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一年级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汇编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04106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一年级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汇编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一年级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第一篇】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近村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高程、汤伟帆等学生。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的。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的。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的。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的,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的,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的,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的。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年级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第二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本两个班共有学生64人,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很不一样。还有待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启发、教育,积极创设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求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断进步,能力不断提高为目的。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宗旨。

三、培优对象:王凯、董兆林、李润禾、庄庆哲、贾文超、李凡、高子涵、苑子奇等。

补差对象:张森博、王鑫、李可欣、胡怡博、马恩新、马若宁、马可欣、刘思宇等。

来自

四、培优措施:

对优等生主要是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3、为了使优等生更加先进,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

4、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5、严格要求。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6、着力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7、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8、每天给优生布置几道思考题加强训练。

五、补差措施。

1、教师了解和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其实并不是以消灭差异为目的,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使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升。

2、教师坚持做到每节课“层级化”训练分明,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既有“双基”知识,也有拓展训练,保证后进生学有所获,优等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多鼓励,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以及练习。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鼓励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下,另行自我发展,找到自己的长处。

5、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性、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做到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6、课堂活动中,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譬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对学困生在教学中做到:“四优先、五跟踪”(“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

一年级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以学校。

一年级教材教师用书教辅资料等为指导思想,教学中遵循教育教学原则,确实把本班教育教学工作搞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x)数学和本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一(x)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2人。男生24人,女生8人。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第四篇】

小学一年级的娃娃们是从充满天真,稚趣的幼儿园到一个相对成熟的环境中迈进,如何带好这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呢?这就是对我一个初任班主任工作的挑战了。虽然没有经验,但我会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我相信不断的磨炼,不断的积累一定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新的学期,我特做出了-一年级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将以学校少先队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各班实际,加强年级组的团队意识,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年级组的管理作用.依靠全组教师,精诚合作,团结共进,关爱全体学生,为学生做好一切服务工作,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神气的百小娃.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成为小学生,经历着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这一时期,孩子的行为还带有明显的幼儿期特征,最突出的特点是:。

1,一般心理特点。

(1)独自进入新环境: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2)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离乳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

现实中这种问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父母溺爱孩子,还应看到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安定性较差,孩子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家长不得不随时保护孩子.另外,居住环境封闭,活动空间减少,独生子女只能伴随在父母左右,客观上使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照顾,造成娇宠儿增多.

(3)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

2,学生的年龄特征。

(1)自控能力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

(2)经常出现。

一年级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第五篇】

我班有学生32人。男生24人,女生8人。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

一年级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第六篇】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为了使本班的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特制定班主任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题为指导,结合本班特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设和谐的学风,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本学期,加强学生规范教育,努力通过各种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做个具有诚信之意、责任之心、规范之行、感恩之情的和谐发展的人,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班级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40学生,男生23,女生17人,本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校生活,大部分学生能听从老师教导,学生的课堂纪律,常规习惯有所改善,自觉性有所提高,但还有个别学生基本的课前准备、课堂纪律、平时的早操和眼操还是不够规范,没有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不能及时完成每天的各项任务。

三、工作目标。

1、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评选班级优秀干部、模范班级小老师,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2、继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与家长密切配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三、具体措施。

(一)、常规教育方面。

1、充分利用班会的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将在班级设立评比栏目,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3、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比如:比笑脸多少评比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

首先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孩子们还小,自制力较差,所以,无论课上课下还要多督促,尤其培养孩子的互相监督的习惯。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但走廊和室内如果吵闹声,经常有学生喧哗,会使整个学校不得安静,影响到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因此,我把课间纪律作为重点,课上提醒,课下督促,奖惩分明。我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三)、卫生方面。

讲究卫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收拾好卫生,既能使身体健康,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堂勤清,柜子物品勤摆,手脸勤洗。

2、班级卫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清扫,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笑脸奖励.并在班级内提出表扬。

(四)、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而班干部却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包括班长和组长),每周评选模范小老师,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五)、学习方面。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教学方面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态度习惯。

找个别学生谈心,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部分家长联系(包括优生与后进生),主要从更上一层楼的角度,与家长进行沟通。

2、知识能力。

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必要的辅导,(为不增加学生负担,辅导的同时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发动优生进行互帮互助,采取先学生自愿结对,后教师统筹安排的方法,给每一位后进生找到自己的帮助人,为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

3、检查习惯的培养。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一步一步的指导,从培养学生检查意识开始,不仅知道检查的重要性,更能把检查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对学生的作业力争面批。

一年级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第七篇】

一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较好,对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很好,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试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但对应用题还不太适应部分差生无法判断用什么方法去做,对提问题脑海中印象不深,有的不知怎么去提问题。在本班学生中优生占50%,中间人占40%,差生占10%。差的原因是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差。对试题的理解能力较差,识别能力弱,且教师辅导不及时,训练不到位。

