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范例优秀4篇
【导言】此例“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范例优秀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金色的鱼钩的课堂笔记范文【第一篇】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按事情发展过程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明白了“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一、随文识字,水到渠成。
高段虽然不再把识字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但是一定量的识字任务却被安排在课文中。生字是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学习课文首先要学习生字,扫清阅读的障碍。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安排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自学生字,课堂上老师检查一下。但是对于一些重难点字,老师就要在课堂上着力解决。
这篇课文有11个要求会认的字,有14个要求掌握的生字。教学中要完成这些任务。比如“溅”、“鳃”、“翼”字的书写,要指导学生注意间架结构;“唇”字要注意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除了书写,还有一些字语的意思,也要设法让学生弄清楚。比如“小心翼翼”、“皎洁”、“诱惑”等,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
二、阅读感悟,理解课文。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就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训练,学生能够自己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当中的内容。记事文的语言往往包含有很多潜在的意思,需要学生去体会、感悟,这个能力不是老师可以直接教给他们的,而是必须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的。课文,就是我们训练的材料。
《钓鱼的启示》第三段读描写“我”钓鱼,刻画得非常好,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思考:你从这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阅读,交流,从语言中发现:
1.这条鱼钓到很不容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他拉上岸来。”
2.鱼大:“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啊,好大的鱼!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
3.得意:“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这几点是由学生在自主阅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出来的,也必须由他们自己感悟,老师不能越俎代庖,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感悟训练,当然,在这当中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恰当地点拨、引导。
三、学会表达,提高能力。
阅读要为表达服务。记事文当中有很多的表达方式,比如说人物外貌的描写、叙事的顺序、动作的描写、心理描写。要让学生去学习、模仿、使用。在这篇文章中,4—7段写放鱼的部分文字,就是典型的对话描写。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对话描写的一些基本常识:要用冒号与引号,有提示语,提示语可以在开头、中间或最后,对话要分段。掌握了这些的同时,还要及时练习。可以在学习课文的最后安排练笔:
“三十四年后,我和父亲又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来到了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望着银光闪闪的湖面,我不禁想起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父亲让我放掉了那条大鲈鱼的情景。我看看父亲,回想这年的经历,忍不住对父亲说……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写写他们父子的一段对话。”
学了就要及时练习,这是数学课上最常做的事,语文课也该多练,这样才能形成能力。
四、人文教育,学会做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一开始就开宗明义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记事文的人文性更强。我们不能因为怕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就避谈人文性。对人文的理解,是对文本的深化理解,也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这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对于人文性的处理,我们注重的是学生自己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自己去感悟体会,不要单纯地由老师去说教,有些较深的道理,一时弄不明白,也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可以让他们慢慢去品味。
《钓鱼的启示》中人文性就是文章第十段中的启示。这段文字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深奥,不好理解。如果老师急于求成,就会由老师代替学生理解,讲出一堆大道理,也许学生会理解,但这是被动接受,耗费时间,效果也不好。查找到这篇文章的原文,其中最后一段说的相对于这段就显得浅显,我们可以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照阅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正像他父亲教诲他的那样,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看见你行为的时候,你能坚持正确吗?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你会不会闯红灯或是逆行?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你是否会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
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第二篇】
一、联系语文教学,做好课外延伸
为了使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非常重视兴趣小组活动的经常化。每讲完1篇课文,我都要尽力挖掘它内在的知识要素,让它成为第二课堂活动的素材。指导学生先后把《小抄写员》《晏子使楚》《将相和》《金色的鱼钩》精彩片段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自编自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观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那些自我意识太强,经常和别的同学发生矛盾的同学很快地融入了班集体。
二、强化经典诵读,开展读书活动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活动的乐园,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为了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我从成立语文兴趣小组之日起,就向所有学生开放学校图书室,由学生轮流担任图书管理员,负责借书登记,还书管理,并组织学生打扫图书室卫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治能力。联系读书活动,我先后组织学生召开读书报告会4次,民主评选优秀读书笔记并进行展览参观3次,还让学生自由结组,开展诗歌朗诵会2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三、注重学以致用,进行实践活动
为了使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我还通过民主推荐选举出红领巾小记者,红领巾播音员,手抄报小编辑。在我的热情鼓励下,同学们不怕苦、不嫌累,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积极参加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天天有节目,好人好事报道屡见不鲜,学生手抄报经常展出。兴趣小组成员还经常深入各班画板报,办专栏,美化校园环境,从而使学生既增长了才干,又提高了思想。
四、提倡互帮互学,提高学习成绩
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参加兴趣活动,大多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班里的优秀生。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又组织他们积极争当老师的小助手,主动和学困生手拉手,结对子,在学习上帮助学困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兴趣小组成员们积极肯干,经常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帮助学困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上升。我班同学小韩,升入六年级后,第一单元测验只考了37分,在老师和兴趣小组组长小李的帮助下,经过一年的努力,在期末毕业会考中竟考出了63分,使我班学生考试的及格率达到100%。该生进步之大,令人称奇,这里面的确有小李同学不可磨灭的功劳。
