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写故乡的诗(通用10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写故乡的诗(通用10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写故乡的诗【第一篇】
故乡在乡下,乡下没有公园。村舍,菜园,乡亲,还有风景树,是故乡长留在我心目中的印象。
风景树有先人留养下来的,也有后人栽种的。樟树,枫树,松树,柳树,柏树,榕树,竹林,以及本地的一些杂木,全是中国式的,传统的,本土的,在村前屋后,在地头坟前,或是古树丛林,或是独木成荫,或是三两为伴,每一个村落就有每一种风景树,它是立在村民心目中的一面旗帜,是一种中国式的乡村文化。
我的故乡是浙西南山区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它坐落在一个山坳里,土房挤着木屋,横竖穿插,错落有致,像是在草地上踩出的一褡拉牛蹄印。记忆中的故乡,除了像牛蹄印的房子外,还有满岭的整片的竹林、油茶和沿土坡而下的梯田和旱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是我们祖先和上辈经过生产劳动创造的物质文明。它是汗水和心灵抗争的一种物化,它给我幼小的心灵是一种辛酸的体验。
而不同于这些的,就是村子周围的风景树了。在村前有一块土丘,上面是我们好几家的垦种地,旁边五棵高大虬劲的松树成弧形挺立着,日夜守卫着进村的路口,听说那是太公种植的。太公有五个儿子,他就种了五棵松树。我们未曾见过太公的模样,但去合抱过五棵青松,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牵手合抱那粗大的树杆,然后抬头仰望,看它直上云霄。早上走出家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五棵粗大的青松,幼小的心灵就有了力量。后来,五棵青松被砍一棵,死了一棵,剩下三棵依然傲立在风雨中。
在村的水口有一块陡坡,坡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杆粗壮,枝丫交错。每当大风从山外翻腾着满山的竹林,若千军万马驰过瓦背时,我们全寄希望于那一片密集的水口风景树了。山上的千万亩树林都砍完了,祖上有意留下这片树木,为的就是借它为村子挡风的。林子中有一株枫树,每至秋天,风叶红艳,跟晚霞交相辉映,是我一生难忘的最美的风景。
保留最好的一丛原始古树在村后,它们是故乡的象征。它们虽然腹中空洞,古态龙钟,但还是依然保持着倔强的生命力。猫头鹰却寻着它的树洞筑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为我们唱响最纯真的儿歌。猫头鹰还会像公鸡打鸣,在凌晨不断地提醒我们早起上学。无论我走到哪里,每当我在睡梦中听到那优美的天籁之音时,我就像回到故乡的怀抱,就会感受到故土的温暖和踏实。
故乡的风景树,它古老,高大,结实,像一位坚强的山神,在暴风骤雨中守护着我们的村子;它葱郁,宁静,体贴,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又像一位美丽的女神注视着我们。外出读书,每每回来,远远地看到村前五棵古朴的青树,心里就像看到亲人一样,变得无比的感动。是啊,那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啊。
