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大学生就业观论文大全(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25808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大学生就业观论文大全(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就业观论文【第一篇】

关工委虽然以组织老同志关心、教育下一代为工作目标,虽然在年纪、思维想法、工作理念与年轻人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用几十年的匠人精神和工作经验引导年轻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面对当代年轻人因社会环境的外因和个人发展的内因双重因素影响而急剧改变的就业思潮,关工委如何顺应年轻人的思想,给予正确指导?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工委;匠人精神;就业;创新创业

面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有计划性地调整企业用人需求;通过鼓励学生创业,带动新型市场,分散就业压力。在全世界都在探讨“创新”、“变化”的今天,重提“忠诚”、“敬业”、“主动”之类的话题未免会让人觉得无趣和过时,但这些标贴却是关工委老同志们身上内化的绝对敬业、高度执行力和主动性工作美德,是他们希望传承给年轻人的就业“法宝”,而这是大学生匮乏的宝贵品质。

从多家门户招聘网站信息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工作经验,这两个词被提及的次数最多,而这恰恰给高职类学生砌上了双层隔墙。与本科相比,专科生只有3年的学习过程,在就职体验上稍逊一成;每年考研人数屡创新高,使得招聘市场对于学历要求也是水涨创高。连着很多年,只要到6月份,新闻总是不出例外地打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标语,这种日趋常态化的问题对于就业学生来说似乎“没有最难,只有能难”。

2、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经济差异也有扩大趋势,北上广及周边城市成为学生就业的首选,导致这些地区竞争异常激烈,其他城市出现“用人荒”。再加上高职类学校与本科高校存在较大专业差异,大部分本科院校专业布局大、广、深,高职类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局限,导致专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文科类尤其明显,对外经贸类、外语类一度招生火爆却是就业困难专业。

3、

根据最近几年麦克斯公司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追踪分析得出:80%以上的毕业生首选都是大公司、大企业或是企事业单位,认为福利待遇好、发展有前景,这一方面说明了企业效益带来的人才驱动,另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的预期期望值与实际情况存在匹配困难。总结目前的就业形势,从外部环境来看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招聘信息不对称、难以优化配置;从学生个人因素来看最大的问题是知识能力不适应、思想准备不够。关工委可以依据问题导向,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有效就业。

一般说起匠人,我们的理解是把那些只会埋头干事不知创新的人叫作匠人,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关工委的老同志来说,他们是对本职工作中“匠人精神”最好的诠释。第一,“匠人”的敬业精神。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而且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他们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也是本职责任。年轻人要学的不仅仅是聆听老一辈的人的教诲,更要将敬业精神付诸行动。第二,“匠人”的执行力。“匠人”对于自己要完成的事业精益求精,也外显在强大的执行力上。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与现在年轻人光说不做、办事拖拉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匠人”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将自己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完全显现在强大的执行力上。第三,“匠人”的主动性。传统教育充斥太多“被动教育”,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似乎没有多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执行,父母似乎掌握着子女人生的主动性,大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丧失了支配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1、

就业成果作为考量一个学校工作的硬性指标,得到了学校的有效重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就业培训纳入必修课程;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把就业素质作为基本素质之一等措施都是为保障学生就业做出的 努力。但是与专业课程授课存在明显不同的是:学生通过3-4年的渐进式学习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只想通过1-2个月的密集型授课就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受用一生的就业技能,这几乎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关工委在每个大学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就业培训、就业讲座。通过阶段性专业知识普及,让学生在入校后就能实现有效的就业规划,而不是等到大三再考虑“要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虽然谈起来有些陈旧,但这一理念却永不过时。再好的专业培养都是为了进入社会后的实践运用,实战好比容器,将学习过的知识置于这个容器中。关工委可以利用自己长期工作的经验,为学生搭建在校实战平台。定期开展模拟招聘、网上招聘会,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得到增长;运用企业人脉,推荐优秀学生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短期集中培训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3、

目前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保障机制随之完善,很多学校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起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受到个人潜力和市场机遇的阻碍因素,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会选择就业。但是就业的配套保证体系却没能跟上时代需求,依然停留在每年11月和4月的招聘推荐会上。关工委可以组建就业特长生工作室,激起学生对就业的内在需求;创立就业学生保障组,提供一站式咨询、困难帮扶体系、多元化的推荐就业等方式。从学生进校后就能对就业产生认同并积极采取措施,保障自身就业。

