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3年滕王阁序教案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87111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滕王阁序教案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滕王阁序教案篇1

1、疏通文义

2、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疏通文义

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讲析、讨论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学深诵读第一段,检查作业情况

二、学习新课,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教师答疑

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讲解几个实、虚词的用法(见课后练习)

四、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教后记: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课文

滕王阁序教案篇2

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地势

杰出的人物,珍异的物产

盛大的宴会,欣幸的机遇

特点:由史及地,由地及人,由人而己。扣题,得体。

色彩变化之美:寒潭清,暮山紫

远近错落之美:鹤汀凫渚---近山原旷其盈视---中云销雨霁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虚实相映之美: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特点:多角度变换,景物浑成,情感饱满。

豪情:斗志昂扬,不甘沉沦

理想的人生境界,高尚的人生观

特点:悲怆与奋进统一,低沉与昂扬统一。

总结: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

融对偶,声韵,典故,辞藻于一炉;

骈偶之中运散文之气,严整之中若行云流水

述志言情,语约意丰,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于低沉渐见高昂。

滕王阁序教案篇3

知识目标

1、了解骈体文的特点。

2、掌握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以及善于将典故与眼前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故、尽、属、即、且、矣”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2、熟练背诵2~5段。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1、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2、辩析“故、尽、属、即”等多义词的词义。

1、学习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2、指导学生背诵2~5段。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名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点拨、归类法(如解读词语时,多以练习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总结,以巩固旧知,积累新知)。

3、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途径。)

3课时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同学们一定耳熟吧。这历咏不衰的名句出自何处呢?(学生回答)是的,它出自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更是出自少有才名的王勃之口。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滕王阁序》,深刻感受一下他十足的文学才情。

二、解题:

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离,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1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三、诵读,疏通。

1、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译。

2、教师讲解。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提问: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思考后,明确: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第2、3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第4、5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第6、7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具体研习文章第一部分(第1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1段。

2、提问: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写出了地势之宏伟。

3、提问:从“物华天宝”到“宾主尽东南之美”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龙光射牛斗之墟”一句呼应“星分翼轸”;“徐孺下陈蕃之榻”一句为当时“洪都”人才的出场作铺垫)。“雄州雾列”四句将地势与人才两方面交叉在一起写。(“雄州雾列”写地,是“星分”四句的补充;“俊采星驰”写人,是“物华”四句的发挥。“台隍”一句复说“星分”四句,“宾主”一句补充“物华”四句,并为引出后文作铺垫。)

4、提问:作者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即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板书:洪州地势,宴会宾主

历史久远

界域之大

物产丰富

人才俊美

6、提问:学生依据板书试背课文。

六、具体研习文章第二部分(第2、3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2、3段。

2、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的风光。

明确:“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点明时令,紧扣题中“秋日”。“潦水”二句抓住“秋水”“秋色”写秋景。“俨骖騑”以下四句叙写来阁过程,来宾驾著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层峦耸翠”以下八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披绣闼”以下写登临所见:“山原”两句,写山川之美;“闾阎”以下四句写人烟之盛、富庶祥和的气象;“云销”四句写自然景物;“渔舟”以下四句收束前文,写生活之乐与候鸟之歌。

明确:本部分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4、学生仔细品味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选景象的特点及所描写的意境的特色,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5、学生朗读或试背第二部分。

山水秋景

板书:阁周风光,自然人文

宏伟构筑

人烟兴盛

七、具体研习文章的第三部分(第4、5段)。

1、教师范背第4、5段。

2、提问:本部分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明确:本部分写由欢乐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甫畅”以下八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管弦之盛,歌声之美,人才之多。“四美具,二难并”之后于诗酒歌管之中,忽发深沉的感伤。“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句。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未就的作感以及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即直抒内心深层的伤感。而“望长安于日下”以下十句,则联系个人身世,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其中即包含其父被贬交趾之痛,又有个人宦途失意之悲。“嗟乎”发端,转为更强烈的抒情。“时运不齐”以下十句,引用四个典故,借以自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老当益壮”之后引典,全力抒写壮志决不因老迈困顿而稍有变易,透露出乐观向上的伟大情怀。

板书:宴会盛况,人生感慨

宴会欢娱(喜悦)

