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校友资源部的职责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43978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校友资源部的职责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校友资源部的职责篇1

协调发展

协调城乡统筹是要把挖掘农业自身潜力与工业反哺农业结合起来,把扩大农村就业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结合起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稳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为什么要实行城乡统筹

从一般的道理上讲,乃是因为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但是,中央强调要城乡统筹,还有更为具体的,或者说更加直接的原因,这就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局限于“三农”内部,“三农”问题无法解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城乡统筹

可以说,城乡统筹,关键是城市带乡村。

城市带乡村是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共同规律。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大量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城乡发展差距变小的发展阶段。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城市先发优势越来越明显,发展能量越来越大,城市有义务也有能力加大对农村带动的力度,城市带农村完全能带出“双赢”的结果。城市怎么带农村

简言之,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居民进入城市,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农村。具体讲,必须抓好几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城市和工商企业要吸纳更多农民就业。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现代化、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落实“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善待农民工,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让城市尽可能多地吸纳农村劳动力。

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让更多农村居民变市民。城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快改革户籍制度,从国情出发,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方针,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应该把转移农村人口作为当前城镇化的首要目标来考虑。要重视发展小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财政投入要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关键是要增加投入。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形成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对农业科技推广、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的投入;扩大退耕还林规模,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结合农村税费改革,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的机制。

城乡统筹,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希望,真正落实要靠长期努力。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我们确立的战略目标就能逐步实现。

本文地址:http:///zuowen/

校友资源部的职责篇2

一、校友资源的涵义

所谓校友资源是指校友自身所具有的人力资源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价值的总和。校友则指在某高校学习与工作过的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或在现归属于该高校的原院校或单位学习与工作过的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具体的说,校友资源分为形象资源、教育资源、信息资源、媒体资源和财力资源。

二、校友资源的巨大能量(一)“名片”与“桥梁”效应

检验高校教育质繁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看其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各方面的表现及成就与贡献。校友的表现,是对高校培养质量无声而有力的全方位诠释。当校友在岗位上有所建树,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当他表现出高超的素质和涵养,赢得世人赞许的目光,他所树立的不仅是他个人的形象,更是培养他的母校在社会上的公众形象;萦绕于他的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辉,也为母校带来莫大的社会赞誉。巧妙地借助校友的“名片”效应,将为塑造学校形象、宣传和推荐学校起到令人信服的效果。耶鲁大学哈德利校长就曾将校友会比作“扩大的耶鲁”。正是通过校友,高校将触角拓展到世界的角角落落,深入到社会的各层各面,他们积聚起广泛的人脉,为母校借助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打通了经脉,争取到了各种“门票”甚至“优惠券”。

(二)资源效应

对于高校来讲,它的建设和发展、决策和规划。无时无刻不渴求着及时有效的信息。遍布五湖四海的校友使高校的视界和听界拓展到无限广袤的天地,就好像遍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一张张信息网,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系统。这些信息可为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引进师资人才、调整学科设臵、改进教学方式、促进科技攻坚、扩大毕业生择业面等各项办学事业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同样也可为社会借力于高校资源向前发展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另外,校友事迹是高校德育的向前发展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另外,校友事迹是高校德育的有效素材,也是高校应该重视的教育资源。相同的校园体验、独有的学缘联系,使毕业校友的人生经验成为在校生乐听乐感乐学的典范,对在校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奋斗的方向,弘扬母校的传统,有着亲切可感的熏陶启迪效果。

(三)校友捐赠可以有效拓宽高校筹资渠道

校友捐赠是缓解高校经费紧张、拓展办学资源可资开发利用的重要力量。哈佛大学2007年度获得的捐赠资金达到了349亿美元,名副其实的担当世界第一“首富”大学。耶鲁大学平均每年获得亿美元捐赠,其中60%出自校友。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捐赠收入已逾学校年度总开支的40%多。校友捐赠早已成为支持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的基础和其教育分担成本中主要渠道之一。

三、阻碍校友资源有效开发的关键所在

校友资源是无形而有待开发的资源。只有因势输导、合理采掘,其对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巨大潜能才能得以发挥。而做好校友工作是开启校友资源这一高校办学能源库的金钥匙。当前我国高校校友工作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例如对于校友资源的不重视、缺乏筹备开展校友会工作的专职人员、学校缺乏与校友之间的沟通桥梁等。诸多问题中尤其是是观念的落后和规划的缺失更为关键。

