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高中劳动教育【精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47621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高中劳动教育【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中劳动教育【第一篇】

榕树,是我们温州市的市树,属桑科椿,是常绿大乔木,高20-25米,生支柱根和气根。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花序托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扁倒卵球形,直径5-l0毫米,乳白色,成熟时黄色或淡红色;瘿花和雌花同生于一花托中。

温州榕树是我国纬度最高的榕树群落。像新桥镇的大榕树是我市目前年岁最大的榕树,树龄已达1000余年,要14个人才能合抱。特别是温溪古榕群,还是电影《阿诗玛》、《蓝天鸽哨》的拍摄外景呢。可见榕树的美就不必我来叙述了。

为了更多地了解榕树,学校准备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组织校科技小组到室外开展科学调查。调查的主题就是:了解榕树的生长习性。

十月二日,校科技小组共分成四路人马,向四个地点出发,我随第四小队来到了市中心的马鞍池路,对这儿的两棵榕树进行调查。

经走访当地老人得知,马鞍池路的两棵溶树原先是长在河边的,树龄都在百年以上。由于城市的改造,而今这两棵树已变成了长在马鞍池路与小南路的交叉口,就像两位忠职的交警,在有序的指挥着东西南北来往车辆的分流。

经过一番观察和测量,我们掌握了如下一组数据:

树高约十米左右;

树冠最大直径约十一米左右;

树干最大处周长约五米左右;

树干已由许多气根缠绕,气根的缝隙里寄生着许多蚂蚁、蜘蛛、蜈蚣、软体虫等小动物;

没有发现新生的气根;

树冠的延伸,西南方比东北方长一米多;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知道,第五条的原因是由于汽车尾气及工厂有毒气体的排放,影响了空气的质量,使气根无法生长。第六条的原因是,西南方正好是十字路口,空气流通,阳光充沛,所以利于枝叶的生长,而东北方受高楼的影响,缺少阳光和空气流通,阻碍了枝叶的生长。

通过这次调查,使我们知道这两棵榕树的生长状况基本良好。但是,空气的污染和城市高楼的密集度,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了。

为了我们的市树,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想,我们该做些什么了,不能再等待了。

高中劳动教育【第二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具体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统筹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重点打造1所本科高校教学实验农场、10个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遴选10个劳动教育示范县(市、区),遴选立项100个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00所省级劳动教育项目试点学校,以点带面,实现“校校有场地、县县有基地”,带动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三)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义务教育阶段要将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渠道,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应结合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职业院校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在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生产实习、工业劳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中加强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能力的培养。普通高校要结合学校自身培养定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将大学生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服务社会,不断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劳动教育培养目标,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特色,融专业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公益劳动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探索实施劳动实践教育,可邀请农技人员、农业种植能手等到学校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创客空间,引导学生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四)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

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设立宿舍管理、食堂帮厨、快递收发、校园绿化等勤工助学岗,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一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把学校草地、花坛、食堂、餐厅、宿舍、文体设施等作为学生接受劳动实践的场所,明确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学校日常管理、清洁卫生事务,参与校园绿化管理、文体设施清洁、学生宿舍整理、食堂餐厅保洁、餐具清洗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辟“校园农场”,设立校本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或“田园课堂”,适当开展种养劳动实践。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活动,或到“校农结合”基地开展劳动实践。高校应当设置劳动实践月或实践周,在实训实践中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明确学分计算方式。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生园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穿衣、吃饭、如厕、收拾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协助家长完成择菜、浇花、摆放碗筷等简单的家务劳动。可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保障家庭劳动实践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学生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劳动家庭作业以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立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适当帮助父母或其他长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主。学生家务劳动以整理内务为主。学生和中学生以内务整理、洗菜、煮饭、炒菜、洗碗、洗衣、家庭卫生保洁、购物、器具修理等日常家务劳动为主。中小学生每学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六)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劳动教育。

