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格局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71556

格局读后感【第一篇】

一直听闻吴军老师大名,他有很多标签,腾讯副总裁、google研究员、计算机科学家、《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是个非常传奇的人物。近来恰好有空,读了吴老师的《格局》一书,有所感悟,暂记1篇。

作为一个不很喜欢读书的人,要想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琢磨一本书,还真是件难事。对于过于学术化,文字艰涩、佶屈聱牙的书籍,通常很难读下去,买来也大多在书架蒙尘。而《格局》读起来却很酣畅淋漓,拿起来便难以放下,不消一日,便已读完。《格局》是自吴老师的专栏中抽出的50余篇内容,整本书有点散文的感觉,形散而神聚。对于格局的提升,从方方面面进行了举例论证,由于所涉甚多,这篇小记也只能点到一小部分,更多的内容,可能还需要大家通过书籍本身来获得。

首先让我惊诧的是敬畏个人能力之外的力量。作为一位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业界都非常有名望的大牛,常人臆测应该是才华横溢、恃才傲物,但是吴老师开篇提到的竟然是敬畏。

要提升自己的格局,第一步是先认识到超出个人能力之外的力量——它可以是头顶的星空,也可以是心中的道德。只有敬畏这样的力量,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

作为一位多年浸染唯物主义的青年,经过多年岁月洗礼、挫折雕琢,也已认清了这个事实,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更高的存在和力量,冥冥之中守护护佑着我们。不过,按吴老师的段位,能这样想,确实让人意外,也可能对于高段位玩家来说,苦难和挫折、更高段位的玩家能让这种认识来得更加猛烈和清晰吧。

关于主动,我比较恬淡,也可以说是甘于天命,因而大多时候不会主动去争取或者说向上管理,用领导的话说——你这个人没有野心。吴老师说,上帝只垂青主动的人,想想也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即便天赐,你不动一动也接不着不是。整个社会的阶层,是金字塔型的分布,越往上越窄,只做本分,不去突出,很难往上跃迁。所以,有空了可能还得读读《阴符经》,多多感受“天发杀机,移星易宿”的杀伐勇猛,不做小绵羊,做个小魔王。

快与慢历来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恰似阴阳两级,此消彼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于这个话题,吴老师的建议是慢下来,我深表赞同,毕竟不能再“996”了不是。当然,这只是抖个机灵。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创始人,对,就是那个制造聒噪广告的赶集和瓜子的创始人杨浩涌也说过,输不输看自己,赢不赢看对手,等待对手犯错,牢牢抓住时机,集中所有资源击破。互联网里经典的慢公司网易,这么多年慢慢腾腾,从不追赶风口,表现总是慢一拍,市值现在是度(),所以,慢真的有慢的好,看得更清,想得更明,做得更透。

于我而言,在微医时,夹仔教会了我写工作邮件、产品文档,与同事沟通的方式,对工作的热心热情,对工作流程规范的梳理改造,在她身上,我能看到一个产品的扎实功底、责任心和优秀的团队管理能力。在网易,特别感谢星辰,帮助我一个新人快速融入团队,给了很多照顾。在江小白,老曹给了很大的发挥空间,第一次能够从0架构起一个产品,非常感激,在团队领导方面,有信任有督促,有鼓励有情谊。他们让我学到了很多,刚好借这个机会再次感谢一下。

说完美好的,再看看不够美好的。当今世界,冲突渐多,逆全球化苗头下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选择悲观还是乐观是一个并不容易的决定,因为总有一些反面的案例冲击着我们的认知。在网抑云看到了这样一条评论。

面对这样的世界,我们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吴老师的答案是,悲观主义虽然能够减轻痛苦,却不能解决问题。从去年的流行语——我太难了,到今年的疫情下,我更难了。可是,人生不就是一次次痛苦失望后再度鼓起勇气往前奔跑的旅程吗?真的到气尽了的时候,还能喊一句狠话:“草特么的世界,我来过!”

格局的扩大其实来自于心性的成熟。不管是敬畏超出认知的力量,感恩并向生活中的智者学习,还是选择乐观以待,都是心性上的成长。不管是我们从事何种行业,哪个职位,尤其要注重心性的成长,也可以理解为大家更熟知的认知升级。

假如我们甘于平庸,那么格不格局的并不重要。但如果你想有所成就,那格局真的还挺重要。如果有空的话,挺推荐这本书,当然如果没空的话,也没关系,用六个字总结这本书——持正念,行大道!

