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素质教育在美国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78021

【导言】此例“素质教育在美国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素质教育在美国【第一篇】

素质教育从广义上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它包括对全民的政治思想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从狭义上说是专指非成人的学校教育中,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相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智能、促进其德智体谙方面都得到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音乐艺术教育

狭义的音乐艺术教育,指学校中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艺术教育。学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又可分为普通音乐艺术教育与专业音乐艺术教育两大类。

广义的音乐教育,是指一切通过传授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来建造或改变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操,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它不但包括学校音乐教育,还包括社会音乐教育(如少年宫、群艺馆、业余音乐艺术团体、老年大学等机构的音乐教育活动)、家庭音乐教育(如家庭中的音乐欣赏、器乐练习等活动)、个人音乐教育(如社会上的私人音乐教学等活动)等。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出现了电视音乐教育、广播音乐教育、网络音乐教育等越来越多的形式和渠道,所有社会成员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成为音乐教育的受教者。

对于音乐的美及其美育作用,人类的先哲们曾有过许多论述。在儒家著作《论语》中,有“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的记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图为乐之于斯也!中曾说过:‘节奏与乐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事物中的丑陋,但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并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而使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音乐家李斯特在《柏辽兹与舒曼》一文中也谈到:“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火焰。”

音乐艺术教育对培养一代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等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校中以群众性歌咏活动来对人们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现实生活、赞颂美好理想的教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这正是在发挥和利用音乐艺术的德育功能。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受教者的听觉、触觉、视觉等能力得到锻炼,还有很多机会运用想像,进行创造,这在无形中起到了培养和发展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作用。音乐艺术教育还有促进入的身心健康的作用。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培养弟子所设置的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音乐被放在了较重要的地位。他还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将音乐修养提升至关系到人格是否健全的高度。在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梁启超曾说:“盖欲改造国民的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国民政府时期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教育法令。都把音乐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音乐艺术教育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家庭、个人音乐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一时期既注重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重视音乐教育的传统,又非常注意吸取国外音乐艺术教育的优秀经验与教学方法,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在外国,古希腊“学校”中的课程“自由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就有音乐。欧洲许多国家初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比较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音乐艺术教育成为普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艺术教育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三、音乐艺术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艺术教育首要的目的与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受教者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詹姆斯默赛尔在他的《美国的学校音乐》一书中提出,音乐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对音乐的热情”。音乐艺术教育进一步的目的与任务是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感受和鉴赏音乐美、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高级动物,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艺术正是最擅长表现人类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感受和鉴赏音乐美,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无疑会对提高人类精神生活的层次,满足人类生活的精神需要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音乐教育渗透德育。达到一定的德育目的,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与任务之一。音乐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能适应和推动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的高尚完美的人。无论是培养受教者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感受和鉴赏音乐美、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还是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渗透思想教育、启智健体,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完善完美的人。

艺术教育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开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固有灵性,因为与艺术与美融合越多就越能感受到生命、生活中最微妙、最有趣味的部分;(2)活跃与完善人的思维能力,因为艺术审美可以同时开发人类大脑皮层的b、v两区的思维能力;(3)发挥人类在数百万年来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巨大潜力,即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理解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所以说广义艺术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造就几位专业艺术家,而应当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让学生们能够在平凡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生活中不断地认识美、发现美,也能够用平凡的事物来创造美、展示美,并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用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把握人生。

四、音乐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作为教育总体目标内容提出的,而音乐教育在这里是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手段提出的。讲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就是要确定在实现和达成素质教育总体目标活动中,音乐教育处在一种什么地位,有什么价值。它与其他教学形式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什么关联。又有什么不同,从而引起对音乐教育的关注与重视,以促进素质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和达成。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就教育目标而言,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那就是使受教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者最易于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就是多元综合实现和达成这一总体目标的教育形式。

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审美与非审美教育的融合统一:超越性与综合性的融合统一:感性与理性的融合统一;引导与观照、操作的融合统一。因此,音乐教育总是指向素质教育总体目标,涉及人的素质全面发 展的。素质教育是作为教育总体目标内容提出的,而艺术教育在这里是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手段提出的。

1、艺术教育直接影响到人的审美素质

提高人的审美素质是塑造人的关键。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爱美,但不是人人都懂美。爱美,只是认识的感性阶段,懂美,才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只有当人们把对美的追求自觉纳入到自己的行为轨迹之中,人才可以说具备了审美素质。实施艺术教育,引导他们由“爱美”到懂美,并把对美的追求,自觉地纳入到他们的行为之中,才可以说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审美素质。通过艺术教育这一主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激发他们对美的兴趣和追求,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做到“以美辅德”,促其素质的全面发展。

2、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全面思维

素质教育在美国【第二篇】

摘 要:素质信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获取并运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之必要途径。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其次,对中美两国的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了对比分析;再次,本文总结了目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借鉴美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经验,提出促进我国大学生信息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比较研究

Abstract: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s the necessary way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obtain and use knowledge an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Chines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with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Chines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the college ,this article giv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hines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by learning the experience from America.

