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生物化学论文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17435

【导言】此例“生物化学论文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生物化学论文1

1.生物化学教学没有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近几年来,地方本科院校一般由传统的专科院校升格而成,其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区别于研究型本科和职业型专科人才,主要是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转型过程中,在人才培养与办学理念上盲目的追逐研究性本科院校的脚步。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往往定位在为学生考研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似乎该课程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不大。目前培养的学生,在生物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方面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特色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能力人才的需求。其实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还是较容易体现地方特色,学生在学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代谢机理时,增强学生利用地方特色动植物资源,进行生物活性成分的分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2.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目前,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大部分还是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这样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学计划为指导,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阵地,重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较少。每个实验都是统一的实验指导,统一的目的要求,统一的操作方法。这种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实验的效果不好,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目前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一定程度地增大教学信息量,丰富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合大学课程的教学。但课堂形式还是采用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盲目做笔记,不利于学生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想象力的培养。

4.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目前生物化学课程的最终学业成绩一般包括期末考试成绩(70%)和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期中测试、平时作业等内容;期末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无法检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生物化学学科在不断进步,新知识、新概念越来越多,教材越来越厚,难点越来越多,学生投入的时间和产出的成绩往往不匹配。这样就导致学生上课时不去思考,只能死记硬背,就谈不上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了。

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1.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我院目前有生物工程、植物科学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因此在生物化学的课程内容上应有选择性,即使各专业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生物化学知识,又照顾不同专业的特点。针对生物化学的一些概念和代谢过程难懂的情况,对教材内容要突出主线,浓缩理论知识,删繁就简,同时考虑专业及其后续课程的需求,尽量深入浅出地将复杂的生化反应讲解给学生。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以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等生物大分子为主线,详细介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过程,突出静态生物化学和动态生物化学两部分教学内容。其他部分,比如维生素、激素等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以一些生物化学有关的经典小故事,或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出发,做到各章节融会贯通,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2.调整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部分。在实验设置上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验课内容调整中,总体思路是注重基本技能及基本知识的实用性,重视研究性与先进性,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具体内容以实验项目为载体,构建“基本型、综合型、创新型”三层次实验项目,形成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由接受知识到形成综合能力的逐层提高的实验课程层次化体系,着力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 山草香…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增设科研创新型实验内容,拓宽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课外开放生物化学实验室,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满足学生自我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需要。

3.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素质的不同,要求教学形式必须多样化。一是改进传统讲授法,对传统讲授法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扬长避短。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要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状态;二是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使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讲解物质的新陈代谢时,可从学生熟悉的糖尿病、高脂血症、肝性脑病等临床疾病入手,采取案例分析讨论形式,消除学生学习物质代谢反应的心理恐惧感;讲解遗传信息传递时,可采用影音动画形式,将抽象问题进行具体化;讲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时,可采取列表归纳的形式,将各种生物分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归纳总结,便于学生掌握。三是课后对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学习,主要采取问题探究的形式。在讲解部分内容后,老师可布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后查阅文献并进行问题探究讨论,可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学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后,可布置问题“鸡蛋煮熟吃和生吃,那个更有营养?”,要求学生分查阅资料后讨论,将讨论结果在下次课时与全班学生分享,老师进行点评。这样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通过调整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跃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4.优化考核方式。根据地方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优化,主要在于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革创新的能力,将课程考核方式由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转变为文献阅读、实践操作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创新意识的第一步是阅读文献,只有在阅读文献中才能体会到如何利用基本理论解决问题,然后再提出新的理论。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讲,文献阅读的要求不同,应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文献能力和理解科研的设计过程。当学生刚接触生物化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并讲解较早的相关综述,比较浅显,能够给学生由浅入深的宏观印象;当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部分授课结束后,建议学生阅读一些近些年的研究论文,重点分析作者采用的方法手段是如何支持他得出相应结论的;当物质代谢部分的授课结束之后,可给学生一个选题,比如葡萄糖转运与糖尿病、脂代谢与高脂血症等,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自由提问讨论,教师根据讲解的程度和回答问题的程度进行评价。实践操作考核目前已经在许多院校重视起来了。它主要是考核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和效果,能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上的技能考核,可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考核,可促进学生认真做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锻炼自身技能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地方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师资水平需要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资源短缺等不足,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改进,进一步突出对学生技能能力的培养。在以后的工作中,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思维,开拓生物化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这5篇生物化学论文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生物化学论文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生物化学论文2

教师的准备

实验课的准备和理论课有所不同,除了需要备课、书写教案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做好预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前一周事先进行预试实验,熟悉整个实验的各个环节,掌握操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设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答,从而加强教学过程预见性;同时检验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从而降低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程度。即便讲课多年,许多教师每次上课前仍坚持预试,因为只有通过预试实验才能取得最有效、直接的资料。对于新增的实验内容,为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求所有授课教师都必须参加集体备课、预讲、预试。另外,教师实验课准备还需要事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专业、学习基础等,以便于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学生的课前准备

