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个性特征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877645

【导言】此例“个性特征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个性特征1

关键词:太极拳;心理特征;初探

太极拳既是一项古老的文化遗产,又是一项纳入现代体育赛事的竞赛项目。作为一项古老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有关太极拳健身机理方面的研究较多,而有关太极拳健心机理的研究却很有限,尤其关于太极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探讨在武术理论界尚不多见。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这些特征对于太极拳练习者的言行举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反映了太极拳运动员的基本精神面貌和意识倾向,集中地体现了太极拳运动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在现代竞技武术运动中,人们演练太极拳已经不仅是单纯的健身,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现代体育项目的激烈竞争,提高太极拳的整体水平。因此竞争日趋激烈,对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太极名家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反复指出:“打拳心是主”,“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并要求“内宜鼓荡,外示安逸”。所以太极拳的演练是对运动员外显的技术和内隐的良好心理能力的抗衡交互作用,衡量一名太极拳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心理素质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将以太极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太极拳运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为现代太极拳运动的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实验组 全国太极拳、剑锦标赛的优秀专业太极拳运动员30名。

1.2.2 对照组 浙江省非专业太极拳运动员30名。

1.2 研究方法 采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特尔编制的由华东师范大学修订的卡氏16种个性特点的测试分析。卡氏个性测验量表是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个性心理测验之一,有公认的效度、信度较高的个性测验工具。他通过对各种生活情景、行为事件进行观察、测验,并对所得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因素分析法,将人的个性抽取出16种基本特征或称16个性因素(表2)。该量表共有187个测试题,每题有A、B、C三个答案供选择,测试后把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这16种个性因素在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的人格,相当完整地反映了一个人个性的全貌,

分专业和非专业运动员,发调查表各40份,回收35份和39份,随机抽取各30份。

数据处理方法:将回收的卡氏16种个性因素量表,进行数据处理,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统计学运算在CASIOFX―IBOP计算器上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3表明,与太极拳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的一些个性中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具有显著差异,敏感性、自律性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长期从事太极拳锻炼的运动员在个性特征方面表现为:

2.1.1 为人处世、处事上达观随和 实验组在乐群性这一项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得分高,二者相差2.05分。太极拳运动员给人的感觉比较安静、和蔼、乐观平稳、随和易相处,合作与适应的能力比较强,比较豁达,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太极拳运动本身外柔内刚,演练的动作则是柔和缓慢,平静安详、轻松舒适、心境开阔。所以根据测试者的所得数据及表现与运动员本身的特点是较吻合的。

2.1.2 以沉、静、稳为主的个性特征 太极运动主要表现在整个套路的体松心静,轻灵沉着之中,由沉方能静,进而达到稳的地步。实验组稳定性这一项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得分更高,二者相差2.07分。在某种程度上对稳定性的要求可以说到了“苛刻”的地步,有时一个轻微晃动就会导致比赛的失利,这是由它的特点、时间和空间、动作上的要求所决定的。比如:金鸡独立、退步跨虎、蹬脚、分腿等一些单腿独立支撑性动作,就是稳定性好坏的一种直接表现,虽然完成一个动作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但是心理的稳定是关键。在心理稳定的情况下,太极拳要求动作舒松,这样才能使动作绵绵不断,一气呵成。

2.1.3 坚韧顽强的意志力 在有恒性高一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得分差距进一步拉大,达到了2.27分。太极运动无论是赛场还是训练场,给人的感觉动作柔,节奏慢,时间久。特别是训练,长年累月,反反复复,至始至终都是在慢节奏中,训练课十分枯燥。而且心理上不能有大起大落的情绪,始终平静如水,在这样的训练中完全是恒心和惰性的抗衡,只有顽强的意志才能磨练出坚强的毅力。所以太极拳运动员必须具备坚定的恒心和极大的忍耐性,人们说太极拳是踏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2.1.4 敏感性高 实验组在这一项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得分差距达到了高度显著性差异的程度,二者相差4.25分。太极拳运动要求动作细腻,柔和缓慢,连绵不断。太极拳的起势动作出手抬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套路的速度。因为它的速度不能因时间的需要而随意调节。太极拳演练的速度和时间是互相牵制的。同时太极拳是以慢动作为主的,所以“柔”、“缓”、“敏感”是太极的动作特征。要求“运动如抽丝”那样均匀连贯,动作刚柔相间,用力不僵不拘,速度不忽快不忽慢,保持一定的均速运动,逐渐使身体动作能够在柔和缓慢的运动过程中掌握好均匀的运动速度。所以对运动速度,套路时间和动作本身的感知和控制及精确度,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