(一)观念落后

许多学校往往固守这样一个观点:学校仅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环节,至于毕业后就是每个学生自己应该操心的事了。国内的大学校友会的成立普遍都很晚。例如,中南民族大学校友会成立于2008年11月1 el,兰州大学甚至在2009年lo月31日才召开第一届校友会。这只能说是国内高校对校友会对学校发展关系认识的不足,是观念的问题。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在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 you know)。对于学校来说,校友资源作为一种人脉资源,则是学校最富饶的资源。观念的落后导致国内的高校往往看不到校友资源对于高校发展的作用。

(二)规划问题

我国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校友资源的宝贵,同时由于在建校初期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或主观原因。校友工作起步较晚,在资料收集、整理时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信息量大、信息变化大,信息格式不一等。这也说明过去我们许多学校对于校友信息管理的规划往往局限于建立名义上的校友会,机构编制相

当薄弱,对毕业生在校信息或毕业时的联系方式仅作静态记录,一旦要查询起来如大海捞针。这样我们就无法及时了解校友的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办学体制、办学内容,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无法很有效的利用校友资源为在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途径。

四、开发利用校友资源

鉴于校友资源巨大的开发价值和目前校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校友工作还要不断加以探索,积极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观念,确实提升校友工作的地位

校友资源对于一所大学的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纵贯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国内许多名校的发展每个大学要想发展成为一所优秀的大学,必须要管理好、利用好校友资源。

(二)建立校友工作网络,规范工作机制

校友工作纷繁复杂,必须对校友工作做全面细致的规划。建立完善的工作网络和规范的工作机制是有效开展校友工作的基础。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学院、部门的力量,建立二级管理机制。在学校层面成立专门的校友工作机构,归口管理、全面负责全校校友工作,各学院和部门都应指定相应的校友工作分管领导和联络人员,充分利用学院、部门与学生接触更紧密、掌握校友信息更全面的优势,铺设一张能涵盖全体校友的工作网络。在建立完备的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应规范工作机制,增强工作的计划性、目标性、科学性,从制度上确保工作合理、有序地开展。

(三)增强学校与校友问的联系

开展校友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密切校友与母校的联系,尤其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建立校友网站,开设论坛、聊天室、校友录等虚拟空间,为校友搭建互动平台。同时还可通过编发校友通讯、走访校友、邀请校友返校等方式增进双方的联络和沟通。

(四)做好校友服务工作

校友毕业之后母校应继续追踪关心他们,给他们的事业、人生以必要的帮助。美国大学的校友会以优质服务著称于世,校友会每年都会组织由专家教授组成的代表团去各地看望校友,为校友带去他们所需的前沿科学和理论成果。

五、结语

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工程。更新观念。重新对校友资源进行认识,通过校友会的建设,对校友工作给予必要的重视,对校友工作的途径加以大胆的探索和努力的实践,是当今任何一所具备长远发展目光并制定有学校长期发展战略的高校所必不可缺的一环。

校友资源部的职责篇3

摘 要:校友资源是高校的宝贵资源,开发校友资源对高校和校友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作用,对母校的建设和 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校友也可以从母校的发展中获取更多精神激励和物质机会。普通高校应该通过情感 教育,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知感,同时利用校友资源改善招生和就业情况,与校友合作促进教学和科研发展,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校友资源;情感教育;凝聚力通过情感教育,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知感

普通高校由于本身声望和影响力的限制,校友对学校在成就方面的认知感不强,校友之所以愿意反馈母校,是建立在对母校有深厚感情的基础上。学校要强化校友对母校的感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专门的校友会,加强与校友联络,维系其对母校的感情。

学生从学校毕业、教职员离开学校后,对学校相关信息的获取没有以前方便,学校可成立专门的长期的校友会,委派专人负责相关事宜。校友会可以利用学校庆典、大型活动、大型会议等活动,广泛地进行组织、联络、宣传校友。尤其是要加强宣传母校的发展理念,将母校的成就及时地传递给广大校友,广泛宣传方方面面的成功校友,这对普通校友也可以起到激励作用。除了一些重大活动外,校友会平时也要注意保持和校友的联系,不能让校友产生有事学校才会找他的感觉,注意平时一点一滴的感情积累。