〔2〕朱文武。高校关工委工作的价值及其拓展研究〔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

作者:陈潞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就业观论文【第二篇】

摘要:

关工委虽然以组织老同志关心、教育下一代为工作目标,虽然在年纪、思维想法、工作理念与年轻人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用几十年的匠人精神与工作经验引导年轻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面对当代年轻人因社会环境的外因与个人发展的内因双重因素影响而急剧改变的就业思潮,关工委如何顺应年轻人的思想,给予正确指导?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关工委;匠人精神;就业;创新创业

一、学生面对的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面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有计划性地调整企业用人需求;通过鼓励学生创业,带动新型市场,分散就业压力。在全世界都在探讨“创新”、“变化”的今天,重提“忠诚”、“敬业”、“主动”之类的话题未免会让人觉得无趣与过时,但这些标贴却是关工委老同志们身上内化的绝对敬业、高度执行力与主动性工作美德,是他们希望传承给年轻人的就业“法宝”,而这是大学生匮乏的宝贵品质。

1、就业竞争环境激烈

从多家门户招聘网站信息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工作经验,这两个词被提及的次数最多,而这恰恰给高职类学生砌上了双层隔墙。与本科相比,专科生只有3年的学习过程,在就职体验上稍逊一成;每年考研人数屡创新高,使得招聘市场对于学历要求也是水涨创高。连着很多年,只要到6月份,新闻总是不出例外地打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标语,这种日趋常态化的问题对于就业学生来说似乎“没有最难,只有能难”。

2、结构性矛盾突出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经济差异也有扩大趋势,北上广及周边城市成为学生就业的首选,导致这些地区竞争异常激烈,其他城市出现“用人荒”。再加上高职类学校与本科高校存在较大专业差异,大部分本科院校专业布局大、广、深,高职类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局限,导致专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文科类尤其明显,对外经贸类、外语类一度招生火爆却是就业困难专业。

3、就业期望值不匹配

根据最近几年麦克斯公司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追踪分析得出:80%以上的毕业生首选都是大公司、大企业或是企事业单位,认为福利待遇好、发展有前景,这一方面说明了企业效益带来的人才驱动,另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的预期期望值与实际情况存在匹配困难。总结目前的就业形势,从外部环境来看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招聘信息不对称、难以优化配置;从学生个人因素来看最大的问题是知识能力不适应、思想准备不够。关工委可以依据问题导向,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有效就业。

二、匠人精神的三点体现

引导树立正确就业意识一般说起匠人,我们的理解是把那些只会埋头干事不知创新的人叫作匠人,前不久,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关工委的老同志来说,他们是对本职工作中“匠人精神”最好的诠释。第一,“匠人”的敬业精神。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而且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他们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也是本职责任。年轻人要学的不仅仅是聆听老一辈的人的教诲,更要将敬业精神付诸行动。第二,“匠人”的执行力。“匠人”对于自己要完成的事业精益求精,也外显在强大的执行力上。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与现在年轻人光说不做、办事拖拉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匠人”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将自己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完全显现在强大的执行力上。第三,“匠人”的主动性。传统教育充斥太多“被动教育”,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似乎没有多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执行,父母似乎掌握着子女人生的主动性,大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丧失了支配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三、关工委如何在实际工作帮助实现有效就业

1、就业知识的普及化

就业成果作为考量一个学校工作的硬性指标,得到了学校的有效重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就业培训纳入必修课程;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把就业素质作为基本素质之一等措施都是为保障学生就业做出的努力。但是与专业课程授课存在明显不同的是:学生通过3—4年的渐进式学习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只想通过1—2个月的密集型授课就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受用一生的就业技能,这几乎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关工委在每个大学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就业培训、就业讲座。通过阶段性专业知识普及,让学生在入校后就能实现有效的就业规划,而不是等到大三再考虑“要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就业实战的常态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虽然谈起来有些陈旧,但这一理念却永不过时。再好的专业培养都是为了进入社会后的实践运用,实战好比容器,将学习过的知识置于这个容器中。关工委可以利用自己长期工作的经验,为学生搭建在校实战平台。定期开展模拟招聘、网上招聘会,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得到增长;运用企业人脉,推荐优秀学生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短期集中培训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3、就业机制的完善化

