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老龄化社会问题【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24880

【导言】此例“老龄化社会问题【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国人口老龄化分析【第一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计量经济学;检验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述

(一)人口老龄化的含义

人口老龄化是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而年长人口数量增加,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过程。

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老年人口数量绝对或相对增长迅速,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二是在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一定指标。

(二)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

1.社会负担加重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是从经济方面反映人口老龄化社会影响的指标之一,表明社会每一百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老年人口。老年人和少年儿童都属于非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整个社会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相对减少,这就使得老年人口负担系数的分子增加而同时分母减少,从而社会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大大增加。

2.社会保障体系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需要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不能满足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在社会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精神生活需求与仍旧不够发达的社会经济生活现状相互矛盾。

3.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使供养父母生活的子女数量减少,独生子女供养双方老人的压力成倍增加。父母年龄增加的同时,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这就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越来越广泛。

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

老年人群体需要有人照顾也需要足够的医疗资源,这对家庭和社会都造成极大的负担。呼吁社会养老系统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帮助,弥补家庭养老的功能性缺失。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特点

随着计划生育导致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和人口平均寿命预测值的增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持续加剧并且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7%,2006-2011年每年都上升02个百分点,到了2011年底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91%,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就有9个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与此同时15-64岁的人口比重2006年为720%,2011年底持平为744%。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两个五年期间的对比,老年人口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都明显加快,同时老年人口增量占总人口增量的比重变化明显,2010-2011年总人口增长644万人,其中老年人口增加394万人,占总人口增量的65%,相比2006-2010年的平均数,增长率又增加了十个百分点,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2.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距明显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78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60%以上达到11亿,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我国的农村未来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老龄趋势。

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

我国最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社会来临的更加早,我国的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发达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强大的社会物质承受力,从而给这些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充足的时间。可以说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属于“先富后老”。

4.我国各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明显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差异较多,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是如此,2011年底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我国各地区明显不同:重庆和四川比重最高,重庆124%、四川12%;辽宁、江苏、安徽、山东、湖南和湖北、天津、广西、贵州比重约9%-10%左右;北京、河北、吉林、浙江、河南、山西、黑龙江、上海、福建、江西、云南、陕西、甘肃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约为7%-8%;、新疆、宁夏、内蒙古、广东、海南和青海老年人口比重为4%-6%。

以北京、浙江、江苏为代表的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老年人的比重相对较高;、新疆和内蒙古等较为偏远落后经济水平发展较慢的地区老年人口的比例较低;另外上海市曾经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人口老龄化程度近年来略有回落。全国各个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除了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状况,还包括不同地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不同的地域、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因素的实证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各地区都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紧迫趋势、如何应对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紧迫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经过之前的分析我们发现人口老龄化与诸多社会因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影响着未来人口的平均寿命、老年人口和总人口的数量,为了弄清楚这些因素在影响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参考《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的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本文选取3个指标:老年人口抚养比、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作为解释变量来解释老年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

(一)参数估计

为分析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变动的规律性,可以初步建立如下三元对数回归模型:

lnYt= β0+β1X1t+β2lnX2t + β3lnX3t+ut

利用Eviews软件,生成对数变量的数据,即LNY、LNX2、LNX3对数数据,接着估计模型参数,做LNY对LNX2、LNX3、X1的回归,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lnYt=1101755 +0068087X1 -0338216lnX2 + 0322106lnX3

(0160623)(0011709)(0097789)(0152767)

t=(6859272)(5815059)(-3458632)(2108482)

R2= 0995044R(-)2= 0993693F=736218111n=15

(二)模型的检验和修正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老年人口抚养比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平均说来老年人口比重将升高0068087%;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增长1%,老年人口比重会降低0338216%;当年出生率每增长1%,老年人口比重会增长0322106%,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基本一致。

接下来对模型进行检验,首先我们进行统计检验中的拟合优度检验(R2检验),可决系数R2=0975011,R(-)2=0970326,这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很好,即解释变量老年人口抚养比(X1)、人口自然增长率(X2)和出生率(X3)对被解释变量老年人口比重(Y)的绝大部分变动做出了解释。