总之,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发展学生良好个性,养成他们的优良品德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组织和指导作用,使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为提高教学成绩,促进学生成长服务。
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第三篇】
关键词:教学理念;自主学习;改进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304-01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主要从课内、外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拔的课堂阅读教学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刚开始,学生提的尽是些“鸡毛蒜皮”的问题,许多问题都不着边,尽管如此,我还是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同时表扬一些问题提得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围绕课文重点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起初由于问题提的多,课堂教学时间是会受到一些影响。为了避免问题重复或问题过于简单,我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质疑释疑,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由小组代表在班上汇报,再由大家进行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提问水平提高了,往往能紧扣教学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因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自读自悟,发表见解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我并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通过再次的读,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狐狸冒着危险住在地板下完全是为了照顾小狐狸,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爱让老狐狸特别勇敢。”“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感动了正太郎,所以他给它们投放食物。”“狐狸的脚印被阳光照耀所以说是金色的。”有一位学生说道:“这个脚印是老狐狸救小狐狸留下的,说明它们一家人生死在一起,这种亲情是非常珍贵的,和《金色的鱼钩》意义是一样的。”……这些不都是孩子们自读、自悟的结晶吗?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为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我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有的同学是这么写的:“其实人与动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只要我们善待它。”“不仅是人,动物也有亲情。”“亲情真伟大!”……课本成了同学们表达情感的舞台,记录下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精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规矩少点,束缚少点,让他们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昧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昧地讲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议、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启迪。
二、将阅读扩展到课外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利用晨读或阅读课时间向学生讲讲书中人物的先进事迹,精彩片断,当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就适可而止,让他们去找原书来看。推荐了书目后还要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报”、“成语竞猜”“读书交流会”等。或者教他们制作剪报集、手抄报,这样既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又检验了阅读效果。
其次,背诵、摘抄优秀诗文,读练结合。从三年级起,我每周就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诗歌、散文,让他们摘抄在一本专门的好词佳句本里,熟读成诵,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之后建议他们将平时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片断、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制作摘录式读书笔记。到了五年级就要求学生每周写1篇读后感式读书笔记,把自己本周看的一本书或1篇文章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阅读教学方法的改进必须适应学生认识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概括为“引着他们(指学生)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认识”。这是极精辟的见解,也是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所应追求的境界。如果把我对改进阅读教学方法的主张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让学生在接受和加工课文信息的阶梯上攀登。
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第四篇】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批注中有法可循、有序可依,提高其阅读能力呢?多年来,笔者进行了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批注有效序列的研究,初步探索出了适合中高年级学生有效批注的多维梯度和指向文本的基本操作序列,优化了阅读过程,提高了阅读能力。
一、多维呈现,规划阅读批注的基本梯度
语文阅读批注方法的习得有一定的梯度,笔者初步规划了以下几种批注方法。
(一)勾画点圈引进门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各种符号或不同颜色加以标记。重在读通文章,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这对深入阅读课文起到了确定方向的作用。由于使用符号简单易行,此法使用面最广。
(二)疑释概括再深入
在初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在阅读中形成的看法、疑问、启迪等,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批注进行表达。我们根据批注的呈现方式还可以分为质疑法、解释法、概括法、警语法等。
(1)质疑法。对文中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注明自己的质疑。
(2)解释法。对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各种方法加以理解并注明。
(3)概括法。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脉络。
(4)警语法。对文中的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提醒自己注意,并为今后的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三)品评鉴赏又升华
借助品评与鉴赏进行深入批注,是学生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升华过程。根据批注的深入还可以分为品味法、联想法、补白法等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品味法。抓词句,对其语言形式、语境意义、感情色彩、如何朗读等进行思考、感受、体会并写下来。
(2)联想法。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由此及彼,由文内迁移到文外,或由此文本迁移到彼文本。
(3)补白法。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空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
二、多元共存,形成阅读批注的渐进序列
阅读批注自由度较高,而编入教材的每一种体裁的文本的侧重点、每1篇文本的语言训练侧重点却各有不同,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方法指导。针对指向文本的阅读批注,教师可以遵循“自主批注―重点批注―专题批注”三大板块的优化序列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批注的有效性。
(一)自主批注巧尝试
自主批注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活动。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的阶段,批注的导向很重要,可学生往往会感觉无从着手。我们可以尝试这样进行指导。
1.精读课文从课后习题中挖点子