格局读后感【第二篇】

挺喜欢看吴军的书,像聆听一位见多识广的智者讲述从古至今,中西合璧和他自己所经历的见闻,还有他总结出的为人处世之道和生活的智慧。

摘录:人有多大的气度,就做多大的生意。“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为什么中国人在硅谷晋升得没有印度人快,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小原因是,部分中国人在分享利益这件事上做得不好,不注重相互提携。

很多人不肯认命,不肯止损,其实是因为骨子里太高估自己——不仅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且高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高估自己的能力,才会觉得有翻盘的可能;高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才觉得什么都该是自己的,什么都不能少。如果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自己的那点儿所得不过是上天的恩赐,得到了固然可喜,得不到也在情理之中,就愿意割舍,也就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我接触过的几十个国家的人中,中国人是相对急躁的,这可能和当下的社会环境有关。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实现了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这样的环境中,忙碌自然成了主旋律。在很多人看来,忙碌才是自己社会价值的体现,而“不忙”等于不上进,见人都有点儿不好意思,几乎人人都会眉飞色舞、略有自得地介绍自己是如何忙碌的。但是,忙完一圈,人们除了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外,其他方面是否比过去更好了呢?真不好说。当然,很多人太忙了,以至没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

当忙碌成为生活主旋律,却不能让我们找到出路时,我们是否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当下的困境:为什么有的人成了机器的主人,而有的人(可能包括我们自己)却成了机器的奴隶?香农指出,带宽等同于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互信息”。通俗地讲,双方对所谈论的事情在理解上的一致性越高,互信息就越大,带宽也就越宽。

这样投资者就从股票下跌的过程中赢利,这就是做空。

相比之下,中国的股市尽管有监督机构严密监管,但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和诚信度仍然是目前中国上市企业存在的严重问题。各种公司鱼龙混杂,而且这个问题很难靠监管来解决,最后倒霉的是投资者。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允许那些做空机构存在,用自然法则解决问题。

格局读后感【第三篇】

首先,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能力界限,对于超出个人能力外的力量,我们需要抱有敬畏之心。人贵在自知,我们需要明白自己能力的边界,在自己边界内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次,我们要学会止损,不能为了弥补一个小的失误,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样会使原本局部的小问题,引发一个个接踵而至的厄运,最终形成一个厄运链。然后我们要学会提高工作效率,效率的高低不取决于开始了多少工作,而在于完成了多少,很多人试图在短时间里完成很多工作,但是很难办到,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少做一些事情,拒绝伪工作,思考到底哪些工作我们看上去非做不可,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接下来,我们要学会和智者做朋友,对于智者,我们可以对他们的行事方式、一言一语格外留心,力争将他们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并且在行动中一点点改掉我不良的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自己在见识和能力甚至运气上,都提升了一个等级。在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好节奏,大多时候越忙略反而会让我们离目标更远,所以不妨尝试着,在忙乱时退一步,思考一下最初的目的,这样能让我们更快的接近目标。

最后,我们需要学会把握时代,把握住不变的道理,使用正确的方法,做那些能让自己不断获得可叠加式进度的事情,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格局读后感【第四篇】

吴军老师的书,出一本买一本,连《文明之光》这样的大部头,我也饶有兴致地啃完了,自觉现在思考和文字都深受其影响。

从2016年10月开始追随学习,到现在正好三年的时间,说来也不短了。此文算是一个阶段总结,所有的输入最终要有个输出,自己到底收获了点什么。

《格局》一书算是高屋建瓴,讲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本书籍。读每一章的时候,都感觉有启发,有思考,有很多情感想表达,但又感觉自己理解的太肤浅,太表面,没有深度,需要再思考。

迟迟不敢动笔,以致于都不知道要写点什么了。书里谈到的几个大主题,每个主题都可以延伸无限的内容,提纲挈领都可以谈很长的篇幅,要围绕一些核心点讲清楚问题实在不容易。

我的感受是篇篇有收获,尽管有些内容是我在专栏里已经听过的,还是有了不同的解读和思考,可见听课和阅读还是有差别的。

吴军老师有把问题讲透讲清楚的功力,这点非常厉害。再复杂的问题,他也能化繁为简,找出核心,然后抓住关键点,用力讲透。整体感觉就是一个智者在和你讨论和谈心,你明白,才是他写的目的。

获得大格局的方法:

多成就大事业的人,我们都认同他们拥有比较大的格局,格局的获得也是有迹可循的,书中给出的获得大格局的方法,如果用10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节奏。