F=7362181>Fα(3,17)=320,结果说明回归方程显著,也就是说模型中选取的解释变量确实对Y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参数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6859272、5815059、-3458632、2108482,其绝对值不全大于tα/2(n-k)=2110,也就是说当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各解释变量分别对被解释变量不全都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多重共线性或自相关性的影响。

修正严重多重性影响后的回归结果为:

lnYt=1344114 +0087843X1 -0136654lnX2

Se=(0127286)(0007966)(0023365)

t=(1055977)(1102743)(-5848622)

R2= 0993041R(-)2 = 0991882

F=8562420DW=1754994

从表中看出n R 2 =557,由WHITE检验可知在α=005自由度为5条件下查χ2 分布表χ2 005(5)=167496

比较计算的χ2 统计量和临界值,因为R2 =557

自相关检验,得Durbin-Watson stat=154994。参考DW统计表,模型中dU

lnYt=1344114 +0087843X1 -0136654lnX2

Se=(0127286)(0007966)(0023365)

t=(1055977)(1102743)(-5848622)

R2= 0993041R(-)2= 0991882

F=8562420DW=1754994

(三)模型的分析

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老年人口抚养比(X1)每上涨一个百分点,平均说来人口老龄化比重升高0087843%;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增长1%,人口老龄化比重会降低0136654%,说明人口老龄化比重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老年人口抚养比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这为我国制定和调整人口政策、明确政府工作方向来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一)坚持发展经济、增强社会物质承受力

坚定不移发展经济是我国各项基本国策围绕的中心点,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法,如果经济水平发展迅速,老年人群体目前收入来源较少的情况就能缓解,如果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不能够满足不断发展壮大的老年人群体的需要,那么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将无法保证,所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实力,是迎接未来更加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最根本解决方法。通过贯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强改革开放的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增加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争取在人口老龄化全面来临之前形成强大的社会承受能力。

(二)大力提倡尊老爱幼、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老年人一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他们年老失去劳动能力的情况下,社会有义务保障他们的生活,我国一直有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我们应继续大力宣传和发扬,使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一起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并且积极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要认识到老年人群体不仅需要社会的照顾,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老龄化社会问题【第二篇】

当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七及以上或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百分之十以上时,标志着国家进入老龄化。近年来,中国人口在年龄结构上逐步发生变化,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本世纪中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增高趋势迅猛,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在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为,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数高达一亿七千多万,占总人口数的%,标志着我国如今已进入老龄化的高峰期。并且经专家研究表明,倘若不采取有效的政策进行抑制,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愈演愈烈,变成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巨大影响。在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引起专家学者的巨大关注,其解决政策在学术界产生巨大的争议,并且如今人口老龄化问题被和人口发展策略放在一起讨论,认为人口老龄化即将成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与社会经济体制相矛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挑战。

2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成原因

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产生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对于我国来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对于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与众多发达国家和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是不相同的。由于新生儿的出生率在政策实行的短期时间内大幅度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迅速生成,这点和发达国家由于人口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同时较低导致的缓慢形成的人口老龄化是不同的,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来势汹汹中国面对的问题就更加严峻。随着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中国的少儿群体人数相对较少并且增长缓慢,从7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以来,我国就一直保持着这种低生育率。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更好了,老年人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进行养老,使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并且随着医疗水平迅速提高,国家大量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新型高效的针对性医疗药品也不断地开发,为老年人生病的治疗和康复进行保障,导致死亡率大大下降。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老龄人口的人数不减少反而增加,同时面对的是低生育率,青壮年的人口数由于低新生儿率的影响逐渐减少,结合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产生巨大的变化,呈现的便是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大升高,出现了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趋严峻。

3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本身并非是问题,这只是一种社会人口比例的动态变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经的状况,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状态。然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在逐步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将会给社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源是老龄人口数量的庞大以及所占比例的较高,这对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稳定以及文化等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在社会中,主要劳动力无疑是青壮年群体,老年人是社会的一个帮助对象,由于身体条件的约束,老年人对于社会经济的创造较为微弱,主要依靠家庭和社会的供养。由于中国老龄化趋势发展迅速,社会财富的创造不能满足对老年人的供给,对老年人抚养金的巨大额度的支付给所占较小比例的年轻人带来巨大压力,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跟不上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形成了巨大矛盾,尤其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不能够满足对老年人的抚养需求,造成地方财政赤字,导致经济危机。实际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高低并非直接决定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对于社会的影响,必须与经济基础相考虑,具有充裕的社会经济资源,则对于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压力社会可以轻松面对。然而我国并不具备足够的经济条件,因此即使老龄化程度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要面临远远大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压力。据研究表明,以AECI指数来对老龄化经济压力进行判断的话,中国以的指数远高于按美国的-,并且经专家学者研究,我国在未来40年会达到老龄化经济压力的高峰,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空前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对政治的影响