走进村口,眼前便是村后那丛古树和古树俯视下的村庄。村庄已经空洞无人,老屋已经倒塌,菜园荒芜,看不到往日那袅袅的炊烟,所有的门紧锁着,所有的乡亲,不管是前程似锦的,或者无可奈何的,都一律的早已离开了故乡。这是留在百年山村心头的一个难以挽回的痛。
只有我的祖先和祖先们养植的风景树还留守在故土上。十多年来,我一次次地在纷纷春雨中踏上故乡的路,为的就是赶回去看望他们。我一次次地把故乡摄入我的相机里,为的是怕故乡会在我的眼里我的梦里消失。故乡也只留下那几丛风景树了。可是我怎么能想到呢,我仅隔了一年回去,眼前已变得那么凄怆,茂密的风景树也已断肢缺臂,残败不堪。是被大风刮掉得否?是被冰雪压垮了吗?似乎不可能。记的小时候,风是多么的大,天是多么的冷,雪是多么的厚,风景树却坚忍不拔,依然如故。可是今年这些风景树怎么了呢?或许是真的老了罢!我想是它们心死了。
只有村前那三棵青松依然如故。
写故乡的诗【第二篇】
过年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翻看相册,前些年我在故乡雪地里拍的照片映入眼帘。故乡,离我很远,在遥远的山间;故乡,离我很近,就在我的心头。
故乡不经常下雪,但那个难得的雪天却被我恰巧碰上了。雪精灵一个接一个跳下天幕,落在丛林间,落在屋顶上,落在了人们的身上雪精灵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冬天来了,庄稼睡着了,小草睡着了,树也睡着了,但是村子并没有因此寂静无声。院子里,我们堆雪人,打雪仗,发出一阵阵欢笑声。玩罢,我们回到屋子里,将一双双冻成胡萝卜一样的手伸向烧得旺旺的火盆,温暖的火光映照在彼此的脸上,连笑容都是暖暖的。
屋子怎么能关住好动顽皮的小孩子呢?在家呆腻了的我们,吵着闹着要去街上买好东西吃,大人们只能应许。山道上,寒风吹向我们的脸颊,但心却是火热的!路边的腊梅花不怕寒冷,依然开放着。远处高山上,烟岚云岫,好一派仙界的景象。
街上热闹非凡,小贩们吆喝着,人们与亲朋好友有说有笑地走在一起。卖烟花爆竹的摊位旁围着一圈儿小孩子,真是热闹!我们一人买了一串糖葫芦,火红的山楂果带来了甜蜜幸福感。逛累了,就去吃豆腐脑,店老板笑呵呵的,让人倍感亲切。一碗辣乎乎热腾腾的豆腐脑下肚,暖意也在全身游走开来,这是独特的家乡味道。
最值得一提的,还有故乡的冬日黄昏。清冷的空气把一切浮躁喧嚣都锁住了,远远的山头,一枚红红的落日欲落未落。花、草、树木都笼罩在余晖之中。每当这个时候,我都痴痴地望着这片旷野,再回头看看正在升起袅袅炊烟的外婆的瓦屋,骨子里摇曳出一种莫名的悸动,我想这应该就是在寒冷冬日里洋溢出的对故乡的爱吧。
写故乡的诗【第三篇】
人们对故乡的怀念其实就三部分:山山水水,亲朋乡友,人文民俗。我为什么要先写故乡的山呢?一是因为故乡的山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二是因为一位旅游者天真的提问。
家乡的山复杂而简单:说它复杂,是因为搭眼一看,山梁岭屲,沟峡谷壑,台滩川洼,坡峁窝岖,互相穿插,凌乱无序;说它简单是因为,在狂人看来故乡的山其实均源于一山一脉玉狼山。玉狼山民间称之为鹿鹿山,这座山,远远望去高耸入云,陡峭无比,终年云飘雾绕难见真容,给人神秘莫测的感觉。夏天,登上鹿鹿山主峰,舒缓的山坡上绿树茂密,遮天蔽日,大小动物旁若无人地来来去去;陡峭的山谷里,郁郁葱葱草地一望无垠,山花烂漫,蜂蝶飞舞。站在山巅,向南望去,山下地势平缓,阡陌纵横,麦田片片;向北远眺,群山连绵,河谷蜿蜒。这时候你对先祖智慧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眼前的秦长城不但圈尽了广阔而肥沃的土地,也没放过隽秀迷人的风景。