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小学高年级以上校外劳动每学年不少于1次;高校结合专业实习实践开展校外劳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千村万户”劳动实践月或劳动体验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劳动。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职业体验活动等。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要立足自身的办学定位,结合乡村振兴、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发挥学生专业特长,以劳动互助和服务社会的方式,设立促进学生劳动情感养成、劳动能力提升的系列劳动教育品牌引领项目。

(七)统筹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1至4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5至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一年级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要尽可能兼顾多种活动方式,整合实施。普通高校应围绕或依托专业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开展各种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应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劳动教育。

(八)统筹课时安排。

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一半以上时间采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职业院校专题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可在已有课程中设立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以专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小学三年级以上可设劳动日,每月1次;也可设劳动周,每学年1次。

(九)统筹专业融合。

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中小学要加大对学生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围绕就业创业,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普通高校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专业实验、生产实习、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田野调查等有机结合起来。

(十)统筹成果呈现。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生每学年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鼓励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作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发展指导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或项目设计方案;高中三年期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选择至少一门专题教育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校学生必须完成至少2次社会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学生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核结果计入学生学业成绩。

(十一)加强统筹领导。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加强县级统筹,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型服务性劳动,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特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力量,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机会和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配合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十二)加强经费投入。

各市(州)、县(市、区)要统筹中央补助资金、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和自有财力,以及通过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各地要将劳动教育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并由主管部门在部门的购买服务目录中进行细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促进社会力量提供更优质的劳动教育服务。

(十三)加强师资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校劳动课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待遇。多渠道多举措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规模和特点,配备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支持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与职业院校建立师资交流机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十四)加强资源开发。

各地要把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因校制宜,扎根本土,充分挖掘、运用所在区域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社区建设需要,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依托“校农结合”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劳动体验教育。通过自建或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以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创新创业等为主要内容的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技术实践教室,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确认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城乡社区、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城镇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涉农涉工高校、职业院校要优化教学实验农场和教学实训中心教育教学功能,向全省大中小学开设劳动体验营。启动省级劳动实践教育和高校实验区创建工作。

(十五)加强安全保障。

以县为单位建立完善劳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劳动安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安全劳动意识。强化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劳动实践活动。贯彻落实《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支持各地各学校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完善校方责任险和无过失责任险,探索开发与学生劳动安全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发挥保险在化解学校安全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六)加强督导检查。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对市(州)、县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并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次数、劳动实践态度、实际操作、劳动实践成果等具体劳动实践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高中劳动教育【第三篇】

1、通过活动让学生相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快乐,从小培育爱劳动的习惯。

3、教化学生敬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劳动。

1、搜集名人或身边感人的劳动故事。

2、视察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用一句说话夸夸他。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什么?这干净、整齐、舒适的环境是我们的值日生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创建出来的。劳动创建了美、创建了完备的生活,劳动是最光荣的!

(二)学会敬重劳动者。

劳动仅有分工不一样,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是最值得敬重的人。让我们为这些可敬的劳动者送上最美的'赞歌吧!

下面请观赏诗朗诵《劳动之歌》。

劳动如多彩的光是那么明媚,劳动创建出千般愉快,劳动使机器在飞速地动,

劳动使万物承载世界,我要为劳动者唱赞歌。无论坚守在什么岗位,

无论岗位是多么平凡,都是劳动创建新的生活。劳动是事业的根本,

劳动才能获得新的生活。劳动是人类永久的旋律,劳动是勤劳者心灵之歌。

(三)共享劳动的故事。

(四)表扬爱劳动的同学。

劳动是可敬的,劳动是光荣的。同学们,擦亮我们的眼睛,看看我们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他们平常是怎样做的?让我们向他竖起赞许的大拇指,说一句赞美他的话!