Key words: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comparative study

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潮流中,信息、知识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质作为终身学习和知识技术创新的必备条件,受到各国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关注。美国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发祥地,在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

1.信息素质的基本内涵

“信息素质”最早是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指出:“信息素质”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能”;[1]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提出到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有关信息素质的含义,即“具备信息素质的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2]这一定义指出要具备信息素质就要拥有审时度势的眼光,具有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200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面向素质社会”的学术会议明确声明:信息素质是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截止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信息素质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2.中美大学生信息素质对比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质的培养在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情况进行分析很有必要。美国作为世界上信息素质的发祥地,其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相较于其他国家有着一定的优势。本文就我国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情况与美国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具体对比分析如下:

教育体制方面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国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便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小学素质教育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中。与此同时,美国实施了一套完备的信息素质教育计划纲要,这份纲要的适用人群包括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大学生。并且建立了完善的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设备,为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如,1996年,美国确定了“信息素质教育在普通教育计划中的作用框架”。佛罗里达大学由教学研究所共同设计了七个系列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其中四个系列的课程是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另外三个系列是对高年级大学生开设的,并且将七个系列的课程制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上网具体操作。[3]在我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才从大学开始。然而,不少大学生依然不清楚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文献、获取信息。这足以见得我国信息素质教育起步晚,学生信息素质的意识和技能薄弱。

教育方式方面

信息素质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开设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和嵌入其他课程等。中美两国在信息素质教育方式上各有不同。美国在早期便开设了信息素质教育课,并且于1996年确定了“信息素质教育在普通教育计划中的作用框架”。如,弗洛里达大学教学研究所和图书馆合作设置了七个相关的系列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有关资料显示,1995年,美国有28%的大学提供网上课程,到1998年已经猛增到60%。与此同时,美国在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中也嵌入其他课程。而我国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开设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开展相应的信息素质教育讲座等。相较于美国大学生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和灵活、开放、形象、个性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过于简单,内容过于肤浅,交互性、系统性也不够强。

图书馆合作方面

在图书馆合作程度上我国与美国也存在一定差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合作项目就快速发展。许多大学图书馆之间开展了信息素质教育合作项目,并且致力于开发Web的在线素质教育课程。其中IILI则便是犹他州各大学在UALC的协调下,大学图书馆合作开发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指南的典范。同时,美国大学图书馆还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这种合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合作,;另一种是图书馆与校内外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我国大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程度比较低,而与其他机构或单位之间几乎没有合作。对于开展大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CALIS正在准备联合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发信息素质教育的统一平台,但目前也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4]

师资力量方面

美国有专职教师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这些专职教师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时间操作技巧。美国政府对信息素质教育师资质量的非常重视,它建议将教育技术投资中的30%用于师资培训。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对信息素质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如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相关的讲座、引进相关的信息资源等。但是,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缺乏专职教师;第二,教师的信息素质技能比较弱。目前,给大学生上信息素质教育课和对其进行实践操作指导的教师绝大部分是图书馆馆员。他们一方面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有限;另一方面,他们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

资金投入方面

美国政府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投入比较多,以确保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据美国巴特利研究所估计,近十年,美国至少有2500亿至40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网络教育领域。除过政府的资助外,美国信息素质教育的项目资金来源还包括社团资助、公司资助、学校拨款等。但是,国内信息素质教育项目与国外不同,教育项目资金主要是由政府资助,如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教育,项目经费等,来源比较单一。[5]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美国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教育合作、师资力量和资金投入五个方面。

3.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中美两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意识淡薄

从上述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美国从小就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而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生群体主要是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这个阶段,我们的学生就与美国学生拉开了距离。我们的大学生从小就缺乏信息素质意识。在大学,学校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恶补,使他们对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了解。这种短时间内的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而且对信息知识的了解也是片面的、肤浅的。因此,我国学生对信息素质教育的反应、理解还只是处于一个初级的关注、认识阶段。学生对检索语言、检索符号、检索的相关工具的运用等还不熟悉,没有掌握相关的检索技巧,不具备相应的检索技能。