当然,如期说长城横穿他的胸前,还不如说,长城就是他拿在手里的窄窄的飘带,只是他身上一个小小的点缀。也只有这个时候,你才能理解我们故乡的山之所以简单的原因:其实故乡所有的地形都是鹿鹿山这个巨人的杰作。你看,他坐南朝北,他的两只胳膊分别向东西方向伸出,两条巨腿向东北和西北伸出。每条胳膊和腿由分散出自己的无数指头和汗毛,而每一个指头,汗毛又想一个个小巨人,在分发出自己的每个部件,这些部件不甘寂寞,象过家家一样,自己创造出自己的玩具和部件,再加上各自的锅碗瓢盆,真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故乡的几十万人就象大小巨人身上的虱子,毫无规则的居住在她的皱褶里。
鹿鹿山最有趣的是他向东伸出的右臂,它拿着自己的拐棍向东,下了陇山,走过谢黄梁,碰上了金牛河,于是他把拐杖扔向对岸,拐杖伸向东北,一路奔平凉庆阳而去,拐杖龙头缺矗立河边,被人称为石峰堡,煞是险峻;而他的右臂肘子一拐直接往东最后留下平襄北山,往牛谷河抓鱼去了。他的左臂向西伸出,洒出一大把砂砾,每个砂砾就是一座山岭,小拇指一攥,成了大家顶礼膜拜的中林仙山,肘子就是著名的华家岭高地,这里就是陇上分水岭,向北的祖厉河,向东的牛谷河,向西北的关川河,向东南的金牛河都发源于此。也许到了这里,它又折向东北,过了王家店,沙湾,抱住右手扔出的拐杖向东北而去,有谁能说山没有左膀右臂的兄弟之情呢?
交代完巨人鹿鹿山的双手,就轮到他的双腿,他的左腿到了庄子梁向北,和左手的一个指头在金鸡峡捉金鸡玩,结果这里西侧取名金鸡报晓,东侧取名悠江夜月。由于左手臂上的飘带长城,无意飘落到他的右腿上,于是顺势一伸,带着飘带向北,跨过金牛河,形成长城梁,再顺着拐杖指引的方向逶迤而去。
现在你就明白为什么这里十年九旱了吧?鹿鹿山主峰拔地而起,华家岭高地四散开来,所有的水分都随风而去,巨人还无私的捐献出几条河流。滋润了周边无数的沃野。就是这座神奇而无私的大山怀抱中,孕育出了故乡那朴素无华的民风和厚重的文化遗产。
写故乡的诗【第四篇】
莲子,作为故乡的食物,我没有比这更喜欢的了。倘若说我爱故乡,不如说我完全是爱的这叫做莲子的食物。
当莲蓬还在莲花中心时是黄的,成熟了便是翠绿的。而莲子便在那莲蓬上面了。一个个突出的莲子,像是一座座青山立在莲蓬上。
熟过了,莲子会硬硬的苦;但刚成熟时,便只是甜了。这甜味不重不轻,不但爱吃甜味的人尝了一下就舍不得丢掉,就连不爱吃甜味的人也会完全给它吸引住,越吃越停不下来。一颗一颗不知不觉就下肚,还想着再拿一些时,才知道自己的肚子已经被撑饱了,连喝口水的位置都没了。这时,我们才恍然悟到刚才吃多了莲子。虽然每次都会吃多撑得难受,但我们仍然爱它,下次仍然控制不住要吃个大饱。它真是世上最迷人的东西。
夏日炎炎的时节,它被一车一车地载来,一箱一箱地搬来,我们再一袋一袋地买了进来,放进冰箱里。吃时,我们拿出个莲蓬,将莲蓬撕开,取出里面的莲子,将它的绿皮拨开,捏出里面白白嫩嫩的莲子肉,一颗一颗放到嘴里,这颗还没有吃完,另一颗又早已从莲蓬里拿起、拨开;一不小心一口气又吃了近十个莲蓬。
“再吃?!再吃,莲花都被你吃没了。”母亲看我吃得快,吃得多,便这样说了出来,希望我能少吃一些。
但,我不管这些,它让我上了瘾,我越吃越快了。