我们对学生强调实验前预习的重要性,要求每次实验课前充分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课前提问检查。由于各类高等院校不断扩招,二本院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教学过程需要同时培养智力和非智力素质,所以指导其做好课前预习就显得更为关键。我们将整个学期的实验安排和预习要求提前印发给学生,明确要求其将实验原理简要写在预习本上,以流程图或其他简明的形式写出实验主要内容(避免完全照抄实验指导),注明实验注意事项。并建议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讨论写出可预知的实验结果,教师在实验课前检查并给出相应的成绩。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听教师讲解时能较快跟上进程,做实验时能较早准备好实验所需试剂、器材,较快进入状态,缩短了实验总体花费时间,使实验顺利开展。学生准备充分、操作顺利、实验成功,更容易激发自身兴趣,然后更积极地思考实验相关的问题,比如除了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外还有哪些其他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等,无形中引导学生自觉拓展相关知识。因此,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督促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

2重视实验课第一课的讲授

二本医药院校开设生物化学实验课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获得基础医学实验知识的科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但是,部分同学对生物化学实验课不够重视,兴趣不大,也认为在将来的工作中不会发挥实际作用。因此,鉴于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我们认为,首先要从生物化学实验课的第一节课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化学实验在整个生命科学乃至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向学生介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适当引入相应诺贝尔奖案例的简介,以展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对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性,正确地对待实验课,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课还包括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初始就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除基本操作技术外,我们在第一课时将分光光度法、电泳和层析等这些贯穿整个实验体系的主要技术重点向学生讲解,以利于后续实验的开展。

3与时俱进,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因仪器设备和试剂等条件的限制,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较难反映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际应用。例如,本室以往开设的组织核酸提取与定量实验,将动物肝脏匀浆破碎,离心分离细胞质与细胞核,水解后分别用二苯胺和苔黑酚测定DNA和RNA含量。这个实验对仪器和试剂的要求不高,对本科生而言是一个综合性的尝试。但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得到纯化的DNA或RNA,定量所用的试剂基本上是强腐蚀性或强氧化性试剂(如过氯酸、KOH),实验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实际应用已较少。为适应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的特点,除基础性生物化学实验外,目前医药院校的本科生还应该掌握一些分子生物学实验新技术。因此,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非常必要。我们在经过开放式实验教学课题实践论证的基础上,更新实验室设备,将上述实验删去、改换成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电泳鉴定。新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涉及口腔拭子标本采集、真核细胞基因组DNA提取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核酸鉴定等步骤,利用了商业化的微量DNA抽提试剂盒,让学生直接接触和领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现状,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加强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照做;这对于一些基本操作的讲授可能效率较高,但实验课如果仅仅如此,那么学生就会缺乏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教师应该适当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和回答,多进行师生互动。一些基本操作如刻度吸量管的使用,我们会让学生演示操作,由其他同学观察、并提出其操作是否有不规范之处。我们还发现,即便是让某位学生朗读某一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行之有效的简单办法。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应该将实验目的、操作与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实验前启发学生认清实验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结果,有什么样的意义,最后根据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即使不是最初想要的理想结果。比如纸层析法分离检测转氨反应体系中的谷氨酸和丙氨酸,就实验设计而言,要带领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同时检测四组样品,即谷氨酸、丙氨酸、转氨反应组、转氨反应对照组,让学生学会标准品对照及阴性对照的运用,了解他们的意义。实验完成后,将学生的实验结果与我们预先准备好的实验结果图片(包括不理想的结果:层析斑颜色很弱、分离效果不佳、各组层析斑块间重叠等)做对照,逐一分析产生的原因,了解点样量、展开剂用量、层析系统的密闭性等对结果的影响,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讨论如何调整实验条件、重新操作。使学生通过这些实验不仅掌握其操作技术,更要学会独立分析结果,做到举一反三,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科研实践的兴趣。作为医药院校的基础课程教师,还应将生物化学实验与学生的学习专业恰当地融会贯通,这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之一。比如上述基因组DNA提取及电泳鉴定实验,我们提出就地取材采集每组学生的口腔拭子,学生自己用消毒后的棉签擦拭口腔中两侧脸颊收集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随后结合本系教师的研究方向跟学生介绍基因组DNA分型研究在阐明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毒物敏感或耐受性以及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学生自然产生积极动手的意愿,想体验学有所用的乐趣,了解自己的基因分型及对某一物质的代谢特点,无形中使学生自觉地参与科研实验当中。

5综合评定实验课程成绩

适当的考核机制不仅可以科学地检验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验课程考核不应只注重实验报告,而是应贯穿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报告和实验总结等实验全过程;考核的内容应包括所学知识和技能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我们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核三部分,从预习、考勤纪律、实验室规范、仪器的清洗整理、数据记录、实验报告完成、实验结果分析等多方面进行考查,最后给出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考勤、实验态度、课堂提问和实验操作技能实际情况而定。每次实验记录学生考勤和纪律情况,对超过三分之一及以上学时无故旷课的学生,实验成绩给予不及格。实验开始前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实验过程中全程考查仪器使用和常规性操作的正确或规范与否,就实验现象和结果随时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检查实验结束后台面的整洁性,综合评定给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的书写是科学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体现了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实验报告书写方面除了要求完整性外,我们强调实验原始数据记录的规范性,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同时更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一些学生实验结束后仅给出一个实验结果数据或图像,但对这些数据图像却不做详解,所表示的意义和说明的问题也不做对应的分析,这并不能真正达到实验目的。例如血清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大多数学生的实验报告结果只出现测定的含量数值,很少有学生分析这个数值的血糖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操作中哪些步骤可能影响这个测定值?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操作任务,达不到生化指标检验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求将实验结果所表示的意义、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拓展等都写进实验报告讨论部分,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层面,为今后深入学习或工作打好基础。期末考核主要基于以往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结合理论课,选取代表性实验内容。比如学生平时操作做过样品蛋白质浓度测定实验,理论课程中重点学习过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实验操作考核时可以选择酶的米氏常数测定。考核实验涉及的技术是试剂的准确量取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涵盖了本学期所做实验的主要技术重点,又可以考查学生对酶促反应动力学的掌握情况。考核前教师不再讲解,学生应充分准备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全程巡视,随时记录每个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在学生随堂完成实验报告后,当场评分。以上这种多方面的综合考核办法可以相对客观地系统评价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综合能力。总之,高等医药院校基础实验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后期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和毕业生的质量。我们应与时俱进,积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拓宽实验内容,使之更具系统性、实用性,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优势的复合型素质人才而努力。

