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孔子的教育智慧范例【实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01378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孔子的教育智慧范例【实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孔子的教育智慧【第一篇】

3)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

4)孔子曰:有教无类。——孔子。

5)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

6)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孔子。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10)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11)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12)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5)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孔子的教育智慧【第二篇】

简而言之,这五个字所包含的人格、气质内涵,大致如下:

为人温和,不激烈,不尖锐,不尖刻。

不仅仅是善良,它是指对万事万物都有一种善意和敬意。

就是谦恭,和睦,对人、物有恭敬心,敬畏心。

指做事有分寸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节制。个人生活有分寸感,那就不奢糜浪费,所以生活节俭是俭的一个方面。

比如说,恭敬很好,但是恭敬过头就不好。所以,孔子反对“足恭”。

在大街上碰到老师了,你说:老师好!打个招呼,很好;给老师鞠个躬,也很好。

但是你趴在大街上就给老师磕头,就不好,过分了,老师会尴尬。

如果是有意作秀,炒作自己,那是对师长的“绑架”——那就是人品不好了。

所以,过分的“恭”,往往有不良的企图,对这样的行为,孔子表示“耻之”。

做任何事,哪怕是正确的事,也得要有分寸感,从哲学上讲,就是度。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这个“俭”,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谦让。这个社会总有竞夺,竞夺总不能以力量为唯一胜算,总不能以一切据为己有为唯一目标,那人类社会就变成丛林,弱肉强食了。所以,人一定要学会“让”。

人类学会“让”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就出现了。

但是,有意思的是,孔子后期的学生子夏,却对君子的气质有这样的表述: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

意思是:君子的气质有三种变化:远望他的外表,很严肃;近距离接触他,很温和;听他说话,很严厉。

望之俨然,不可犯。即之也温,可亲近。听其言厉,是诤言。

君子有大德,不苟且,此俨然也。君子有大度,能容物,此温煦也。君子有教益,能育人,此言厉也。

俨然者,礼貌恭敬。温煦者,仁德内充。言厉者,义气发扬。

君子三变者,不过是礼、仁、义三种内涵的依次流露而已!

孟子说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不也是说君子的三变!

子夏说的是谁?还是孔子啊。

孔子的教育智慧【第三篇】

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孔子的教育智慧【第四篇】

暑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历史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古今,无远弗界,其影响超出了大陆而及于海外。

当拿到这本时,一翻开来就被吸引住了,接连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最让我感悟深刻是下面几条:

一、正直是立身之本。

出自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于免。”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但正直的人流芳千古,不正直的人遗臭万年,这就是直与罔的不同。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它又确实是精神的骨架,支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走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披挂和身架。有些人看去很魁伟,与之相处一久就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终让你在他品谈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见的力量才是大力量,这就是人的品格魅力。对很多人来说,正直是一件艰难的事,一种很难的活法。正因为这样,这个社会中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正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只有说真话,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真正忠诚你的人。我是个性格直率的人,看不下去的事会忍不住多管闲事,而且会较真到底。这样常常招来别人对我厌恶,因为这样很容易得罪别人。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指出我的不足,说出我的缺点,这样可以让我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提高。正直的人可以带来友谊、信任和尊重。正直的人还会成为公众崇拜的偶像。人类之所以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热爱正直,崇尚正直。学会正直,做一个正直的人。正与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精神之柱。

二、多替别人考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但只要这个人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对别人付出爱心,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就能吸引周围的人与其结交成朋友,原来的相斥就变成了相吸。我想那些只想到自己的人,以及不愿意成人之美、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不会交到好朋友的。看到孔子的这条格言,让我想起母亲说时常对我们兄妹说的一句话“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现在我知道母亲的教育之言来源于孔子的思想。这教导之言将会伴随我终身,也将成为我教育女儿的格言。