(四)点燃热爱劳动之情。

(五)班长发起“爱劳动,惜成果”的倡议。

劳动光荣,懒散可耻。我们应从今刻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体此刻日常的生活中,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吧!(班长宣读“爱劳动,惜成果”倡议书)。

“爱劳动,惜成果”倡议书。

1、在家做爱劳动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衣服自己洗,帮爸妈洗洗碗、扫扫地。

2、在校做爱劳动的好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专心地参与班级劳动如扫地、拖楼梯,擦窗、拣公共场地的垃圾等,把教室和公共区打扫得干净。

3、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比如,每当你奢侈一些饭菜时,你应当想到这是农夫伯伯的劳动成果,不就应奢侈,比如,你走出教室的时候,你应当想想教室里的电灯是工人叔叔的不就应奢侈电,就应把灯关掉,还比如,你洗好手后就应刚好把水龙头关掉,不能奢侈水。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灵活的手,让我们用双手学会服务,学会劳动,学会创建,都来做勤劳好孩子;让我们用汗水描绘自己的幻想,用双手创建完备的将来!

高中劳动教育【第四篇】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它是教师探索思考课堂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日志、专家评课、同事交流、自我评估、行动改进等步骤,不断深化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反思、意义、特征、内容、方法。

问题的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监督人,也是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者。教师需要在组织、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对自我和他人的教学进行观察,收集有关教学及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扮演角色的资料,通过内省(回忆,分析)教学过程,对自我进行评估,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力求教学更完美。这种观察、分析、评估的过程实质为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行为有极强的内在动力,能够合理的发挥教师的内在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或同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能力。通俗地讲,就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

二、为何要进行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三、教学反思的特征。

教学反思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批判性,即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教然后知困”,当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用“不满”的心态,对教学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化的总结与提升。二是创造性,即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的支持与指导下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观点,以此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三是自主性,即用自主、自觉的态度去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是一种高度自觉和自主的自我研修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方式。四是发展性,即能使教师得到发展。反思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其中得到提升与发展。教学反思的真谛应该使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正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高目标迈进。

四、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简单地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其中,教学理念侧重于理论,教学行为侧重于实践,而且只有当理论和实践能够以一种统一的方式被教师自我“否定”的时候,教学反思才是可能的和有效的,教师的自我建构才是有意义的。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第三,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构建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科学、有效地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时,教师要学会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就会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我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以下五种方法。

1.教学日记反思法。

教学日记反思法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把当天的教学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的反思方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可见,教学日记的重要作用。教学日记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功之举,也就是取得的达到或高于期望值的成就。即教学过程中达成预设目标的措施,教学手段运用得当的体会,教学方法的创新,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情况等;(2)不足之处,也就是低于期望值的结果。对不足之处的记录可以包括: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对这些方面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进行深刻地剖析,提出修改措施,或写出“再教设计”,即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做。

2.教学案例研究反思法。

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事件或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案例的选择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价值性等原则。所谓真实性,是指案例发生在真实的教学中的真实的教学“故事”;所谓典型性,是指作为研究样本的案例,必须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所谓价值性,是指案例应具有研究探讨的价值。教学案例的素材可以是:(1)研究自己的教学,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2)观察同事的教学,从中搜集案例;(3)与学生谈心,从学生的口中搜集案例。教学案例搜集之后,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工具,对教学理念、学生观念、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理性反思。例如,在教学中常见到这种现象:一些教师对学生做错题的处理方法是错一罚三,甚至错一罚十,而学生尽管苦不堪言、极不情愿,但还是照办,其结果是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同类型题仍然出错。这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师必须依据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指导,深刻地剖析和反思,以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果。

3.交流对话反思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应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加强交流对话,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交流对话反思是通过与其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话来进行反思的方法。知识分子往往有“清高”的传统,“文人相轻”或“老死不相往来”是最要不得的。我们知道,教师的个人反思有一定的局限性,“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请同事参与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分析,提供不同观点,聆听“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反思。为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进行交流,可以向同事叙述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同事的看法,使自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促进反思,“请进来”即邀请其他教师光临自己的课堂,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及进一步完善之处;“走出去”即走出自己的课堂,走进他人的课堂,观摩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经常有特级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的“观摩课”,这些课都是他们精心准备的,通过认真听课可以反观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除了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对话反思外,还应与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理解、信任和宽容的氛围,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坦诚交流,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4.教学录像反思法。