老年人口数量以及所占比例的变化对于国家的政治和制度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首先国家的政策对于不同年龄层的群体之间的利益会产生巨大冲突。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大导致老年群体在我国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导致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政党等政治力量之间的政治势力争夺战中,老年群体成为了争取的对象。由于社会政治民主化的进步,老年人对于政治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其参政意识也随之不断地增强,这导致老年人参加政治事务成为政治团体中的一部分具有了很大的可能性,导致政治团队中的年龄群体有了重新的格局,因此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利益有了更多的争取力量和机会,对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都有很大的影响,有可能以牺牲未来几代人的发展潜力作为求得政治上稳定的代价,给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威胁。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由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全球的资源紧张和社会经济的震荡都对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带来了更大的推动作用,导致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断被放大。城市化的进程使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不断地聚集到城市以谋求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发展,这对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城市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带来了一定的弥补,然而这对于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农村中生产力极度匮乏,呈现的是极其低下的经济收入状况,农村老年人由于生产能力和生产技能的缺乏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极其微薄,并且农村中社会保障金的发放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老年人口基数过大,老年人抚养金常常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并且农村人口社保额较少,在面对如今严重的“空巢”状况,农村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文化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人传统是以孝为先,重孝道,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浓重的尊老成分。在传统社会中,“孝”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成为中国家庭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核心部分,赡养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对父母多年来的养育之恩的报答。然而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导致我国在养老方面上从“用心”的重视文化和情感的模式逐步走向“用钱”的行为模式,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往往不住在一起,由于家庭观念中赡养父母的思想,子女们将金钱上的供养和帮助作为了赡养老年人的方式,和老年人情感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子女和父母之间的联系仅在于金钱供养或是帮助照看孩子,导致我国数千年来的“孝道”的意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家庭的经济资源相挂钩。

目前社会中对于老年人的看法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对于老年人的生存意义有了越来越偏激的看法,认为老年人的需求只是生存,对于老年人情感上的投入十分吝啬,子女对于探望老人这一基本的家庭交往都往往难以做到,甚至需要通过法律的规定来加以规范,甚至由于老年人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子女对老人产生厌恶感,出现了漠视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的发生,导致“孝道”的严重缺失,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4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公共政策视角

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出现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发展现象,当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发展太过猛烈到达一定阶段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社会对于这种变化做出及时和有效的反应,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方法来适应这种变化并对自身进行相应的调整。然而我国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政策体系不能适应当前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所需,导致了一系列上述老龄化问题的发生。因此必须对公共政策进行相应的调节,来有效地应对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给社会所带来的问题。

不只停留在人口政策的调整

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等人口政策对于我国人口的调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特定时期的中国国情中,因此人们也习惯性地认为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应该依靠人口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来面对新的人口年龄层次分配情况。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行带来的人口发展状况问题需要认真对待,采取相应的调整来面对老龄化的问题,然而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生育政策的影响,还有人类寿命自身的延长方面的因素,仅仅依靠政策不足以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应该调整或者重构制度安排,并且整合公共政策来进行当前社会年龄结构和现有政策制度之间的协调工作。

不只调整对于老年人的政策

人口老龄化并非只是老年人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在经济、文化、政策等各方面需要协调的问题,并非仅仅通过对老年人的政策的调整就可以解决的。人生在各个年龄段的状态都是相互联系的,必须从各个阶段着手对人口年龄结构进行调整才能够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影响。人的晚年的生活能力和其早年的状态和继续是息息相关的,必须让青年一代们开始重视起健康方面,并且在社会生活和自身行为上进行相应的改变,注重经济条件的创造,有所积蓄,为老年时期做好储备。

