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高中高一月考卷二3篇实用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高中高一月考卷二3篇实用”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高一月考卷2篇1
老师是什么?老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每天都浇灌着我们却无任何的怨言;老师是一支细小的蜡烛,毫不吝啬地点燃起自己那微弱的灯光;老师是一个普通的杯子,装满着每一个同学的理想,他在背后默默地奉献着,仅仅是为了我们心中的喜悦……
记得那一次次您的谆谆教诲:“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得学会如何去做人。”是啊,如果不会去做人,我认为学再多的知识也是徒劳的。
高中的生活不仅仅充满着甜,还有酸,苦,辣。考试,是我们中学生最厌烦的事情。可就是因为他,师生之间的情感不断升温。期中考试已过去二天,同学们的心情变得忐忑不安起来,这次考试非同一般,它是一份十校联考的试卷,这对于我们中下水平的学生是个难度,况且考试之后还要举行家长会。
该来的终究会来临,只见英语课代表走到我的跟前,唉声叹气,手指向了我,随后指向了办公室。我似乎明白了她的意思,便点了点头,慢吞吞地走向目的地。时间总是那么无情,不一会儿就走到了老师的眼前。他看上去很和蔼很从容,“你看看,这些题目我上课的时候都提到过,你竟的然还错!你究竟在干什么!”慢慢地,我的泪珠流了下来。但老师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责备,他让我返回教室里检讨。
走出办公室,越想越委屈。有你这样的老师吗,当着这么多教师的面对我呵斥。从小到大自己的父母也没骂过一次,他却……同桌听了我的抱怨后,语重心长的说道:“老师为什么说你?还不是关心你。老师骂你骂地越凶,说明他对你的希望越大。”我并没有理会我的同桌,只感觉他是老师派来的间谍。
晚上,静静地躺在床上,回想起老师与同桌的一席话。渐渐地,我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老师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却以这种成绩来回报,老师对我的教诲,我却不以为然,还嫌弃他所说的话。我只知道我自己的委屈,他的委屈谁又能知晓。突然发现,自己亏欠别人得太多了。我要学会感恩,不要辜负老师的期望。
总有一种感情能触动我们内心最脆弱的一环,总有一种人格会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求自我完善,总有一种感动能让我们泪流满面。原以为人世间有太多的冷漠,早已经缺少了感动的情怀。而这一夜我相信许多人与我一样,得到了一次心灵的净化。
高中高一月考卷2篇2
大漠长烟,孤泉冷月,萧萧声,长风千年。我背倚着莫高窟颤抖的身躯,前方是路,玄奘寂寞半生的信仰之路。敦煌百年耻辱,西行路千年风霜。
史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游记》中的三徒弟,在我眼中,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
悟空,这个几乎为所有男孩子崇拜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勇敢者的形象。他一路向前,披荆斩棘,敢于与一切挡路者搏杀。开路,总是伴随着牺牲与流血,但是,只要有勇气,只要信念足够坚定,开路者就能如孙悟空那样,有铜臂铁手,有金刚不坏之身。玄奘就是这种意志如铁、心志如钢的开路人。黄沙千年,吹不去他一个个坚实的足印,便是他勇敢勇气的明证。八戒,他常常是被嘲笑的吧,可在我眼中,他是最懂得坚持的。没有诱惑,无法显示坚持的可贵;没有犹豫,无法彰显坚持的艰难。西行的八戒,动摇的最多,可他坚持到了最后。这份难得的可贵,是许多行路者坚持的动力。玄奘,贵在坚持。韶华数载,寂寂半生,无数次,面临生死绝境。沙漠带给人的恐惧和绝望,在玄奘咬紧的牙关中消散。
沙僧,他总是默默的。小说中,他不善言谈,不苟言笑,老实本分。沙僧在三师兄弟中,道行最浅,可他的步伐却丝毫不慢。这才是行路的生活,也是玄奘西行一路的生命状态。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独行在浩瀚沙海,无朋无伴。寂寞,对于一个独行者来说,比自然的灾难更可怕。可玄奘的心中,有他至上的佛,在他深沉的目光中,可以看见他不寂寞的心灵。
玄奘,作为师傅,他的生命诠释了信仰的意义。行路难,多歧路,信仰是一切勇气和坚持的来源,是与寂寞抗争的力量。唐三藏,是《西游记》中真正的,最后的.,也是的强者,他是一切力量与伟大的象征。
烈烈的边塞之风,吹得我生疼,更心疼着流落异国的中华宝藏。今年,距王圆打开敦煌文明宝藏的耻辱之年,恰逢百年。研究敦煌学的学者们,你们也一定常站在这里,西望玄奘之路吧?是不是在这眼前的路上,你们悟得了勇敢和坚持,学会了忍受寂寞?然后,我知道,你们一定会举步行路,追寻着玄奘,去拯救莫高窟,拯救敦煌文化,拯救中国文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祈祷。如今正在考场上奋书的九百五十万考生,明天,也将踏上玄奘的路,踏上敦煌学研究者的路,踏上中国文化复兴的路!
高中高一月考卷2篇3
即将说再见,老师不舍,要“再看看”。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长,可老师能陪伴学生走过的,终究只有一段路。这段路是艰辛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这条路上必经。老师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要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倍加关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仅在获得知识,寻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师的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图中的老师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师也莫不如此。也因着这一颗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们”的那份不舍。
当然,除了不舍,还有希冀。
正如图中老师对学生说的那句:“你们再看看书。”
对于老师而言,即将挥手作别的是学生。老师希望学生再看看书,字短情长:再看看书,学生们才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更稳健地走好未来的路。
师生一回,学生们终究要远行,老师能给他们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场充满爱的目送。
这样充满爱的目送,我一定是拥有过的,可惜的是,在我拥有的时候不曾有太强烈的感受,直到毕业多年,才在回忆中享用。譬如我在大学毕业后回东北故乡探亲的时候,小学班主任远远看见我并喊我名字,说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眼里满是真挚。
那之后我在反问自己,如果是我远远看到老师的背影,我认得出么?恐怕不能。譬如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多年之后托人打听我的手机号码,同我联系,只是想知道我过得怎么样,她说她会为我骄傲,而我呢?接到语文老师电话那一刻,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对老师也有一样的牵挂?上述种种,应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老师对我们那份爱,那份不舍与希冀,总是在分别之后,才被感知。
老师们知道的,是分别时,他们对学生们那一场爱的目送。
老师们不知道的,是分别后,他们也正在或终将成为学生们心中一道爱的风景,随着时光永恒。
今天,因着图中这一场爱的目送,也让我想对曾经教过我的老师说一句:“请让我再看看书,也请让我再看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