2.1.5 自律性高 太极运动员的自律性表现在自我克制的能力,自律谨严,能够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感情行为。众所周知任何比赛都会给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但是太极比赛又要求运动员神态安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具备较好的自律性。另一方面是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太极拳属内家拳,演练注重意识。首先得全神贯注,某些动作的内含完全靠意识体会。如一些细丝劲、发力等等,都沉浸在太极拳特点的意识之中。太极要求“先花心、后在身”,势换劲连,所以自律性的良好表现为善于控制、调节、稳定情绪,做到镇定自如,情绪饱满,精神贯注。

2.2 (表4)表明实验组30名太极拳运动员中中间型有19人,占63.33%,外向型11人,占36.67%。因此太极拳运动员多数属中间型,其次是外向型。

2.3 (表3)表明实验组30名太极拳运动员的平均心理健康指数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太极拳运动既是竞技体育,同时本身又包含了健身作用。太极不仅对外能够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够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增强智力,以及自我控制力和适应能力,所以通过长期的太极拳训练能得到强身益智的效能,并在心理、生理上得到显著改善和调节。另外运动创伤率低,也是太极拳项目与其他众多竞技体育项目的区别和特点之一。

2.4 对全国太极拳、剑锦标赛,部分优秀太极拳运动员就有关平时训练和比赛时的心理感受、比赛时的心理调节技巧,以及练习太极拳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访谈,可以总结归纳为两点:

1)训练中恒心和毅力是关键。太极拳属内家拳,某种意义上说并不要求运动员具有突出的身体素质,如速度、爆发力、弹跳等。但是它完全磨练和培养人的毅力,同时它又是属于那种日积月累功到自然成的项目,所以运动员的恒心与训练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

2)重视心理训练,特 别是赛前准备活动,要求稳定情绪,做到心平气和,肌肉舒松。为了达到以上要求,可以延长准备活动时间,逐步进入太极意识,同时提高肌温,调整与掌握好自已的心理状态,使紧张度能够达到一定的低值,上场前做到胸有成竹,呼吸沉稳,这样有助于技术水平的发挥,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优秀太极拳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乐群性、稳定性、敏感性、有恒性和自制性。

2)太极拳运动员的性格倾向以中间型为多数。

3)专业太极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均数明显高于非专业太极拳运动员。

3.2 建议 1)重视太极拳运动员的个性心理训练。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上面的3篇个性特征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个性特点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个性特点范文2

关键词聋哑学生 个性特点 教育方法

研究聋哑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根据聋哑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教育教学,是特殊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将对聋哑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教育问题作简单探讨。

1.聋哑学生的个性特点

聋哑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造成的听觉器官的障碍,使他们在感知事物的途径上与普通学生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也日渐显现。而这种心理问题,首先是因为生理缺陷的影响。由于生理缺陷所带来有关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特点,造成学生比正常儿童更多地表现出自卑、多疑、孤僻、急躁等表现。其次是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残疾人遭歧视,就业难,在工作中的同工不同酬等问题,虽然这些情况在正常人中也存在。但对于聋哑人来说却严重地伤害他们的感情,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和敌视心理。这些问题也同样影响着在校的聋哑学生。在校聋哑生的心理问题也比较多的出现在教育教学的个案当中。这便形成了聋哑儿童与健全儿童不同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他们特殊的个性特点。

聋哑学生的个性优势

模仿能力强,好奇心重。聋哑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总想问个究竟,并极具模仿能力。比如:看到电视、书本中的美丽舞蹈,都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上来。并且喜欢跳给别人看。因此学校的活动聋哑学生都会勇跃的参加。而且表演的非常精彩。