“真香,真甜。”我这样想着,嘴里却没有余暇说话,手也忙得没有空挡。待手累得伸不直了,回头一看,一袋子莲蓬已被吃得所剩无几。这才僵硬地甩着手,走了开去。
唉,让我喜爱惦念的莲子呀。
写故乡的诗【第五篇】
故乡,美丽的字眼,令人神往的地方。
在文学的世界里,有太多太多关于故乡的描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一份想念;“停船在借问,或恐是同乡”,那是一份亲近。
当有一天,我们走得很远,走得很久,会发现故乡就像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或者若干个故乡:地域的故乡,安放我们的身体;精神的故乡,安放我们的灵魂。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在何处出发,又为什么出发。
故乡是什么呀?就是你年少的时候天天想离开,但是岁数大了天天想回去的地方。时光将院墙染成灰白,翠绿色的树木不规范的布满整个村庄。阳光下,湖水碧波荡漾,就是这么个并不繁华的普通之地,就是我梦中永远的故乡。
并不是所有的记忆,都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比如说对故乡的回忆。习惯睡懒觉的我,在假期一般没有上午,可在夕阳之下,我绝不窝在被窝,因为另有一些东西更值得我追求,绚丽的晚霞洒在屋前的花园,挑逗着植物中的小精灵,再玩弄一下花草,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绝对比在被窝中舒服的多。夕阳落幕,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西边的云霞渐渐被染成了一片一片红色的鱼鳞,翠绿的青山上,夕阳正缓缓下行,我独自欣赏着傍晚美丽的风景。
故乡的星空,永远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每到夜晚,与家人同住在星空之下,抬头仰望,没有灯红酒绿,只有万家灯火,没有丝竹乱耳,只有半夜的蝉鸣。这幽静的夜晚,是心灵最好的修养,在外漂泊的游子,什么时候累了,就回家吧,回到这你最熟悉的地方——故乡。
长大回家,让我们一起欢唱往日时光吧,歌声中我回到桌边把剩酒悄悄喝下,突然,眼中全都是泪花,别怕,这正是最好的年华。
长大回家,欢唱往日的时光,那是我们最好的年华,那段时光的归属,就是我最美丽的故乡。
写故乡的诗【第六篇】
什么时候起,我的视线里一直有你。
——题记
少时曾跟随父母踏上离开江南的火车。火车开动的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一种失去你的惶恐。那“呜呜”作响的汽笛声似乎喻示着,从此我的视线里再也没有你。
既而,我来到了那片黄土地——西北。自小适应能力超强的我,却也抵御不过那漫天的黄沙、呛鼻的烟尘,严寒的冬季里整日在紧张、无措、难过中度过,我便更加想念你了,我的故乡——江南。
许是睹物思情,看着乡间随风摇摆的小麦,便想起了江南绿油油的水稻农田,一望无垠:吃着那终年如一日且食不知味的粗糙面条,便想起了江南香糯可口的米饭;瞅着满大街衣着朴素、头裹白巾的妇女,便想起了江南身着旗袍、撑着油伞的佳丽。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的视线已不局限于以瞳孔接收的风景,而更多了内心向往的景色。这些念想,像水没着火,像夜伴着明,一幕又一幕地呈现在视线所及之处。
