将co2通入石蕊溶液,学生是无法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我觉得这样是将知识点强加给学生。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因此我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

事先告诉学生瓶中装的是co2,倒入1/3的水,振荡后发现瓶子变扁。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可以开始分析,变扁说明瓶内压强变小,也就是气体减少。而瓶口已经用盖子盖住,气体不可能跑掉。也就是说co2溶于水中,这样不但解决了这个性质,也很自然地带出下一个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这时候我取两根洁净的试管,一根加矿泉水瓶中的水,另外一根加等量蒸馏水。然后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是一种指示剂,它遇到酸会变红。滴入后发现矿泉水瓶中的水会使紫色石蕊变红。学生可以判断出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酸。

板书 co2+h2o=h2co3

这时候,再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可乐等碳酸饮料就含有碳酸。通过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学以致用,一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可以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的性质,接着我继续提问,为什么我们喝了碳酸饮料容易打嗝?我让学生继续观察实验(变红的紫色石蕊加热)。变紫后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后分解放出放出co2,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打嗝释放出co2的原因。

此时新课进行了33分钟左右,由于本节课的难点已经突破,学生难免有所松懈,为了再次提起学生的兴趣,我再次抛出问题,如果碳酸分解速度很快,迅速放出co2会怎么样?

演示实验:可乐喷泉

③学生兴趣被提起后,我增加了一个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如何检验汽水中含有co2?我提供一瓶汽水,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知道co2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时候提供澄清石灰水,学生这时候会想如何将汽水中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根据之前学生已经接触的化学仪器,学生很容易会想到用导管。那么剩下就是让学生练习他们的动手能力。

④归纳总结 co2的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可溶于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课后思考

维c泡腾片为什么可以使水的口感更好,为什么加入水中会上下翻腾?

五、教学设计

这一节课我的整个教学设计是通过这条主线展开的。首先是通过“死狗洞”引发质疑,创设情境。接着是通过三个实验:棉芯燃烧,矿泉水、石蕊实验,汽水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也就是co2的几个性质:1.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最后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的应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9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