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四年级上册《观潮》课文解析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7235

【导言】此例“四年级上册《观潮》课文解析精选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第一篇】

一、说教材

《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1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段。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二、说教法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我说的是《观潮》一课的第二课时。

四、说教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

(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学生看得如梦似醉,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学生情绪激昂,兴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眼睛看得细、耳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把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态形象的思维能力,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

阅读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6.引导学生美读3、4段。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学法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机揉合在一起,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读,想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这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9.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把你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

学生想好后,自告奋勇说给大家听。在总结全文时,教师有意识从思想、知识、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变教师“一言堂”小结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这种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总之,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应用了电化教学的先进手段,发挥了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注意积累写作材料”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当前,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转向“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着教育技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加强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拓展

钱塘江最佳观潮地点: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这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

第一佳点为海宁市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壮观,其力无穷,据说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吨多重的“镇海雄师”冲出100多米远。当潮涌激起巨大回响之后,潮水又坦然飞逝而去。有人这样写道:“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确切地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

在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为南北两岸地势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进展神速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在北岸观潮者看来,是来自东方,故称东潮。当南潮扑向南岸被荡回来,调头向北涌去,恰与姗姗来迟的东潮撞个满怀。霎时间,一声巨响,好似山崩地裂,满江耸起千座雪峰,着实令人怵目惊心!

在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回)头潮”。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窜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惊逃失态。

观潮时间

浙江钱塘潮,以阴历8月18日为最。

地理位置

钱塘江,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其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西南,皖、赣两省交界处怀玉山脉主峰六股尖的东坡。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浙江省的第一大河流。

海宁观潮时间:

1、观潮的日子即使是当地预报的观潮时间也可能不准,必须提前40分钟候潮,以免错过良机。

2、观潮点:

每月的农历十五:[春:11:45(潮) 23:40(汐)][夏:11:30(潮) 23:20(汐)][秋:11:35(潮) 23:25(汐)][冬:11:10(潮) 23:05(汐)]

每月的农历十六、初一:[春:12:15(潮) 0:10(汐)][夏:11:50(潮) 23:45(汐)][秋:12:05(潮) 0:00(汐)][冬:11:45(潮) 23:35(汐)]

每月的农历十七、初二:[春:12:48(潮) 0:43(汐)][夏:12:25(潮) 0:10(汐)][秋:12:45(潮) 0:35(汐)][冬:12:15(潮) 0:05(汐)]

四年级语文观潮学习心得【第二篇】

《观潮》教学设计(交流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正确书写“笼罩、薄雾、人声鼎沸、沸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钱塘大潮的雄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本课的生字。把不好读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朗读的情况。

潮水 称为 盐官镇 笼罩 蒙蒙的薄雾 昂首东望 沸腾 横贯 江面依旧 恢复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3、请学生找出易错难写的生字提醒大家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强调“罩”、“贯”、“薄”、“昂”、“蒙”这几个字。

4、指导学生朗读,难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分别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景象的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以什么顺序记述这次江潮的?

2、文中的那句话能概括了钱塘秋潮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请学生比较题目“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学习资料袋。

通过读资料袋、看图,让学生明白钱塘江秋潮比别处秋潮壮观的原因。并且提示学生找找潮水的涨落还和月球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按表格所提示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反复读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精读品悟,体会感情。

(一)学习潮来前。

1、读潮来前江面景物的语句,体会大潮来前江面上平静的美。“横卧”,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潮来前江面上的平静。

2、找出描写观潮人群的词语,及一早到盐官镇看潮,体会观潮人群对大潮急切的期盼。

3、再读第二段,看图想象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

(二)学习潮来时。

1、知潮声。

读写潮声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从“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喜欢,到“有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山崩地裂的惊叹。)

2、知潮情。

读写大潮样子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读出大潮壮观及喜爱之情。

3、知其序。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潮声、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空间转换的词语。

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一边说一边谈感受。

(三)学习潮头过后。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

2、引导学生通过“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的涌来”理解出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

3、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回应开头,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

2、作者怎样将这一天下奇观,展现给我们的?

作者按时间顺序和由远及近的顺序来介绍钱塘江潮,又抓住大潮来时的声音巨大、浪头罕见的特点来写大潮,同时通过人们的反应来衬托大潮之汹涌。

四年级语文《观潮》讲课稿【第三篇】

四年级语文《观潮》讲课稿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1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1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观潮》这篇课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的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让学生以“读”促思通文。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两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于是我先范读名句;学生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以期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我还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四字词语,让学生读出内涵,从词语入手,把握句子以及文章的意思。就读的方面来说,学生读的多,却感悟的少,或者有感悟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学生通过朗读,然后说出句子的含义确实有难度,加之紧张的气氛,学生连看视频的时候都不敢发出声音,就别提回答问题了。

上完这节课,我体会到多媒体课件有时是可以以它直观形象的画面较快地突破重难点,但有时运用过早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也应因课施教。

四年级语文观潮学习心得【第四篇】

《观潮》复习总结

一、《观潮》的作者是 , 朝人,本文选自。

二、文言词语识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尹( )雷霆( )艨艟()奔腾( ) .....