生物化学论文3

结合科研的需要,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内容设计进行如下几个内容的安排:首先,实验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完全结合该课程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如本人选取的科研材料为本地鸡8只和商品鸡8只。科研的目的是比较两个品种鸡只糖脂代谢的差异及其机制。鸡只屠宰后,其样品可用于动物生物化学教学,进行血清制备及血糖测定、肝脏或肌肉组织匀浆制备及肌糖原提取与鉴定、肝脏或肌肉组织匀浆蛋白质定量测定、血清IgG的分离纯化、回肠或盲肠食糜组织中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及DNA定量测定、胰腺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肝脏脂类的提取和薄层层析分离等实验。这八个实验,同时也参照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5]。此外,这八个实验的开展,综合考虑了朱启忠[6]于2008年提出的综合与设计性生物化学实验选题的三要素,即以某一生物大分子的性质或某一实验仪器的特性和应用或某一检测方法为研究课题。一个动物科学班共32人,分两大组进行实验,一个学期下来,这些鸡只的样品满足了他们所有的实验,并且样品还有存留,能用于下批次动物科学班学生的动物生物化学或者其他课程如动物营养学的实验。并且,实验的内容间具有前后相关性,如DNA的提取要用于后面的电泳和定量测定,而血清的制备要用于血糖的测定等。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不再嘻嘻哈哈,而是更认真对待,这样更利于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而实验的结果,经过再次验证后能形成1篇小小的论文,题目为《本地鸡与商品鸡的肉质差异及血清指标》。

2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提前将所有试剂提前配好,学生只需要”照方抓药”[7],观察那“昙花一现”的最后一步。这种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不够,思考不多[8]。而笔者倡导的全面性设计,强调每个学生从头参与所有实验过程。

2.1实验准备阶段

从配制试剂开始就强调全员。每次实验课的前30min,将实验小组成员参照需要配制的试剂种类分组,一般为1~2人一组,每组配制的试剂均不同。笔者认为,配制试剂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准备工作对于实验的完成也非常重要。

2.2实验实施阶段

在进行具体实验操作时,每个人为1个小组,检测的样品为“独一无二”的那只鸡的样品。这样,避免了实验课里少部分人操作,大部分人“看戏”的情况。而每个人所拿到的样品都与其他人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对照书本及教师的演示,负责任地做实验,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有的教师认为,实验就是让学生操作操作,不需要关注结果的准确性,但本人不这样认为。在真正的科研中,很多材料非常珍贵,一步不精确,导致全程失败,而材料却不再有剩余了。因此,在实验教学的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任地对待实验的每个步骤,得到正确的结果。以血糖测定为例,当时笔者在课堂上强调,这是需要比色的,因此所有试管都应该清洗3遍再进行实验。而有个学生偷懒,直接拿了别人“清洗”的试管做实验,最后发现她的实验结果是红色,而别人都是深蓝色。经过这次失败,以后的实验中,所有学生都会非常认真地清洗实验用具。此外强调每个学生的参与也很重要。其实学生之间是存在竞争的,只要有那么几个人做出成功的实验,别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内心会不甘示弱,也希望自己的实验能成功。因此,在做这些生化实验时,有的学生会因为实验失败了而自动留下来从头再做。

2.3实验结束阶段

做过实验室管理的教师都知道,实验室的清洁管理是个大工程。在本校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笔者强调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把5S管理引入实验室管理。5S管理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suke)。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推行5S管理之后,极大提高了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9]。在实际操作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室进行整理,使实验台面保持干净、整洁。无任何物品,使实验试剂和实验用具都按照标签摆放到相应柜子。一方面,本校条件有限,一个班的所有实验都在这么几间实验室进行,因此如果不能及时整理实验台,会影响下一个实验的进行。另一方面,人们都有这种感觉,在干净又明亮的实验环境中心情更愉悦,实验效率更高。

2.4实验报告撰写阶段

每个学生一个样品的设置,让学生之间不具有抄袭的可能。因为每个样品的结果都有差异。又因为每人一个样品,所有学生都很关注实验结果的计算过程,计算出那个独一无二的样品的实验结果。这样,实验报告撰写阶段保证了全员参与。此外,实验报告的撰写也强调了反思这一内容的重要性,要求每个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进行反思,即使结果错误或者没有结果,都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深刻反思,找到可能导致出错的地方,争取在下一次实验中进行调整。比如血糖的测定实验中两个组所用的空白对照不一致,导致两个组的标准曲线无法共用某些点。反思后,在下次的蛋白标准曲线测定时,各成员都关注所有步骤和使用试剂的一致性,最终即使一个组的某个点不能用,也能参考另一组的那个对应点进行标准曲线绘制。此外,为了能让学生具有探索性精神,笔者设计的实验所有结果都没有提前告知学生。这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多,为了查明自己所做结果是否准确,他们也需要去查阅资料,对整个实验的原理进行理解,然后再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增强了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将用于科研的实验数据有了很多的重复,为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打下了基础。