目前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保障机制随之完善,很多学校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起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受到个人潜力与市场机遇的阻碍因素,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会选择就业。但是就业的配套保证体系却没能跟上时代需求,依然停留在每年11月与4月的招聘推荐会上。关工委可以组建就业特长生工作室,激起学生对就业的内在需求;创立就业学生保障组,提供一站式咨询、困难帮扶体系、多元化的推荐就业等方式。从学生进校后就能对就业产生认同并积极采取措施,保障自身就业。

大学生就业观论文【第三篇】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我主要是抽取了一部分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主要是针对现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观展开,具体涉及到了大学生的就业目标、毕业后的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就业前景的看法等的方面。

二、调查的时间

本次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的施行时间从12月2日开始截止到12月8日。

三、调查问卷内容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本科毕业后的方向,就业区域的选择,希望工作的公司类型,对待如今就业形势的看法,希望工资起薪多少,选择职业的标准以及向进入的企业等。

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大多是单项选择,职业选择的标准为多项选择,其中最想进入的企业为唯一的开放题,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

四、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学校人流比较多的路上发问卷,本部为集中发送地,如食堂门口,学院门口。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另一小部分人托熟人在其他班上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状况,迫使大学生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旧观念,认为大学毕业就能高枕无忧,而是应该在大学的这几年里就应该树立好今后的就业观,给自己做一个正确的定位。只有明确好自己今后的工作目标,为自己今后的道路寻找一个好的起点,我们才能做好充分准备,不断磨练自己,有目标地做好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中走得更自信,更成功,更容易,更富有激情和魅力。

大学生就业观论文【第四篇】

摘要:

面对现如今就业的严峻形势,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探索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现状,提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最后从各个方面着手,谈谈树立正确就业观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观

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建立,加快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1989年原国家教委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走上“双轨”制,打破了建国初期我国高校毕业生人人享受国家补贴的大锅饭现象,也打破了文革后国家包分配的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生就业制度开始改革和试点,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如今的人才市场化、择业自主化,基本上完成了就业模式和就业体制的过渡。国家普及高等教育,高校实行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观逐步发生变化。

一、大学生的就业观现状

1.注重薪酬待遇。薪酬待遇一直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和就业的重要因素。不管男生、女生都很看重个人的薪酬待遇。笔者选取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000名09级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70%学生对薪酬的要求在3000以上,主要集中在3000-4000。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进步,在开放,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不再遮遮掩掩,但在这种进步中,功利主义倾向尤为突出。有些大学生择业就业理想趋向务实,只愿意选择好单位,好工资,好地区,甚少考虑服务欠发达地区。

2.注重“稳定”工作。在就业压力下,国家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这些行业更加吃香。大学生们都渴望得到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求稳心理明显。笔者对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进行调查,发现,有3%的学生选择读研,%的学生选择科研,4%的学生选择创业,12%选择外企,8%选择基层,剩余的学生要么选择国企,要么选择事业单位等一些“稳定”单位。虽然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多样,但都比较注重功利和长期性,以工作的稳定性、良好的经济收入作为选择的标准。

3.男生更看重个人的发展,女生更看重就业地域和环境。因为性别的不同,男女生在就业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未来顶梁柱角色,男生们更看中个人的发展,在调查中有39%的男生首选个人发展,而只有15%的女生首选个人发展。男生们表示他们不介意从低层做起,但其岗位要有一定的前途,有发展空间。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们则更看中就业地域和环境。一方面,女生不愿意离家太远,家长也不放心。另一方面,一些行业有比较严重污染,会影响皮肤和健康,特别是化学专业的女生,就业时会选择相对环保的厂房。

4.就业准备不足。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不应该是到了大四阶段才着手准备的,而是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或者更早就开始有意识的去准备。显然,各位大学生在就业上仍有诸多不足。他们在四年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成长,也在不断准备着踏入社会。他们在大学里不仅学习了生涯规划课程,也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但对社会的不了解,对企业文化的不知晓,使得大学生们离企业对优秀员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5.存在迷茫阶段。在与大学生的谈话中,不免会出现“迷茫”二字。这里面有太多太多对未来的不知。按学生的话来说,专业是定了,但究竟是从事跟专业相关的,还是无关的,学生们开始迷茫了。调查中发现有72%的学生反映对未来有迷茫。相比于以前的大学生就业,现下的大学生找工作不再以“能否生存”作为首选目标了,他们会考虑怎样的工作更舒适,更有利益,更有发展前途。现在的这种“就业难”,这种“迷茫”不是找工作本身带来的,而是现实与理想有所差距形成的。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

