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2023年圆明园作文实用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300字]2023年圆明园作文实用”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圆明园作文300字篇1
走进园林,小桥流水、楼台亭榭、假山喷泉、荷池垂柳、错落有致,交相辉映。
“清风拂绿柳,人在画中游。”正值这生机勃勃的时节,漫步于林间,一眼望去,棵棵垂柳犹如一位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摆动着绿色的连衣裙,又好像挂着一道绿色的帷幔,如轻烟,似绿雾,宛如翠浪翻空,柔美飘逸。那丝丝秀发滑过我的脸颊,我的心也随着柳丝飞扬,我仿佛变成了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这碧绿的丝带秋千上荡啊荡!
“四面荷花三面柳”,赏尽垂柳品荷花。无论你是置身于赛过杭州西子湖的“曲院风荷”,还是漫步在依山面湖的“平湖秋月”,荷花总是挤满了你的眼球。那圆盘似的荷叶如同一块块翡翠铺满了水池,朵朵荷花从圆盘中冒出来,亭亭玉立,妖娆抚媚,犹如一幅幅巧夺天工的锦缎。微风拂过湖面,荷叶轻轻地拍着水面,自然的节拍击出幽闲雅致 ,让人心旷神怡。我仿佛变成了一只蜻蜓,与荷花仙子在盘中轻舞飞扬,时而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时而与碧水清波游敖嬉戏,我醉了!
有山有水怎么能没有桥,圆明园有一百多座桥,真是千姿百态。远远望去,赏荷桥犹如一条长长的巨龙盘卧在荷花池中;玉带桥拱高而薄,宛如一条玉带飘浮在溪水之上;如意桥紧紧地拉着两岸的小山;规月桥像一轮弯弯的月芽儿静静地躺在碧水与柳丝之间;残桥虽经岁月和历史的洗礼,但我却喜欢这半圆拱形,它与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完整的圆,透过这个圆,仿佛能看透圆明园的过去和未来。
到圆明园不得不去的就是西洋楼遗址了,昔日宏伟壮观的“大水法”如今已是残檐断壁,游人们只能在狼藉中寻找着历史的痕迹。“观水法”前,一群红领巾吸引了我们的脚步,他们正对着五星红旗宣示:永远热爱祖国,热爱国旗!
出了圆明园,我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外留影,我的理想随之诞生,我要踏进这样的高等学府,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我要亲眼见证祖国的腾飞,让圆明园的耻辱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永远淹没!
圆明园作文300字篇2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清朝中期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7] 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与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乾隆三
十四年(1769)春和园归入圆明园,正式定名为“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下来。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长春园宫门,五楹,门外左右各有铜麒麟一只(现仅存一只,陈列于颐和园仁寿殿前)。其南建影壁一座。入门为澹怀堂,九楹,卷棚歇山顶,前有月台丹陛,东西配殿五楹。正殿之北为河岸,建方亭一座,有廊与正殿相通。亭西为长春桥,十孔。过桥向北,经山口,即为园内核心建筑——含经堂建筑群。含经堂前设牌楼三座,两面为八字影壁。入门为五楹含经堂,是乾隆帝吟经之所。再北为淳化轩(圆明三园中最宏大的建筑,有《淳化阁帖》摹版),蕴真斋。出后门为“得胜盖”敞厅,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帝在此获知平定大小和卓之役而建为纪念。此外还有涵光室、理心楼、味腴书屋。东墙外买卖街等建筑。含经堂建筑群规模富丽宏大,布局参考紫禁城宁寿宫,是乾隆计划退位后常居的住所。
含经堂西为思永斋,建工字殿十七楹。思永斋前建小有天园。思永斋北为海岳开襟,是湖面上建造的双层圆形石台,上有殿宇三层。海岳开襟之东隔水为仙人承露台,台南为茜园,以石取胜,建有茜园八景。乾隆帝自杭州运来的南宋德寿宫遗石“青莲朵”亦陈列于此。含经堂之东为玉玲珑馆、鹤安斋、映清斋、茹园、鉴园等景点,园东北角为狮子林(仿苏州狮子林),园北有法慧寺、多宝琉璃塔、宝相寺、泽兰堂等建筑。再北即为西洋楼景区。
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中国不少传统手法。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
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起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却是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士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