(2)举办“校友 论坛 ”,定期请来自于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回校做报告或开讲座,与在校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回来的校友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普通人,通过校友的经历告诉学生,进取是不分职业的,做人做事只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自然 可以取得成就。

(3)出版内部或公开的校友刊物,定期将搜集到的各界校友事迹整理发表,免费寄给校友及发放给在校学生,并由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收藏。

(4)充分利用 网络 信息平台凝聚校友资源。在本校网站上或与一些相关的门户网站如chianren、5460等合作,推出校友介绍专栏,介绍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取得的的各种成绩。通过事迹宣传,一方面可以使在校学生对学校和相关校友产生自豪和引以为傲的感觉;另一方面对该校友也起到扩大影响的作用,有利于其事业发展。另外,在网站上为校友提供寻访以前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平台,还可以替校友发布一些广告。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校友联络同学朋友增进感情的同时,他们对母校的情感自然进一步加深。

(5)组织校友返校联谊。

(6)未雨绸缪,加强对未来校友——在校学生的情感教育。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改善招生和就业情况

(1)利用对知名校友的介绍和宣传,扩大普通高校招生。

每个高校都会有一些知名校友,这些校友往往会起到吸引优秀生源的作用,在很多学校的招生介绍中都会有历届知名校友的介绍,而为了某一个自己崇拜的人而报考其母校的考生也不在少数。普通高校在校友知名度方面比名校一般有所欠缺,原因除校友本身成就外,与学校的宣传不足也有一定关系。因此,高校应通过各种手段扩大对知名校友的宣传。如在报刊、媒体上不定期发表文章,宣传校友事迹等。此外,校友会可以在不同地区成立校友分会,吸引当地校友参加,鼓励校友子女报考母校,并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一定优惠政策。世代相传的母校情结,可以化做强大的凝聚力,对高校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2)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拓展学校就业工作渠道,有效地提高就业率。

由于扩招的影响,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是很理想。对此,学校应该健全和完善毕业生追踪调查渠道,了解历届校友就业状况及现状,对于具有一定地位和岗位优势的校友,学校可以与他们联系成立就业实习基地,这样既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了条件,又为就业提供了机会。其次,有针对性地向校友寄发毕业生信息,鼓励校友为母校提供需求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对吸收较多毕业生的校友可考虑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那些曾经为母校做出过贡献的校友,可以将优秀毕业生信息优先推荐给他们,使优秀校友可以得到优秀人才。

校友资源部的职责篇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自古以来,学校对于被培养者总是有一种寄托和期望,为了实现各自的办学理想,学校在办学中制定了各种办法、制度、章程来约束和管理各项教育活动;其中,校训就是一所学校对于本校教师、学生的一种最高层次的精神训诫。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校训随着管理对象的不断变化、管理活动的不断完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的发展演变,传递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彰显着学校与众不同的特色与个性。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最概括、最简约、最凝练的体现。

清华大学

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其出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所作题为“君子” 的演讲内容。建校初期,在该校任教的梁启超为同学们做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希望清华学子们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后来清华人就把这八个字当成校规,最后成了校训。

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怀。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尤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严,责人甚轻。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北京大学

校训“爱国、进步、科学、民主”

北大没有官方正式的校训,对此争论很大。有人认为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算校训,但这个是对学校提出的办学方针,不能算对学生的校训。也有人认为“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最能概括北大的精神,但没有正式化过,而且政治性太强。改革开放后北大食堂墙上被刷上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几个大字,因此有人猜这算是校训,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不大认可这点。估计北大无官方校训的尴尬局面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南开大学

校训“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早在南开初创之时,严修便提出了“尚公”、“尚能”的主张,并在办学过程中一直践行“公能”二义。1934年,在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老校长张伯苓化《诗经·鲁颂》中“允文允武”为“允公允能”作为南开校训。他明确表示,“允公”是大公,要发扬集体主义的爱国思想;“允能”是做到最能,要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也就是说,南开的学生要同时具备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

1944年,张伯苓在“允公允能”的后面又加上“日新月异”,要求“每个人不但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造者;不但要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由此形成了南开大学的完整校训。

天津大学

校训“实事求是”