3实验室的全天开放

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0]。而要将教学科研喻于一体,实验室的全天开放更是必须的。学生实验时一般都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这个实验,因此所得数据的准确性还不足以用于科研论文。这时,可以选择一些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到实验室再重复一次相关实验,经过实验课几个组的重复和课后的重复,这个指标的真实值基本可以确定,最终再经过教师自己的简单认证,这个值才可能用于科研论文。将教学科研喻于一体,也为本就经费捉襟见肘的二本院校节省了某些科研预实验的费用。如在检测蛋白质含量时,第一组学生用的考马斯亮蓝法,但因为移液不精准、试剂颜色太深等原因导致标准曲线无法顺利做出。因此,在第二组学生进行相应指标检测时换成双缩脲法,效果相对较好。

4结语

将科研与教学融于一体,以科研带动教学,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造潜力,使学生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11]。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整体化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以及实验室的全天开放,不但解决了科研中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增强了学生对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今后的教学中,应逐渐注重各门学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参与科研打下基础,更为将来他们步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作者:杨 灿 唐小武 宾冬梅 唐娇玉 杨 海 周东升 单位:1.衡阳师范学院 2.湖南大北农农业

参考文献:

[1]孙妍,赵海燕.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途径分析[J].商业经济,2015(1):160-161,166.

[2]谌剑波,王伟,邓旭,等.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9):155-157.

生物化学论文4

1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方法

加强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研究

在课程开课前组织生物化学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钻研分析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提炼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生物化学考点、内容,同时结合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过程中紧扣大纲,做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坚持集体备课及医院轮训,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挑选高年资、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教师在临床医学专业授课,同时坚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能实现资源共享,也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在集体备课中促进教学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形成教学梯队,为高质量的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储备了力量[3];同时每学年选派教师定期到附属医院参加轮训。通过轮训,教师参与了具体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高了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工作的联系,能把岗位需求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加深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考点的理解,能把考点更好地渗透在教学中,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实用性。

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模块化教学

教学中把生物化学内容分成5个模块:(1)以人体物质代谢为中心介绍代谢紊乱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实验诊断项目的理论依据;(2)以器官为中心分别阐述各器官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变化;(3)以组织细胞为中心阐述骨代谢紊乱及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4)以疾病分类为中心介绍肿瘤标志物、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特点等;(5)以生物化学检验基本技术和仪器为中心,强化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通过不同模块开展教学,突出生物化学知识与疾病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把日常教学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岗位需求紧密衔接起来。

进一步优化理论课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使其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点实现无缝对接。例如,在生物化学内容中涉及疾病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代谢物的质与量的改变,可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这些内容也是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重点,教师可采用精讲、讨论、病例分析、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4],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可采用病例引导的教学方式,如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三多一少”?为什么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血清ALT、AST的活性可反映什么问题等。通过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对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并与临床紧密联系,在把握关键知识点的同时,可适当增加生物化学领域的新进展等内容,如最新科研、学术成果,让学生接触新知识、新理论,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钻研欲望,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在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面对难题不胆怯。

实验教学中以疾病为中心设计综合实验

使学生能用生物化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疾病病因,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实验(每组4~5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观念;通过病例分析及总结,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指导学生书写论文、实验报告等,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开展跨学科综合实验,以应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知识面广、出题灵活的特点。

改进课程考核方法

在考核中尝试把教材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涉及生物化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建立配套题库,题型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相同;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及考试,提高理论与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理论与操作考核相结合,使学生在模拟考试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应试水平及心理承受能力,为今后顺利通过考试奠定基础。

2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在对我校2014级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一学年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尝试后,将其生物化学成绩与实行传统教学方法的2013级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对比分析(两年的试卷难易程度基本一致,随机各抽取5个班,使其人数相当,85分及以上为优秀,60~84分为合格,59分及以下为不合格)。2013级与2014级成绩(含理论、实验成绩)比较。对被抽取的2014级56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62份,收回有效问卷5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调查显示,对以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很满意的学生有261人,占%;满意的有249人,占%;不太满意的有28人,占%。说明该教学改革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掌握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知识点,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部分学生由于前期为文科生,理科知识储备不足,对学习生物化学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予以关注,应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达到预期目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能反映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在教学中要围绕资格考试及今后的岗位需求合理开展教学。通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期望学生能牢固地掌握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知识点,增强学习生物化学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尚喜雨 黄川峰 马瑜红 刘荣志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2篇:PBL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以问题为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由教师提出问题,并且以此为任务,由学生开展相应的调查和分析活动,最后获得问题的答案,从而解决问题。PBL教学法是当前医学领域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法可以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PBL教学法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受到影响。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可以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答案,这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过程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接触到的实际生活提出相应的问题,由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在不断的查阅和总结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可以形成独立的思维和方法。学生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启发,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盲目的,而是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有明显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PBL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同时需要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评以及教师点评的方式对问题的结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显然,通过PBL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提出问题

