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学生议论文范例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15193

【导言】此例“中学生议论文范例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学生议论文【第一篇】

体育后进生的内涵

体育后进生指的是在体能、运动素质和思想素质等方面,与教学目标所不相适应的学生,他们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跟不上体育教学的进度,从而影响整个班级体育综合水平的提升。

差异性教学的内涵

差异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按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身体素质基础,灵活设计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对于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中学体育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中学体育后进生的形成主要是由学生自身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社会家庭原因所形成,这些因素的存在,最终造成了中学体育后进生的出现。

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学体育后进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和畏难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或者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产生“我不行”的想法,不愿意主动尝试。这种问题的长时间存在会使学生越来越跟不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学体育后进生。

学校教育的原因

学校教育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应试教育模式的原因。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一些学校仍然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关注学生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的分数,而忽视了体育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作用,霸占体育课程时间、忽视体育教学意义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二是体育教师的原因。很多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单项式”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和个性化发展,“单项式”的教学理念无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同时“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使得学习能力较强、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感觉学习不到新的知识,教学进度太慢;学习能力较差、体育基础较弱的学生感觉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进度等问题,体育教学效果较差,为中学体育后进生的出现奠定了不良基础。

社会家庭的原因

社会原因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不断深入,虽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潜在性不利因素。比如很多学生由于游戏而沉迷于网络世界当中,不良的风气和习惯开始由网络传播到实际的校园生活当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有所降低。家庭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每个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一些父母对于孩子过于溺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过于注重自身的感受,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性格较为懒惰,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退缩,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较为困难。

3巧用差异性教学转化中学体育后进生的策略

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结合学生的实际差异原因,开展多元的教学活动;注重教学的综合评价活动,提升教学的实践效果等方式,开展中学体育差异性教学活动。

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每一个中学体育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体育教师不能按照“一刀切”的方式为所有的学生下定论。所以,教师可以首先加强对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和理解当前每一位学生在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教学指导,解决当前学生存在的顾虑,使学生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开始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和体育学习的乐趣,转变思想观念,增加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也能够有效满足新课程理念对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营造和谐、民主和平等的教学氛围,为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学习环境。另外,信息化时代下,“汉堡”和“炸鸡”等高热量食物逐渐成为了中学生餐桌上的必备品,对中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不加以及时的体育锻炼,会出现影响失衡或者过于肥胖的现象,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家长要注意密切的沟通,三方合作,加强对中学生健康饮食和规律体育锻炼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而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在不断强身健体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坚定学生体育锻炼的信念,真正展现中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彻底告别中学体育后进生的存在。

结合学生的实际差异原因,开展多元的教学活动

体育教学的方法能够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未来的体育学习也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师在明确了解每一位学生当前主要存在的思想问题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真正在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不断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足球射门技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习能力较强、足球基础较好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为A组;学习能力一般、足球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分为B组;学习能力较差,没有足球基础并属于后进生范畴的学生分为C组。在足球射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首先播放一小段足球射门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世界著名足球选手贝克汉姆、梅西等人的精彩射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组织所有学生学习足球射门中重心投放、弧度等方面的技巧,为学生进行细致的示范和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A组的学生,两人为一组,进行实际射门练习,互相检查学习效果。B组的学生可以对着没有人的球门进行固定射门练习。C组的学生可以主要练习里脚背射门、外脚背射门等技巧。

注重教学的综合评价活动,提升教学的实践效果

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和教学的质量,为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存在一定问题和进步空间的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和努力方向。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差异性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对于学生能力较好的学生,要多采用针对性、启发性的评价语言,比如“你的射门力度掌握的非常好,但是如果能够更加注意弧度就更好了!”等等,指出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一些学生能力较差的后进生,要注意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你表现的太棒了!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不断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

4结束语

中学生议论文【第二篇】

要想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更为合理,要能够照顾到班级中不同层面、不同基础水平以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因此,采取梯度式的教学形式往往更为合适.梯度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富有层次性,能够给学生的思考过程提供充分的空间与平台,也能够让不同能力与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有效锻炼.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想实现梯度式教学,就需要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很好的研读与分析,要理清教学重难点,这样才能够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更有针对性,并且实现梯度式的教学设计.例如,在讲“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观察教室的门与地面所在的两个平面,它们有什么关系?(面面垂直)随着门的移动这种位置关系是否有所改变?(不改变)它们为什么垂直?以前见过类似的问题吗?(判定线面垂直)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寻找线面垂直的条件)整个教学形式的设计,不仅贴近生活,而且自然流畅,将知识点层层递进地引发出来.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非常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慢慢活跃起来.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够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并且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二、创设新颖有趣的思考问题