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开设相关的文献检索课程,这种课程一般是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作为选修课,必然有些学生没有选这门课程,而且学生在心理上也会认为选修课就是可选可不选的课,这无形中就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而且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这种课程的课时少。与此同时,这种课的代课老师绝大多数是图书馆的馆员,常言道:“术业有专攻”。但是,馆员们没有经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让馆员给学生代课,学生从心理上会觉得老师没有权威,也就影响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和动力,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文献检索课的授课形式也主要是大堂课(一个教室容纳上百学生,甚至几百名学生),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很难达到师生互动,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信息素质教育的合作程度低

我国大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比较少,即使图书馆之间有合作,也是为数比较少的几个高校图书馆进行合作,而且合作程度比较低。像前面所说的“对于开展大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CALIS正在准备联合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发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统一平台,但目前也还只是出于探索阶段。”而且目前我国大学图书馆与其他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也比较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进程。主要表现为对师生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受到限制。尽管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扩充图书馆信息资源,但是毕竟“匹夫之勇”不如“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中担任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师基本上是图书馆馆员,基本没有专职、专业的信息课程教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代课的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信息素质培训,对信息课程的基本知识、相关技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掌握都不够;另一方面是这些所谓信息课程教师一面要做自己的工作,一面要给学生代课,这样身兼数职,难免会有顾及不周的地方。由于工作压力大,可能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这样必然会影响两边的工作。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将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相较于美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资金来源渠道的广泛程度而言,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项目资金来源较单一。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与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要求不相符。这将不利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水平还比较低,在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4.提升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对策

通过对中美两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美国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发现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提早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通过前面对中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对比分析,了解到美国从小就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而我国真正的信息素质教育是从大学才开始的。这造成我们学生对信息的敏锐度低、信息意识淡薄。从意识与行为的辩证关系来看,意识对行为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而且长期形成的潜在的正确的意识必定能对行为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意识的形成并且内化为人的内在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意识培养,从小就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让其树立正确的信息素质意识,为掌握相关的信息检索知识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现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统一

通过对中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对比分析,以及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剖析,了解到目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形式单一。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批判性地学习美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经验,实行开放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的信息教育。具体就是:首先,拓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渠道。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信息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实行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以此增加学生实践操作机会,提高操作技能,改变传统的大课堂授课带来的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现状。因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而且形式灵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次,增加信息课程的课时;最后,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信息课程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

加强图书馆之间以及图书馆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之间合作程度低以及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作较少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有包容兼蓄的意识和观念,在思想上接受“合作”;其次,其他机构也应积极与图书馆加强沟通交流,如院、系、教研室等可以加强与图书馆的联系,为高校间的合作积累一定的经验;再次,相关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支持,增强高校图书馆的合作意识;最后,社会其他单位可以积极与高校图书馆加强联系,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为校企合作搭建良好的平台。

组建一支高水平、专业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

针对目前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性、专职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首先,高校可以通过招聘相关信息专业的教师以弥补教师力量的不足;其次,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强化教师对信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熟悉、深化和拓展;最后,学校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合作的信息平台,促进高校间信息课程教师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让教师在这样开放、灵活、互动的交流平台中不断提升自己,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提高技能,从而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拓宽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资金来源渠道

资金是实现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物质保障。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资金来源单一的情况,必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首先,确保政府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资助;其次,高校可以走出去,面向社会集资。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科研成果,企业投资一定的资金,来缓解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资金不足的情况;再次,高校自身要不断提升创造才能的能力,不断产出科研成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并将其运用于生产,从而获取一定的资金,拓宽信息素质教育资金来源渠道;最后,高校可以通过联系校友、个人基金等形式来获取信息教育资金。

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质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尽管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较于美国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批判性地学习其先进的信息素质教育成果,形成富有我国高校特色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作者单位:人文与经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Paul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and priorities[J].U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1974(5):115-119

[2] Commission Information Literacy:Fural Report[J].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2004(1):121-127

[3] 杜永美。美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启示[J].管理\制度(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0(10):93

素质教育在美国【第三篇】

关健词:素质教育;陶艺教学;审美品格;综合创造力

陶艺教学作为大、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教学内容离不开对学生审美教育和艺术思维的培养。这里所指的审美教育,包括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

审美形态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对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包括艺术品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辨能力,它侧重于对象之客观形态的描述和认识;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诸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最终落实为某种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本文通过对中国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的回顾,分析素质教育与陶艺教学之间的联系及陶艺教学的培养目标,从教学思想和方法构建等方面来阐述陶艺教学在大、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它长期影响世界陶瓷的发展,世界对中国灿烂文化的认识也是从陶器开始的,中国的陶瓷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我国陶艺教育却发展缓慢,自上世纪初在湖南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学校开始,我国陶艺教育虽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时至今日,国内开设陶瓷艺术专业的高校尚不足30 所。国内的陶艺教育大致可分为专业性陶艺教育和普及性陶艺教育。专业性的陶艺教育多集中在全国各艺术院校和国内主要陶瓷产区,普及性陶艺教育主要分布在大中小学教育机构以及各个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面的社会人群当中。但从设计理念到公共艺术的介入以及陶艺教育普及率等方面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曾经享有的陶瓷大国美誉似乎风光不再。