由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是实施PBL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需要根据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要求,针对引起学生疑惑的知识点布置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注重问题设置的目标性和联系性,保证问题的设置可以体现生物化学的学科教学要求,突出问题的具体性。同时,要对问题的设置有全面性的考虑,确保每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生探索阶段

为了达到更好的探究结果,可以将学生分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的形式,探寻问题的答案,这是一种横向的交流方式,也是纵向拓展的思维方式。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小组讨论时会形成多种不同的讨论结果,而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之间也需要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当学生之间发生分歧时便可以咨询教师,由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又不会影响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再将查询的资料进行汇总,这个过程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3.教师总结

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以后,需要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首先由学生发言,每个小组经过讨论之后,派出代表发言,对小组探究的过程以及结论进行总结;再由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最后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且解答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学论述做出评价,并且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点评,保证知识的连贯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形式,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运用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思维,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作者:王大勇 高旭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罗艳,陈斯东,姚慧,章国卫,王建秋。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健康研究,2012(05)

第3篇: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已成为医药院校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高等院校教学的主要宗旨,实验教学是医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以及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日后的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往的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是一些,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实验时只需要按照实验教材和指导教师的讲解,按部就班即可完成。这种验证式实验设置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此外,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大卫•奥门博士所指的能力即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一个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善于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掌握,是交际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很多学生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发现,做实验成功并不代表可以顺利答辩毕业,主要因为在文字、图表、幻灯片以及口头表述方面不够科学严谨,而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加以改善。因此,生物化学实验中需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以及表达能力开展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1.合理地制定考核内容

考核是督促学习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是否在实验中有所成长的有效方法。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学课程应授予独立的学分,考核内容应涉及实验理论的应用与探讨、常规实验技能的掌握、综合性实验的创新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科学严谨的表述四个方面,全面考核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过度依赖分数奖惩,师生间的距离势必拉大。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每个学生都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结合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与学生的心态,不妨让每次试验最成功的一组,课后通过进一步资料查询与深入探讨,最后以实验成果汇报的形式在第二次课上呈献给全班,以此来激励其他组同学努力认真的做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在数据、图表方面的处理能力以及学术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教师单纯讲解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双向交流较少,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略,积极性必然不高,无法真正领悟实验中蕴含的理论与方法,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也很浅显。现在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课堂知识对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只是一部分,老师的角色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和获取所需的知识的方法与技巧会让学生受用终身的。从根本上要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位置上,结合学时数并根据班型把学生分组后,每组负责准备一个实验,准备环节包括文献、书籍资料来源,资料方向,设置问题,汇报形式与要求等四个部分。实施环节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鼓励其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汇报结束后,留出讨论时间,营造积极、热烈的讨论氛围,激发学习热情,然后教师给予点评,以考察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这个实验为例,首先点评学生关于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如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分类、如何判断各组酶促反应的快慢、碘化钾-碘溶液中的碘化钾起什么作用等)是否讲全,然后介绍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安全,对重要的实验操作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最后介绍临床上酶活性的常用检测方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但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还提升了自学能力与文献、书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及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1]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加生物化学实验中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应用和延伸,接触先进仪器的同时,紧密联系当前学术热点,有助于科研素养的提高;学生亲身参与科研课题,不仅能迅速将理论与学术前沿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同时还能领悟很多科研思路,是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最有效途径,比如北京大学就是将实验教学直接延伸到科研学术[2]。现代教育迅猛发展,先进的科学理念与技术不断涌入,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如何让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由单向、被动接受转为双向交流、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以及表达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每位生物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索适合医、药类学生发展特点的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从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是提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作者:张林 方德宇 柳春 王艳杰 赵丹玉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牛国兴,高翔,徐华龙.大学化学,2012,27(4),27.

[2]吕占霞,贺维军,高珍,范星河.大学化学,2011,26(1),14.

[3]于晓红,翁登坡,赵鲁杭.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47-97.

第4篇:生物化学PBL教学法研究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生命科学各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1]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主要专业课教学,达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2]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以小组学习为形式,围绕某一案例或专题自主提问题、查资料、进行学习讨论、老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模式。[3]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开放型的高素质人才,课程组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在生物化学是双语教学课程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将双语教学和PBL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并将应用评价和体会进行了总结。

一、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在使用中文教材的同时,对英文原版教材《Bio-chemistry》2011版和《LehningerprinciplesofBiochem-istry》2013版进行了选编。[4]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具体教学实践,针对特定章节辅以适量阅读资料,原则为易读、简短,与所学章节有一定的相关性,为生物化学的国际最新进展。充分利用本校部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食品科学技术导论的平台,将生物化学课件、习题、动画等相关资源放在该课程的网站上方便学生学习。同时将生物化学相关的国内外网站进行筛选分类,收集后将较适合我们进行教材内容学习的网站地址在课程之初就介绍给学生。

(二)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既多又抽象,是学生反映最难掌握的课程之一。鉴于此,课程组安排双语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是: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对高中生物课亦有所涉猎的内容例如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糖代谢的基础知识、核酸的分类等加大双语教学的比例,在难度较大的章节如糖脂代谢的基本途径、酶的动力学调节,则必须减少英语的使用,以保证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二、PBL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课程讲授单纯采用双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生物化学课程专业英语词汇过多,形成半是中文、半是英语的格局,理论知识内容分散,学生常感到枯燥难学,学过易忘,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烦心理。为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组在生物化学原有双语教学基础上增加了PBL法,通过核心问题的提出,发挥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在章节选择上,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和主要理化性质等内容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而代谢部分内容如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是密切联系的,可以开展PBL教学。例如我们针对糖代谢和脂代谢之间相互联系设计了“糖吃多了为什么会变胖”问题,在蛋白质代谢一章设计了“多吃西瓜有伟哥的作用吗”等问题,将基础知识糅合在其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要学习的知识领域并且掌握相关知识。以脂质代谢一章内容为例,遵循PBL教学的典型模式,教学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