天津大学的校训为“实事求是”,由建校初期北洋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赵天麟首倡并承继至今。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总结北洋大学近二十年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一直沿袭至今。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被人们沿传引申、意为:办事求学必须根据实证,求索真相,踏踏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赵天麟以这四个字首倡于北洋大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科学技术知识,端正学风。对昔日的北洋大学和今天的天津大学在治学、育人诸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天津大学在继承这一优良校训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办事求学,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诚实守信,并注重求索真相,开拓创新,把握规律。天津大学继承了北洋大学的优良校风和学风,恪守“实事求是”的校训,在教学上,明确提出了“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对教师严格聘任,讲求真才实学,并要求教师兢兢业业,诲人不倦,讲授认真,教学方法具有引导性;对学生严格挑选,严格考核,严格管理,并要求学生自觉自重,勤奋好学,注重素质的全面提高。

上海交通大学

校训“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上海交大在90年代初提出了“饮水思源”为校训,不久又拓展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2006年12月,学校第五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学校建国后的第一个《章程》,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本校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饮水思源,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喝水的时候要记着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人不能忘本。北周的庾信《徵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宋时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传统,经查,最早出现的当属1926年学校30周年校庆时,在所举行的各项庆典仪式中,有建立最早的师范班校友捐建的“自流井”落成仪式,沈叔逵代表校友致词,说明开凿该井的意义是“饮水思源”。1933年4月,学校37周年校庆时,又有1930届毕业校友捐资于执信西斋前建造喷水池,喷水池中为一石碑,上刻“饮水思源”,石碑上置放铁铸的交大校徽。这一建筑物后在数十年的风雨中损毁,1979年又由学校在原址原样重新恢复。长期以来,“饮水思源”碑已成为交通大学的标志性建筑物。著名学者杨福家先生曾对交大的这一校训赞赏有加:“上海交大的校训也体现了非常深刻的道德含义:‘饮水思源,爱国荣校’。‘饮水思源’用英文来讲就是thanksgiving,感恩”;“‘爱国荣校’体现了道德的高境界,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

复旦大学

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当年的复旦学子、如今的复旦校长杨玉良将这样的心得与学生分享:读书要细,需进行文本之精读,此为切问;知识分子应当心有隐忧,对问题要有独立的思考,即是近思;在人心灵成长的不同阶段,要读不同的原典,这就是博学;要为心灵和精神而阅读、在阅读中生活,也正是笃志的意思了。

时光回溯到1913年,复旦大学迎来了李登辉(1872-1947)校长。这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教育家,在任23年,是迄今任期最长的复旦校长。当年,他仿照世界名校惯例,为复旦定下了校训。李校长将遴选校训的目标锁定在中华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先由国文部的教师从《论语·子夏》中选出,随后,古汉语造诣颇深的复旦创校校长马相伯帮助遴选,在1915年复旦大学建校10周年时正式成为复旦校训。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则从复旦校训中抽出了“学”和“志”两个字与复旦学生分享体会:要学怎么样去问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要对“志”作深刻的考虑。志是什么?心之所向在哪儿?这些问题都是年轻人必须考虑的;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吴晓明在校训中,看到了可由过去泛入今日的精神:求知识,求学问;注重学问的精神性品格;有社会关怀和天下关怀。

109个冬去春来,代代复旦人对校训的实践,远比字面的解读要丰富得多。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复旦人更是果敢而扎实地走出了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

同济大学

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老校训“仰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长期办学中形成了以“严谨、求实、团结、创新”为校训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同济大学的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将“求实”与“创新”结合起来,倡导在学习知识、传承文化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和超越。

中山大学

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孙中山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 教育方针和内容。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首先,孙中山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五者作为有机统一体给予新释,他所指 的“博学”是指学生要学习“古近中外的知识”,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乃至社会实践,更值得重视的是,孙中山的“博学”而识,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志向而又有广大 文化知识的人才。

其次,孙中山反对死读书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他告诫青年,学、问、思、辨的关键 在于独立思考,学科学、发展科学,首要在于要明白任何科学的创造发明,不是靠书本 知识,而是由于科学家长期考察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可见孙中山的问、思、辨,是 指人的学习认识方法,把“观察”和“判断”这两种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 上,这显然也是创新的方法。