三、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

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四、众人划浆开大船。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暴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屁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需要奉献精神,需要团队的整体意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托起航船,杨帆破浪;一个人只有加入团队,才能体现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产生力量,我们的意志才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些简单的语言蕴涵着人们对团结的理解与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能成就事业吗?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能够目标一致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吗?一个学校,没有团结的氛围,那么这个学校能很好的发展吗?“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惟有将团结的力量形成有理想、有目标的团队精神,才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成就未来。一个人认识渺小的,()然而团结是伟大的。我想在学校这个团体中工作,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才能让学校获得更大的成功。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的教育智慧【第五篇】

看到慢慢吞吞一直在后头的人,你问他开车为什么这么慢呢?这个人有可能告诉你,我觉得已经风驰电掣了,这是我生命中的极限速度,我从来没有过这么快的体验。其实他已经是最慢的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每一个人,他的此刻都带着他以往的价值观和以往的生活坐标,他能感觉得到的是跟他自己心理上的参照。心理上觉得最快的那个人有可能是客观上比较慢的,心理上觉得还慢的人他在挑战极限,客观上他已经是最快的了。

观察一个人,是看其外在的现象,还是看他的内心,差别很大。孔子说,观察一个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获得大智慧。

我们想,获得大智慧以后是为了干什么?

大智慧的获得,不是为了我们蜚短流长品评人物,是为了有用。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知人之后应当知道如何用人。

大家都知道子路。子路是一个勇敢过人但智谋稍稍欠缺的人,有一次他问他的老师:“子行三军,则谁与?”(《论语・述而》)他说,老师,如果现在让你带兵打仗,你会选择跟什么人同行呢?可能子路想,老师你这样一介儒生,带兵打仗肯定要选择很勇猛的人吧。

结果,老师告诉他:“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论语・述而》)什么叫暴虎冯河?“暴虎”,指赤手空拳就敢搏击老虎。“冯”就是凭借的意思,读如凭。“冯河”,指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在那里,河上没有桥,也没有船,这个人只身就敢去游大河。一个人敢这样做还不说,还要拍着胸脯保证:死而无悔,我不怕,我的勇气就足够支撑我这么去做,我用不着考虑后果。如果一个人在三军阵前这样来表态,孔子说,我反正不选择跟他同行,我不用这样的人。

那么,孔子会用什么人?孔子也说了他自己的标准:“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临事而惧啊,一事当前心里得知道害怕。

第一种人就是敢于暴虎冯河的人。第二种人就叫做临事而惧,他是真知道害怕啊!

但是,惧怕也要有个分寸,你怕到打退堂鼓吗?这个事儿真的不做了吗?没个分寸,怕到不做,也不行。

所以还有后四个字,就是孔子说的,“好谋而成”。什么叫“好谋而成”?就是我真把它当回事接下来了,然后好好地运用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去谋划,直至完成。孔子说,你问我用什么人吗?我就用这样的人。

大家纷纷来作答,绝大部分人都集中在《蒙娜丽莎》上,要抢肯定抢这幅画。但是,这个大奖最后被法国当时的大作家凡尔纳拿走了。凡尔纳的答案是什么呢?他说,我抢离安全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蒙娜丽莎》在哪儿?去过卢浮宫的人都知道,它在二楼的一个大厅里,而且是一幅不大的画。我们想想,要是真着火了,一片浓烟中,别人往外逃生,你逆着人流往二楼上跑,估计你还没摸着《蒙娜丽莎》那幅画就已经被烧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办?

说起来很简单,第一步是要找到安全出口,要让自己能够从火海中逃出来,第二步就是你能随手抢哪幅画就抢哪幅画。这是大智慧啊!

大智慧永远不是只知拍着胸脯瞎保证,以为一个高昂的声音就能够代表自己的品质。暴虎冯河,死而无悔,只是小聪明。

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真正做到“知人”?