乘骑()如履平地()倏尔( )一舸无迹( ) ....

善泅者()罗绮()倍穹()僦赁()( ) .....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方其远出海门( ) ②吞天沃日( ) ..

③则一舸无迹( ) ④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 () ...

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

⑥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 ( ) ...

⑦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 ....

⑧倏尔黄烟四起( ) ⑨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

⑩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 ..

二、重点语句翻译: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④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三、内容理解填空

1.读第1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描绘钱塘潮之“形”的语句是:“仅如银线。”

②描绘钱塘潮之“色”的语句是:“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③描绘钱塘潮之“声”的语句是:“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④描绘钱塘潮之“势”的语句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读第2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参加演习船舰之多的语句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②写阵势变化多端的语句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写水兵演练技艺之高的语句是:“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④写双方演习作战之激烈的语句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⑤写演习声势之大的语句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3.写的场面,主次分明。

4.“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请在本文中画出与这两句诗描写相一致的语句。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答: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最后一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答:形、色、声、势

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夸张:际天而来,吞天沃日。

4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答:水军演习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

5.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烟消波静 动静相衬 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勇猛 矫健 灵活等特征。“旗尾略不沾湿”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2.概括两段内容。.①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②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

3.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形象: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

高超本领: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

本文文章前三段均是正面描写,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三方面进行刻画,既写出江潮本身的壮观惊人,又写出了在江潮的背景下,水军演练的精彩场面和弄潮健儿的高强本领,两者互相映衬,更增添了观潮的精彩程度。第四段是侧面描写,从刻画观潮时万人空巷之盛况入手,以烘托钱塘江潮之壮观。

四年级语文观潮常用知识点【第五篇】

一、一词多义:

观:观潮。观看(动词)。

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

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

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

海涌银为郭。成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

以:以此夸能。凭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

势:势极雄豪。气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

能:以此夸能。本领。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

二、重点虚词:

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连词,相当于“而”。

以此夸能。介词,凭借。

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是。

海涌银为郭。成为。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

而: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表修饰。

而旗尾略不沾湿。表转折。

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表承接。

三、词类活用:

①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做动词,穷尽。)

②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做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文”通“纹”,原指花纹,这里做动词。)

③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名词用做动词,树立,举)

四、古今异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方 古义:当……时。 今义:方形等)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 古义:接近、连接。 今义:边际)

③吞天沃日(沃 古义:用水淋洗。 今义:肥沃)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奔腾 古义:腾起。 今义:跳跃着奔跑)

⑤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枪 古义:举枪。 今义:一种体育器械)

⑥人物略不相睹(人物 古义:人和物。 今义:特指人)

⑦皆披发文身(文 古义:画花纹。 今义:文字、文章等)

五、句式: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

②方其远出(于)海门(省略句)

③(潮)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省略句)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介宾短语后置句)

⑤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⑥出没于鲸波万仞中(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四年级语文观潮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yī jù kuān kuò cháo shuǐ ɡǔn dònɡ

二、精挑细选。

1.潮 嘲 朝

( )笑

( )廷

浪( )

2.笼 珑 拢

合( )

鸟( )

小巧玲(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2.形容隐隐约约。( )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

4.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

5.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

四、句子练习。

1.大潮钱塘江天下奇观被称为(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运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六、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________和________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想到了用课文中的词语“________”来评价钱塘江大潮。

七、重点段落品析。

《观潮》片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潮来了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声音的变化,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江面景象的变化,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__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__,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八、想一想,填一填。

假如你有机会去钱塘江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奇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内心所想呢?

参考答案:

一、依据 宽阔 潮水 滚动

二、1.嘲 朝 潮 2.拢 笼 珑

三、1.人山人海 2.若隐若现 3.风平浪静 4.人声鼎沸 5.山崩地裂

四、1.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雪花飘飘,好像柳絮在空中飞舞。

五、4、2、1、5、3

六、潮来时 潮退后 天下奇观

七、

1.午后一点左右

2.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 江面风平浪静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3.多 迫切 人们看到潮来了十分惊喜、激动

八、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它是大自然的奇迹,它不愧为“天下奇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