第三,孙中山把古代“笃行”发展为社会实践。

孙中山认为创办教育、是为了造就建设人才。广东不只要有一个岭南大学,而且必须要 有“几十个岭南大学,中国必须要有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几百万大学生,但是学生学业成就之后,要“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变成富强”。这是学生的责任,到社 会去发展聪明才智,这学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由此可见,孙中山把造就振兴中华置于自己肩上的人才学校,作为“好学校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社会服务崇高理想的人,育的是合格人才,这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启示的意义。

武汉大学

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我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我校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用“自强”、“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义,又体现了我校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概言之,武汉大学新校训的整体含义是: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重庆大学

第一代校训“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 第二代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第三代校训“爱国家,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

2004年75周年校庆之际,校方将“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这十二个大字镌刻在了a区大门的两侧,作为了我们的第三代校训。从一毛钱的猪肉捐,到如今八十年的辉煌,重庆大学走过了一条坎坷不断的道路,同时也培养起了坚韧不屈,努力拼搏的传统精神。校方此举的用意非常明显,为了让重大的学子牢记重大这几十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经历的沧桑变化,提醒着重大儿女要牢记先辈们的教训,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完善自我,造福社会。每一个学子都应该铭记:今天,我以重大为荣;明天,重大将以我为荣。

如今,在人潮汹涌的菜园坝随着历史的变迁,已经无法再追寻带当年重大的痕迹了,但是“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开学校训却被再度印在了重庆大学的碑墙上,印在了学生的心里,指引着这所老牌大学前进的步伐。

四川大学

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首先体现了学校发展历史和现实的统一。它反映了原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三强合并”前三校不断融合、改革、发展的历史以及相互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也直接反映了新川大“三强合并”的现实。其次,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四川大学是生产和传播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基地,也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学校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之中,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吸收消化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融中,创造出高水平的人类文明成果。再次,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精神的统一。四川大学学科较全,文、理、工、医、经、管、法、艺,各学科如众水相聚,相互激荡、相互融汇,从而不断产生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推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同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是民主精神的体现。大学是各种文化思潮冲撞和对话的舞台,也是各家各派学术思想汇聚的大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仅蕴含着多种精神之内涵,并且恰巧暗嵌“川大”二字。

校友资源部的职责篇5

1、利用校友资源,提高学校声誉

校友的形象资源具有校本性、亲和性。校友的形象资源,代表着学校的品牌形象,是体现学校特色最生动的“品牌形象”。高校校友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是教育的产品,如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要接受社会的检验,得到社会的承认,教育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形象,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学生对曾在本校学习、生活过的学长们,怀有一种羡慕与崇敬的心理,他们的事迹与教育,对在校学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利用校友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

一方面,通过校友的口,学校的社会声誉得以提高,为学校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提供了帮助。从事各行各业的校友,就像学校散布在社会上的一张张信息网,构成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帮助学校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扬长避短,为学校所用。在信息社会,信息就是财富。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地区的校友,组成了母校在海内外庞大的信息网。

利用校友教育资源,为母校增添光彩

校友作为高层次的知识群体,他们当中有杰出优秀的管理、专业人才,在各自的工作与研究领域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邀请杰出校友回校指导、讲座、带教,提升我们的师资队伍,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校友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涌现许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不少知名学者和优秀专家,他们曾对母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利用校友的财力资源,提升校园环境文化的品位

校友捐赠的建筑、雕塑、树木等,提升了校园环境文化的品位。通过捐款、捐物等各种方式来报答母校。把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尽微薄之力、多做贡献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以此为无上荣耀学生得到校友亲手颁发的奖学金,在感到自豪的同时,更受到了校友的激励,加深了对母校的感情。这种校友自身拥有的财力和物力资源,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开发成为学校拓宽办学经费渠道、增加资金来源的重要组织部分。

竭力开发校友资源,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建立校友信息库,构建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联系的网络体系,广泛采集校友信息,以优质的服务,搭建校友与母校的情感之桥为校友提供竭诚服务是校友工作的生命线。发动校友捐赠,为学校发展建设做贡献利用校友返校举办纪念活动、走访地市校友分会等有利时机,适时宣传母校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倡议校友们力所能及的为新校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高校校友活跃在社会各行各业,形成了庞大的信息网,是学校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只有充分认识校友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建立学校与校友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机制,才能真正做好校友工作,推动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和学校各项事业的更快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4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