我们是信任大智慧,还是信任小聪明呢?其实,大智慧跟小聪明的区别,有时候只是彰显在一种态度上。

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个身价亿万的富孀,特别惜命。她要招聘司机,条件是这个人的技术一定要好。她的管家给她千挑万选,最后在全国挑出来三个司机。这三个人水平不相上下,技术都是绝对一流。

第一个司机马上回答:我技术好,我能稳稳当当把车停在离悬崖一米远的地方。

第二个司机就说:我技术比他还好,我能停在离悬崖三十厘米的地方。

第三个司机想了一会说:我大老远一看见悬崖就停车,我不过去。

结果,被老太太录取的司机是第三个人。

为什么呢?答案就在三个人的态度上。

前面两个司机靠着技术逞强,难免不会出事。第三个司机知道什么最重要,那就是安全,所以他不会把技术当作炫耀的资本。

这就是大智慧和小聪明之间的区别。

真正的.“知人”,是把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地方,使大家各得其所。孔子就有这样的说法,他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各有其位。

真君子是什么呢?按孔子经常说的标准,君子是“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也就是“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孔子认为,君子都是话不太多的人,不怎么唱高调,所以他说:“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这个人不一定很善言辞,但是他内心非常刚毅、果敢、朴实,这种人可以大受,就是你给他一个大任务,让他去担当承受,那么他会性命相舍给你完成。

但是,这种人是不是就没缺点呢?他也有弱点,“不可小知”,就是你别拿小聪明的事情去试探他。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有好多事情是需要小聪明的,比如说很多商务往来,有时候跟客户沟通,需要那种伶牙俐齿的人,需要八面玲珑,甚至还要阿谀奉承几句,这些事都属于小聪明,真君子肯定给你干砸了,他就做不了。

但是怎么办呢?也有人会干这个。孔子说,小人可小知而不可大受。也就是说,一些小人也能有用。小人他也有长处,也就是善于言辞,能逢迎,看人脸色埃他能够把刚才所说的一些事情做得很好,但你别认为他做好这些事就能给他大事做。真正担当大事的人不能是这样过于油滑、见风使舵的人,尽管他有小智,但不可大受。

我们看,“知人”是为了什么?知人就是为了用人。也就是说,知人以后你就能把他摆对地方。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废物,所谓废物不过是摆错了地方的财富。人也是一样。你能说某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上一定是不称职的吗?关键是你把他摆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我们也可以看到,不一定是我们大家认为最高尚、最有智力的人最适合干任何事情,谁也不能百事皆能。

有一个实验很有意思:都用广口玻璃瓶,一个里面放五只蜜蜂,一个里面放五只苍蝇,瓶底冲着光亮方向,瓶口朝着黑暗方向,在那里放着,看它们做什么选择。

蜜蜂的生活环境显然比苍蝇要好很多,它们合作酿蜜,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好像是有逻辑的认知,它们坚持认为出口一定是在光亮处。结果呢?五只蜜蜂都撞死了,因为它们不停往瓶底上飞,飞不出去也要往那儿飞。

什么叫无头苍蝇?瓶子里的苍蝇就是。最后那五只苍蝇都活着飞出去了,因为它们不是非朝着光亮的方向飞不可。它们误打误撞,哪儿能出去就出去了。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以自己的判断来判定所有好的事情都一定得是哪个很高尚、很有智力的人才能完成。“知人”,从知道自己到了解他人,都要摆对位置才行。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智慧终究是要有用的,用在这个世界上去做什么?那取决于我们自己。对此,孔子没有一个很苛刻的、很单一的标准。

孔子说,有些人经过一生的经验修炼而成中庸之道,这种人很好,你可以跟他交往。但是,如果你的朋友里没有这样的人,“不得中行而与之”,你没有找见这样的朋友怎么办呢?“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孔子说,那你就可以和“狂者”、“狷者”交朋友。

什么叫“狂者”?就是凡事特激进的人。什么叫“狷者”?就是凡事很拘谨的人。为什么孔子说你还可以和这两种人交朋友呢?因为狂者有进取心,一意向前,而狷者有所不为,不肯干坏事。

孔子的教育智慧【第六篇】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被称之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也一直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尊崇和学习。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仁、义、礼、智等方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影响。本文将探讨如何向孔子借智慧,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