(一)课前教学准备

在正式进行PBL教学模式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PBL基本理论培训,使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如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和电子数据库查阅中英文资料,为学生在双语教学基础上适应PBL问题教学奠定基础。

(二)典型问题的准备

授课教师按照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及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紧扣课堂目标和知识点,针对性强的问题,力求讨论的问题既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有趣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有兴趣参与问题讨论。

(三)PBL双语教学的组织实施

学生主要采取分小组讨论形式教学,5至6人一组,且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至少有1名通过英语六级,基础较好的同学。小组内部分工协作,彼此将查到的资料共享,讨论时每位学生先试着独立分析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最后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以英文PPT的形式进行专题发言,全班同学在听PPT汇报的同时可以任意提问质疑或补充发言,共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尽可能用英文表达,最后教师给予双语点评、鼓励和总结。

三、教学效果评价

(一)学生问卷调查

每学期结束时学生会通过评教的方式对这种教学方式给出客观分数评价和主观评价。笔者对本校2012级生物制药工程专业的4个班级124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生物化学双语结合PBL教学法的反馈意见,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双语结合PBL教学法评价较好,但也反映出该教学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少部分学生反映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二)教师座谈会调查

生化课程组每学期对参与双语结合PBL教学改革的教师进行专题座谈会。教师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首先,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自身的学习,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相同经费和待遇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还是宁愿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次,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因为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自己课前根据问题查阅很多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而有的学生缺乏这种能动性,导致课上参与度不高,英语讲授时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产生了厌学情绪,课堂上出现不听课而玩手机现象。

四、教学法实施中的尚待提高之处

(一)PBL教学时学生未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

在部分章节进行了PBL教学法后,部分学生仍然提出要老师强调考试重点。

(二)PBL教学时学生获取知识可能存在片面性

在进行分组准备讨论时,部分同学可能忙于自己小组所讨论的问题和内容而忽略了其他小组汇报的内容。

(三)双语教学学生参与度不够

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口语不流利,不愿发言。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尽管双语结合PBL教学仍有不足的地方,但与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5]

作者:姜余梅 王艳萍 王志伟 姜玉华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牟平中医院妇女儿童分院

注释:

[1]丁学知,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2013(6):33.

[2]廖英,等.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3.

[3]金国琴,等.PBL教学法在中医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生命的化学,2012(6):32.

[4]郑昌学.生物化学教学之我见———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发言[J].生命的化学,2013(1):33.

[5]阳小雅,等.PBL结合双语教学在职业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4):20.

第5篇: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探索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选择来我国学习医学的留学生越来越多。湖北医药学院从2013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招生对象涵盖本科生和硕士生2个层次,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坦桑尼亚等国家。生物化学是医学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是留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后续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本校经过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实践,对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文化交流、师资力量、教材选用、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以后的留学生生化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1增强师生沟通和文化交流,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目前,本校留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已招收3个批次,在校生已有一百多人。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政治观点、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及生活习惯大不相同,给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增加了难度。为使留学生尽快融入并适应中国的教育和文化,学校开展了语言文化课,并带领学生参观附属医院、开展植树节植树活动、武当山一日游等,让学生体验十堰及周边地区的风土人情。另外,学校经常组织相关活动例如师生座谈会、教学讨论会,以及为留学生们举办传统节日活动并邀请任课教师参加,这些活动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和文化交流。

2培育优良师资,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实践表明,要想取得良好的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效果,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生物化学功底外,还需具备较高的英语教学能力,尤其是流利的口语能力。由于本校地处较偏远的山区,生化教研室现有的师资队伍中绝大多数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留学生教学,本校采取了如下措施:(1)学校高度重视留学生师资培育工作,早在第1批留学生到校前,即邀请了英语教研室的欧美籍外教教师开展了英语教学口语培训班,让承担留学生教学的教师感受、掌握基本的英语教学技能。(2)生化教研室安排理论基础扎实、英语水平较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组成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团队,积极主动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网络、学术活动、到兄弟院校观摩学习等),提高英语水平。(3)学校充分利用省教育厅组织的英语教师出国培训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派出教师赴英、美培训学习,让承担留学生教学的教师们实地了解和领略英语母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提高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4)选派教研室教师赴英国莱斯特大学参加“临床医学留学生教育师资培训”,学习英国生物医学教育常用教学方法、医学教学和学术英语表达、实用英语听说训练等。这些交流、访问、培训,提高了留学生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5)由于生化专业词汇发音复杂,口语表达难,教研室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严格全英文试预讲制度,确保教案课件中的英语专业术语表达规范化。(6)定期举行教学反馈会,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7)为促进师生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在假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发音特点,更好地促进师生间课堂内外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3选用合适的英文理论及实验教材