聋哑学生极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使得他们在特定领域可以发挥超常的潜力,通过教师耐心的辅导和引导,他们往往能获得可喜的进步。然而,同他们的个性优势比起来,个性方面的劣势是更值得教师重视和研究的。

聋哑学生的个性劣势

认识事物肤浅、片面。聋生无听力,既不能完全理解别人的语言,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周围环境仅限于表面现象的认识,感知事物比较笼统、模糊、不正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忽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本质上的特点,很难建立比较复杂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所以聋哑学生对事物、对问题的理解认识肤浅,常常带有局限性。

粗暴。由于先天的生理的缺陷和后天的环境因素的制约,而导致部分同学形成了易怒、任性、报复等不良的心理品质。缺乏自控能力。

自尊心强,喜欢表扬。聋哑学生总爱表现自己。做点好事总想让别人知道,老师表扬就特别的高兴,反之,做错了事却不想受到批评,也不愿看到别人的议论。受到批评后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思想单纯,处事缺乏理智,喜怒哀乐的控制力差。因此,聋哑学生容易受他人的引诱和欺骗。一旦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很难改变过来。

2.聋哑学生的教育方法探析

学校确立的教育目标要从聋哑学生实际出发,把特殊教育等同于普通教育,减轻聋哑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习的兴趣,将会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得当,根据聋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殊彩适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将积极影响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性格和作用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心理健康水平会在聋哑学生身上打下烙印。

校风不良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吃比穿、打闹、不讲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这些总是如果严重存在,就会腐蚀和污染聋哑儿童的心灵。因此,结合聋哑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以诚待人,给学生更多的信任与信心。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才能赢得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要设法讲好第一次话,开好第一次班会,上好第一次课,处理好第一次偶发事件……并自始至终踏实工作,以诚待人,如此才有利于师生间的坦诚交往。“爱在教育上是有很大感化力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老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情感最有效的手段。爱学生就是要重视学生,把学生当作与自老师己平等的有独立性的个体,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

以笑化人,给学生更多的平等与尊重

平等与尊重是人们自尊自爱的基本要求。这对聋哑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更需要正常人的平等对待与尊重。而平等和尊重又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特教教师要通过和蔼的态度、亲切的微笑、友善的举止来表达和对待每一名聋哑学生,要在心里真正做到不厌恶不歧视,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平等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得到和正常人一样的平等与尊重。

个性特征3

关键词李贺诗歌意象美学特征

李贺的诗以凄艳诡激诗风,“惊迈时辈”,屹然别立于中国诗歌长河,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对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虚荒诞幻”

黑格尔曾说过:“诗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艾青也认为:“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李贺可以说是最富于想象的作家之一。李贺的想象,是一种常人的思维很难进入的、甚至近于病态的天才幻想。正是这种丰富奇特的想象,使得李贺笔下的诗歌意象“幽深诡谲”、“奇而入怪”。对李贺诗歌意象的这一美学特点,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里有非常形象的概括:“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李贺诗歌意象的“奇而入怪”、“虚荒诞幻”首先表现为大量超现实意象的塑造。在诗歌极度繁荣的唐代诗坛上,能作超现实想象、并以构建超现实意象为审美追求的诗人寥寥无几,李贺无疑是这极少数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李贺深受屈原、李白的影响,为表达其苦闷情怀,总是竭力创设虚幻的、超现实的意象世界,如:“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等。比如同样是称颂丝织品的精美奇绝,白居易的《缭绫》基本上是从现实存在的事物中提炼出意象来进行比喻:“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而李贺《罗浮山人与葛篇》却是大量借用让人感到诡异莫测的意象来表达:“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载石床啼鬼工。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李贺诗歌意象的“虚荒诞幻”还表现为在塑造现实意象时,不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去加以描摹,而是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比如在李贺的笔下,风可以是酸的:“东关酸风射眸子”;鱼能够当坐骑:“放妾骑鱼撇波去”;金钗可以言语:“晓钗催鬓语南风”;浮云会发出水声:“银浦流云学水声”,马骨嶙峋刚硬,敲打时其响如铜:“上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太阳光洁明亮,击之则声如玻璃:“羲和敲日玻璃声”;铜人能哭且泪重如铅:“忆君清泪如铅水”;香气有形且能咚咚作响:“玉炉碳火香冬冬”……如此等等,无不给人以新奇的感受。钱钟书有一段话虽然不是直接评价李贺的,但用它来概括李贺诗歌意象的这种特点,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①——李贺诗中的意象的确就是这样的怪诡。

