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播音艺考散文指定稿件精编

网友发表时间 903656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播音艺考散文指定稿件精编”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播音艺考散文指定稿件篇1

这里着重以朗诵为主,但只要区分开朗读与朗诵的不同点,部分朗诵技巧也是适用于朗读的。

1.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朗诵时声音的顿歇。

朗诵时,有时是生理需要,有时是句子结构需要,有时是感情表达的需要,恰当的停顿可以给考官理解文章、加深印象的余地,使语意表达清楚,语言富有生命力,并传达出丰富细腻的感情。值得注意的是朗读、朗诵时忌读破句,破坏句子的结构,容易使考官产生误解。

2.重音

重音是指在朗读、朗诵时对某个字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有强调重音、语法重音两种。

(1)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要根据考生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来确定。

(2)语法重音则相对比较固定些,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句子中的主语、动词和形容词前的状语,以及名词前面的定语等都是需要重读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句话中有多处需要考生重读时,按定语、状语、补语的顺序来依次稍微降低重读的语调。

3.语气

语气是人们用以表达感情和态度的声音。考生在朗读、朗诵时,如果能注意语调升降的变化,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更能够更加细致。

4.节奏

节奏是在朗读、朗诵传达一定的感情时所显示的快慢、抑扬的声音形式。节奏使朗读、朗诵富有生机,更具魅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节奏主要有紧张的、舒缓的、低沉的、轻快的等几种类型,朗读、朗诵时要与情境和体裁相联系,节奏在1篇作品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考生在把握了具体作品中的基调后便容易判断了。在具体朗读、朗诵时,节奏要鲜明,并根据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则用轻快的节奏,该沉重则用沉稳、稍慢的节奏。

5.吐字

吐字是朗读、朗诵时按照标准的普通话的标准来发音。考生要克服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的弱点,注意吐字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这一点可以在平常的绕口令练习中得到锻炼。

6.呼吸

呼吸是朗读、朗诵的关键。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呼吸要均匀,既能使朗读、朗诵的声音有力、洪亮,也能使紧张、怯场的情绪得到缓解。考生可通过考试前深呼吸作自我心理暗示,给自己增加自信。

1.选材选取

(1)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感人的,但又不是太大的作品,这样易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感染考官。

(2)选择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作品,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难以构成形象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自己难于找到朗读、朗诵的感情基调,选择自己有过一定生活经验的题材,便于自己领悟、理解和产生共鸣。

(3)针对朗读,事先应选1篇500 600字的作品(根据具体的文体具体选择),

有限,不宜太长,太短则难以淋漓尽致地传达感情。

(4)针对朗诵,则应最起码做到脱稿,背诵1篇3~5分钟的作品。熟练的背诵可以让自己更好地领悟所选择作品的情感更有自信地表现自己,灵活自如地用自己的声音征服考官的'耳朵;相反,朗诵时不熟甚至照本宣科,可想而知在考官心目中的印象。

考生在作品题材的选取上应尽量需选择一些人物性格表述比较强的作品材料,和古诗词相比,更应该偏重于选择故事、散文和小说,因为这样考官可以从考生的朗诵中发现他对人物、时代的理解,也可以发现考生对人物塑造的能力。朗诵时考生不要选寓言故事,因为寓言故事的情感考生比较难掌握、理解和表现,不利于考官鉴别考生的真实素质,但是,如果寓言故事作品题材选取得当,考生又把握得很好的话,可能会取得更佳效果。

2.主旨把握

(1)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背景和情感基调,透彻理解其内涵进而进入情境,把作品的思想内涵准确地表达出来,以至于不歪曲作品的创作本意。考生要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感染考官。

(2)找到所选作品的情感亢、激昂的部分,并加以细心琢磨和感受,争取把高潮重点用恰当的语调强调出来,给考官以震撼力。

3.语言表达

(1)使用标准普通话。

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别,要注意清除生字、生词等障碍,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要正确,做到“不结巴、不重复”,掌握咬准字音等普通话基本常识,使自己的朗读、朗诵优美动听。

(2)声音要抑扬顿挫,不做作。

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根据所选作品的情感表达需要加重地读某些词、句,舒缓地读某些词、句,更不能一直像“呐喊”一样地喊出来。

(3)读出感情、诵出形象。

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对作品本身感情色彩的深入和形象的把握,切忌“平铺直叙”,语言“干巴呆板”,而要善于“绘声绘色”地描绘和抒情。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心中有形象、心中有波澜,富于想象、联想,并且敢于强调、敢于表现。