人生感叹(悲伤)

壮志不易(乐观)

3、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解。

点拨:要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不在挫折面前折腰,而要笑傲困难,树立战而胜之的勇气,把自己培养成能看到事业未来有的胆识者。

4、学生试背本部分课文。

八、具体研习文章第四部分(第6、7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6、7段。

2、提问: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后,明确:第6段由个人遭际写到途经滕王阁,有幸参加宴会,自当应命为诗。第7段写自己对主人的知遇之恩表示感谢,对本次盛大的宴会表示依恋。

3、学生讨论:文章前后是如何照应的,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前后有两处照应:一是宴会开始照应宴会结束;二是作者自己以谦词入场照应谦词退场。这样写首尾联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

4、学生试背最后两段。

二、王勃的诗篇(选三)

(一)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正对着江心小洲,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阁内画栋珠帘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悠闲的白云,深潭(指江)的影子,不知经过了多少春秋。滕王死去了,可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

(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滕王阁序教案篇4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的实词、典故和文化常识,学写简单的对联。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品悟,理解景与情、“事”与情之间的关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涵咏语句,体会并描述其中的意境和蕴含的真挚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王勃失意而“自强不息”的情感,传承中华精神。

品析写景句和典故,理解王勃蕴含在其中的情志。

通过赏读品味语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真挚情志。

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

1课时

一、导语:米兰﹒昆德拉:“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抒情、激疑导入,为接下来梳理文章内容和品读情志作铺垫,也为整节课设置了一个主问题。

二、随文解词,由“题”入“事”

原题:《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第1段:洪府叙写洪州的地理和参加宴会的人员。

第2、3段:秋日登滕王阁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

第4、5段:饯描写宴饮场面和触发的复杂情感。

第6、7段:别序叙写遭际、行程,写序和诗留别。

小结:简明的语言概括《滕王阁序》的内容。

设计意图检查重点字词、典故、文化常识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也为课下文言知识积累作点拨;提升学生根据标题,快速概括、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景”明“情”、缘“事”明“志”)打基础。

三、品读鉴赏,缘“景”明“情”

1、读一读: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的语句。

感官:视觉、听觉(心理、想象)

色彩:清、紫、翠、丹……

空间分布:上下、远近

2、重点品读:

品读、解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寒、清、烟光、暮、紫——优美、清寒、易逝

品读、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优美动人,浑然天成——喜悦而含有伤感

3、知人论世

王勃的遭际:得意和失意——“兴尽悲来”

小结: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品读王勃写景的精妙,感知骈文的句式和诵读特点,通过解析和鉴赏,体悟景中之情,提升理清情景关系的思维能力;引入王勃身世,验证文章的情感,巩固“文史结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解读情感,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事”明“志”)作铺垫。

四、品读感悟,缘“事”明“志”

1、读一读:表达王勃“悲而奋发”之情的句子。

所赖君子见机,……岂效穷途之哭?

2、再读这段文字,在“悲而奋发”的情感基调中,读出丰富的情志。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乐观自信)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不忘初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志存高远)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自信乐观)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自信乐观)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高洁修身)

——虽然穷困失意,依然奋发图强(自信乐观、自强不息)

3、依据本文内容,填写一联,赠给王勃:

霞落鹜飞入滕王阁景尽归文士妙笔,兴尽悲来转奋发情志毕现英雄襟怀。

设计意图失意中能奋发,这是文章主旨情感所在,也是打动千古读者的魅力之一,所以此环节,重点通过品读典故,理解奋发的情志,进而深入理解作者在奋发中所抒发的丰富情感;填写对联,降低了难度,既训练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也强化了对本课教学重点的理解;注意呼应、回答导语中的主问题。

五、课堂小结: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1篇文章认知一位作家、一个时代、一种民族的精神风貌,升华文章主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

六、作业:

1、必做:背诵2、3段,体会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情感。

2、选做:

(1)围绕“乐—悲—忧、奋、放”,比较《兰亭集序》、本文和《赤壁赋》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点,感悟唐人积极有为的时代精神。