“课后练习”是编者遵循课标精神,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统筹安排、精心设计的,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它既指明了教学目标,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暗示了教学方法和思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依据。可以抓住课后习题挖掘批注的重点。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课后习题:“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画出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这个练习提示学生,预习时可以找找画画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注注自己的理解和不解。
2.略读课文从课前导语中找方向
人教版教材略读课文之前安排有“导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阅读训练的过程。关注“课前导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预习时自主批注的方向。如《武松打虎》“导语”中提示,预习时可从两方面做批注:①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提示学生可以从课文的布局谋篇入手进行批注;②谈谈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提示学生可以从分析人物个性入手进行批注。
(二)重点批注妙体验
小学中高年级已经识别了不同类型的文章,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了解不同体裁的文章批注的侧重点,形成批注的常规方法。如: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侧重抓住人物的描写去批注,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写景状物的文章,可侧重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批注,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用词之精妙;说明文,可侧重抓住说明方法去批注,深入体会作者用词之严谨,写作手法之灵活;诗歌,可侧重抓住重点词及诵读技巧去批注,体会诗歌内容的跳跃性,语言文字的音韵感及诗人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
因此,学生在掌握了不同文章不同的批注侧重点后,遇到新的课文不用教师指点,就会目的明确地直入主题,进行常规批注。
当然,除此之外,也要根据具体文本作出个性化的批注理解。
(三)专题批注细品味
为了避免学生在批注过程中不着要领,在课文的“”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降低。在批注时可巧妙安排切入口,精心设计话题,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深入的“专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阅,兴致勃勃地批注。
专题一:借题紧扣眼
阅读课文,首先读到的是文章的题目。它是1篇文章的眼睛,我们往往能够透过这双“眼睛”窥视到文章的内容、思路和中心,对文章主题的表达起着关键作用。在阅读中,引领学生从课题入手,紧扣这双“眼睛”进行有效批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上课伊始,请学生谈谈对“亲人“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借题发挥,进行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理解感悟:①初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亲人?用在文中圈出。②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文中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他们是亲人?用小标题概括。③交流之后,再快速地默读课文,用“_______”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思考的痕迹。
专题二:思注质疑点
学贵有疑。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如果能捕捉到学生在自主批注时所产生的疑问,并以此展开专题研读,进行再次批注,就能打开阅读的思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批注意识,从而大大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如在自主批注《金色的鱼钩》时,全班将近有86%的学生对最后一句“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提出了质疑:明明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怎么还会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前后是否有矛盾?随着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学生渐渐明白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昭示着老班长的革命精神。此时引导学生对最后一句展开专题批注:“同学们,此时此刻,看着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请把它写在插图旁边。”以下是一些学生的精彩批注:
“这生锈的鱼钩,闪烁着老班长这位革命英雄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一枚小小的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昭示着老班长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金色的鱼钩是老班长留下的遗物,他留给我们的是比金子更宝贵的崇高品质。”
……
专题三:巧解关键点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是作者情感的集中呈现点,对突出人物的性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样的词句进行批注,能使学生较快地把握文章的核心,对文本解读准确到位,使教学落到实处。
专题四:体味特色语
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教师应深入文本,挖掘可以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专场,实现从教学内容到形式的变革。课堂上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就能使学生全方位触摸语言实质,更扎实有效地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言语习得的目标,也能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专题五:妙批留白处
“言有尽而意未尽”。用心阅读课文,会发现有许多留白的地方。其实留白不在于文章中写了什么,而是在阅读中感悟到了什么。教师可以巧妙利用这些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放飞思绪,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中那个残疾青年为了让“我”心安理得地看书而编造了美丽的谎言,文中写了他的表情及语言,他的内心活动就是一个“空白点”。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他的心理活动进行补白式批注。“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喊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这个片段有学生这样批注:
“一愣”,想:他马草没有卖掉,那不就没法看书了吗?怎么办呢?
“一亮”,想:哎,有了,我可以买下他的马草。
“认真地看”,想:我可是真的看上你的马草啊!
“冲里屋喊……”想:妹妹,我想帮助这个小孩,你能明白我的心意吗?
……
引导学生抓住文字本身,从主人公的外部表现去发现谎言之“谎”,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揣摩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去挖掘“谎”言之美,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立体地诠释了文本内涵。
经过这样一个个专场的专题训练,找准合理的切入点进行有重点的批注,学生的批注更有针对性,更有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三、多方拓展,养成阅读批注的良好习惯
学以致用,在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批注方法后,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择取课内外文章进行批注拓展练习。首先可以边学边拓展。在主题学习之后,精心选择一两篇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批注,引导学生进行求同、存异比较,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自觉地由课内迁移到课外,以提高阅读批注的能力;其次可以大胆地把阅读批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阅读批注的数量、形式、角度和深度作出选择,并找寻恰当的时机进行反馈交流。
总之,当学生真正掌握了批注的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到课内外阅读中去时,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称得上“扎实”“高效”,这才是我们对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