由于来本校学习的留学生绝大多数都选择回自己的国家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后从事临床工作。针对学生特点,本校选择Harper等主编的作为理论课备课参考教材,该教材内容简洁明了,阐述了最基本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并与医学密切相关[5]。其他偏重生物化学理论的教材如Nelson等主编的等作为课外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加深对生化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主要是让医学生掌握传统的四大实验技术(分光光度、电泳、层析、离心分离)及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原理和方法[6]。结合临床医学教学的特点,本校选择了经典的生化实验例如蛋白质含量测定、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等;血清三酰甘油含量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等临床检验相关实验;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提取及鉴定、PCR扩增DN段等分子生物学内容,并翻译成英文版的实验讲义供学生使用,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多样化

由于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本身系统性强,很多理论很抽象,各种代谢途径、生化反应相互关联,不易理解[7]。课堂中的视频影像资料、flash动画、立体模型等,能让学生更直观、感性地认识、理解相关内容,例如讲解DNA双螺旋结构时,教师自制简易的双螺旋模型,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相关内容的具体含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课侧重于动手操作,为了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每一步的操作准确无误,避免因语言沟通或学生理解错误导致的实验差错,本校针对每个实验制作了相关的PPT课件,每次实验前详细讲解,使学生在实验前对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在实验课中全程观察实验过程,随时解答留学生提出的各种理论及实验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好评,提高了教学效果。

多采用互动式教学

由于留学生接受教育的背景不同,当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们会主动提问,并要求教师现场解答,教师有侧重地对一些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与学生沟通,采用提问、启发式教学,另外,经常提出一些与临床及日常生活相关的生化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结、复习式教学

生物化学知识点多,不易记忆,每次上课前,先利用5~10min时间采用互动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总结回忆上次课的重点掌握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在每个章节讲解完后,给出一些单元小测验题目并当堂完成,以习题的形式强化复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也让教师及时掌控教学效果,随时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5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

由于教育背景的差异,留学生的课堂纪律无法与国内学生相比,迟到、早退现象较普遍。另外,课堂上喜欢说话,甚至有出去接打电话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本校严格执行课前不定期点名,不等待、准时上课,并适当强调课堂纪律,使留学生逐步适应我国的教育体制,将出勤率及课堂小测验(quiz)作为计分项并入总成绩,有效地确保教学质量。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由于生物化学学时多,本校目前的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分为2个学期,对第1届的学生考试只进行了一次结业考试,结果表明这种考核方式并不合理,很多上学期的重点内容学生都忘记了,考试结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校及时改革考试方式,从第2届的学生开始分为2个学期分别进行一次结业考试,从目前的结果看,考核效果明显改善。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严格补考制度,纠正不良学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可以预见本校的留学生会越来越多。虽然本校已经完成了2届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的任务,积累了留学生教学的一些初步经验,提高了教师们的英语教学水平。但本校的留学生生物化学教育才刚刚起步,尚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还需在留学生生物化学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继续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以提高本校的留学生教学质量。

作者:余贤军 李珊 唐微 王小波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

第6篇:高职“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有食品的成分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贮运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食品生物化学包括生物化学和食品化学两方面,理论性较强,各章节之间缺乏普遍规律性[1]。如何教学相长,协同创新,使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目标,提升专业技能。笔者总结食品生物化学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供交流讨论。

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主要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食品加工生产、食品质控检测等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团队合作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食品生物化学前期或者同修课程有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后续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程有食品营养与应用、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等。因此,在教学内容中,食品的成分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是重点,食品贮藏运输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是难点,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仅作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搭建起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做好桥梁的角色。

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也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教学团队与时俱进,针对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提问式、启发式、小组合作式、任务驱动式、案例式、等生动而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创新和个性发展[2]。

(一)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由浅入深,由易及难,课程章节设置如下:先学无机营养素水分和矿物质,然后是三大能量物质糖、蛋白质、脂肪,接着是核酸、酶和维生素,最后学习生物氧化、物质代谢、食品中的色香味。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注意给予辅助手段和支撑材料,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模式方面,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多样

在矿物质的学习中,设置了任务驱动法。老师提供专业参考书籍和学习网站,由各个小组组员分工协作,查阅资料,制作ppt,课堂演讲,组间组内互相点评。在这项小组ppt工作完成后,再模仿最近大热的中国成语大赛设置了猜词游戏,需要小组合作完成。对课程知识做一个强化和总结,提高了同学们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乐趣。在糖、脂肪、蛋白质的学习中,知识目标为有机物结构、能力目标为有机物的性质,综合目标为有机物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和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在糖类的学习中,结构方面以糖苷键为契机,设置了球棍模型环节,让同学们利用教具拼出葡萄糖、果糖的链式结构、环式结构,解决了糖苷键的构型这个关键点,对于双糖、低聚糖以及多糖的结构都迎刃而解了。在脂肪的教学中,引入了案例分析,以爱斯基摩人饮食以海鱼等为主,没有蔬菜水果。而结果竟然是他们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甚至连坏血病都没有。通过案例引起同学对脂肪内容的兴趣,再在其后的脂肪结构中,讲述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性质,结合生活介绍了DHA、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后同学们解答爱斯基摩人心血管健康的原因。同学们兴趣很高,课程教学效果反馈也非常好。

三、实验教学改革提升综合技能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手段[3]。在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的同时,探索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也非常有必要。

(一)注重讨论分析环节

实训项目的开设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小组充分讨论,例如在实验前,学生预习实验后提出问题,如试剂耗材的更换、实验条件的改变;推断可能导致的结果。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也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验项目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供开放式实验平台