格局读后感【第五篇】

上海作家张建中继小说集《青砖上的凹痕》、散文集《春日,猩红的亮》之后,最近又推出他的长篇小说《白霜》(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小说描写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贫民知识分子的命运。主人公余华自小生活在老式的棚户弄堂里。在这样的地方,他的生活环境显然是艰苦乃至恶劣的。尽管如此,主人公仍然有理想,有抱负,有一个美丽的梦,让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西班牙语能够对口致用。为了实现这梦想,他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跋涉。在这过程中,所经历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旧的习惯势力的双重困难和压抑。小说最后以主人公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在即将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却积劳成疾的悲剧作为结尾。作家以广阔、沉郁而又细腻的笔调,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氛围,使人读后心情犹如铅一般沉甸甸的。

在小说中,随着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作家不仅描写了人物在困境中的心灵,而且还忠实地描写了老式棚户弄堂里的人们和各种生活场景,“早晨那呛人的炉烟,那装着叮当碰响牛奶瓶的牛奶车;雨天里,在雨脚如麻的老弄堂里,用铝锅等着雨水的白发老人,还有那年久失修的小灶间在倒塌时扬起的灰尘……”这无不一一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因此,张建中的小说是可以当作一段历史来阅读的,它不但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着宝贵的史料价值。

纵观作家张建中近十年来文学创作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中短篇、散文、还是长篇小说,他始终把人们忽视的、淡忘的那些生活在底层市民生活作为自己写作的内容和题材,讲述他们的悲欢离合,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对他们倾注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在上海众多的作家中是不多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建中小说的价值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因为往事依然沉重。

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娜拉”是一位美丽而天真的女性,一向以丈夫为自己的生活中心。由于一桩偶然事件,她从对婚姻表面和谐的幼稚陶醉中骤然惊醒,毅然出走。

那么,娜拉出走以后到底怎么样?易卜生并无回答也没有解答的责任。这个难题从作品问世的1879年至今,始终困惑着人们。根据鲁迅先生1923年底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的分析,娜拉走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读罢旅加作家曾晓文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梦断得克萨斯》(百花文艺出版社),我们为当代的“娜拉”找到了第三条出路,那就是在艰难中勇敢地生活下去。

《梦断得克萨斯》女主人公舒嘉雯和博士丈夫韩宇经过多年冷战后筋疲力尽,毅然告别婚姻。如果不出走,她可以顺理成章地当“博士太太”、“陪读夫人”,但她只能过着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对于身居异国他乡的弱女子来说,出走,也许注定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舒嘉雯与“打工仔”阿瑞之间迸发出患难与共的激情后,似乎很快得到了她寻求的幸福,然而,他俩却被移民局特工以“有意雇佣、窝藏非法移民”的罪名逮捕,双双锒铛入狱。

在琳琅满目的移民文学作品中,作者曾晓文独辟蹊径,以特殊的视角探索女主人公的心灵成长史。《梦断得克萨斯》是一个关于奋斗、痛苦、流浪和选择的故事,但它并没有早期移民小说的成功或团圆的结局。对于舒嘉雯,生活是一个不断寻觅自我、印证人性、寻求人生意义的过程。她对美国梦由追逐到放弃,使她的性格在一系列的生活变故中变得坚韧。她的彷徨、失落,甚至偶尔的沉沦,也许代表了许多在海外生活的中国女人的心路历程,但她的自拔、自强和更新则使她的个性拥有了激励的力量。

在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峡谷平坝里,一溪一河两条水路绕着镇子欢畅流过。每当湖塘水芙蓉竞开或是河岸上木芙蓉斗艳的季节,这五岭山脉的腹地,便颇是个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故此,镇子得名“芙蓉镇”。而后十三年的故事,便发生在平静而又混乱的芙蓉镇里。

《芙蓉镇》是一部灰色的小说,同时也因这灰色保持了难得的优雅与美丽。书中有背叛盟誓的黎满庚,也有坚守承诺的秦书田;有出卖自我的王秋赦,也有忠于良心的胡玉音。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真实与虚假,一一对照又一一平衡。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一个幽灵般的声音在喊。

是怎样的年代,才会有这样沉重的担待?是怎样的性格,才造就了这样坚忍的信念?但那么陌生那么遥远的事情,其实离我们不过三十来年!

回过头张望张望我们的世界,一个多月前的512汶川大地震撼动了整个华夏大地。大灾大难中,年轻一代挺起胸膛,揽下了更多的责任。被舆论评论为“娇气”、“懦弱”的80后、90后带给社会太多太多的感动。黑暗的废墟中,他们用顽强的毅力支撑了整整九天九夜的生命;而生死战场上一张张稚气未脱却满是认真的脸温暖了所有人的心田。“小雪,你一定要活下去……”的祝福和“让我再救一个,再救一个!”的请求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久久不能散去。人性的美好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抵抗着自然发出的怒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57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