二、“阴幽飒沓”

李贺生活在各种矛盾复杂交织的唐贞元元和年间,虽然才华横溢、富于幻想、有远大的抱负,但腐朽的政治、险恶的世态、沦落的家境、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病的身体等,无不给他以致命的打击,使他陷入了未老先衰的生命悲愁之中:“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庞眉秋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年轻的身躯内包裹着的竟是一颗临老之心。正是这种与其生理发育极不相称的临老心态,赋予了李贺以老人般的审美感受能力,将他的审美发现和审美选择引向了一个相当特殊的范围,那就是“于昏黑杳冥中写出一派阴幽飒沓景象,令人毛悚”。王思任曰:李贺“人命至促,好景尽虚,故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类,幽冷溪刻”;谢榛云:李贺诗“险怪如夜壑风生,暝岩月堕,时时山精鬼火出焉;苦涩如枯林逆吹,阴崖冻雪,见者靡不惨然”;张表臣说:“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谓施诸廊庙则骇矣”;钱钟书先生指出:“求若长吉之意境阴凄,悚然毛骨者,无闻焉尔。……《神弦曲》所谓‘山魈食时人森寒’,正可谓长吉自作诗境。”②的确,李贺在刻画物象时,津津乐道于物象的老、死、枯、瘦、冷,而对物象雄浑壮阔的一面仿佛视而不见,由此也就形成了他诗歌独特的意象群,如:牛鬼蛇神、白骨幽魂、血雨腥风、荒坟野墓、寒蟾老兔、青狸白狐、老木魅、漆炬阴火、怨月啼花、枯枝败叶、瘦蛟毒虬……这些意象无一不具有“阴幽飒沓”的美学特征。《南山田中行》一诗较能体现李贺诗歌意象的这一特点:

秋野明,秋月白。塘水缪缪虫唧唧。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骄啼色。荒畦九月稻叉芽,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诗写秋野凄清幽冷之景:月色如霜,西风萧瑟,寂寥的旷野上杂草丛生,苔藓遍地,庄稼谷物稀稀落落;秋虫在夜幕下唧唧哀鸣,山花在寒风里幽幽啜泣,流泉在石缝中低低呜咽,残存的萤火在荒芜的田陇小路上飞来飞去,更有那鬼灯似的磷火,在黑暗的松林间飘荡闪烁。秋月、寒虫、冷花、荒畦、蛰萤、鬼灯等等意象,织成了一张阴冷的网,使人不寒而栗。

如果说《南山田中行》关于“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之类的描写尚有现实依据性可言的话,那么李贺在生机勃勃的三月看到的却是“花城柳暗愁杀人”、“曲水漂香去不留,梨花落尽成秋苑”的萧条,并将花团锦簇、风景秀丽的四月描绘成“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残萼暗参差”,则更多地显示出了他对幽凄阴冷意象的独特嗜爱。

三、“设色秾妙”