第二段:仁者无敌。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其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仁是心灵中最高尚的品质,是建立和谐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关键。孔子认为仁者无敌,因为仁者宽厚,能够忍让和宽容他人,正是因为他们心胸开阔,包容了各种看法和观点,而不会因为别人的不同看法而争吵、斗争和矛盾,最终达到和谐与团结。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学习孔子的仁心,保持一颗宽厚和包容的心态,才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取得成功。

第三段:仪礼之道。

礼是孔子思想中的另一大要素,他认为礼是统治国家和指导人民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的价值观。孔子强调的是内心深处的纯洁和无私,以及外在的表现和行为。只有当个人的内外交相辅助,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习孔子的礼仪之道,注重人际交往中的礼节和规范,增强自己的修养和内心的素质,才能够在工作和社交中取得成功。

第四段:智慧的灵魂。

智慧是孔子思想中的另一要素,他认为人应该养成“君子之学”,即学习四书五经,学会道德规范和智慧学问,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也认为智慧与道德相辅相成,才能够充分地发挥人类的潜力和智慧,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发掘自己的智慧潜能,深入学习各种学问,通过追求真理和智慧达到全面成长和发展。

第五段:结语。

总之,向孔子借智慧需要我们遵循孔子思想中的仁义礼智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锤炼自身素质和提高自身修养,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该学会虚心向别人请教,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借此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孔子的智慧是时代的精华,也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视并不断学习和发扬这种智慧。

孔子的教育智慧【第七篇】

孔子,大家都知道,我们都称为“圣人”,是万世师表。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王道不存。孔子致力于推行以恢复周礼为目标的政治主张,但是一直得不到重用。然而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还是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百折不挠地推行自己的主张,四处碰壁。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孔子从五十多岁的“知天命”之年,带着弟子们,长途跋涉,一路上备受冷遇,遭受诋毁、谗言、羞辱、讥笑甚至奚落,甚至连他的弟子们,也开始怀疑孔子的思想是否能为当时的社会所用。

孔子后来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及实践思想的行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到老子那里问礼,老子告诉他说:“一个人太聪明,看得太透了就近于死地,因为你肯定好议人非;一个人知识渊博能言善辩,声名太盛就容易危及自身,因为你可这样就会把别人的恶给暴露出来。所以当儿子的不要太自我,当臣子的也不要太自我。”《史记·老子世家》里也记载,孔子问礼与老子,老子说:“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都比较善于隐藏财富;有盛德的君子,看起来傻傻的。要去掉你身上的骄气和欲望,自负的态度和过多的志向,这些对你都是毫无益处的,我能告诉你的只有这些了。”

老子看似人生感悟的话,其实是在启迪孔子的政治智慧,这些话促使孔子进行深入思考。孔子后来就十分认真的研究《周易》,希望找到他不被重用的原因。《易纬·乾凿度》上记载,孔子以前不知道《周易》的本经,偶然用蓍策推演了自己的命运,得出《旅》卦的卦象,就请商瞿帮他解卦,商瞿说:“您有圣人的睿智却得不到圣人的职位啊。”孔子听了就哭着说:“这都是天命的安排啊。”叹息后就放弃了以前的志向,不再诵读《礼》,停止删定史籍。五十岁开始研究《周易》,创作《十翼》,来阐明易道。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楚昭王想封孔子七百里地,楚国当时的宰相子西就说:“大王,我们国家出使诸侯国的人有比子贡强的吗?楚王说,没有;大王的辅佐之臣,有比颜回强的吗?没有;大王的将领有比子路强的吗?没有;大王的各部部长有比宰予强的吗?没有。”子西又说;“我们楚国的祖先,最早周朝封为子男五十里,现在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治国方法,想光复周公、召公那样辅佐周天子的事业,大王要是用了他,那我们楚国还能世代拥有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吗?当年周文王在丰邑,周武王在镐京,不过百里之地,后来就统一天下。现在你给了孔丘七百里,他又有那么多优秀的弟子帮助他,这恐怕不是楚国的福气吧。”楚昭王一听就明白了,马上不封孔子了。

