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初二物理说课稿大全【精编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68535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初二物理说课稿大全【精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二物理说课稿大全【第一篇】

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

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引入探究课题

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猜想:

学生思考: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

初二物理说课稿大全【第二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1、重点:

(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初二物理说课稿大全【第三篇】

(1)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1.复习。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2.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3.进行新课。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想想做做”用铁锁做单摆。

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最好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最高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

综述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实验2: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实验可分两步做。首先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让学生分析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第二步实验,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让学生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然后,分析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较直观,例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瀑布流水等这些事例也可以让学生列举,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有些事例比较复杂,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条曲线(抛物线)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板画足球轨迹,依图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足球离地面的高度的变化,这是判断足球重力势能变化的依据。很明显,在上升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接着再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在最高点时不再上升,说明它向上不能再运动。所以,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逐渐变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4.科学世界。

1.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人造地球卫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围绕人造卫星,同学们还有许多的谜没有揭开。例如:人造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转而不落下来?在人造卫星内失重是怎么回事?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只讨论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图)现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例,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叫近地点)离地面439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离地面高度是2384公里,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分钟。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离地地面最近,重力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关于人造卫星的知识,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难以使学生揭开谜底,往往由此而损伤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如有可能,也可通俗地介绍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行。讲法上可用想象推理的方法。

参看图1,水平地抛出一个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它会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物体速度越快,它飞行的距离越远。人抛物体,抛出的距离不过几十米,但汽、枪、子、弹能飞行几百米,步枪、子、弹能飞行几千米,而炮弹能飞行几十公里。我们可以设想,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它就能永远不落回地面,围绕地球旋转。这个速度大约是8公里/秒。如果速度再大些,物体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就由圆形变为椭圆形。人造卫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发射的。

初二物理说课稿大全【第四篇】

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下面的教学主要是为了通过具体的实验去深入了解力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讲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因为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实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对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可作简单的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几倍,伸长也增大几倍.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有关“力的单位”教学建议。

教师可向学生直接说明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并通过举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还可以让学生拿起两个鸡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有关课堂实验的教学建议。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按实验步骤去做.2、3、4、5步都是为了让学生多使用几次弹簧测力计.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读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在做第3、第4步时,要向学生说明匀速的要求.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可让他们思考为什么第3、第4步两次拉力大小不同,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把测出的自己头发拉断时的力跟课本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头发的数据比较,以提高兴趣.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问题,可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讨论,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可以避免弹簧破壳子卡住.如果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位置,应进行校正.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除调零外,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提示:可以作零点误差的调整.)。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测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弹簧伸长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初二物理说课稿大全【第五篇】

了解照相机的构造,知道它的成像原理。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分析怎样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1.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度数不同的近视眼、远视眼镜(可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凹透镜代替);蜡烛;光具座;凸透镜;火柴(四人/组)。

(一)引入:

同学们都有一双眼睛,你们能否想象出,人是如何通过眼睛去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那么照相机(出示)是怎样给你留下成长的足迹、精彩的瞬间的呢?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与照相机、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三、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板书)。

(二)展开:

1、实物投影书本照相机,请同学回答出物体可通过镜头(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学生)根据这回忆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且根据同学日常经验得出照相规律:物远,像则近,像越小;物近,像则远,像越大。(板书)。

2、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来解决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这个问题。

投影片显示眼睛结构图,并结合生物挂图眼睛成像原理图,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分析,再与照相机比较,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成像在视网膜上(相当于智能的光屏),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从而产生视觉。(放映物理教学参考资料光盘中眼睛成像动画)。

阅读:电影与视觉暂留(课后请同学做一做)。

3、活动1:在黑板上出示视力表,请一位视力好的同学分别站在第一排、第三排、最后一排都能看清同一个e字。

(学生看书:)眼睛的调节(课本)。

(学生讨论:)是晶状体在改变形状和焦距。(老师用气球模拟)。

(老师:)很好,其实眼睛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在睫状体的作用下,改变厚薄,从而改变了眼睛晶状体的'焦距(即调焦)。请大家用桌面上的几个凸透镜和带来的水透镜(盛有水的透明塑料袋),实际感受一下晶状体的厚薄与焦距关系,以及如何调焦。

(学生活动:)讨论出凸透镜厚焦距短,凸透镜薄焦距长。

(师:)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动画模拟眼睛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都成清晰的像。)。

4、学生活动2:请班里所有视力不好的同学分两次看视力表中较小的e字(一次摘掉眼镜,一次戴上眼镜)谈谈有什么感觉(生:一次模糊,一次清晰)。

(师:)那么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中学生)和远视(老年人),是怎样形成的呢?(生讨论出:)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不好引起的。

(师:)很好,我们是怎样去矫正的呢?这个问题我请你们结合书本自学并实验,大家先个人自学两分钟,然后用度数不同的眼镜(应作好标记,并告诉学生度数越大焦距越短,光线折射时偏折越多,度数不同的眼镜也可以用光具座上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凹透镜代替。)小组按照实验活动视力的矫正边实验边讨论。

活动3(分组):学生先独立自学,后小组实验、讨论、填表;教师巡堂指导。)。

清晰像与透镜的距离(cm)。

相差(cm)。

结论。

(作用)。

在学生自学和实验差不多的时候,请学生交流反馈一下活动后的结果,及时讲解并给与提出问题的机会。再用多媒体动画播放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统一学生的认识: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发散,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将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会聚,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从而将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板书)。