高中劳动教育【第五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普及教育,劳动教育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在高中时期,学生们也有机会接受劳动教育的锻炼和熏陶。以下是笔者对于高中在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的总结。

劳动教育是指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提高自身的劳动素养。在现代教育中,这样一种教育方式早已不是可选而是必不可少。而在高中阶段,学生们也有机会参与到一些简单劳动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也可以从中积累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段:从中体验到的劳动乐趣。

在参加一些劳动活动的过程中,很多同学或许会从中体验到一种特殊的乐趣,即那种亲手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成就感。可能是在教室里突然停电时,你能够通过你的专业技能为班级解决这个问题;也可能是在参加学校义工社团活动时,能够为那些有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专业技能为社会所必须,也为个人带来了直观的成长体验。

第三段:劳动能力的培养将成为珍贵的资产。

作为一名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后很有可能会与劳动直接相关。一个懂得劳动乐趣,且掌握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并乐于付出的人,不仅能获得比较好的经济回报和物质生活水平,还能更好地与人融合,成为生活中的主人公。因此,劳动能力的培养还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一项重要资产。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成长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需要成为具备科学素养、能够健康生活、具有民族传统和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公民。而劳动教育正好符合了这些目标。参与劳动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出宝贵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在高中时期,通过参加学校内部劳动和社会实践,能够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而这其实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企业、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协调配合。学校应该制定完善且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计划,把劳动教育的实施纳入常规的教育体系中;家长也应该重视和关注学生在校的劳动教育,鼓励他们参与到这样一种教育方式中来;社会、企业、政府方面也应该创造适合中学生发展的劳动机会和平台,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总之,高中在校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劳动素质的好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一环。而针对于劳动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多方配合合作,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到经验丰富的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公民。

高中劳动教育【第六篇】

高中在校劳动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更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社会劳动的艰辛和价值。作为高中生,我十分荣幸能够参加这项教育,并且在其中收获了许多知识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高中在校劳动教育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其他同学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第二段:劳动是培养自立自强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校劳动教育中,我认识到劳动是培养自立自强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实践、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不断探索创新等等。这些能力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更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培养了自信心和勇气。通过劳动,我们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协同合作精神,并且在较长时间的劳动中,我们也体会到分类整理、灵活适应、技巧掌握等能力的培养,进而实现个人成长和价值的提升。

第三段:劳动是减轻家庭负担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在校劳动教育中,我们同样应该意识到劳动是减轻家庭负担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费钱,尤其是在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方面,费用是必须承担的。而刚开始认真学习劳动后,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学到了一种承担责任的态度,学会了更珍惜生活中每一份资源,承担起适当的生活支出权责,体会到了恰当生活的意义和方法。在学会认真规划和管理个人花费之后,就会发现在家庭支出方面,我们已经可以做出更好的贡献,缓解家庭压力,让家庭生活更加舒适安逸。

第四段:劳动是一个让我们学习尊重和感恩的途径。

在劳动中,学生们不仅能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付出的辛劳,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团体合作的伟大。我们所组成的团队本就是一个班的同学们,而在这种合作的模式下,我们从彼此的合作状态中学到了交流沟通的艺术,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高中学习和将来社会工作中,需要搞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校劳教育的时候我们不仅是在学习劳动技能,更应该学会尊重和感恩他人的付出。

第五段:劳动是我们创新和提高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

最后,劳动是我们创新和提高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在生活中能够展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变得更多。我们可以参加更多环保、慈善、公益等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和技能,在全社会中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同时,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技术、探索新途径,把新知识和新思想融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去,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高中在校劳动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能够教育我们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锻炼我们的合作意识、自立自强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愿我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中,能够沿着劳动教育的道路不断前行,不断提高自我和服务社会。