(1)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2)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复习认识图形,比高矮、大小、轻重,认识钟表和简单的统计。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认识20以内数字之间的联系。

(2)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重点复习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复习数的概念中突出数的组成。

在分析、讨论、交流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紧扣课本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易混淆的题型进行比较讲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加巩固,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计算能力。

力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使学生的成绩稳步上升,力争取得前三名。

归类复习。

10月20日——元月5日。

一年级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第八篇】

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学习启蒙阶段,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读写,以及正确地拼读音节、学读轻声;在读写分开、多人少写的原则上,学生已会认250个生字,会写100个字;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普通话讲清一件简单的事;在阅读方面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指定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认识了句号、感叹号、问号,并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的语气。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并养成了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八组之后有5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本册的识字,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书后的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三、教学目标。

1.喜欢学习汉字,愿意主动识字。

2.认识550个生字,会写其中250个。

3.掌握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6.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7.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的意思,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9.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10.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1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12.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感兴趣的见闻。

1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

14.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15.表达自信,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以及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教学难点是:

(1)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还要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2)学生与别人能大胆、自信的交流。

(3)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安排的550个要求认识的字,绝大多数是常用字。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这些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小老师,等等。

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防止回生。

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最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

2.阅读教学。

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采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等等。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之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给他们创造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

3.口语交际教学。

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课之前,提早布置准备工作。

除专门的口语交际课,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年级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第九篇】

2、第一次组内集体备课、研讨。(主备:《第一单元:20以内的减法十几减9》)。

3、第二次组内集体备课、研讨。(主备:《十几减9》)。

4、组织理论学习,完成读书摘抄。

1、学习《溧水教育》2013年第12期的文章《提升教学品质的思考和探索》。

2、第三次组内集体备课。(主备:《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3、组织教师参加学校“三十五分钟课堂”系列教研活动。

4、教研组组内教学工作自查。

5、组织理论学习,完成读书摘抄。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20xx版)。

2、第四次组内集体备课。(主备:《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3、期中质量调研。

4、撰写、上交教学案例或叙事。

5、第五次组内集体备课。(主备:《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6、组织理论学习,完成读书摘抄。

1、第六次组内集体备课。(主备:《第五单元元、角、分》)。

2、组织教师参加学校“三十五分钟课堂”系列教研活动。

3、教研组组内教学工作自查。

4、第七次组内集体备课。(主备:《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组织理论学习,完成读书摘抄。

1、第八次组内集体备课。(主备:《第七单元期末复习》)。

2、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解决问题能力”的等级考试。

3、进行期末复习研讨。

4、撰写、上交教学随笔《我最得意的一节课》。

5、组织理论学习,完成读书摘抄。

6、期末教研组工作小结(再次检查需上交或上传的各种材料)。

一年级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第十篇】

本班共有40名学生,其中有男生20人,女生20人。由于学生刚进入新的环境,对小学学习没有一个鲜明的概念,再加之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因此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抓纪律和安全问题。

第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班级里实行班干部责任制。挑选和培养优秀小干部,形成班级集体领导核心,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集体纪律,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第二:狠抓学生的学习,促使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上充分地展开竞争,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动性,要多开展相应竞赛活动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重视主题班会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用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增强班级凝聚力,要开展好主题班会。

第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班级卫生实行责任到位制,每天小结进行奖惩。个人卫生实行监督。

三、具体措施。

一、常规教育方面。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初重视对学生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如在校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要有礼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学时佩戴红领巾和校徽,使孩子们明白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努力争做文明达标生,并逐步养成文明习惯。

2、认真开展安全教育。经常教育学生注意交通、饮食、活动等安全,指导管理好中午在校用膳学生,及时处理偶发事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认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二、班级纪律方面。

1、制定班规班纪,并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奖励,分发奖券,积累一定的奖券后可以向老师兑换奖章,并展示在教师的后墙上,当然,也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2、课间提倡文明休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阅读、下棋或跳绳等活动。

3、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将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

三、卫生方面。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勤洗澡,勤洗头,勤剪指甲。

2、班级卫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和教师一起清扫,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

四、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而班干部却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包括班长和组长),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1、做好对小组长、课代表的指导工作。每月一次班干部竞选,每天两个班干部岗位,开好班干部会议,培养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及健康的舆论。

2、美化班级环境,定期更换黑板报;加强对班队干部的培养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限度地让更多的学生在不同的干部岗位上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全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倡导以班级为荣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学习方面。

1、及时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点难点上下工夫,以促进全班成绩的平稳、扎实地上升。

2、经常与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配合任科教师,深化培优辅困工作,平衡学生的学科发展,努力培养学生乐学善思,刻苦学习的良好品质。

六、其他方面。

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教育学生珍惜同学友谊,学会关心人,懂得尊重人,虚心好学,团结友爱,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