李贺是我国古代诗人中运用色彩最具特色的一位。众所周知,我国古典诗歌是讲究恬静、不重色彩的,李贺却敢于突破传统的局限,他“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把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的感触,破译成复杂变幻的色彩意象,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对李贺诗歌这种奇诡非凡的色彩美,前人有许多精辟论述。宋代诗人陆游说:“贺词如百家锦衲,五色眩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清代方扶南云:“李贺如铁网珊瑚,初离碧海,映日澄鲜”;今人钱钟书认为:“长吉词诡调急,色浓藻密”,“幻情奇彩,前无古人”。这些评价颇有见地。据一位日本研究者统计,李贺的诗歌每三十个字中就有一色彩字,而王维诗在六十七个字里才有一色彩字,由此可见李贺对色彩的偏爱程度。可以说在中国诗歌史上,还找不出像李贺这样对色彩意象情有独钟的诗人。法国印象画派艺术大师莫奈曾说过,画画的时候,他忘记了眼前是什么东西,“看到的只是色彩,只是色彩的关系”。李贺在塑造诗歌意象时,其实也和莫奈画画一样,关注的“只是色彩,只是色彩的关系”。大千世界的众多物象,在被李贺捕捉到诗里成为他的诗歌意象之后,有的失去了名称,有的失去了形状姿态,最终这些物象留在诗中的就只有秾丽的色彩。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长吉“好用代词,不肯直说物名”。纵观李贺的诗歌创作,我们不难发现,被李贺用来借代物名的,大多数是与此物有关的色彩词语。对于李贺诗中的这种借代,兹举数例说明之,比如“甘露洗空绿”:“空绿”代指天空;“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代指血;“新翠舞衿净如水”:“新翠”代指春柳;“紫腻卷浮杯”:“紫腻”代指菜肴;“冷红泣露娇啼色”:“冷红”代指秋花;此外李贺还常以“细绿”代春草、以“碧华”代暮云、以“长翠”代水等等。除好用纯色彩词语来代指事物本体外,李贺还有意使色彩意象在诗歌繁多密集、层现叠出,如《残丝曲》、《昌谷诗》、《春归昌谷》、《雁门太守行》等,其中以《雁门太守行》最为人称道。《雁门太守行》是一首写战争的诗,按照朱世英先生的说法,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一般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的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意象,比如黑云、甲光、金鳞、秋色、燕脂、夜紫、红旗、玉龙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浓重艳丽的面画,有力地烘托出了酷烈的战争场面,产生了极强的表达效果。

四、“雕锼刚硬”

李贺写诗,求新求奇,刻意雕琢,用其母的话来说就是“要呕出心乃已耳”。关于这一点,前人早已明确指出,如高棅:“若长吉者,天纵奇才,惊迈时辈,所得离绝凡近,远去笔墨畦径”③,胡震亨:“长吉天才奇旷……故能镂剔异藻”④,黎简:“从来琢句之妙,无有过于长吉者”,叶衍兰:“李长吉诗,如镂金雕玉,无一字不经百炼,真呕心而出者也”,如此等等。李贺自己有诗为证:“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正因为李贺“字字句句欲传世”,所以其诗歌意象虽然新颖奇特,但“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人工斧凿痕迹比较明显,“字字皆雕锼”,“微情固掩,真质大伤”,不如李白诗歌意象那样清新飘逸。我们不妨以《恼公》中“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为例子来进行说明。这句诗乍一看确实令人费解:歌声怎么会像春天小草上的露水呢?原来这里用了逻辑思维的推移法:歌如珠,露如珠,所以歌如露。“劫灰飞尽古今平”也是如此:劫乃时间中事,平乃空间中事,两者并无关联;然劫既有灰,则时间变如空间之可扫平矣。

值得注意的是,李贺在雕刻意象时,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好取金石硬性特征作比喻”,“变轻清者为凝重,使流易者具锋芒”,所以其诗歌意象刚硬坚锐,富于力量和官能感受。众所周知,自然界中的声、光、月、云、风、霜、泪、水等本是虚空易流、轻清柔婉之物,但一旦进到李贺的诗中,就摇身一变,转化为凝重、坚锐、刚硬的意象,如“临歧击剑生铜吼”、“剑光照空天自碧”、“晓月当帘挂玉弓”、“黑云压城城欲摧”、“剔天磨刀割紫云”、“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霜重鼓寒声不起”、“忆君清泪如铅水”、“荒沟古水光如刀”等。

综上所述,李贺不愧是一位天才诗人,他在匆匆二十七年生命之旅中,以五彩之笔构筑了一个多姿多彩、瑰丽奇异的艺术世界。虽然他的艺术追求和风格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家的非议,但其呕心沥血,用全部生命和智慧浇灌出来的这些散发着幽香的艺术之花,将魅力永存,使人获得历时难忘的美感享受。

①钱钟书。钱钟书散文〔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②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877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