而且孔子对自己的思想和治国理政的才能很有信心,孔子曾经说过:“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也就是说,只要用了他来治国,满一年,就会大变样,三年就会大有成就了。那么国君和他原来的臣子怎么想?你孔子没有来的时候,这个国家治理的不好,你的团队来了之后,国家很快就治理好了,那么国君的政治合法性如何保障,那些原来的臣子如何安排,这牵涉到非常多的现实的政治利益,所以也难怪孔子不能被重用了。

所以孔子在研究《易》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他的大过之所在。据李守力先生考证,孔子一生中有两次机会接触到《易象》,前面我们讲过,《易象》是文王、周公演《周易》的核心秘本,所以《易象》不传诸侯,只藏于周王室与鲁大史氏那里。孔子51岁当了中都宰,52岁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行摄相事。这时候孔子因身居高官是有条件接触《易象》的,但是孔子因公务繁忙,一心想着削弱三桓、堕(hui)三都,没有抽出时间去认真的研究《易象》一书。到了68岁孔子回到鲁国后学《易》,研究《易象》后发现了易道的真谛,非常后悔没有早点研究《易象》,所以才发出了“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的追悔之言,孔子认为的“大过”,就是因为没有吃透《周易》的精神,致使“堕三都”失败,被迫周游列国十四年。

我们前面讲过,《汉书·艺文志》记载《易》之创制过程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阶段,周文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是第二阶段,孔子作《易传》是第三阶段。而《易传》的基本特点是:阐发易理,也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易》最早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卜筮之书,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孔子的注意,《论语》上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孔子晚年突然如此喜欢《易》,他的弟子子贡就有点不理解了。据《帛书•要》篇记载,子贡问孔子:“老师您也开始信算卦了吗?”孔子回答说:我自己占卜的准确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但是我并不把占卜看作主要的,我主要是探索它背后的制度性意义,君子靠德行去获得幸福,因此不需要频繁地举行祭祀活动;君子靠信守仁义去获得吉祥,因此虽然讲卜筮却很少用它。所以祝巫们靠卜筮求吉凶的做法,对于君子来说是次要的。后世的人将来质疑我,恐怕就是因为《易》了。”

那么孔子在研究“易”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制度性的哲理呢?那就是乾坤之道,《文言传》中孔子说:“乾坤,这是易的门户啊,乾坤代表世间的万事万物之间互相联系,和谐发展的规律,从而体现了天地之道。”孔子参透了《周易》的乾坤之道,专门为乾、坤两卦写了《文言传》,王弼解释“文言”为“文饰之言”,我认为这里的“文”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规律”,“文言”就是“规律之言”,所以我们才把古文叫“文言文”,其实就是写法有规律性并且能体现规律性的文章。从政治角度讲,乾卦象征君,坤卦象征臣,乾卦规律意味着如何做好一个君主,坤卦规律意味着如何做好一个下属。而大家知道,孔子真正失败的原因,就是他是一个臣,却想通过自己来做君的事情。

《坤》卦六三爻指出:“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文言传》孔子解释这一爻说:“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意思就是说,处在重要岗位的臣子,是要尽责做事情的,但是做事情过程中,要懂得时机,懂得内敛,追随君王做事,不敢贪占君王的功劳,因为做下属的要遵守地道,地道本来就无所谓成功,因为地本来就是要为天成就事功的。也就是说,做下属的本来就是要执行上司的正确的决定,把事情完成,上司因为你的功劳会给你应该的回报,这才是正确的君臣之道。而我们反观孔子,带着团队,大张旗鼓的要为别人治国理政,他不被重用也可见一斑了,但是这并不是说孔子错了,而是孔子没有碰到开明的君主,这恰恰显示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担当。

《孔子家语》曾记载,孔子早年曾筮得《贲卦》,贲者,代表以文章影响社会,孔子看到这个卦不高兴,认为自己精通礼乐制度,满腹经纶,自己可以创立功业,但是孔子后来的命运还是应了卦意。孔子最终没有能自己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孔子后来删定六经,讲学授徒,最终成为了万世师表和千古贤圣,以文化人,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孔子的教育智慧【第八篇】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7、放于利而行,多怨。

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1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1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0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