发达国家的陶艺教育,虽也是在上世纪初开始发展,但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介入,国外的陶艺创作早已融入了当代艺术形式当中,陶艺以其在现代生活和艺术观念的独具表现,与其它艺术门类一起构成了当代艺术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在大中小学各层次的教学上,陶艺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育体系。

在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陶艺教育已进入大学、中学、小学课堂,陶艺创作和陶艺教育非常普及。在美国,有近500 所高等院校可提供陶艺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由于陶艺和人们生活贴近,泥土与人们的亲密性,加之陶艺能培养、训练学生的创作观念和思维,大中小学都设有陶艺课程,社区学院和各种活动中心开设陶艺课程的就更多了,并且家庭式的陶艺作坊普及率很高;在日本,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美术都全面和完善地开设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立体造型能力的粘土、陶泥课;在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也都在幼儿、中小学当中开展陶艺教学课程,特别在韩国只要是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就会有陶艺专业。

而在我国,除少数专业院校四年本科教育有陶艺课程设置外,中学、小学陶艺课程设置一直都是凤毛麟角!但我们看陶艺教育为学校素质教育带来的生气,学生们不仅会从中学到陶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养性、静气、识史、追求完美、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品行意志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陶艺活动符合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特点,又充分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勿庸置疑,逆转!进入21 世纪,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00 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2002 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各类学校艺术教师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造性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空间”。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审美思想、审美情感、审美心理的形象化、具体化的凝聚。尽显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貌与把握美、创造美的能力方法与方式。陶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陶艺教学,让学生了解陶瓷文化,丰富学生文化视野,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为,中国陶瓷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不仅在于制瓷工艺,而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陶艺作为一门制作较为自由随意的艺术形式及陶艺教学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极具趣味的学习过程,为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能极大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提升和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这是因为,陶艺课程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在素质教育的两个方面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有更多主动发展的空间。

何为素质教育呢?素质,其概念古已有之。素质,一指事物是性质;二是素质品质、资质;三为心理学所指人的精神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素质教育,是以开发青少年、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提高审美、强身健体、热爱劳动、培养创造力、发挥潜能,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综合教育。

英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曾说:“一个道德高尚的和知识渊博的人,尽管他是个优秀的人,甚至是伟大的人,但毕竟只能算是半个人。因为人们就像天生的聋子和瞎子一样,没有发现艺术世界中美的能力。所以在大多数人身上,审美能力正像推理能力和道德观念一样,是需要唤起、引导和培养的”。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的途径在于通过艺术素质教育的实施,公共陶艺教育作为大中小学的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内容离不开对学生审美教育和艺术思维的培养。陶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门类,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提高有着积极的潜在功能。“修身养性”早已为古人重视,“陶冶情操”正是陶艺精神的体现,而它独有的魅力正是开展综合素质教育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

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正式把陶艺作为教学内容列入其中。中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中有“泥工”、“泥塑”、“陶艺”等部分。不过,劳技课程也将陶艺内容作为六年级一个单元的教学部分。这样,就出现了陶艺教学在不同学科的“碰撞”现象。学科属性模糊不清,教材编写形式单一,成为制约陶艺教育发展的因素。在国外,陶艺教学隶属“大美劳”的课程范畴,这门既注重工艺性又强调审美性的工艺美术课程,应该具有属于自身的课程体系,即整合美术与劳技的学科特点,建立偏重于艺术审美方向的课程目标与评价体系。

这是因为,陶艺既有美术学科的共性,又有着区别于其他美术门类的独特性。任何一件陶艺作品都是材料质地、工艺手段、艺术表现形式三者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实践的综合体现。陶艺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具备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陶艺课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要通过亲手制作陶艺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陶艺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性的空间,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理想”通过艺术实践转变为现实。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做陶技能的发展,而是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当学生在制作一样作品时,他首先要考虑表现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表现,这就需要调动他的思维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怎样去发现美的形、色、物,并能分析其中的问题,这就需要观察和分析能力。陶艺教学的过程是符合审美的知、情、意功能的,即审美知觉、审美趣味、艺术判断的结合统一。