老龄化社会问题【第三篇】

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截至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突破2亿,预计到2025年突破3亿,2053年达到峰值亿,是世界上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发病化、失能和半失能化、空巢化态势明显,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需求等矛盾日益凸显,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我国社会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二、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退休养老问题

(一)社会和家庭养老负担日益加重

在我国社会养老费用的支出中,医疗费用和养老退休金是社会对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项目。据统计,1978年,我国离退休职工退休金总支出为亿元,1990年上升到亿元,2010年超过3600亿元;医疗费用从1990年的亿元迅速增长到2010年的2万亿元,人均医疗费用1500元左右,呈逐年大幅增长态势。

(二)社会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

1.社会机构养老能力严重不足。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各类老年福利性养老机构有45000余家,养老床位只有350万张,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社会养老的需要。

2.养老服务队伍人员数量少、素质低。据统计,2012年,我国城市老年人口失能和半失能的达到%,农村已经超过27%,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比例3:1推算,我国目前至少需要1200万名护理员,而目前我国养老福利机构从业人员只有25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只有4万多人,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养老服务的瓶颈问题,养老服务队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三)老年人群学习和文体娱乐活动场所匮乏

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制约,不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针对老年人开设的学习文化健身娱乐场所数量少、功能差,无法满足老年人群正常的学习文化健身娱乐生活。

(四)老年人口居家养老衍生问题日趋突出

1.医疗保健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群的高发病化,老年人医疗保健开支大幅增加,从而导致老年人退休金、养老金捉襟见肘,虽然现在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参加医疗保险,但日常生活用药报销比例较低,部分药品还没有纳入医疗报销范围,无法满足老年人日常医疗保健需要。

2.生活心理负担沉重。由于绝大多数老年人体弱多病,日常生活存在诸多不便,例如交纳房费、水电费、取暖费、领取养老金以及家电使用维修等日常生活遇到的困难,成为很多老年人日常养老生活中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

3.生活失落感、孤独感俱增。离退休人员为党和国家工作了大半辈子,一旦退下“火线”成为闲人,没有了前进目标,很容易产生失落情绪。国家独生子女的生育政策,使绝大多数老年家庭子女少或子女不在身边,加剧了这些老年人群在晚年时没有子女陪伴、孙辈绕膝的孤独感。

4.身心容易受到伤害。许多老年人不能正确面对健康与疾病问题,盲目听信虚假医疗保健产品宣传,给社会上一些不法商贩带来可乘之机,他们抓住老年人治病心切、心理防线低、子女不在身边、容易上当受骗的特点,向老年人夸大宣传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功能,乘机向老年人兜售假冒伪劣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诈取老年人钱财。

5.子女孝敬老人成为奢望。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实施相当长时间,一家一个孩子的情况日趋普遍,一对夫妇照顾四位老人的窘境已经形成,子女既要工作养家糊口,又要抚养自己的孩子,还要照顾双方年迈的父母,无论是身体能力还是经济能力都很难承受,但又不得不面对。还有许多老人为了孩子的发展和前途,忍痛将孩子送到国外或国内大中城市求学、工作、成家立业,使孩子成为终身的异地客,造成老人与子女家庭分居两地,子女根本无法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即便是和老人生活在一地的子女也通常因为身体、工作、家庭、居住地等原因而无法天天陪伴在老人身边,亲力亲为地孝敬老人,只能靠电话、网络等与老人嘘寒问暖,成为子女无奈的选择。

三、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下退休养老问题的解决对策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认为,按照这个总要求,要做好社会人口老龄化下退休养老工作,应注意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理应受到社会和后人的尊重和敬仰,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进一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能力

1.国家要进一步增加社会养老的投入。一是继续在政策层面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不断出台和完善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事业的惠民政策。二是进一步加大老年人学习、文体活动及休闲场所的建设力度,兴建更多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同时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为老年人日常学习、生活、文体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2.大幅增加社会福利性养老机构,提高养老专业服务人员数量和质量。国家和地方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和民间力量、资本兴建经营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机构。同时提供完善的专业养老护理培训制度和就业优惠政策,为社会培养更多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专业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老年人群的养老、护理、救治等基本需求。