1.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主观因素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现实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不再只着眼追求所谓的远大理想,而是转向注重物质。从调查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都很看重薪酬待遇,择业的期待值过高。大学生对社会提出各种要求,却不知自己还达不到社会的要求。他们片面地认为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经过多年的学习,大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但对自我和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尤其是即将踏入社会的这一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地涌来。如果在择业中过高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百般挑剔以致高不成低不就;如果在择业中过低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自卑、焦虑,不敢竞争。有些学生则不堪压力,直接把就业事情交由父母全权负责。这些个人的因素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择业就业观念。

2.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客观因素

(1)高校因素

专业设置有待合理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使得各高校的学科专业随着大众化规模不断增长,有时往往没考虑到地方的经济情况,社会的产业结构,专业设置是不是很合理。各高校如能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地方情况来设置专业,这将让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需求更加对口。另外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但有的高校只单纯以教材为依托,授课形式流于表面。学生不感兴趣,大大影响了听课的质量。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很少与社会接触,参与社会的工作和活动较少,即便是一些团学活动,也只是少部分学生组织者与主办方交流。这也让很多的大学生一直躲在象牙塔内,无法了解到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家庭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身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安定下来。从大学生入学志愿上来看,就夹杂着不少家长的意愿,家长把自己的职业规划放在了孩子身上,或者说是家长自己未完成、未达到的一些方向。在今天,大部分父母为子女选择就业单位,就业岗位的现象仍很常见。总体而言,家庭对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影响:提供可靠经济支持,创设更多就业机会,让学生放心,就算大家都舍弃了他,还有父母呢!消极影响是大学生不急着找工作,因为有父母养着,找到的工作除了让自己满意,父母也得满意,所以大家一窝蜂地都把目光投向了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这也是近几年这些单位的招考过分火热的原因之一。

(3)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增大,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及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当今大学生。受外界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物质利益诱惑,一些大学生迷失了自我,扭曲了价值观,在就业态度上越来越看重个人价值,物质水平。另外,眼见通过请客、送礼、拉关系就获得好工作、好岗位,大学生开始不积极主动找工作,一味想着攀龙附凤去找个工作,白白的丢失了好多宝贵的就业机会。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从自身角度

(1)准确的自我评价

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自我了解,即认识自我。自我评价包括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能力、学识、优缺点、智商、情商等。一个人只有准确的评价自我,才能做好人职匹配,才能有正确的就业观。

(2)崇高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的追求和向往,是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职业理想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南针,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为什么选择某个职业,通常都以职业理想为出发点。所以,大学生们拥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便会心中有数,朝自己的职业理想去奋斗,去规划。尽早的确立职业理想,就能有更多的时间为就业做准备。

2.从学校角度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第一,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客观评价。大学生还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支持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计划。第二,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学生的就业心理。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中激流勇进,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扮演好职场中的各种角色,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开展并积极推进高校的此项工作,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险阻时,有高校老师可以求助,帮助他们安然度过各种危机。

(2)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生硬的说教方式肯定不适合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要不断改进方式,改良方法,寓情于理,结合实际,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因此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生涯师资队伍,更好的服务广大学生做好就业工作。特别是对大四的学生,有条件下可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同时,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提供外出学习和内部交流的机会,要让就业指导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企业的需求,本校及同等院校的就业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3)创造多渠道就业途径

各高校可通过拓宽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把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基地之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部分用人单位与实践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工作合同,为学生的就业开辟一条道路。建议来校进行专场招聘的企业,会后开设一定的培训课程,对招来的学生进行提早入职培训。高校对得到的一手就业信息,进行分专业整理以及有针对性推荐。

3.从家庭角度

作为学生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当然必要的提醒和引导是需要的。毕业生家长可收集部分就业信息,供孩子参考和选择。因为学校分享的“大学生就业观论文大全(汇总4篇)”,比如温州的高校,得到的更多是温州企业的一些招聘信息。不是本地的大学生或者不想留在当地工作的大学生,就需要自己更多的去寻找。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于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作为过来人,家长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分析能力,可帮助大学生对自身和企业进行分析,调整就业期望值,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各行各业。

4.从社会角度

国家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就业环境,缩短农村、城市的距离。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保障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就业失业服务,给大学生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王谦。大学生就业观念浅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2]卢东升。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j].科技资讯,2011,(7).

[3]胡维芳。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11).

[4]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2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