要想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积极性,新颖有趣的思考问题的创设很有必要.趣味化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融入到一些教学情境或者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随着情境的创设展开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在具体的问题情境的支撑下,能够让相关问题更为灵活与开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将会很有帮助.例如,在讲“二分法”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例题: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这是一条10km长的线路,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如果沿着线路一小段一小段查找,困难很多,每查一个点要爬一次电线杆子,10km长,大约有200多根电线杆子.想一想,维修线路的工人师傅怎样工作最合理?这个情节生动且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纷纷对于这个问题展开了思考与探究.这样,以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入手,并且透过问题的创设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随后引导学生从二分查找的角度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生再创造的欲望,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三、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创设也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一个教学突破口,这种模式同样能够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辅助功效.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不受限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同时,很多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具体问题也是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的一种体现.这类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展开对于各种自己关注的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然会更高.因此,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一种有效策略.例如,在讲“函数图象及其应用”时,教师可以设置例题:某地区电信资费调整后,市话费标准为:通话时间不超过3分钟收费0.2元,超过3分钟后,每增加1分钟多收费0.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收费).(1)请作出通话收费S(元)与通话时间t(分)的函数图象;(2)能否写出通话收费S(元)关于通话时间t(分)的函数表达式?(3)这样的函数称为什么函数?这个例题的设计以阶梯式呈现,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这个问题在生活中也受到学生关注.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培养与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并且深化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四、结语

中学生议论文【第三篇】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医学教育开展人文素质课程教育已有较多实践。美国将原来仅注重于就业能力培养转移到注重个人终身持续发展方面来,学生入学后首先接受即人文教育,其次才能研修专业课程;法国将人文科学教育融入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教育之中。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教育的同时,还全方位拓展学生人文视野,教育内容涵盖公民教育、文化教育、智能教育等多个方面;韩国在教育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将高职院校伦理课程设定为个人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伦理思想和统一课题等5个部分,培养强化学生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课程设置上基础医学课、临床医学课、人文社科课各占1/3。充分认识到,在医学领域实践中,无论是从健康、疾病的概念、临床决策的过程,还是从对患者的关爱,都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可见,国外高等医学教育呈现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逐渐融合的态势。

(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的高等医学教育是以专业教育目标,着眼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注重于业务素质的培养,从课程的设置、教学的安排来看,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重视医学的基础知识达成,忽视人文社科知识修养,人文学科在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偏少。一些院校医学专业课程目标,仍着眼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设置的课程,多以疾病为中心,较少关注人的心理、环境、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单一、体系陈旧,大部分院校一直延用公共课、基础医学课、临床医学加实践技能课的“老三段”过时模式,存在着过分强化专业技能意识、专业教育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医学人才的全面健康发展。

2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意义

(1)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目标的要求。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只是让学生掌握、认识、了解若干条自然规律、一两种专业技能,而是使学生得到全面、有效、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2)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21世纪,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势必要求医生,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全方位,综合观察分析诊治疾患,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创新、解决人类生存、发展以及医学自身的问题。

(3)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的本质要求。

古人曰“盖医之为道,所以续斯人之命,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医学不同于其他科学,它的研究、服务对象都是人。医学既是人学,又是社会科学。医生的职业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圣神职业。它虽然具有极为鲜明的专业性、技术性,但作为一门人类生命的学科,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君子以厚德载物”,“医乃仁术”,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底蕴。

3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1)寻找医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融合点。

任何学科思想的延续、发展绝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在时空融合交流中创新发展的。从精神层面的视角上看,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相容的、同一的,求真、求实、求精,“教以惠生、学以达仁”,既是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医学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都要以此为目标来进行改革,努力使医学人文精神,成为沟通医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一条纽带。

(2)探明影响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主要因素。

现代医学本身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但由于种种原因,使从事医学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思维理念及研究对象、方法等方面导致了科学与人文的盲目割裂。因此,要实现医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一体化的现代教育理念,关键的因素是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要以反思、批判的意识,努力改变过去那些相对狭隘、陈旧、分裂的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合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