岁月无情地扯着我向前走,全然不顾我的频频回头,恍惚间,早已是白驹过隙。我的视线不堪忍受这片黄土地的干燥,骑上白马接近千里之外的水乡。
江南水乡,温婉潮湿的地方。初春,蔚蓝的天际尽是飞扬的纸鸢,在和煦的春风里放飞着童年的梦想与希望。依稀能见几只麻雀栖在电线杆上叽叽喳喳地欢唱。仲夏,穿着白色背心的花甲老人,腆着略微发福的肚子靠着竹椅,摇着蒲扇,倚在斑驳的树荫下看着儿孙戏耍,垂暮的微笑是最美的祝愿。深秋,行人过客踩着细碎的枫叶,踽踽而行;恋人们依偎着感受彼此的温暖,携手坐看云卷云舒。残冬,尽管没有纷飞的大雪,却有一轮挥洒温暖的太阳,阳光倾泻而下,点缀着江南水乡的美好。
我的视线在江南转悠了一圈,它告诉我,从此以后,它的所及之处只愿容纳古老的江南。即使四周的荒野,妄想着用现实熨平我朝思暮想的心,我的视线里,始终只有你。
我们像竹子那般逐年拔高壮大,视线所触碰到的地方也逐年绵延。我以为长大后的我,视线里占满的该是亲人,该是朋友,该是老师。我以为成熟的我,视线里早该没有你。可是现在,我发现无论地老天荒还是沧海桑田,我的视线所及,无一处不有你。
时间拥有能将一切撕碎的力量,只是,它摧毁不了我的视线,抹灭不了我视线中始终有的你。
几年后,我从那片贫瘠的黄土地回到这湿润的水乡,我的视线才真正地,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写故乡的诗【第七篇】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来为大家讲个关于”故乡”的故事。
故乡,不定是你出生的地方, 但定是个让你魂牵梦绕的地方, 因为无论你漂泊的多远,它都将永远在你的心灵深处打上深深的烙印。
我的故乡在距离杭城千七百多公里外的陕西秦岭终南山下, 和其他的村子樣,在城市發展的洪流中,它也許不那麼起眼,甚至不值提。我的爸爸是在那里出生的, 我不是。但我知道,我的骨子里仍然流淌着那儿的血。 家,是爷爷年轻时候砖瓦搭建起来的,红色的砖,青色的瓦, 古色古香。 柱子上的油漆已经褪了色,墙壁上却还 留着小时候我用笔画上去的名字。 大门刷成了黑色,遮不住木的条纹,在陽光下显得庄严肃穆。后院里,十几年前修屋子用的木头仍然放着, 在雨水的侵蚀下,长出了道道的青苔。
门后, 有棵歪了脖子的桃树。 爷爷说它长的像龙, 象征着好运, 小时候的我却不以为然,连说”不像”。 奶奶也曾给我根细绳, 叫我坐在树下,像闰土那样捕鸟,等了半天,只鸟也没有等到, 不耐烦了,跑到屋里,边看电视,边拉着绳子等着鸟儿上钩。
厨房里有个炕, 冬天将木头、纸屑放入, 用火柴点燃, 上面就会变得暖和起来。最温馨的, 莫过于全家人坐在炕上, 谈天说地, 嗑把瓜子或花生。爷爷忙着做菜,或许是蒸馒头, 或许是煮水饺, 或许是烧面条, 或许是炒鸡蛋, 不同饭菜的香味和不同嗓音的谈话声混合在起, 构成了故乡年年相似的冬天。
最好的光景莫过于春节了, 村委会的小卡车上, 敲锣打鼓的人随着车的轨迹把年味运到全村各处。 家家挂了灯笼,贴了春联,远处,有人在放鞭炮, 声音响彻云霄。
每当夜深,在繁星的照耀下,切将归于沉寂,几年前安装的灯发出暗淡的光。 不久后, 城市的规划者们将用铁的手臂, 拆除这里的所有建筑, 包括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关羽庙和清代的老屋, 它们躲过了战争和风雨, 却没有躲过城市的扩张, 爷爷搭的房子也将毁于挖掘机之下, 这不禁使人叹息。