(生:)不同,镜片度数越大,两次成清晰像时光屏移过的距离越大,说明光线折射时偏折越多,也说明晶状体自身的调节功能越差,视力越差。

(师:)非常好,我再简单介绍眼镜的度数计算方法(度数=100/f)f是焦距,单位用米(m)。请同学算一算200度的眼镜的焦距:f=?(生齐答:)。

(师:)这节课我们结合实验,研究了眼睛和眼镜的问题,大家学得很投入。我出几个思考题检查一下大家,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5活动4:教师出示课堂思考题;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附后)。

6、师生一起作课堂小结。

7、学生活动5:放眼保健操乐曲,请同学边做操边回顾和思考本节知识。

8、课后作业:

1、做书上的视觉暂留小制作:笼中鸟,比比谁做得好。

2、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一双明澈的眼睛?爱护眼睛,远离近视,是我们健康用眼。

3、保护学生的视力,有些地方要求学生用的书籍、资料、练习本不再用白色纸张。

而是用特定的淡黄色纸张,请你谈谈你的感觉,并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弄清其中的道理。

4、人类有许多东西是仿照动植物的一些特性而制造出来的(即仿生学)。就是利用。

眼睛的调焦特性,人们制造出调焦照相机和摄像机,请你查阅有关资料谈谈它们的优点。

附课堂练习:

(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3)f=1m的近视眼镜,它的度数是多少?

初二物理说课稿大全【第六篇】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4、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实验观察、推理归纳

平抛运动演示仪、多媒体及课件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一)平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

2、平抛运动的特点

(1)从受力情况看:

竖直的重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作曲线运动。

b.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匀速运动,速度为v0。

c.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没有初速度,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球的水平速度也越大;无论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2)、用课件模拟课本图5—16的实验。

结果分析: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

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而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且不受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影响。

(3)、利用频闪照相更精细地研究平抛运动,其照片如课本图5—17所示

可以看出,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竖直方向上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看出,通过相等的时间前进的距离相同,既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由此说明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是同时、独立进行的,竖直方向的运动与水平方向的运动互不影响。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1、抛出后t秒末的速度

水平分速度:vx=v0

竖直分速度:vy=gt

合速度:

2、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t的位置坐标

水平位移:x=v0t

竖直位移:

合位移:

运用该公式我们可以求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坐标并找到物体所在的位置,然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这个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四)例题分析

答:不能。因子弹和松鼠在竖直方向都是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的位移总是相同的,所以只要在子弹的射程内,就一定能射中松鼠,松鼠在劫难逃。

解:用多媒体模拟题目所述的物理情景

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例题解答——书写解题过程。

飞机投弹时,沿水平方向它与敌舰之间的距离位744m,由于飞机和炸弹在水平方向的速度相等,所以在炸弹击中敌舰时飞机在敌舰正上方。

(五)、课堂练习

1、讨论:练习三(1)(2)(3)

a.倾斜直线b.竖直直线c.平滑曲线d.抛物线

b

3、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秒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o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o角。( g取10 m/s2 )

(1)求物体的初速度;

(2)物体下落的高度。(答案:v0=10m/s h=15m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

六、课外作业:

初二物理说课稿大全【第七篇】

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1、让学生以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带着问题,体验科学

2、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价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重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归纳规律。

预习导学: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做”,通过“解决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感知有关方法,构建关于透镜的科学内容。在问题给出时注重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导入:同学们知道,用放大镜可以把小字放大我们会看得更清楚;旅游时有看到美好的风景我们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眼睛近视的同学配一副眼镜就又可以看清楚东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揭开上述现象中的秘密,引出课题,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题目:

预习习题:

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规律制成的。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如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如镜片。

2、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3、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4、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一个透镜有两个。

初二物理说课稿大全【第八篇】

1、了解电压的作用,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

2、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本节教材主要学习了电压的初步概念、电压的符号、单位名称及换算关系、几个常见的电压值、电压表的构造、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关系。

(一)、电压

1、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时,形成 ,此时电路两端必须有 。

所以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形成( )的原因

2、电压是加在导体两端的, 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

3、电压的字母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

4、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v= v 1v= mv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为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安全电压为 。

(二)、怎样使用电压表

1、记住电压表的电路符号:

2、说出电压表的构造:标有 、 、 的三个接线柱。

3、电压表的两个量程:0~3v量程中一大格为 v,一小格为 v,0~15v量程中一大格为 v,一小格为 v。

4、请画出电压表的表头,练习读数训练。

5、对照电流表的使用说出电压表的使用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1、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测量~的电压时,选用其中 量程,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些,要用它测量三个蓄电池串联成的电源电压,应选用 量程。

2、使用电压表时,必须把电压表 联在待测电路两端,并且使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 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和电流表一样,使用时要注意选择 。

3、两盏相同的电灯,每盏电灯在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的电源上,两灯的发光情况将 ,这是因 为 。

4、家庭照明电路的用电器都要 联,因为各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都是 v。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b、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蓄电池的电压每个都是2v

c、电压只能使自由电子 发生定向移动

d、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用电压表测得l2两端的电压,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连接正确的是( )

3、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是由两节干电池组成,当

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灯不亮,v示数为零

b、l1l2两灯都不亮,v示数为3v

c、l1不亮l2亮,v示数为3v

d、l1亮l2不亮,v示数为3v

4、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关两端的电压为零 b、电灯两端的电压为零

c、电源两端的电压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

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仍保持不变

6、某同学用电压表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它测出的值为10v,原因是 ,正确电压值为 v。

7、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后,l1l2都不亮,

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 。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268535