(3)寻求破解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尴尬处境的应对策略及可行路径

构建与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人文教育科学体系,进一步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顺利就业,进而推动我国现代卫生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4)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在“化”上下功夫。

人文课程开设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选修了多少门课,而重在通过学习让医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养成良好的人文品格和精神。正如《学记》所说:“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要求医学生内化价值,触类旁通,养成每时每刻都把患者的安危放在首位的良好品行。

4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思路方法

(1)人文精神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的过程。

医学院校学生入学的几乎都是高中毕业,而高中学习阶段的教育是文理分科,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基础普遍较薄弱。因此,不仅要重视医学生前期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视医学生后期人文素质的养成,而且还要重视医学生实习阶段人文素质的内化。

(2)构建新的医学教育模式。

学校应组织各教学系部有关人员,深入探究医学教育模式的创新问题,在课程体系调整与改革上有所突破,删除课程中不必要的累赘、重复一些内容,加强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加强人文社科课程的开设。

(3)完善医学人文课程。

在完善医学人文课程中将人文素质培养运用于医学实践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了医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有助于医学生真正做到“精医术、懂人文”。

(4)提升教师人文精神,用良善品性去感染学生。

医学院校的大部分教师毕业于医学院校,同样欠缺人文学科熏陶,如果在为“人师”后不加强人文修养,势必会造成只会教书,不会育人。特别是临床带教老师的医德医风,会直接影响医学生们的价值取向。

(5)开展教学内容连续性、关联性、实用性的探索。

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人文社科课程与自然科学、医学、社会医学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呈现出融合、交叉性。伦理学、哲学、法学、医学与文学等课程,不应孤立地讲授,而应彼此融为一体紧密结合,推进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

(6)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环境。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良好的校园文化品位能提升医学生的精神境界,有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潜移默化地育人功能。这种人文影响会内化为价值、理想、信念、精神动力,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会铭记“精于医术,诚于品德”。

5结语

中学生议论文【第四篇】

1.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采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对生物学科根本就没有兴趣,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就不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是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生长期被动接受。

长期以来,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单向传递,而忽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身影,忙着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将学生置于教学之外,认为学生只是记住教师所讲授的书本知识就可以了。正是在这种片面追求课堂教学大容量、大密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忽视知识的形成,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重记忆的结果忽视对知识的理解,而严重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习惯于接受,对教师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不会提问。

3.学生心理负担沉重。

许多学生不敢提问的原因并不是没有问题,也不是不敢问,而是他们担心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价值而会受到教师的指责、同学的嘲笑。正是在这种心理负担的压制与影响下,许多学生不敢提问,即使是鼓起了勇气来提问,也大多是敷衍了事,问不到点上。

4.教师缺乏驾驭能力。

许多教师由于课堂驾驭能力不强,怕学生过多的提问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干扰正常的教学进度,而不愿意让学生提问。在这种思想下,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压制学生的提问,而使得原本问题意识薄弱的学生更加不会提问。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浓厚的兴趣,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其思维才能处于最活跃状态,进而才能产生更多的问题。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要善于借助教具、学具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向学生展现生物教学的魅力,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沉睡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如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无疑为原本枯燥抽象的生物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这既可以向我们展现生物学科的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寓于直观事物与现象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更能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从而让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角色的变换,将学习的主体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参与到主体参与,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让学生由以往的信息被动接受者成为真正学习主体、主动的探索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俯下身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学习主体,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以逐渐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明确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型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参与到教学探究中来,并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时间与空间上的保证,让学生以主体参与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实验是生物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也正是学生发现真理的重要手段,而在以往忽视实验教学,或是将实验的权利牢牢地握在教师的手中,学生只是观看实验,我们要将实验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更多亲自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与思考,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并由此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

3.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而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民主与融洽,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负担的牢笼中摆脱出来,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提出各种问题。首先,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问号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只有勇于质疑,善于提问,才能有更多发现与创造的机会,否则就只能是机械地重复前人的成果。其次,要科学对待学生的提问。不管学生提问是否有价值,首先都要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评价时不仅要语言真切,还要具体,如问题提得好,好在哪里;提得不好,不好在哪里。既要客观分析,同时还要以正面肯定为主,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能够增强信心,鼓起更大的勇气,否则评价就是失败的。

4.提高教师驾驭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1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