有人说故乡太小了, 小的只剩下两个字了。 在我的记忆中, 故乡就是小路, 老屋和乡里情, 还 有深切的回忆。
这就是故乡。
写故乡的诗【第八篇】
奶奶托姑姑带来一袋故乡的地瓜,地瓜还裹着一层泥土,带着来自乡间的朴素的味道。
蒸熟了,洗净手轻轻拈一个,怕手劲大捏坏了地瓜憨头憨脑的可爱造型。田野的气息迎面而来,甜甜的、香香的。一下子,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故乡……
我的故乡是长汀的一个小村庄,碧波荡漾的河水,重重叠叠的高山,青山绿水养育了祖祖辈辈的故乡人。
国庆回家,只见原来朴素的矮房已经改头换面。商店多了,道路宽了,生活也更好了。大家都模仿流行的城建风格,拆了许多旧房子,立起了新楼,全都铺上了红红绿绿的砖,显得有些土气。
故乡在变,变得让人不认识了,空气中充满了新经济时代的因子。故乡的人事已非昨日,景与物悄悄地变模糊,可是,故乡的味道却越来越浓郁地包围着我。
我轻轻地合上双眼,深深地吸一口气,空气中飘来故乡的味道。原来,故乡的味道是这样的美,早已沁入我的心腑。最美的是童年的味道,混合着淘气的气息。
记得我四岁的时候,家里的院子都种上了花花草草:兰花、君子兰、铁树、宝珠茶花、夜来香,后院还有一株葡萄和李树……因为爷爷很喜欢种花,特别是兰花,所以兰花便种得最多。
后院那颗很大很大的树,要好几个小孩才能环抱住它。现在我还不确定那是什么树,但是我一昧地认为它就是李树。大概是秋天吧,它就会结一树的李子,然后落个满地,小孩都争先恐后地捡个不停。
最喜欢夏夜,那时,夜来香就会悄悄绽放,散发出奇特的花香,淡淡的,轻轻的缭绕在你身边,那是夏夜的气息。香味在空气中似有似无,暗香浮动,当你再走进一步时才感觉得更真切。夜来香总是引来一些萤火虫,我们便关了灯,看那些萤火虫带着淡绿的微弱的光芒飞来飞去,那是夏夜的点点星光。吃饭时,晚风吹来夜来香的馥郁芬芳,萤火虫在脚边飞舞。于是,吃饭也便成了一种享受
回乡下老家时,坐在车上,大片大片嫩黄的油菜花闪过,而空气里布满了泥土那略带着土腥味的芳香。而我最爱乡下的黄昏,披着夕阳去找野茶花、栀子花。
现在才知道,原来小小的心灵里,就已经渴望着美的滋润了。刚刚开春,兰花就来报信了。受不了花香的诱惑,淘气的我常常把花采下来玩。表姐就把已绽放的花瓣一片片地夹在书页之中。不知几时,书页里的香气就跑出来,令我羡慕不已。
夏天六月,是看荷花的季节。我家不远处就有一个种满了荷花的池塘,我和小伙伴就偷偷地去采荷花。我还为此掉进了池塘,但种种不愉快都被手擎着大把的荷花招摇过市的得意冲洗的无影无踪了。八月桂花香。在爷爷教书的学校就栽了几棵桂树。每逢中午午休时,我就借着去找爷爷的理由进去。看着一簇簇鹅黄的桂花,闪过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就拼命地摇,桂花落了一身也落了一地。当然,免不了一顿爷爷的臭骂。
过年了,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放鞭炮的呛人味道,这时也是我最讨厌出门的时候,不定那个坏小子会往你身上扔一个响。而现在,耳边空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那股炮竹的气息也变得好闻了。故乡的味道,就这样一丝丝,一缕缕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不敢忘!