高中劳动教育【第七篇】

第一段:引言(200字)。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高中学校,学生们接受着系统的劳动教育,通过实际的工作体验,他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我所上的高中学校,我们开展了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这些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强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培养了我勤劳和团队协作的意识。

第二段:劳动教育的意义(250字)。

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劳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技能,还可以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工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分工合作,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此外,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勤劳意识,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他们能够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明确努力工作的价值。

第三段: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300字)。

在高中学校,劳动教育通常通过举办劳动作业和开展实践活动来实施。例如,在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劳动作业,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到学校的后勤工作中,例如清扫教室、整理图书馆等。通过这些劳动作业,我明白了劳动的辛苦和付出的意义。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农耕体验、宣传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既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又加强了我的团队协作意识。

第四段:我从劳动教育中学到了什么(300字)。

通过参与劳动教育,我收获颇多。首先,我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在劳动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和付出的汗水,我也慢慢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劳动不仅是为了生活所需,更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其次,我发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劳动教育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通过与同学们一起劳动,我学会了倾听、沟通和关心他人,这对于我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段:总结(150字)。

高中学校的劳动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劳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勤劳意识。劳动教育通过举办劳动作业和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这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参与劳动教育,我不仅对劳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收获了团队合作的经验。通过劳动教育,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成为一名有用的社会人才。

高中劳动教育【第八篇】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中国文学当中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

二.研究方向。

人格是人们社会化的结果,一般被理解为由的等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人格与人的先天秉赋密切相关,但更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性养成和教育密切相关,也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相关。因此,人格实际上是共性的人类文化和个性的心理特质的统一,人格的养成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标志,也是民族性格的标志。

一般来说,人格教育和养成的内容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日常习惯的养成,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良好的日常习惯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教育中的“礼仪”观念即是对养成良好习惯的要求。第二,生活方式的养成,包括对待衣食住行的态度和整洁化等要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是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在这方面,应当教育人们养成朴素、节俭、惜物、恬淡和卫生的生活方式,反对和抛弃奢侈、糜烂、浪费和过度的生活观念。第三,心理倾向的养成,主要是外向或内向心理倾向的养成问题。

一般来讲,外向的心理倾向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也存在思想观念易于波动变化的问题;内向的心理倾向易于稳定和求同,但却存在僵化和不易灵活变通的缺点。良好的心理倾向教育可能应当是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中和”状态。同时,在心理倾向上,还要注意培养人的独立气质和自主能力,并把这种气质能力与遵从社会规范、服从公共权威的“顺从”意识结合起来,而不能一味地认为独立就是好的,顺从就是错的。再一方面,在现代社会生活普遍优裕的情况下,要牢记“生于忧患”的教训,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挫折训练,培养吃苦精神、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毅力。第四,人际习惯的养成,人际习惯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而是指作为人格的一种表现,是人在人际关系方面养成的天然性趋向,也就是不加人为力量而表露出的一种内在人际自然力。人际习惯一般可分为和谐习性如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等和对抗习性如争夺、竞赛、苛求、攻击、分裂、争斗、孤立、自我封闭等等两种。这两种习性对于养成人的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关系极大。

一般情况下,应当以教育和养成人的和谐习性为人格培养的目标,而应当消除对抗习性,即使在成人人格养成中,对抗只能作为一种权宜性人际关系或工作手段,而不应当成为一种人格习性。否则,社会的人际关系恶化,人与人的对抗和争斗是不可避免的。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注意克服现代思想观念中不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继承和培养传统的“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消除人们的自我中心主义,努力使人们达到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奉献的人的境界。

三.教育学原理。

本课程要求考生要求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掌握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1、绪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继承与借鉴: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借鉴和利用;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和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4、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内化与外化;疏通与引导;教育与管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

5、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6、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7、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8、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认识和研究:认识教育对象的意义和方法;教育对象的特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9、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目标确立的依据;目标的类型与特性;目标的内容及实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0、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原则和方法。

11、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特点及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调节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

1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和职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及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和管理。

四.研究对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647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