陶艺作为一门对青少年的审美品格和艺术思维、综合创造力培养、提升的密不可分的学科,并且陶艺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非智力因素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陶艺制作,学生能够获得充分运用创造力的机会。在陶艺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技能教育,又要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感受泥性和动手制作的实践活动,使眼、手、脑更加协调一致,加上个人的创造力,创作出新颖独特的作品。而从欣赏课上所获得的系统的分析美的法则,以及从作品中感受到的精神力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非常有益。因此,在陶艺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关注欣赏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从全方位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陶艺教育对于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正如美国美学教育家罗恩菲德所言:“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们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目的的一项重要目标已达到。”

素质教育在美国【第四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造力教学模式教育体制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首要问题就是要消除贫困,改变落后,而要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然而,正如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也面临这样一些问题: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文化相对落后,经济不够发达等形成了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现实,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社会发展对人才急需的状况与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现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素质教育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及其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和特点

众所周知,今天的美术教育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我国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运用美术手段,感染培养受教育者的一种社会工作和社会文化现象。它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学-山草香§ 校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照上述教育总体要求,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他辅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项工作。”

我国的教育体制经历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究其根源在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应试教育本应是一种旨在为社会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的学校教育活动。问题出在,当升学竞争日益激烈时,应试教育会偏离初衷,走向其反面,将考试绝对化,惟分数是从。自然,其负面效应会随之而来,从而背离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这个时候,一种旨在培养个体社会生存能力,塑造个体健康人格,为社会输送真正有用人才的素质教育就应运而生。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

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②“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其目的集中在人格的培养上,注重智力为知的素质,气质为情的素质,性格为意的素质,能力为技的素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各方面有着学科独特的优势。

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规律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④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曾有过这样的表述:“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⑤而一个社会是否有利于其成员创造力的发挥,最重要的是通过其教育表现出来的。所以到了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美术家,如罗恩菲德等人,甚至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至独一无二的高度。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也都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

2、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我们知道,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美术能影响人的文化、修养、品位、情绪,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一直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宽松和谐不足;这样沉闷的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无疑是一种伤害。

2001年7月份,我参加了广东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在支教单位——韶关市曲江县犁市镇中学,我担任了初一级和初二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平时古板的教学活动已经让这些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倦,如果我还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话,效果势必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创建较好的学习气氛,我利用学生们常见的物品,如黄豆、绿豆、红豆等作为作画的材料,先在纸板上用笔画了简单的图案,然后借助胶水,运用美术造型知识,拼贴起自己喜爱的图案来。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而且想象力也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3、美术教育与各学科的教育相辅相成。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却绝不是孤立的。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各科教材中,有许多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只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而且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譬如,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教学中,为课文绘制插图,教师通过图文的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配合化学实验课,用试剂绘制山水画,通过喷染不同试剂进行化学反应,显现出使人变幻莫测的绚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还可以密切结合学校的开展的各项活动,绘制大量的图画、海报等,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作用。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即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即思想、感情、道德、兴趣、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基本内容。美育有助于智力的发展。艺术美感作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直观的因素,有助于创造心理的形成。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由认识走向创造的过程,仅仅靠科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艺术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共同完成。

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三、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本质相同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使他们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在学校各学科的教育中,强化美术教育,有利于对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视觉形象的阅读能力;更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它自身的实现,也有赖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要进步,就得依靠先进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美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正好给其他学科带了个好头。

随着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严格按照社会短期需求进行“订制”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愈发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由专才培养向通才培养的转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而在实现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比系科设置改革等措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培养的转变,而日趋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受到普遍的质疑,也就在情理之中。虽然在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方面,还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和长期的探索,但是,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至少使人们看到实现上述转变的可能。同时,人们的自主意识、自我实现、自我认同的意识和愿望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普遍增强。过去那种对人才进行工具化理解的观念受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质疑。以进行单纯的知识学习,甚至以应试训练为手段,以实现逐级“攀登”的功利性“成材”教育,已经很难继续满足受教育者自我实现的要求和人格养成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办学的方式还是教学的体制,就亟需转变了。

广州市执信中学在美术教育方面就有一个很值得推崇的举措,即通过对陶艺课的重视和推广,进行特色教学,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致,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科的全面发展,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结束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素质教育离不开学校的艺术教育。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人格境界、智力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因此,重视艺术教育同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全面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美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育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

我们相信,随着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地被社会认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将不再是一个难题。21世纪的科学教育一定是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

参考文献

①周岩,《未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及其观念更新》,《中国美术教育》,原国家教委委托南京师范大学主办,1995年第五期,出版。

②《素质教育研究》,戚建庄、金法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③彭显宏,《试论素质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及审美教育》,《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第三期,出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97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