而记忆就这样融化在故乡的味道里,任由一点点的思念,也会牵引出无尽的思绪,够我在异乡一个人,静静地,独自品尝……
写故乡的诗【第九篇】
又一次掀起回家的脚步,思念早已浸透了故乡;多少载日月依旧,多少载山水相存;车轮碾上了泥土,我已嗅到了故乡的芬芳。
没有高耸的楼群矗立,没有草原的一望无际,没有呼啸的北风扬起漫天的沙砾,没有……然而,《脊梁》拍摄组却将摄像头对准了这里,在这里执行“栋梁大计”。
这是一个宁静而古老的村庄。群山起伏,山脉蜿蜒,溢彩流翠。一片茂密的榆树林在微风中起伏着,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榆柳掩映的村庄,像迷人的婴孩在摇篮中恬静地安憩;又像一只船,在动荡的微波中轻轻荡漾。一条明净的小河从村前潺潺流过,恰似幽深的绿海中流出的一首歌,平添了几分景致,几分情韵。
拍摄组第一次走进村庄时,是学校的一位老教师接待他们的。虽说是学校,其实是几间破陋的教室,虽说是教室,不过是一排歪斜的房屋。但是谁也不会想到,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陆续走出了80多位大中专生。这是村里人永远的骄傲,这是外村人议不完的话题。
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是一片历经沧桑的土地,是贫穷孕育了希望,是希望造就了栋梁。
这是一片炽热的土地,是养育了一村儿女的土地。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年复一年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播下了一茬又一茬的希望,挥洒了一茬又一茬的汗水,收藏一茬又一茬的喜悦。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他们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信念,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推动着祖国教育的发展,支撑着祖国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
走进故乡,走进生我育我的地方,我思念的心忽地欢快,在故乡依旧璀璨的夜空里,我又属于哪类闪亮的星?在故乡依旧贫瘠的土壤中,我亦属于那粒金黄的土。
哟!故乡,生我育我的地方……
写故乡的诗【第十篇】
喧嚣的白昼过去了,一切重归于宁静。我守着灯儿,不甘心一天就这样结束。然而,即使通宵,还是无法留住时间。凌晨来临了,我在前一天却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时间不愿再等待我沉重的步伐,直接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凌晨。在每天刚刚开始的时候整理昨日留下的所有生活痕迹。整个时光的旅律滑过黑夜的翅膀,一直抵达黎明的臂膀,透过氤蔼的视线眺望故乡的人、树木、房屋、街道、天空与整个儿时的画面……
细雨飘落在院中,舞着大自然的华尔兹。我坐在门槛上手托着腮帮子望着院子发呆。“琳琳呵,过来帮阿玛叠纸钱。”奶奶吆喝着。我拍拍屁股上的灰尘,一溜烟儿的跑到奶奶跟前坐下,笑嘻嘻地说:“阿玛,叠多少啊?”“把这一盖子都叠完,用红绳串上。弄完了,阿玛给你糖吃。”不记得自己耗时多久弄完的,只晓得后来自己吃着糖,看着有一路人马敲锣打鼓地抬着放有神像的轿子从我家门前走过,好不热闹。后来,那些钱串“不见了”。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有味道的。那是雨后翠绿的琵琶树和散发甜甜香味的甘蔗的味道,那是清晨教堂里传出的悠远钟声的味道,那是黄昏奶奶站在院门口吆喝我们回家吃饭的味道……
正月十四,很有意义又很有趣的一天,因为这天是菩萨出游的时间。白天会有跳火活动,村中所有人都会去观看。我当时一看见跳火的人就乐了。跳火者全部都是男士,他们外穿三角裤,手拿白蓝轿,一个个从高火上空跃过,好似一个个拿着白蓝轿的超人在跳火,甚是趣味多多。
倘若你是在夜晚看到几个小小的黑影在门口一闪而过,千万别惊奇。那必定是溜去戏场了,先是买了些零嘴儿才开始找位子。台上的戏子咿咿呀呀地唱些什么,我们这群小毛孩儿不懂,只是图个热闹,图个乐呵儿。
每每快过年时,便是人们最忙碌的时候。我被分配到了厨房。做什么?看火呗!别笑话,我还挺喜欢干这活儿的。一手拿着木柴,不断地放进火灶中,一手不停地拉着风箱。木柴噼里啪啦的声响和风箱呼呼的声音编织成一曲恰似远古的音乐,听得心窝窝甜丝丝的。
……
故乡的味道太多太多。
曾经并不喜欢故乡的我,在某个夜里,为这样的故乡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