(2)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试着给滕王阁或王勃写一副对联。

设计意图必做题,是基础的学习内容,巩固通过诵读,品味文章情感,理解情景关系的教学内容,并强化文言语感和知识积累。选做题,是升格的学习内容,关注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1)主要面向偏理性的同学,重在训练辨析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兼顾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训练;(2)则面向偏感性的同学,重在训练概括思维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注意作业内容适时的调整、互换。

滕王阁序教案篇5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1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

知识目标

1、了解骈体文的特点。

2、掌握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以及善于将典故与眼前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故、尽、属、即、且、矣”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2、熟练背诵2~5段。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1、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2、辩析“故、尽、属、即”等多义词的词义。

1、学习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2、指导学生背诵2~5段。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名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点拨、归类法(如解读词语时,多以练习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总结,以巩固旧知,积累新知)。

3、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途径。)

3课时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同学们一定耳熟吧。这历咏不衰的名句出自何处呢?(学生回答)是的,它出自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更是出自少有才名的王勃之口。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滕王阁序》,深刻感受一下他十足的文学才情。

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离,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1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1、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译。

2、教师讲解。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提问: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思考后,明确: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第2、3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第4、5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第6、7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1段。

2、提问: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写出了地势之宏伟。

3、提问:从“物华天宝”到“宾主尽东南之美”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龙光射牛斗之墟”一句呼应“星分翼轸”;“徐孺下陈蕃之榻”一句为当时“洪都”人才的出场作铺垫)。“雄州雾列”四句将地势与人才两方面交叉在一起写。(“雄州雾列”写地,是“星分”四句的补充;“俊采星驰”写人,是“物华”四句的发挥。“台隍”一句复说“星分”四句,“宾主”一句补充“物华”四句,并为引出后文作铺垫。)

4、提问:作者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即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板书:洪州地势,宴会宾主

历史久远

界域之大

物产丰富

人才俊美

6、提问:学生依据板书试背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第2、3段。

2、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的风光。

明确:“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点明时令,紧扣题中“秋日”。“潦水”二句抓住“秋水”“秋色”写秋景。“俨骖騑”以下四句叙写来阁过程,来宾驾著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层峦耸翠”以下八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披绣闼”以下写登临所见:“山原”两句,写山川之美;“闾阎”以下四句写人烟之盛、富庶祥和的气象;“云销”四句写自然景物;“渔舟”以下四句收束前文,写生活之乐与候鸟之歌。

明确:本部分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4、学生仔细品味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选景象的特点及所描写的意境的特色,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5、学生朗读或试背第二部分。

山水秋景

板书:阁周风光,自然人文

宏伟构筑

人烟兴盛

1、教师范背第4、5段。

2、提问:本部分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明确:本部分写由欢乐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甫畅”以下八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管弦之盛,歌声之美,人才之多。“四美具,二难并”之后于诗酒歌管之中,忽发深沉的感伤。“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句。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未就的作感以及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即直抒内心深层的伤感。而“望长安于日下”以下十句,则联系个人身世,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其中即包含其父被贬交趾之痛,又有个人宦途失意之悲。“嗟乎”发端,转为更强烈的抒情。“时运不齐”以下十句,引用四个典故,借以自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老当益壮”之后引典,全力抒写壮志决不因老迈困顿而稍有变易,透露出乐观向上的伟大情怀。

板书:宴会盛况,人生感慨

宴会欢娱(喜悦)

人生感叹(悲伤)

壮志不易(乐观)

3、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解。

点拨:要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不在挫折面前折腰,而要笑傲困难,树立战而胜之的勇气,把自己培养成能看到事业未来有的胆识者。

4、学生试背本部分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第6、7段。

2、提问: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后,明确:第6段由个人遭际写到途经滕王阁,有幸参加宴会,自当应命为诗。第7段写自己对主人的知遇之恩表示感谢,对本次盛大的宴会表示依恋。

3、学生讨论:文章前后是如何照应的,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前后有两处照应:一是宴会开始照应宴会结束;二是作者自己以谦词入场照应谦词退场。这样写首尾联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

4、学生试背最后两段。

二、王勃的诗篇(选三)

(一)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正对着江心小洲,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阁内画栋珠帘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悠闲的白云,深潭(指江)的影子,不知经过了多少春秋。滕王死去了,可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

(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8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