(4)控制感情、把握高潮。

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作品本身表达出来的感情和高潮的把握,并注意防止感情传达用声过高、过强,以及高潮把握过高、过浓。考生要注意在“读”或者“诵”中调整气息、节奏,防止无感情依托的高声、喊叫。高潮的把握要注意生动之处。要善于挖掘设计和感受制高点,这样才能产生动人心魄的魅力。

除此之外,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还要注意身态语言,即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等表达手段的运用,这些表达手段也叫“副语言表情手段”。副语言表情手段运用得当,可以对言语表达起到补充、辅助、强化作用,但要注意运用的原则,要有协调性、自然性与一致性,切忌语言过少而进行大幅度的动作表现。

4.练习方面

在平常的练习过程中,根据不同文体、风格设计方案,如高潮在何时,何时重读、轻读等。勤于实践,多做练习,有条件的可以向前辈请教,给予直接纠正和建议。

朗读、朗诵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声音条件和语言规范程度、清晰度,即语言面貌、发声和基本的朗读能力、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也间接地考查了考生的心理素质。在考试时,朗读者要忠于原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读错字,对于朗诵者则要尽力通过自己的声情并茂的朗诵,营造某种意境,给人以启迪,最终打动考官,引起考官的共鸣。

播音艺考散文指定稿件篇2

选好要朗读的散文之后,就要开始备稿工作了。首先,通读一遍,归纳大层次,划分小层次。朗读多要求层次的归纳和划分,与语文课上分析作品的分层次稍有不同。朗读分层次的目的,是把作品清晰地轮廓输送到听众的头脑中,便于他们整体感知作品的特殊感染力。分层次的过程就是理清作者文思发展脉络的过程,以便朗读者把握"不散的神",撷取其中的闪光点。对稿件熟悉以后,要冷静地思考它的主题是什么,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形"和"神"是听众直观接触的两个方面,我们把"形"理清之后,必须把"神"聚合起来,否则文章就容易变得面目模糊,混杂散漫。"神"就是主题,主题提炼出来了,朗读就有了灵魂,作品的厚度和内含就便于体现。这样的朗读才是有意义的。

作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直接抒发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创作的基础,也往往成为贯穿作品的或显露、或隐藏的脉络。阅读散文时,扣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披文人情、析情,就能深入理解作品,并且提高阅读文章的能力。《荷塘月色》写于1920年7月,作者朱自清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新文学运动的一个主要人物,但在"四一二"政变以后的白色恐怖中,他不满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却尚未找到出路;幻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超脱。这种复杂矛盾、苦闷彷徨的思想感情,既是创作《荷塘月色》的思想基础,又成为贯穿全篇的脉络。他在文中刻意描写景物,创造意境,正是为了寄寓这种感情,表达这种心境。《荷塘月色》正是借抒发这种感情,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一部分要求进步而尚未找到出路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情绪和前进步履的艰难。

散文和诗歌相比,偏向平淡朴实、自然通畅;和寓言故事相比,显得文质彬彬、清新脱俗;和小说相比,似乎少了些趣味。这样的特质,表面上看易于把握,实际上要使播音主持艺考考生自己和作者的意趣、感悟构成情感共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深层意义的探究。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通常是一张纸的两面,是分不开的。所以,考生要静下心来,沉浸到稿件中仔细地揣摩、感受、联想和想象,直到自己心有同感、心悦诚服。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散文的"眼"就是全篇的"泉眼",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是文章结构的枢纽点,也就是所谓"神聚"之处。抓住了散文的"文眼",就犹如拿到了进入散文这座艺术宫殿的钥匙,它的思想、感情、结构等就不难理解和掌握了。怎样识文眼呢?文眼并无固定位置,不易分辨,但只要精于阅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这段话告诉我们文眼主要出现在那些最富表现力、最有助于把握全篇思想脉络的关键性的词句上。如《荷塘月色》的文眼在篇首,《瑞雪图》的文眼在篇末,《绿》的文眼在标题上,《荔枝蜜》的文眼是最后一段话。只要多读几遍,用心揣摩,文眼是不难找到的。再如散文《路》的文眼就在"路"字上,从人们日常见到的山路、水路、沙路、石路延伸到人生的前进之路,激励人们不畏险阻、不怕困难,开拓进取、勇往直前。这些都需要朗读者细心感受、体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90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