3.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养老机构、老人原工作单位、社区和家庭的作用,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齐心协力撑起关心关爱老年人生活这把“保护伞”,为老年人安享晚年“遮风挡雨”。建立健全社区医院、食堂、服务站、老年大学、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成立关爱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老年人及家庭提供更加便捷、形式多样的服务,为老年人就近学习、就近参加活动、就近得到照顾、就近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三)帮助老年人适应退休养老生活

1.帮助退休老年人调整好心态。让他们适应由“公家人向社会人”、“单位人向家里人”的转变,平安渡过“退居二线”的阵痛期,以从容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退休养老生活。

2.引导老年人正确面对健康和疾病。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绝大多数老年人身体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存在着健康问题,要教育引导老年人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同时尽可能地让他们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不要盲目轻信不法医疗商家的虚假广告宣传,以防上当受骗。

老龄化社会问题【第四篇】

关键词老龄化 延迟退休 弹性退休 建议

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而法律的强制性,普遍性等性质决定了其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带来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将对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延迟退休的法律制度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将在老龄化背景下讨论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由于发达国家的退休政策与法律制度比较完善,笔者通过比较国际上的退休政策再结合我国国情研究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延迟退休法律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在近几十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以及人口寿命的延长,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来势更为凶猛。国际上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此标准,通过对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计算,我国在2000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了%。有学者据此分析,指出迅猛的人口老龄化是中国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而2010年的六普数据也证明了此特征的日趋显著。数据显示201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大约为亿,老龄人口比重达到了%,预测2020年将达到12%,到了2050年预计老龄人口将会有亿之多。大多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用了45年以上,而我国只用了27年左右,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如此迅猛的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最为直接的表现在于劳动力人口养老负担的增加。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我国抚养比从1950年的7%一直缓慢增长至2010年的11%。据预测,从2010年以后,抚养比将呈现出急剧增加的趋势。国家统计局在210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下降幅度为%,这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P表示,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失。

人口老龄化带来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即养老金收支失衡。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的制度,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养老金由企业与个人承担。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工作人口减少,养老保险金缴费也会减少,会造成工作人口负担老龄人口的加重以及养老金的供应不足。据预测,若现行制度不变,我国养老金将在2038年开始出现缺口,并逐年扩大。

三、延迟退休必要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生育率不断降低,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发达国家陆续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经历,导致劳动人口不断减少,参保缴费人数下降以及领取人数增加,造成养老金支出大于收入,给财政支付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大多国家通过实行延迟退休的政策来缓解其所带来的财政压力。1989年以来,有约170个国家的退休年龄呈上升趋势,有近70个国家或地区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龄,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养老金支出压力。我国社会保险研究所在所长何平的主持下作出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预测与管理》报告显示:延迟退休一年可以使中国养老统筹金增加40亿,减支160亿,减缓资金缺口约200亿。

延迟退休除了可以降低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引起的养老金支付压力,还可以应对人口结构转变。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人口出生率下降较快,人口红利期较短,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较快。如果维持现行的退休制度不变,将会面临人口红利枯竭,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延长退休年龄及时对低龄老年人的利用,也会降低社会的抚养比,增加劳动人口比例,延长人口红利期。因此,实行延迟退休的制度是有必要的。

四、国际实践及经验借鉴

纵观世界各国,发达国家经历人口老龄化较早,在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实行延迟退休的政策。

以美国为例,为了缓减上世纪70年代社保资金的缺乏,美国国会在1983年通过了渐进式退休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退休年龄为67岁,提前退休年龄为62岁。其退休政策分三个层次:(1)提前退休,需满62岁,只能拿70%的退休金;(2)正常退休,若出生年份早于1937年(包括1937年),正常退休年龄为65岁,若在1943年至1954年间出生,则退休年龄为66岁,若在1960年及以后出生,退休年龄为67岁,以上领取全额退休金;(3)延迟退休,具有自愿性而非强制性,选择延迟退休的人可以获得奖励性的收益。如果选择在70岁以后退休,将会拿到132%的退休金。这种弹性的延迟退休政策使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应用,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鼓励及促进了美国劳动者延迟退休。