鼓励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在开放实验室进行一些探索性实验,如自己设计的实验、教师的科研课题、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等。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中,理论教学要注意“适度、够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实训教学要注意“合作讨论,提升技能,提升综合素养”的原则。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经过教学改革后,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为重点目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实验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刘慧燕 张少敏 刘瑛 宋丹 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生物化学论文5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2013年6月,在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华盛顿协议》国际大会上,我国提交的加入协议的申请获得批准,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向国际化标准看齐,形成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工程教育体系[1-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是推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3-4]。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备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毕业生,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满足从事相应职业的要求。江苏大学于2016年11月进行并顺利通过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对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学院对毕业生在如下方面做了毕业要求: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专业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围绕着培养出具备上述能力的毕业生这一目标进行。“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一门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主要包括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等静态问题,以及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代谢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换等动态问题。“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支撑整个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①能够针对产品确定技术路线、设计生产工艺;②能够选择正确的方法制作食品,并能对食品原料的理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对食品的品质进行评价。

1“生物化学”课程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生物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和方法是“食品加工”“食品保藏”“食品营养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5]。江苏大学对该课程的设置是大二第2学期进行,包括理论课65学时,实验课25学时。理论课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进行基础理论和知识讲授,而实验课主要针对静态部分进行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尽管多媒体教学结合了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教学手段,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结构和动态过程,并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结合食品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毕业生的毕业要求,发现该课程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先修课程理论知识缺乏。“生物化学”的学习需要先修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但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江苏省范围内招生较多,而鉴于江苏省高考的特点,部分考生在高中时未选修化学,因此化学基础比较薄弱。进入大学后,这部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已经比较吃力,再学习以有机化学为基础的“生物化学”就更为吃力。结果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丧失学习兴趣。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最终的培养目标也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为中心进行的。因此,学生基础薄弱是一个影响根本的问题,急待解决。该课程基础理论多、知识抽象,学生理解困难。“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范围广、知识面大,既包括阐述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静态部分,也包括阐述糖类代谢、脂类代谢等的动态部分,还有涉及中心法则的分子生物学部分的理论和知识等。课程中涉及的生物大分子,均具有庞大、复杂的空间结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而且该课程还涉及到许多微观的生物学知识,内容抽象,无法像宏观世界一样用肉眼去观察,对于生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讲,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学生普遍反映生化课的基础理论多、知识抽象,理解透彻比较困难,从而使得不少学生从心理上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结果就是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课程之一,“生物化学”无法有效支撑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毕业生解决食品工程相关问题能力欠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备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毕业生,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满足从事相应职业的要求。而从目前“生物化学”教学现状来看,由于该课程知识点多,课程安排上也是理论教学占主体,实验教学为辅助,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掌握概念、原理等,结果导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限,不能融汇贯通地灵活运用到对食品工程相关问题的解决中,其结果必然是达不到专业认证对毕业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2新导向下的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食品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在学生进行综合实验、毕业论文等实践技能训练环节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有力地支撑起毕业生知识和能力培养这一工程教育的终极目标。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来说,学生需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和调控变化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并熟练掌握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和基本原理,进一步将其灵活应用到食品营养与健康,工艺设计与生产实践中,辅助解决食品工程相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培养这一工程教育目标。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和课程本身的特点,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该课程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运用于工程教育实践中,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改革。针对学生主体的不同采取措施。工程教育是以学生为本,需要渗透到每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中。因此,“生物化学”课程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一切为了学生”。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部分江苏的学生在高中时未选修化学,造成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学习化学相关课程困难。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江苏省教育厅也在不断探索,改革高考模式,增加学生在高中阶段选修各门课程的机会。另一方面,在进入大学阶段后,对于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强化他们化学课程的学习。例如,学校可以增设高中化学补修班,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补修高中化学;部分学生跟不上“生物化学”课程进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申请补课。改变教学模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讲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背道而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必然会影响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在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新形势下,必须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和辅导作用,教学过程将不再是传统的直接灌输理论知识。简单来说,即以生活中常见问题和实例导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再通过课堂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选取一定的章节,利用翻转课堂[6]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7]。“生物化学”是专业基础课,其知识点多。从静态生物化学部分来讲,内容理论性强;而从动态的生物化学来讲,内容晦涩难懂。如果单单以灌输理论为教学目的,授课不与食品科学实践相联系,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而变成不得不学来应付考试。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成关键点。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理论要多与生活相结合,尤其是利用身边常见实例,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开始一堂课,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再切入知识点。其次,对于理解困难的空间结构和代谢过程,多媒体课件要多运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直观的手段,甚至结合自制道具,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大分子的立体空间结构及动态的代谢过程等,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各种工程问题的毕业生,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其重要。首先,知识点学习结束后,可以引入食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从而增强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并与实践相联系。其次,实验教学是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教师设定好实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依照步骤完成操作。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知识点,学生首先根据掌握的知识点,提出实验思路,讨论后设计实验过程,最后实施实验过程、评价实验效果。这种实验方法通过学生主动思考、设计路线、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将来在国际食品工业中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再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大三和大四,学生有大量机会参与相关科研活动。在参与科研活动过程中,能够遇到各种比较接近实际生产的问题。而“生物化学”课程在二年级结束,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化学”和其他专业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科研活动对于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3结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17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