日本是亚洲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其在上世纪70年代规定的退休年龄为55岁,到80年代被延长至60岁,至1997年,约90%的日本企业采用了60岁退休年龄制度。自2004年2013年,日本阶段性地推迟退休年龄至64岁。在2013年4月1日,日本开始实施修订后的《老年人就业稳定法》,该法规定企业有义务继续雇用面临退休但是仍有工作意愿的65岁以下的员工,至此,将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

综上并结合其他国家制度的改革,得出下列的结论:大多数国家是在老龄化背景下,面对日益加重的养老金支出压力,对退休制度进行改革,推行延迟退休制度。该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漫长的过渡时期,逐渐增加退休年龄,实现渐进式延迟退休。大多数国家选择把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左右,但有些国家男女会有差别,总体上趋于统一。通常这种退休制度具有一定的弹性,根据自愿原则由劳动者自主选择退休的年龄以及退休方式。并且在施行延迟退休制度的同时,需要据本国国情,针对随之出现的社会问题,与时俱进地修订法律法规,采取各项经济措施,以保障公民和企业的利益。如日本针对企业承担的日益加重的额外劳务费,政府采取了给予企业一定资金补助的措施。

五、我国延迟退休制度设想

我国在制定延迟退休制度的时候,参考国外制度的同时,必须考虑本国国情。据调查,我国公民对延迟退休制度持反对态度的人较多。有些人认为,若延迟退休,老龄人口将挤占就业岗位,造成更加严重的就业难的情况。但放眼世界,延迟退休已成大势所趋,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对制度的修改来解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系统规范退休制度,进行专门立法

关于退休制度,我国没有统一性的规范,而是散布于各项法律条文中。主要涉及三部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和《公务员法》,其中的规定也较为简单。因为延迟退休属于退休制度中的探讨,为实行延迟退休制度,应当首先制定退休法,从原则到细则细致地进行规定劳动者享有的退休权益和应当履行的相应义务,可命名为《退休法》。该法制定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退休权益以及退休后享有的各项权益,具体内容应当包括立法目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退休权益、退休后的保障,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法律责任,救济机制等相关规定。同时《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应作相应修改,与《退休法》协调一致,使得延迟退休制度更有效地实行。

(二)退休年龄的设定及渐进式延迟

2015年1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了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该报告建议,延迟退休可分为“两步走”:在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取消女干部与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并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从2018年开始,将女性的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的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到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对于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报告建议,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自2033年每3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完成。比较国外制度,该建议具有一定可行性,但考虑到民众的反对意见比较大,需要放缓进程,逐步推行。有学者提出5年的预告期亦是可行的。本人认为,可以以试点方式逐步扩大实行范围,直至在全国推行。据此,分为三部分的小步慢走:工人与干部的小步并轨;男女退休年龄的渐进延长并统一;施行范围的逐步推广。

(三)制定弹性延迟退休制度

我国人口和经济在的地域上都具有差异性,尤其在行业上,我国规范尚不完善,待遇差别比较大。弹性退休制度给予劳动者一定自主选择权,允许在退休年龄和退休方式方面具有选择性。在此情况下,弹性延迟退休的制度更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参考美国弹性退休模式,可以采取“晚领奖励、早领惩罚”的措施。这样可以在前期减少各方矛盾,在后期实现退休年龄及退休方式的统一。

六、结语

本文参考了大量关于延迟退休的资料,对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延迟退休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分析了老龄化给中国带来了两大主要问题,即抚养比的急剧增加以及养老金支出压力的不断加重,使得延迟退休成为必要。另外,通过对国际上延迟退休制度的分析,得出有益于我国制度制定的实践经验。由于我国的情况比较复杂,退休制度不健全,需要完善相关法律,逐步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政策。

参考文献:

[1]康传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与退休年龄关系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14.

[2]郑伟,林山君,陈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8):3-20.

[3]于洪,钟和卿。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能力分析――来自三种模拟件的测算。 财经研究,2009, 35(9):26-35.

[4]张兴。提高法定退休退休年龄政策国际比较。中国劳动,2013(5):33-35.

[5]林嘉。退休年龄的法理分析及制度安排。中国法学,?2015(6):5-24.

[6]张震。延迟退休立法研究。法商研究,2014(6):133-139.

[7]梁世园。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2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